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實用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實用5篇)

篇一:《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瞭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鬱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願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複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

二、研習詩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餘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裏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歎,於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餘年,但心裏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麼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閒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後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聽着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⑴ 《赤壁》開頭為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繫,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於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藴含着強烈的意念活動。沙裏沉埋着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於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⑵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歎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⑴ 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⑵ 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繫?都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⑶ 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⑷ 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 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⑴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⑵ 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⑶ 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⑷ 表明詩人捨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⑸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

三、佈置作業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篇二:《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並瞭解詩歌的意境;

2、學習並瞭解詩詞曲等詩歌的體裁特點;

3、熟讀並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並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新課導入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特別是唐詩宋詞元曲更標誌着我國古代文學的輝煌成就,今天我們學的五首詩歌都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我們要通過學習和吟誦,領會詩歌的優美意境。

二、課文賞析

1、賞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⑴ 寫作背景:

唐敬宗寶曆二年,詩人罷和州刺史,迴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的刺史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二十八使君》相贈。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

⑵ 賞析詩歌:

⑶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 首聯交代了什麼?“淒涼地”“棄置身”表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② 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③ 頸聯寫得什麼意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④ 尾聯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聯:用被貶謫地的荒涼和時間的漫長,表達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頷聯:用了“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抒發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頸聯:用比喻的修辭,抒發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尾聯:點睛之筆,,點明酬答題義,既對友人的感謝,也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2、賞析《赤壁》

⑴ 寫作背景:文章寫於杜牧黃州刺史時。赤壁是東漢獻帝13年,周諭大敗曹操。但杜牧所寫的赤壁並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崗,所以説杜牧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

⑵ 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

⑶ 賞析課文:

⑷ 思考:

① 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起?

② 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的?(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不過是藉助東風的力量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③ “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二喬”在文章中代表東吳的命運,詩人假設東吳敗亡,不寫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而寫“二喬”入魏供使,不僅以小見大地説明戰爭之利害,而且極其耐人尋味,雖是史論,切賦予具體形象,可見詩人創作之高明)

④ 前後各兩句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內在聯繫?(敍事──議論)

⑸ 指導背誦

3、賞析《過零丁洋》

⑴ 寫作背景:這是一首詠志詩。文天祥,狀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在國家危急存亡之時,奉朝廷之命至元營議和,被扣,冒險逃脱,後繼續黑心戰抗敵,以圖興復,然兵敗被俘。在獄中雖經敵人百般折磨誘降,終以不屈被害。這首詩寫於被俘次年過零丁洋時,元軍之元帥張弘範逼他招降宋軍抗戰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詩以明志節。張弘範見詩”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⑵ 朗讀感知課文:

⑶ 討論思考:

① 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② 頜聯“風飄絮”“雨打萍”各比喻了什麼?

③ 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麼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分析:首聯:回顧詩人經歷:詩經書入仕途

走兵抗元,頻繁戰鬥四年

頜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用比喻修辭)

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尾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小結:全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敍事和抒情言志為一爐,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4、賞析:《水調歌頭》

⑴ 寫作背景:這首詞是蘇軾在任密州大守時所作。當時他在政治上處境失意,又與胞弟七年未能團聚,心情可以想象。但詞中由抑鬱傷到超然豁達的情緒轉變,表明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首詞是詠中秋詞中最著名一首。前人曾有論“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書,餘詞盡廢。”

⑵ 討論思考:上片:

① 開篇疑問的作用何在?(透出一位政治上失意,處境寂寞的哲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② 理解“歸”、“瓊樓玉宇”(明指月宮暗指朝廷)“不勝寒”(明寫對月宮氣候想象,暗抒對朝廷內政治鬥爭氛圍感受)

③ 理解“何似在人間”中的“人間”?(指密州,是雙關,既與上天呼應,又與朝廷相對)

小結:上片寫望月問天,抒發人生感慨。

下片:

①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寫月光的轉移、襯出人間離別之苦,寄寓了懷念子女的手足深情。

② “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胸懷(開闊胸懷)

③ 最後一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態度?(表達了詩人要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祝願,並表現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小結:對月懷人,抒寫離合之情

5、賞析《山坡羊·潼關懷古》

⑴ 背景介紹: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陝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常有人藉以懷古,這首曲借憑弔潼關古蹟表現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總是過着痛苦生活。

⑵ 朗讀課文

⑶ 賞析:劃分層次: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後二句:寫作者的感慨

⑷ 思考討論:

① 第二層中,哪一句讓我們看到由盛轉衰過程的真實寫照(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② 最後一句的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家中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這是對以往歷史的概括與評判。

⑸ 指導背誦

⑹ 小結:這首曲借憑弔潼關古蹟,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着痛苦生活。

請學生説説對古代詩歌的瞭解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請學生討論明確

師生明確,形成板書

指導背誦,根據理解和結構層次背誦

請學生當堂將相應的詩句填寫在黑板板書上

請學生講講“赤壁之戰”的故事

請學生評價“赤壁之戰”的戰役

小組討論後明確

要求學生根據理解記憶背誦

請學生説説對文天祥的瞭解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

整理課文內容並形成板書

要求學生根據理解記憶背誦

説説了解的蘇軾,回憶蘇軾的作品

説説對詞的瞭解

朗讀課文上片並思考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明確

指導背誦

請學生劃分課文段落層次並概括段意

朗讀課文並四人小組討論

【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首聯:用被貶謫地的荒涼和時間的漫長,表達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頷聯:用了“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抒發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頸聯:用比喻的修辭,抒發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尾聯:點睛之筆,,點明酬答題義,既對友人的感謝,也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過零丁洋

首聯:回顧詩人經歷:詩經書入仕途

走兵抗元,頻繁戰鬥四年

頜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用比喻修辭)

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

下句寫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尾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山坡羊 潼關懷古

一、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二、 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三、 後二句:寫作者的感慨

篇三:《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瞭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⑵ 瞭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⑶ 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⑷ 背誦並默寫五首詩。

2、能力目標:

⑴ 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作品的節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培養學生讀詩的趣味。

⑵ 積累五首詩中的名句,增強語言感悟力,豐富語言寶庫,逐步提高欣賞品位。

3、德育目標:

這五首詩,或撫今追昔、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

1、領會詩意,體味詩情,並積累名句。

2、背誦並默寫五首詩。

【教學難點】

1、反覆朗讀,把握含蓄藴藉的詩意;藉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體味作品所藴含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胸襟抱負。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詞曲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關鍵,可設計新的朗讀方法,體現詩詞的教學特點,如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等,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幫助學生了解內容,體會情感,引起共鳴,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2、情景教學法。通過再現詩的意境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感染力,提高學習興趣,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進行創造,溝通課堂內外,提高語文素養。

3、討論點撥法。

4、古詩四步教學法。知詩──説詩──悟詩──品詩,引導學生知內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終熟讀背誦。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歌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指導學生自讀《過零丁洋》。朗讀詩歌,理解詩意,品味詩情,賞析詩歌的表現手法,積累名句,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今天,我們學習詩詞曲五首,讓我們漫步於古詩苑,含英咀華,接受一次美的洗禮。

二、師生共同賞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導入新課:

上一學期,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師生齊背)作者那高潔傲岸的志向和追隨古代名賢的志趣及抱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禹錫為我們留下了一段文壇佳話。他因參加王叔文“永貞革新”運動而被貶到連州,好容易等到10年後,他奉詔回到長安,因遊玄都觀,寫下了《贈看花諸君子》一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他以玄都觀比當時的朝廷,巧借點綴春光的“輕薄桃花”曲筆展意,諷刺滿朝中紅極一時的權貴都是自己被貶後才爬上去的。這首詩引得朝中權貴羣起而攻之,劉禹錫因詩獲罪,再次被貶到更荒遠的播州去當刺史。14年後詩人再一次被召回長安,他又寫了《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以嘲諷的口吻表示對政敵的蔑視,顯示了他堅持真理、頑強不屈的精神。據説本詩再次引起執政者的不悦,劉又遭貶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被罷和州刺史後迴歸洛陽,途經揚州與被罷蘇州刺史後也迴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詩中白居易對劉遭貶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劉寫此詩回贈白居易。這首詩同樣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重音。

⑴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清字音、節奏。

⑵ 請兩位同學播放課前自行製作的配樂朗誦帶,其餘學生聽讀並點評。

⑶ 教師指導朗讀:

讀準字音。這是朗誦的前提,本詩中注意“柯(kē)”的讀音。

把握節奏。節奏劃分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按音樂劃分,一種按意義劃分。按音節劃分,七言詩一般分四個音節,如“巴山/楚水/淒涼/地”“懷舊/空吟/聞笛/賦”。按意義劃分,則要先弄懂句子的意思,如“二十三年/棄置/身”。

讀出重音。所有的韻腳都應重讀,關鍵詞語要重讀,以體現詩歌語言的音韻美。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⑷ 學生練讀。

⑸ 全班齊讀。

3、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要求學生概述詩意。

教師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釋,然後進行完整的表述。

學生明確:首聯寫自己長期遭貶的際遇。巴郡多山,楚地多水,作者謫居在那裏已23年了。頷聯悼念受害的戰友,寫自己回到故鄉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借“聞笛賦”這個典故表示對已去世的好友們的懷念,借“爛柯人”這個典故,抒寫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歎。頸聯寫自己的沉淪、新貴的得勢。“沉舟”“病樹”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萬木”比喻在他謫居他鄉之後那些仕途得志的新貴們。尾聯寫酒席上的贈言,“讓我們乾一杯,振作起精神來吧!”這是對白居易在席間贈送他的詩的回答。

5、悟詩,體會詩情。

教師提問: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深思,明確:詩中流露的情感,有對自身遭遇的辛酸、憤慨,有對當朝權貴的嘲諷、憤激,有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與態度。首聯中有情語“淒涼地”“棄置身”,頷聯借敍事抒情,物是人非事事休,無限悲痛悵惘之情油然而生。頸聯借景抒情,理情交融,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借敍話抒情,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教師總結:作者的情感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沉鬱中見豪放、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詩中所表現的身經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人以莫大的啟迪、鼓舞。

6、學生深切體味詩人的情感,美讀詩歌。

7、品詩,品評名句、感受哲理美。

教師提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這兩句本意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詩句具有了普遍意義,請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生1:這兩句説明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在沉船旁邊仍有很多船繼續駛過,在病樹前面仍有無數的樹木在春天欣欣向榮。事物總是不斷髮展的,新的事物總是要勝利的,停滯的觀點、保守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的眼光不應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應為它們的死亡而傷感,我們應把希望、信心寄託在新的、正在發展的事物身上,並熱情地歌頌它們。

生2:這兩句借用自然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藴含着深刻的哲理: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要向前發展,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前景無限美好。

生3:這兩句説明了腐朽的事物一定要被新生事物代替的真理,我們應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為真理而戰鬥的精神。

……

8、學生齊背詩歌。

三、師生共同賞讀《赤壁》

1、導入新課: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和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有經邦濟世之才,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卻處在晚唐那樣一個無可作為的環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種抑鬱的情懷;他有絕世才華,而且性格豪俊,這使他的抑鬱情懷不至於走向消沉悽惻。這些,都影響他的詩風。他的詩,往往立意高遠,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麗。詠史詩成就最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與形象的高度概括融為一體,令人歎為觀止。今天,我們一起賞讀杜牧的詠史名作──《赤壁》。

2、學生朗讀詩歌,教師提醒學生讀準字音,把握節奏、韻律及感情基調。

3、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⑴ 請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⑵ 詩歌開頭為什麼從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⑶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尾兩句,這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明確:

⑴ 這首詩以地名為題,實為懷古詠史之作。詩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發表對赤壁之戰的看法:當時周瑜如不得東風之助,戰爭的勝敗,吳國政權的存亡都會成為未知數。詩人譏嘲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勝得僥倖,對歷史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了獨特而戲謔的議論。

⑵ 這一片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繫,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但這兩句的主要作用並不在此,它本身藴含着強烈的意念活動。沙裏沉埋着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殆盡,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於發現了這片鐵戟,詩人無法平靜,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這兩句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必要的鋪墊。

⑶ 史學家們在論赤壁之戰這場關係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時,基本的政治傾向常常是同情吳蜀,杜牧一反傳統的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從不被人懷疑的地方提出疑問,發表議論,反映他敏鋭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首先,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於史家的評價。其次,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歎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

5、學生齊讀詩歌,再次體味詩人的胸襟和氣度。

四、學生自讀《過零丁洋》

1、導入新課:

文天祥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傑出的政治家和詩人。他的詩作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學習他的詩作──《過零丁洋》。

這首詩作於作者被俘後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後來元軍統帥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

2、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範讀這首詩。

教師提示:

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應重讀加粗字。

注意讀出情感。全詩交織着憂國之痛和願死國難的滿懷豪情。

3、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

(多媒體顯示)

⑴ 這首七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哪兩件大事?

⑵ 頷聯的上下句有何聯繫?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⑶ 頸聯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⑷ 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 請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學生四人一組合作研討,然後各組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

⑴ 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步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已度過四年。

⑵ “山河破碎風飄絮”寫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身世浮沉雨打萍”寫個人命運如風吹雨打的浮萍,無所依託。這兩句連用,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手法。

⑶ “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一指地名,二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惶恐灘頭説惶恐”,追記過去,表示自己當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零丁洋裏歎零丁”慨歎眼前,説自己不幸戰敗,隻身被俘,飄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⑷ 前三聯抒寫了國破家亡之痛,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尾聯筆鋒一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捨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兩句詩激昂慷慨,表明了詩人為國獻身的自豪與無畏,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⑸ 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硬性要求。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

5、學生齊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憂國之痛和願死國難的豪情。

五、學生齊讀三首詩,並嘗試背誦

教師也可抽查背誦,靈活提問,督促學生理解記憶。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瞭解詩歌的背景知識;朗讀詩歌,感知詩意;賞析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哲理美;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個體抽查與集體背誦相結合,全篇背誦與名句背誦相結合。

二、師生共同賞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靜夜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特別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備受後人推崇,《苕溪漁隱叢話》説:“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在大自然的景物裏,月亮是極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鈎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蘇軾仰望明月,他會聯想到什麼呢?

2、教師播放《明月幾時有》歌曲,多媒體配以優美的畫面。

3、指導學生朗讀。

⑴ 教師配樂朗誦全詞(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⑵ 教師展示朗讀技巧,並示範朗讀,學生跟讀,注意語速、重音。

⑶ 學生單人配樂朗讀,學生評點,教師點撥。

⑷ 男生配樂讀上闋,女生配樂讀下闋。

4、整體把握詩意。

⑴ 學生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教師作背景提示:

蘇軾因烏台詩案備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與弟蘇轍分別已達6年之久,無緣相會,時值中秋懷之。

⑵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解讀詩意。

(多媒體顯示)

① 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麼?二者的聯繫何在?

② 詩人筆下的月亮是何種形象?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③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教師播放鄧麗君演唱這首詞的MTV,在歌唱中展現畫面,感染學生引發想象。

學生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教師顯示板書:

5、品詩:

⑴ 學生髮揮想象描繪意境

教師示例: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裏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美的月色,詩人浮想聯翩,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嫦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麼時候才出現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為什麼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裏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淨吧?可是聽説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麼比得上在人間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裏,復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麼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願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⑵ 名句賞析:

學生暢談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生1: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或圓或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願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明月互相祝福。

生2: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唯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

6、教師總結:這首詞飽含着深奧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表現,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織着詩人對人生失意的慨歎和如何擺脱情感困擾的理智的矛盾。最後理智戰勝情感,表現出詩人熱愛生活、眷戀人生的思想情感。讓我們由衷地讚歎一聲:曠哉,蘇軾!

7、課堂活動:

美好的詩詞意境總能引發人們無窮的創造,試發揮想象力,根據這首詞的內容畫一幅簡筆畫,或編一段舞蹈,或錄製電視短片(先構思),或製作電腦動畫。

可讓學生選擇其中一項,略談一下總體構思,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對方。實際操作可安排在課餘時間完成。

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

1、作者及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元朝散曲家。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為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辭職歸隱,屢召不起。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台中丞,辦理賑災。《山坡羊·潼關懷古》即作於赴任途中。是年,積勞而死。著有《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一卷。《山坡羊》,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題目。潼關,古代關名,在陝西省東部,今潼關縣。此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乃秦、晉、豫三省要衝,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懷古,對古人的事蹟有所追念和感慨。本首選自《全元散曲》,是張養浩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曲中的佳作。

2、整體感知詩意,體會詩人的懷古之情

⑴ 學生自讀散曲,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教師補充如下注釋:

① 巒:小而尖的山。

② 山河:“山”指華山;“河”指黃河。與現在説的“山河”,泛指國土,不一樣。

③ 表裏:表,外邊;裏,裏邊。古時稱潼關之西為關內,以東為關外。

④ 潼關路:這裏的“路”,作“要地”“重地”講。

⑤ 宮闕:帝王居住的宮殿,這裏指秦漢的皇宮建築。

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興、亡這裏都是泛指某個王朝的興起(建立)或滅亡。

⑵ 學生根據課文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意。

小組內交流,教師選兩位同學集體交流,評議。

下面是一位同學的發言,請大家評議。

“(華山的)山峯好像是有意從四面八方奔來,聚集在這裏;黃河波濤洶湧澎湃,就像發怒一樣。潼關這個地方,外有黃河環護,內有華山聳峙,形勢多麼險要!我眺望着兩都長安,心情鬱鬱不樂。使人傷心的是經過秦代、漢代的宮殿遺蹟的時候,看見千間萬間華麗無比的建築,都化作了一堆堆泥土。一個王朝興起,使百姓受苦;一個王朝滅亡,也使百姓受苦。”

學生評議:這段話像是對詩歌的翻譯,如能在“聚”“怒”兩字上展開想象就好了。“聚”“怒”兩字不僅寫活了山水,而且襯托了作者傷感之情。面對着荒廢的古都遺蹟和遍野的災區饑民,連山河都好像有了人的脾氣,要狂暴發怒了,何況是憂國憂民的作者呢?再如“宮闕萬間都作了土”,如展開豐富的想象,再現這一帶的荒涼破敗,荒草遍地,鷓鴣紛飛,效果會更好。又如“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望”是詩人的動作,可描繪詩人悵然遠望的神態,“躊躇”“傷心”直抒胸臆,可以擴展一段心理描寫,細緻刻畫詩人的心理活動。

其他學生受到啟發,修改自己的發言稿

⑶ 悟詩:

教師提問:這首散曲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這首詩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全詩揭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各個朝代無論是興還是亡,都給百姓帶來沉重苦難的事實,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治者的憎恨。

⑷ 品詩:用審美的眼光鑑賞詩歌,選取一個角度作簡單評析。

學生自由發言,如“寫景生動”,抓住“聚”“怒”品析用詞的生動、凝練;“情景交融”借一“怒”字傳神,借潼關一帶地理山形抒發懷古傷今之情;“立意高遠”,揭示無論興、亡,百姓皆苦的歷史事實,一語中的;“虛實結合”,宮闕萬間寫“興”,“做了土”寫亡;“對比鮮明”,由昔盛今衰而引發萬端感慨。

四、課堂小結

這一課我們學習的五首詩歌,從種類上看,有詩(律詩、絕句)、詞、曲;從題材上看,有的撫今追昔,有的感時傷懷,有的思親憂國;從藝術手法上看,情景相生,情理交融。它們好像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道五彩畫廊,或沉鬱豪放,或抑鬱豪爽,或激昂慷慨,或樂觀曠達,或深沉感慨。看着,讀着,品着,我們似乎走進了時光隧道,走進那紛擾的歷史中,與詩人們一同憂傷一同嗟歎。

讓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詩情將會更加勃發,精神將更加飽滿,前行的腳步將更加穩健。

五、佈置作業

1、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山坡羊·潼關懷古》。

2、兩首詩歌中任選一首,寫一段賞析文字。

3、課外選讀蘇軾的詞和張養浩的散曲。

篇四:《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瞭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⑵瞭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⑶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2、能力目標:

⑴反覆誦讀,咀嚼涵泳,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語言美。

⑵積累五首詩中的名句,增強語感,豐富學生的古典文化修養。

3、德育目標:

這五首詩,或憶今追昔、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

1、領會詩意,體味詩情,積累名句。

2、背誦並默寫五首詩。

【教學難點】

深刻體會詩人的胸襟抱負。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佳作迭出,可謂是中華文明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曾記得有位作家説過: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麼請多讀讀詩吧。今天,就讓我們漫步於古詩苑,含英咀華,去領略詩的魅力吧。

二、師生共同品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簡介作家、作品

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出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謝。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2、指導朗讀,初步感受

⑴教師播放朗讀磁帶,要求學生聽請字音、節奏。

⑵教師指導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重音。

⑶師生對擂,比賽朗讀。

師:同學們,生活中挑戰無處不在,敢於挑戰,勇於超越是現代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質。哪位同學有膽量跟老師比賽,比一比誰朗讀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歡迎挑戰,攜手前進。(師大力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3、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句,概述詩意。

4、品味名句,感受哲理美。

師提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為人們傳誦的名句。請你聯繫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分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師引導學生見仁見智,從不同角度欣賞,品味名句)

師總結:這兩句詩本意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詩句具有普遍意義。它暗示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新的事物必將代替用舊的事物,前景是無限美好的,詩句體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5、小結。

三、師生賞讀《赤壁》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2、簡介作者並解題。

杜牧(803~852),唐代詩句,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赤壁是東漢末的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詠赤壁並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説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借題發揮。

3、學生藉助註釋,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⑴請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⑵詩歌開頭為什麼從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⑶全詩最精彩的是末尾兩句,這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5、小結

這首詩是詠史詩,由“折戟”的發現引發議論,作者的見解獨特,眼光敏鋭,詩中也反映了作者的豪爽胸襟和非凡見識。

6、學生齊讀,進一步體味詩人的胸襟和氣度。

四、學生自讀《過零丁洋》

1、學生講述文天祥抗元的歷史故事。

師:文天祥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傑出的政治家和詩人。這首詩作於作者被俘後第二年過零丁洋時,後來元軍統帥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以此詩明志。

2、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範讀這首詩。

教師提示: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應重讀加點字。

注意讀出情感。全詩交織着憂國之痛和願為國捐軀的滿懷豪情,語調慷慨激昂。

3、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4、合作研討,品味語言

請同學們任選這首詩的任一聯,説説自己對它的理解。

師提示:可從詞語的錘鍊、修辭的運用、表現手法等角度切入。

學生四人一組合作研討,然後推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重點賞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聯。

5、拓展延伸

請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五、學生齊讀這三首詩,並嘗試背誦。

六、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這三首詩。

2、學生嘗試自己製作配樂朗誦帶,互相聽讀、品評。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個體抽查與集體背誦相結合,全篇背誦與名句背誦相結合。

二、師生賞讀《水調歌頭》

1、導入新課

以歌曲《但願人長久》導入多媒體播放相關畫面,渲染情境。

2、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⑴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風格獨特,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⑵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任太守寫的,蘇軾與其弟自幼感情深厚,皆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先後被貶出京,到宋神宗熙宗九年(1076年),兄弟倆已有七年未能見面。中秋之夜,蘇軾仰望天上一輪圓月,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壓制,仕途不得志,與兄弟遠隔一方,不能團聚,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3、初讀全詞,感知內容

⑴教師範讀,生邊聽邊劃分節奏。

⑵學生明確節奏的劃分。(投影顯示)

⑶全體朗讀,師指導點評。

4、再讀詩作,理解詩意。

學生結合課文註釋,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生共同研討。

5、品味詩作,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⑴詞的上下闕主要寫什麼?二者的聯繫何在?

⑵詩人筆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詩人由月色想到了什麼?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詩句上?

6、想象意境,賞析名句

⑴學生反揮想象描繪意境(師可示例)

⑵談談對“人有悲歡離合……共嬋娟”這一名句的理解

(師適時引導學生學習詩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人生態度。)

7、拓展延伸

如果時空倒流,你化身蘇軾本人,請配合表情、動作、內心獨白等再現詩人賞月的意境。

8、小結

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

1、作者及背景介紹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元朝散曲家。本首選自《金元散曲》,是張養浩散曲的代表作。潼關,古代關名,在陝西東部。此關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懷古,對古人的事蹟有所追念和感慨。

2、整體感知詩意,

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分組討論釋疑,小組無法解答的問題請全班解答。

3、悟詩,體會詩情。

教師提問:這首散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這首詩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全詩揭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各個朝代無論是興是亡,都給老百姓帶來沉重苦難的事實,表達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4、品詩。用審美的眼光鑑賞詩歌,選取一個角度作簡要評析。

學生自由發言。

5、學生背誦這首散曲。

6、拓展延伸

請學生結合有關歷史資料,縱觀各個朝代的興衰以及該朝代的人民生活情況,談談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集體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一課學的五首詩歌,它們或沉鬱豪放,或慷慨激昂,或樂觀曠達,或深沉感慨。它們似乎把我們帶進那歷史的長廊,與詩人一起憂傷一起嗟歎。讓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詩情將會更加勃發,前進的腳步將更加穩健。

【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坎坷遭遇──淒涼地棄置身

慨歎身世──沉舟

歸來感慨──聞笛賦爛柯人病樹

席間贈言──歌一曲長精神

《赤壁》

前兩句──興感之由

後兩句──借題發揮

《過零丁洋》

回顧一生──沉痛

國破家亡──悲憤

慨歎眼前──恐懼

以死明志──慷慨

《水調歌頭》

問──歸──舞

曠達

怨──釋──願

《潼關懷古》

憑弔古蹟──峯巒、波濤、宮闕

抒發感慨──興,亡百姓苦

篇五: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詩歌的意境和哲理。

2.感受我國古代詩歌的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3.背誦並默寫五首詩。

學習重點:1、領會詩意,體味詩情,並積累名句。

學習難點:1、反覆朗讀,把握含蓄藴藉的詩意;藉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體味作品所藴含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胸襟抱負。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作者介紹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有“_________”之稱,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我們曾學過他的古文_______。

(2)《赤壁》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詩人,他與李商隱被稱為“______”。

(3)《過零丁洋》作者_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詩人。

(4)蘇軾,字_______,號“__________”,世人稱其為“蘇東坡”。____(朝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和他的父親________,弟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______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5)張養浩(1269~1329年),字_______,號______,___代著名散曲家,(“山坡羊”是______)兼長詩文。初為山東東平學正,後任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政等職。直言敢諫,曾因上書議論時政遭貶黜。至治元年(1321年)棄官還鄉,以詞曲詩文自適,朝廷數召而不就。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應召任陝西行台中丞,致力救災,勞瘁而死。

2.文體、背景介紹

宋詞簡介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樑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典雅,感情婉轉纏綿,代表詞人如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代表詞人蘇軾、辛棄疾。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有詞牌。詞發展到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元曲介紹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背景介紹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是古代酬贈詩中的名篇。唐敬宗寶曆二年,詩人罷和州刺史,迴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

(2)《赤壁》是詩人任黃州刺史時所作。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長江南岸。但杜牧所詠之赤壁並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説杜牧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

(3)《過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錄》中的一篇,為其代表作之一,約作於祥興二年(1279年)--被元軍俘獲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元軍都元帥張弘範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傑。於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以此詩明志節。

(4)《水調歌頭》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詞作於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失意,妻子亡故,與弟蘇轍也已七年不見。中秋對月,心情抑鬱惆悵。時值中秋蘇軾作詞懷之。

(5)《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是作者於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在就任陝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位於東西兩京(洛陽、西安)之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常觸動行經者的懷古之情.

3.字音、字形、詞語

(1)注音或寫字

聞笛fù()折jǐ()幹gē()寥落()風piāoxù()

hànqīng()宮què()huáng()恐qióng樓()

綺户()chánjuān()fēngluán()chóuchú()

(2)解詞(注意黑體字字形)

暫憑杯酒長精神()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干戈寥落四周星()

零丁洋裏歎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問青天()高處不勝寒()

何事長向別時圓()何似在人間()

千里共嬋娟()傷心秦漢經行處()

(二)初讀感知

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反覆吟誦這五首詩詞,對照註釋理解五首詩詞曲的大意。

2.試體會詩歌中所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一)研讀賞析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體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頸聯寫的什麼意思?表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3、《赤壁》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過零丁洋》中頷聯運用比喻句的表達效果。

5.《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起舞......在人間。”體現了詩人的什麼人生態度?

6.《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轉朱閣......照無眠。”寫出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7.賞析《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峯巒如聚,波濤如怒”“聚”“怒”二字的妙用。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一)基礎知識檢測

1.下列句子與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A.沉舟則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B.東風不與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B.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C.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富有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表達對離苦之人美好祝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表達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別概括《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的上片和下片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詠月的詩句中,哪兩句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

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鈎。

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亮的美稱很多,你能説出幾個(至少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還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類透着錚錚骨氣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課外閲讀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①這一詞是悼念亡妻去世10週年所作,抒發了對妻子________的感情。詞在感情上顯得________。

②上半闋多用________(表達方式),是作者在夢醒之後對亡妻的思念之情,表達了悲痛之感。下半闕多用________(表達方式),寫了作者夢中的情景。

四、佈置作業:背誦五首詩詞,完成下列填空題

1.山河破碎風飄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傷心秦漢經行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調歌頭》

①詞中能夠表達詞人豁達胸襟有寓含哲理的詞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詞中表達詞人想遠離仕途,又擔心寂寞難遣的詞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詩寫道:“隔千里兮共明月。”《水調歌頭》中由此脱化而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詞中化用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詞中表明作者由矛盾中得到解脱,要面對現實,雖身處逆境,但仍熱愛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書設計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歸來感慨----用典----悲痛

酬樂天揚州初事、情、景、理相融

逢席上見贈

感歎身世----寫景---憤激

席間贈言-----抒懷----昂揚

前兩句----興感之由

赤壁非凡的史知

後兩句------借題發揮豪爽的胸襟

首聯:回顧一生

深摯沉痛

頷聯:國破家亡

過零丁洋

追憶過去 丹心垂史

頸聯:悲憤憂懼映照千古

感歎眼前

尾聯:以死明志-------激情慷慨

把酒問天------不知何年

上闕 敍思想矛盾

欲歸又恐-----起舞弄影

水調歌頭

月照無眠--------不應有恨

下闕抒懷念之情

人有離合------千里嬋娟

雄偉氣勢寫景

山坡羊(潼關懷古) 所見所感懷古

深沉感慨感慨

韓三其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