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控制論文(集合【精品多篇】

企業內部控制論文(集合【精品多篇】

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人見人愛的小編分享的企業內部控制論文(集合【優秀7篇】,如果對您有一些參考與幫助,請分享給最好的朋友。

內部控制論文 篇一

一、內部審計的作用

1、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內部審計的作用,是隨着內部審計目標的變化而變化的,它的基本作用首先是經濟監督。內部審計監督是對單位經濟監督的第一個窗口,通過審計監督來規範單位的經營行為,使經濟整體運行協調一致,從而自我約束。具體來説,要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要對單位的重點部門進行監督;要對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通過對所發現問題的揭示,促使各部門規範管理,堵塞漏洞,為單位實現經營目標服務。

2、內部審計的評價鑑證作用。評價是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和作用之一,實質是對審計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評議。鑑證是對單位經濟活動的鑑別和證明,針對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改進建議。通過開展績效審計、經營目標審計、內控制度審計,對單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及時掌握及評價,協助管理者更有效地進行經營管理活動。

二、單位內部審計現狀

1、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完善,獨立性不強。內部審計的地位和職能定位不夠清晰,作用難以發揮。獨立性原則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一項根本指導性原則,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只有在組織上、行為上都是獨立的,職能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一些單位對內部審計認識不足,將內審機構合併到紀檢、監察或財會部門,或者由會計人員兼任,使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無法得到保證。

2、內部審計程序不規範,技術手段滯後,難以適應工作需要。許多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仍侷限於單純的財務收支或收費價格等方面的審計,沒有或很少開展對經濟責任制和內控制度的評價。少數審計人員缺乏風險意識,不能嚴格履行相應的審計程序,導致相關審計準則的運用流於形式或沒有得到正確運用,使得很多部門內審工作不能為單位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不利於兩個效益的提高。

3、單位內審人員專業素質普遍較低,制約了審計工作的開展。現代內部審計工作要向事前、事中轉移,要求內審人員具有綜合性管理知識,但實際工作中,搞內部審計工作的審計科班出身的人少,有的人員是從其他部門調來的,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甚至對審計業務一竅不通,缺乏必要的審計專業知識和審計技巧,而且對單位經營管理工作缺乏瞭解,難以發現深層次的問題。

三、加強單位內部審計的方法

1、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嚴把審計取證關,審計人員所取得的證據必須客觀、真實、充分、有力、合規;嚴把審計複核關,通過實行審計複核,強化審計人員的服務意識,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審計質量,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2、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一是事前審計與事中、事後審計相結合,內審的作用應不僅限於事後監督,更多的應是事前預防與事中控制。隨着單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將對單位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以便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把單位風險降到最低,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或初始階段。二是微觀審計與在宏觀方面發揮作用相結合,既從宏觀調控和宏觀管理的要求出發安排審計項目,又在審計若干具體項目後,綜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傾向性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意見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為規範單位財務收支行為提出建議。三是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既要進行恰當處理,又要深入分析產生的原因,從幫助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管理工作等方面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使之不再有重複發生的可能。

3、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為了保證單位內部審計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並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必須定期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評價單位管理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看內部審計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執行中有何成績,出現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某項內部審計制度不能執行或不能完全執行,估計可能產生或已經造成什麼後果。開展對專項業務活動的審計,評價各部門對單位決策和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以及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對於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部審計的目的。

4、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的建設,提升審計工作水平。要將那些懂業務、知識面廣、能力強的人選拔進來,提高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在對內部審計人員的業績評價上,嚴格考核制度。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而且還要具備較高的工作技能和審計理論水平。單位應對內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強內審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同時,還要加強內審人員的後續教育,內審人員也應注意更新知識,通過自學、培訓、繼續教育等方法不斷拓寬知識面,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多種技能,不斷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促進單位又好又快發展。

內部控制論文 篇二

4月,財政部、證監會等五部門出台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18個應用指引,1個評價指引和1個審計指引),連同2008年6月發佈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我國的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已經建成。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監督與評價內部控制的主要手段。筆者認為,在內控規範體系出台後,內部審計已由幕後走向前台,內部審計理念將發生以下四個轉變:即從財務審計向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轉變;從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轉變;從事後審計向全程審計轉變;從查錯防弊導向審計向價值增值導向審計轉變。

一、從財務審計向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轉變

傳統的財務審計強調的是結果理性,而忽視了對生成財務報表的內部控制系統的過程理性的審計。近幾年,公司倒閉大多與公司內部控制失效、無法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財務信息有關。筆者認為,要解決公司財務信息不真實、財務報告誤報的災難性問題,關鍵在於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和發揮作用的內部審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下稱薩班斯法案)404條款要求經營層在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之前對本組織內部控制狀況進行自我評價,並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因為內部控制制度及其程序是管理部門建立的,其執行狀況和有效性由管理部門自己評價有失公允,所以,在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之前,內部審計人員要對本公司的內部控制狀況進行評價,向高級經理層提交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高級經理層認可後才能向會計師事務所提交。這樣一來,就把內部審計人員從“後台”推向了“前台”,本組織的內控狀況不佳,內部審計人員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企業內部基本規範》第十五條明確指出,企業應當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保證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結合內部審計監督,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內部審計機構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按照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程序進行報告;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權直接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報告。《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也明確指出,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具有不可推卸的評價和監督職責。這就為內部審計向財務報告內部審計轉變提供了法理依據,內部審計由結果理性的財務審計向程序理性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轉變是勢所必然。

二、從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內部審計一直處於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的範疇,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是在總經理或副總經理的經營層領導之下,甚至有一部分是由負責財務的總會計師或者負責財務的副總經理主管。這種把內部審計的地位限制在總經理或負責財務的副總經理的經營層級以下,實質就是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而戰略決策層相關的審計成為內部審計的盲區。同時由於我國企業的組織架構中,審計委員會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虛設,阻塞了內部審計由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的上升路徑。

我國內部控制規範體系的出台,為內部審計由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轉變提供了法規和制度保障。首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明確要求企業應當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構建內部審計參與公司治理的橋樑和通道。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等。同時,《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明確指出,內部審計部門負有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和評價之責,有權直接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報告,內部審計部門必須接受審計委員會的職能監督,並通過審計委員會不受限制地接觸董事會。在隸屬關係上,內部審計部門不再由經營層領導,而是由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領導,直接對董事會負責,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工作範圍不受管理部門的限制,能夠確保審計結果受到足夠的重視,進而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其次,《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體現了內部審計部門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經營層(總經理)雙軌報告、雙重負責的模式。職能性審計報告向審計委員會報告,而行政性審計報告向經營層報告。這種轉變體現了內部審計的服務範圍和內容從傳統的經營層經營業務活動擴大到風險管理、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發展戰略等公司治理所關注的內容。

三、從事後審計向全程審計轉變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指出,企業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應遵循“全面性”原則,在流程上應當滲透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避免內部控制出現空白和漏洞。內部控制強調全過程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後控制,那麼作為對內部控制負有監督、控制之責的內部審計,也必將變為全過程審計,由傳統的事後審計變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與事後審計相結合。

(一)事後審計的內部控制功能與作用

事後審計是我國傳統內部審計的方式,主要側重於事後的監督和評價,對內部控制進行查缺補漏。事後審計是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內省反思的過程,其側重點包括戰略的正確性、財產的安全性、法規的遵循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及經營的效率效果性,企業對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採取適當的形式及時進行報告。當經濟活動結束後,內部審計人員應對計劃、決策的完成情況作出全面、綜合的審查、分析和評價,總結經驗教訓,並提出改進意見。企業應當分析內部控制缺陷產生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和實施改進方案,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對於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重大缺陷或者重大風險,應當及時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經理彙報。

(二)事中審計的內部控制功能與作用

事中審計側重於審計的實時性,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過程進行實時跟蹤,藉助於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和軟件技術,實時審計和遠程審計都將成為可能。內審人員要進行跟蹤審計調查,對計劃的實施、方案的落實和決策的執行、經濟效益和工作效果進行分析。實時審計能夠及時糾正內控制度制定過程中對既定戰略目標的偏離傾向和執行過程中發生的偏差,實現對生產管理系統、營銷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財務會計管理系統等的實時監控,不斷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與效果。在實施事中審計過程中,內審人員應重點關注以下領域和環節:在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弄虛作假;未經授權、濫用職權或者採取其他不法方式侵佔、挪用企業資產;在開展業務活動中非法使用企業資產牟取不當利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舞弊給企業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可能造成的重大影響;員工單獨或者串通舞弊給企業造成損失。對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違反內部控制制度的行為,應及時通報情況和反饋信息,並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維護內部控制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事前審計的內部控制功能與作用

事前審計是一種積極防禦性審計方式,審計關口前移,體現了“要我審計”到“我要審計”的理念的轉變;體現了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的轉變。事前審計的控制功能與作用突出體現在對事前控制標準的制定和控制環境的改善等方面。內審人員要對企業的計劃、決策進行審計,審查決策方法的科學性,審查決策所依據的資料、數據的可靠性,審查決策有關保證措施的可行性和執行情況與結果。在企業經營決策過程中,內審機構應積極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對各方面進行經濟技術分析和論證,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企業的決策參考。事前審計實質上是對內控體系進行風險評估和識別的過程,防患於未然,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和財產的安全完整。事前審計強調在內控制度建立和執行之前就對風險進行評估,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並採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內審人員應當根據風險分析的結果,依據風險的重要性水平,運用專業判斷,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對企業影響的嚴重程度進行風險排序,確定應當重點關注的重要風險。內審人員應當充分關注包括經營層凌駕、串通舞弊、人為錯誤或者疏漏、制度滯後等內部控制的侷限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將可能發生的風險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內審人員應當根據風險分析情況,結合風險成因、企業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和具體業務層次上的可接受風險水平,確定風險應對策略。風險應對策略一般包括風險迴避、風險承擔、風險降低和風險分擔等。事前審計是一種積極預防性審計方式,是內部審計未來發展的方向。

四、從查錯防弊導向審計向價值增值導向審計轉變

傳統內部審計側重於查錯防弊和對經營業務層的監督控制,甚至和作為被審對象的經營業務層形成了對立面,使內部審計工作阻力重重,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效果大打折扣。實際上,內部審計和作為被審對象的管理層目標應是一致的,都在於實現組織目標和增加股東價值。在防風險、重控制、強監管的時代背景下,內部審計必須要轉變目標理念,應由過去的查錯防弊等一般防護性目標,發展到預測決策、獻計獻策等高層次的增加組織價值的目標導向上來。正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頒佈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2130規定:“內部審計活動應該評價並改進組織的治理過程,為組織的治理作貢獻。內部審計師應對經營和管理項目進行評價,以確保經營管理活動與組織的價值保持一致,應該為改進公司的治理過程提出建議,為公司治理做出應有的貢獻。”

內部審計創造價值的途徑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其增值功能的實現是一個間接的過程。恰當的內部審計,還會起到優化企業內部價值鏈的每個連接和降低連接間的協調成本的作用。內部審計創造的價值表現為顯性價值和隱性價值:內部審計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組織預防和減少損失,提高組織運行效率,當內部審計成本小於損失的減少時,企業的價值就增加了,這是內部審計創造的直接價值,也是顯性價值。除此之外,由於內部審計天然的監督職能,還會產生“威懾價值”,即無論內部審計是否發現了問題,由於在公司治理架構中有其存在,客觀上會對組織內的包括總經理在內的各級管理者產生震懾作用,使其盡忠勤勉職責,避免偷懶和機會主義行為,並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績效,以應對內部審計的監督和檢查。當然,這種被動的“自控”行為客觀上導致了組織價值的增加,這種“威懾價值”的實質也是潛在價值、隱性價值。

企業內部控制畢業論文 篇三

《 企業內部控制芻議 》

摘要:內部控制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舞弊環境的有效措施,同時,也可以及時防止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各種漏洞,促進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的經營健康地向前發展。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6-0178-02

內部控制是組織經營管理者為了維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保證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以及各項法律和規範的遵守,而對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調整、檢查和制約所形成的內部機制,是組織為實現管理目標而形成的自律系統。內部控制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本文將對有關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作如下探討。

一、部控制的基本結構

1、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或實施某項政策產生影響的各種要素,主要反映單位管理者及其他人員對控制的態度、認識和行動。表現為管理者經營思想和經營作風,單位組織機構、管理者的職能對這些職能的制約、確定權責的方法以及管理者監控的方法,人事方針實施舉措與影響本企業業務的各種外部關係。

2、會計系統。會計系統是指企業單位為彙總、分析、分類、記錄、報告業務活動並保持相關資產與負債的受託責任而建立的方法與程序。

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指管理者制定的方針,用以保證達到特定目的的行動步驟,主要包括經濟業務和經濟活動的批准權,明確有關人員職責分工,有效防止舞弊的發生,即憑證賬單設置、使用應保證業務活動的正確記載、財產及記錄的接觸、使用有保護措施,對記載的業務及計價值複核等。

二、內部控制的作用

1、統馭作用。內部控制涉及到企業中所有機構和所有活動及具體環節,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級結合、統馭整體。一個企業雖有不同部分,但要達到經營目標,必須全面配合,發揮整體的作用。內部控制正是利用會計、統計、業務部門、審計等各部門的制度規劃以及有關報告等作為基本工具,以實現綜合與控制的雙重目的,所以説,內部控制具有統馭整體的作用。

2、制約與激勵的作用。內部控制是對各種業務的執行是否符合企業利益及既定的規範標準准予的監督評價。適當的控制使企業各項經營按部就班,以期獲得預期的效果。由此可見,內部控制對管理活動能發揮制約作用;嚴密的監督與考核,能真實反映工作績效,穩定員工的工作情緒,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及潛能,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見,內部控制也能發揮激勵作用。

3、促進作用。無論是管理還是控制,執行者在運用內部控制手段時更重視制度設計、控制原則應用、瞭解業務部門的實際工作動態,從而及時發揮控制的影響力,促進管理目標、如實達成。因此説,內部控制有促進作用。

三、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內部控制就其控制的範圍和目的的不同,可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會計控制是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合法性有關的控制;管理會計是指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實施的有關控制。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作為內部控制的兩個方面,二者是相容相通、相輔相成的,不僅整體目標是一致的,而且一些控制措施及方法也是相同的。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一般主要以內部會計控制為主體,輔之以管理控制,最終實現整個企業內部管理的控制。其主要控制內容和方法有:

1、授權控制。指企業經濟活動發生前內部部門及各級職員必須經過授權和批准,否則,就不允許接觸這些經濟業務,以防止濫用職權,保證既定管理方針的執行。授權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權與特定授權兩種形式,這是種事前控制。

2崗位責任控制。就是單位經營管理者在合理設置機構的基礎上,按程序定位和內部牽制原則,將各職能部門業務細劃為若干工作崗位,按崗位賦予其權利和職責,由此建立一套自我制約和自動檢查的崗位工作關係。企業不相容的職務必須進行分工負責,不能由一個人同時兼任。

3、業務記錄控制。指每項經濟業務發生後必須按一定程序和方法進行會計記錄,確保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會計記錄是整個會計控制的核心,包括會計憑證制度、完整的賬簿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合理的會計政策和程序,會計檔案的保管制度及建立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

4、財產安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確保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即對企業的現金、銀行存款的收支活動,固定資產存貨等財產物資購進、領用及庫存情況必須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反映,防止企業財產的損失和浪費,保證財產和物資的安全。

5、內部財務控制。是指企業的財務資源及其利用狀態所進行的控制。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以計劃或預算為依據,利用相關的財務信息,對資金的收入、支出、佔用、耗費進行審核,發現實際與目標之間的財務偏差,並採取相應措施予以糾正,進而最終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和企業目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6、內部審計控制。是指一個組織內部對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的獨立評價,以確定既定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貫徹,建立的目標是否遵循,資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單位經營目標是否實現。它獨立於會計機構之外,對會計工作實行控制和再監督。

四、目前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完善對策

今年以來,隨着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深入,從政府部門到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從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看,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內部控制目標過於簡單。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內部控制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也是建立內部控制框架以及考核、評價內部控制的指導參照物。目前,中國內部控制目標過於簡單。往往單從經營角度出發而很少從治理層面考慮,因而其更多地是關注合規經營目標,而很少關注經營效率目標。這樣,不僅不能發揮其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而且也不利於調動領導和員工的積極性,甚至可能使其產生牴觸情緒。

2、“內部人員控制”問題相當嚴重。“內部人控制”就是一個企業由不擁有股權或者擁有少份額的內部人――經理人員事實上或依法掌握了企業的剩餘控制權(甚至剩餘索取權),其直接後果是管理當局以犧牲股東的權益獲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要企業存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內部人控制現象,內部人控制的必然結果是相當比例的實際利潤以工資、獎金、福利和其他形式變成了管理人員和職工(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的額外收入被記人了企業成本。

3、風險控制的不足。在現今這個以風險投資和知識資本為主導的社會裏,企業會遇到多方面的風險。這些風險大致可分為: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就是及時發現這些風險並採取科學的措施予以管理,做到規避風險,減少損失,這是應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應用於企業的戰略制定和企業的各部門以及各項經營活動,用以確認可能影響企業潛在事項並在其風險偏好範圍內管理風險,從而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基於以上存在的問題,為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首先應建立良好的控制環境。為達到這一目標,一是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強化產權約束,在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形成權責分配、激勵與約束、權利制衡關係,把各項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公司管理層必須牢固樹立內控優先的思想,自覺形成風險管理觀念,制定有效的信息資料流轉通報制度,保證員工及時瞭解重要的法規和管理層的經營思想。三是完善員工管理制度,注重人的因素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通過建立企業文化和培養團隊精神,保持一種健康的文化氛圍,為企業內部控制政策制定和貫徹落實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2、建立全面的風險評估體系。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跨國公司的大量湧現,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必須對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及各種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以加強管理,及時的防範和化解風險實現經營目標。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應主要抓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依靠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對企業的認知度來提高企業各類風險進行評估的效率;二是聘請社會中介機構進行事前預算,並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和管理,以期將企業的風險降至最低。

3、設立良好的控制活動。制定內部控制程序的原則是避免由相關人員組成的集團從頭到尾控制某個操作和交易。企業在制定控制活動時關鍵就是要尋找關鍵控制點。一般企業應當根據其經營活動的關鍵績效領域確定其關鍵控制活動,以便使得管理層的指令得以更好的實現。

4、建立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信息與溝通是企業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生命保障線,為企業管理層監督各項活動和在必要時採取糾正措施提供保障。一個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統有助於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業信息系統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應確保企業的每個員工都明確自身的職責;二是信息系統應具備全方位的信息溝通渠道。

5、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內部控制過程就必須被恰當的監督。為此,一是要強化內部審計職能。重視並強化內部審計可以促進控制環境的建立,為改進控制制度提供建設性建議,並保證各項控制措施能夠得以貫徹落實。二是控制自我評估。企業應定期或不定期對內部控制系統、有效性及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

總之,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舞弊環境的有效措施,同時,也可以及時防止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各種漏洞,促進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的經營健康地向前發展。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論文 篇四

論文摘要: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治理結構的逐步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髮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在加強經營管理的同時,一定要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會計控制的變革與創新是企業資產安全完整和經濟活動有效進行的基礎,通過內部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確保企業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論文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牽制;制約;激勵與約束

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與完善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保證會計工作規範有序進行的重要舉措。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必須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創新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企業自我約束能力,提高抵禦風險能力,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制度急需完善

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實施是兩個概念。目前,企業雖然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預防的會計監督機制,使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缺少有力的約束,加之外部監督機制的軟弱無力,虛假的會計信息生成輸出後很少被發現,因此,導致會計工作次序混亂。從外部環境看,由於政府宏觀控制措施、法制建設還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較差。根本原因在於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不健全。

(二)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

當前,多數經營較差的企業,都出現費用支出失控、財務收支混亂,違法亂紀現象時常發生,導致財務混亂,使會計信息難以真實反映實際經營情況,各種經濟指標考核失去了意義。其主要根源在於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嚴重導致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和內部控制薄弱,缺乏自我約束機制。尤其是缺乏對內部會計控制執行情況的嚴格檢查和監督。內控制度執行不力,疏於防範,有章不循。所以,很難發揮內部會計控制應有的效力和作用。

(三)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面對新的經濟環境,企業要保持競爭能力,勢必要經常調整經營策略、調整內部機構等,這就導致原有的控制對新增加的業務內容沒有控制作用。所以,根據經營管理範圍的變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變化來調整和拓寬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的變革與創新已變得尤為急迫。只有不斷調整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才能提高其效能,充分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

二、建立與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應遵循的原則

(一)內部相互制約的原則

內部相互牽制是指在各崗位問建立互相驗證、互相制約的關係,其在進行有關責任分配時,單獨的一個人或部門對一項經濟業務活動無完全的處理權,必須經過其他部門或人員的查證核對。在設計內部會計控制過程中,一項經濟業務活動各項環節儘量由不同部門處理,也可委託中介機構,發揮其客觀、公正的作用。

(二)完整性與系統性相結合的原則

完整性要求內部會計控制的措施應滲透到單位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和崗位。由於會計工作貫穿於單位整個經濟活動,是對單位整個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另外,還要求內部會計控制對全體員工都有約束力。由於單位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整體,因此,要將各部門和各崗位形成既相互制約,又具有縱橫交錯關係的統一整體,以保證各部門和各崗位均能按照單位的目標相互協調地發揮作用。

(三)成本效益觀念與務實原則

設計內部會計控制主要是為了實際應用,因此,不用過於強調其嚴密性和完整性。應儘量精簡機構和人員,選擇恰當控制方法和手段,減少過繁的手續和程序,避免重複勞動,使內部控制制度簡化且高效率;內部會計控制的文字説明要簡潔明瞭,條理清楚。

(四)動態反饋和預見性相結合的原則

單位的會計機構要積極修訂完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與時俱進,不斷修訂和完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始終保證內部會計控制的適應力和活力。同時,由於各個單位的內部實際情況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面臨的外部環境也是隨着社會進步而變化和發展,但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又是相對穩定,為了既要符合現時需要,又要與未來發展相結合,保證在一定時期內的適應力和活力,在設計時要有一定的前預見性。

三、完善現代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一)重新審視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

牢固樹立內控觀念,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自我認識,自覺主動地進行內控的監督約束,儘快構建一套責權分明、規章健全、運作有序的內控會計機制,從而促進現代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必須堅持依法理財的原則;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經營管理特點;必須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必須注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必須根據企業經營範同的變化,不斷調整內部會計控制系統,以提高其效能,因此,要真正地重視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建立和完善,把這樣的認識融人到企業的治理結構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利於企業依法自主經營、減少經營風險、順利實現經營目標;有利於保護企業資產的完整;有利於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合理分工、明確權責、科學管理;有利於所有者和經營者權利的制衡、優化企業外部環境、提高內控效果。重視內部會計控制是正確處理企業的利益相關方的關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的前提。

(二)重構企業內部會汁控制制度

當前,很多企業都是跨越式發展的,企業規模快速擴大,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也需要打破傳統的內部會計控制的狹隘性,拓寬了內部會計控制的內涵,由局部的會計控制、財務控制擴展到對整個企業的資源環境和業務流程的全方位管理控制。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會計信息的內容被賦予新的涵義,反映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方面,使得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控制內容更加豐富,控制難度相應加大。這也必然要求企業在加強經營管理的同時,必須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通過內部相互牽制、相互制約,才能確保企業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制定內部會計控制的目的是要通過有關制度的內部牽制和制約,不斷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最終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所以,就有必要在新的形勢下,重構內部會計控制,建立健全內控風險評估和監測制度,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以及相關懲處辦法,強化內部稽核檢查機制,統一思想,增強企業內控的自覺性。

(三)更新成本費用的控制觀念

成本是決定企業競爭能力的強弱,盈利能力多少的關鍵,企業在設計和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時,必然要考慮成本費用的控制問題,內部會計控制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減少低效和投資浪費,因而制定內部會計控制應以成本效益原則為指導,要在實行內部會計控制所花費的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因此,建立以成本控制為手段的成本管理制度勢在必行。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戰略成本管理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條件。在新經濟環境下,企業要樹立戰略成本費用控制的新觀念,要考慮如何將成本控制措施融合到具體的業務過程之中,使成本管理措施得到順利實施。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控制系統,做好成本費用管理的基礎工作,諸如制定成本費用標準,分解成本費用指標,控制成本費用差異等等。新經濟時代,企業經濟運作的特徵,迫使企業改變傳統成本的管理控制觀念、管理模式,運用高新技術,培養職工的成本意識,通過全員成本管理和全過程成本管理,充分發揮價值流程中生產者與其他價值創造者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成本控制日的,實現戰略成本的管理。降低成本是企業盈利的最根本途徑,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成本結構,企業應該認真分析價值流程中的成本控制要點,設計合理的績效考核模型,抓住重點制定目標成本,實施成本控制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包括確定目標成本、費用預算等;根據預算單元進行分解,每月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在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中尋找進一步降低消耗,杜絕浪費的突破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企業自身“體質”,才能實現預定的目標成本,促進成本不斷降低,提高經濟效益,從而有效地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

(四)加強信用管理,構建和更新信息管理系統

企業應儘快建立預警機制和風險防範措施,提高風險控制意識,加強資信管理和信用分析工作,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建立內部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建立企業內部授信制度、建立應收賬款監控制度,設立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真正使企業的信用風險控制管理落到實處,抓出成效。通過積極有效的風險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會計風險。隨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控制手段通過信息系統來實現,使得內部會計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必須高度重視網絡系統管理體制和程序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為保障計算機系統下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應以制度為準繩制定詳盡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下的操作細則和作業指導書,從而確保藴含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思想的計算機系統正常進行。由於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取決於應用程序,所以,應進行定期評審,對計算機系統下的內部會計控制進行審核和評估,檢查其是否符合內部會計控制的要求,減少和消除人為控制因素。根據評審的情況,及時加以補充、修正和完善,確保信息系統下的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同時,要加強對財會電子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數據輸出輸入、文件儲存和保管、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因此,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應在傳統的控制觀念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內部會計控制的創新工作,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內部會計控制,以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

(五)把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有效結合

隨着經濟環境的變化,內部會計控制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財務管理模式,更是一種企業管理機制。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內部會計控制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它不再是孤立地被理解成一些程序和過程,而是包括企業戰略目標、預算管理、業績評價和激勵在內的一整套控制制度,把預算編制、激勵與約束機制等手段有機結合,已成為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須強化內部會計控制約束,形成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一是強化組織約束,提高政府和社會的外部監督力度是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力保證,依靠政府的權威性,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來規範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並使之有效實施,要加快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社會監督體系,使其成為企業的約束力量。同時,通過中介組織,依據獨立審計準則,站在公正立場上對企業的財務報告進行評估,並對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風險、損失、責任進行追究,通過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有機結合,有效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檢查工作,準確地把握企業內部運行中的癥結所在,有利於提高內控工作的質量,對企業實施會計控制,確保企業健康運行和公司效益不受損失。二是建立多層次的現代企業會計控制制度。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制是通過明確各方關係人的權利和責任來實現的,使每個羣體或個人行為均處在他人的監督控制之下,避免會計控制流於形式。如委派“財務總監製”,體現控制主體相互制衡的關係,通過多層次的財務監控體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財務管理控制風險。建立現代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確保企業財產安全和會計信息真實。

(六)積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以人為本的`內部控制制度,圍繞人的價值管理來開展內部會計控制活動的各項內容,協調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中的環境控制關係。通過優化企業控制環境,培養職責權限,劃分責任中心,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根據實際完成情況予以獎勵或處罰,建立責、權、利相互配合,相互統一的激勵約束機制,同時應注意責任的考核民主化和問題處理的人性化,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使企業內每個員工都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企業管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內部會計控制的最終目標是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相一致的,而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人是內部會計控制活動的載體,企業內部各層面的人均應參與內控體系的活動,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本身就是人的活動,是由人來進行並受人的因素影響,以人為本作為構建內部控制機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保證組織內所有成員具有一定水準的誠信、道德觀和能力的人力資源方針與實踐也是內部控制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快建立會計誠信的內控機制,強化企業內部的會計誠信管理,確立會計人員的會計誠信觀念和誠信立人的意識,使會計人員意識到會計誠信、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把會計誠信作為最重要的工作準則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樹立起會計職業的尊嚴感。所以,建立以人為本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制定嚴格的企業內部會計誠信控制制度,對培養企業員工,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進而更好地貫徹和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管理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會計控制,它通過健全制度、規範行為、強化監督、完善自我等活動,不斷促進我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在新經濟時代,只有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才能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確保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中小企業股東的利益;有利於董事會有效行使控制權;有利於保障債權人、職工、客户等的利益;有利於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最終實現企業的發展和目標。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論文 篇五

一、房地產內部會計控制現狀

(一)資金管理問題

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國內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劇了房地產行業市場的競爭,資金儼然成為房地產企業賴以生存的唯一依靠。然而,對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而言,他們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一旦房地產企業銀行貸款受阻或是投資資金得不到回收,而造成企業資金鍊斷裂,這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甚至可能造成企業的破產。因此,確保企業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併合理的管理資金是抵抗風險,保持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二)工程項目管理方面問題

1、違法分包

對於房地產行業,違法分包的現象在實際工程建設過程中是十分普遍的。違法分包就是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施工單位,或者是未經建設單位同意,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建設工程部分交由其它單位來完成。然而,一旦出現違法分包的現象,那麼工程項目的質量,建設週期,施工人員的安全問題就可能得不到相應的保證,給企業也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因此,房地產企業在招標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流程,仔細審查投標單位的資質,以及綜合考慮投標單位在行業內的成就和名譽,來選擇承包單位。同時,還要派遣企業內部專業人員入住工程施工現場,做到實時的監督、管理的工作,杜絕違法分包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2、預結算管理不完善

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預結算管理不完善的問題。預結算的方式都是一對一的,由於沒有穩定的工作地點,根本無法完全公平公正的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績效評比。所以常常造成部分施工人員消極怠工,從而影響了工程施工進度。

3、缺乏風險意識

很多企業的破產,並不是因為企業本身實力存在問題,而是由於企業高層人員缺乏風險意識,沒有正確把握市場環境變化的動向,及時調整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並且在應對風險時也沒有有效的措施,從而造成企業的倒閉。因此,加強風險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強房地產企業會計內控的策略

(一)調整風險預期,提高風險意識,建立風險評估制度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潛在的風險,房地產企業想要得以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增強企業的風險意識。一方面,房地產企業可以建立一個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時刻監測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資金的流動情況,增強企業的預測財務風險的、發現財務風險和解決財務風險的能力,以便企業員工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迅速解決問題,避免因為疏忽大意或是錯誤而帶來的財務風險;另一方面,企業還要加強企業員工自身的風險意識,使得企業員工在實際的工作中都能夠細緻入微,嚴謹認真,做到防範於未來,這對於加強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一套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是保障企業能夠正常運轉的重要前提。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不斷的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加強體系對於企業內部員工日常工作的監督和鼓勵作用,以便於該體系能夠更好的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

(三)建設良好的控制環境

1、提高企業內部人員的工程施工方面的專業素質和自身的道德修養企業的高層把握着企業的發展方向,高層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直接關乎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專業素質有助於高層在實際的工程項目中更好的參與、指導和管理工作。道德修養有助於提高自身的自制力,杜絕行賄和受賄的行為,做到遵紀守法,這對於企業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2、建立獨立的內審部門

除了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外,企業還有必要建立獨立的內審部門,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不完善之處所帶來的問題。通過不定期的隨機抽查,對企業員工的工作也是起到一個督促和監督的作用,也有利於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利於企業的發展。

(四)建立有房產行業特性的內部會計控制動態管理指標體系

預算管理方面的工作的是房地產行業的特性,它直接關乎企業利潤,但是,絕大多數的房地產企業並不重視預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其造成的結果就是,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大量的數據和所期望的目標與實際的市場環境不符。另一方面,少量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並沒有建立完善的指標制度,對於會計預算管理方面的工作中的成本預算,收益和支出的核算等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因此,建立一個具有房地產行業特性的內部會計控制動態管理指標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更加有利於企業未來的發展。

三、結束語

隨着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房地產原有的內部會計制度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目前資金管理問題、工程項目管理問題是房地產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房地產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夠使得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不斷的完善,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內部控制論文 篇六

一、引言

自從2002年美國頒佈薩班斯法案(SOX)後,內部控制審計倍受關注。我國在2008年發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並在2010年4月26日再次發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推動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實施。本文從內部控制產生過程中的關於組織行為的線索出發,結合現在內部控制現狀研究,分析內部控制實施應當尊重人性。

二、內部控制發展及體現的組織行為內容

現在一般將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內部牽制階段、內部控制制度階段、內部控制結構階段和內部控制框架階段,其中內部控制結構階段和內部控制框架階段體現出組織行為的內容,其具體內容如下:

1、內部控制結構階段。20世紀60年代後,社會學、心理學、生物學、人類學等眾多學科開始與企業管理問題進行交叉研究,使得行為科學引入企業管理的領域,其強調對人的因素的重視,以注重人際關係提高生產率,以影響、激勵等方式來提高績效,將滿意作為首要目標,生產率作為其次目標,最重要的是認為人是"社會人"的認知基礎。這些思想豐富了內部控制的內容:基於"社會人"假設而採用激勵政策,注重內部控制中人際關係的地位,將最大滿意度提到與最高生產率比肩的位置。

2、內部控制框架階段。20世紀末眾多管理理論的交叉發展,豐富了內部控制內容。此時的"系統管理理論"和"權變管理理論"對人的認識更進一步,認為人並非不是"經紀人"即為"社會人",而是"複合人"或"複雜人",其有不同的需求和需求類型;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法而言,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同時管理也以滿意度與生產率不分前後,二者並重為目標。受這種管理思想的影響,內部控制的相應觀念也因此改變,控制活動將人際關係與生產管理全部包括在內。

三、現在內部控制現狀研究

本文僅就內部控制在我國發展中兩個狀況進行分析:

1、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台若干涉及內部控制的文件,其後建立內部控制成為眾多企業的內部構建之一,但企業在對真正關於內部控制的理論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便紛紛設立內部控制機構,其實施結果可想而知,徒有其表罷了。

2、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所設立的內控系統並不完整,重視供產銷環節的程序控制,但忽視內部控制結構的整體協調,從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亂,舞弊事項經常發生。這與內部控制最初由內部牽制或會計控制發展豐富起來有根源性原因,對於內部控制的整體理念還缺乏認識,還處於內部控制制度階段。

從組織行為尊重人性的角度展開針對企業、管理層和員工的分析。

1、企業。從企業整體戰略規劃角度來看,我國很多企業缺乏完整的戰略規劃,也並非定要以發展到大公司為目標,企業的危機意識不足,並沒有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的內在需求,缺乏動力和主動性。從成本角度來看,對於很多中小型企業來説,建立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制實屬"強人所難",成本與收益不一定相稱。例如,很多中小企業由於人員編制不足並且業務簡單,建立一個複雜的控制系統反而會增加職員的業務量,這與節約成本的追求不符。

固然產生這種現狀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認在是否需要建立內部控制體系這個層次來説,我們應對企業狀況予以尊重和考量,不可一刀切,企業作為組織,其發展能力、發展動力等人性因素也應考慮在內。

2、管理層。企業的任何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離不開制度的制定者,企業內部控制同樣也無法逾越過那些制定、管理與監督制度的人的行為及其價值觀。但當前現實情況是企業高管舞弊已經成為審計的重中之重,財務舞弊、違法違規屢見不鮮。而從管理層人員角度出發,他們的管理理念、對自身在企業的定位、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對企業現狀的認識都影響着一些重要問題:他們自身是否贊成建立內控,企業現在是否需要內部控制,應當如何建立內部控制。因此,在內部控制建立初始,對處於組織領導地位的管理層,其利益和態度是否有考量,其觀念是否有進行改進和統一,其積極性是否充分調動等等,應給與尊重。我們應對管理層的能力、觀念、自身利益等方面給予人性化的思考。

3、員工。內部控制的成敗自然離不開組織的員工,要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必須確保組織中每個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擔的特定職務;有勝任能力、忠誠的員工是提供有效控制的基礎。而這些需要在員工的招聘、評價、培訓、晉升和獎勵辦法等各個階段進行內部控制,並將其作為內控的組成部分並在建立內部控制時充分考慮。

著名的 "豐田召回"事件正是一個反面的例子,曾以"全面質量管理"這一控制中重要組成部分著稱的豐田生產方式從80年代開始便是全球典範,卻爆發出多起質量問題。豐田過去的成功便是以員工發現問題可停止生產線為基礎,一步步改進質量控制得來的,豐田章男在記者會上強調:這次召回問題的背景,是與這些年豐田的增長速度過快,而員工和組織結構的成長跟不上有關,這些年快速的發展使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停下來去思考和做出改進。真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由此可看出內部控制的成功與否同每個員工的關係的至關重要。而相對的,每個員工對內部控制實施的態度、其獲得的需求滿足則鑲嵌在內部控制的各環節。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對作為組織基礎的員工,是否充分考慮其適應性,對於變革是適合漸進式變革還是突變式變革,是否考慮其需求滿足,其對內部控制的態度等都要從人性角度給予關注。更重要的是提升員工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明白其建議對內部控制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以使員工能在內部控制建設中得到自我實現。

四、結語

由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對內部控制建設應從企業、管理層和員工三層次的需求出發開始。使企業、管理層和員工首先意識到自身對內部控制的需求,繼而產生實施動力,並在內部控制實施中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滿意感。

對此,提出建議:

(1)提高企業風險意識,使企業全面認識其生存環境充滿挑戰與風險,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建立全面有效的內部控制不失為有效的有效手段。

(2)建立內部控制的基礎,幫助管理層和員工走出誤區、更新觀念、強化管理需求,首先得到管理層的強烈需求和重視,再將這種觀念傳達給基層員工,從而建立內部控制建設的良好環境和歡迎態度。

參考文獻:

[1]孫光國,莫冬燕。我國內部控制研究新方向:基於財務報告可靠性目標[J]。 中國註冊會計師,2011,(8)。

[2]王竹泉,隋敏。控制結構+企業文化:內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論[J]。 會計研究,2010,(3)。

[3]王虎超。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現狀、成因及改進措施[J]。 法制與社會,2007,(5)。

[4]丁瑞玲,王允平。從典型案例分析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的必要性[J]。 審計研究,2005,(5)。

[5]王纓,楊光。尋找"豐田原點" 豐田生產方式辨[J]。 中外管理,2010,(4)。

[6]李雪。會計理論研究。第1版。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年。292-308頁。

[7]施先旺。內部控制理論的變遷及其啟示[J]。 審計研究,2008,(6)。

企業內部控制畢業論文 篇七

《 企業內部控制實踐 》

摘要: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改變了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運作方式,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等工作的內外部環境都造成了巨大的變化和改進。建立財務信息化管理體系能夠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在工作內容、機制和手段上更快的適應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本文就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概況以及它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能夠更好的推廣財務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開展和應用。

關鍵詞: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內部控制;應用

目前,隨着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企業要想進一步的發展和壯大,就需要協調企業內部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適應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和變化。由於企業對內部資源的控制是企業發展最為基礎的工作,因此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成為企業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而財務信息化管理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項非常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財務信息化管理體系能夠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在工作內容、機制和手段上更快的適應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率和效益。本文就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概況以及它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能夠更好的推廣財務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開展和應用。

一、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1、財務信息化管理的含義

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企業在重組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技術、計算技術以及數據庫技術,在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上集成化的管理和控制企業各項財務管理活動中的全部數據和信息,通過相關技術和設備為企業提供經營管理的預測、分析、控制和決策手段,從而實現企業各部門財務管理在信息資源上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以便更好的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它的主要內容就是實現企業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同步化、集成化管理。

2、財務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財務信息化管理能夠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的環境。對財務進行信息化管理能夠有效的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相關環境,如管理理念、經營模式、組織結構、負責機制、員工素質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優化和重組。

2)財務信息化管理能夠優化企業的內控信息和溝通。財務信息化管理可以將企業內部的各地分支機構、各個部門、供應商、客户等的財務信息有效的結合、聯繫起來,形成一張全面、完整的財務活動數據信息網,從而加強了企業內部的信息控制和溝通。

3)財務信息化管理能夠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對企業財務實行信息化管理能通過相應的數據信息對企業財務現在及未來的風險作出預測、判斷和防範措施,進而有效的降低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3、財務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企業在實行財務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即:

1)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要求全員參加。這一要求主要是指在實現財務信息化管理時,其覆蓋的範圍必須是整個企業的全體員工以及業務,並對他們實行一體化的財務業務管理。

2)財務數據的錄入要求及時、準確。這一要求主要是針對財務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憑證以及相關財務數據時,必須要做到數據錄入的及時、準確,以保證財務信息的有效性、真實性和準確性。

3)要根據不同業態進行系統的優化升級。這一要求主要指的是在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運行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要及時的根據企業不同業態的相關變化情況,對系統進行及時、有效的優化和升級,以確保系統的先進性、實時性、有效性和準確性。

二、財務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內控中的應用

財務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包括:

1、採購方面

1)採購款的申請。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採購款申請方面主要包括兩個模塊,即政策審核功能和用款內容的核對。所謂的政策審核功能就是指信息化系統能夠將公司中有關採用款申請方面的規章制度進行集成。而用款內容的核對則是指系統能夠有效的將用款申請中的數據信息與採購合同中的信息進行一一的比對。

2)採購合同。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採購合同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體現在政策審核功能和合同比對功能上。政策審核功能就是指系統能夠將企業在採購合同方面的全部政策制度進行集成和呈現。而合同比對功能則指的是系統能夠將簽訂的採購合同中的信息自動同銷售合同進行比對,並在數據分析整合後生成相應的報告。

3)採購價格。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採購價格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是價格比對功能和價格記錄功能。即系統能夠自動的將當前購買的物料價格同以前物料的歷史價格進行比對並生成報告。同時,還能將同一種名稱、型號、規格的採購物料按照採購的時間先後進行記錄、排列和存儲。

4)採購發票。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採購發票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有四個,即政策審核、發票類型區分、內容核對、以及計算税金損失。

2、市場部考核控制方面

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企業市場考核控制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

1)目標任務。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將當期的企業市場考核相關目標任務的方針和政策在系統中分析和集成,比便於內控人員對市場考核情況進行實時的分析和監控。

2)考核費用。系統能夠將當期的市場考核中發生的開發費用、通訊費用、差旅費用的標準、數據等情況在系統中分析和集成,以便於相關內控管理人員對其進行分析和控制。

3)薪酬考核。系統能夠將當期的市場考核中有關人員薪酬的相關考核標準、內容、制度進行整合和集成,並生成報表,以便內控人員隨時進行監控。

3、費用方面

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企業費用方面的內控應用體現在:

1)數據的分類、索引和彙總。具體包括按照費用索引(即按照財務費用的明細賬信息進行分類、索引和彙總);按照部門索引(即按照企業各個部門的各項費用信息進行分類、索引和彙總);按照人員進行索引(即按照企業內部員工的名稱進行相關費用信息的分類、索引和彙總)。

2)數據的記錄和審核。具體就是指的財務信息化系統根據集成的有關費用的制度和政策,分析出相應發生費用的標準,並按其進行費用的審核和記錄,對不符合標準的費用數據進行標註和説明,並在完成後生產相應的數據報告。

4、銷售方面

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企業銷售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

1)銷售合同。具體包括對合同的政策審核以及數據的記錄。即對簽訂的相關銷售合同進行客户信息、簽訂時間、簽訂人員等情況進行審核,對不符合標準的進行標註,並生成相應的分析報告。同時,對正規的合同進行合同名稱、類型、金額等方面數據信息的記錄。

2)資金方面。具體指的是系統將發生業務所產生的資金(包括收入、成本、損失、費用以及利潤等方面的資金)的發生時間、人員、金額等方面的數據信息進行自動的分析、審核、記錄和核算,並與前期或者歷史同期的銷售情況進行比對,並生成相應的銷售報表。

結語:

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不斷推進,以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其我國企業面臨的國內、國際的市場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我國企業必須加快財務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應用和推廣,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信息化、現代化程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和推動企業不斷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壯大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淑芹。淺析財務管理信息化對內控的優化作用[J]。冶金財會,2009(07)

[2] 盧濤。信息化環境中企業在內控制度上應該考慮的幾個問題[J]。現代企業文化,2010(12)

[3] 許永斌。俞淑仙 企業信息化對企業內控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9(07)

[4] 馮保國。信息化建設與內控體系建設有機融合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08(07)

[5] 車美潔。對縣級供電企業財務內控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江蘇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