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革命時期黨領導的工農運動”,思考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網信人才隊伍

從1921年夏,在省立第一師範讀書的夏曦回到家鄉雙江成立新民共進社(益陽農村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將馬克思主義傳入桃江開始,一批又一批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思潮的桃江兒女紛紛接受了共產主義的洗禮,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中。從1926年桃江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桃江鎮特別支部的建立開始,大革命時期,在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鬥爭中,無數革命先輩獻出了他們的熱血和青春,無論形勢多麼殘酷,我們從未停止鬥爭,通過20餘年的艱苦奮鬥,以我黨強大的組織能力和雄厚的羣眾基礎為依託,英勇奮鬥的桃江人民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

從“大革命時期黨領導的工農運動”,思考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網信人才隊伍

一、大革命時期桃江縣農民運動發展情況

1925年7月,桃江人民在中共湘區執委的領導下,積極投身到了反帝反封建的工農大革命熱潮。隨着黨組織在桃江建立,更是進入大高潮。

(一)桃江第一所農民夜校

1925年7月,隨着“五卅”反帝運動廣泛深入,國共合作陣線建立,國內政治形勢出現積極變化。按照湘區執委的統一部署,在長郡中學讀書的戴武仁、傅兆豐兩人受學校黨組織派遣,攜帶廣東革命政府統一編印的《農民夜校課本》,回到家鄉雙江和石牛江舉辦農民夜校,祕密開展農民運動。戴武仁首先組織了16個國小同學和當地貧苦農民,在戴氏雙江國小辦起了全縣第一所農民夜校。戴武仁以《農民夜校課本》為教材,充分運用自己所接受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聯繫當地實際,深入淺出地向農民講授革命道理,對當地農民開展革命的啟蒙教育,逐漸把他們從封建迷信和宗法禮教中喚醒。

(二)益陽縣第三區第一鄉農民協會的成立

農民夜校的開辦,讓附近的貧苦農民呼吸到了新鮮空氣。在戴武仁的宣傳教育和發動下,當年8月,曾曉初等貧苦農民分別在雙江、洞子衝、西峯寺、馬頸坳等地,祕密組織農民上百人,成立了4個鄉、村農民協會,並在農民夜校召開了成立大會。同時,傅兆豐也在石牛江祕密成立了農民協會。這5個協會,成立時間僅次於金家堤和蘭溪鄢家垸等3個農民協會,是益陽最早的農民革命組織之一,在軍閥政府的黑暗統治下,雖然沒有開展公開的社會鬥爭,但是為即將迎來的農民大革命,孕育了鬥爭的種子。

1926年7月16日,北伐軍攻佔益陽,軍閥吳佩孚部潰退,桃江的5個農民協會從地下活動轉為公開活動,並在農民夜校合併成立了益陽縣第三區第一鄉農民協會。桃江農民協會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

7月底,剛入黨的史策光,在桃江鎮戲台坪主持召開了有3000多人蔘加的益陽縣第三區農民協會成立大會。至1926年底,第三區所轄108個鄉,除少數邊遠山區外,普遍建立了鄉農會,入會農民達6.5萬多人。

至次年4月,桃江共建立區鄉農會近200個,入會農民達10萬餘人。依靠龐大的羣眾基礎,大革命時期桃江的農民運動開始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

二、大革命時期桃江縣工人運動發展情況

(一)久通公司礦業工會——湘中最大的產業工會之一

桃江地處湘中腹地,近代民族工業明顯落後於其他發達地區,板溪銻礦是桃江境內最早出現的近代工業。1897年,湖南巡撫陳寶箴(zhen)在桃江設立中路久通礦物公司,1908年將礦山轉賣給湘鄉籍民族資本家樑煥奎,由官辦轉為民辦,因礦品遠勝於國外產品,馳名中外,板溪銻礦一帶一度有“小南京”之稱。但這個“小南京”只是官商們的天堂,卻是礦工的苦難地獄。

1926月7月,國民黨省政府在中共湘區執委的敦促下,頒佈了國民政府工會條例,9月省總工會特派員唐仲篪(chi)一行來到板溪銻礦開展工人運動,10月,“湖南省久通公司礦業工會”成立,唐仲篪為委員長,羅敷齋等9人為委員,有會員2000多名,是湘中地區最大的產業工會組織之一。工會成立後,乘勢收繳礦警槍支,組織礦工糾察隊,後更名為益陽縣工人糾察隊第一支隊,由羅敷齋任隊長,一舉摧毀了大鵬頭陳菊生為首組織的舊工會--“湘鄉旅益聯合會”。11月,高龍等3人受益陽地執委委派,以久通公司為中心,聯合鼎泰、弘業、樂陶、湘資等5家小型銻礦工人,組建“益陽礦業聯合工會”,在馬跡塘紫雲宮召開成立大會,選舉高龍為委員長,會員達3000人。年底,桃江各鎮先後成立了搬運、熟食、縫紉、屠宰、南貨等16個行業分會。益陽縣總工會在桃江鎮和鮓埠鎮分別設立“益陽總工會辦事處”。

(二)工農反帝討蔣大示威大遊行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後,反革命勢力瘋狂反撲,工農大革命運動陷入艱難危急之中。大革命高潮時期逃往長沙的泉交河團防分局局長曹明陣,拼湊反革命武裝200餘人進駐益陽縣城。隱藏在安化的桃江團防分局局長劉夢龍潛回桃江,公然恢復團防。各地土豪劣紳見此,紛紛組織起“清鄉隊”“鏟共義勇隊”,到處捕捉共產黨員和農民運動骨幹。益陽總工會鮓埠鎮辦事處主任、益陽縣國民黨第十六區黨部書記、共產黨員肖校文,被叛徒勾結國民黨殺害。

在此形勢下,4月21日,中共桃江區委(安邦主持)在桃江鎮召開第三區農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萬會員參加,聲討蔣介石屠殺工農、叛變革命的罪行,之後又舉行聲勢浩大的反帝示威大遊行。

三、大革命時期桃江縣地方黨組織的發展情況

(一)桃江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桃江鎮特別支部

1926年上半年,中共湘區執委為支援北伐,迎接工農革命高潮的到來,決定在省城選拔一批讀書的中共黨員提前畢業,到農村建立和發展黨的基層組織。6月,在長郡中學讀書的戴武仁,根據學校支部的指示,回到雙江開展工作。不久,他就發展了戴滌清、史策光、安邦3名黨員。7月底,戴武仁組織這3名黨員,在桃江鎮合和美商店吳達宜家裏,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正式建立中共桃江鎮特別支部,由史策光任支部書記。之後,3人分別深入桃江各地,發展黨員27名,為桃江工農大革命運動貯備了領導核心力量。

(二)中共桃江區委的建立

1927年3月,益陽地執委決定,以桃江鎮黨支部為主體,成立中共桃江區委,並派組織部長何凝庶到桃江鎮主持召開黨員大會,選舉安邦為書記,史策光、戴堯天等8人為委員,明確代號“陶化美”,有黨員59名,下轄桃江鎮、雙江、浮邱山、區直屬支部共四個支部和三堂街黨小組。之後,中共鮓埠鎮特別支部、中共大橋鎮特別支部相繼成立,共有黨員14名。桃江3個區全部建立起了黨組織。

至此,中國共產黨已在桃江這片土地上播下星星火種,給災難深重的桃江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並開始帶領桃江人民掀起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逐漸發展成燎原之勢,經過20餘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三座大山,迎來了桃江的解放。

四、桃江縣網信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桃江近年來桃江縣十分注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特別是對於網信人才隊伍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一)建立了一支覆蓋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的的網信隊伍

一是加強黨管意識形態(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明確黨委(黨組)負責人為意識形態(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第一責任人,把落實網信工作隊伍情況納入對縣直、鄉鎮的考核內容,與年終績效考核掛鈎;二是要求每個單位明確1名黨委班子成員分管意識形態(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並要求至少配備1名網信工作專幹,從人員安排上確保了全縣上下協同、配合有序;三是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素質好”的要求,規範全縣網信隊伍,組建15人網評骨幹羣、275人網宣羣、31人網絡舉報小分隊。

(二)嚴格落實獎懲機制,加強制度保障

2019年桃江縣委網信辦成立以來,堅持每季度通報1次全縣各單位網信工作的落實情況,並部署下階段網信工作重點,將網信日常工作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確保各單位積極參與,全力配合;同時督促各單位嚴格落實《桃江縣新聞宣傳(網絡宣傳、理論調研、輿情信息)上稿獎勵辦法》中規定的網信工作獎勵,縣委宣傳部連續多年開展了優秀網宣網評員評選工作,對工作積極、表現優秀的網宣網評員予以較大幅度的獎勵,確保網宣網評員既有工作經費保障又有榮譽感,提升了網宣網評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加強培訓指導,提高隊伍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在重要的網信工作中,縣委網信辦嚴格要求網信隊伍人員保守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按照上級安排統一調度,統一發聲;二是在全縣新聞宣傳工作會議上,多次邀請上級領導,網信領域專家採取會議授課、實戰模擬的方式,對全縣網信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提高網信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到“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即勝”。

五、借鑑紅色經驗,建設好桃江縣網信人才隊伍

大革命時期桃江縣的工農革命運動,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一方面離不開黨的正確引領和發動,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我黨在廣大工農羣眾中培養了一大批的骨幹力量。面對互聯網時代日益複雜的網絡形勢,網信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從桃江“紅色隊伍”的發展歷史中,借鑑經驗和啟示,建設好桃江的網信人才隊伍。

(一)以紅色文化精神為引領,加強政治作風建設

革命年代,面對敵人的血腥屠殺和鎮壓,無數身懷理想信念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捨生赴死。桃江的地下黨人,曾任益陽縣白鹿區委書記的江詩詠,他在獄中被敵人用盡酷刑,但卻始終嚴守黨的祕密,信守着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和對革命的擔當。他在給父母的遺書中稱“男一生未做害人之事,加入共產黨,是為了大數工農無產階級謀利益。今死於敵人之手,心中無恨……”他高尚的品質至今仍激勵無數的人。新時代,新徵程,“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要發揚革命前輩的優良作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着力提高網信工作能力本領。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時刻築牢“防線”,守住“底線”,不越“紅線”,將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提升人民羣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發現、引進、培養人才,壯大網信工作隊伍

早在1925年,桃江黨的創建人之一戴武仁就在家鄉戴氏雙江國小辦起了全縣第一所農民夜校,聯繫鬥爭實際,為桃江培養了一大批農民運動骨幹。” 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説過,我們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網信人才事關國家的互聯網安全,只有牢牢抓住網信人才隊伍建設這一着力點,加強網信人才引進和培養,努力為網信人才提供發光發熱的平台,才能推進網信事業高標準高質量發展。第一,要改革用人機制。要從社會各階層中發展政治可靠、思想過硬、能力優秀的人才和“輿論領袖”,將他們納入網信工作隊伍體系之中,發揮他們的影響和作用,讓他們為我們所用,為政府發聲;第二,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要在高素質人才引進,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等招錄考試中,綜合考慮全縣網信隊伍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定向招錄有網信工作經歷或相關專業的人才,提高網信隊伍的綜合素質;第三,要加強人才的培養。要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平台,不定期為網信隊伍提供專業化的業務和理論知識培訓,補齊網信隊伍的能力短板,最大化發揮網信工作隊伍的“木桶效應”。

(三)以實戰鑄造網信精兵,練就一支“網絡紅軍”

大革命時期,桃江工農運動之所以發展的如此迅速,很大的原因都得益於我們擁有一支作為“火種”的基層骨幹力量。從1925年到1926年,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種子一路開枝散葉,我們的星星之火,一路燎原。我們建成了擁有3000會員的益陽縣第三區農民協會,成立了久通公司礦業工會(湘中最大的產業工會之一),在人才隊伍助力之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

面對互聯網時代日益複雜嚴峻的網絡輿論鬥爭形勢,我們要吸取大革命時期成功的鬥爭經驗,不僅要把衝鋒號吹起來,而且要把集合號吹起來,也就是要把最強的力量積聚起來共同幹,組成攻關的突擊隊、特種兵,形成一個強大的鐵拳。一是要利用“大宣傳”格局將網信工作落實到位,做到每一個網信任務都能“具體到人、細化到事”,面對不同的工作要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及時得到有效處理;二是要實戰模擬培訓提高工作能力。要加強“輿情信息員”“宣傳推廣員”“網絡評論員”和“核心寫手”在內的“三員一手”隊伍的培養,在現有“桃江網宣”“網評骨幹”的基礎上,利用網格羣和網格員加強與鄉鎮、村組等一線的聯繫,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安排,組織人員參加網信工作實戰,在具體的工作中提高能力和水平。

我們深信,通過在網信工作上進行創新性的制度改革,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不斷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在不斷築牢我們的網信“人才基石”的基礎之上,桃江縣的網信事業將在健康有序的良性軌道上,一路風馳電掣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