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闢地》教案(精品多篇)

《盤古開天闢地》教案(精品多篇)

《盤古開天闢地》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瞭解有關神話的知識;體會聯想、想象、誇張在神話創作中的作用

2、訓練按時間順序,抓住文中關鍵語句進行復述的能力

3、認識古代勞動人民企圖瞭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

教學要點

1、豐富而奇特的想象

2、按時間順序組材,清晰的條理

3、生動形象的敍述語言

教學方法

反覆閲讀課文,在掌握課文內容基礎上,訓練學生按宇宙起源的歷史順序,複述的過程,並引導學生抓住文章關鍵語句,體會本文清晰的。條理和敍事生動形象的特點及文章豐富的想象。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創作。

神話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自然現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藉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

神話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力的抗爭和對提高人類自身能力的渴望。神話藉助於幻想、想象和誇張進行創作,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創造各種各樣的“神”。

正音解詞:

混沌(dùn)巍峨(wēi)(é)冉冉(rǎn)甘霖(lín)霹靂(pī)(lì)

①混沌:我國傳説中指宇宙形成以前世界模糊一團的景象。

②四極:四方的邊際。

③五方:東、南、西、北、中。

④濕潤:

⑤甘霖:適時的,有利於莊稼的雨。

⑥清露:

作者介紹:袁珂,神話學家,現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論著有《中國古代神話》、《古神話選釋》、《山海經校注》、《神話論文集》、《中國神話傳説辭典》,其中《中國古代神話》是中國第一部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

課文分析

1、宇宙開始時是什麼樣的?

(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只有混沌一團)

2、天地是怎樣形成的?

(盤古抓過大板斧有力一揮,大混沌破裂開來,其中輕而清的東西上升變成天,重而濁的東西下沉變成地。盤古頭頂天,腳踏地,撐在天地間,天不斷升高,地不斷加厚,經過了十萬八千年,天和地逐漸形成了。)

3、自然界中的萬物是怎麼來的?

(天地形成後,盤古實在需要休息休息,他終於倒下了。這時候,他的周身突然發生了很大變化:身上的一切,變成天地間萬物,使這個新誕生的宇宙變得如此豐富而美麗。)

按課文書後練習一概括段意。(見教參 )

①宇宙最初是混沌的,後來盤古為什麼,又是如何“開天闢地的”?

〈在書上劃出表示形態、心情、動作……的語句〉(見書)

②文章是按什麼順序組織材料的?劃出表示時間概念的語句。

(時間順序)(見書)

③盤古的全身變成了自然界的哪些事物?(見書)

課文在這段文字中用了幾個“變成”?(十二個)想象非常豐富奇特。

做書後練習。

寫作特點:

1、想象豐富奇特

2、文章的條理性,形象性

《盤古開天闢地》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分析:

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脈絡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在表達上的。這些特點,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學習目標:

①認識“竭、液”等10個生字。會寫“暗、降”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盤古的偉大之處。

③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並能把這個神話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盤古的偉大形象。

教學時間:

兩課時

課前準備:

蒐集神話故事,尤其是中外有關創世紀的神話故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①簡介中國的神話故事。

②“我記憶中的神話故事”。交流課前部分資料:選擇一個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話故事講給同學聽。

③揭題:18盤古開天地。

(這樣的設計,尊重了學生急於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讓學生對古代神話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進入課文,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閲讀願望,為學習本課奠定感情基礎。)

二、初讀感知

①識記生字。

a.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正確。

b.同座互相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②讀通課文。

a.自由練讀課文。

b.同座合作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③感知文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此環節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創設了民主、輕鬆、互動的學習氛圍,又利用學生的互助互學,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

三、研讀交流。

①學生自讀課文,談談對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的印象,並説一説為什麼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②重點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讀一讀,想一想,你有什麼新發現?

③重點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a.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人類的老祖宗給我們創造的宇宙的美麗樣子。

b.讓學生根據教學掛圖介紹盤古創造的美麗宇宙。

c.選擇感受最深的部分讀一讀。

(以上環節的教學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説一説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盤古的偉大及他所創造的宇宙的美麗形象,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想象思維、理解能力,更鍛鍊學生以自已的感情來指導朗讀。)

四、作業

練讀課文。繼續蒐集有關神話故事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①複習課文,指名朗讀課文,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②複習生字詞,開火車讀生字、詞語。

二、指導寫字

①學生自由觀察字的間架結構,並思考怎樣把字寫好。教師重點指導。

②練習書寫。寫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③成果展示,師生評議。

(這樣設計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互相評價,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提高。)

三、朗讀回味

①展示讀。看誰讀得最有感情,讀得最美。

②記憶讀。看誰能記一些優美的詞,如“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

四、練習複述

①同座練説。

②指名在全班複述,然後評議。

五、課後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樹木上,這樣就能摸摸盤古的汗毛。生寫詩句(我想……)

②、將自已蒐集到的神話故事展示給自已的小夥伴們看。

如此設計思考拓展,讓學生回過頭來再次感悟,通過讓學生去想,感悟盤古的偉大之處,激活學生的思維,創造成性地應用語言;第二個拓展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神話故事,並培養了學生的查找資料的能力。)

《盤古開天闢地》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盤古開天地》時,我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具有下面特點:

一、新穎的開課方式,使學生興趣盎然

憑藉教材,對文本進行了再創造,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經常聽到的神話故事引入,讓學生交流自已蒐集的中國神話故事,當提到人們把盤古當成人類的“老祖宗”時,學生感到特別有趣,不知不覺營造了一個神話殿堂,把學生帶進角色,進入了本課的學習。這樣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後面各環節做好了鋪墊。整個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自然流暢,富有創造性。

二、識字寫字與讀文有機結合,抓住重點讀中品,讀中悟。

課堂上突出了識字重點,重視詞語學習方法的教學。在初讀課文後我組織學生劃生字,互相認讀交流記字。並利用部分學生提前預習並標出疑難問題的現象,引導學生明白“學貴有疑,疑則進也”,而解疑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學習從讀中體會思考問題,互相學習學習方法。同時,針對本課特點,我將識字寫字分別穿在了每一節課中,在課堂中有機地穿插寫字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研讀課文時以讀為主,讓學生通過反覆讀、想進行感悟和體會,組織學生進行探究體會,整體深化,延伸拓展,從了而巧妙地突破了重、難點。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採用讀中品,讀中悟。把識字學詞、閲讀融為一個整體突出了語言訓練的實踐性和識字教學的綜合性。

三、自主、互動、情趣盎然的課堂環節

説對盤古的印象時,學生積極自主,各抒已見,其中一個學生談的非常特別,他説盤古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剛醒來時很黑,但他不怕黑也不喜歡黑,所以就開天闢地才有了光明。聽此我心中一陣高興,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我怎麼就沒想到呢?這個神話故事中竟有這麼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馬上對其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白不管遇到多麼壞的事,多麼黑暗的環境,只要我們敢於去打破,去努力,心中向着光明就一定會創造奇蹟的,不光是盤古這件事,以後的人生路上所經歷的都是這樣。學生似懂非懂地點着頭。

課堂結束時,讓學生學着創造句子,學生興趣盎然,有説“我想到東南西北祖國各地走走,這樣就能看到盤古的四肢”,有説:“我看看天上的太陽和月亮,這樣就能看到盤古的眼睛”,還有的説:“我想站在外邊讓風吹一吹,這樣就能感到盤古的氣息”,當有個別同學説“我想到江河裏去喝口水,這樣就能喝到盤古的血液”“我想到江河裏去洗洗澡,這樣就能在盤古的血液裏玩”時,大家都感覺很殘忍、不恰當,於是我馬上引導學生聯想目前盤古血液變成的江河受到污染的情況,引導學生改成了“我想將江河裏的垃圾撿一撿,這樣盤古的血液就會流遍全身”“我想讓大家都來保護江河,這樣就能使盤古為大家做更多的事”等等。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我們要遵照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創造一種民主和諧、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課堂,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想説、敢説,這樣才能針對其回答,將其思維引得更深,並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