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圍繞鞏固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新有效銜接的調研報告

關於圍繞鞏固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新有效銜接的調研報告

關於圍繞鞏固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新有效銜接的調研報告

一、全鎮脱貧攻堅基本情況

鎮位於葉城縣中南方位,距縣城68公里,轄區南北長80公里,東西寬55公里,耕地面積4.2萬畝。鎮東臨和田皮山縣,南接葉城西合休鄉,西與柯克亞鄉為鄰,北同洛克鄉、宗郎鄉、鐵提鄉毗連,交通基礎設施良好,村村通公路實現各村民組連接。全鎮耕地面積4.2萬畝。其中套種糧食種植面積3.2萬畝;林果面積3.5萬畝,主要以杏產業為主;復播經濟作物3.2萬畝。下轄20個貧困村(其中1個一般貧困村,19個深度貧困村),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萬人。“十三五”期間,我鎮將脱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指標性指標,按照縣委縣政府脱貧攻堅總體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脱貧攻堅作為我鎮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凝心聚力紮實推進“六個精準”“七個一批”為重點的各項脱貧措施,總體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鎮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已全部脱貧。2014年至2019年累計退出16個村,脱貧3205户14467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65.3%降至6.01%,2020年退出4個村脱貧380户1505人口全部脱貧,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二、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項問題

由於我鎮處於山區,社會經濟發展還處於不平衡、不充分狀態,底子相對薄弱,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水平還存在不足,穩定解決貧困問題、鞏固脱貧攻堅成果乃至推進鄉村振新戰略,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問題,

一是貧困羣體中因病致貧和老弱病殘比例大,勞動就業能力低。加之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給脱貧羣眾增收普遍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二是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市場化程度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質量不充分,帶動輻射面不夠寬廣,存在“菜單式”扶貧帶動,農副產品發展質量不高,產品銷售仍處於滯後狀態。

三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村兩委班子存在部分村幹部文化程度低,也存在老齡化現象,發揮基層黨組織帶動引領作用還有差距。

三、鞏固脱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建議

(一)突出抓好“兩委”建設,建立村級黨組織引領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

要以提升村級黨組織戰鬥力為核心,貫徹落實好《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實施辦法和制定鼓勵優秀人才回村任職的回村創業,破處“村兩委”幹部選拔任用體制上的障礙和機制上的硬阻,從人才選拔培養上搞好有效銜接。當前正值“村兩委”換屆之際,堅持從內招生、選調生、留戰士和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中的黨員培養選拔充實到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優化村“兩委”班子成員結構。 讓其成為鄉村振新的主力軍,切實增強村級黨組織的生機和活力,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羣眾脱貧致富,牢固實現鄉村全面振新的堅強戰鬥堡壘。

(二)突出抓好建立監測預警機制

要把脱貧不穩定人口返貧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場所內返鄉人口致貧列為重點監測對象,建立信息監控平台,專人負責,專人跟蹤,形成防止返貧的預警機制。要嚴格落實“四不摘”的要求,確保政策不變、隊伍不散、幹勁不鬆,持續指導好產業扶持、培訓就業、醫療保障、社會保障等脱貧成果鞏固提升工作。

一是加強易致貧返貧原因分析。一般來説,導致脱貧户陷入貧困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因户而異的。脱貧後仍有可能返貧,這主要是由於貧困人口自身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或返貧風險沒有完全消除。首先,脱貧家庭中“老病殘”人口居多,自身勞動能力低,一旦家庭中年輕勞動力出現問題,則這個家庭就很容易返貧。其次,很多貧困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與脱貧户利益聯結不充分,脱貧户勞動力就業收入存在不穩定性。再者,部分脱貧户內生動力仍然不足,安於現狀,缺乏積極主動的勞動致富意識和行動。

二是臨近貧困線的邊緣人口,同樣值得關注。邊緣户雖然不是貧困户,卻有致貧風險。多數是因突患大病、意外災害等原因造成家庭主要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或喪失勞動能力,導致家庭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即使以前有一定儲蓄但難以長久維持,易誘發致貧風險。

結合在走訪調研貧困户的實際過程中,我認為,有兩個關鍵性的致貧原因和返貧風險必須高度重視。一是因病和因災致貧。這是最常見、最主要的致貧原因。因病因災致貧不同於飲水、住房、教育等客觀因素,它直接影響到勞動能力和家庭收入,因病因災致貧返貧風險仍將長期存在。二是就業和收入不穩定。這是最複雜、最主要的返貧風險。是否能就業,是否有穩定的收入,不僅靠政策,還更多依賴市場供求和自我能力。“兩不愁三保障”實現後,脱貧人口仍可能因為勞動能力不高和就業收入較低等情況導致返貧。因此,一個家庭能否穩定脱貧,最關鍵的是看勞動能力和可支配收入。

具體措施:一是按照上級的要求建立基於“家庭勞動能力+可支配收入”的防止致貧返貧評價指標體系。一個家庭在“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等硬件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家庭勞動能力的強弱和可支配收入多少就是影響致貧返貧的核心因素,建議作為進行致貧返貧風險評價的主要指標。建議重點關注家庭勞動能力和可支配收入兩大指標。一般來説,除了社會保障兜底對象外,一個穩定脱貧的家庭,要有勞動人口且有勞動技能,有就業崗位且家庭收入大於各項必要的開支,這樣家庭收入才能穩定達標。而當一個家庭中出現勞動力減少、勞動技能喪失、失去就業崗位、收入驟減、支出驟增等情況時就要引起高度注意。比如,家庭主要勞動力突患重病、外出務工勞動力失業都會導致家庭收入驟減;因看病住院、學生上學人口增多都會導致家庭支出驟增。系統要及時記錄關於家庭勞動力及收入變動情況,動態測算家庭年人均純收入是否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線,作為判斷該家庭是否致貧返貧的評價參考依據。二是建立覆蓋脱貧户和邊緣户的防止返貧致貧動態預警和幫扶機制。要充分利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新疆大數據平台信息系統對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建立人工上報和自動化智能監測相結合的對農户實時狀態報告及致貧返貧風險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和系統平台,形成現狀數據、歷史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綜合對比研判。要把風險分為高、中、低三類進行常態化監則,一旦出現較大風險都將發出預警。一旦得到預警信息,系統就進行干預和調度,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地收集處理建卡貧困户及邊緣户生活質量、勞動崗位、就業收入等信息,將對象户進行分類細化,針對不同的致貧返貧風險制定不同的幫扶措施,並落實具體的幫扶責任人,在第一時間實施精準幫扶,及時消除致貧返貧風險,鞏固脱貧成果。三是繼續加大對脱貧不穩定户、邊緣易致貧户的精準的幫扶工作。要抓好鄉村振興與脱貧攻堅成果鞏固的3年時間,建議上級扶貧管理部門在針對脱貧不穩定户、易致貧邊緣户原來的專項幫扶責任制度上再優化,繼續將這兩類對象納入常態化監測和幫扶管理當中,及時更新邊緣户,狀態,並分類分級設置致貧風險等級;幫扶幹部對邊緣户特別是易致貧風險較高的邊緣户進行常態化關心走訪、宣傳和落實政策、積極進行提早干預和幫扶,把問題解決在初期、堅決防止新增致貧風險。四是深化低保兜底、農村居民社保和臨時社會救助保障政策清,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脱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的有效銜接,把脱貧不穩定户、邊緣易致貧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户作為核查重點,要做到符合條件的應保盡保,杜絕"脱保"“漏保"。繼續推動臨時社會救助政策的精準落地。特別要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貧困、邊緣人口,按規定及時給予臨時救助。特別重大的急難型救助採取“一事一議”方式快速落實到位。五是加大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力度。要加大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生態加工業和鄉村旅遊業。綜合採用資金收益、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產品代銷、生產託管、租賃經營等多種途徑,健全完善扶貧產業發展與貧困户利益聯結機制,讓留在村裏的農户家家有產業、家家有收入。要持續開展就業扶貧專項行動。對有培訓意願的農户技能培訓實現全覆蓋,幫助有條件的貧困羣眾實現穩定就業。積極幫助患病體弱者、殘疾人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合理引導外出轉移就業,規範扶貧和鄉村振興領域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向脱貧不穩定户和邊緣户進行傾斜,讓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人人有崗位,人人有收入。六是加強對羣眾的法律和文化教育,提升內生髮展動力。1、要加強對脱貧户家中有三個以上未成年子女户的關注。這樣的貧困家庭生活負擔很重,如果這樣的家庭中一個孩子有個殘疾或遺傳精神疾病,那這個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2、要持續加強貧困羣眾“扶智扶志"工作。凡是家庭有勞動能力的,一定是要靠發展產業來脱貧,靠轉移就業來脱貧,靠提高勞動技能來增加收入,決不能助長“等靠要”思想。3、貧困羣眾要明確自己才是脱貧致富的主體,脱貧致富是自己份內的事情,要自己積極主動地學技能找工作,靠勤勞的雙手努力實現脱貧致富,永遠擺脱貧困的束縛。

(三)實施鄉村振興要以產業發展為首要突破口,建立扶貧產業與鄉村振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

我鎮經過這幾年年的脱貧攻堅,已初步形成了以9村、14村杏子加工廠;15村、20村養殖場、9村大白菜、各村的鴿子合作社等等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但還是存在產業基礎薄弱、產品質量不高、管理方式粗壙等不足,無法長久引領羣眾增收。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對落後的產業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為招商引資提供條件;二是要圍繞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在產業發展項目選擇上,要大力引進適合本地域發展的主導產業,而不是盲目跟風,要利用產業園、合作社等示範園打造一批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爭取認定一批“一村一品”示範村。要從資金、技術上扶持一批發展前景好、會生產、懂經營的專業合作社、產業園、村級集體經濟等,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户"的訂單合同、託管代養、資產收益、勞務就業等形式,提高產業市場化組織程度,穩定增加貧困户收入。

(四)實施鄉村振興項目資金應重點支持鄉村環境污染防治、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集體經濟組織等建設。

一是持續推進鄉村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污水垃圾、殘膜污染治理的綜合整治工作。在實施鄉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的運轉模式下,要持續做好基礎設施的投入。從調研來看,全鎮20個村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都能及時處理,而全鎮每個村都有垃圾清運車,有的村仍然存在垃圾不能及時處理的現象,為此各級幹部要督促好我轄區內的垃圾清運工作。

二是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一村一品”建設。圍繞“穩糧、精杏、擴畜、增菜、拓務”產業發展思路,打造農產品品牌,積極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持續保障羣眾增產、增收。要因地制宜選擇出適合本地特色與資源稟賦的產業發展路徑,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促進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杏子、核桃、白菜等高效作物。穩定牛、羊養殖,大力發展草地畜牧業,做大做強鴿子產業。要結合當前已經形成的產業格局,積極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發展“訂單農業”,發揮好農村電商平台作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種植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加大對農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為合作社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農民羣眾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與意識,提高農民羣眾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自我發展能力,多重渠道增加羣眾的經濟收入。

三是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工作部署,建議新謀劃建設一批垃圾焚燒(填埋)場、污水處理廠。全面完善各村項目建設,將各村2021年的項目盯緊抓牢,確保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使村容村貌得到進一步改善。

四是持續推進集體經濟組織建設,不斷增加經濟收入。在原有基礎上加大財政資金注入比例,利用村“兩委”換屆之際,將懂經營、致富能力強的人選入班子,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用、效果發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