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註釋、賞析【精品多篇】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註釋、賞析【精品多篇】

答案 篇一

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湖月照我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4、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

5、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6、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7、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8、我欲因之夢吳越。

9、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10、裂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3、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文言基礎重點: 篇二

(一)實詞特點歸類

通假字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列通“裂”,分裂。

詞類活用

雲青青兮欲雨:雨yù,名作動,下雨。

虎鼓瑟兮鸞回車:鼓,名作動,彈奏。

古來萬事東流水:東,名詞作狀語,向東流。

訇然中開:中,名詞作狀語。

慄深林兮驚層顛:慄,使動,使……戰慄

一詞多義

天姥連天向天橫。(héng,動詞,遮斷)

橫無際涯。(héng,形容詞,廣遠,遼闊)

橫老夫壯氣橫九州。(héng,動詞,充溢)

橫暴不法。(hèng,粗暴,兇暴)

熊咆龍吟殷巖泉。(yǐn,動詞,震動)

民殷國富。(yīn,富足富裕)

殷期望甚殷。(yīn,深厚)

殷紅的花朵。(yān,赤黑色)

勢拔五嶽掩赤城。(超出)

拔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選取)

項莊拔劍起舞。(抽出)

煙濤微茫信難求。(的確;確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語真實)

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用)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圖之。(使者;送信的人)

惟覺時之煙霞。(只;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是)

惟惟先生速圖。(助詞,表希望,祈求語氣)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肯定或強調的語氣)

愚不惟道之險夷。(動詞,思考;想)

勢拔五嶽掩赤城。(超出)

城陷,忠烈拔刀自裁。(拉出;抽出)

拔力拔山兮氣蓋世。(拔起)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選取)

立大事者,有堅韌不拔之志。(動搖)

(二)虛詞歸類

我欲因之夢吳越。(依靠;憑藉)

因材施教。(依照;根據)

因因得乘便,宰割山河,分裂天下。(趁着;趁機)

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因為)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因此;於是)

霓為衣兮風為馬。(當作)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製作)

為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寧國笑。(表被動)

君家婦難為。(做;幹;當)

亡羊補牢,未為難也。(算作)

雲霞明來或可睹。(有時)

或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或許,也許)

或曰:曲為美。(有的人)

(三)句式歸類

省略句:且放白鹿(於)青崖間: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

須行即騎(之)訪名山:要走時就騎上它遍訪名山。

古來萬事(如)東流水:自古以來許多事(像)向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還)。

想象豐富而奇特,誇張大膽,而不失險怪。 篇三

古人説:言而不文,行之不遠。詩歌,尤其需要想象。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裏,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馳騁在一個奇特的藝術境界中,創造了一個迷離恍惚、雄苛壯麗的美妙意境,使人目眩心迷,魂悸魄動。詩人寫此詩時,剛從長安放還,未曾到過天姥山,詩中所寫的景象,或本諸傳説,或託之虛構;但他信筆寫來,卻顯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有如身臨其境。其中有歷史故事,神話和傳説。有詩人長期漫遊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在意識中的印記。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聚在一起,構成輝煌燦爛、驚心動魄的圖畫。題曰“夢遊”,可見詩人是在“夢”字上大做文章,夢即是真,真即是夢,在夢與真的有機結合上,寫出了無比瑰麗的幻想境界。你看他一夜之間就從東魯(今山東省)飛度過紹興的鏡湖,上有—輪明月伴隨,下有一池碧波映襯,他穿起南朝謝靈運曾經穿過的木屐,沿着高入雲霄的石梯開始向天姥山的峯頂攀登,詩意多濃!境界多美!

李白詩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現實的。詩人對現實生活不作過細的描寫,而是馳騁於廣闊的空間,穿插於歷史、神話、夢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許多看來似乎無聯繫的意象,構成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圖畫,表現跌宕起伏的感情。詩人就是通過這些奇幻的景物,抒發迭宕起伏的感情,表示對社會現實的摒棄。詩的最後—部分寫夢醒後的感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新顏。”我怎麼能低眉彎腰服侍權貴們,叫自己終日悶悶不樂呢?詩人的夢遊天姥,嚮往仙境追求自由,超脱塵世,都與他反權貴思想密切相關。詩人的想象如此豐富而又奇特,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少見的,只有屈原的《離騷》與《遠遊》可以比擬。

基礎檢測 篇四

1、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千巖萬轉路不定(zhuǎn ) 熊咆龍吟殷巖泉(páo )

B.對此欲倒東南傾(qīng ) 送我至剡溪(shàn )

C.淥水盪漾清猿啼(lù )腳著謝公屐(jī )

D.海客談瀛洲(yíng )越人語天姥(lǒo )

2、對“夢遊天姥吟留別”讀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 夢遊/天姥/吟/留別 B. 夢遊天姥/吟留別

C. 夢遊/天姥吟留別 D. 夢遊天姥吟/留別

3、下列詩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對此欲倒東南傾(倒:倒下)

B.慄深林兮驚層巔(慄:使……戰慄)

C.列缺霹靂(列缺:指閃電。列,同“裂”)

D.忽魂悸以魄動(悸:心驚,心跳)

4、以下對“之”字解説正確的一項是 ( )

A.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結構助詞“的”)

B.仙之人兮列如麻(襯音助詞)

C.惟覺時之枕蓆(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D.失向來之煙霞(襯音助詞)

5、對下列詩句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勢拔五嶽掩赤誠”是説天姥山的山勢高過五嶽,遮掩了赤誠。赤誠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飛渡鏡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間就飛過了倒映着月影的鏡湖。鏡湖又名鑑湖,“鏡”“鑑”同義。

C.“謝公宿處今尚在”句中的“謝公”是指南朝詩人謝靈運,他遊天姥山時曾在剡溪住宿。

D.“身登青雲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雲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階。

6、下面關於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 古來優秀的送別詩作不可勝數,而李白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詩人用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無憂無慮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 唐代詩歌繼承了漢魏以來的五言、七言古體詩,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一首古體詩。

C.《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一首富有浪漫主義風格的長詩。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美麗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諸多形象。這些形象活靈活現,令人眼花繚亂。

D.《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一首吟誦留別之情的詩作。雖寫夢遊,實則為“吟”,詩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7、下列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①雲霞明滅或可睹 ②一食或盡粟一石

B. ①我欲因之夢吳越 ②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間 ②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②沛公安在

8、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點的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句:雲青青兮欲雨

A.慄深林兮驚層巔 B.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C.虎鼓瑟兮鸞回車 D.別君去兮何時還

9、詩人夢遊天姥,寫看到山上的奇異景色後,又寫洞天中的'仙人聚會,有什麼作用?以下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從幽靜的湖月到壯觀的海日,從千巖萬轉的道路到令人驚恐戰慄的深林層巔,再到色彩繽紛的神話世界,使詩人苦悶的靈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寫神仙世界的景色壯麗,人物非凡,驚心炫目,光耀奪人,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隱喻長安城裏的貴族樂園,以神仙世界的難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權貴排擠的遭遇。

D.寫洞天世界日月燦爛,仙人盛會雍容和睦,意在反襯現實的黑暗,詩人一心遨遊仙境,正是表現對現實的憎惡。

10、對“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四句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

A.這四句與“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相照應,作為過渡句,一個寫進入夢境,一個寫回到現實。

B.句中“忽”寫出了對好夢不常惆悵,“恍”寫出了夢幻破滅的煩惱,“長嗟”“惟”“失”寫面對現實的痛苦。

C.“向來之煙霞”指詩歌開頭“海客”“越人”的言論及詩人自己對天姥山高大雄偉的描寫。

D.這四句寫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即破滅,不能隨心所欲地在夢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蓆之上的痛苦心情,表達對現實的不滿。

11、以下對這首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李白遊歷了天姥山之後而寫的一首留贈給友人的詩歌。

B.這首詩隨詩人情感與思緒的變化,句式與節奏也在不斷變化。“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四句連用四字句,節奏緊湊,生動地描繪出洞天石門打開時的雄偉氣勢。

C.詩中特意提到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因為謝靈運在政治失意後遊山玩水,曾在剡溪住過,李白有意仿效之。

D.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卻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所以在詩中既表現出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思想,又有無力迴天的感傷。

12、關於與古體詩的説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一般將唐以前創作的詩稱為古詩,也叫古體詩、古風。唐以後的詩一般叫律詩,格律詩,或叫近體詩。

B.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是相對於唐代成熟的律詩而言的。多數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

C.古詩沒有嚴格的平仄,體現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篇幅一般較長,容量較大。

D.李白是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各體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絕,杜甫稱讚他的詩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13、默寫:

①描寫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②詩人登山時的見聞(兩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③描繪仙人盛會異彩繽紛的場面(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④表現本詩主題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4、“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能力檢測]

閲讀李白《古風》(其十九首),完成後面的題。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衞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15、依次寫出這首詩押韻的字。

16、給下列字注音釋義。

①躡

②揖

③曳

④凌

17、與課文比較,這兩首詩寫的仙境有什麼區別。

18、體會這首詩的意境,説説末四句寫了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9、對詩中語句的解説,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首句寫詩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嶽華山的最高峯蓮花峯,經過千里跋涉,終於見到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繪了一幅優雅縹緲的神女飛天圖。玉女的纖纖素手拈着粉紅的芙蓉,凌空而行,遊於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寬廣的長帶,迎風飄舉,升向天際。

C.第四、五句是詩人想象被邀請來到雲台峯,與仙人衞叔卿長揖見禮,並一同遨遊於太空。

D.第六、七句描寫被胡兵佔據的洛陽一帶,人民慘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祿山及其部屬卻衣冠簪纓,坐了朝廷。

20、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這是一首用遊仙體寫的古詩,與《夢遊天姥吟留別》是相同的。

B.詩中用衞叔卿的故事暗暗關合自己的遭遇,表達自己不事權貴,傲岸不羈的性格。

C.在這首古詩中,詩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過美妙潔淨的仙境和血腥污穢的人間這樣兩種世界的對照表現出來的。

D.作者借遊仙表現了對現實的反抗和對理想的追求,情調從悠揚到悲壯,風格從飄逸到沉鬱。

夢遊天姥吟留別意義 篇五

天姥象徵皇權的高貴和神祕,詩人嚮往天姥山的神祕,想登到山頂,達到皇權的核心,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現實中受到權貴排擠的艱難處境,使得詩人理想的實現倍加艱難。所以,他藉助夢境,通過夢遊來實現自己的美好幻想。在夢遊天姥的過程中,詩人到達嚮往的清雅之地——剡溪,這正是他所仰慕的詩人謝靈運生活之處。清雅幽靜只是天姥山的一面,當詩人深入山林之中,伴隨更多的是道路的千迴百轉,前行的迷亂彷徨,熊咆哮,龍狂吟,整個山林都在震動之中,令人聞之震恐,談之色變。此種恐怖雄奇的場景,象徵詩人仕途不暢,正陷入政治漩渦之中,不可脱身。忽然,仙門中開,轉換到另一種場景,日月同輝,金台閃耀,光澤遍地,彩虹為衣,狂風作馬,猛虎鼓瑟,鸞鳥駕車,仙人下凡,位列如麻,歡歌笑語,一派熱鬧輝煌的景象,象徵詩人仕途的輝煌,他曾經一度做到翰林學士的位置,達到政治生涯的頂峯。但是,魯迅先生説,“再幸福的夢也有醒的時候”,李白的美夢也醒了,魂悸魄動,驚起長歎,回到現實,只有枕蓆相伴,孤獨相依,艱難相偎,失意相隨,一種濃重的失落和深深的愁苦再次積滿心頭。從最高點跌落谷底的感覺,終歸是痛苦心酸的。李白失去了美好的理想,失去了實現理想的最佳機遇,失去了生命的輝煌。但是,李白終究是李白,即便最失意之時,仍然保有自身的傲氣和狂放,獲得了尊嚴,維護了知識分子獨立的人格。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清醒嗎?夢中的遊歷讓他更認清了政治的現實,認清了君主的面目,認清了榮華富貴的虛幻,認清了功名利祿的虛無,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抵過內心的安寧和生命的堅貞。

關於《夢遊天姥吟留別》兩種解讀

第一種解讀:

中國古代有一種很特別的現象,詩人寫着詩歌,文人作着文章,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把這很當成一回事。 比如説陸游吧,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詩人,但是他對自己作為一個詩人好像有很大的不滿。“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油然而生。 梁啟超評價陸游時説道:“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削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這中間似乎也有看不起詩人的味道。 李白也是一個詩人,但他從來就並不想只是一個詩人。 年輕時,寫過“俠客行”,説是“五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氣十足。後來離開四川,仗劍遠遊,心懷滿腔的壯志。他説自己“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其政治追求多麼的熱烈!但是,李白有着個人獨特的性格:一方面,他要為官,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另一方面,他又“不屈己,不幹人”,既不願意參加當時的科舉考試,也不願意走“終南捷徑”,只渴盼“一鳴驚人,一飛沖天”。機會終於來了,四十二歲的那年,他得到玄宗皇帝的傳他進京的聖旨,於是便得意地説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詩人在蓬蒿間寫詩,李白我又豈能老是蝸居在這種地帶? 所以詩人們常常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詩,一首詩常常也不能只做一首詩來讀。就説這首詩吧,有人認為就是李白思想歷程的一段“史詩”。

這首詩有兩層結構。 表層的結構,就是記敍的一個夢,一個遊天佬山的夢。作者並沒有到過天佬山,所有關於天佬山的描述都是一種虛擬和想象。 而深層的結構則是隱喻了自己的一段生活經歷,就是對他42歲入朝為官的兩年多生活的經歷。這是對自己從年輕時代就開始了的“願為輔弼”的政治理想幻滅的一個概括。 這表層的結構的虛和深層的結構的實可以很好的對應起來。 表層的虛就是一個遊山的夢,從思山、入山、到遊山,夢醒,層次非常分明。 而這對應着生活中的實的一面:正好與李白兩年長安的思想歷程相吻合。 首先作者對天姥山是想往的,仰慕的。你看作者筆下那山的高峻、偉麗,是多麼的誘人啊!這正好對應了當初作者對躋身於最高統治集團以實現其政治理想的熱烈而摯誠的嚮往。作者盡力渲染天佬山的神祕,山的撲朔迷離,若隱若現,可望而不可及,無非是暗示他在進入長安之前,對政治理想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 這回機會來了,這個充滿政治熱情、孜孜追求偉大抱負的詩人終於在一夜之間,平步青雲了,真可謂“一夜飛渡鏡湖月”了。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可得意呢。進入長安,躋身在最高統治集團,立侍於天子身邊,李白的心理亢奮不已。有“身登青雲梯”的欣幸,有“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飄飄然了。躊躇滿志的李白,當時是怎樣地興高彩烈,對唐王朝又是怎樣的稱頌與虔敬啊。 然而,好景不長,李白很快便發現了自己在宮廷的地位,充其量就是一個御用文人而已。離“輔弼”君王,治理天下的目標相差太遠了。“千巖萬轉路不定”,身處朝廷,竟然也不知路在何方。雖然有翰林供奉之職,但是,説到底,就是寫幾首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詩罷了。懷抱滿腔報國的熱情,卻很快就陷入了“迷花倚石忽己暝”的困境。 時間呆得一長,對這黑暗、腐敗的宮廷現實,詩人也就看得很清楚了。奸臣們有着“虎咆龍吟”的淫威,控制朝政,紊亂朝綱,淆亂國事,使山林顫慄,使峯巒驚駭。曾經充滿着幻想的單純的李白實在想象不到,自己寄厚望的唐王朝原來如此! 李白被這黑暗的現實給驚醒了,“丘巒崩摧”、山崩地裂、“列缺霹靂”,搖撼環宇,至此,他完全拋開了對朝廷的幻想。他的理想和追求發生了裂變。然而,詩人的思想境界在經歷了對最高統治集團的癌症透視之後,卻驟然昇華:“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在震耳欲聾的內心世界轟鳴中,人生的。追求,真理的探索,打開了新的疆域李白終於悟徹了!“日月照耀金銀台”,正是李白大徹大悟之後的精神感受,正是他對十多年來盲目的政治理想追求的徹底否定,也是他對唐朝最高統治集團的信任徹底喪失以後的輕鬆與衷心的喜悦。因此,這首壯麗的詩篇是李白思想發展的里程碑,它對李白來説,有“劃時代”的意義。 李白悟徹了,也就夢覺了。然而最苦惱的是猛醒了之後,覺得無路可走。人生轉瞬即逝,日後何往?“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似乎把超脱飛昇、與仙人為伍看成是最後的歸宿了。 然而,這條路就行得通嗎?從後來李白連續發出了《行路難》的哀音來看“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這條路也是行不通的。

第二種解讀:

詩酒風流和醉態李白 中國古代文人有着一種一脈相承的令人神往和陶醉的人生方式:詩酒風流。韓愈稱這種精神文化現象為“文字飲”。 李白在這個精神文化行為系統中最具神采。“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也難怪後來玄宗皇帝要“賜金還山”,這種傲視帝王的醉態誰能受得了啊! 要説詩酒傲王侯,只有在李白,才成了一種真實。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首詩,就無須考慮他的寫作背景了,也無須去尋求什麼詩與現實的對應。 他就是在醉態中寫詩,這詩便有了一種強烈的氣勢。他讓這種氣勢推動着他前進,推動着他在寫,而不是他把這種氣勢寫出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一定處在一種迷狂的狀態,所以他寫出來的詩句往往給人以石破天驚的震撼。 在這種醉態下寫詩,他所創造的意象便是特別的,離奇的,不是正常人能夠想象得到的。 天佬山是什麼山呀,不就是非常平常的一座小山嗎?可是到了李白的筆下,都成什麼樣了,比一萬八千丈的天台上還要高大,巍巍然啊。 他讓自己的個性和生命力在詩歌中徹底地張揚起來,他在現實中受到的壓抑,便從詩歌中爆破與發泄出來。他的生命力幾乎是無限地向外擴張,擴張到他寫的山水中。你看這首詩中對山水雷電的描寫,哪一處沒有他的痕跡。這就是李白的山水,這就是他胸中的丘壑。李白的山水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李白的山水。 這樣一種醉態,讓你也覺着陶醉。讀着讀着會讓人飄起來,騰雲駕霧的氣勢,把你托起來了。 讀這樣的詩,你不會讀到情緒的低沉,也不會讀到沮喪。雖然是魂悸魄動,驚起長嗟,但是,那結尾處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何等的有力度!他內外都是明亮的,現實可以挫傷他,但是決不可能打敗他。他把來自現實壓迫的傷痛化成了詩歌中的流水,讓他縱情地奔湧出去。他決不收斂,決不自我壓抑。他就在自己的詩歌中,在自己筆下的山水中張狂着。 不錯,他渴求現實的功名,但那是一種能夠將他託上人生的高峯狀態的功名,而不是讓他矮化,讓他變成奴才的功名。他要尋找那種君臨天下的感覺,而不能讓別人騎在他的頭上作威作福。 他本質上只是一個詩人,非常天真,非常張揚。無論他士途怎樣,他都只是一個詩人。現實不管怎麼傷害他,都沒有破壞他內心的完整。 李白,就以這種詩酒風流的曠世才華,在醺醺然的醉態中超越了不可超越的市井與朝廷、布衣與天子的社會等級台階,同時也超越了真實與夢幻的的界限。他簡直就為我們創造一種精神生活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