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文廣新局工作總結

區文廣新局工作總結

區文廣新局工作總結

2017年,區文廣新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率先實現文化小康的總體目標,堅持“設施陣地標準化、惠民活動常態化、文藝創作精品化、產業發展園區化、市場管理規範化、廣電宣傳融合化”的工作思路,攻重點、求突破、抓落實,全力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同向共進,質效並舉,多項工作在超前謀劃中贏得主動,在創新探索中形成示範,在持續深入中築牢根基,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輿論保證和精神文化支撐。

一、堅持決勝衝刺,文化扶貧在盡鋭出戰中步點鏗鏘

我們把文化扶貧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投入了最多的時間、精力、財力和熱情,主動謀劃,勇於擔當,敢於破難,在進度、標準和成效上一直走在省市前列,贏得了全省“千村文化扶貧”現場會的成功召開,實踐經驗先後在省、市工作會上交流。榮山中口村和寶輪左家村被評為全省文化扶貧示範村,行業扶貧的做法和成效先後在《中國文化報》《四川日報》《四川黨的建設》等媒體刊發報道。全區貧困村文化設施一步到位,徹底改變了起步晚、基礎弱、條件差的面貌,一舉超越了多數非貧困村,成為村級陣地中功能設施最齊,場景效果最好,作用發揮可期的形象窗口。

工作擺佈上落實首位要求。堅持把扶貧工作作為第一民生大事,建立“班子成員包片、機關幹部聯村”的扶貧工作掛聯制度,38個貧困村實現文化業務幫扶幹部全覆蓋,指導服務全過程。全程跟進佈局規劃、施工進度、設備安裝、操作培訓、規範管理等關鍵環節,實現了標準化打造文化陣地、規範化安裝設施設備、特色化營造文化氛圍。嚴格節點管控,定期督查通報,超進度整體提前完成年度任務。

建設水平上體現高位推進。以行業明確的“六個有”為底線,因村施策建設,對條件較好和條件較差的村予以重點傾斜,確保薄弱村迎頭趕上,一般村全面達標,重點村形成示範。在整體推進的同時,對基礎條件好、場地規模大、人口密度高、輻射半徑大的村級文化陣地,切實加強服務指導、項目支持、資金整合力度,提高建設標準,擴充項目內容,着力打造形成了榮山明月村、金洞鄉金龍村、寶輪鎮田埡村等一批文化建設示範村。

特色展示上守護美麗鄉愁。充分挖掘各村傳統文化基因和本土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所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範,精心設計打造特色文化景觀,守護鄉村文化生態。塑造了赤化張公村牛燈、三堆小河村嗩吶、榮山中口村山歌等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一批示範村,彰顯文化主題,延續文化根脈,讓特色文化展示成為“記得住鄉愁”的最美底色。

運行開放上實現建管並重。深入謀劃和推進“建、管、用”一體化實踐,真正讓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有標準、管有辦法、用有效果。建立文化管家隊伍,負責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廣播室運行開放,堅持定時開放和週末、節假日、寒暑假錯時開放,確保村文化室每週免費開放時間不少於20小時。建立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廣播室管理制度等,並全部上牆,對外公示,自覺接受村民監督。依託智慧利州手機台,全力打造了一個集“信息化管理、全域化覆蓋、精準化運行”的利州文化志願服務信息平台,第一時間瞭解羣眾文化訴求,及時予以迴應和跟進,切實做到供需對接,精準供給,打通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

部門幫扶上踐行為民情懷。對官山、勝利村的貧困户實行一對一全覆蓋結對幫扶,着力在陣地建設、產業發展、羣眾增收、鄉村治理、新風培育上加勁用力,部門投入資金50多萬元解決實際困難。一年來,兩個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羣眾獲得感實實在在的有了明顯增強。在多次檢查、考核驗收中得到充分認可。

二、堅持均衡發展,公共服務在填空補缺中大步邁進

牢固樹立依法治文理念,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圍繞“演出常常看、書報全民讀、電影月月放、廣播村村響、電視户户通”的基本要求,堅持空間上標準化,對象上均等化,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全民閲讀活動、電影放映活動,深入實施應急廣播建設工程、電視户户通工程、陣地改造提升工程,努力提升“陣地服務、數字服務、流動服務”的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羣眾的文化福祉和滿足感。

加強文化設施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區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區“兩館一中心”改造提升全面完成;鄉鎮文化站逐步得到恢復和保持,其中榮山鎮文化站被評為全省鄉鎮示範站;非貧困村和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功能配置和開放服務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

保障羣眾基本文化權益。着力在硬件配置上補短板,在運行機制上出實招,在服務力量上強隊伍,在風氣養成上重引導,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規範,公開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推動建成的文化設施羣眾知信息、能操作、會使用、有興趣、成習慣。159個村廣播實現長通常響,區應急廣播平台和70套村級應急廣播實現互聯互通。中央、省電視信號覆蓋率達到100%,市、區本地節目信號覆蓋率達到96%,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6.8%和99.5%,全市縣區領先,居全省前列。159個農家書屋出版物全部補充更新,鄉鎮(街道)電子閲覽室、村(社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實現全覆蓋。全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 2420場。區、村所有文化設施實現免費開放。

加強服務保障工作。全年向上爭取資金300萬元用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業務培訓力度,區級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和鄉鎮、村專兼職人員培訓達到規定要求。舉辦文化志願者、民間文藝隊伍管理及業務骨幹培訓5場,培訓人數近千人。打造“陽光工程”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利州區代表四川省在全國文化部舉辦的2017年“陽光工程”——中西部農村文化志願服務行動計劃工作座談會上作經驗介紹;利州推動“陽光工程”助力脱貧攻堅經驗在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暨文化惠民扶貧培訓班上作交流發言。

三、堅持成風化人,文化活動在上下聯動中蓬勃興盛

圍繞“康養惠民年”活動主題,切實擔當起繁榮文化活動的主體責任,立足於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努力把激發羣眾參與、壯大民間文藝力量作為重中之重,真正讓羣眾當主角,草根當明星,匯聚起活躍鄉村文化的強大力量。

陣地功能日益彰顯。堅持以基層文化陣地為依託,通過印發文化宣傳手冊、公示文化惠民項目等形式,向羣眾廣泛宣傳文化陣地的主要功能、開放時間、服務內容,逐步引導羣眾在農閒時節、閒暇之餘走進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讀書看報、上網瀏覽、觀看電影、彈奏樂器等。同時,大力組織和引導老百姓自發開展“書香利州·全民閲讀”、廣場舞比賽、農民運動會等各類羣眾文化活動,讓廣大羣眾在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過程中,由觀眾走向舞台,由配角變成主角,不斷提升羣眾參與度。

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堅持資源整合,加快能力建設,努力打造一支講政治、精專業、有情懷的文藝工作團隊。區鄉村文化幹部、文化站長、文化管家逐步得到充實,成為履行管理職責、加強一線服務的骨幹力量。文化志願服務隊伍迅速擴充壯大,統籌機關幹部、文化名人、文藝團體、文化義工等各方力量,建立總數超千人的文化志願服務隊,成為助推基層文化的一支生力軍。深入開展名創作、名編輯、名記者培養評選活動,打造專業人才排頭兵。高度重視基層文藝隊伍建設,全區各村均建立了一支以上的民間文藝隊伍,帶領和引導身邊羣眾登上文藝舞台,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生活。

主題活動蓬勃開展。成功舉辦“四展演三活動兩下鄉一晚會”十大康養惠民年系列文化活動,堅持重心下移、服務基層的思路,分別在赤化、龍潭、三堆等地開展“鼓動利州”、“聲動利州”、“舞動利州”文化展演活動,積極參與和承辦了女兒節系列活動、“女皇故里·書香利州”全民讀書活動、“一鄉一品”鄉鎮文化活動,配合有關鄉鎮主動參與聯辦了寶輪露營節、三堆荷花節、金洞釣魚節、龍潭風情節等文旅活動品牌的形成。廣泛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完成送文化下鄉121場,送圖書下鄉59場。尤其是圍繞脱貧攻堅“兩好”目標,在全區帶頭開展集政策宣講、文藝表演、趣味遊戲、感恩教育為一體的部門村組聯誼活動,把精神食糧送到羣眾家門口和心坎上,為服務中心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支撐。

文藝創作斬獲佳績。強化創作導向,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決勝脱貧攻堅等區委區政府重大工作部署,集中策劃一批體現時代發展、契合重點工作、彰顯利州特色的選題,統籌區內外專業力量,樹立精品思維,持續推進文藝創作生產,不斷在歌曲、小品、舞蹈等各種藝術門類中揚長避短,多點發力,一大批文藝作品相繼出爐,好作品不斷湧現。全年共創作文藝作品50餘件,其中歌曲《千秋願》入圍省“五個一”工程獎,方言小品《扶貧村的除夕夜》獲得四川省第十六屆戲劇小品比賽三等獎,《共享幸福》《第一書記》廣泛傳誦,一批原創作品將在今年春晚舞台上亮相。2件電視作品獲得省級創優獎,11件作品分別獲得全市廣播電視節目一、二、三等獎。

文物傳承保護創新轉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利州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加快實施文物保護項目。國家級文保單位觀音巖石窟安防設施項目竣工,危巖整治項目完成方案設計,保護規劃項目取得國家文物局立項批覆;三堆魁星樓完成修繕,消防設計方案通過省文物局專家評審。加強文物保護髮掘。嚴格落實文物安全監管、主體和崗位責任,切實做好轄區內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新華、冠山、石筍、松柏、田溝等7個村被評為第三批四川省傳統村落。宋坪、高坡、桂花等9個村落被評為市第二批傳統村落,赤化鎮清江村3組曹氏祠堂暨紅軍醫院、三堆鎮井田村王氏祠堂等4處被評為市第二批歷史鄉土建築。申報市級非遺名錄1項(雲峯剪紙)。強化遺產宣傳展示。積極參加全市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等非遺知識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白花石刻參加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覽,有效擴大了利州非遺文化產品的影響力。

文化改革釋放活力。深入落實文化體制改革的有關要求,加快推動“兩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實現了文化館與圖書館的獨立運行。鞏固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成果,推動已轉制的廣電網絡有限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基層羣眾性組織的自治作用和羣眾個體的主人翁作用,積極推行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在寶輪試點成立農民文化理事會,推動村民自願參與、自治管理、自助服務、自我監督。嘗試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資金,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對邊遠村級文化陣地實行代管,聘請委託代管服務人員,常態開展開放服務。深入推行人員能進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電視台內部管理機制改革,推動形成優勝劣汰,激情幹事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