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口變遷研究

海南人口變遷研究

海南人口變遷研究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四十年,海南建省以來, 隨着社會 、經濟各方面巨大的發展, 其人口在新時期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海南省人口結構和質量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城鄉人口比重、男女性別比例、人口民族分佈、遷移地區等都不斷在變化。種種人口的變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海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關 鍵 詞】海南,人口,變遷

人口變遷主要指人口數目、質量、構成(性別、年齡、素質、職業)以及人口流動和分佈的變化,屬於社會變遷之一,與教育關係密切。教育是促進變遷的直接手段,具體表現為有助於改善人口質量,直接推進人口人文素質的提升。改革開放四十年,從解放大軍到農墾大軍,歷史人口的變遷,不斷給海南注入新生的血液,帶來了經濟、教育等的活力,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別是在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後,大批建設特區的有志之士先後來到海南,形成了十萬人過海峽的壯舉。至2018年全面支持海南省建立自由貿易港、貿易區,海南的人口結構、分佈、質量等在不斷地變化。

一、人口變遷的原因

(一)歷史背景

海南島是是一個多民族混合居住的地區,主要為黎族和漢族。黎族源於古代百越一支,黎族先民開發了海南島。秦漢時期,海南島同漢王朝關係密切,漢武帝先後數次派兵打開瓊島,設置珠崖、儋耳兩郡,部分大陸漢人遷居海南島,與黎族土著居民雜居。以後,漢族大量移民海南島。“村人”、苗族和回族也先後遷徙入島。大量移民的遷入,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鐵器)和生產技術(農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海南島的人口變遷不斷髮生着新的變化。

(二)時代機遇

海南建省,其行政體制的改革給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海南的開發迎來了歷史上發展最迅猛的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從建省前 1987 年的 57 .30 億元增長到 1996 年的 389 .53 億元, 約增長 6 .8 倍, 年均增長率高達 64 .4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從建省前 1987 年的 939 元猛增到1996 年的 550元, 年均增長率為 54  。隨着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進行,海南島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這為大陸人口遷移至海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其實早在1980年的“建省熱”之前,就已經掛起過好幾次大批大陸人口進入海南尋求基於的浪潮。五十年代的“橡膠熱”,我國一大批支援海南邊疆建設的青年,他們中有軍人、幹部、知識分子。相當一部分人到農計劃體制建立之初,中國經濟與國際市場隔絕,為了取得橡膠、礦石等戰略物資,中央投資到海南創辦農墾,種植橡膠和其他熱帶作物。伴隨這股熱潮的移民大軍,主要是從全國各省陸續前來的墾戰線的各個農場工作,橡膠生產發展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六十年代在海南興起了“墾荒熱”,海南進入了大批知識青年.在整體上提升了人口的素質,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到七十年代的我國頒佈“以糧為綱”的政策後,海南島變興起了“育種熱”。正是因為這幾股熱潮,海南如今的天然橡膠的研究和產業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海南大學也抓住機遇,在習近平主席的支持下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熱帶農林學院正是在這種人口變遷的機遇下取的如此的成績。

二、人口變遷的特點

(一)城鄉人口比重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同時刺激了新興城市的誕生,1987年僅有海口、三亞及通什三個城市 。到 1996 年城市個數已增加到 8 個。新增了瓊山、文昌、瓊海、萬寧、儋州五市。這其中雖有城市規劃的原因,但最重要的開始建省以來經濟的發展帶動社會生產模式的轉型。改革開放前以農業為主的格局不斷被打破,各種高興產業進駐海南。城市化的進度持續提升,這是建省後海南社會良性發展, 國民經濟及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的一種折射, 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縮影。

(二)性別比例的變化

同其他大部分地區相同,海南在歷史上以農耕為主,再加上戰亂等原因,男性人口的比例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這是經濟落後在人口結構上的一個重要體現, 此外長期以漁耕為主的傳統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觀念中重男輕女的思想, 並沒有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而淡化,  卻有加劇之勢。究其原因可能與海南較封閉的地理大環境及建省後的新移民中男性多過女性的事實相關。在改革開放前後的“建省熱”、“橡膠熱”以及“墾荒熱”三大浪潮中,移民大多也是以男性為主。在改革開放前後,從1987 年男性人口僅比女性人口多出 24 .47 萬人, 到 19 6 年該差距增大到32 .34 萬人, 性別比也從107 .20 增大到 109 .49 。基於現狀,必須採取相應措施控制人口性別比例的增大。

(三)各民族人口的變化

歷史上,黎族為海南的第一批建設者,從古至今大陸人口的遷移改變了海南島人口組成的民族比例。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回族、苗族、廣西壯族中遷入海南的臨高人遷入人數最多的漢族人和伊斯蘭教徒回族人不斷地遷入,以不同的形式在各種方面影響着海南島的發展和進程。海南省成立以來, 民族事業也得到較大發展,  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民族政策的貫徹實施, 保證了民族人口的繁盛,少數民族人口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得到增長。

(四)遷移地區的變化

北京人、東北人偏好海南,有一句玩笑話便是“海南快被東北人佔領了”不難看出,從改革開放以來,北京人、東北人越來越頻繁的遷入海南。而近一年來,隨着PM2.5的肆虐,華北多地遭遇霧霾天氣,開始催生更多的華北人羣湧入海南。在歷史上,大部分移民來自廣東廣西等東南或南方,苗族、客家人等遷入海南,隨着改革開放和海南建省以來,大批的北方人羣融入海南,讓海南移民的地區來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三、人口變遷的意義

(一)拉動文化變遷

文化變遷是指文化的內容與構成方式發生的一切變化,當一個地區的人口遷移到另一個地區時,擁有兩個不同文化體系的羣體間必然會發生文化的接觸,文化的融合過程就開始了。黎族人民居住在海南島,相對於大陸人民來説相對封閉,千百年來發生保持着自己獨特的文化,改革開放40週年,海南建省30週年以來,正發生着巨大的變化。以黎族人民的民族信仰為例,以前的黎族人普遍信奉“萬物有靈論”,他們信奉的大多是生活中常見的事務,在黎族社會, 盛行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其中最高級的便是“靈石”。他們認為石頭可以促進生育,保護莊稼免受鳥蟲的糟蹋。自改革開放海南建省後,大批文化青年通過下鄉等途徑,在底層人民發揮自己的力量,海南人民的科學理性思維不斷提升,黎族人民的民族信仰不斷向着理性和現實化推進。

(二)帶動經濟發展

習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30週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大力支持下海南經濟特區堅持鋭意改革, 勇於突破傳統經濟體制束縛,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認真歸納、總結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滄桑鉅變的主要經驗, 對於立足現、面向未來意義重大。現在我們從人口變遷的角度來分析海南省經濟發展重要原因。自設立經濟特區以來,海南一直一塊寶地,從上世紀的“橡膠熱”、“墾荒熱”、“建省熱”,到現在自由貿易港(區)的成立,海南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前來尋求自己的機遇。與此同時,海南島的經濟發展就被帶動起來,最令人驕傲的便是海南的旅遊業,截止2017年光是入境遊客就突破100萬人次。

海南人口變遷涉及方面太過繁雜,本文就人口變遷的原因、人口變遷的特點和人口變遷的意義作了簡單論述。縱觀全局,改革開放40週年、海南省建省30週年以來,人口的變遷一直影響着海南島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此同時,又吸引着更多的人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