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圍繞課題,閲讀課文,發揮想象,明白國小生送盲婆婆一隻蟈蟈的用意。

2、理解詩歌后,激發學生自己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的美好願望。

教學過程:

一、出示蟈蟈圖:1、這是一隻怎樣的蟈蟈呢?

練習填空:( )的蟈蟈

2、師小結:多可愛的蟈蟈,小男孩喜歡它嗎?

3、讀一讀兒童詩的第一段,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他的喜愛之情?

4、學生自讀,彙報:樂呵呵 喜滋滋

5、這兩個詞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能給他們換個説法嗎?(笑呵呵 笑哈哈 笑咧咧 笑眯眯 笑嘻嘻 喜衝衝 喜洋洋 樂陶陶 樂滋滋)

6、你能把小男孩的喜悦之情讀出來嗎?(指導感情朗讀)

7、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要送盲婆婆蟈蟈?

二、自讀詩歌2、3段

過渡:你們讀一讀2、3自然段,就會找到原因的。

1、學生自讀,再説説理由。(沒有人做伴會孤獨,小朋友上學了不能陪她了,盲婆婆看不見只能聽了)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適當教學生字“替”字。

2、誰來幫小男孩送蟈蟈?(指導朗讀第2段)

3、出示插圖:你們看,盲婆婆接過了蟈蟈,正聚精會神地聽着,讓我們跟着她一起聽聽這美妙的歌聲吧!(播放音樂)

(1)在這美妙的歌聲中,她彷彿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還會看到了什麼?)

(2)總結:蟈蟈的歌聲是盲婆婆走出小屋,走進田野,來到了大自然,盡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傾聽着大自然的聲音。

(3)(繼續聽)不僅如此,盲婆婆甚至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想到了曾經在田野裏----,曾經----- 曾經----

(4)是呀,多麼快樂的童年時代呀!我都聽到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讓我們捧起書兒一起將盲婆婆的快樂之情讀出來好嗎?

(5)指導朗讀第3段,並指導背誦。

(6)繼續聽,歌聲也許會把盲婆婆帶到——————(聽音樂,看句式填空)

(7)這真是一隻神奇的蟈蟈,有了它的陪伴,盲婆婆一定會享受到無限的歡樂,感到生活的幸福。你們還想聽蟈蟈的叫聲嗎?(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齊讀)

(8)你們喜歡這隻蟈蟈嗎?難道僅僅喜歡這隻蟈蟈嗎?(引導學生説到喜歡小男孩)

(9)你喜歡這位小男孩嗎?為什麼?想看到他嗎?其實他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讓學生驚訝!)如果你也關心過他人,幫助過他人,你不就是他嗎?誰是呢?

(10)學生自由説自己曾經做的好事。教師評價。

(11)看來,我們都和小男孩一樣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心。其實,哪怕送一隻小小的蟈蟈,哪怕一次小小的讓座,哪怕------只要我們心中有他人,只要我們把快樂帶給別人,我們就是獻愛心。希望小朋友們每人都擁有一顆愛心!(畫上愛心)

4、齊讀課文。結束。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二

一、複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齊讀課題。

2、檢查生詞

二、學習第一節

1、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是誰把蟈蟈送給了盲婆婆?

2、你知道這是一隻怎樣的蟈蟈嗎?

綠色的蟈蟈(看到的)

會唱歌的蟈蟈(聽到的)

3、捉到這樣一隻蟈蟈,鄰居家的小男孩心情怎麼樣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快速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樂呵呵,我們來做一個樂呵呵的表情,現在就讓我們樂呵呵地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

4、樂呵呵,心裏多高興啊,文中還有一個跟它有相同意思的詞語,是(喜滋滋),他們不但意思相同,而且形式也相同,像這樣的詞有個專門的形式,我們叫它abb式,像這樣形式表示高興的詞,還有嗎?

(笑呵呵的、笑眯眯、喜洋洋、笑哈哈)

師:這樣的詞都可以用來表示開心。

4、小男孩喜滋滋地把蟈蟈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你知道我們二(6)班的鄰居是誰嗎?所以盲婆婆就住在小男孩家的(隔壁),離得非常得近。

5、就讓我們開心地讀一讀第一小節

三、學習第二節

過渡:對呀,把自己剛捉到的蟈蟈送人,我們都會有些捨不得。那小朋友為什麼“喜滋滋”地送蟈蟈呢?我們讀一讀第二小節,從裏面找一找原因。

1、自由讀課文第二小節

2、瞧,一進門,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節(齊讀),

3、這兩個詞語怎麼讀呢?指名讀(有點着急,想快點把這隻蟈蟈送給婆婆,很開心,因為今天我捉到了一隻蟈蟈。)

4、小男孩這麼開心,是因為這還是一隻——(生接讀)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它替我給你唱歌。)

5、點紅“替”理解替。

那不上學的時候,小男孩就自己為盲婆婆唱歌。為什麼要為婆婆唱歌呢?

她眼睛長期看不到光明。所以她看不到(),指名説。

然後完成練習:鄰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裏,看不到xxx,看不到xxx,也看不到xxx,她感到xxx。

師:盲婆婆看不到紅紅的太陽,看不到花草樹木,看不到這五彩的世界,她覺得自己非常孤獨,感到難過。鄰居家的小男孩有空就來陪伴她,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除了唱歌,小男孩還會為盲婆婆做些什麼呢?

這是一位很有愛心的小男孩。今天,他捉到了一隻蟈蟈,很開心,他喜歡蟈蟈,但更喜歡鄰居家的盲婆婆,他怕自己上學的時候盲婆婆孤獨,所以,他要把這隻會唱歌的蟈蟈送給盲婆婆,讓蟈蟈代替他給婆婆唱歌,解悶。

7、誰來讀一讀這一段。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盲婆婆?

8、小結:無論是上學還是不上學,小男孩都想方設法地幫助盲婆婆,真是一位熱心的好孩子。

四、學習第三節

過渡:那蟈蟈的歌聲能給盲婆婆帶來快樂嗎?請小朋友自由地讀讀第3節,找找答案。出示第三小節

1、蟈蟈的歌聲給盲婆婆帶來快樂了嗎?你是從哪裏讀出來的?

2、盲婆婆真的用眼睛看到了嗎?(練讀第1句,像盲婆婆一樣美美地想象,再美美地讀出來。指名讀,齊讀)是盲婆婆用心感受到的,(出示插圖二:盲婆婆手捧蟈蟈,大背景是廣闊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雙手捧着蟈蟈,臉上露出微笑,聚精會神地聽着,聽着(播放蟈蟈叫聲)她彷彿會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呢?

指名説

3、“往日”是什麼意思?(聯繫上文“童年”理解詞語的意思)

你們猜猜盲婆婆往日有哪些難忘的歡樂?(説後讀好“難忘的歡樂”)

同學們,聽!(播放蟈蟈叫聲錄音)你們知道嗎?盲婆婆也有着快樂的童年,那時的她能看到一望無邊的藍天,聽到唧唧喳喳的鳥叫;能看到自己美麗的村莊,聽到小夥伴們歡快的笑聲;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聽到小溪流淌的聲音,她還時常和曉夥伴們光着腳丫在小溪裏玩呢!她多麼想再聽到這一切,看到這一切呀!

4、如果你就是蟈蟈,你最想把盲婆婆帶到哪裏去?(出示:歌聲會x____,xx。)誰能説得和書上不一樣的?

5、指導朗讀

(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彷彿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陽光雨露,感受着鳥語花香。她聽着想着,心中充滿了歡樂,我們就把婆婆心中的歡樂讀出來吧!)

男生讀,女生讀

(我們多麼希望盲婆婆享受歡樂的生活。讓我們也來做一隻蟈蟈,給她帶去歡樂。)

齊讀

5、你們瞧,盲婆婆聽到這樣的歌聲,笑得多開心啊!小組比賽讀,讀出盲婆婆的快樂。

五、學習第四節

過渡:盲婆婆笑得這麼開心,看來這隻蟈蟈唱得怎麼樣?

1、齊讀第四節

2、蟈蟈唱得多好啊!咯咯,咯咯,咯咯,點紅省略號,這是(省略號)。在這裏,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內容?(那這個咯呼就表示它還在叫。這是蟈蟈的聲音,它還像什麼聲音?課文中是誰在笑?他們為什麼在笑?)

3、讓我們一起聆聽蟈蟈的歌聲,感受盲婆婆的快樂。(齊讀第四小節)

4、文中的小男孩是多麼熱心地幫助了盲婆婆,讓我們帶着他的這份熱心再讀讀課文。

總結:有了這善良,樂於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彷彿重見了光明和幸福,快樂又回到她的身邊。我們也要向課文中的小朋友學習,生活中學會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們要關心身邊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體有殘疾的人。給別人帶來快樂,也使自己更加快樂,一起讀好課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六、教學生字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語文教案 篇三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書空下列字的筆順,並組詞。

盲喜鄰替野童難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齊讀。

2、“我”提回蟈蟈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3、“我”送蟈蟈給盲婆婆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讀。

2、這是一隻怎樣的蟈蟈?(美麗,會唱歌)

蟈蟈真的會唱歌嗎?“我”為什麼會這樣説?(因為蟈蟈的叫聲很動聽)

從第二句你知道平時“我”是怎樣為盲婆婆解悶的嗎?哪一個字能體現“我”對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組齊讀。

2、“歌聲”指誰的?“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什麼意思?(蟈蟈長在田野裏,它的叫聲會讓你聯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嗎?(不會,但她可以想像,從而看出她心裏很高興。)

3、出示投影片。

(1)圖上描寫的是什麼景象?(盲婆婆隨着蟈蟈的叫聲,彷彿來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歡樂的童年。)

(2)從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麼?(蟈蟈為盲婆婆帶來了不少歡樂)

(3)盲婆婆還會看到什麼,想些什麼?

(四)

1、比較2、4小節,(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節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誇蟈蟈唱得好聽有什麼用意?(蟈蟈會為婆婆帶來更多的歡樂。)

3、鞏固認識“。.。.。.”省略句。

三、全文。

這首詩通過描寫“我”送蟈蟈給盲婆婆,為盲婆婆送去了許多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關心,幫助,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四:當堂鞏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指名讀,引導背。

3、自由練背。

4、同桌互背,教師抽背。

三、當堂鞏固。

1、指名背誦課文。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隻()的蟈蟈,()滋滋地送給了(0家的()婆婆。

(2)、歌聲會領您走進(),()小溪流淌的()。歌聲會把您帶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這是一隻會()的蟈蟈,在我()的時候,就讓它(0我給您(…本站 …)。

四、作業。

1、組詞。

你()鄰()裏()居()

您()領()野()尾()

2、把詞語組成句子寫下來。

婆婆一隻我綠色送給蟈蟈的

想起讓歡樂婆婆了歌聲童年的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一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關心、幫助他人。

教具準備:

投影片、詞卡、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會,人們都非常關心殘疾人,幫助他們解決難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關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課題,解題。

1、學生字"盲",學生書空。

2、齊讀課題。

3、解釋"盲婆婆","蟈蟈"的意思。

三、初讀指導。

1、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一讀。

2、出示小黑板:讀生字詞。(指明讀、齊讀、開火車讀)

3、自讀課文,分小節。

4、指名讀、分組比賽讀、齊讀。

5、看下面四小節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裏填上序號。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 )給盲婆婆送蟈蟈。

( )向盲婆婆説明送蟈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寫。

7、小結。

四、指導寫生字。

1、分析字形。"野"裏字旁。"替"上下結構。教師範寫。"喜"教師邊示範邊講述。

2、同樣方法學習其它的字。

五、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指導看圖。

出示投影片:(1)圖上畫了哪些人?

(2)系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的表情怎麼樣?他拿什麼?

(3)小結圖意。

2、分小節學習。

第一小節:(1)指名讀。(板書:送蟈蟈)

(2)這一節説了什麼?他為什麼這樣高興?他為什麼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4)齊讀第一小節。

第二小節:(1)指名讀。(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説了什麼?(學生答)

(3)第二句説了什麼?對盲婆婆稱"您"而不是"你"表達了什麼意思?"紅領巾"愛"蟈蟈",但他更愛誰?

(4)小結。

(5)齊讀第二小節。

第三小節:(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想起、歡樂)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説了什麼?這句中的"歌聲"指什麼?"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什麼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見,為什麼要説她會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説了什麼?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麼時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裏》。盲婆婆艘手裏拿着什麼?她的神情怎麼樣?她為什麼這樣開心?她在什麼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結。

(6)齊讀第三小節。

第四小節:(1)指名讀。

(2)按以上學習方法學習這小節。

(3)學生自學。

(4)檢查自學效果。指名説這節寫了什麼?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節。

(6)小結。

三、總結。

四、指導朗讀。

五、指導背誦。

六、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忘( ) 你( ) 鄰(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擴詞。

野--()()()()

喜--()()()()

童--()()()()

居--()()()()

忘--()()()()

板書設計:

4、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蟈蟈

領 看到 清波

讓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帶 想起 歡樂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語文教案 篇五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詩歌,洋溢着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但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直接聯繫不夠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發學生想象,為理解詩歌內容,走進詩歌所創設的情境作鋪墊。

師: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説説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

生:看不見鮮豔的花朵,看不見碧綠的樹葉。

生:看不見藍藍的天空,看不見紅通通的太陽。

師:這個世界是如此美麗,五彩繽紛,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卻是一片黑暗。她會感到怎樣?

生:她會感到寂寞、孤單。

生:她會感到傷心、難過。

生:她會感到孤零零的,會有許多煩惱。

師:在生活上,會有哪些困難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燒飯、掃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過馬路很危險。

師: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會為她做什麼呢?

生:幫她掃地,乾乾一些簡單的家務活。

生:扶着她上街、過馬路。

生:陪她聊天,解悶,幫她消除煩惱。

生:給她唱歌、跳舞,給她帶來歡樂。

生:陪她散步。

師:對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見,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枴杖,你可以當她的眼睛。

生:我會陪她到田野裏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我會給她講,天空有多藍,水溝裏的水有多清澈……

師:有了我們這些善良,優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彷彿重現光明,幸福、快樂又回到她的身邊。我們詩歌中的這位小朋友也是這麼做的,可是,我們都要上學啊,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誰來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隻蟈蟈,就想到讓學生模仿盲人,閉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進盲人的內心深處,學生的體驗深刻了,才能走進詩歌,與作者產生共鳴。理解詩歌中小朋友提回蟈蟈,送蟈蟈時的喜悦,並與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蟈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聲讓婆婆產生無限遐想。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目的是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願。在教學中,以讀貫穿,抓住“盲”展開教學,突出婆婆因“盲”間隔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我”送的這隻蟈蟈對盲婆婆的重要意義。在教學第三節的時候,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歌聲會……歌聲會……”兩個句子,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注意婆婆的表情,激發學生想象:盲婆婆聽着蟈蟈歡樂的叫聲,彷彿來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一是“看到”,讓盲婆婆感受現實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讓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學生對於“我”送蟈蟈的用意也有了進一步的感悟。於是,讓學生展開想象,“想想蟈蟈的歌聲還會把婆婆帶到哪?”用這樣的句式説話,使學生與文本感情的一同昇華,也對學生口語表達進行了訓練。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後記

同學今天上《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這一課。課前帶學生做一個遊戲:叫闞緒偉到講台上去,用一個紅領巾把他眼睛蒙上,讓他回到座位上去。於是,他慢慢地往回摸,在同學們的嬉笑與提示下,好不容易摸回了座位。我乘機讓大家談感受。闞緒偉説:“很難受,什麼都看不見。”便問同學們:“很好笑嗎?”有的同學説:“好笑。”有的好像明白了什麼,不吱聲了。我便對同學們説起國外有一所國小,輪流讓學生做一天殘疾人的事,讓學生體會雙目失明,或者腿不能走路,你會怎樣生活,會有什麼感受,同時周圍的同學要照顧身邊的殘疾同學,在活動中懂得決不可以嘲笑他們,要用一顆愛心尊重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學生聽了我這一番話,表情嚴肅起來,我知道他們小小的心受到了一些震動。於是便自然地走進了《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兒童詩,寫出了殘疾人盲婆婆受到關愛時的幸福神情,同時,一個活潑可愛,非常有愛心的少年兒童形象也躍然紙上。通過這首古詩的學習讓孩子們學會去關愛別人,尤其是殘疾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愛,願這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在孩子們身上也能發揚光大。

(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孩子們理解“盲”字。)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也是一首兒童詩,題目叫~~~生説,師板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前面我們也學過一篇兒童詩是~~(生齊説:鄉下孩子)

師:板書到“盲”時,故作疑問狀,問: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誰知道?

生插嘴:是很忙很累的意思!

師瞪大眼睛看着他,然後微微一笑。再看着其他孩子問:是這個意思嗎?

生:不是不是!

師:那是什麼意思呢?

生:就是指你什麼看不到了。

生:就是指瞎子。

生:就是指失明的人

師,你們説得很對。其實不用多想,看看這個字,你們就明白了。

(我用手指着這個“盲”字。)

生:哦!“目”是指眼睛,上面是個“亡”(以前孩子就接觸過這個“亡”字了),就是説眼睛死亡了。

師:對,眼睛死亡就表示失明瞭。它有先天性的,就是一生下來就已經看不見了;還有後天形成的,可能是生病,可能是個意外,都有可能造成雙目失明,所以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的雙眼。

師:那看不見的人就是盲人,她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孩子們,你們知道嗎?

生:就看不到任何東西了

升:看不見太陽,月亮,星星。

生:看不到黑板,書本

生:看不到老師和同學,也看不到爸爸和媽媽了。

師:這樣吧,我們來體驗一下盲人的感覺。請穿了兩件衣服的同學,把外面一件脱下來,請你的同座幫你把眼睛蒙上,看誰動作快!

(學生各個都很興奮,很快就弄好了。)

師:蒙着眼睛的同學,你還看得見嗎?看不見,那好,請你們把教室後面的笤帚拿來給老師。

(生開始了,一個個像個無頭蒼蠅,在教室裏亂碰亂撞,其他孩子也笑成了一團。這時發生了一幕誰也沒有想到的事:張輝小朋友他走到同桌面前扶着她來到教室後面,並把笤帚拿着交給她,又扶着她來到我的面前。此時,教室裏一點聲音也沒有,那些蒙着眼的學生也好象擦覺到了有些不對緊,就停了下來扯下了衣服,看着,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但只一會,教室裏就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課文雖然還沒有學,但學生已經明白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了。)

師:現在來説説你們的。體會?

生:我感覺到我看不見的話很難受,走路都很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我感覺到我看不見,就不敢往前走。

生:假如前面有溝或河的話,我也不知道,可能會掉下去。

生:我體會到我想到那裏去,可不知往哪裏走,要走多長時間,老是撞到台子和板凳。

生:我感覺到我很難過,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也不知道。

生:我感覺到我一個人很害怕。

師:只是一會時間,就讓你們有這麼多的感受。是啊,一個盲人的生活,有着那麼多的不便,那要是一直過着這樣的生活,該有多麼痛苦啊!該會多麼寂寞啊!那你們覺得一個盲人最需要什麼?

生:需要拐杖

生:需要幫助

生:需要眼睛

生:需要領路的人

生:需要朋友

生:需要親人

師:説得好,剛才張輝小朋友的做法就非常好,他成為了盲人的眼睛。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助,他不是掛在嘴上,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表示了。今天我們學的課文中也有這樣一個人,他是誰呢?請你們聽老師來讀課文!

學生對盲人的生活一無所知,無法真正理解盲人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一開始,孩子們的説話雖然也是事實,只是浮於表面,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教學中,我藉助角色換位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真切而深刻的體驗,即藉助角色扮演,使學生轉換到他人的位置,去體驗不同的情緒反應,並以某種角色直接進入情感共鳴狀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學生有了真實的生活體驗,這源頭活水才能水到渠來。在課堂上,學生真因為體驗了盲人的生活,雖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一點震撼,也足以讓他們體會到了作為一個盲人生活有多麼的不便,是多麼的需要幫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幫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領路人。”雖然孩子們只是短短數語,但説出了他們的真實感受。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從中可見他們的感受之深,體驗也切。

後來,當一個孩子站起來默默地幫助別人的時候,教室裏靜了下來,此時無聲勝有聲,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能吝嗇,應及時的伸出我們的雙手。無須多言,這就是他們最深的體驗。

我想這樣再去學習課文,學生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