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三袋麥子》教案【精品多篇】

蘇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三袋麥子》教案【精品多篇】

蘇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語文《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篇一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課文情節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

對於三年級孩子,他們剛剛從低年級進入中年級學習,怎樣把握好這個年段教學特點,幫助孩子們順利過度,是我抽到這篇課文備課時不斷思考着的一個問題。於是我的教學定位有兩個依託:一是學生的認知特點;二是文本的語言特點。整個課堂教學我努力突出一個“趣”字——童話語言濃濃之趣,教學情境創設之趣,學生參與學習樂此不疲之趣。

回顧剛才的課堂,我很欣慰很激動,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裏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是高漲的積極的,這正是我所希望帶給孩子的享受,也是這篇童話故事應該留給學生的享受。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再從“趣”這點出發來檢驗我今天課堂,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首先是讀。故事內容雖然簡單,但文中長句子多,拗口的地方也多,要讀好卻不是那麼簡單。課文九個自然段,三個小動物的故事,分前後兩年,交錯講述,怎麼辦呢?我想,讀,惟有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讀懂課文語言,讀活人物形象,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才能為進入第二課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並能創造性地表演故事搭好橋,鋪好路。

1、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落實一個“實”字。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桌互讀,互幫互學,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突出一個“趣”字。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朗朗的讀書聲體現了學生濃濃的學習興趣和紮紮實實的學習過程。

(1)、讀詞語,情趣盎然

(2)讀課文。中年級教學應該加強朗讀,練習默讀;學習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段,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

蘇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語文《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篇二

《三袋麥子》(蘇教版第五冊)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文章通過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不同態度,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長遠的考慮。文章語言通俗,情節簡單,但對其所藴含的道理和所描寫的小動物鮮明的個性,學生感悟有一定的難度,往往只看到小猴的優點。因此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指導學生看到三個小動物各有所長,都很惹人喜歡。

本堂課可謂樸實無華。但是紮實到位,尤其是字詞教學頗費苦心。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加深對三個小動物的理解。在教學小豬時,我主要通過師生之間的互演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對錶演的興趣很濃厚,他們把小豬的憨厚可愛的一面表演了出來,並喜歡上了小豬;在教學小牛時,我主要通過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採用對話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小牛的勤儉;在教學小猴時,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圖片明白小猴的做法是聰明的,土地公公的。表情已經告訴我們了。最後以“你會怎樣處理這袋麥子”結束課文,在談到如何處理麥子時,有的同學説要把麥子作成各式各樣的餅子,有的説要把麥子保存起來,還有的要把麥子全種下地,來年吃一點,種一點,並將多餘的麥子送給其他沒有的糧食的人。

多麼可愛,多麼善良的學生啊!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做法都是可取的,沒有好壞之分,當學生能提出自己的不同做法時,教學任務也就成功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