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學發展紀實(精選多篇)

第一篇:高級中學發展紀實

高級中學發展紀實(精選多篇)

在古城xxxx縣xxxx風景區鳳城大道與振興大道交匯處,有一座佔地近200畝、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投資逾6000萬的現代花園式學校。一幢幢教學樓、實驗樓、餐廳樓、宿舍樓壯麗宏偉,氣度非凡;和諧音樂噴泉、鴻雁騰飛雕塑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文聖亭、英雄亭古色古香,莊重典雅;行走於校園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一簇簇的鮮花,一片片的綠草。

這就是xxxx縣第三高級中學,一個從學校建成到一批批學子走向更高學府才僅僅六年。六年來,三高人始終懷着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以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獻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境界,創優美育人環境,內抓管理,外塑形象,不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在發展中前進,在前進中發展,用育人的彩筆,在教育事業上創造了一個有一個奇蹟,實現了歷史性的超越與嬗變。2014年被中共xxxx省委高校工委授予“xxxx省文明學校”;2014年被授予北京師範大學核心爆破英語培訓基地和xxxx電視台大學聯考傳媒藝術培訓基地;2014至2014年先後被商丘市委市政府授予“衞生先進單位”“綠色學校”。

勇於開拓天地寬

面對三高近幾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大家都毫不猶豫想到一個人,他就是xxxx縣第三高級中學董事長xxxx。

xxxx出生於xxxx縣匡城範窪張莊一個紅色革命家庭,曾祖父是大革命時期張莊一帶紅槍會老會首,祖父是抗日戰爭時期xxxx杞太地區地下交通員,又是解放戰爭時期xxxx杞戰役護糧支前英雄,父親是一位熱心公益的退休幹部。他1992年入伍,199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服役三年裏曾多次受到部隊的各項表彰嘉獎。家庭的薰陶,黨的培養,部隊的歷練,造就了xxxx吃苦耐勞、自立自強、鍥而不捨、無私奉獻的精神。轉業後他投身商海,於1999年開始創建鄭州液壓機械廠,並任總經理,幾經拼搏,生意做的是紅紅火火。

可2014年的一天,卻改變了他人生的理想。

當時xxxx縣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狀況,xxxx縣縣委、縣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多方研究,決定在重組三所農村普通高中的基礎上,以招商引資的形式興辦一所優質普通高中。可誰能擔負起這一重任呢?經過多方推薦,大家把目標盯在重情義、講信譽、有膽識、有實力、年富力強的企業家xxxx身上。

面對投資辦校,一向以穩健果敢見稱的xxxx猶豫了。用商業的眼光看,他深知自己作為一個外行投資教育的風險,可看到家鄉那幾千少男少女因學費高昂或其它兩所高中容納量有限而不能上高中圓大學夢,他又深感痛心。這時他想起爺爺經常講給他的那句話:“一個成功的人,應該是一個能為後人,為家鄉做善事的人。”想到這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他毅然決然地挑起了這個重擔。

創業的艱辛,建校的曲折,使多少人對這位年輕的企業家投去了懷疑的目光。可寡言的xxxx卻挺了過來,xxxx帶領一班人,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發展路子。他用無言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在上千個日日夜夜裏,他和建築工人一起頂酷暑,冒嚴寒,晝夜奮戰。困難磨損了他太多的烏絲,瘦削了他強健的身體,可也再次驗證了他的吃苦耐勞的的品格,鍥而不捨的精神。

辦法總比困難多,年年都有新舉措。xxxx縣三高在xxxx的帶領下,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不斷更新基礎設施,拓寬育人環境。經過幾年來的艱辛努力,一座現代花園式學校終於拔地而起,敞開胸懷迎接一批又一批渴求知識的莘莘學子。如今説起xxxx縣三高,全縣人都交口稱讚。

質量與特色齊飛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xxxx認為,必須建章立制,用制度來管理人、激勵人、約束人。通過開大會,定計劃,作分析,仔細摸底,調查研究,深思熟慮。一個“有利於教學質量提高,有利於調動教工積極性,有利於創建優良的校園環境,有利於學校發展”的管理制度在他心中醖釀成形了。xxxx和領導班子一起調查研究,外出學習,集體醖釀,結合學校實際,建立健全了一套規範的制度,以創新的精神,發揮行政綜合職能,堅持每週開好一次領導班子會,要帶出一個求真務實的好班子,提高領導班子的戰鬥力,並帶領他們研究制定了關於教學管理、財務管理、考核獎勵等一系列與學校相適應的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一個學校的振興,離不開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第三高級中學領導班子在董事長xxxx的領導下,始終突出抓好師資隊伍建設。要辦好教育,人才是關鍵,要辦好學校,教師是根本,通過嚴格的選拔,錄用了原董店高中、長崗高中、河堤高中的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優異的在職教師,又從xxxx大學、xxxx師範大學等全國師範名校中擇優錄用了一批教育理念先進、專業知識紮實、鋭意進取、開拓創新、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優秀大學畢業生

。目前,該校高級教師32名,中級教師114人,教師本科學歷152人,學歷合格率100%。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新老教師互幫互學,共同促進。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創造濃厚的教學教研氛圍,提高教學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了開闊視野,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聯起來的形式培訓全體教師,組織一大批教師到外地知名學校學習,先後組織教師到山東杜郎口

中學、永威中學培訓聽課;2014年4月份,三高又從鄭州一中校請來一批由黨委書記吳建才帶隊的專家名師到我校講讀授課。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創造濃厚的教學教研氛圍,提高教學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質量是立校之本,是學校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在學校教學管理中,xxxx始終堅持特色辦學。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10月,第三高級中學成功申辦為北京師範大學安博研究院的實驗基地,使全校師生共同分享各校高端的科研成果。創辦了“爆破英語”班,學生利用網絡,快速高效學習,迅速提高了英語成績。根據學生的愛好,學校還另闢蹊徑,對他們進行特長教育。按高一發掘特長,高二發展特長,高三發揮特長的思路,對學生進行興趣引導和特別培養。學生進入三高後,學校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特長,分出美術、音樂、體育、播音等特長班。幾年來,學校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適應時代發展,接軌新課程改革,形成了以全面發展為目標,發展學生促特長的辦學特色,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豐碩的成果。2014年尤吉屯中學畢業的張林雪,當年中招成績只有398分,連重點高中的高價生都不夠線,後來到三高學習,2014年大學聯考以536分的成績考入了天津理工大學;2014年城隍鄉馬頭中學畢業的張富永張勇敢兄弟倆,中招成績都不高,經過在xxxx縣三高三年的努力拼搏,2014年兄弟兩個分別考入武漢科技大學和西安航空工業大學; 2014年我校體育專業47人,大學聯考專業上線81%,其中靳峻峯專業成績91分,據我市體育專業第一名,被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錄取;美術班考生68人,大學聯考專業上線率100%,其中李青青同學被中國美術學院錄取,侯凱濤被南開大學錄取;音樂班考生60人,大學聯考專業上線率100%,升學率85%。

2014年,xxxx縣三高再創輝煌。參加高招人數為1286人,一本上線就有32人,本科上線542人,本科上線率高達42%。鄭帥鋒同學以628分的好成績位居全縣第四,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平崗鎮王菜園村的劉鵬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張濛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廈門理工大學。應屆班捷報頻傳,往屆班也是喜事連連。通過一年的複習,增長100多分者比比皆是,最高增分達167分。河集鄉的張閃閃在重點高中連考二年未上本科線,通過在三高一年的複習考上了xxxx科技大學。

廣開辦學渠道,借橋過河,借梯登高,是第三高級中學培養多元化人才的特色教育,也使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在這裏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率先垂範堪為師

人要有追求,更要有正氣。這是董事長xxxx同志常説的一句話。他相信,有才無德會辦壞事,有德無才辦好事,德才兼備會辦大事。xxxx同志滿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堅持以自己的言行發揮着一名共產黨員的表率作用,廉潔奉公,以身作則。

在xxxx的倡導下,第三高級中學把自己定位為平民子弟高中,學校的收費在全縣乃至周邊縣都是最低的。在這種情況下,對那些上學仍有困難的學生,學校還要給他們減免住宿、學雜等費用,甚至還定期給他們發放生活費,以資助他們完成學業。對於特困生,學校還經常積極組織全校師生為他們捐款,捐物,奉獻愛心,以幫助他們戰勝困難,渡過難關。每提及這些,被資助過的田海燕,崔夢鴿等眾多同學都感動得熱淚盈眶。據不完全統計,這幾年三高減免的學費,以及用來慰問、捐獻、資助的錢物多達400多萬元。

六年來,在教育事業上取得豐碩成果是三高人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造福桑梓的精彩壯舉,那麼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廣施愛心,則在細節中無聲彰顯着三高人的赤子情懷。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董事長xxxx的帶領下,三高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是去敬老院、老年公寓看望孤寡老人,並帶去多種生活物資和營養品。從物資和精神上為老人們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快樂。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近幾年頻發的自然災害,也緊緊牽着他的心。南方的雪災,北方的乾旱,汶川和玉樹的地震,無不讓三高人為之揪心。每次董事長xxxx都和校委會成員一起帶領全校4000多名師生及時組織各種形式的捐款活動。他説:“也許這只是一份極其微小的幫助,但也要讓災區人民知道,我們和他們心連心。”

“以滿腔熱忱,心繫xxxx縣教育”,這就是三高人幾年來艱苦創業的真實寫照。在董事長xxxx的帶領下,三高人正始終站在教育這塊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努力把xxxx縣第三高級中學辦成精神文明優先、育人環境優美、教師隊伍優秀、教學質量優良的優質學校,譜寫xxxx縣三高新的輝煌,為中原水城的教育事業再濃墨重彩地繪上一筆!

第二篇:前行者的足跡——巴東縣第一高級中學發展紀實

前行者的足跡

——巴東縣第一高級(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中學發展紀實

見習記者李曉榮 李艾雪 通訊員周宗武 譚德軍 劉東清 向宏濤

校長寄語:一踏進巴東一中的校門,頓時便會產生一種升堂入室的莊嚴感,因為這是一片熱土。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團結奮進的一中人披荊斬棘、歷盡艱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鑄就了這座三峽教育神聖的殿堂。一代又一代的開拓者以堅毅頑強的精神在這裏傳播文明的火種,這永不滅絕的火種,不是物質的傳承,而是靈魂的重塑和昇華;一批又一批的四方子弟在這裏受到洗禮,德升業進,走向世界,走向未來,以一中人特有的執著捉鼈五洋,攬月九天,聲名響譽荊楚大地、大江南北。生活在長江三峽的一中人正以昂揚的姿態去搏擊長空、迎接挑戰,用熠熠閃光的青春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去鑄就那永遠創新的巴東一中魂。

在長江三峽巫峽口南岸,坐落着一所聞名遐邇的中學——巴東縣第一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巴東一中)。巴東一中創立於1943年,近70年的辛勤耕耘,收穫了累累碩果。2014年被評為“湖北省示範高中”,2014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連續3次被表彰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5月17日,記者慕名走進了這所華中名校。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走特色發展之路,不斷豐富校園文化

素質教育的實現並非一蹴而就。

在學校教育的探索和發展過程中,巴東一中也曾走過一段平淡拘謹的日子,以單純追求升學率為奮鬥目標,這種“短視”成了學生、教師、學校發展的致命短板。1997年,巴東一中領導審時度勢,提出“面向全體,立足終身,教有特點,管有特色,學有特長”的辦學思想,在其他學校還在應試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掙扎時,巴東一中已經揚起素質教育的風帆,一路前行。

“當時,這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轉型,冒着被社會質疑的巨大壓力和風險。”校長宋發剛回憶説,“家長和社會只認同數字,認同結果。”然而就在當年,巴東一中大學聯考大捷。隨後,在2014年大學聯考綜合質量評比中,巴東一中首次躍居全州同類學校首位。以此,巴東一中開始了搶佔農村高中教育制高點的輝煌之旅。

素質教育啟動之初,學校領導就意識到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為對於一個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和持續前進的不竭動力。全校教師也一致認為,只有豐富的校園文化環境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因此,學校把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確立為校本課程體系,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並與課程設置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了校本課程的設置,形成了學校辦學特色,即每年舉辦校園文化建設月、體育節、藝術節、教學質量月、科技節等活動。經過多年積累,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以“三節兩活動”為主要標誌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每年9月,是學生走進學校學習、確立目標的時節。校園文化建設月活動,是巴東一中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緊扣愛國主義、現實主義教育題材,結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內容,以活動為載體,組織愛國主義歌曲合唱比賽、感恩歌曲演唱比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知識競賽、班團活動展播、演講比賽、專題報告會、禮儀禮貌專題講座、教室文化與寢室文化展示等活動,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影評和青少年違法犯罪警示片評論。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各種教育資源,樹立身邊的榜樣,對新生進行目標理想教育。每年桂花飄香時,學校把以往從巴東一中走出去,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學生名字編織成 “彩虹”,把被 “985”、“211”工程學校錄取的學生名單組成“方陣”,這些“彩虹”和“方陣”構成了校園內最靚麗的風景,對新生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幫助他們明確努力方向,樹立遠大理想。

每年11月,是學生最活躍的時節,體育節融體育知識、體育競技、體育文化、體育藝術、體育道德為一體,通過大型團體操表演、體育知識講座、廣播體操、傳統體育競技、體

育比賽、節標設計、班級標誌牌設計等,貫徹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體育理念,促使師生鍛鍊體魄、陶冶情操,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從而實現鍛鍊體力、培養毅力、促進智力、發展能力的課程目標。“巴東一中的團體操以氣勢宏大、動作流暢自然獲得了全校師生及社會各界的好評。”該校一名教師很自豪地説,“學校體育節是一年一個特色,一年一個台階,真是令人高興。”

每年的12月,是學生特別興奮的時節,學校舉辦藝術節,通過大型文藝晚會(各年級晚會、學校晚會)、演唱會、英語晚會、文學知識競賽、攝影作品展、美術作品展、漢英書法展、漢英演講比賽、文學講座、文藝節目創作、文藝作品欣賞、辯論會等,使師生在活動中受到薰陶,文藝素養得到提高,校園呈現出濃厚的文化氛圍,並與社區文化聯動。到目前,該校藝術節已舉辦十三屆,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每年3月,是全校教師最風光的時節,教學質量月活動在這時蓬勃開展,以活動促教改,用教改提升教學質量,並着眼於“三個提高”(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效益),通過“三個研究”實現“三個提高”、“三個發展”(研究教法,提高教藝,發展教師;研究課堂,提高效益,發展學生;研究師生,提高自身,推動學校和諧發展)。通過這些活動,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錘鍊了教師教學基本功,豐富了教師教學藝術,縮短了青年教師的成熟週期,不斷實現學校課堂教學的轉變,使之由以課本為本轉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由單純傳授書本知識轉向培養綜合創新能力。

每年5月,是學生想象最豐富的時節。科技節融科普教育、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科學精神培養於一體,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師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課堂。科技節期間,有專家科普講座、“名師”學法講座、學生小發明小製作展示、學生異想天開創新設計、師生科技論文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展示。

學校形成並逐漸完善以“三節兩活動”為代表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它的成功建立,歸功於師生能力的提高和師生的健康發展,使師生以健全的人格立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理念、精神和形式,構成了巴東一中特有的人文景觀,為學校的持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也為學生的特長髮展搭建了廣闊平台,拓寬了發展空間。巴東一中校友譚畢業後考入廈門大學音樂系,在2014年中央電視台青歌賽中獲得優秀獎。他在回憶高中生活時説:“是學校藝術節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平台,使他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

巴東一中樹立“以師生髮展為本,讓教育充滿智慧”的辦學理念,堅持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學校的思路 ,把教師作為核心人才資源,大力實施人才戰略

教以師為本。

與時俱進的巴東一中,把學生、教師的共同發展作為學校發展的基石和根本,把教育創新作為學校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提出“以師生髮展為本,讓教育充滿智慧”的教育理念。“辦學理念涵義豐富,既説明了學校要發展學生,首先要發展教師,最終促進學校發展,又説明了教育是一種大智慧,讓教育充滿智慧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如體育節中很多精彩的圖案都是由學生設計的。”該校教務處主任萬宏衞説,學校的“三節兩活動”正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

教師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源頭活水。教師是學校發展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師既要素質全面、專業,更要有進取精神。要使學生學有所長,教師必須教有特色、教有長進。為此,學校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樹立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努力培育一支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樂於奉獻、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師隊伍。學校把“教研興校、科研強校”作為發展的原動力,下大力氣促使教師實現“三個轉型”(由經驗型向創新型轉變、由辛苦型向科研型轉變、由

職業型向事業型轉變),幫助教師成才成名。學校堅持以活動促教改,用教改提升質量。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整個教師隊伍的帶頭人。作為湖北省著名特級教師、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的專家、全國模範教師,校長宋發剛在學校管理上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見解。他提出,學校的發展,從根本上説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學校的工作,就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讓師生去展示、去創造、去發展,使師生真正成為學校發展的主體。宋發剛認為,最好的管理方法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要求教師做的,自己首先做在前頭,真正起到一名管理者、一名全國模範教師的示範帶頭作用。他始終堅持奮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教學成績顯著,所帶班級單科成績常常高出全省平均成績幾分甚至十幾分。他始終堅持將教育科研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先後撰寫了近100萬字的教育教學科研論文,多篇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同時,他積極投身課題研究,先後主持多個國家級、省級、州級課題,均取得了優秀成果,多篇體現階段性成果的論文被刊發,充分體現了教學科研中同伴互助、專家領航的作用。

學校把教師專業發展與課題研究、課程設置緊密結合,強化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發展。學校制定了《巴東一中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和《巴東一中教育科研成果獎勵辦法》。近年來,學校承擔州級以上課題15個,其中國家級課題2個、省級課題7個,已結題6個。課題覆蓋了所有學科,動員全校教師參與,逐漸培育了一批科研骨幹和優勢學科。教育科研帶動了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進而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了學校發展的新跨越。

“校本培訓”是巴東一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手段。對教育理論、師德規範進行教研培訓,“傳、幫、帶”井然有序。教師張文趙已在巴東一中工作了4年,他深有感觸地説:“我來學校時,是鄧興普和劉從政兩位老師帶我,他們在備課、教學、學生管理上給我提供了很多經驗,我自己也堅持從一些細節做起,在工作中不斷積累了一些教育教學經驗。”教師張文趙説,教研活動、聽評課、青年教師教藝比賽、高三複習課競賽都讓自己受益匪淺,談及來巴東一中最大的感受,他坦陳地説:“領導示範,老師敬業。”巴東縣教育局領導對巴東一中的教師發展作出高度評價:“巴東一中以師德師風為着力點,以校本培訓為依託,以教育科研為支撐,以新課改為推力,不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成效明顯。”

培養青年教師,給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和展示人生價值的舞台,為青年教師騰飛提供“綠色通道”,是巴東一中重視人才培養的重要體現。

2014年,教師譚柱魁來到巴東一中工作。當年秋季學期開學不久,在新教師彙報課上,稚嫩的教法、蹩腳的普通話,使他在眾多學校領導和教師面前的首場亮相十分失敗。“那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我覺得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譚柱魁回憶説,“當時信心喪失,覺得自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想走人。”副校長譚元富是當時的年級主任,他多次主動找譚柱魁談心、開導,並鼓勵他多學習。譚柱魁的指導老師更是給了這位新同事不遺餘力的幫助。“指導教師授課時,都熱情地邀請我去聽課,我整整做了一年的‘學生’,他對學生的引導和思維開發的教育方式,對我影響很大。”譚柱魁説。同時,學校經常給他學習培訓的機會,對他取得的成績,及時予以肯定。

從2014年至今,譚柱魁擔任了六屆班主任和七屆畢業班數學教學工作。因表現突出,他多次獲獎,學校還任命他為年級主任,賦予他更重的擔子和更大的期待。譚柱魁説,支撐他的是感恩之心、愛心和責任心。

在完善的成長機制和人文關懷的催化之下,巴東一中教師隊伍迅速成長壯大,現有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60人,中級教師5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及省優秀教師9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2人,省、州、縣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56人,形成了一支素質高、專業水平過硬的教師隊伍。

以人為本,辦人民滿意學校,在家長讚揚和學生微笑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如今的巴東一中,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幾任領導薪盡火傳,不懈努力,巴東一中實現了從傳統辦學到現代化、標準化辦學的轉變:公寓化學生宿舍,現代化師生食堂、教學樓等,科技樓內,設立了美術教室、圖書館、電子閲覽室、多功能報告廳、天文觀測台等現代教育設施,學校有多媒體教室3個,校園網信息點300多個,建有校園電視台,體育教學設施達到省級一類標準。

站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高度,巴東一中對教育教學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並不斷總結,形成了適合自身發展的教育新觀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三節兩活動”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學校常抓不懈,使得素質教育和升學率達到了完美平衡,形成了良性循環。2014年大學聯考,全州理科狀元的桂冠被巴東一中學子奪得,全州理科、文科前10名中,巴東一中分別佔了5人、7人。2014年以來,學校共有43名同學進入北大、清華深造,有16名同學獲得全州文理科狀元,6名同學大學聯考成績進入全省前十名,數千名學生考入“985”、“211”工程大學。大學聯考自主招生成果顯著,近3年來,共有3名學生獲得清華、北大自主招生加分,最高可達30分,有60多個學生通過了全國多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並獲得加分或降分錄取資格。這些都是巴東一中全面貫徹方針、推行素質教育的結果。2014年4月,武漢大學將巴東一中確立為全國首家“優質生源基地”。通過跟蹤調查,巴東一中畢業生進入高校後大都品學兼優、才能突出,或榮獲國家級、校級獎學金,或擔任學生會及黨、團組織幹部,或成為大型活動主持人,或免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並有20多人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工作,有40多人出國留學深造。

孟威丞是巴東一中高二(10)班的學生,他説:“學校生活讓他很快樂,不再是以前的死讀書、讀死書。”説到考大學,他又説:“我很有信心,因為這裏的學習環境好,老師的教學水平高,而且特別認真負責。在巴東一中,只要努力學習,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巴東一中的教育實踐證明,學校真正實現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無縫過渡”。正是學校對素質教育的堅持和不斷探索,才使得從巴東一中走出的學生,知識面寬,可塑性強,同時,有廣泛的業餘愛好。讓學生們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而是興趣愛好廣泛、博聞強識又有所長的全面發展人才。

採訪尾聲,校長宋發剛欣喜地告訴記者:“目前,新校區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今年暑期將實現整體搬遷。巴東一中正以嶄新的姿態,向着信息化、現代化、高質量、示範性、有特色的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名校目標邁進!”

第三篇:中學發展紀實

細流潤物無聲,桃李競相爭豔

------xx中學發展紀實

董團中學位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學校創建於1958年9月,校園面積40餘畝,現有22個教學班,教職工86人,在校學生1223人,是上饒縣規模較大的農村二類國中。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先後被評為上饒市先進學校、 上饒市普法先進學校、上饒市文明單位、德育示範學校、安全示範學校,被縣教體局授予“aaaaa”(5a)學校。

“三生教育”為孩子成長保駕護航

自2014年來,我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第一要務”的辦學思想,始終貫穿“明主、科學、情感、輔助”的管理理念,深入開展以“生命、生存、生活”為核心的“三生”特色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尊重生命、學會生存、懂得生活”。

1、打造教育團隊。學校組建了由班主任、學生家長、社會有關方面人士、學生代表等構成的“三生教育”教學團隊,共同研究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分工合作問題,着力實現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認知教育與行為實踐的有機統一。

2、抓實“三個一”。一是上一堂專題課。如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和預防疾病教育、法制教育等的專題教育課。二是開展一次實踐活動。

如今年三月,結合“弘揚雷鋒精神”這一主題,學校開展了“弘揚雷鋒精神,創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走向社區、敬老院等,參與社會公益勞動。開展了“三八婦女節,親情暖人心”感恩實踐活動和“緬懷革命先烈”等實踐活動。三是寫一篇心得筆記,要求學生把參與社會活動的感受寫成書面材料,由學校德育處負責評出優秀作品並進行頒獎。

3、密切家校聯繫。 根據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大眾的不同特點,學校還不定期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在家長中作問卷調查,組織班主任進行家訪,大力宣傳實施“三生教育”的意義、目的和內容,幫助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選擇適合的家庭教育內容,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理解、支持並配合學校主動參與“三生教育”。此外,學校主動爭取當地派出所、村委會等大力配合,整合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共同推進“三生教育”,使學生懂得了生命的價值、生存的方式、生活的意義,從而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快樂生活。

“心靈驛站”給孩子一個棲息的港灣

學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多數孩子是留守兒童,父母親長時間地離開,情感體驗的過度缺失,使得他們的心智不能全面提升。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1、開設心理輔導課。每個月的最後一週班主任利用班會課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開展心理活動課。成立心理諮詢室—

—心靈驛站,配備了兩位專業心理諮詢教師,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諮詢,對在校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開放時間和場所相對固定。

2、辦好“心語信箱”。以便個別學生羞於啟齒,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和學校的心理老師進行溝通、預約諮詢,一般的問題由心理老師轉交班主任回覆,特殊的由心理輔導老師進行個別諮詢。

3、開展心理輔導。利用學校宣傳陣地宣傳心理知識,舉辦專題講座,以“點”帶“面”,對個別案例進行解析,對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隨時保持正常的心態。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堅持不懈地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國小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疏導,孩子們的心理明朗了,目標明確了,笑容洋溢臉上,學習生活的熱情由此高漲,學校也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三心”教學給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

“教之始也身必備之”,一流的學校必須依靠一流的教師來支撐,學校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教師發展的基礎之上。基於這樣的認識,學校制訂了校本培訓計劃、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經過3—5年的努力,先後有20餘人次被評為市、縣級的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先進個人、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建設起了一支理念先進、師德高尚、

知識豐富、勤於育人、精於教書、善於創新、團結和諧的教師羣體。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學校要求每位上課教師要做到“三心”。

1、課前,教師要“熱心”。 我們始終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才。課前,教師要有足夠的熱情,即熱心於教學,認真參與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在熱烈的“爭吵”與“揭短”中提升課堂設計的質量,帶着滿懷的熱情進入課堂。

2、課中,教師要“多心”。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應該是沒有疑問的。那麼,老師在課堂內充當什麼角色呢?是不是可有可無?當然不是。實際上,無論課堂結構怎麼改變,課堂教學始終是教與學的融合與滲透。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師只是角色發生了轉變,其重要性依舊一如從前。教師從權威的講台上走進學生,從以往單一的講授者轉變成了課堂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這個層面上説,教師的重要性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升了。所以,教師在課堂實施中應該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真正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理使用教學技法,努力實現課堂高效。

3、課後,教師要“耐心”。課堂結束並不是教學的終點,每節課結束,教師都應該認真總結反思,對學困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走進課堂,展示自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情如滄海沃桃李,節似勁竹勵後昆”,“三心教學”

給孩子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第四篇:xx中學發展紀實

xx中學是一所依託常平集團面向全縣招生的具有現代化特色的學校。開辦以來,學校瞄準“全市一流,三晉知名”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辦學,高標準管理,高質量生存。在各級領導的支持與全校教職工的努力下,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等,提出了超前的辦學理念,優秀的師資隊伍和科學的管理體系日益凸顯。學校真正成為教育系統的一顆璀燦明珠,受到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在規範管理中加速前進

xx中學從開學伊始,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不僅是因為她依託全國優秀的民營企業xx集團辦學,具有一流的教學條件,更多的是人們對振興xx教育的期望。所以,當縣委、縣政府根據民主測評程序任命我擔任xx中學校長時,我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可以説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困難同在。能不能辦好xx中學,辦出特色,辦出成效,就成為擺在我面前的首要問題,這也是我走進常平中學之後一直思考的問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從何處入手抓起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管理經驗,以及與校領導班子探討,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我認為xx中學的發展方向就是辦特色教育,創一流學校,我把這個意見向有關部門領導彙報後,得到了他們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大大增強了我幹好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為了在全校師生中統一思想,我多次組織召開校委會、中層幹部會、黨員會、教研組長會,通報了學校的發展目標,展示了學校的發展前景,形成了共識,為學校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制度。好的制度既能約束人,更能激發人、鼓勵人。建校初期,我就組織人員制定出台了《xx中學教育教學主要工作及具體對策》,明確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重點任務、目標、措施。合理設置課程,實施課改,組織教研。實行按人設崗,以崗定人,以充分調動和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之後,又進一步制定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使學校的各項工作迅速進入了科學、規範的運行軌道。

在抓制度建設方面,我們突出兩個管理重點,一個是學生隊伍,一個是教師隊伍。在學生管理上,我們實行全封閉管理,所有高中學生全部住校,統一作息,減少了學生課餘管理的鬆散弊端。在教師管理上,我們實行目標教學法,將多項教學任務量化細化,分解到校領導、科室、教研組長和每個教師頭上,明確責任,加強考核,在教師中形成了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

這些規章制度制定出台之後,我和校委會一班人帶頭落實,帶頭執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校初步形成了“環境雅,人心聚,隊伍整,校風嚴,教風實,學風濃”的嶄新局面。但也有一些教師認識沒上來,對學校的制度不理解、有情緒,認為學校管的嚴,有個別人甚至找到我撂挑子。對此,我沒有簡單地批評,而是耐心地説服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以大局為重,為xx中學的長遠發展着想,向那些默默工作的同志看齊。

我本人則堅持與全校師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以身作則,在我的影響和帶動下,那些原來有意見的沒了意見,想退縮的迎頭趕上。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擰成一股勁,合成一條心,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我們躋身全市先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展望末來,美好的前景需要我們一如既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進取,腳踏實地的前進,我相信xx中學將在我們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走向燦爛美好的明天。

在加強溝通中攜手同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當今世界的競爭,説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沒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教學人才,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打造特色學校就等於紙上談兵,是一句空話。因此,我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上,放在重要位置,身先士卒,親自抓,以身作則親自帶,發揮優勢耐心幫,推動了全校教師隊伍的發展壯大。

選賢任能壯隊伍。為了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隊伍,我和校委會一幫人內聘外聯,多方造才,狠抓了隊伍建設。一是積極親自帶隊到各高校招聘選撥優秀大學生,通過面試、筆試,層層把關,擇優錄用。對於選聘人員,一律簽定了長期聘用手續,為其解決工資問題。實行待遇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集聚一大批市、縣骨幹教師;二是主動出去聘請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校任教;三是大膽使用年輕同志擔任教學骨幹,讓他們放手幹,建設了一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師資隊伍。

千方百計創環境。按照工作與待遇對等的原則,千方百計地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裝備了大型現代化電子教研室,方便了教學,提高了效率。負責為所有教師分配一套卧、廚、衞齊全的住房,方便了教師生活。為豐富教師的課餘生活,配備多功能的教師活動室、多媒體室、健身器材,創設了全新的教學、生活環境,讓教師安心教學。

德才兼備施素質。聘請名師開講座,組織課堂觀摩,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親自給教師上黨課,培養教師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奉獻意識。帶動全校師生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調研。

滿腔熱忱育新人。為了能讓教師安心教學,無後顧之憂,我主動去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關心教師冷暖,點滴細微處見真情、動真情。學校有位新大學生,家庭條件很不好,還有一位正要上高中的弟弟,考慮到他們家的實際情況,我和校委會商定,拿着慰問品到他們家,並決定讓他弟弟免費到我校讀書,並表示三年後考上大學由學校出資資助。聽了我的話,全家老少熱淚盈眶,感激不盡。另外,還有一位女教師,與丈夫分居兩地,又有剛滿4歲將上幼兒園的女兒需人照顧,而這個時候,也正是她在學校工作中最關鍵的時刻,作為一個班的班主任還代兩個班的語文課,想要兩頭顧及很不容易,這時正是我們領導挺身而出的時候,我多次登門,詢問情況,解決困難,親自出面將她丈夫的工作調到了我們學校,免除其後顧之憂,讓她安心工作。

實踐一次次地證明,我們既要有嚴格的管理,又要有留人的環境。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教師是學校的靈魂,誰贏得了教師的心,誰就會贏得教學的高質量。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xx中學靠着“管理”與“溝通”的雙槳一定會駕長風破萬里浪,躋身於教育的海洋創造新的輝煌。

第五篇:冷水江市高級技工學校改革發展紀實

託 着 希 望 起 飛

——冷水江市高級技工學校改革發展紀實

特約記者 劉衞平 郭環芳記者 李穩華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千百年來,滔滔資水從南向北流去,晝夜不息,在這裏突然一個90度的華麗轉身,向西緩緩流去,在“世界銻都”的懷抱裏,畫上精彩一筆,形成一道美妙風景。聞名遐邇的冷水江市高級技工學校,早在34年前,就在這美麗的資水河畔挺拔而起。如今,她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湘中大地上熠熠生輝,為世人所矚目。

在初、高中生源逐年減少的嚴峻形勢下,冷水江高級技工學校不但生源沒有減少,反而穩中上升:2014年招生898人,2014年招生1074人,2014年招生1206人;2014在校生2589人, 2014年在校生3152人,2014年在校生3160人。學校先後獲得省級重點技工學校、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省級示範技工學校、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稱號,是全省唯一一所縣市級高級技工學校,自2014年以來連續12年被評為湖南省技工學校招生就業先進單位和職業技能鑑定先進單位。

高端引領,創新管理理念

辦學思想科學。學校在30多年的發展中,秉持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與時俱進。近幾年來,學校不盲目擴大辦學規模,堅持走“做精、做強”的發展道路,專業設置緊跟市場需求,最大化追求管理效能,堅持“以促進就業為目的,以服務經濟發展為宗旨,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堅持高端引領、多元辦學、內涵發展,強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創新機制,夯實基礎,提高質量,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促進就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向,在綜合實力、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科研成果、人才培養以及服務社會能力等方面,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積極

第 1 頁 共 6 頁

探索科學配製、有效整合、合理使用資源的途徑,實現學校的結構、層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2014年,學校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理念、原則和方法,全面貫徹《國家重點技工學校質量管理標準》,制訂了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程序文件、質量記錄等四級體系文件。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明晰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突出了過程控制,使學校管理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從傳統的經驗式管理上升至科學化、制度化、文件化管理。學校管理體系業已於2014年底升級至c版,進一步明確了“嚴謹治校,以人為本;厚德博技,工學一體;持續改進,不斷創新”的質量方針和“學生畢業率95%以上,中高級工技術等級合格率達95%以上,畢業生當年就業率在90%以上,顧客滿意率在85%以上”的質量目標。通過多年的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學校管理水平領先同業水平,全體教職員工的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市場意識大大增強。

教育理念先進。技工學校學生來源複雜、文化底子差、紀律意識淡薄,為把他們培養成有道德的合格公民,學校教育以德為先,牢牢樹立“先做人,再做事”的觀念,堅持以“今天比昨天更出色”為“好學生”的評價標準。班主任與專業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個性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把對學生的創造教育、情感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方法上,徹底打破傳統的“先理論、後實習”的教學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職業教育之課程,應以一事之始終為一課,完一課即成一事。”為了達到“教、學、做”合一,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核心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學校根據市場需求,積極探索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校企雙方共商專業計劃,共議課程體系,共創工學一體,共創師資隊伍,共建學習環境,共搭管理平台,共享教學資源,共評學生能力。將企業生產流程中的主要工作提煉成典型工作任務,模擬工作場景,建設了20多個一體化教學工作站,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培養企業能用、好用的複合型高技能人才。

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探索實施,極大地提高了技校學生的學習興趣,顛覆了以前技校學生“20%的人聽課,20%玩手機,40%在睡覺,

剩下的在打打鬧鬧”的狀況,一體化試點班級到課率達90%以上,聽課率達95%,小組互助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自主性,用學生的話説,“上課時學學做做真有趣,底子差也不怕,勁頭自然足了”。

內涵發展,打造“三名”工程

“三名”工程建設——名專業、名教師、名學生,這是學校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系統工程。近幾年來,學校居安思危,注重內涵發展,艱苦奮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師資培養步伐,以教學改革推動精品專業建設,以名生的培養促進優良校風形成。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學校不斷加強基地建設,投入500餘萬元建科教樓,投入400餘萬元改造運動場所,投入300餘萬元改善學生生活條件,投入200餘萬元建設學校網絡系統和辦公條件,近三年購買各類實訓設備800餘萬元,使大部分實訓設備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學校辦學條件迅速提升。2014年,學校將進一步提高辦學實力,計劃投入500萬元興建學生公寓,投入300萬元改造實訓場所,投入500萬元建設一體化教學工作站。

建設名專業。冷水江是資源型工業城市,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工業企業密度在湖南省各縣市中最高。學校建校之初就定位於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工人,車、鉗、電、焊是技校的老牌專業,設備和師資都有充足的底子。為了配合實施冷水江“一轉三化”戰略,深化轉型工程,走符合冷水江實際和資源型城市特點的新型發展道路,學校的專業設置緊跟企業發展進一步完善,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建設好企業緊缺的精品專業,形成了數控加工、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焊接技術、機械設備維修、模具製造、電氣自動化安裝與維修、電工電子技術等精品專業。其中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護專業列入2014年度省級精品專業建設項目。數控加工專業、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專業、焊接技術加工專業、電算會計專業等專業列入市級精品專業建設項目。這些專業承擔着區域範圍內中高級、技師、

高級技師的培訓和考評鑑定,服務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打造名教師。學校明確了“政治合格、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隊伍建設目標,積極推進以師德教育為核心、專業發展為重點的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制定一系列培訓培養方案,穩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2014年以來,學校加大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知名企業、技工院校的技能專家、教育專家交流學習,派專業教師深入工廠生產一線學習生產流程和6s現場管理,並通過開展教學研究、實行校本培訓、參加省級和國家級培訓,大力進行“雙師型”和“一體化”教師教學培訓,增強師資力量。學校積極實施名師工程,落實名師工資待遇,大大地激發了教師鑽研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刻苦鑽研業務蔚然成風。目前,學校雙師型教師佔專業教師比例達56%,擁有省級精品專業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骨幹教師16人,高級講師28人,高級實習指導教師26人,高級技師36人,高級考評員25人,省市級優秀教師16人。

培養名學生。學校的“產品”是學生,“產品”是否合格,得由“顧客”——用人單位説了算。辦學30多年來,學校累計培養各類技能人才3萬餘名,很大部分或成為各行業的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或自主創業獲得財富躋身社會精英行列。隨着現代企業對人員素質要求的轉變,學校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寓教於樂的班隊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成才觀,激發學生在未來職場成長進階的強烈願望,立志從生手向熟手、能手、高手發展,從基層技術工人向車間主任等管理崗位成長,以創業能力的培養為職業能力培養的突破口。思想對了路,專業學習有勁頭。近幾年來,學生積極參加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獲獎頗豐,數十名學生獲得優勝以上獎勵,大大激發了廣大學生“以技立身”的信心。在“技工荒”日益嚴重的今天,眾多優秀學生不到畢業就成為企業的搶手貨,在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珠海偉創力、富士康、廣東科達機電等大型企業,許多優秀畢業生深受器重,以一技之長逐漸獲得高薪致富家庭,逐漸從生產一線躋身管理隊伍。同時,越來越多的綜合型高技能人才通過合理流動自主創業,獲得職業生涯

的持續發展。

校企融合,樹立就業品牌

校企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更深層次。學校緊緊圍繞主幹專業,充分發揮學校優勢,密切關注企業需求,找準合作點,與企業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組合,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發展模式,推動校企合作取得實效。

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校非常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先後與錫礦山閃星銻業、省冶金機械廠、湖南宜化化工、金富源鹼業、冷鋼總廠、天寶緊固件公司、“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冷水江及婁底經濟開發區企業以及沿海地區大中型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係,作為我校校外生產實習基地,開展技能學習型與頂崗實習型兩種方式的實習教學。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學生解決生產疑難問題的能力,解決了學校培養人才模式與用人單位需求脱節的問題,使學校培養人才模式與市場需求緊密銜接。

開辦企業冠名班。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鈎,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部分冠名班達到了較高層次的校企融合,由企業提供學習設備,委派培訓專家駐紮學校,與冠名班學生——未來的員工同吃同住,根據企業要求開展一體化教學與實訓,滲透企業文化,學習到一定階段帶入企業實訓,實訓到一定階段再回校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真正實現了學生進校即進廠,畢業即就業,為企業選人用人提供了方便。目前學校開辦了三一班、中聯班、富士康班、廣達班、龍達園班、陸廣達班等校企合作班,達到在校班級數的60%,實現“廠校融合”。

搞好就業服務。為了增強學生應聘能力,學校專門開設了就業指導課,開發了校本教材,並開展多種形式的模擬招聘會,對學生進行了就業前指導訓練。畢業前夕,招生就業科選擇有影響力、發展前景

好、員工待遇高的知名企業來校招聘,招聘實行雙向選擇。對通過雙向選擇確定的學生,學校派專人護送進廠,並跟蹤服務一年。由於安置渠道暢通,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多元辦學,造福區域經濟。為了提高勞動者素質,擴大社會就業面和提升就業質量,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學校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按照“學員夠用,企業需用”的理念,大力開展各類職業培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辦學效益。2014至2014年累計為企業培訓中高級技能人才3500餘人,組織開展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技術考試及企業職工技術等級鑑定6000餘人次,勞動預備制培訓、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等各類培訓15000人以上,為服務經濟發展提供了一支素質優良的技能勞動者隊伍,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城鄉化、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貢獻了較大的力量。2014年,我校被確定為冷水江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

種得梧桐樹,引來鳳凰棲。2014年,學校納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一期規劃;2014年,學校納入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設規劃;2014年,學校納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二期規劃。目前,學校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設項目。

冷水江高級技工學校之所以得到社會、企業、家長、學生的認可,源於學校堅持的“高端引領、內涵發展、校企融合、多元辦學”的辦學思路,源於嚴謹科學的管理理念,源於180餘名教職員工的不懈努力。我們相信,冷水江高級技工學校會在一個又一個起跑線上,乘着技工教育改革發展的春風,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