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

安徽省關於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

關於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

 

根據《關於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意見》(國衞體改發〔2014〕12號)《關於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衞醫發〔2014〕48號)及《關於印發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的通知》(國衞辦醫發〔2016〕12號)《關於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8〕35號)等文件要求,為進一步明確縣級醫院功能定位,完善診療服務體系,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滿足縣域居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及全省衞生與健康大會精神,立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衞生事業發展實際,着眼於解決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二、工作目標   

按照《關於印發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的通知》(國衞辦醫發〔2016〕12號),以下簡稱《通知》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縣級醫院人才、技術、重點專科等核心競爭力建設,提升縣級醫院法制化、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計劃利用3年時間,進一步鞏固改善醫療服務的有效舉措,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有效承擔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任務,力爭實現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到2020年,50家縣級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服務能力要求。74家縣醫院達到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縣醫院排名前20位新農合縣域患者外轉率每年下降不低於10%。

三、主要內容

(一)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醫院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貫徹落實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徹落實黨的衞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貫徹落實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政策措施,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確保醫院改革發展正確方向。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黨政領導班子其他黨員成員要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要緊緊圍繞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在醫院重大事項決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隊伍建設、行風建設等方面切實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為醫院診療、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障。

(二)提升醫院管理水平。

1.強化依法執業。嚴格落實《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以及《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建立和完善醫療、護理、院感、藥事等醫院管理各項制度,並分解細化到各職能部門和臨牀科室。

2.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實行院、科兩級責任制,嚴格落實《醫療質量管理辦法》《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2018年版)》要求。加強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完善縣域質控網絡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質控網絡在推進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標準化、規範化、同質化中的作用。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制度與工作機制,探索運用醫療質量管理工具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嚴格控制高值醫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加大對異常、高額醫療費用的預警和分析。

3.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嚴格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國衞辦醫發〔2018〕 5號)要求,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相關組織架構,嚴格落實患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範、行業標準及服務指南,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建立臨牀科室醫療安全上報與反饋、改進機制,嚴格落實醫療安全責任制,細化職能科室、臨牀科室及相關人員責任。加大對患者身份識別、用藥安全、手術安全核查、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危急值報告、醫療器械安全使用、院內意外傷害防範、信息系統安全等重點工作的管理力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預防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

4.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建立完善預約診療制度,逐步實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集中預約檢查檢驗。加快建立遠程醫療制度,推動縣域與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促進醫療服務更加公平可及。落實臨牀路徑管理制度,將藥學服務、檢查檢驗服務等納入臨牀路徑管理範疇,縣醫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臨牀路徑管理。鼓勵積極參與區域病理、影像、心電等診斷中心的建設,實現區域內醫療資源共享,在醫療質量控制合格的前提下,開展縣域醫共體內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理等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逐步推進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制度,為患者提供診療、生活、法務、援助等支持服務,加強醫患合作,增強醫患互信,努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5.加強醫院感染管理。認真貫徹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規範、標準,建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制定並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範,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操作規範和工作標準,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加強對產科、新生兒室、麻醉科、手術室、急診科、重症醫學科、血液透析室、內鏡診療室、消毒供應室等高風險科室和部門的管理。

6.加強護理管理。進一步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實現縣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對住院患者全面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門急診、手術室、內鏡中心等非住院部門結合工作特點,優化服務流程,開展優質服務。強化落實護理核心制度,針對重點人羣、重點環節、重點部門制定完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積極為上級醫院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術後康復患者、慢性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以及失能失智老年患者及殘疾人等提供接續性護理服務。

7.加強藥事管理。完善各項藥事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醫院用藥管理、處方審核制度,鼓勵運用信息化手段優化流程,實施藥品採購、儲存、調配、使用全程管理。加大對抗菌藥物、抗腫瘤藥物、抗凝藥物、高警示藥物、毒麻精放等重點藥物類別的管理力度,促進臨牀合理用藥。加強縣域醫共體內各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對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延伸的處方進行審核,實施藥學查房和藥師會診,提供藥品信息與用藥諮詢,不斷提高藥學服務能力,促進藥學服務模式轉變。

8.加強經濟運行管理。醫院法人代表為醫院經濟管理第一責任人,明確院領導班子成員、科主任、醫務人員、管理人員等崗位的具體職責,細化管理目標和任務。全面加強醫院預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核算與控制、國有資產管理、採購與合同管理、績效管理以及內控機制建設。制定醫院成本控制、節能降耗、藥品和耗材佔比、均次費用、人員支出等經濟管理年度指標和中長期指標,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獎勵和問責制度。重點公開醫院收支情況、均次門診費用、人均住院費用、診次費用、牀日費用、主要醫療服務項目費用、主要病種費用等社會公眾較為關心的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三)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1.完善診療科目設置。健全一級診療科目,逐步完善二級診療科目。獨立設置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診醫學科、康復醫學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一級診療科目。逐步開設獨立的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病學、神經內科、內分泌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婦科、產科、新生兒科、小兒外科等二級診療科目。

2.提升專科服務能力。

(1)補齊薄弱專科。根據縣域居民診療需求、近三年縣域外轉診率排名等因素,綜合確定縣級醫院薄弱專科和缺項。各縣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重點加強兒科、產科、精神科、康復醫學科、傳染性疾病科、老年科等學科建設,並納入縣級財政專項經費。通過改善硬件條件、引進專業人才、開展適宜技術、加強與醫聯體上級醫院合作等措施,補齊薄弱專科能力短板。加強急診科建設,實現患者信息院前院內共享,構建快速、高效、全覆蓋的急危重症醫療救治體系,提升對急危患者搶救與轉運能力。

(2)夯實專科平台。進一步加強臨牀及其支撐學科建設。重點加強病理科、醫學檢驗科(臨牀體液、血液,臨牀微生物學,臨牀化學檢驗,臨牀免疫、血清學,分子生物學等專業組)、醫學影像科(X線診斷、CT診斷、磁共振成像診斷、超聲診斷、心電診斷、腦電及腦血流圖診斷等專業組)等學科建設,提升疑難、危急重症疾病診斷、治療能力。加強手術室建設,配置相應的設備設施,根據《安徽省手術分級目錄(試行)》和手術醫師的相應授權,開展適宜的手術操作技術項目,提升手術操作技術能力。

(3)強化核心專科。以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一級診療科目為核心,重點提升對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地方病的診療能力。加強血液淨化中心建設,提高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服務能力,提升對終末期腎病等重大疾病患者的長期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麻醉科建設,擴大麻醉醫療服務領域,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設置麻醉科護理單元,加強對麻醉患者的護理服務。積極推動圍手術期急性疼痛治療,加強術後監護與鎮痛,加快患者術後康復進程。在保障手術麻醉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手術室外的麻醉與鎮痛,不斷滿足羣眾對舒適診療的新需求。進一步加強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建設,提升對呼吸、循環等重要生命系統的支持能力,為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提供有力支撐。

(4)打造優勢專科。進一步加強建設現有實力較強的臨牀專科,根據區域內重點疑難疾病等,適當開展新技術、新項目,重點提升微創技術臨牀應用能力,逐步推廣內鏡、介入治療等微創技術,不斷提高微創技術臨牀使用比例。提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診斷治療能力,不斷滿足患者不同層次的看病就醫需求。

(5)加強“五大中心”建設。整合醫院多學科力量,成立“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腦卒中救治中心”、“胸痛救治中心”、“創傷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立急診綠色通道,實現胸痛、腦卒中、新生兒、重症孕產婦、複雜創傷等重症搶救的無縫對接,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致殘率,打造危重病搶救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