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案【新版多篇】

八年級語文教案【新版多篇】

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一、導入新課

《天上的街市》寫的是美麗的夜景引發了作者無盡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麗、幸福、自由的生活圖景,抒發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今天我們來學習郭沫若寫的另外一首詩《靜夜》,也是寫於1921年,在日本留學時的一個夜晚,面對朦朧的月色,引發了詩人的聯想和想像,抒發了詩人無盡的情懷。

二、朗讀課文

①教師範讀,可配背景音樂:鋼琴曲《星空》,並投影出示朗讀節奏、重音。

學生邊聽邊注意老師朗讀的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鬆舒緩。

②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再集體朗讀。

三、探究學習

(一)小組討論,理解內容與寫法。

1、首詩寫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夜晚的什麼特點?

2、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着什麼內在聯繫?

3、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4、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二)通過班級討論交流,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

1、第一節寫的是:月光──松林──白雲──疏星。這些景物構成的景象:月光朦朧,籠罩着松林大地,團團的白雲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給人的感覺是──朦朧、恬靜的美

第二節寫的是:天河──海霧──鮫人──流珠。給人的感覺是——空靈、美麗。突出了夜晚的“靜”。

2、第一小節是寫景(實寫),第二小節是想像(虛寫)。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3、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4、本小題屬於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

A、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祕。“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雲,而白雲之間的空隙裏,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

B、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麼?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道理。

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步瞭解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講練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創造性思維重要性。再生活中有意識的開發自己培養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難點

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掌握頁下注釋,思考課後“探究練習”中的問題。

2、三個回形針,一張卡通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出示圖片)你在圖中看到了什麼?

設問:1+1=?

學生自由發言,課件提示:

一把鋸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

一支筆 + 一張紙 = 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一個世界…

一個李白+ 一壺酒” = 詩百篇

… …

我們只要調整一下思維模式,就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羅迦費因格及其作品簡介

羅迦費因格,1948年生,當代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曾任加利福尼亞創意顧問。著作有《當頭棒喝》、《創造性紙牌》 等。“唯一真正快樂的人們是兒童和富有創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明確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進而複習舉例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提高獨立閲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創造性思維的重要,

在生活中有意識的開發自己的創新能力。

3、檢查預習

汲取(jí)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鍥而不捨(qiè)刻一件東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樣子。

不言而喻(yù)不用説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恆(héng)有恆心地堅持下去。

三、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1)。“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為什麼?

(2)。“尋求第二種答案”的途徑?

(3)。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麼?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5)。找出課文中的舉例論證,並分析其作用?

(6)。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麼?

教師點撥:

⑴只有這樣才會激發人們的去思索,去“尋求第二種答案”,才有發明創造

⑵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

⑶①學識淵博,精通各種知識

②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③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毅力

⑷在於如何運用知識。

⑸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布歇內爾發明交互式乒乓球遊戲的事例

作用:舉例論證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⑹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四、文章小結:

論證中心: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

論 證 過 程: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確立創造性思維方式——擁有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

——堅信人人都有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條件

五、擴展練習:

1、請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偉人介紹給大家。

貝多芬:

他幼年早慧,在年輕時就確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卻失聰了。但是,在這之後的八年中,他依舊繼續着音樂家的生命,大大發展和改變了古典音樂 。他是德國最偉大的樂曲家之一,創作了如:《英雄》、《命運》、《田園》等交響曲,《月光》、《熱情》、《黎明》等鋼琴奏鳴曲。

莎士比亞: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他重要的喜劇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劇《哈姆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莎士比亞被馬克思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在過去的幾千年人類歷史中,最獨領風騷者為成吉思汗,而最具才華者是莎士比亞。”

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説不盡的莎士比亞!”

中國戲劇家曹禺曾讚歎:“莎士比亞是一位使人類永久又驚又喜的巨人!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他從小腦中就充滿許多奇思妙想,例如4歲時就奇怪為什麼羅盤針總是轉向南方?它周圍有什麼東西推動它?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論。

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貢獻。 (其餘略。)

2、認識了這麼多的偉人,他們因為富有創造性思維而成功,那麼怎樣才富有創造性思維呢?談談你的理解。

3、發揮你的創造力:

兩個三角形(可以任意縮放和擺放)可以拼成什麼形狀?

六、佈置作業:

1、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正如羅迦費因格所説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請你以不同角度從《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提煉觀點。(至少兩個)

2、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繁華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自幼失明”。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裝着沒看見似的走開了。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説:“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説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捨。後來,他又碰到那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麼?”那詩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寫的句子 :

你們猜:詩人給乞丐寫了一句什麼樣的話?

教學反思:

1、本課時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着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2、導入部分新穎有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3、學生活動設計比較合理。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活動,在閲讀思考表達中進步。學生活動的部分他們都表現得很好。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人的創造性成就由學生來介紹,既有利於發掘他們的知識儲備,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你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嗎?”“如何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創造性思維。

4、補充了很多創造性思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並聯系自身。

5、聽讀課文不必要。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還有自己的默讀進程,有一心多用之嫌,不如由學生自由讀。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地朗誦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2.掌握、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感知文章大意。

3.感受語言之美,學習寓情於景的手法。

4.體會作者寄情於奇山異水的高雅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2.細心品味,感悟文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1.理解本文主旨和寓情於景的寫法。

2.賞析駢文特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創意

以讀代講通“文意”,自主學習明“文技”;熟練背誦藴“文氣”,合作探究悟“文趣”。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本單元我們跟隨酈道元欣賞了三峽的迤邐風光,在陶弘景的筆下,我們感受到了山川之美,與大文豪蘇軾,享受了月夜的空明澄澈,今天讓我們再回到1500年前,同南朝梁文學家吳均一起走進富春江,去感受那裏的奇山異水,去體察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板書課題)

二、課前準備,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縹(piǎo) 湍(tuān) 軒(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嚶(yīng) 鳶(yuān) 窺(kuī) 柯(kē)

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可以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

三、以讀代講通“文意”

1.朗讀課文

要求: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老師可做朗讀指導與示範。

2.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

積累常用實詞:俱:全,都。許:餘。絕:極頂。湍,急流。甚,勝過,超過。

激:衝擊,沖刷。猶:猶如,如同。

(2)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弄不懂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

(3)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教學千法,朗讀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要把朗讀貫穿課堂始終,引導學生感知文意,感受音韻美。疏通文意不再逐字解釋,而應該放手給學生,自己讀順,對於疑難問題,老師適時指導點撥,學生做知識總結積累。)

四、自主學習明“文技”

此環節採用的方法是引領學生回憶《三峽》,然後利用板書引導學生自我閲讀並填補圖示,完成課文結構的學習。

引導學生抓關鍵語句思考:

1.從富陽至桐廬的景緻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寫)

2.本文重點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異水”和“奇山”(分寫)

由此感受本文整齊、嚴謹的結構,品味結構美。

3.作者是如何表現富春江之美的?

①學習第二段。從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異。

②學習第三段。從形、聲、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

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③齊讀課文體會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千丈見底水之(清) (異)水猛浪若奔水之(急)

負勢軒邈山之(形) (奇)山

泉鳥蟬猿山之(音) 橫柯疏條山之(色)

提問:為何先寫水再寫山?

明確:由近到遠,此刻作者是坐在船上欣賞富春江的景色。

提問:這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嘗試用如下句式概括。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好一處不同尋常的水啊,你看____________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好一處不同尋常的山啊,你看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先填空,例如:

好一處不尋常的水啊,你看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好一處不尋常的水啊,你看極端神劍,猛浪若奔

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學生合作探究,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吳均筆下的山水,不僅有形有色,還有聲。看似一種非常喧鬧、非常嘈雜的景象,卻是一種幽靜美妙、和諧悦耳的天籟。山間自然音響,既反襯山間的靜寂,又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歡樂律動。

提問:文章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小組合作探究,請代表起來發言。

1.抓住了景物的特點,突出了“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採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於生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誇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對偶);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擬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設計意圖: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此環節就是強調自主學習,鍛鍊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五、熟練背誦藴“文氣”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一、導入

大雁,我們並不陌生,那麼,你對大雁有哪些瞭解呢?(課件展示大雁圖片)

剛才同學們談的是自己眼中的大雁,那麼,大雁在環境保護主義者眼裏又會是什麼樣呢?今天就讓我們隨着美國環境保護主義者利奧波德一起走進《大雁歸來》的世界。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A給下列紅字注音。

遷徙(xǐ)霧靄(ǎi)窺(kuī)探緘(jiān)默

狩(shòu)獵凋(diāo)零滑翔(×iáng)顧忌(jì)

B解釋下列詞語。

凋零:凋謝零落。

遷徙:遷移。

緘默:閉口不説話。

窺探:暗中察看。

霧靄:霧氣。

狩獵:打獵。

顧忌:恐怕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有顧慮。

目空一切:形容驕傲自大,什麼都看不起。

(2)作者及《沙鄉年鑑》簡介

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環境保護主義者。

《沙鄉年鑑》是享譽世界的美國倫理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逝世後出版的著作。它問世於1949年。

《沙鄉年鑑》是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在隨筆中,利奧波德以抒情的文學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彩,栩栩如生地記敍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搏鬥,如歌如泣地敍述抒發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裏,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為自身利益蹂躪自然而發出的悲歎。

三、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範讀,學生聽讀。並概括要點,把握文意。課件展示問題組:

1、作者對大雁作了哪些描寫?這些描寫突出了大雁哪些個性特點?

明確:文章描寫了三月大雁的歸來,覓食前後的鳴叫,孤雁,四月間羣居沼澤時的鳴叫,即歸來、覓食、集會。

大雁是具有靈性的侯鳥,是報春使者,善羣居,重友情,有聯合觀念。

2、文章的主旨是什麼?明確:作者認為大雁是人類的夥伴,動物使地球充滿生機,充滿詩意,充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與動物和諧共處。一言以蔽之,即人類應該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

學生速()讀,小組自由討論明確。教師參與其中,適當點撥,全班明確。

四、討論探究

1、文中作者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找一找這樣的句子,讀出來,並體會其作用。

作用:(1)使文章充滿生動性和趣味性。

(2)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2、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東西?

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親情,找到了聯合的觀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詩情。

五、品讀賞析

體會本文獨特的寫法。感受濃郁的思想感情。

師點拔:有人説這篇文章是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結合,請同學們選擇這三點中的一點進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評定。

(1)探究知識性:

明確:飛行路線之直,雁隊的數字分析等知識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詣的發現,為人們聞所未聞。

(2)品味形象性: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並茂。

如:春雁歸來時的熱情低語,向水窪池塘問好,覓食前後鳴叫,似乎先有場辯論,返回後還會論述食物的價值;晚上大雁羣居沼澤集會,發言,激烈的辯論,深沉的總結,稀疏的談論,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另外,襯托手法的運用也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襯托大雁的堅定不移,烏鴉襯托大雁飛行路線筆直。

(3)感受抒情性:

體會下列句子,説説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一隻燕子的來臨説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羣大雁衝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②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在我們的農場,可以根據兩個數字來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種的松樹和停留的大雁。

④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着野性的詩歌。

學生分小組討論,賞析,談感受:

明確:

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生機,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

2、古來的大雁讓香蒲乃萬物擺脱了冬日的嚴寒,香蒲乃至萬物迎來春天,欣欣向榮,生動形象。

3、這表現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珍視。

4、、春分後大雁迴歸,它離開了食品豐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後來到陽光充足、夏季僻靜的北極,生育小雁。遷徙中的大雁,它的鳴叫,是帶着野性的詩歌,給整個大陸帶來詩意。作者覺得大雁是非常可愛的動物,大雁是人類的朋友,他喜歡大雁。

六、課堂小結

作者是一個“愛鳥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充溢在字裏行間,正因為這種對動物懷有的真摯感情,所以他才能觀察得這麼細緻,也才能描寫得這麼美妙。學習時,我們要像作者那樣懷着一顆熱愛自然、珍惜動物的心去品味作品,用心學習作者的描寫手法。

七、拓展訓練

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有關寫“雁”的詩句。例如:

1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

2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李白

3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

4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范仲淹

5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張若虛

八、作業佈置

1、你積累了哪些優美的句子,請嘗試仿寫。

2、擬人修辭手法的寫作嘗試:寫寫家裏的小動物。

3、瞭解中國動物保護現狀。

4、尋找關於大雁的詩歌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