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精品多篇】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精品多篇】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稿 篇一

規則在班級管理中

作為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的規則意識。我們需要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基本規則觀,讓每個學生都知道“我該怎麼做”,“我不能這樣做”,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和班風。我就自己的班級管理談點粗淺的看法:

1、制定規則,重落實。

我們的學生都很聰明,也很會耍小聰明,假如教師的執行力一旦形同虛設的話,他們就會乘虛而入。因此,我對學生從來都是言必行,行必果,“説到做到”讓學生對我的規定不敢懈怠。如早晨進行自主閲讀(進入三年級後我不再要求學生一起晨讀,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選閲讀內容,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不能隨意地走動和吵鬧,教室必需保持安靜;課前2分鐘的誦讀古詩,人人蔘與,不能濫竽充數;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課後有統計,不能只做“錄音機”、“旁觀者”;作業及時完成和上交,做到天天清(對於作業錯誤需要訂正的學生,我有一本記事本隨時地記下其名字,這樣查起來又方便又簡潔,不必再三地詢問,可以直接找到該學生。)不允許學生存有僥倖心理,隨時隨地地檢查和督促,讓所有學生逐步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境界。

2、落實規則,重表揚,以一促全。

在學生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基礎上,執行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困難,畢竟要讓年幼的學生具有很好的自制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於是,激勵和表揚充斥了我的管理工作。當看到學生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時,我就表揚他心中有集體,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當看到膽小的學生主動發言時,我馬上肯定他的進步,誇他是個有上進心的孩子;當好動的學生認真地聽完一節課時,我摸着他的頭説“我就知道你行的”;當學生終於有一次作業全對時,我誇讚他着那時個認真的孩子。……相對來説,學生喜歡錶揚,喜歡得到老師的肯定,也許只是一次不經意地表揚,卻可以讓學生激動良久,從而有了積極向上的動力,同時也可以讓一些原本有點想自暴自棄的學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了上進的信心。肯定並認可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具有上進的動力是激勵和表揚的目的。當然表揚也不能氾濫成災,要適可而止。

3、樹立榜樣,貴堅持。

身邊的好榜樣往往能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產生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而且身邊的榜樣也讓學生覺得這樣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我努力一把就能達成。我要求學生自己在班裏找一個追趕的對象(這個追趕的對象與自己相比不要太遠,應該是與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學。)自己制定計劃如何來超越他。目標不要定得太高,應該是自己努力一把可以做到的。當學生真的達成目標時,便告訴他要堅持,就如毛澤東説的那樣“做一件好事是容易的,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努力一次也是容易的,難的是一直努力。”“榜樣+堅持”讓學生不再恣意地學習和生活,各項規則也就在班中蔓延開來,逐漸形成了具有良好習慣的班集體。

制定規則是容易的,但要真正地落實規則成為一種風氣則需要長期的堅持,其中也必定有反覆的出現。於是,我經常要學生問自己這樣一句話——“今天我做到了,明天我還能繼續堅持嗎?”我想,假如學生真的能一板一眼地去做的話,那麼讓規則成為習慣是早晚的事。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稿 篇二

今天我就自己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的心得和體會來跟大家進行探討和研究,其實我的很多經驗和做法是跟在座的一些老師學的,每個人在擔任班主任方面都有一套獨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經驗,而且是比較成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自己在班級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引導正確的班級輿論

班主任在教育、教學、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根據是非標準進行褒貶,該肯定的就肯定,並給予適當的表揚和獎勵;該否定的就否定,並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種能夠扶持正氣、伸張正義、制止錯誤思想、阻止不道德現象的集體輿論。這種集體輿論不是班主任的單向灌輸,而是建立在全班佔壓倒多數的正確認識與言論基礎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對全班成員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約束力。

(二)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班集體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我經常對學生説:“我們這個班,就是一個大家庭,無論老師還是同學,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要想家庭興旺,就必須大家一起努力。”在班級理念上,我積極主張這樣一個理念: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象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這個理念一直貫穿於我治理班級的整個過程中。紀律上我積極主張“先專政後民主”,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凡是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一旦有一次你沒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則,那麼你將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在你處理違紀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少數學生對於處理不滿意,那麼班主任在這個時候應該馬上進行疏導工作,這就是“法”和“情”的關係,法律不外乎人情,我們先講法律再講人情,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則。而且我在管理學生上採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有的只需要批評幾句,有的需要嚴厲批評,有的需要對他進行一番細緻的教育。

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班中大小事務責任到人,從公務維護、室內、外衞生分工、從擦黑板到倒垃圾都有明確的分工。切實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那麼在管理中我制定科學的班級考評制度。“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期一開始,我們就利用班會、晨檢時間,對學生紀律應該咋樣做,值日時應該做到什麼樣,兩操應該如何去做,自習課如何去上等等方面一一細緻的做了要求。後來根據政教處的要求,總結這些年在政教處和當班主任的工作積累制訂了《八年二班精細化管理細則》,從學習、紀律、衞生、作業、考勤等方面對學生的在校行為進行量化考評,使學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學生的考評結果一週一彙總、一月一公佈,獎罰分明。在執行的過程中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名學生。不管他是班幹部還是一般學生,不分學生的學習好與壞。

而且我在管理學生時從來不會翻學生的老賬,不會揪住一個事情不放。

(三)培養一支高效率的班幹部隊伍

班幹部是班主任和學生聯繫的橋樑,是學生的精英,是教師的助手,是自我管理體現最明顯的一部分。班主任、班幹部及學生三者之間的關係如同傘柄、支架和布,一個再好的傘柄如果沒有支架的支撐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片天空的。

在選擇班幹部時,遵循三個原則:(1)責任心強,辦事公正,品學兼優,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活動能力,易於他人溝通的學生。(2)各類特色學生,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示他們的能力。(3)發揚民主作風,使學生幹部同學關係形成動態平衡,人人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為防止個別同學“老好人”主義,在民主選舉班委會時,我實行的是“提名候選人”的做法,體現了民主集中制。這樣產生的班幹部工作熱情高、工作態度端正、切實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利於體現老師的要求。

培養班幹部的方法有(1)給班幹部戴高帽子樹立威信。注意在時間和場合上把握好。(2)應該教他們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

但説實話,我們的學生中要選出優秀的班級幹部很難,培養一個非常優秀的班級幹部更難。只能説是手裏就這些學生,從中選出比較優秀的,自己平時多費心。

(四)藝術地批評學生,使學生虛心接受批評

記得我剛做班主任的時候火氣是比較大的,很容易在課堂上發脾氣批評學生,有時弄得自己也很難堪下不了台,弄得非常尷尬。後來我在擔任政教處幹事工作期間,觀察過其他班主任如何去處理與學生髮生的矛盾時,自己從中學到了很多。後來在做班主任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數。我把他叫做:“退三進一”,我批評學生一個缺點的時候不妨先表揚他的三個優點,此謂之“退三進一”.人都是有虛榮心的,當你表揚他了,你在批評他,他也很容易去接受。正所謂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小孩子還是很好虎的。

另外,我儘量不在班級同學面前去批評學生。因為是人就有自尊,而且現在的90後自尊心是非常的強。在班級裏批評他會很傷他的自尊心,和容易發生正面衝突。最後弄嚴重了還弄得自己很尷尬。

二、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班級中沒有很好的學習氣氛。

2、沒時間和學生談心,與學生交流。

3、對於衞生方面不知道如何去要求,特別是本學期的衞生,從咱們政教處檢查時就可以看出來。

以上就是我在管理班級中的一些方法,希望和在做的各位共同探討。同時也希望大家對於的我管理班級方法特出一些不足。對於我在管理班級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我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稿 篇三

班級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應

心理效應是指由於社會心理、心理規律的作用,使人在社會認識過程中,對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應效果。心理效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學班主任,應認真學習和研究一些心理效應,充分發揮各種心理效應的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影響,提高管理實效。

一、正確運用“門坎效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門坎效應指的是一個人接受了低層次的要求後,適當引導,往往會逐步接受更高層次的要求。

門坎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在班級管理中,為了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該給學生制定一個目標,但要將總目標分解成若干呈梯級的子目標。一旦學生實現了第一級子目標,就通過了門坎,再加上班主任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體味到成功的喜悦。然後逐步提高目標的層次,就有如上台階一樣,一級一級的,最終達到預期的總目標。為了更好地發揮門坎效應,班主任在制定具體的管理目標時,應注意如下原則:

1、目標的合理性。制定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子目標要與學生心理髮展水平處於同一層次,學生努力就可以達到,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制定目標時,班主任要全面分析學生的各個方面的情況,以確保目標的可行性、合理性。

2、目標的層次性和具體性。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學習態度總是存在差異。為了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必須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根據優、中、差生的知識基礎與表現,制定不同層次的、具體的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悦。

3、教育者的參與性。學生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體作用,而且自己也要積極參與其中。在學生邁“門坎”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一旦達到某個階段的子目標時更要及時加以鼓勵,使學生產生興趣與動力,產生一種滿足感,從而激化學生產生實現更大目標的動機。

二、正確運用“瓦拉赫效應”,尋找學生智能發展的“最佳點”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這樣評價:“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此後,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素質,建議他學化學。這下瓦拉赫的智慧之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於獲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説明這樣一個道理:學生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其強項和弱項。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智慧的最佳點,使智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班主任應主動運用“瓦拉赫效應”,積極地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智能發展的“最佳點”。

1、變堵為導,把學生由被動推向主動。傳統的班級管理以堵為主,學生處於被動服從地位。這種單向性的、不平等的關係天然地包涵着專制主義。而被剝奪了自主性、被傷害了自尊心的學生,對班主任抱有反感,甚至怨恨情緒,師生關係時常處於衝突和對抗之中,更談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能。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觀念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約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自己智能的強點。

2、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髮現自己的智慧潛能搭建舞台。班主任可就本班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辯論、演講、手抄報比賽、普通話比賽、主持主題班會、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豐富多采的活動可為學生展示特長和個性提供場所,每個學生在這裏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能講的講能寫的寫,能動手的動手。它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為普通學生特別是後進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發展的機會。

三、正確運用“共生效應”,建立互幫互助的學習“共生圈”

自然界中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共生效應”。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人類當中也存在。英國“卡迪文實驗室”從1920xx年至1982年先後出現25位諾貝爾獲獎者,便是一個“共生效應”的傑出典型。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當充分利用“共生效應”,發揮優等生的帶頭作用,幫助學生建立一個互幫互助的學習“共生圈”。班主任在管理實踐中,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之後,可以將學生按優良等次搭配,把全班學生分成6個組。每組由7——8人組成,其中包括1——2名優等生,1——2名後進生,2——4名中等生。要求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並且將以小組的總成績來衡量每個成員的成績。因此,小組每個成員都必須對自己和組織內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不僅要自己獲得成功,也要關心幫助其他成員獲得成功。在“共生圈”內,一方面,班主任要引導同學之間相互探討、交流,各自從異於己優於己中不斷自我完善。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引導各“共生圈”之間相互學習,相互競賽,形成一個總的“共生圈”。這樣,就會使互相幫助、你爭我趕的學習氛圍在班級中不知不覺形成。一學期下來,每個人都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四、克服“刻板效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社會心理學中,那種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響稱為“刻板效應”。它是對人的一種固定而籠統的看法,從而產生一種刻板印象。在學校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班主任對學習成績優異、表現好的學生,臉上往往流露出喜愛的神色,並器重和青睞他們。而對學習成績較差、表現差的學生往往歧視,並表現出厭煩的情緒。實踐證明,這樣對待後進生,會使他們喪失學習信心,失去克服困難的勇氣,甚至產生頹廢的情緒。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學生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1、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發展觀是唯物辯證法中的一個基本觀點,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何況是具有靈性、充滿生機活力的每一個具體學生呢?學生是處於發展中的人,作為發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學生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教師忽視學生正在成長的特點,要求學生十全十美,對學生求全責備,這與發展觀點是相對立的。古今中外無數事實給我們許多啟示:愛迪生被稱為發明大王,但他小時候考試卻常常不及格,被老師罵作“不折不扣的糊塗蟲”。英國數學家巴伯基和文學家馬阿特兩人是同班同學,都是考分不高的學生,有一次老師當眾奚落兩人説:“這兩個沒出息的傢伙。”可後來,恰恰是他們倆取得令人震驚的成就。所以,班主任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徹底摒棄認為一般學生,特別是學業暫時不好的學生就不會有發展的陳舊觀念。

2、用辯證、全面的觀點看待學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十個指頭有長短”。看待學生應採取辯證的、全面的觀點,對學生的德、智、體,以及過去和現在都要全面地瞭解。每個學生身上都有特長,也有不足,不能只瞭解缺點的一面,不瞭解優點的一面。一句話,不能只見局部枝節上的瑕疵,而看不到本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種主觀、武斷的論斷定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克服“刻板效應”,用發展的、辯證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 篇四

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斷追求民主科學的管理,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注重學生自我終身教育能力的培養,不斷學習和總結班級管理的經驗教訓,不斷修正和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簡要介紹,願與大家共享。

一、主導思想——合作

現代社會趨向於國際化,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相互之間的合作越來越頻繁。從而促使全球經濟朝着更高、更好的方向邁進,進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越來越高。那麼這種合作理念能否引入班級管理中呢?讓師與生在合作過程中國共產黨同創建一個美好的家園,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呢?

經過對高中生心理特點的分析,這一理念加入了我的班級管理之中,並以它為主線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二、管理實踐

1、做好(細)準備工作

高中生相對於國中和國小生更有他自己的特點,他們在生理年齡上已經是成年人或將是成年人,而心理年齡卻還不成熟,因而逆反心理家較強,這往往造成工作上的障礙,引導正確是比較關鍵的。我做的第一步就是打預防針。首先,每個學期初和學其中以書面主題班會的形式調查學生的情況——説你説我説大家,不署名,這樣做能使學生沒有後顧之憂而暢所欲言,能比較全面客觀地瞭解學生、班級以及他們的社會情況,以便對症下藥。其次,宣讀並解説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既是學生有反感也要明確這一點,因為這可以暗示他們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的方圓是在這個規矩之內地,同時有了這麼多的條條框框,我認為沒有多大必要再去制定班規,太重複。再次,班有班的特點,雖然不用浪費時間去制定條條框框的班規,必要的警示還是要有的,畢竟他們還是孩子。現在的學生特別強調個性,於是經過協商,師生共同制定了一個班訓:團結友愛,張揚個性。既維護了整體利益,有沒有限定他們必須是一個模樣,但這是在團結友愛下的張揚個性。

2、按部就班,深入心理,深入管理

冬天的時候,我們喜歡關緊窗户,因為外邊很冷,雖然有陽光耀眼,但我們更怕冷風吹進來,把暖意抹煞。春天的時候,我們喜歡敞開窗户,因為外邊很暖,雖然有春寒料峭,但我們更喜歡陽光的味道,把寒冷驅趕。地面髒了,我會用拖把拖拖地,給學生以潔淨。

3、值日班幹部

每個人都有一顆上進心,在他消極的外表下掩藏着。在執行命令的過程中,他們也渴望自己當一把發佈命令的人,正所謂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值日班幹部不僅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而且也能讓他們體會班幹部在工作過程中的艱辛、無奈,有利於班級工作的開展,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均等的機會來鍛鍊自己,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4、發揮語言的各種功用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認為語言形勢起的作用很大。

第一,有聲語言,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提醒,如問一問值日生衞生做的怎麼樣,問一問班幹部班裏有情況發生嗎等等。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你時時的關注;包括找學生談心,詳細瞭解一個人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對症下藥進行醫治。

第二,無聲語言,包括書面交流、學年期末時評語、重大節日的>祝福語等。有時有些話面對面説不出來或瞭解不到真相,這時書信這種古老的交流方式就可以大顯身手了,説不出來的話可以盡情的寫出來,甚至是一些祕密。

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人的惰性或時不時的干擾學生心理,這時如果有人提醒,他們就會很快回到正常的軌道,繼續前行,否則很容易偏離軌道甚至脱軌。除了學期或學年評語這兩種主要的形式外,即時評語更容易讓他們接受並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如發現學生情緒低落了,寫張字條給她:怎麼不高興了,是不是遇到什麼難事了?我是否值得你信任?如果信,我願意與你一同分擔。

5、理想教育,催人奮進。

選擇高中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並不僅僅為了一紙高中畢業證書,他們渴望通過三年的學習,三年的奮鬥,走入高一級的學府,説句實在話,農村的孩子尤其是家長們就有一個夢想,走出農村,不幹農活,就是有出息了。也許這樣的心願略顯狹隘,但這是真真實實存在的現實,不可改變。所以我們大家都需努力。理想支配行動,大家積極的氛圍形成,幹任何事情都顯得有勁。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 篇五

常説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確實如此,一個班,關起來就是一個温馨的大家庭,每個孩子就是這個家庭裏的“家庭成員”,而班主任就是這個大家庭的“當家人”。

都説班主任工作繁雜、瑣碎,要抓千頭理萬緒,特別是面對年幼的孩子,保育、教育、常規,每一項都得抓,都得管,但是事實並不是你抓了多少,管得多全面,整體效果就有多好。讓我們覺得頭痛的事情還是會發生,搗亂調皮的還是那幾個老面孔,這些高矮不一的孩子本身就是具有鮮明特徵的個體,他們如同一塊塊長短不齊的木板組合成我們這個集體大木桶,決定這個木桶容量的,必然是木桶上那塊最短的木板,由此可見,班級管理中也應抓住其中最薄弱的部分與環節,才能獲得整體性的全面發展。

我們班的孩子活潑、好動,特別是那些男子漢,他們思維敏捷、精力旺盛,總能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點子,稍不留意,他們就會給你小題大做,甚至在整個班級裏掀起**。因此,學期初我就在思索一條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由點——成線,由線——成面地開展班級常規管理工作:

一、抓住點:

5、6歲的幼兒大多活潑好動,且自控能力較差。在一個集體中,如果這樣的幼兒較為突出,就會影響到整個班集體:影響班級紀律;破壞課堂常規;中斷正常的教學活動和遊戲活動……怎樣對待自控能力差的幼兒,使得他們在約束自己言行的同時,真正融入我們的班集體呢?

經過觀察,我發現我班自控能力差的幼兒大多為男孩子,如:小志、斌斌、圓圓等,好動、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紀律觀念薄弱是他們的共性,但同時他們各自又有着鮮明的個性:小致自由散漫;圓圓天真無知;斌斌刁鑽油滑……因此在一日活動和教學活動中,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設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多關注幼兒,及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活動中來。

自控能力差的幼兒在課堂上特別容易走神,不是開小差就是做小動作,或者是影響別人。教師要及時關注這些幼兒,隨時瞭解他們的動態。開小差了,就有意識地對他進行提問,並讓他知道這種提問隨時會開始;對於做小動作的幼兒,則可以輕輕走過去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提示,讓他明白老師一直在注意他;對於影響他人的幼兒,教師可以給該幼兒安排一個較好的環境:周圍的同伴有較強的自覺性,可以給他作出好的榜樣。當然,這一切都是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語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動中。

2、讓幼兒嘗試承擔責任,產生一定的任務意識。

因為這些幼兒自控能力差,所以在大家的眼裏做任何事都是虎頭蛇尾,只有三分鐘的熱度。越是這樣,他們鍛鍊的機會就會比其他同伴少,得到發展的機會就更少了。教師首先要打破這樣的思維定勢,嘗試着對他們委於重任,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比如説:讓他們做小組長或者是值日班長,讓他管理一個小組或是整個班級,他一定特別看中掛在胸口的這個標記,知道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平時,他可能一直是一個被管轄者),他會時時刻刻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並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言行。在這種任務意識的驅使下,他必定會把自己良好的榜樣形象呈現給大家。

3、通過遊戲中角色的擔任,逐步形成自我意識和集體意識。

遊戲來源於生活,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對於自控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可以在遊戲中安排他們擔任一定的角色來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和集體意識。如:到“超市”遊戲裏做收銀員,負責收款,以培養其耐心和細心;在“娃娃家”裏做家長,培養愛心和責任感;還可以讓他們在“幼兒園”、“自助餐店”等遊戲中參與集體行動和集體勞動,體驗活動的愉快和勞動的成果,感受個體在集體中的作用,這樣都能加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集體觀念!

4、創造機會,把部分幼兒的“過剩精力”遷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

自控能力差的幼兒往往是“精力過剩”者,他們除了有一觸即發的好奇心,還有使不完的力氣,我們可以創造條件,允許這些幼兒把“過剩精力”發泄出來。當然,這種發泄絕不是讓幼兒大吵大鬧,而是通過引導,將這些“過剩”的精力轉化到其他活動中去。像小志,每到用餐時間,老師忙於準備餐具,他就開始按捺不住自己,告他狀的幼兒是一個接一個,老師常常停下手裏的工作來解決他所引發的糾紛。確實,小志怕“寂寞”,一刻也閒不住,不停地“動”是他最大的興趣。於是,我們把分配餐具的工作交給了小志,他忙得不亦樂乎,還以此為“樂事”,每當保育員端來餐具,小志就興奮地迎上去,開始他的工作,這樣一來,不但把他的“過剩精力”遷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還避免了他發泄“過剩精力”所產生的破壞性和攻擊性等負面因素。

二、形成線

1、以個體為基點成線:

如果取木桶上最長的木板和最短的木板來做比較,那麼這個差距一定是最大的。每次班裏評選五角星、紅蘋果時,那些各方面表現良好的幼兒總是滿載而歸,而那些行為習慣較差,紀律觀念薄弱,學習被動缺乏自覺性的孩子總是與五角星無緣,這些孩子會覺得五角星是遙不可及的,他們對五角星也就沒有了奢求,久而久之,教師和同伴也把他們列為不思上進、不可救藥的異類。問題在哪裏?站在不同層面上的孩子,怎麼能跳一跳都摘到同一個果子呢?於是,我們應該嘗試着將同一層面的孩子連線結伴。如:輝輝和思思愛插嘴,將他們兩點連一線;小志、元元、葉葉好動、自控能力差,將他們三點連一線,然後針對每條線的形成特點,提出相應的要求,如:舉手發言得一個星;遵守紀律加一分;最後,誰的星多、分數高就能獲得五角星。這樣,使得同一層面同一條線的孩子有了切實、具體的前進目標,雖然這個目標不高,好似踮起腳來摘果子,但這種獲得成功的體驗會激勵他們跳得更高!

2、以團體為座標成網絡: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團隊,我們常説團隊要具有團隊精神,怎樣讓孩子們意識到:用個體的言行來影響集體,讓個體的進步來增加集體的榮譽呢?我們試着把5個小組分為5個小團隊,針對班級內每階段的薄弱環節提出相應具體的要求:如,第一週是:聽口令,動作迅速整齊……第二週是:積極舉手、大膽發言……第三週是:用餐不拖拉,桌面整潔……哪個團隊完成得最好,得分就最高,每天評比記錄一次,一週後統計得出冠軍和亞軍。如第二組的靜靜和健健用餐速度一向很慢,提出要求後的兩天,他們所在的小組沒有得到分數,到了第三天,看着其他組日漸增高的分數,再加上老師的激勵,健健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吃完午飯,靜靜也急切地提醒其他同伴:“快點、快點,我們組會得不到冠軍的……”雖然第二組還不是冠軍得主,但是團隊裏每個成員的用餐速度都提高了,他們誰也不想拉下來。孩子們看重的是得到冠軍和亞軍這樣的評比結果,但是作為教師,看到的是全班整體性的提高,雖然冠軍和亞軍有距離,和其他團隊也有距離,但這個距離現在看來已經成為孩子們努力的動力。這種以團體為座標,每階段發展目標和發展情況為橫、縱軸的班級網絡,將每個幼兒的發展意識從我的、提升到我們的、我們團體的……

三、展開面:

1、家園配合,形成了最佳的教育合力。

有這樣一個題式:2+5<2,説的是兩個教師五天的教育效果有可能小於孩子雙休日在家裏所受的兩天的教育。常聽家長訴説:“孩子不聽話,只有狠狠地楱一頓,可過不了多久,老毛病又犯了……”其實,這種惡性循環的方式只能使孩子故技重演,教師應該注重家園聯繫這個重要的環節,瞭解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幼兒的良策。葉葉喜歡到操場上奔跑,還要求同伴來追他,跑得滿頭大汗,臉上卻樂開了花。經過觀察,終於發現,每天早上葉葉來幼兒園,就是邊跑邊喊:“來呀,來呀,快來追我呀!”他奶奶就在後面邊喊邊追:“別跑了,慢一點……”奶奶越是急,葉葉跑得越是歡,從馬路上追到校門口,再從門口追到教室;放學回家也是如此,他奶奶還沒和我們打完招呼,葉葉早已跑大廳了。看來,葉葉的家長意識到了這一情況卻還摸不透他的脾性,我們就建議葉葉家長採取“冷處理”的方法,當他奔跑時儘量不要去追他,更不要刺激他,讓他覺得這是個無聊的個人遊戲。在這種“冷處理”下,葉葉感覺到奔跑遊戲很“孤寂”,學校裏、家裏都沒人欣賞,自然就很少這樣做了。通過這一事件,我們意識到家園溝通的重要性:孩子在園的表現有時是表面的、暫時的,只有在家庭這面鏡子的反襯下才能看到孩子真實、自然的一面,才能由表及裏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要好好利用這麼多面鏡子反射、折射的原理,看清孩子最真實的流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種家園優勢的互補,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觀幼兒園或家庭教育單方面的不足。

2、挖掘幼兒的閃光點,形成最大凝聚力。

優秀的孩子人見人愛,一般的孩子只要老師一點撥一提醒就有好的表現,而那些特殊羣體的幼兒,教師要用怎樣的目光、態度來對待呢?其實老師換一個角度看,會發現:好玩、好動是他們探索的表現;好鬥、好爭是具有主見;違背常理,突發奇想則藴涵着創造性……他們的言行在集體中也是舉足輕重的:在繪本表演《長阪坡》中,健健、陽陽扮演的張飛、曹操表演得惟妙惟肖,全班孩子都為他喝彩。沒過幾天,就有家長反映:“孩子這兩天回家就講《長阪坡》故事,一個故事反覆講好幾遍。”“是啊!我們家的孩子也這樣,天天講《長阪坡》故事,還説要在小舞台表演呢”這就是閃光點的魅力所在,榮譽也許只能給予某一些人,但這種激勵的精神可以在整個集體中一直延續下去。

我們在主題“大家來運動”即將結束之際舉行了“趣味運動會”,孩子們天天練跳繩、拍球、騎小車……他們好強好勝的熱情和精神感染了大家,由於每項運動只有十人蔘加,所以我們先在班內進行選拔賽,他們總是主動徵詢我:“老師,我們什麼時候再練習?”他們的內心深處洋溢着最強烈的集體歸屬感,有這麼多的亮點聚集在一起,一定能產生最大的能量——凝聚力,這是攻不可破、團結的精神所在。

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成長和變化,規則和要求決不能一成不變,它一定要適應孩子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的幼兒,這就要求我們的制定者和執行者要隨時隨地關注幼兒的變化,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映!關注了每一個孩子,就是關注了他們的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