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信力及法制意識難題思考(精選多篇)

第一篇:提升公信力及法制意識難題思考

提升公信力及法制意識難題思考(精選多篇)

近年來,在我市偏遠的農村地區發生聚眾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日趨突出。製造交通堵塞、圍堵行政機關等,聚眾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也時有所聞。

筆者所在的某縣縣城就經常發生上述情形,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工傷事故、徵地拆遷、非正常死亡等問題是引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主要源頭,尤其是交通事故。在農村地區,只要發生一起交通致人死亡事故,一般都會引發一起羣(本站:)體性事件,其親屬對事故的處理方式不是尋求和求助政法機關依法處理,而是聚眾上路,通過停屍鬧喪行為製造交通堵塞,向主管部門施加壓力,達到及時如期處理和處理結果符合其意願等目的。為什麼農民在選擇對事故和案件的處理方式上,不去尋求正當的合法渠道,而是採取偏激的方式呢?筆者分析,一是農民對政法機關在處理事故和案件的透明度、公正性上存在質疑和偏見;二是長期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認為堵塞交通、圍堵行政機關是處理事故和案件的唯一有效途徑;三是受法制意識不強的影響,不懂得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和解決現行困難,認為通過司法部門處理事故和案件費時、費事和費力,沒有實施堵塞交通和圍堵行政機關的行為來得快。

筆者認為,從提高政法機關的公信力上,應不斷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政治理論業務教育培訓,轉變羣眾對政法機關的錯誤認識。政法機關是保障羣眾生命財產安全、依法維護社會公平公正的職能機構,只有切實履行職能,才能贏得羣眾的愛戴和尊重;相反,就會在羣眾中失去公信力。作為政法機關,要想在羣眾中樹立良好的公信力,就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對政法幹警整體素質的培養,端正其執法態度,樹立其執法為民的思想,並組織幹警經常下鄉開展大走訪愛民實踐活動,送法律、送温暖、送服務下鄉,幫扶弱勢羣體,加深與羣眾之間的感情。一旦發生車禍之類的事故或案件,村民就不會為擔心政法機關的“冷、硬、橫、推”而迫不得已地做出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在一些偏遠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至今仍是法制宣傳的盲區。這些地區的羣眾法制意識普遍低下,有的對法律知識可謂一竅不通。在涉及維護自身權益的問題或案件上,他們在“法不責眾”的陳舊思想迷惑下,往往採取偏激的做法。對此現狀,作為政法機關,應在平時的工作中,注重對轄區羣眾進行政策、法制的宣傳教育,建立長效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陣地和工作機制。以農村地區的鄉鎮為中心,建立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安排專業人員負責接受羣眾對法律方面的諮詢,指導羣眾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並無償為家庭困難的羣眾提供法律方面的援助。只有通過不間斷地對羣眾開展法制方面的宣傳教育和建立法律援助服務機構以及法律信息服務渠道,滿足羣眾對法制的應用需要,才能改變羣眾無視法律的落後思想和農村法制建設的滯後狀況。

第二篇:提升政府執行公信力法制途徑探討

政府執行力在行政管理學意義上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戰略決策以及執行行政命令和處理行政事務的能力”。這種能力作用的客觀結果,反映和影響着人民羣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即政府的公信力。温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這是“執行

力”和“公信力”概念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標誌着政府“執行力” 和“公信力”建設被正式納入國家治理範疇。

“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市縣兩級政府處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線,是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重要執行者。實際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羣眾具體利益的行政行為大多數由市縣政府做出,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大多數發生在基層並需要市縣政府處理和化解。因此,提升市縣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市政府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進程中,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深入開展法制培訓和宣傳,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工作,推動了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不斷提升。

一、堅持科學民主決策,提高決策水平,鞏固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基礎

政府總是通過一系列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實現對社會、經濟和政治各領域事務的管理。實際上,“政策的有效執行是以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廣大民眾切身利益的高質量的政策為基本前提的,而高質量的政策則需要有科學的民主決策制度作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提高決策水平,是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內容。温家寶總理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政府管理創新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把科學民主決策作為一項基本制度。”《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也提出通過完善重大行政決策聽取意見制度、聽證制度、合法性審查制度、集體決定製度、實施情況後評價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途徑完善市縣政府行政決策機制。

從上世紀80年代黨的十三大提出的“重大事情讓人民知道,讓人民討論”,到黨的十七大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直至最近倡導的“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市政府堅持把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提高政府決策水平作為推進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工程。人民羣眾作為民主政治主體的地位,越來越凸顯;而黨和政府作為公僕的角色意識,也越來越強。2014年修訂的《**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明確規定:未經市政府法制辦審核把關的規範性文件草案,政府常務會議不與研究討論;未經市政府法制辦審查並提出意見的涉法事務,政府不作決定;市政府涉及企業改制重組,重大招商引資等項目,都必須由市政府法制辦出具法律意見書等。實踐中,逐步探索完善了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決策,一律堅持調查研究和集體決策制度,並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凡是與人民羣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實行社會公示或者聽證。各項決策都努力做到符合實際情況、符合羣眾的意願,都堅持考慮實際效果和可操作性。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後,由市政府法制辦和牽頭單位跟蹤評估,及時啟動反饋糾偏機制和決策責任追究機制。實踐證明,通過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大大提高了行政決策的質量和效益,無形中促進了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提高。

二、加強監督,依法規範行政權力運行,是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徑

温家寶總理指出:“政府有沒有執行力和公信力,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進程中,**市重點加強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依法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在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首先,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2014年,市政府將行政執法責任制納入了目標管理體系。市政府法制辦完成了全市67個行政執法主體的執法依據梳理及公告工作,指導各級各部門釐清了執法依據,明確了執法權限,確定了執法標準,落實了執法責任。2014年又重點開展政府部門內部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各級各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對行政執法環節、步驟進行具體規範,切實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體、期限明確。市政府法制辦每年組織開展行政執法責任目標、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有效推動了各級各部門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其次,深入清理規範性文件。**作為沒有立法權的省轄市,規範性文件是政府實施決策、履行職能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因政出多門、文件打架等現象導致政令不暢、部門利益傾向嚴重,無形中制約了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從2014年開始,市政府法制辦牽頭開展了四次大規模的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共排查建市以來以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室名義發佈的各類規範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11278件次,其中

規範性文件969件,經清理廢止340件,宣佈失效330件,修改18件,保留有效的規範性文件彙編成冊,發送各縣(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並通過市政府門户網站、市政府法制網站向社會公佈。經過清理工作,基本釐清了依法行政的制度依據,對維護法制和政令的統一起到了積極作用。

再次,依法規範行政自由裁量權。社會化活動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使得政府的政策干預力度很難確定,為了方便公共政策的靈活有效施行,這就必然要求在行政執行過程中賦予執行主體以足夠的自由裁量的權力。然而,“一個公共官員擁有自由裁量權,意味着無論對他的權力有怎樣有效的限制,他依然具有在作為和不作為的可能系列中作出選擇的自由。”因此,“必須加強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控制,通過合理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權,使它在合理的範圍內,在符合法律精神的前提下發揮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避免它的某些消極影響。”根據省政府統一安排,**市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行政裁量權予以了細化,能夠量化的進行了量化,並將細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標準予以公佈、執行,切實將行政權力運行納入微觀可控範圍。

最後,強化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市政府法制辦聘請了16名行政執法特邀監督員,開通了行政執法網上投訴平台,先後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違規使用“電子眼”、某縣國土資源局違法頒發土地使用證等案件啟動了行政執法監督程序。效能監察部門及時查處了一批推諉扯皮、辦事拖沓或不作為案件,並對有關人員進行了責任追究,“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法治原則基本得到落實。

三、深入開展政府法制培訓,着力提高執行主體的素質

執行主體是政策執行過程中最能動的因子,政府政策執行力中所有要素都需要通過執行主體來發揮作用,也就是説,執行主體在政策執行力要素中發揮着最核心的作用,他們的行為後果直接體現和影響着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所以,提升政府政策執行力,必須要提高政策執行主體的素質。

幾年來,**市堅持把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作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環節和抓手,持之以恆地開展依法行政培訓,推動執行主體素質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與建設法治政府相適應的社會氛圍。領導幹部學法基本做到了學法的計劃、內容、時間、人員、效果“五落實”, 國務院法制辦行政複議司副司長方軍博士、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主任應鬆年教授相繼應邀來濮舉辦法制講座,市政府法制辦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舉辦了全市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行政許可法》、《綱要》輪訓班,將《行政複議法》及其《實施條例》納入了市委黨校主體班課程體系。市政府法制辦連續五年採取“送法上門”方式,培訓行政執法人員培訓行政執法人員35000餘人次。各級各部門均結合各自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法律業務培訓,在提高政治素質和執行能力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四、重視發揮行政複議工作在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中的修復作用

當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凸顯期。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許多矛盾糾紛已經並將繼續以行政爭議的形式反映出來,行政爭議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無可否認,每起行政爭議的發生,都與政府執行力有關,都會對政府公信力產生不同程度的消解作用。作為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和法定渠道,行政複議體現的是法治政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能,對於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修復作用。

2014年以來,**市政府通過口頭、書面、網絡等多種方式收到行政複議申請541件,決定受理367件,法定期限內辦結率達100%。辦結案件中,通過公開聽證方式審結的佔審結案件總數的90%,進行現場勘查和調查取證的佔68%,行政複議案件撤銷變更率年均在50%左右,2014年達到了63.7%,及時糾正了一大批違法或不當的行政案件,切實維護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市政府法制辦對行政複議決定實行追蹤監督,對不依法履行義務的,依據《行政複議法》和《河南省行政執法責任追究試行辦法》實施責任追究,提高了行政複議工作效益和社會公信力,開創了政府滿意、社會認可、專家看好的行政複議工作局面。

第三篇:增強法律意識,提升法制觀念

增強法律意識,提升法制觀念

——龍亢農場國小組織學生參觀龍亢法庭

應龍亢法庭邀請,龍亢農場國小組織學生參觀了龍亢法庭。

6月5日上午,龍亢農場國小20多名學生興高采烈來到龍亢法庭,在法院常法官的帶領下,學生們依次參觀了法庭的大廳,走廊文化、審判區、工作區、活動區等佈局與設施,在參觀圖書室的時候,龍亢法院工作人員還向農場國小贈送了人民調解案例的圖書。參觀結束後,國小生聽取了龍亢法官對國小生的法律知識介紹,法官們也對學生提出的身邊的法律問題做了細心的講解,並就提出的問題作了相關法律知識解釋。最後,同學們愉快的和龍亢法官們在一起合影留戀。

通過參觀,不僅揭開了法院在同學們心中的的神祕面紗,對法院這個神聖莊嚴的地方有了較為直觀的瞭解,並且提高了農場國小生的守法意識,提升了他們的法制觀念,對預防未成年犯罪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四篇:提升考核評價公信力

提升考核評價公信力

如何在目標責任考核工作中體現“五個堅持”,真正把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變為可操作、可衡量、可檢驗的考核指標,是一個亟待破解的課題。近年來,秦都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關注民生、注重民意為着力點,不斷創新目標考評體系和方式方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和激勵措施,使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更貼近實際、更注重民意、更科學公正、更能全面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不斷創新目標考評體系

區委在制定責任目標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立足區情民情,不斷改革創新,使考評目標與時俱進。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財税、和諧社區等九項重點工作考評體系,相繼修改完善了各類考核實施細則23項。緊密結合區情民意,強化科學發展理念,適時調整考評指標體系。在考評指標設置中,特別注重民生與和諧發展指標。同時,根據各鄉鎮、街辦的經濟基礎、地理位置、發展條件等方面差異,按照其各自突出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各項指標,通過個性化發展指標求得整體性質變量增。對區政府主要經濟職能部門,考核重點放在完成剛性指標上,儘量縮減柔性指標分值。其他職能部門考核,主要是比服務職能、比社會效應、比工作創新,使目標考評體系更科學全面、更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為避免做表面文章應付考核的現象,在動態考核方面狠下功夫,實行月度督促檢查,季度總結講評,半年項目觀摩和綜合評價,年度設立有突出貢獻單位和個人、包抓重點項目先進單位和個人等獎項,現場兑現獎懲。採取領導包抓、分析預警、重點督察、排名對比,形成了多層面、全方位、動態式的目標責任考評體系。

努力提升考評公信力

區委從強化組織監督入手,狠剎考核考評中的不正之風。各項重點工作分別成立考核組,全區設立由區紀委書記任組長的監督組,規範考核操作程序,隨時接受黨員幹部反映、投訴,及時複核考核結果,嚴肅處理違反紀律規定的人和事。狠抓平時督促檢查,考核職能部門每月深入基層現場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協調關係,督促進度,全面掌握並通報目標指標進展情況。

為克服年終一次性考核定位的弊端,堅持季度考核講評制度。各考核組結合月

檢查情況打分排名,將結果反饋被考核單位,以提大學聯考核透明度。季度首月上旬召

開全區講評大會,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分析原因,提出改

進措施,現場兑現獎罰。同時,將季度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實施半

年考核獎懲。劃分鎮街道、黨羣、政府財經、政府綜合等考核小組,經過自查自考、聽取彙報、查閲資料、現場考核、彙總測算等程序,形成初步考核結果,報經區委、區政府審議後實施獎懲。同時,考核組織觀摩各鎮、街道及相關部門體現工作實績

的亮點項目,既是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又是對幹部政績的比評與監督。對未能列

入項目觀摩的單位,其黨政主要領導進行表態發言

積極探索加減分綜合考量實績的辦法:一是重點指標超額加分。如財税、固定

資產投資、“兩項收入”等重點指標,按超額比例計算加分。二是結合平時考核加

減分。季度考核列前三名和最後一名的單位,市級指標受獎懲的單位,在年度考核

總分中分別給予加減分。三是對榮獲各級表彰獎勵及上級召開現場會的單位給予加

分。四是對完成階段性中心任務及重點工作實績優異、貢獻突出的和未能按時完成

的單位予以加減分。同時探索設置難度考核係數,真正體現考核考評公開、公正、

競爭的原則,提升考核考評公信力。

大力強化考評激勵效能

考核結果運用關乎考核考評的實際效能,區委堅持精神鼓勵和經濟措施並舉,

激發潛能,調動積極性。樹立正反兩方面典型,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堅持數年對

重點工作第一名單位頒發流動獎牌和獎金,全區進行通報表彰。兩項及以上重點工

作第一名單位的主要領導大會介紹經驗。對最後一名單位頒發警示牌,並進行經濟

處罰,全區進行通報批評。兩項及以上最後一名單位主要領導要在大會上進行表態

發言。對市級指標完成情況優秀單位和落後單位同樣實施獎懲。區年度考核領導小

組連續多年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3至10萬元不等的現金重獎和較大數額的工作津貼補助。同時,把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和年度目標責任三位一體考核緊

密結合運用,獎罰嚴明,近年來,全區對考核考評中政績突出的優秀年輕幹部,予

以重點培養、提拔使用,先後提拔幹部226人,對考核考評中不稱職、嚴重失職的

領導幹部實行降職或免職處理,先後降職使用3名、免職2名領導幹部,轉崗42名,誡勉談話29名。通過考核結果運用,樹立了以實績論幹部、以業績選拔使用幹部的

用人導向,全區上下形成了創優爭先的良好氛圍。(作者系秦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兼考核辦主任)

第五篇:論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論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郭毅芳孫棟。

(1.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0001;2.鄭州大學文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摘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反映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從而影響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響力,同時對於政府自身行政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政府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誠信度才能具備一定的信用能力,公眾依據政府的信用能力對政府表現持相應程度的信任。立足於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實際問題,對政府官員的責任意識,作風輕浮、政策隨意及腐敗現象進行了原因分析,並從公眾參與監督、政策制定體制化、官員誠信教育及監督問責機制等對策方面提出了可供參考的意見。

關鍵詞:政府公信力;政府責任;公眾監督;誠信體系

所謂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活動中與社會公眾建立起的一種信任關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為人民服務是各級政府的神聖職責和全體公務員的基本準則;增強政府公信力,不僅是我們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且是實現政府職能、創新社會管理、增進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和諧和提高全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決定着人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從而影響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公民在何種程度上對政府的行為持信任態度,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徵得公眾的信任,這主要取決於政府的公信力。目前,政府在實際工作中,濫用權力,失信於民的現象不斷髮生,嚴重地損害了政府的整體形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政府正面臨着嚴重的“信任赤字”,提升政府公信力迫在眉睫。

1政府信任流失的原因分析

1.1政府責任感淡薄

從廣義上來解釋,凡是涉及到資源和權力分配的領域都屬於政治領域。然而在政治領域,政府在公平、合理分配社會資源過程中佔據着主體地位政府的責任意識則關乎社會的公平和穩定。一旦政府權力實施不當,忽視社會公眾的整體利益,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將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的權力既來源於人民,也服務於人民。具備強有力的“權為民所繫,利

為民所謀”責任意識既體現出現代文明政府的特色,同時也是新時代對政府的要求。那麼如何認真執行政府職責,實現服務型政府的職能,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和支持就是我們需要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政府行為體現了一個國家政治面貌。不當的政府行為造成的後果將是失去民心。目前,我國的一些政府部門玩忽職守,不認真履行自身職責,不作為事件屢見不鮮;某些基層行政單位對於公眾的訴求不聞不問,甚至暴力行政,在其位不謀其政,同級別單位之間責任不明,相互推諉扯皮,出了問題無人管,使人民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及時的保護。今年三月,農民彭公林因購買假水稻種子損失慘重,儘管拿到了政府的鑑定結果,卻遲遲得不到應有的培訓而最終上吊自殺,審視這起因假種子釀成的悲劇,更多的是對推諉扯皮機關作風的無聲指控,以上行為造成民眾對官員的素質不信任,嚴重影響政府整體的公信力。

1.2工作作風輕浮

伴隨着人們的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相互交往日益頻繁,政府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民眾的維權意識逐漸增強,對政府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認真貫徹“八榮八恥”,以人民利益為首,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政府才會贏得民心,並得到政權的鞏固。政績不是數字,不是高樓和形象工程,只有讓人民得到真正的實惠和民主才是政府的政績。“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固”。《中國青年報》曾經報道,山東省臨沭縣政府因涉及一宗租賃合同糾紛,該縣公安局、國資局、財政局、經委等部門竟然集體為縣政府出具偽證。這將嚴重威脅到政府的公信力。也有某些政府單位片面追求“政績”和經濟績效,虛報浮誇,弄虛作假;不顧民力和財力大搞“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績效,將政府的注意力和資源全部投注於對經濟績效的追求,而棄民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於不顧;“被就業”、“被增長”、“被自願”、“被代表”等“被”話語的日漸流行正是對政府公信力建設的質疑,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劉明華説:“每一個被“故事的發生,無不與利益緊密掛鈎”,“經濟利益,江蘇發生的“被小康”事件,則是當地領導幹部為獲得晉升的機會而賦予公眾“富裕”。如此等等,得了一己私利卻損了公眾心目中政府的形象,長此以往,政府公信力將無從談起。

1.3行政政策隨意

行政政策制定的隨意性和不穩定性依然存在,一些行政單位滿足於自身“居廟堂之高”的權威感,隨意制定修改變更行政政策,致使政策缺乏穩定性、統一性、連貫性,尤其表現在後任政府不對前任政府制定的政策、決策負責。為了爭取到更好的投資環境,某些政府憑空許下“妙語連珠”的承諾,比如承諾給土地使用權補償、給三年免税待遇等等,把投資環境描繪得天花亂墜,但是投資商來了以後政府就自圓其説,根本無法兑現諾言。引資中介人狀告政府的案例在司法實踐中已經早有發生。在政策制定方面,以“人制”代替“法制”,行政依據、決策程度、行政結果透明化、公開化不夠,對於政策的制定缺少統一的制度規定,導致一些政策“人走茶涼”,在執行上出現間斷,政策執行的後果無人評估,使公眾無法對政府的政策作出正確穩定的預期,使政府的公信力嚴重削弱。

1.4行政人員腐敗現象存在

行政人員作為政府行政政策的執行主體,其一言一行在公眾眼裏即代表着政府的意願,直接影響政府的外在形象,影響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市場的開放性、制度體系的不完善、“官本位”思想導致的一些政府行政人員利用權力在制定政策和決策中“設租”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讓行政命令更容易代替行政政策。“行政裁量權”的不恰當設定,使得“尋求政府官員干預來解決問題”仍是某些社會主體(企業或個人)取得競爭優勢和滿足利益的主要手段,從而也為“設租”提供了可能性,為“尋租”提供了市場空間。“權力設租”的結果是“權力尋租”,這將直接破壞政府公信力。一些行政人員以政府工作人員自居,自認為身份高人一等,不把公眾放在眼裏,“老子天下第一”的“土皇帝”心理嚴重,近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央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工作領導小組公佈了2o件典型案件,平均每個案件涉及金額550多萬,涉及地(廳)級官員57人。如此數據,政府公信力在公眾心目中已大打折扣。

在我國,由於“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利制約監督問責機制不完善,民主意識相對淡薄,腐敗現象猶存,信用體系缺失等原因使得政府公信力日漸下降,提升政府公信力,對於強化政府的合法性,提升政府的凝聚力,促進市場經濟的高效運轉,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維護社會體系,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升政府公信力我們應提出新對策,拓展新思路。

2對於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徑的幾點思考

2.1優化決策信息溝通渠道。增強民眾的參與

政府的公信力來源於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滿意程度。如果要提高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那麼,政府應當依法履行職責,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對穩定並切實落實到位,樹立人民公僕的形象,滿足社會成員的需求,並使政府行政行為過程公開透明。增加民眾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的參與比率,不僅體現民主思想,更能體現出民眾對政府的監督作用,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需要自下而上的民眾監督才能確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從而避免了政策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優化政府和民眾的溝通渠道,擴大民眾參與力度和監督治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社會的需要了,只有得到民眾的支持和力度是完善政府職能的有效途徑。單方面的自上而下的政信任,這樣的政治才穩定鞏固。讓民眾充分參與到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滿足民眾最迫切的社會需要,增加政府政策的優勢,才能擴大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只有民眾對政府政策、行為結果的高度滿意和認可,才是政府最大的政績。

2.2加強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建設。保持政策的科學性和穩定性

科學性是政策的生命,也是能夠維持其穩定性的前提條件。只有決策科學化,才能保持這些政策的公正性和可行性,才能減少阻力,為其順利實行提供必要的基礎,為其保持穩定性提供必要的條件。政策多變必然失信於民,而政策之所以多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本身不科學。各級政府應不斷完善和加強科學決策的制度化建設,如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諮詢制度、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決策責任制度等,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公共政策時,還應充分考慮到增加公共政策的穩定性,降低公共政策變更的隨意性,特別是要加強不同方面政策的相互照應與新舊政策之問的合理銜接,使得整個政策系統保持較好的協同性完整性,這樣公眾才能形成合理的預期,從而提高對政府的信任度。

2.3加強行政人員誠信教育。構建政府誠信體系

行政人員是政府的構成個體,每一個個體信用缺失的行為都將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政府應對行政工作人員進行專門的誠信教育,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德”才能更好的發揮其“才”,從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構建政府誠信體系,對公務人員進行系統的誠信教育和誠信宣傳。強化教育政府官員的信用與責任意識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徑。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根源就是政府官員缺乏

責任和誠信意識,政策執行過程中缺乏以人為本理念,因而,提升政府公信力首要的是加強政府官員的誠信教育,提高政府整體人員的誠信理念,從思想上糾正問題。積極倡導和加強政府官員的信用教育與宣傳,培養政府官員的信用觀念、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這不僅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和法治環境,而且也有利於增強政府官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實現民眾和政府的和諧發展。完善政府失信的懲戒機制,由於對政府信用缺失者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相應的懲罰措施及手段,造成了政府官員信用

意識的普遍淡薄。因此,建立剛性的政府失信懲戒機制,如把政府官員的失信行為作為其政績評價、官職升遷的重要依據。

2.4完善政策監督問責體制。依法行政

保持政府監督體系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優化政府決策的監督系統是確保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方法。公正、嚴謹、有力的監督系統的完善有利於政府政策有效實施,同時也保證了民眾的正當權益不受侵害。保證專門監督機構的獨立性對危機決策的正確制定和有效執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從根本上消除了民眾對政策落實的疑慮和擔憂。建立有效的政府監督、問責機制,建設責任政府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徑和中心環節。政府向民眾負責受民眾監督這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這就需要政府及時疏通社會各界對政府的意見和建議的反應渠道,建立起健全的社會監督網絡,完善對行政行為的審查制度,充分發揮法律的監督制約作用;與此同時還要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問責機制,及時追究責任既保證政府權力受到限翩,政府的行為受到監督,又保證政府行為的結果受到問責機制的制約。青海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趙啟中指出,政府誠信體系建設的關鍵是依法行政,政府在執行黨和政府的政策時,執行的好,就能贏得民心,政策執行的不到位,就會削弱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政府的凝聚力就會減弱,在喪失誠信的同時也會失去民心。政府誠信體系建設要把依法行政作重中之重,依法行政,按制度辦事,抓好績效管理,強化效能監察,提高行政效率,認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以誠信服務的實際行動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