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調研報告多篇

城市規劃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提升城市規劃建設品位調研報告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我局針對近年來縣城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情況,研究確定了以“提升我縣城市規劃建設品位”為調研課題,並開展了深入調查研究活動,按照問計於民,解決實際問題的要求,認真查找我縣城市規劃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認真思索和探討應對的措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城市規劃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對城市規劃建設加大了投資,加強了領導和監管力度。一是制定了縣城總體規劃和工業園區、西南片區控制性詳規,為規範城市建設開好了頭;二是精心打造新區,拉大了縣城框架;三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興建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和排污管網建設改造,淨化了城市環境;四是濕地公園、人民廣場、沿江路景觀大道等休閒場所相繼建成,教育、醫療、商場、菜市場和服務行業布點合理,縣城道路形成網絡,城市功能不斷提高;五是城市建築異軍突起,建築風格各異,高層、多層、低層錯落有致,使我縣縣城環境更優美、更宜居、更人性化,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1、規劃編制落後,詳規覆蓋率不到位。其一,我縣雖然在2022年重新修訂編制了進賢縣縣城發展總體規劃,並報上級有關部門審批,但因各種原因尚未獲批,給我縣縣城規劃建設帶來諸多不便,特別是各項詳規的制定沒有一個可靠統一的依據。總體規劃是母規,詳規是子規,子規必須依據母規而制定。沒有總體規劃為依據詳規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詳規與詳規之間難以相互銜接,相互協調,城市公用建築、基礎設施佈局困難,特別是道路、管網的高程、走向不得相互一致,在實施建設過程中很容易造成片區與片區之間難以接口,甚至無法接口,還可能出現重複建設,既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協調又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其二,目前我縣僅編制完成工業園區4平方公里、西南片區3.9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規,縣城絕大部分沒有編制控制性詳規,詳規覆蓋率極低,在沒有編制控制性詳規的區域實施建設,很容易導致城市土地使用性質不明確,城市建設用地隨意性較大,建築佈局混亂,道路、綠化、休閒場所、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基礎設施、公用建築佈局的不合理,甚至基礎設施、公用建築用地被擠佔,給市民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同時嚴重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

2、違規違章嚴重,城中村建設混亂。由於利益驅動、審批程序複雜、把關不嚴、執法不力等原因,造成亂搭亂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甚至不批強建等現象屢禁不止,特別是城中村建設更是混亂。表現為:一是,有的開發商以村民建房的名義搞房產開發,批三、四層建七八層;二是,房前屋後亂搭亂建,公用過道大都被個人擠佔;三是,握手樓、搭肩樓、佔道樓隨處可見,基礎設施、公用設施不配套,道路窄小彎曲,髒亂差現象嚴重,與縣城極為不協調,既影響城市整體美觀又給城市管理增加難度。

3、老城區改造問題多,拆遷補償難度大。我縣老城區建設歷史久遠,由於長期缺乏科學規劃,房屋依路而建、因用而設,導致各個年代的建築交錯並立,古今共存;單位大院與私人住宅勾肩搭背,相互擁擠;有的區域危房爛房較多,安全隱患嚴重;有的大街小巷左拐右折、起伏不平,一些小恐小巷,時至現代化的今天,車輛尚不能通達,居民出行只能靠兩腿;有的公用設施修了又毀,污水管道通了又堵;集資建房,見縫插針,房屋建築密度令人咋舌;有的倒閉企業、搬遷單位空地,因管理權限原因,規劃協調困難。以上總總都嚴重製約了城市的發展,城市品位的提升,有待於改造。要改造就必定涉及到拆遷,拆遷又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難事,各種矛盾應運而生。如部分羣眾城市建設意識、全局觀念淡薄,只考慮個人得失,在補償、安置問題上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給拆遷、安置增加難度,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

4、設計理念陳舊,審批把關不嚴。由於我縣具有建築設計資質的單位少,缺乏必要的競爭,設計單位沒有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在設計審批上要求不高,把關不嚴,一些掛靠資質單位的設計人員水平低、要價低,居民又滿足於可居住心理,導致我縣建築設計理念整體落後,設計方法陳舊,設計成果質量低下,使我縣很大一部分建築外觀單一,建築面貌雷同,走到哪裏都似曾相識。

三、辦法與對策

1、加大投入,完善規劃編制。規劃編制是城市建設的指揮棒,規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城市建設的品位高低。一是要加強溝通協調,儘早出台總體規劃,為縣城詳規編制提供可靠依據;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儘快完善縣城控制性詳規,確保城區佈局合理;三是規劃編制在出台之前要向社會公示,廣泛徵求意見,讓全社會共同關注縣城規劃,為縣城規劃建言獻策;四是規劃編制一旦出台就要用規章、制度加以保障,如可以由縣人大制定關於執行規劃編制的法規性文件, 用法規的形式加以保障,確保規劃編制真正得以貫徹執行;五是要加強領導力度,主要領導要親自把關,分好地段、劃清責任,板子打到人,嚴厲打擊違反規劃編制的行為;六是加大對貫徹執行規劃編制的宣傳教育力度,使全縣上下了解城市規劃對城市規範建設的重要性,提高執行規劃的自覺性,確保全縣上下共同維護規劃編制的嚴肅性,確保縣城建設規範有序。

2、走出去,請進來,更新設計理念,提升城市品位。走出去,就是把我們的設計人員派出去看別人的城市建設,學習別人的設計理念;請進來,就是一方面請專家學者來上課,提高我縣設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是引入先進的設計理念,在房屋建築、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建設中吸納外地設計單位參與,儲備多種設計方案,通過設計招標,達到好中選優的目的。在總體佈局上做到風格各異,相互協調。在設計審批上要從抗震能力、外觀效果、節能環保和結構實用、人性化理念等方面嚴格把關,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如在小區規劃上,要引進大開發商,擴大規劃面積,把小區道路、綠化等公用設施規劃在內,運用市場化手段,/讓開發商承擔小區內公用設施建設,減輕政府投資負擔;在城區道路的設計上要減少十字路口,增加丁字路口,根據有關資料顯示,丁字路口的交通事故要遠遠小於十字路口。

3、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違規行為,規範建築市場。一是規範城中村的建設,把城中村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聯合城建、城管、鎮、村、組按照農村建設用地標準劃定城中村建設用地紅線,按照小區模式規劃城中村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逐步規範建築風格,實現建設成果共享,城市農村和諧協調發展;二是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便利為建房户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杜絕未批先建;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規建設。聯合城建、城管、公安等執法單位對縣城違規建築進行清查處理。劃定時間界限,對在時間界限以前出現的建築物採取一補二收三拆的辦法。一補,即對符合規劃的農民自建住宅採取罰款,限期補辦手續的辦法,壓縮處理工作量;二收,即符合規劃,但外觀不美、間距不足、樓層超高,屬開發性質的由政府收儲,用於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三拆,即違反城市規劃的堅決拆除。在時間界限以後建設的,不管是否符合規劃,只要是沒有批准的建築一律拆除,並確保不再發生違規建築,發現一幢拆除一幢,決不手軟,堅決打消不法建築商的饒幸心理。只有這樣才能杜絕違章建築屢屢出現,確保建築市場規範有序。

4、收儲老城區土地,實施成片改造。由政府分輕重緩急成片收儲老城區,成片開發改造,特別是存在安全隱患的老城區要儘快收儲改造。對未實施政府收儲的老城區只拆不建。土地收儲後的補償、安置工作要積極穩妥,既要加大對收儲拆遷户的宣傳力度,從思想上解除拆遷户的顧慮,又要從經濟上給予合理的補償,並在縣城規劃區內劃出一塊土地專門用於拆遷安置,便於建設,便於管理。

總之,要通過科學規劃,提高設計水平,引進建設理念,嚴格建設管理等方法來科學發展城市,提高城市品位。

【第2篇】文學院李皓楠 鳳城市城市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調研報告

鳳城市城市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我作了關於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城市建設方面的有關報告,報告涉及鳳城市十幾年來的城市發展情況,現代化改造,以及城市污染綜合治理工程等幾個方面。體現了六十年來,鳳城人民為家鄉改造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這次調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響應學校號召,增強自身實踐能力。利用假期時間,徹底走一遍“實踐出真知”的路子。調研方法主要是採取到相關部門(主要是鳳城市人民政府以及鳳城市城建局)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採訪,並接合親身感受擬寫報告。其中也結合了一部分網上搜索的資料圖片,和自身拍攝的實景圖。以體現新時期,小城市的驚人變化和發展。體現我黨的英明領導。下面是我調研報告的具體方面:

一. 鳳城自然狀況與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一)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

鳳城是距丹東六十公里的縣級城市。市區人口30萬人。是邊境著名的旅遊勝地。境內有風光秀麗的鳳凰山,環城而流的二道河。依靠鳳凰山庇佑,小城氣候温和。生態環境良好,污染程度低。由於人口稀少,而地方又盛產煤炭資源,境內亦有金礦礦脈分佈,故人均自然資源佔有率是中國平均值的3倍以上,因此,採礦業每年的收入佔到市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水資源方面,由於背靠長白山餘脈,地表水、地下水充沛,境內有愛河、草河、大洋河等大小河流270多條。水資源總量33.64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量達到5831立方米,位於遼寧省前列。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境內的鳳凰山,被評為國家級旅遊區,因其險峻,尤其受到登山愛好者的喜愛,遊客絡繹不絕。為鳳城市的旅遊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鳳城轄區內,還有利用優異的農業生產環境而科學致富的著名新農業生產基地——大梨樹 每年,大梨樹除了種植大量高價值五味子外,還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憑藉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舊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和和諧新農村建設已全面進行。業已成為全國構建和諧新農村的示範基地。

總之,鳳城市自然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特別豐富。生態環境良好。

(二)城市早期基礎設施落後,城市建設相對滯後

鳳城早在清代時期,就是經貿重鎮,是僅次於丹東的沿邊貿易城市,並且,由於鳳陽書院(如今的鳳城市第一中學——省重點中學)因學生連續幾屆考中晚清狀元而遠近聞名.在19世紀一二十年代,其基建相較於丹東市區劃內的其它地區,是相當健全並且高質量的。簡而言之,就是那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城市。風光更是迷人。但是在經過了時間的打磨之後,原先的城市基建就慢慢的敗下陣來,不斷地老化。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建國之後,舊城改造幾十年,但是效果不明顯。70年代,市區內僅有3棟四層高樓房。到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鳳城市區的面貌僅比普通農村的面貌相對要好些。但城市仍然以平房為主,城市供暖系統落後,基本依靠有煙煤提供冬季取暖,集中供暖系統的發展,是近幾年的事情。並且很大一部分地區使用公共廁所,公共衞生達不到小城市標準,相對較差。

下圖為老鳳城南大街,此為二十世紀20年代照片。當時,基礎設施的建設雖説質量不高,但是和全國大部分小城鎮的水平相當。

鳳城城市基建的落後,當然與鳳城典型農業經濟城市的城市面貌分不開。城市80%以上人口為農業勞動人員,工業發展相對緩慢,因此城市的現代化就始終在和地級市龜兔賽跑。到了80年代中期,市內共有主幹道3條,城市面積5513全市主幹道為一條瀝青馬路。城區面積狹小。交通不便,市民出行基本依靠自行車。冬季取暖方面,參加城市統一供暖的居民比例,仍然不到40%(當然這個比例在98年之後就開始大幅提升,但之前推廣的相當緩慢。主要原因是居民不願意承擔相對昂貴的供暖費用,而選擇相對便宜的蜂窩煤取暖。關於取暖方面的調查,筆者共向成邊地區發放30份調查問卷,發現其中74%的居民因經濟問題,拒絕集中供暖)。

城市主建築則是以80年代國中期的老建築,城市沒有的到應有的更新。進入九十年代初期,城市開始得到發展以及改造。但是速度緩慢。下圖是90年代鳳城市交通主要道路的照片(其實xx年時仍是如此)。由此可見,發展程度還 是相當緩慢的。

我們也知道,進行城市建設不是旦夕之事,只有依靠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 。同時,發展城市規模,加強舊城改造,也必須與當地實際的生產力水平,以及人民經濟收入成正比。即如果盲目的建造那許多與實際經濟水平不相符合的高樓大廈,過高的房價和高級的配套基礎設施,依靠居民微薄的收入,是消費不起的。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後期,隨着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鳳城的gdp增長率與國家的9%的基本水平相當,有時略高),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較之以前也提升了好幾倍。政府用於城市基礎設施改造的預算,也成倍的增加了。無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循序漸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正確的。在這次調研中,我也瞭解到,政府工作於資金支配的相當一部分,用於保障市民的生活,並且對於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政府也是給予了實在的補貼。未將政府資金用於大興土木,而是用於改善人民(尤其是工人)的切實生活水平。足見我市“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二.新世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步前進

(一) 交通道路建設飛速,城市交通以及對外聯繫環境良好

隨着近年來的市場化改革,鳳城市的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首先是城市主幹道質量得到了飛躍,判斷一個城市規模的大小,首先的指標就是交通發展狀況,這一點,與早些年,國家推出的“想致富,先修路”的號召,頗為相似。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鳳城市內,道路寬度增加,主幹道鄧鐵梅路以及石橋路都已開闢為雙向二車道。相較於之前的泥路以及石子路,路面環境有很大的改善。並且,為了更好的招商引資,方便市民生活。市政府又加大了城市道路基建投資力度。xx年時全市公路長度在50-55公里,xx年,全市公路長度增加到70公里。

如今,鳳城市與外部的交通良好,境內有沈丹鐵路、鳳上鐵路、沈丹公路、沈丹高速公路貫穿。鐵路總長195公里,大小停車站23個。公路幹線11條。總長1344公里。與各鎮區形成了聯絡網。鳳城距丹東機場78公路,距丹東港63公里,距大東港90公里。陸海空三方面運輸都很便利。主幹道貫穿整個城市。

關於公交系統的建設,xx年時,全城有公交車輛60台,xx年達到106台。近乎翻了一倍。加上數量不少的出租車,基本解決了市民的出行問題,實現了機動車和人力三輪車的換代。公交系統的進步,當然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最耀眼的成就。

(二) 積極發揮社會主義能動性,合理治理河道,建設水利工程。

之前,鳳城市對於貫穿城市東西的二道河的利用一直不夠重視,這條主要河流的唯一功用即是城市排污。導致在短短數年之間(xx年後更加嚴重),河流即被污染,氣味難聞。河水漂浮物到處都是。一到夏季,蚊蟲以及傳染病滋生的現象就不可避免。並且,由於堤防措施稍顯單薄,因此,一到雨季,河水上泛,政府就不得不組織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河道的搶險救災。在九八年全國大洪水之際,二道河上游也出現了決 此為鳳城的老河畔和老橋,如今此橋依然不在,被載重更大的橋樑替代。此張照片十分難得。

堤現象,對城市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近五年(xx-xx),隨着政府財政的極大充裕,通過招商引資,在河的一側建起了規格相對較高的河畔新城(高標準住宅區)。同時,對河流進行污染治理,加固堤防,修整延河兩岸的綠化帶。致使河畔成為鳳城的城市地標之一,二道河污染也得到了初步的治理。建成了兩個小型的水閘蓄水庫。並通過建立防洪壩,對河流進行了旱蓄澇瀉的治理,由大堤和水庫雙方面成功解決了水患。對於二道河河畔的一期改造工程以及對二龍河的綜合治理工程,不能不説是近十幾年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以及鳳城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

下圖為如今的新河畔建築羣。此為河畔夜景,可見變化之大。

(三) 積極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條件方面,城市的基建變化

上文已經提到,鳳城市的早期居民住房條件很差,大量破舊平房的存在,不僅影響着城市現代化的步伐,同時也極大的阻礙着城市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舊城區存在大量的瓦房以及三四層高樓房。這些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屋,極大的束縛着城市現代化進程。於是從xx年起,政府便通過對外引資,引進兩個新項目,即河畔新城以及蘇華苑兩大高級居民住宅區的建設,徹底改變二道河北岸的主城區形象。經過近3年的努力建設,兩大住宅區基本完成並交付使用。城市居民平均住宅面積由xx年的8平方人,米/人,增加到xx年的16.17平方米/人。足足增長了一倍。 下圖為新建的河畔小區,遠處樓房正在施工。

隨着城市整體市容面貌的改善,鳳城作為現代化小城市的形象,也隨之初步確立起來。最近,在火車站附近,又有資產投入2億元的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建成後,相信會成為鳳城的新風景。與此同時,政府通過財政撥款,主城區基建設施改造全面開始,大量的平房瓦房被拆遷,取而代之的是集中樓房。城市綠化覆蓋面積由xx年的70公頃,占城區的5%,擴展為xx年280公頃,佔總城區的25%。(北京在經過奧運的城市基建大換血後,主城區綠化率為34.51%。而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而鳳城只是個縣級市,所以,25%在全國小城市綠化率內比較,已基本達到中等水平)。

與此同時,城市集中採暖工程得到發展。相當一部分居民,告別了依靠煤炭過冬的狀況,換為暖氣。xx年以來,能源利用的升級也在繼續,居民由之前的煤氣消耗,過渡到了天然氣消耗,平均每人45立方米。新能源的推廣,不但適應了時代的形勢,響應了國家的號召,更是節能環保的新舉措,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到了60%(煤炭能量的利用率只為20%,相較於天然氣的高利用率,是極大的能源浪費。並且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城市的大氣污染現象(尤其是粉塵污染)得到進一步緩解。每逢冬季,煙霧瀰漫的狀況終於得到改善。

政府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成功的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同時城市面積也由xx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xx年的17平方公里。

三、調研的結果以及啟示

通過此次的調研,全面的觀察並直觀的體會到了鳳城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努力。並且,切身體會到了這是通過鳳城人民多年來勞動換來的成果。從中,我們必須看到,各樣的建設,都是在黨的正確政策方針的引領下,地方人民團結一致的結果。在這期間,鳳城堅持構建和諧社會的文明推廣活動一直在進行,並且努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貫徹冒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在其旗幟下,凝聚出巨大的力量。

四、建議和結語

我們可以發現。如若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那麼切實保障人民羣眾利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就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因此,鳳城市才會在長期的城市規劃中,集中力量改造城市基礎設施。使鳳城不斷的朝四化的最終目標前進。

下面我對此次調查報告作一個簡單的小結,並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城市綠化問題,鳳城市的地表綠地面積達到73%。這已經是很高的數字,但是,市區內,應建設更多的綠化帶,朝花園城市的方向發展,這一點,可以學習大連市的先進經驗。如果城市的綠化率很高,同時又受到鳳凰山旅遊業的帶動,鳳城市的旅遊經濟,定會大步向前。依靠鳳凰山,我市完全可以建成綠色旅遊為主的現代化城市。

其次,治理污染,鳳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就是改善地區水質以及水污染狀況的成功範例。治理水的同時,進一步減輕鳳城市的工業污染,使之成為良性循環,今年我們高興的看到,政府執行國家政策,對城市市區內的重工業以及污染企業,進行了外遷。這無疑是明智的。如果堅持治污,鳳城再擴大城市範圍,發展城市規模,那麼,鳳城就擁有了申請宜居城市的資格。環境優美,基建強大,硬件設施先進,這些定會為城市帶來新活力。

再次,我們要從鳳城市的發展中,總結出經驗,堅持黨的政策,構建文明社會,政府鼓勵工業投資的基礎上,加大力度轉變產業結構,擴大第三產業的比重。同時,不急躁,走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生態經濟相協調的城市發展路線。

基礎設施建設的好壞,歸根結底還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持將發展經濟放在所有工作的最先位置,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在新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着三駕馬車的動力,即進口,投資,出口。而國家目前需要做的,便是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儘量擺脱投資在經濟增長之中的大比重。積極擴大內需。對於地方性政府,應以發展經濟為一切工作的核心,同時兼顧社會協調和可持續性,盡力完善基礎設施。在本身由於地域有限,內需不足的情況下,最適宜的方法,是在不對境內資源進行破壞性開發的同時,盡力擴大招商引資。通過這幾年市政府的財政報告發現,政府每年都在擴大招商引資的力度,業已在城市北邊擴建新興工業開發區,每年的引資額度都成正增長。經濟發展,政府財政結餘就會增加。只有充足的基建經費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才會獲得確實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會隨之提高。也就達到了城市基建服務人民羣眾的最終目的。同時,城市發展更加註重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居民素質,這裏我們分別可以依靠鄧小平理論作為經濟發展的指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和諧發展觀理念來提高人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爭取城市發展走良性循環道路。在搞建設的途中,堅持實事求是,要發展,要可持續發展,要統籌兼備。依靠踏實實幹,來做出成績。

此次調研,仍是不全面的。我通過了解市政有關部門的城市建設數據以及利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城市的部分地域發放傳單。進而彙總作出調研報告結論。因此,難免存在考慮不周的以偏概全的問題。另外,此次問卷調查,還不分採用了分層抽樣的方法,來了解市民各階層對於城市建議的滿意程度。但由於數量過少(共20份,結果是基本滿意和滿意的佔到了70%以上),此次不列於報告數據陳述。

最後,我相信,鳳城人,會以新的思想以及實際的行動,構建新的現代化城市。

【第3篇】建築與城市規劃專業評估調研報告

據統計,截止到2010年8月,在所有的專業院校中通過國家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評估的院校有18所,佔總數的十分之一;通過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的院校有33所,佔總數的五分之一。絕大部分院校因辦學時間太短或自知辦學條件與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請參加評估。通過對建設部《評估標準》的學習,對我校建築專業、城市規劃專業現狀的分析,我們深刻的認識到評估工作的緊迫性和嚴峻性:硬件(實驗設備、教學科研面積、教學經費等)不足,軟件(職稱評定、成果認定、績效考核)落後,迎評時間短,工作任務重。

2010年6—9月,在學院領導的帶領下,先後考察浙江大學、蘇州科技學院、山東建築大學等高校,對外校辦學經驗、評估經驗進行了學習和借鑑,同時在“師生與教學管理用房”、“實驗室”、“圖書資料”、“科研與課程建設”四個方面與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專業進行了橫向比較,提出基本問題與建設建議如下。

一、師生與教學管理用房建設建議

1、提高城市規劃專業招生數量

提高城市規劃專業每年招生人數為30人以上,滿足評估標準。

2、增加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學科教師數量

按目前的招生規模來計,建築學專業需要引進10名專業教師,城市規劃專業學要引進7專業教師,建議2010年達到1:12左右。

3、加大師資培養和引進力度

評估前應達到“具有副教授職稱以上的專職教師人數不低於本系(學院)專職教師總數的30%,並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評估要求,並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師。

4、擴大職稱成果認定範疇

(1)認可教師獲獎作品和學生競賽獲獎作品,提高其科研級別,劃入職稱成果認定範疇;(2)增設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核心期刊種類。

5、增加教學管理用房

根據生均10平方米的評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需教學管理用房的建築總面積6880 m2。現有設計教室、辦公室總建築2400 m2,需增加面積4280 m2,必須增加以下用房,並滿足相應的面積:

(1)教學用房(使用面積2400 m2 建築面積3500 m2 )

①專業教室20間,按每間容納30人,每間80 m2 左右,使用面積1600 m2建築面積XX m2。

②多媒體教室二間 90~100 m2/間

③計算機教室一間 150 m2/間 (現有學院機房70 m2/間)

④評圖室一間 90~100 m2/間

⑤報告廳 300 m2

⑥師生展覽廳 200 m2

(2)辦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積290 m2 建築面積450 m2 )

①教學與行政辦公室 250 m2

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對獨立並集中教學管理用房

(1)方案一:在我校屏峯校區設置獨立的建築系館,將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教室與辦公區、實驗室集中佈置,或分設2處,總建築面積滿足6880平方米即可。

(2)方案二:將邵科館2、3、4樓設置為建築系的辦公與實驗用房集中佈置,改建成必要的評圖室、展覽室等必要用房,將學生教室集中於新教樓9、10層統一設置,這不僅是評估需要,更是符合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特點增加學生交流,提高教學質量之必須。

(3)方案三:在新教大樓內7、8、9、10集中設置學生教室及與學生相關密切的模型室、評圖室、展室等必要用房,辦公室保持現狀不變,在建工學院6樓增設實驗室。

(4)方案四:將建工學院目前所在的文薈樓北側增加一排房間用作必要用房的建設,辦公維持現狀,將20個學生教室集中於新教樓8、9、10層統一設置。

(5)方案五:在尚德園四樓集中設置辦公區、部分實驗室和必要用房,將20間學生教師和與學生聯繫密切的實驗室集中設置在新教大樓8、9、10三層。

(6)方案六:將子良樓a區整塊作為建築系集中、獨立設置教師、辦公室、必要用房、實驗室的獨立區域。

二、實驗室建設建議

1、建設建築材料與構造實驗室

此實驗室建設計劃已經得到批准,但是由於構造實驗室相當於一個基本建設項目,根據現在建築以及裝修材料和費用的增加,原有預算計劃偏少,尚需增加模型以及構造節點施工費用約10萬元左右。並儘快確定建設場地,需要建築面積約150平米。

2、新建視覺藝術實驗室(或稱為建築攝影實驗室)

成立建築攝影實驗室,將原來歸屬學院實驗中心的建築攝影器材劃歸該實驗室。目前急需購置的設備有:數碼相機35台,數碼攝像機2台、閃光燈、濾鏡、遮光罩、照片打印機以及三腳架等,大約需要投入資金30萬元。場地面積需要60平方米。

3、新建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實驗室

根據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繼續建設城市信息技術實驗室,可以考慮與計算機cad實驗室一起建設,增加cad實驗室面積和有關城市信息的軟件設備,如arcgis、mapinfo、oracle數據庫管理系統軟件、cps城市規劃軟件、ppsv規劃總圖設計軟件、hy_sz市政管線設計軟件、光柵拼圖軟件rvcad、建築與城市專業信息庫等,總計需要投入45萬元。

4、建設獨立的建築cad實驗室

根據建築數字教學的要求以及建築虛擬技術的發展,需要建設獨立的cad實驗室以及購置相關的軟件。擬購置台式電腦45台,服務器1台、大型繪圖儀、彩噴儀、掃描儀等設備以及正版cad軟件、空間彩繪大師、渲染器等軟件,需要試驗場地約150平米,需資金投入100萬元。

6、對建築物理實驗室增加投入和場地面積

建築物理實驗室共分為建築聲學、建築熱工和建築光學三個部分,各部分需要獨立的實驗室以安放試驗設備,因此需要增加建築面積,將三個實驗室分別設置,同時按照建築聲學的要求需要有專門的混響、隔聲以及消聲室,這隻能在新校區的建設中進行考慮,但是目前需要至少三個獨立實驗室,需要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另需購置天然採光實驗用人工天穹、亮度計、駐波管、wbgt、室外氣象測試儀等設備,約需資金35萬元。

7、建築模型試驗室。

建築模型試驗室尚需增加設備:無繩充電式電鑽、數控激光切割機、便攜式銑機、大號電刨、高速木工帶鋸機、大方打磨機、砂帶機、22升工業吸塵器、工作台、銑機部件工作台、砂帶機部件、摺疊式組合工作站機架、組合工作台、鋸機、多功能工作台、便攜式圓鋸、萬能線鋸機、精雕轉軸、釘槍、日豹氣泵、切紙機、膠裝機等,共計需要投入35萬元。面積。。。。。。

8、合計

實驗室建設需總資金投入255萬元,需空間面積560平方米。

三、圖書資料建設建議

1、設立建築圖書分館或建築規劃專業資料室

面積不小於250平方米,閲覽座位不少於60個。最好設置於建築系館內,若無建築系館,應與專業教室相對集中佈置。

2、補充校館藏圖書、建築圖書分館或建築規劃專業資料室藏書

近一年半內,使建築規劃專業書籍總量從目前的2.0512萬冊,提高到2.4萬冊,生均紙質專業圖書達到40冊。需新增紙質專業圖書0.35萬冊,其中外文書籍1500冊。以每冊200元計,需資金投入70萬元。

3、擴訂專業外文期刊種類

從09年起,使建築規劃專業外文期刊種類達到15種,需新增外文期刊5種。需資金投入3萬元。

4、調整專業中文期刊訂刊目錄

從09年起,使建築規劃專業中文核心訂全。

5、增購現行建築法規文件資料及工程設計參考資料

近一年半內,增購現行新的建築法規文件資料40種,120冊,以每冊40元計,需資金投入4800元。購買工程設計參考資料80套(冊),需資金投入2萬元。

6、購買及製作教學幻燈片、音像資料和教學模型

需購買教學錄像片20部,需資金投入5000元;購買及製作教學實例光盤50張,需資金投入4000元;購買教學模型5個,需資金投入5萬。

7、建築圖書分館或建築規劃專業資料室裝修

裝修費用按每平方米800元計(含傢俱),需20萬元。

8、合計

專業圖書資料建設需總資金投入101.4萬元,需空間面積250平方米。

四、科研與課程建設建議

1、加大扶持力度,縮國小科差距

建築學科爭取列入校“重點學科”,城市規劃學科列入校“重點扶持學科”。呼籲學校、學院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學科研面積、實驗設備和教學經費。對教師獲獎作品和學生競賽作品的認可,與國內建築老八校接軌,確定為一定的科研級別。

2、增加“精品課程”傾斜力度

增加“精品課程”傾斜力度,評估前爭取省級精品課程1門,確保建築學科校級精品課程1門、城市規劃學科校級精品課程1門。

3、增加“優秀課程”傾斜力度

增加“優秀課程”傾斜力度,評估前確保建築學科“校級優秀課程”2-3門、城市規劃學科“校級優秀課程”2門。

4、增加“教改項目”傾斜力度

增加“教改項目”傾斜力度,評估前確保建築學科“校級教改項目”增加3-4門、城市規劃學科“校級教改項目”增加2-3門。

5、增加專業學術交流機會

評估前,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及建築與城市規劃專家進行專題學術報告會15次左右,次均費用約1萬元,共15萬元。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累計30次以上,次均費用約0.5萬元,共15萬元。

6、建立教師學歷提高與進修學習制度

建立教師學歷提高與進修學習制度,評估前應達到10次以上,次均補貼0.2萬元,共2萬元。

7、加強教改論文扶持力度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向建築學科、城市規劃學科的教改論文傾斜。

8、合計

科研與課程建設需總資金投入32萬元。

【第4篇】建築與城市規劃專業評估的調研報告

建築與城市規劃專業評估的調研報告

據統計,截止到20xx年8月,在所有的專業院校中通過國家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評估的院校有18所,佔總數的十分之一;通過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的院校有33所,佔總數的五分之一。絕大部分院校因辦學時間太短或自知辦學條件與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請參加評估。通過對建設部《評估標準》的學習,對我校建築專業、城市規劃專業現狀的分析,我們深刻的認識到評估工作的緊迫性和嚴峻性:硬件(實驗設備、教學科研面積、教學經費等)不足,軟件(職稱評定、成果認定、績效考核)落後,迎評時間短,工作任務重。

20xx年6—9月,在學院領導的帶領下,先後考察浙江大學、蘇州科技學院、山東建築大學等高校,對外校辦學經驗、評估經驗進行了學習和借鑑,同時在“師生與教學管理用房”、“實驗室”、“圖書資料”、“科研與課程建設”四個方面與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專業進行了橫向比較,提出基本問題與建設建議如下。

一、師生與教學管理用房建設建議

1、提高城市規劃專業招生數量

提高城市規劃專業每年招生人數為30人以上,滿足評估標準。

2、增加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學科教師數量

按目前的招生規模來計,建築學專業需要引進10名專業教師,城市規劃專業學要引進7專業教師,建議20xx年達到1:12左右。

3、加大師資培養和引進力度

評估前應達到“具有副教授職稱以上的專職教師人數不低於本系(學院)專職教師總數的30%,並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評估要求,並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師。

4、擴大職稱成果認定範疇

(1)認可教師獲獎作品和學生競賽獲獎作品,提高其科研級別,劃入職稱成果認定範疇;(2)增設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核心期刊種類。

5、增加教學管理用房

根據生均10平方米的評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需教學管理用房的建築總面積6880 m2。現有設計教室、辦公室總建築2400 m2,需增加面積4280 m2,必須增加以下用房,並滿足相應的面積:

(1)教學用房(使用面積2400 m2 建築面積3500 m2 )

①專業教室20間,按每間容納30人,每間80 m2 左右,使用面積1600 m2建築面積xx m2。

②多媒體教室二間 90~100 m2/間

③計算機教室一間 150 m2/間 (現有學院機房70 m2/間)

④評圖室一間 90~100 m2/間

⑤報告廳 300 m2

⑥師生展覽廳 200 m2

(2)辦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積290 m2 建築面積450 m2 )

①教學與行政辦公室 250 m2

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對獨立並集中教學管理用房

(1)方案一:在我校屏峯校區設置獨立的建築系館,將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教室與辦公區、實驗室集中佈置,或分設2處,總建築面積滿足6880平方米即可。

(2)方案二:將邵科館2、3、4樓設置為建築系的辦公與實驗用房集中佈置,改建成必要的評圖室、展覽室等必要用房,將學生教室集中於新教樓9、10層統一設置,這不僅是評估需要,更是符合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特點增加學生交流,提高教學質量之必須。

(3)方案三:在新教大樓內7、8、9、10集中設置學生教室及與學生相關密切的'模型室、評圖室、展室等必要用房,辦公室保持現狀不變,在建工學院6樓增設實驗室。

(4)方案四:將建工學院目前所在的文薈樓北側增加一排房間用作必要用房的建設,辦公維持現狀,將20個學生教室集中於新教樓8、9、10層統一設置。

(5)方案五:在尚德園四樓集中設置辦公區、部分實驗室和必要用房,將20間學生教師和與學生聯繫密切的實驗室集中設置在新教大樓8、9、10三層。

(6)方案六:將子良樓a區整塊作為建築系集中、獨立設置教師、辦公室、必要用房、實驗室的獨立區域。

二、實驗室建設建議

1、建設建築材料與構造實驗室

此實驗室建設計劃已經得到批准,但是由於構造實驗室相當於一個基本建設項目,根據現在建築以及裝修材料和費用的增加,原有預算計劃偏少,尚需增加模型以及構造節點施工費用約10萬元左右。並儘快確定建設場地,需要建築面積約150平米。

2、新建視覺藝術實驗室(或稱為建築攝影實驗室)

成立建築攝影實驗室,將原來歸屬學院實驗中心的建築攝影器材劃歸該實驗室。目前急需購置的設備有:數碼相機35台,數碼攝像機2台、閃光燈、濾鏡、遮光罩、照片打印機以及三腳架等,大約需要投入資金30萬元。場地面積需要60平方米。

3、新建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實驗室

根據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繼續建設城市信息技術實驗室,可以考慮與計算機cad實驗室一起建設,增加cad實驗室面積和有關城市信息的軟件設備,如arcgis、mapinfo、oracle數據庫管理系統軟件、cps城市規劃軟件、ppsv規劃總圖設計軟件、hy_sz市政管線設計軟件、光柵拼圖軟件rvcad、建築與城市專業信息庫等,總計需要投入45萬元。

4、建設獨立的建築cad實驗室

根據建築數字教學的要求以及建築虛擬技術的發展,需要建設獨立的cad實驗室以及購置相關的軟件。擬購置台式電腦45台,服務器1台、大型繪圖儀、彩噴儀、掃描儀等設備以及正版cad軟件、空間彩繪大師、渲染器等軟件,需要試驗場地約150平米,需資金投入100萬元。

6、對建築物理實驗室增加投入和場地面積

建築物理實驗室共分為建築聲學、建築熱工和建築光學三個部分,各部分需要獨立的實驗室以安放試驗設備,因此需要增加建築面積,將三個實驗室分別設置,同時按照建築聲學的要求需要有專門的混響、隔聲以及消聲室,這隻能在新校區的建設中進行考慮,但是目前需要至少三個獨立實驗室,需要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另需購置天然採光實驗用人工天穹、亮度計、駐波管、wbgt、室外氣象測試儀等設備,約需資金35萬元。

7、建築模型試驗室。

建築模型試驗室尚需增加設備:無繩充電式電鑽、數控激光切割機、便攜式銑機、大號電刨、高速木工帶鋸機、大方打磨機、砂帶機、22升工業吸塵器、工作台、銑機部件工作台、砂帶機部件、摺疊式組合工作站機架、組合工作台、鋸機、多功能工作台、便攜式圓鋸、萬能線鋸機、精雕轉軸、釘槍、日豹氣泵、切紙機、膠裝機等,共計需要投入35萬元。面積。。。。。。

8、合計

實驗室建設需總資金投入255萬元,需空間面積560平方米。

三、圖書資料建設建議

1、設立建築圖書分館或建築規劃專業資料室

面積不小於250平方米,閲覽座位不少於60個。最好設置於建築系館內,若無建築系館,應與專業教室相對集中佈置。

2、補充校館藏圖書、建築圖書分館或建築規劃專業資料室藏書

近一年半內,使建築規劃專業書籍總量從目前的2.0512萬冊,提高到2.4萬冊,生均紙質專業圖書達到40冊。需新增紙質專業圖書0.35萬冊,其中外文書籍1500冊。以每冊200元計,需資金投入70萬元。

3、擴訂專業外文期刊種類

從09年起,使建築規劃專業外文期刊種類達到15種,需新增外文期刊5種。需資金投入3萬元。

4、調整專業中文期刊訂刊目錄

從09年起,使建築規劃專業中文核心訂全。

5、增購現行建築法規文件資料及工程設計參考資料

近一年半內,增購現行新的建築法規文件資料40種,120冊,以每冊40元計,需資金投入4800元。購買工程設計參考資料80套(冊),需資金投入2萬元。

6、購買及製作教學幻燈片、音像資料和教學模型

需購買教學錄像片20部,需資金投入5000元;購買及製作教學實例光盤50張,需資金投入4000元;購買教學模型5個,需資金投入5萬。

7、建築圖書分館或建築規劃專業資料室裝修

裝修費用按每平方米800元計(含傢俱),需20萬元。

8、合計

專業圖書資料建設需總資金投入101.4萬元,需空間面積250平方米。

四、科研與課程建設建議

1、加大扶持力度,縮國小科差距

建築學科爭取列入校“重點學科”,城市規劃學科列入校“重點扶持學科”。呼籲學校、學院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學科研面積、實驗設備和教學經費。對教師獲獎作品和學生競賽作品的認可,與國內建築老八校接軌,確定為一定的科研級別。

2、增加“精品課程”傾斜力度

增加“精品課程”傾斜力度,評估前爭取省級精品課程1門,確保建築學科校級精品課程1門、城市規劃學科校級精品課程1門。

3、增加“優秀課程”傾斜力度

增加“優秀課程”傾斜力度,評估前確保建築學科“校級優秀課程”2-3門、城市規劃學科“校級優秀課程”2門。

4、增加“教改項目”傾斜力度

增加“教改項目”傾斜力度,評估前確保建築學科“校級教改項目”增加3-4門、城市規劃學科“校級教改項目”增加2-3門。

5、增加專業學術交流機會

評估前,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及建築與城市規劃專家進行專題學術報告會15次左右,次均費用約1萬元,共15萬元。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累計30次以上,次均費用約0.5萬元,共15萬元。

6、建立教師學歷提高與進修學習制度

建立教師學歷提高與進修學習制度,評估前應達到10次以上,次均補貼0.2萬元,共2萬元。

7、加強教改論文扶持力度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向建築學科、城市規劃學科的教改論文傾斜。

8、合計

科研與課程建設需總資金投入3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