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古詩新版多篇

描寫春天的古詩新版多篇

描寫春天的古詩 篇一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春思

【宋】方岳

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

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

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4、夜月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杆南鬥斜。

今日偏知春氣暖,蟲聲漸透綠紗窗。

5、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6、《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7、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8、絕句

【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偏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9、臨安春雨粧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10、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11、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12、春日偶成

【宋】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13、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4、桑茶坑道中

【宋】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

15、山房春事

【唐】岑參

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

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牀。

16、春風

【清】袁枚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17、立春偶成

【宋】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描寫春天的古詩 篇二

一、錢塘湖春行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古詩簡介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寫早春的西湖極有特色,讀後會同詩人一樣,愛上這湖光山色。822年(長慶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825年(寶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錢塘湖即西湖。

景中寄情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喜悦的思想感情。既寫出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把感情寄託在景色中,詩中字裏行間流露着喜悦輕鬆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

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説綠草如茵,而説“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十分自然。

翻譯/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春水初漲,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隻早出的黃鶯爭着飛向向陽的樹上棲息,誰家新飛來的燕子銜着泥在築巢。

繁多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 湖東邊的美景,總是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註釋

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22~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在西湖的裏、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裏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剛剛。

雲腳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雲很低,所以説“雲腳低”。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着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裏指低垂的雲。

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

爭暖樹:爭着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

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

行不足:百遊不厭。足,滿足。

陰:同“蔭”,指樹蔭。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週,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白堤全長1000米。

二、大林寺桃花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古詩簡介

這首七絕是一首紀遊詩,817年作者於初夏作於江州。詩意是説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

該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翻譯/譯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常常為春天的逝去,為其無處尋覓而傷感,此時重新遇到春景後,喜出望外:春天又來了。

註釋

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峯,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

盡:指花凋謝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剛剛。

長恨:常常惋惜。

春歸:春天回去了。

覓:尋找。

不知:豈料、想不到。

轉:反。

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裏。

三、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朝代:唐朝|作者:韓愈

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古詩簡介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唐代詩人韓愈寫給張籍的兩首七言絕句,是作者的經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前一首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後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翻譯/譯文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其二

不要説官事宂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裏偷閒地先到江邊遊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註釋

⑴呈:恭敬地送給。

⑵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⑶天街:京城街道

⑷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裏形容春雨的'細膩。

⑸最是:正是。

⑹處:時。

⑺絕勝:遠遠勝過。

⑻皇都:帝都,這裏指長安。

⑼官忙身老大:韓愈寫此詩時任吏部侍郎,公務繁忙,故云“官忙”;韓愈時年56歲,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紀大。

⑽即:已經。

⑾憑:這裏作“請”講。

⑿江:曲江,位於唐代京城東南角,為遊覽勝地,遺址在今陝西西安東南部。

四、蝶戀花·春景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古詩簡介

《蝶戀花·春景》,是由北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詞作。在此詞中,作者通過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寫和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繪,借惜春傷情之名,表達出作者對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歎和浮生顛沛的無可奈何。

翻譯/譯文

春日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

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這裏的清澈河流圍繞着村落人家。

眼見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

天涯海角到處都有芳草。

圍牆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着鞦韆,她發出動聽的笑聲。

圍牆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

慢慢的,牆裏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註釋

花褪殘紅: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

繞,元本注“一作曉。”

柳”: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

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牆裏鞦韆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惱,猶撩也。……,言牆裏佳人之笑,本出於無心情,而牆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一:“卻,猶倒也;謹也。”“卻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將軍封萬户,卻令紅粉為和戎。”

五、春日

朝代:宋朝|作者: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古詩簡介

《春日》這首七言律詩是宋代的朱熹所作。這首詩表面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則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

翻譯/譯文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註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遊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賞析/鑑賞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詠春。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説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説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