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課改夢 教育急不得

 説到夢,我腦海裏就不由自主的浮現了一些東西出來,感覺她已經徘徊於我腦子裏好久好久了,仔細一回想,還真是很久了,應該是97年開始吧,這個夢首先是:

我的課改夢 教育急不得

一、課改了,分數不再是評價師生的唯一標準。誰都不拿分數説事,考試只是檢查教師是否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形式,瞭解學生獲得知識多少的一種手段;沒有統一標準,只有師生都在不斷進步發展;教師熟悉他所教學的內容,瞭解孩子的需要與感受,總在思考用什麼方法讓孩子喜歡學習,主動學習,以獲得更多知識;而學習成為了孩子自覺本能的行為,在他們看來學習就跟玩耍一樣快樂,總讓他們有所收穫,有所進步,有所滿足……總之,教學是師生愉快互動的活動與過程。

二、課改了,有大把的學習機會與時間,真正的名師專家們親臨指導,同事之間每天都在快樂的分享,真誠的討論。每一個教師都從內心裏喜歡上教書,願意在教學上動腦筋想辦法,還總能聽到領導的指導話,讚美話,理解話,支持話,鼓勵話,包容話。然後一個個開開心心的屁顛屁顛的去改去革,不斷變革創新成為一種自然本能習慣,更是一種快樂的源泉。

三、課改了,真的實現老師“少講”甚至不講了,孩子也會學了,會做了,我——老師,只是孩子學習活動的引領者、欣賞者、陪伴者。可怎麼才能做到呢?我不知道,但這並不能成為我不去改不去想的理由,為了實現這個夢,從我參加工作至今28年,可以説我一直在置身於改革的潮流中,先後參加了“三算教學、五四制教學、新六年制教材教學、目標導學、分層教學、愉快教學、新課程標準實踐”等課改研究,從充滿激情的追求到滿懷希望的探究,有收穫,有教訓,也有許多的思考。就拿我們現在的學案導學法來説吧,稀裏糊塗地做了一年的學案,也曾反覆修改,也曾機械模仿,也曾嘗試使用,我的體會是它不是教案,也不是習題單,更不應該是教材的簡單翻版,而應該是引領孩子預習,指導孩子自主探究、拓展訓練的方案;因此學案的設計既要讓學生看得懂,用得來,又要給教師留有足夠多的獨立思考、自由選擇、充分發揮的空間,我感覺它應該象電影腳本,有故事的梗概、開頭、發展、或主要情節,重點內容,至於怎麼演繹,那就是導演(教師)和演員(學生)的事了,而且不同內容、不同的課型,應該有不同的設計,而不應該固定侷限於一個模式裏,相信那樣的電影不會有很好的票房收入的吧。至於究竟應該怎樣做,我不知道,只是隱隱約約的覺得,有時它可以是一個預習案,有時它可以是一個探究案,有時它還可以是一個訓練案,有的時候它也可以是學習模板。至於什麼時候是預習案,什麼時候是的探究案、什麼時候是訓練案,什麼時候是學習模板,則要根據具體內容以及具體學情來決定了。

為了實現這個夢,我嘗試了教孩子“説”,從説故事到説算法,從簡單的説算法到説算理,從説數解式到舉例説明;我還嘗試了教孩子“聽、讀、寫、算、整理”……哎喲,我在這一系列的嘗試中發現,實現這個夢要讓孩子具備的能力還真多,還真是急不得,只因為他們是孩子,所以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需要平和,需要我們沉下心問問孩子喜歡怎麼學,想想應該怎麼教,教育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