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納百川親歷為佳發言稿(共2篇)

第1篇:

文納百川親歷為佳發言稿(共2篇)

文納百川親歷為佳發言稿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發言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如何寫一份恰當的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納百川親歷為佳發言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

大家上午好,非常開心在我們的國際遊學即將結束之時,代表我的祖國——中國,進行交流分享。聽了大家關於中國文化的各種思考,我想説: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在全世界都能與當地文化碰撞出美麗的火花;同時,如果大家想要感受更深,來到中國去親身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

中國文化足夠友好寬和,與各國文化融合出更好的畫卷。從小,我就愛喝可樂,長大些更是品嚐到咖啡的香醇。而近些年,我發現可樂的包裝發生了變化,紅色的罐子上描繪着“錦繡成都、歡暢青島、醇厚西安……”,包裝上人物或吃着火鍋,或身着旗袍。標準的“洋飲料”走起了中國風。而這,不僅沒有影響可樂的銷售,反而人氣大增。

很明顯,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發現了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了中國文化如水般的包容和融合能力,也因此獲得了更多收益。更巧合的是,當我將可樂罐秀給爸爸媽媽,也驚喜地發現,爸爸的國外品牌運動服上繡着祥雲,媽媽的國際大牌化粧品也換成了宮廷風的`包裝。

我堅信,中國文化能夠與各國文化和諧共存,共榮互惠。也期待,更多的融合交流。

説起交流,中國文化也早就與各國文化交流千年,國內各地,滿是交流的印記。

就在我發言前,歐文説自己最喜歡的是敦煌,那裏是多種文化交流的見證。何止是敦煌,故宮裏的鐘表、廣州沙面的洋房、哈爾濱鐵路博物館中的老式火車……,中國的文化走了出去,而中國也是向來敞開懷抱,期待着各類文化的到來。

我們期待的不僅是這些事物,更期待各位友人的到來。人,才是文化交流的最好載體。

在中國青年人中,有一個流行詞叫做“親測有效”。所以如西塞同學所説,來到中國的街頭巷尾親自實踐,就是最好的感知方式。其實,早在13世紀,馬可·波羅先生就是文化交流的實踐者。他在中國遊歷了17年,實踐了17年,因此《馬可·波羅遊記》才會傳揚四海,流傳至今。在這幾年,中國有一個知名節目叫做《漢語橋》,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漢語達人”在漢語橋中比拼中文水平。當記者問起,你的漢語是怎麼學的?他們的回答總是説:“多跟中國人交流,瞭解文化,會學得非常快,會愛上中國。”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唐三彩載絲駱駝俑喚起絲綢之路的古老記憶,西方説唱混着古詩詞唱出今日交流的鮮活動力。感謝大家對中國文化的認可與稱讚,歡迎大家對中國文化深入探索。

伸開雙臂歡迎你,謝謝大家!

第2篇:文納百川親歷為佳發言稿

你可以搜索更多文納百川親歷為佳發言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