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地名報告多篇

國小生地名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生關於地名調查報告400字

【篇一】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地點)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衚衕整齊排列着,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衚衕是福祥衚衕、蓑衣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景陽衚衕、沙井衚衕、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衚衕;東邊的8條衚衕是炒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北兵馬司衚衕、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這些衚衕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比如菊兒衚衕,明代叫局兒衚衕,後來改稱橘兒衚衕,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衚衕,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一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XX年(1750年)繪製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唐朝長安的裏坊早已無存,元大都裏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裏坊的歷史遺存.衚衕格局那麼完整,衚衕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遊者關注,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現在這裏已經成為繼三里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一條酒吧街.這裏的每一條衚衕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一個宅院裏都訴説着老故事.

【篇二】

地點:唐延路唐城牆遺址公園

來源:查資料、實地考察

報告內容:

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位於西安高新區唐延路與灃惠南路間的帶形綠地內,南北全長3.7公里,東西寬約120米。歷史上,這一段唐城牆內有一座城門--延平門,城牆遺址地表建築早已無存,僅有三處殘存地下約0.6米-1.4米深的夯土牆基,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代長安城氣勢宏偉,規模浩大,這一帶是唐長安城的西城牆遺址。公園以城牆遺址為界,充分利用現有樹種,通過不同的綠化、鋪砌等技術手法將公園劃分為“城內”和“城外”不同區域,強調“城內”的規整秩序和“城外”的自然野趣,再現了城牆、城壕、城門、裏坊、坊牆、城市街道等。從外至內,依次是當年的護城河、城牆、順城路和裏坊。

這裏一邊石徑通幽、充滿野趣,另一邊是鬱鬱葱葱的密林。

龍騰祥雲

傳説中的龍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它歷來代表着一種權威或勢力,神性日增,能保佑您勢傾天下,大權在握!

寶相吉紋

寶相花是唐代裝飾紋樣之一,一般以某種花卉為主體,中間鑲嵌形狀不同、大小有別的其他花葉,又稱“寶仙花”“寶花花”寓意喜慶吉祥。

歲寒三友

蒼松隱映竹交加,有千樹玉梨,很美麗。

在城牆遺址上建公園,真是創舉。我真要讚歎人們的智慧!

【第2篇】國小生地名調查報告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地點)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衚衕整齊排列着,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衚衕是福祥衚衕、蓑衣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景陽衚衕、沙井衚衕、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衚衕;東邊的8條衚衕是炒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北兵馬司衚衕、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這些衚衕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比如菊兒衚衕,明代叫局兒衚衕,後來改稱橘兒衚衕,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衚衕,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一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xx年(1750年)繪製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唐朝長安的裏坊早已無存,元大都裏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裏坊的歷史遺存.衚衕格局那麼完整,衚衕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遊者關注,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現在這裏已經成為繼三里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一條酒吧街.這裏的每一條衚衕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一個宅院裏都訴説着老故事.

【第3篇】國小生關於地名調查報告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地點)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衚衕整齊排列着,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衚衕是福祥衚衕、蓑衣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景陽衚衕、沙井衚衕、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衚衕;東邊的8條衚衕是炒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北兵馬司衚衕、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這些衚衕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比如菊兒衚衕,明代叫局兒衚衕,後來改稱橘兒衚衕,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衚衕,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一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xx年(1750年)繪製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唐朝長安的裏坊早已無存,元大都裏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裏坊的歷史遺存.衚衕格局那麼完整,衚衕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遊者關注,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現在這裏已經成為繼三里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一條酒吧街.這裏的每一條衚衕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一個宅院裏都訴説着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