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活動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教活動心得體會

國小教活動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我校英語教研組組織了以“搞好常態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主題的英語教研活動,這次活動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課堂觀摩,而是一次課堂後的反思,反思我們的教學常規,反思我們的教學理念,反思我們的教學基本功,教研組長作了精彩,細緻的講座,骨幹教師進行了經驗傳授,給了教師們直接的資源共享,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因此聽完後,我寫下了自己的感受,以勉勵自己。

一、着重把握課堂常規,注重實效。

我們都追求一個目標——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並運用知識,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不能只搞花樣活動,而沒有實效。現在的英語課,老師們增大了語言的輸入量,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了,給學生創造了許多的機會説英語。幾年的英語教學的課改的實施,我們很多的英語教師也會用新穎的,獨創的國小英語教學方法來教學新知識,但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還是出現低效的現象,教研組長從備課,上課,反思,作業,考查幾方面着手作了如何加強課堂教學的常規給我們指明瞭國小英語教師的教學要求以及如何更準確把握課堂,在報告中明顯提出備課中要非常的明確每節課的技能目標,課堂中要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課後要進行積極的反思,作業要落實到位,要少而精,真正提高40分鐘的效率,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從教研組長的講座中讓我感受到作為一節實效課,課堂的結尾部分學生的輸出信息(學生會做什麼,會説什麼,會演什麼)的多少完全在於課堂中每個環節是否落實到位。

二、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提高效率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教師基本功的訓練不僅要教給學生的語言知識,教師自身的行為,有效的教具的創作絕對是吸引學生的有效手段之一。作為優秀的英語教師馮愛華老師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手法讓在座的國小英語教師受益匪淺,她在教具講解過程中邊示範邊講解,每件作品都是馮老師智慧的結晶,如作品中教學各種圖形,正好是冀教版book 7中的教學內容,這一魔幻般的教學方式,不僅節約了教師用語言解釋的時間,也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造了條件,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又增大知識密度,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減輕學生記憶理解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關於教具的製作我們還學到了不少的經驗。如:教具的展示,在時間上要恰到好處,過早地暴露教具,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一般體積不要太大。教具的選擇與運用要注意保持新穎性,因為新穎性能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穩定和持續。還有教具要有趣味性,實用性,功能多樣,一物多用。

三、投入豐富的情感,激發興趣

在英語教學研討中,至今認為英語教學費時費力、效果差的觀點仍然普遍。很多的國小英語教師都有一個疑惑?我專心的投入為何我的課堂收益不大,武曉霞老師從學生的情感出發,告訴(小編推薦你關注好範文 網)我們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接着武老師從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起,以自身情感投入, 賞識關愛學生,如何正確把握情感教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三個帶進”來優化教學氛圍。1、把激情帶進課堂。總是以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上好每一堂課,寓教於樂。不管個人、家裏有多大難以處理的事,都不把個人的情緒帶到課堂。2.把微笑帶進課堂。在課堂上,我常常以自己的眼神、語調來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社會氛圍。3.把歡樂帶進課堂。常常用幽默風趣的話語來撥動學生的心絃,使學生在樂學中漸漸做到會學、善學。總之武老師是用平等的師生關係溝通情感教育,用細微的身教體現情感教育,用無私的愛心表露情感教學 ,在教學之外擴展情感教育來收穫自己的教學成果的。

從上述的講座中我們不難看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英語教師,以下幾點是必備的:1、教師大方得體,要有感染力。2、教師語言基本功要紮實,語音語調要純正,口語要恰當流利。3、教學設計上,要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讓學生動腦子學英語等方面,設計出靈活,得當,有效的教學步驟。這證明我校國小英語教學走的路子是正確的,這次活動我想這樣的收穫一定會讓我們一線教師信心倍增!

希望自己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國小教活動心得體會(2):

我們在運河實驗國小參加了濟寧市市中區組織的科學教研活動,觀摩了兩位科學前輩的示範課,第一節是文冬老師的《燈泡亮了》,第二節是焦彤老師的《生物的啟示》。接着又聽了兩位老師的反思和董老師的評課。對我來説,這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活動之後受益匪淺,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勉勵自己。

第一,正確認識科學課程、注重學習。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剛開始教科學,對科學這門課程知之甚少,從這學期剛開始我就亦步亦趨的跟着劉靜老師學習教科學。通過這次教研活動之後,我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要想教好科學,首先要學好課標。國小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 學習科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內容標準。在學好課標的基礎上再學習教材,研究教材,專研教法,才能目標明確,不偏離正確航道。在學好這些的基礎上,再象董老師指導的那樣繼續深入學習。當然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學習,還要積極參加各級論文、案例等評比活動。更重要的要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以研促學。

第二,觀摩了兩節課例。文冬老師的三年級課例:《燈泡亮了》。我感觸良多,因為我也是教三年級的科學課,而且我在上週也在三年級上了這節課。觀摩了文冬老師這節課,我感觸良多。整一節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語言點撥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學生學習評價、探究活動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本節課讓我感受到:(1)提高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是尤為重要。文冬老師先用課件展示了幾幅濟寧夜景圖片並創設疑問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有了對科學課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都表現得激情洋溢。(2)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文冬老師注重了實驗探究的層次性。他先讓學生用燈泡、電池、導線連接成簡單線路,讓學生髮現問題,感覺出其中的不便,比如怎麼可以自由的控制燈泡的亮和滅。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可以用開關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文冬老師就因勢利導得讓學生們開始了更高層次的實驗——利用電流實驗盒連接成更復雜的線路使燈泡發光。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分層次實驗,更有利於培養和保持三年級學生探究的興趣,更有利於他們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和創造思維的開發。(3)本節課還有一大亮點,在實驗完畢展示彙報的時候,文冬老師不但讓實驗成功的小組上台展示成功的方法,而且讓沒成功的小組展示他們的連接方法以發現問題,在這一點上文冬老師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焦彤老師的課非常精緻,無論各方面都值得我去學習。焦彤老師的導課非常新穎,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她的整節課都充分貫穿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理念。在這節課中,我認為尤其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材料的準備和組織上,就像她説得那樣她為學生提供了有結構的材料:觀察材料—— 實驗材料——拓展材料。

第三,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是科學教學的關鍵。

要想達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必須整合,沒有其他學科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做到有機滲透,學生的科學素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與其他學科整合,特別是與青少年科技活動整合使學生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各類活動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另外學校還可以積極開展科學課外實踐活動,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增長學生的科學知識。我們學校兩個科學老師開了兩個第二課堂,科學實驗課堂和探究試驗課堂。對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的見解,現在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後我會在科學學習的道路上繼續學習,努力耕耘,在董老師和各位前輩的指導下不斷進步。

第二篇:國小教師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活動心得體會

國小教師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活動心得體會

一、對風清氣正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所謂風者,黨風,政風,行風,民風,校風,學風,作風等,所謂氣者,骨氣,志氣,正氣,節氣,人氣等,風清氣正就是要求我們講道德,嚴紀律,不謀私,顧大局、淡名利,講友愛,重團結,多奉獻等。

二、營造風清氣正發展環境的意義。

它的意義不僅在於當前,更在於長遠,一個社會,如果把風氣搞好了,領導幹部乾淨幹事,以聲作則,淡泊名利,公正廉明,心繫人民,就會影響和帶動廣大人民羣眾為建設富強,民主,和諧的社會而自覺奮鬥,就會將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

因此,好的社會風氣是凝聚力,好的社會風氣出生產力,出戰鬥力,如果社會風氣搞壞了,人必然就散了,社會上就會沉渣泛起,污水橫流。

三、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真正做倒“風清氣正”。

(一)優化思想環境。如何轉變思想觀念,首先要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在不斷學習中提高思想覺悟,學習新的理念,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其次要調整好心態,學會適應,不要怨天尤人。

(二)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及自身素質。

(三)融洽師生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

(五)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第三篇:羣教活動心得體會

貼近羣眾 作好質檢衞士

——學習“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所堅持的羣眾路線,其內涵就是“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他是我們黨根據黨的性質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創造的一種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2014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自此一場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核心目標,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的全黨範圍內的教育活動來開了帷幕。6月2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脱離羣眾。習總書記的講話將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向了高潮。我所在的寧夏紡織纖維檢驗局也積極的加入到了羣眾教育活動之中。

正如梅克保局長所説的——“建設人民質檢,踐行質檢為民”,是質檢系統的本質屬性、質檢工作的基本特徵、質檢幹部職工的神聖使命。作為一名質檢工作者,我們必須明確“質檢為民”的根本理念,必須着力改進工作中的作風問題,堅持黨既要依靠羣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羣眾的工作方式。

結合此次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對我們的纖檢工作服有一些思考:

一、加強質量監管,還羣眾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

近30多年來,得益於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服裝行業是最先富起來的行業,我們不僅成為了“世界工廠”,近年來更是成為了“世界市場”。但伴隨琳琅滿目的商品,也出現了不勝枚舉的製假販假行為。我們的消費者還來不及承受選擇的痛苦,卻先受到了質量問題的干擾。作為紡織服裝質量的監管者,我們有義務和責任監管生產者和銷售者的質量行為,防止假冒偽劣商品進入市場,打擊製假販假的不法商販,還消費者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

二、加強職能宣傳,做人民羣眾的堅實後盾

作為“衣食住行”之首,紡織服裝製品往往存在着銷售渠道廣泛、銷售量大,價格相對較低的特性。這些特性在方便了消費者的同時,也為產品的質量問題埋下了伏筆。從日常工作來看,我們的消費者在選購紡織服裝產品時經常遇到質量糾紛。有些因為價格低,覺得不至於與商家糾結;有些因為在外地購買,無法跨區域維權;有些因為不知道到哪裏維權,放棄了維權。這些問題的出現充分的體現了我們紡織纖維檢驗部門在羣眾中缺少“知名度”,未能充分發揮我們“質量衞士”的職能。為此,我們應該進一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維權意識,將我們技術鑑定免費到底,解除消費者維權成本高於產品本身的顧慮,將我們技術鑑定只能廣而告之、公佈天下,告知消費者維權的根本途徑。

三、加強質量引導,促進產品質量提升

羣眾的概念不僅僅是指人民羣眾,也包括廣大的企事業單位、企業等社會組織,因此,生產企業和銷售商也都是我們的“羣眾”,我們必須“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新一屆黨中央組成後,不厭其煩的提倡質量立國的發展理念。我麼作為國家機關有責任引導紡織服裝生廠企業走上質量優先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應該在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服務引導的工作能力,將引導質量提升作為我們的發展方向。

至於如何做到這些,根據“羣眾路線”的核心,無外乎就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和切實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根本要求。一是決策的基礎必須從羣眾中來,一切為羣眾的工作都要從羣眾的需要出發。馬克思主義是以事實,而不是以可能性為依據的。真正掌握和實踐了羣眾觀點、羣眾路線,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實踐歷史唯物主義和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解決任何問題都要從實際出發,採取科學的、老老實實的態度,一點弄虛作假也不行。一切為羣眾的工作都要從羣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願望出發。如此指定的政策才能貼近民心、貼近民意,才能得到人民羣眾觀的擁護,才有被貫徹始終的基礎。二是政策的執行必須到羣眾中去,把羣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我們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對不對,做得好不好,有一個根本的衡量尺度,這就是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凡是對人民羣眾有利的事情都要全力做好,凡是對人民羣眾不利的事情都堅決不做。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就是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髮展的重要保證。三是向人民羣眾學習。要做羣眾的先生,先做羣眾的學生。要放下架子,甘當國小生,多同羣眾交朋友,多向羣眾請教。要在全黨形成堅決相信羣眾,緊緊依靠羣眾,老老實實向人民羣眾學習的良好風尚。真正把人民羣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切不可自以為是先進分子,是領導者,比羣眾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羣眾學習,不同羣眾商量。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

最後,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我們纖檢工作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我們纖檢工作者,必須深入學習和踐行羣眾路線,

把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精神落實到質檢系統,不斷深化“人民質檢、質檢為民”的價值理念,着重在親民、便民、惠民、安民上下功夫、做文章。

第四篇:讀李烈的《我教國小數學》心得體會

讀李烈的《我教國小數學》心得體會 水富縣第一國小凌小極

這學期我拜讀了李烈的《我教國小數學》這本書,我被它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嘗試着在我的教學中進行了實踐。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讓學生熱愛數學

要想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並不難,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嚐到了成功的甜頭,使我教好數學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一定要想辦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變成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內動力。

二、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成為課堂的主人

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並積極實踐。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一)採取活動的形式。

國小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抓住知識的

生長點,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探究。

(二)採取把知識趣味化的形式。

教師要善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豔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遊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儘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三)採取好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持續發展。

教師的評價要根據差異原則因人而異,對學生的要求不要一個標準,要根據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情況分類評價,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孩子通過評價,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的評價用語應該有針對性、導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題方法新穎,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獨特,看來你是個愛動腦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學習進步了,我寫道:“看到你的進步,我非常高興,這説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會有所收穫。”這樣,我把作業作為媒介,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中通過評價鼓勵與眾不同的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總之,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價中得到一種成功的喜悦體驗,以利於增強自信心。

《我教國小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一種教學方法。

第五篇:國小英語送教下鄉心得體會

國小英語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

第一次聽到生本這個字眼,很茫然。但在逐漸的瞭解和實施過程中,我漸漸的體驗到了這種教學理念下課堂的轉變。點滴之中,有許多學生帶給我的驚喜和亮點,也有一些困惑。

生本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教師要勇於做積極的旁觀者,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重新認識教學,重新認識學生,也要重新認識自己。在此,就自己在英語學科上的一點心得體會,談一談我的看法。

反思授課情況,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

生本教育突出的特點是以生為本,不但高度尊重學生,而且充分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出來。如果課前沒有做好深入研究,課堂上就很難對知識點進行準確理解,更不用説拓展延伸了。

(2)討論過程中少數學生參與意識差。課堂上學生做任務時候,有時優等生表現,眾人旁觀;合作熱鬧,出現了渾水摸魚的現象。

生本教育的課堂中討論是常規,學習的過程主要是以學生的討論為主,學習中的諸多問題是讓學生在討論、合作、探究中解決的,學習的討論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完成的。在討論中,如果仔細去觀察,我們就不難發現,多數學生都顯得非常活躍和積極,而少數學生似乎是一個旁觀者、聽眾,他們極少發表個人見解,甚至不發表任何意見。小組討論是“交流—互動”的主體,教師改變了過去領着學生分析課文的傳統模式,而是通過設計一項任務或問題,讓學生在一種真實、複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3)交流時不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生本教育理念認為學生在交流、爭執、論證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們的學生可能是不自信吧,討論時教師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時就是不發言。

(4)教師總是受教學進度的制約。

在進行生本教育教學的一段時間裏,仍是放不開,心中總有一個計劃,計劃着每個課時要讓學生進行哪些學習活動,完成哪些學習任務。

(5)小組討論的時間過少,導致討論的效果不好。

(6)通過生本教育我再一次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淺陋。

在生本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既然存在這些問題,那就應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儘快與生本教學接軌。我主要採取下列的教學對策:

(1)前置性作業

每節新授課前都佈置一些前置性作業,讓學生晚上回家通過聽錄音、找資料自學,第二天回校彙報,課堂上進行前置性作業彙報時,學生非常積極,效果也越來越好。前置性作業的佈置,主要根據本節或本課的學習主題而制訂,設計作業時注意具有層次性,由易到難,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層層深入。

(2)小組建設

首先,加強小組長的培訓,制訂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明確自己要做些什麼。然後再分別與各小組的學生談話,讓他們明白自己是同一個團隊的,小組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小組的榮譽就是自己的榮譽,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自己的組員都會很樂意地幫助你、支持你。慢慢地我們發現各個小組組員間的關係變得密切了,互相幫助、為小組爭榮譽這種良好氛圍也在逐漸形成。

(3)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周全。首先,任務不要過大,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迎合學生的興趣,要能夠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次,任務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並體現競爭意識,角色分配要具體、明確,讓每個人都有事做。

(4)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我更關注不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髮言了,無論對與錯,我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發言好的小組或個人給予加分,每週利用班會時間進行小組和個人評比,選出每週的明星小組和個人。

(5)教師的“教”要靈活。

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麼我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

又在牽着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6)備課時要認真、仔細,爭取在課上利用自己的的知識及時幫助學生,給學生答疑解惑。

只有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上課時我們才能得心應手教好自己的學生。有了這些儲備,我在課堂實際授課中展開了大膽的嘗試。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儘快與生本教學接軌。

“生本”,其實質就是讓我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正如美國著名家庭教育家斯賓塞所説的:“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