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一

為掌握文祕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為就業形勢嚴峻下的文祕專業建設提供參考依據,本小組成員於 4月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活動。此次調研以文祕專業學生、昆明市地區各級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調查對象,瞭解畢業生的實習就業情況以及各單位對文祕專業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主要採取走訪面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發放了《文祕專業就業前景調查問卷》30份,共計收回 26份,具體做法是:以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主,通過網絡傳送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採取向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進行訪問的方法,獲取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對文祕專業學生職位定位以及相應單位的用人需求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一、被調查學生基本背景的分析

被調查的26人中,從性別來看,90%均是女性,另外90%的學生在高中學習的都是文科;在對“你對報考文祕專業的原因有哪些?”的選擇題回答中,只有10%左右的學生選“就業前景廣,就業容易”,而與之相悖的是超半比例的學生選“不知道”,這明顯體現學生對文祕崗位認識的不到位,也説明學生沒有自己清晰的擇業觀。

二、被調查學生對文祕專業課程設計及教學的分析

在對“所學課程中哪一類課程讓您獲益最多”的選擇題選擇題選擇題回答中,首選專業課,其次為專業基礎課,再次為選修課。從調查結果中表明,專業課程的設置對文祕崗位工作有很大的作用。在對“您認為哪些課程對工作最有用?”的選擇題回答中,選擇“公文寫作、祕書禮儀、計算機、祕書實務”課程的比例佔80%,而選擇文祕英語與市場營銷課程的學生為25%,由此可見,本地區社會需求的文祕人員較多的是要求學生能説會寫、會操作電腦、會辦事的人”。而英語水平與營銷能力並不被企業看重。在“您覺得當前文祕專業課程教學中最需要加強的是哪些課程”的選擇題回答中,85%的學生認為要圍繞職業發展需要而開展,要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避免空洞的説教;40%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要多樣化;26%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更需要具有趣味性;10%的學生認為要加強師資建設。由此可見,教師改變目前的教學方法是學生認為要加強的。

三、被調查學生對祕書所具備的能力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我們分析出計算機、外語、人際關係、社會適應、團隊協作是學生普遍看重的祕書基本技能,大部分學生能夠知道自己所欠缺的祕書職業技能,其次比較看重的就是專業知識與技能、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可見,祕書這一崗位需要的是全能的人才。但是能夠真正掌握這些祕書技能的學生卻少之又少。在“求職和工作中最困擾您的因素是”的選擇題回答中,70%的學生認為盲目,缺乏就業指導,缺乏人際交往、溝通能力;65%的學生認為對社會缺乏瞭解,自身優勢難以發揮;30%的學生認為專業知識不夠紮實,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由此,我們應該為自己對祕書崗位這一評價付出實際的努力,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四、被調查單位基本背景的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獲取了學生所在單位基本信息,從單位的性質來看:有7家是私營企業,1家國企,2家是事業單位,無外資企業;從單位規模來看:50人以下的有4家,50——100人之間的有7家,100——200人之間的有2家,200人以上的有1家。從調查單位的規模來看90%的用人單位都是中小型企業,這就要求文祕專業培養目標以各級各類中小型企業為主,以滿足中小企業的人才需求,服務於區域經濟的發展。

五、用人單位需要的祕書人才分析

對用人單位我們採用的是實地訪問,在訪問中,我們獲得的結果在下圖中有所體現。從下圖我們看到,90%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是祕書人員的個人能力,這祕書的能力是指祕書工作能力,能夠有效完成事情的效率;其次我校應該努力培養具有性格特點的祕書人才,學校培養的祕書應該是具備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而不是光好看的“花瓶”,要具有內容。另外用人單位比較看重的就是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比如獲獎情況,學習情況,個人社會實踐情況等等,因此,這就要求學生應該更加努力豐富自己學習和社會生活,這對他們以後就業非常有幫助的。

隨着經濟的發展,各類性質的單位數量不斷增加,每個企業因為工作需要或多或少都會引進文祕專業人才,但是,相對於其他一些專業,需求量不是很大,這為我們的人才培養提供了穩定的數量需求空間。至於學歷層次,98% 的企業認為需要大專或本科以上學歷,一般不會選擇中職生。中職生和大專、本科生相比,個人綜合素質和知識結構還是有很大差距。目前,培養綜合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的高學歷人才是本專業努力的方向。

六、用人單位需求祕書能力分析

在知識面上,為了適應企業對複合型文祕人才的需求,文祕專業必須拓寬專業口徑,在課程體系中融入相關專業知識,或者使其成為文祕專業的一個方向。同時,要注重培養文祕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跨專業學習相關課程,以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在能力上,與人交往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文祕人員的行業特定能力,屬於職業素質範疇;工作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是每一位從業者都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屬於綜合素質範疇。

從訪談用人單位中,76% 的單位將人際溝通協調能力放在文祕人員能力要求的第一位,説明了用人單位對祕書這一職位協調能力的重視。強化職業技能訓練,探索多證多能的教學模式。按照“雙證融通”思想,將祕書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專業教學中,強化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從事祕書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獲得進入祕書職業所需的祕書職業技能鑑定證書。在此基礎之上,提倡多證多能,以增加學生的就業砝碼。學生如持有多種能力證書,包括專業核心證書如普通話證書,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證書,汽車駕駛證等,以及能力拓展證書如會計上崗證、人力資源證、物流師、跟單員資格證書等,就業競爭力就會大大增強。

七、用人單位對祕書職業道德的分析

由圖表可知,我們應該注重職業道德和能力培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專業教育要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三種能力。職業道德素養主要包括敬業、奉獻、誠實、可靠,耐心、細心,善於與他人合作,有吃苦耐勞精神等。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獨立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創造性地貫徹領導意圖,為領導者提供最佳工作服務的能力。這些基本素養遠比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重要。

為此,教師要善於利用專業教學深入挖掘職業精神要素,並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實訓教學、課外指導和學生生活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

八、用人單位對文祕專業建設的意見

(一)在文祕專業基礎上增加非本專業知識,如管理、財會、營銷、國貿等知識,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複合型人才。

(二)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將學校的觸角延伸到企業中去,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三)要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要注重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學生要利用寒暑假,多參加用人單位的實習,增加自己的經驗。

可見,用人單位對文祕專業學生的要求和希望是知識面更廣、能力更強和實踐性更突出。這三點建議和意見適用於任何專業,為我們培養企業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指明瞭方向。而在文祕專業教學中,注重的是文祕理論知識的教學,沒有切合實際讓學生去參加用人單位的實習活動。因此,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

調查結果對文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啟示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對人才的多元化、多層次立體需求趨勢越來越明顯和強烈,即從掌握的知識面上説要多元化,從擁有的能力上説要多層次,包括職業核心能力、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跨行業能力,從具備的素質上説要立體化,包括綜合素質以及在此平台基礎上的職業素質。

九、對文祕專業教學的啟示

(一)面向企業、面向基層培養適用性人才。面向各類所有制企業辦學,在辦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向企業的需求看齊,建立鮮明的企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圍繞現代企業所需的財經、商務祕書類型來組織教學改革。強化企業祕書的綜合職業技能訓練,將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到教學中來,將學生培養成為深受現代企業歡迎的適用性人才。

(二)以實際應用能力為重點,整合文祕專業課程內容,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瞭解企業文祕崗位羣的特點和工作流程,分析提煉崗位羣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核心能力,依此進行課程設置。

(三)學校在設置課程時要注意:

(1)適當精簡專業基礎必修課程,以實用、夠用為宜。增強課程的應用性,減少課程的理論性;適當增加課程門數,減少每門課的課時數。

(2)適當增加專業方向課程比重。開設“祕書 + 商務”、“祕書 + 財會”、“祕書 + 管理”、等祕書方向,走複合化培養道路。複合化培養模式有助於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3)突顯現代文祕特色。應通過開設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演講與口才、計算機應用軟件使用和汽車駕駛技術等課程,切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4)增設選修課程。選修課的內容可以涵蓋人文、社會、經濟、管理等學科,如企業文化學、企業管理學、形體、書法等,以增強學生對社會、企業以及個人的瞭解。

(四)學生在學習課程應注意:

(1)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掌握文祕崗位必需的基本理論,包括祕書學、應用文寫作、辦公室管理、會務管理、公共關係等基礎知識;

(2)注重課餘時間的實踐練習,增強實際工作經驗與水平;

(3)積極學習與本專業相關的技能與知識,例如外語知識,駕駛技能,計算機技能;

(4)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溝通能力,能夠做到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很好地、全面地展現自己。

(5)豐富自己的課餘愛好,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本次調查研究通過對調查問卷與實地走訪的統計分析,從數據、方式、內容等方面描述了文祕專業學生存在的問題,並且結合了用人單位對文祕人才的建議,分析調查的數據及調查過程中獲取了信息。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二

1、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5份,全部收回,調查的對象主要是進入山西上西民企工作的大學生,他們在民企工作的時間不等;問卷共設試題15個,全部為單項選擇,利用SPSS19軟件對問卷進行統計。

2、統計結果分析

2.1 民企薪資普遍不高

調查顯示,有61.8%的畢業生薪金在1500-3500元之間,3.6%的畢業生薪金在3500-4500元之間,薪金在5500元以上的人羣只佔調查總人數的5.5%,這表明民企的薪資依舊不高。

2.2 民企的制度保障不完善,大學畢業生無法安心工作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民企的基本保障不健全,特別是醫療、住房等關係人們基本生活的保障不完善。即使大學生已經在民企就業,也不能安心工作。數據表明,45.5%的畢業生最擔心的是民企制度不完善,生病無保障,另有21.8%的人感覺薪資不穩,壓力大,生活負擔重。如果有機會跳槽依然有54.5%的人想跳槽。這也成為許多大學生不願意去民企工作的主要原因。

2.3 民企的管理體制靈活,重能力、輕學歷的用人理念是其最大的優勢

統計表明,民企的優勢在於其管理體制、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人性化,有58.2%的畢業生認為,民企不排資論輩,部門職位流動快,能力提升的空間大,這也成為民企吸引大學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有41.8%的畢業生認為民企用人不論學歷,而是依據專業和職位進行評定。21.8%的人覺得學歷根本就不重要。

2.4 大學生就業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動手能力欠缺,工作中普遍缺乏經驗

通過調查統計,我們發現50.9%的畢業生工作經驗不足,不善於總結,這説明大學生就業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手高眼低的現實狀況還存在,大學生就業主要考慮自己的發展,較少地考慮企業發展空間,50.9%的人希望自己有較好的發展前途和實現自我價值,有36.4%的人就業時考慮自己的發展空間。

3、原因分析

3.1 山西省民營發展比較落後,總體水平不高

近年來,雖然民企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面對新的形式,民企的發展也存在很多困難,各方面都落後於全國先進省份。一是發展總量仍不夠大。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所佔比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在中部六省中,山西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總量和佔比均處於最後一位。二是總體競爭力不夠強。2013年入圍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僅8家,全省民營科技企業數在中部六省排倒數第二位。產品檔次低,缺乏拳頭產品,沒有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品牌。三是新興產業實力不夠足。8家500強企業中,除通達集團從事裝備製造業外,其餘7家都屬煤焦鋼鐵企業。資產在10億元以上的150家民營企業中,主業屬新興產業的不到20%。總體發展的落後,是導致民企薪資低,缺乏社會保障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導致大學生不能安心工作的根本因素。

3.2 大學生就業觀念的相對落後,缺乏科學的、核心的就業價值觀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黨和國家學術界都高度重視,並多角度、多途徑研究就業困難的根本原因,有學者提出就業難的原因是複雜的,既有客觀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觀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大學生自身在思想、素養、觀念上存在偏差 。長期以來,“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地要求高校培養實踐型人才,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高校畢業生仍然缺乏工作經驗、實踐經驗,學生依舊不能一畢業就上崗。對於民企來説,企業需要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他們需要畢業能直接上崗的人才,因此,民企很難招到可用之人。

3.3 高校的教學注重理論,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長期以來,高校的教育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而成熟的理論教學體系,但是卻缺乏完整而系統的實踐培訓。首先,從時間上來講,理論課程的教學佔據了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而給予學生實習、實驗、實踐的。時間不是很充分,尤其是英語、高數等公共課程;其次,實習方面,學生很少能找到與自己對口的專業實習,一方面由於已經畢業的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一些單位編制處於飽和的狀態,因此他們已經不願意為還沒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另一方面例如採礦、建築等行業的單位不願意為在校學生擔負安全責任,也不願意為他們提供實習崗位。因此,許多學生在畢業旗艦不能進行專業實習,只能用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所代替。第三,現代信息的高速發展,使得知識更新很快,只靠學校有限的教學,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一些專業如計算機專業,幾乎在大學生畢業之後就沒有用武之地,因此,企業抱怨學生動手能力差也就不足為奇。

4、建議與對策

4.1 國家、地方應加大對民企的投入與支持,改善民企的工作環境

為了支持民企的發展,我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例如:降低小微企業貸款的門檻和利率;簡化審批,保障民營企業的用地;省政府設立每年20億元規模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於技術改造、先進設備引進、上市企業的重組扶持、中小企業有市場有回款有效益產品生產所需流動資金的貸款貼息、鼓勵類產業投資貸款貼息、自主創新平台建設補助等優惠政策 。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和促進了民企的發展,然而,民企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政府還應在職工的醫保、養老等基本保障上支持,減輕企業的包袱,使大學生能安心地在民企裏工作。對於民企來説,一方面應該很好地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加強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自力更生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凡聘用高校畢業生的民營企業,必須與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兑現勞動報酬、繳納社會保險,為學生解除後顧之憂。

4.2 加大對民企的正面宣傳,讓更多的大學生真真切切地瞭解民企

事實證明,民企是有其自身的優勢,例如:用人不論資排輩,重視職員的能力,對員工來説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等。我國有很多優秀的民企,他們的管理模式、保障制度十分健全,但是卻缺乏宣傳,許多大學生對他們缺乏瞭解,因此,學校應該經常深入民企對其進行調研,鼓勵學生到民企實習、工作,樹立優秀的員工作為榜樣,同時加大民企的相關知識在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比例,讓學生更加了解民企,轉變就業觀念。

4.3 加大對學生實踐課程的投入

從學校層面來首,學校應該從硬件和軟件方面加強投入。一方面要保障學生實驗、實訓的資金的投入,改善實驗實訓的條件,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數,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驗和實習。另一方面加強對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多讓學生動手,少一些無用的説教;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邀請企業中的工程師或高級技師等知名人士對高校教師進行培訓,對老師來説,也應定期該深入企業進行實際操作,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學校要鼓勵教師進行創新,加大對理論實踐做出貢獻的教師的獎勵。

因此,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就業,並不只是學生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學校的正確引導,企業的不斷髮展和壯大,政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只有各方面通力合作,大學生才能轉變就業觀念,更安心地在民企中工作。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三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xx年4月12-15日,本人到福建農林大學北區學生宿舍、南區學生宿舍以及下安學生宿舍,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活動。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書面問卷為載體,將問卷發放到宿舍,以入舍調查為主,街頭隨機調查為輔。其中,進入宿舍42户,隨機調查18份,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60份,回收問卷52份,其中有效問卷45份,回收率87%,問卷容量為60。

調查中顯示,認為你現在在就業中遇到的困難,有74.7%的同學認為“目前沒有工作經驗”是最大的障礙,有45.2%的同學認為自己所學專業不好影響擇業,30.5%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檔次影響了未來就業,32.6%的同學認為成績水平和未來就業有關,還有21.2%的同學認為靠關係才能找到好工作。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認為和未來就業有關的因素分析

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當前浮躁的社會風氣使不少學生認為“關係”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對學校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非常踴躍,並熱情參加校內外的各種社會工作、勤工儉學、打工兼職等,其實也是為了更好的應對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工作經驗”。所有這些目的都是為了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旨在更好的應對當前就業市場的挑戰。

2、大學生的職業選擇目標方面

首先,調查了關於大學生對擇業方向的選擇。首選在上海、北京、杭州等發達城市的佔78.3%,首選在自己家鄉的佔21.4%,且絕大部分為女生,主動去邊遠地區的僅僅佔0.3%,這個數字低得很,甚至可以忽略掉。這其實反映了大學生自身擇業的期望值較高,而且比較實際。他們一方面希望能有一個較高的工資收入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又關注單位和個人發展前景,都顯得比較實際,沒有人願意去偏遠的地方。其次,對大學生就業的理想單位進行了解,結果發現,選擇到外資企業就業的比例最高,約佔36.2%;其他依次為國家機關27.2%,私營企業佔18.6%,高等院校10.6%,國有企業7.4%。從數據看出,目前的同學較多的傾向於去外資企業工作,這可能與改革開放的加強,外資企業大量進入,且其有較高的福利待遇有關。國家機關,如公務員、高等院校、其他事業單位、科研單位等傳統就業單位也不在少數。另外,對於大學生畢業工資選擇方面,我們調查的專科生中,67.2%的人選擇了1000-20xx之間,13.3%的人選擇了1000以下,選擇20xx以上的有19.5%;

3、大學生的就業信息獲取和就業途徑

在調查中,有56.7%的學生認為 “親自到用人單位應聘”是就業最有效的途徑,有46.8%的學生主要是“通過人才市場中介或者學校網站”,這説明大學生正習慣於通過市場雙向選擇而求得職位。另外有相當比例的學生首選“依靠父母、親戚關係”獲得就業,佔25.3%。有些碩士和博士生選擇由“學校推薦”,有12.7%的大學生選擇通過“網絡”,(不同於校園中介網,而是社會上的中介網,有風險性)。總之,概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方式主要靠市場和父母的關係。從目前就業途徑的選擇看,網上擇業所佔比例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作為一種就業的有效途徑,正越來越被大學生青睞。在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方面,網絡中介成為了一種潮流。網上求職可以極大地縮短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在溝通中的時間差。由此可見,實現資源共享,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職業信息資料庫,通過網絡途徑實現就業,是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一種方式。可以發現,在求職渠道上,社會招聘會、學校招聘會所佔比例分別為31.7%和36.7%,表明招聘會作為求職主要形式之一,在現在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4、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及解決對策

由以上調查發現,在大學生就業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着誤區

首先,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謂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崗位,怕麻煩,一有困難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資很高的公司就業,或者擔當公司的要職等,這些想法都不切實際。隨着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軌,就業也勢必由精英就業向大眾就業轉軌。從大城市逐漸走向地方城鎮乃至廣大農村,從大企業走向中小企業是當今大學生就業的客觀趨勢。其實大學生應該改變就業觀念,要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想法,注重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鍊和提高能力。當前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比較誘人的職位又有限定,但是畢業生卻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以及為數不多的大城市,廣大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則少有人問津,部門方面畢業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外資企業、政府機關等,對廣大的基層單位不願理睬。這充分反映當前大學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最終導致已經畢業,但是還沒找到就業單位的局面,這主要是由於個人的自我設計過於理想化而與社會需求不對稱。

(二)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用人單位也都把有相關實際工作經驗作為招聘的必要條件。但是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多數大學生都缺乏實際意義上的實踐經驗,成為影響就業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着障礙。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較多的只注重書面知識,興趣範圍也有限,這使得他們在競爭職位是難以勝出,所以大學生只有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努力拓展自身素質、提高綜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三)學校在制定大學生教育發展規劃,辦學思路時關於市場就業情況的意識不強

一方面,科教興國和知識經濟社會迫切需要適用人才,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卻出現困難。許多學校熱衷於升格改名,辦學模式貪大求全,學術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趨同性愈來愈強,競爭區間愈來愈窄。與此同時,高校對大學生就業問題卻未能懷有同樣的熱情去思考去應對,高校自身辦學特色是什麼卻思考不夠深入。很多高校決策不作市場和社會調查,陷入閉門造車、一廂情願的境地,全然不顧市場需求的變化。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四

前言:

“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xx國,隨着“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羣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xx學院大四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網上調查。通過同學相互通知。瞭解大家的就業形式。參加調查的同學有100人

三、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五、調查結果

1、普遍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擔心就業。

調查發現,xx%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瞭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xx%。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信息,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大學生高達xx%,還有xx%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信息進行關注。

2、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羣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佔xx%,願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x%,願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x%。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於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願意,只把其作為後不選擇。調查人羣中,xx%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xx元左右,而對於xx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並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xx%,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xx%。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經驗體會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着“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着“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五

隨着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我們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大學生,為了順應社會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應該瞭解會計就業的前景。因此,我們小組11月15日至17日走訪了學校附近很多大中小型企業,其中包括三一重工,可口可樂,省新華書店公司,開元酒店,老樹咖啡店等並對他們的財務室進行了相關調查,發放了調查問卷,同時與其會計等人員進行了一些交流。

一.、調查目的

瞭解各企業設置哪些會計工作崗位,各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職稱及工作年限等。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以便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改進。

二、調查對象和範圍

主要在長沙市區和星沙地區,設有會計崗位的各大中小型企業和事業單位。

三、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各單位的性質和會計工作崗位設置情況,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會計職稱,會計年限,所學專業,性別,以及對會計就業前景的看法等

四、調查方法

通過現場試書面問卷調查和現場交流了解近50名會計從業人員相關情況以及他們的主要看法。共發放問卷25份,收回16分,本調查問卷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

五、調查結果和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我們調查的企業類型比例如下:

(1)大專生在這一領域競爭力相對較強。男女比例方面,男女比例為2:3。可以看出,女性佔了大半江山。但男性擔任會計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擔任出納和一般會計人員的較多。工作年限方面,一年的很少且基本都是擔任出納,2-3年的所佔比例較多,其次是3-5年的。其中,會計年限越久一般擔任的崗位級別越高。這印證了那句“會計越老越吃香”。職稱方面,一般會計人員和初級職稱較多,中級次之,高級和注會較少,這反應出當今社會還是缺乏高端頂尖人才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另外,從表五可以看出,會計專業還是一個比較對口的專業,在這些被調查的會計人員中有百分之六十以前是會計專業的。因此,同學們以後從事會計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

(2)調查中,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業務處理能力應用是非常突出的,而其它的經濟業務處理能力、税務業務處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審計能力等相應地應用較少。它們的應用比例如下圖所示:

(3)在調查問卷中問到會計在部門經濟管理活動中的地位這一題時,很多人在比較重要這一項打鈎,這説明,我們會計人員還應具備一定的分析經濟形勢,經濟決策的能力。另外,有45%的人認為會計專業前景為較有前途,15%的人認為無前途,13%較無前途,20%的人認為因人而異。10%認為很有前途。在會計工作穩定方面,有55%的人認為會計工作的穩定性為一般穩定,15%的人認為不穩定,30%的人認為因人而異。

(4)通過對會計人員的交流,他們認為在任職的'基本要求中,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是比較重要的,其次就是專業的從業資格證以及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的態度,由此可以説明,現在大多數的會計從業人員中,都是具備了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為主的。下面是對會計知識結構的總結。

六,調查體會

1、總結

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具備以下幾點:

(1)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

(2)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

(2)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把基礎理論知識學紮實。

(3)廣泛的知識面要堅持學習。但不能只學習和會計有關的知識,還要學習與經濟相關的知識。

(4)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5)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

2、對學院教學的建議。

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強化電算會計,專業課每門課程配套模擬實訓,與企業聯合辦學。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六

我暑期實踐小組於20xx年8月22日,海龍電子商城附近進行了關於求職與就業的情況的調查。主要調查對象是行人、顧客和一些商場的工作人員。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不僅掌握了很多有關求職與就業方面的資料和知識,而且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進一步瞭解了社會。

調查目的和調查方式

一、調查目的

1、瞭解人們對工作的要求和滿意度。

2、瞭解人們在選擇工作時的價值取向。

3、瞭解人們對大學生就業的看法。

二、調查方式

主要以問卷的形式對調查對象進行了解,獲取其對於求職、待遇、工作等方面的態度和看法。共發放問卷98份,回收有效問卷96份。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調查對象的分析

在所有被調查者中,其中在18—25年齡層的佔80%,26—35年齡層的佔14%。

年輕人成為了我們此次調查的主要對象。在調查中,有35.4%的人期望獲得1000--2500元的月薪,29%的被調查者對2500--3500元的月薪認為滿意,21%的被調查者希望得到3500--5000元的報酬。由此可以看出在被調查者當中,多勞多得、勤儉節約意識較強,對工作待遇問題有自己的原則與追求。由於調查地點的選擇,此次調查的調查對象文化水平比較高,有75%的被調查者掌握英語,有一人掌握英、法、俄,三種語言;三人掌握第二外語。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中僅佔被調查總人數5%左右的中年人(36週歲以上)基本都是畢業以後通過學校分配獲得工作,現在擁有3500----5000元的月收入,這些情況的出現與教育改革和政策的調整有着密切的聯繫。

(二)關於就業等問題的分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有高達九成的被調查者在4個月內找到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這説明大部分留京工作的畢業生都是在短期內找到了工作,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就業的趨向,即儘快找到工作(這和外地人在畢業生中所佔的比例有關),想留京發展就要儘快站穩腳跟。

在整個調查中,被調查者在回答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時,有28%的人表示樂觀、有45%覺得大學生就業存在一些困難,有14%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就業前景令人擔憂,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就業已不像以前那樣輕鬆,但也沒像有些人説的`那樣艱難,要有好工作還得自己多努力啊。調查中還發現,願意在私人企業工作的人佔29%,位居第一,其次是外企佔到27.1%,國企以21%位居第三,政府機關以10%居於第四位。以往的“鐵飯碗”思想在人們腦海中已經沒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多勞多得、能者多得。關於工作後所學專業的應用情況,83%的被調查者認為用得到所學的知識。其中15%的被調查者從事其本專業工作,68%的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相當一部分專業知識。所以學好專業知識和起到基礎作用的公共課都非常有必要。

調查顯示在工作的待遇問題上,有近四成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待遇不滿,而僅有12%的人對現在的工作待遇表示滿意,半數的被調查者表示比較滿意,看來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很難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但從這些數據能看得出,當代大學生並不像有些人所説的眼高手低,從基層幹起以是一種共識。調查還顯示,在選擇工作時,58%的被調查者以個人喜好作為第一參考,18%的人選擇待遇較好的工作崗位,18%的人更傾向輕鬆的工作環境。由此可見大部分人希望找到一份合乎自己興趣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樂趣這樣才會長久,幹勁也更足,但如此感性的選擇也有其弊端,是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將能力運用到所需要崗位,其中的輕重還得多權衡權衡。畢竟盲目求職是無法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站住腳的

四、活動總結

在調查中我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者,也大體瞭解了他們的求職就業情況,以及他們對求職就業的看法。他們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來説都是重要的參考,通過這些問卷、數據,我們能學到不少有關求職就業等方面的經驗。而且,在這些回答問卷的人當中,他們都給人以平和、開朗、熱情的感覺,即使有些是8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也對我們的實踐活動表示出了支持與理解。

在這個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社會條件下,大學生們應當多瞭解社會,把握機遇,早做準備,最重要的還是在大學裏學好知識,提高能力,如此才能不懼挑戰,在社會上站穩腳跟。有一身真本領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