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長城的作文(精品多篇)

介紹長城的作文(精品多篇)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一

居庸關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關口,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距北京約50公里,為保衞京師的屏障。與嘉峪關、山海關齊名,但因其地勢險要,位列三關之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居庸關以險著稱,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春秋戰國時代,燕國扼制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初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與長城相連,此後唐、遼、金、元數朝,居庸都有關城之設。現存的居庸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朱元璋懼怕元順帝捲土重來,撥鉅款修築,增強軍事防禦功能,為居庸關建起水陸兩道關門,南北關門之處都有甕城。關城外南北山險要之處,還築有護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禦體系。清末以後逐漸荒廢;1992年昌平縣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居庸關還以景色秀麗著名,早在八百年前,“疊翠居庸抱雲台”就被金代皇帝欽定為“燕京八景”之一。始建於1342年的“雲台”,雕工藝術精湛流暢,造型別致,圖案精美,是元代石雕藝術的珍品,也是元代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如今,掩映在楊柳紅楓間的居庸新關,更有“花木長城”的美譽。

居庸關附近,還有“仙枕石”、“五郎廟”、“六郎寨”、“彈琴峽”、“望京石”、“天險”、“穆桂英點將台”、“詹天佑銅像”等景點,增添了這座雄關的風采。

四月去居庸關踏青,滿山山桃花盛開;夏季去居庸關長城,伏果、歪瓜裂棗生津解渴;秋季登居庸關,楓葉紅似焰火,柿子山杏滿筐裝。去居庸關不可不看雲台(建於元朝,全由白色大理石建成),是居庸關中最具價值的文物。居庸關長城形式多樣,堪稱一奇。其中以“人”字形長城為最,既有用碎石、山石搭建的,也有城磚結構的女兒牆和垛口。雲台券門和券洞裏有用6種古文字--梵文、藏文、八思巴蒙文、維吾爾文、漢文、西夏文刻在一處的浮雕,這在我國還是首次發現。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二

寒假,我們去長城遊玩。

長城不僅以雄偉壯麗吸引人們,而且還以美麗的景色吸引人們。

我站在巍峨壯麗的長城上放眼遠眺,四周的大山若隱若現。大山上有茂密的樹林,把一座座大山裝點成了“綠山”。我又順着前面的。路看去,長城這條“巨龍”在雲霧中隱隱約約看不到頭。

長城上,有台階和平地,總是一會兒上坡一會下坡,上坡路讓人爬的很吃力,下坡路又使人停不下腳步,摔倒是必有的事。

幾乎每塊磚上都有一些遊人的名字,有的遊客為了讓自己的名字更醒目些,竟刻有一釐米深!

我們找了一個平地休息了一會,我問爸爸:“爸爸,我們爬了多少公里了?”爸爸回答:“嗯……至少也有十幾公里了!”哇!幾小時內,我們竟然爬了這麼長的路!

爬到最高處,我忍不住為這偉大的長城讚歎!長城磚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古代沒有起重機,也沒有汽車、火車和飛機,就靠着勞動人民無數的肓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水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三

八達嶺長城,全長一萬二千多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偉大建築之一。歷史久遠,公認為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觀”之一。長城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那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體現了我們祖先的創造精神。八達嶺是萬里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居庸關與山海關、嘉峪關,同是長城全線的重要城牆關隘,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北京去遊長城,人們最喜愛到八達嶺。目前可乘旅遊列車或汽車前往,向西北行約70公里,就可到達居庸關。關城屹立在南口北面,兩旁高山夾着一條長達15公里的溪谷,名叫關溝。在重疊的山崗上,樹木葱鬱,花草競秀,恰似碧波翠浪,景色優美。早在八百多年前,這裏已被稱作“居庸疊翠”,列為燕京八景之一了。

到了居庸關,你會被一座奇特的建築物所吸引,那就是“雲台”。這座全部用白色石頭修建而成的建築物,據説從前在這上面是一座精緻的寺廟,“雲台”是這座寺廟的底座。如今寺廟已經只剩下幾個柱礎了。“雲台”下面是一個可以通行車馬的大圈門,與一般門洞不同的是洞壁上刻得有四大天王和其他上千的栩栩如生的佛像,圈門上刻有各式各樣的動物和花草。據考古學家説,象這樣完整和精緻的元代石雕還是少見的。而更為少見的是圈洞內壁上刻有多種文字的陀羅尼經咒頌文。因此,這一座“雲台”無論在建築、雕刻藝術史上或者在語言文字的研究上,都有它重要的價值。説到這兒,該説説登上八達嶺的長城高處的風景了,這時你極目遠望,山巒起伏,所謂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也恰象一條游龍,什麼地方險峻,它就往什麼地方爬行。千百年來,一任風吹雨打,屹立在冰天雪地之中,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堅韌性格的化身。

在長城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長城的結構。它總是外側高險,有的地方下臨絕壁,在當時的軍事條件下,要想循着險峻的山勢攀登到城下,再無依無傍地進行仰攻而想破城取勝,幾乎是不可能的。城的內側有石梯門洞,上下十分方便,城牆上外有城垛,內有宇牆。同時,在一定的距離處,或者是在險要的地方,設有“牆台”和“敵樓”。“牆台”是防守士兵休息的地方,“敵樓”可以瞭望和射擊,也可以施放狼煙或烽火以報警,這些,現在還都有遺蹟可尋。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四

國慶節放假了,我和媽媽去北京,兩日遊。

北京有許許多多、雄偉壯觀的景點。比如説:故宮、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水立方、鳥巢讓我最難忘的是:長城。

俗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我就和媽媽來到了長城腳下。我首先看見的是幾個大字,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然後我和媽媽開始爬長城了。在長城腳下,我看見:長城就像一條長長的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我像一隻駿馬快速往上爬。一路上我看見:許許多多的瞭望台和烽火台和三五成羣的遊客。我還看見:數不勝數的u型垛口,從垛口往外看有連綿起伏的高山和野菊花。不知不覺我和媽媽就到了峯頂,往下看,我看見:穿着五顏六色衣服的人們把長城點綴成了綵帶。好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

我們的祖國真是偉大呀!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五

北京的八達嶺長城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進了大門,一眼就望見長城像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一眼看不到頭,長城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城牆頂上,人多的像川流不息的小河。

來到長城腳下,抬頭一看,長城的城牆有七八米高,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巨人。

登上長城,清風迎面吹來,令人神清氣爽。在前面,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突突起起,在山嶺中格外顯眼,像是長城這條龍的“關節”。長城下面的風景很美,葱鬱的樹林,像一塊地毯鋪在下面,偶爾傳出幾聲鳥叫,為樹林增添了幾分神祕感。左右兩排的瞭望口和射口,整齊的排列着,像一支驗兵的隊伍。

從長城下來,就來到了毛主席親筆題詞的地方。在一塊黑的能照見人影的石碑上刻着—不到長城非好漢(毛澤東)。

八達嶺長城的景色太美了,説也説不完,是旅遊的好景點。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六

今年暑假,媽媽帶我去北京玩。我們去了很多景點,然而印象最深的就是登長城了。我們登的是八達嶺長城,坐滑車到了第四個烽火台之後,就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爬”長城了。太陽火辣辣地照在頭上,我還沒爬到第五個烽火台時就已經汗流浹背了。這個時候在炮口站一會兒,能夠感到山風特別涼爽。俯身往外看去,可以看到綿延不斷的山脈,鬱鬱葱葱的樹木和重重疊疊的綠葉。

走在長城的台階上,我不禁疑惑古代的時候,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更沒有起重機,長城究竟是怎麼修建起來的呢?走着走着就快到北八坡烽火台了,這是八達嶺長城的最高點了。這段長城特別陡峭,有時甚至要彎腰爬着前進。頭上的汗水像豆子一樣不斷掉下來;嘴巴開始大口大口喘氣,像風箱一樣;臉袋兒紅撲撲的,像紅透了的蘋果。終於到好漢坡了,站在坡頂,我大聲喊“我登上長城了!我是好漢!”烈日中的炎熱和勞累全部被無邊的美景代替了,愜意之餘,我還覺得特別自豪。

長城是中華民族一項偉大的工程,登上長城的那一刻,我內心澎湃,我為我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七

尊敬的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導。這次我們將要遊覽的是長城,它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現在即將前往的就是長城,利用這一段時間,我想大家簡短的介紹一下長城。長城是中華民族的根,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他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時期得以修繕,此後漢、北魏、北齊、北周、隨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修築長城18次,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長城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連續不斷修築了20xx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總計長達6700千米,被稱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現在,我們已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大夥兒往前看,長城每隔一處,有一個瞭望口,它是古代用來瞭望和觀看敵情的。

大家聽説過嗎?傳説中還有個美麗的故事《孟姜女哭倒長城》,就是講一個古代女子孟姜女的丈夫被官府抓去修萬里長城,最後累死在那裏。孟姜女經過風餐露宿、步履艱難,千難萬險地萬里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但是她沒有見到丈夫。據説,孟姜女淚如泉,聲如雷,哭的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長城一段段倒塌下來,她哭到哪裏長城就塌倒哪裏,足有八百多里長。後來這個美麗的故事一直傳到今天。

長城是一個奇蹟,一個由偉大的民族創造的偉大奇蹟。我的介紹到此結束,祝願各位遊客朋友們玩得開心、愉快。願我們把美好的祝願留給長城,讓我們把美好的回憶留到這裏。

指導老師:任雲霞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八

萬里長城是世界古代建築的奇蹟。早在春秋時期,楚國就修築了長數百千米的非封閉性城牆,叫作方城。戰國時,燕、趙、魏、韓、秦等都在邊界築起了長城。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燕、趙、秦原有的北方長城連接起來,築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長萬餘里。今山西大同北部,甘肅岷縣城西等地均有秦長城遺址。

西漢沿河西走廊一帶向西增築朔方長城和河西長城,經玉門關延伸到今新疆境內,以保護河西走廊。北魏時西部柔然人滿為患,又興築長城以防柔然人南侵。北齊也多次修築長城。隋代為防禦突厥、吐谷渾,數度修築長城。明朝建立後,大將徐達曾18次在居庸關修築長城。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萬里長城。

明長城主體是城牆。山西東面至山海關一段,斷面下寬上狹,平均底寬6米,高逾6.5米,外砌整齊條石和特大城磚,內部夯土。城牆頂部用三、四層磚鋪砌,最上一層是方磚,用石灰勾縫,十分平正堅實,連野草也難以生根,平均寬5米,可容5馬

並騎10人並進。牆頂兩側還砌有磚牆,內側砌成約高1.5米的矮牆,外側砌成約高1.5米的垛牆,每一垛牙上面有了望孔,下面有一射擊眼。城牆上有排水溝、吐水嘴等設施,在關口和險要的地方還設有凸出的羅城。

修築長城的工程浩大,築長城所用土方如所來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牆,可繞地球一週有餘。築長城一般就地取材,大型城磚和石灰是就地燒製的。在高山峻嶺,則開採石料,用石砌築。在沙漠中,用紅柳枝條和蘆葦與砂石層層相間鋪砌,可砌到6.5米以上。在黃土地區,大都取土壘築,在重要地段的城牆一般用磚砌和條石鑲砌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九

在冷兵器時代,長城防禦體系的軍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秦時,“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新書·過秦》)漢武帝時,“建塞徼、起亭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得用少安。”(《漢書·匈奴傳》)

“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的趙武靈王正是以“變俗胡服,習騎射”而着稱於世的政治家(《史記·匈奴列傳》)。事實上,秦皇漢武,包括明初,無不是在主動出擊、軍事上取得壓倒優勢時修建長城的。這説明,修築長城既是一種積極防禦,又是積蓄力量、繼續進取的謀略。

修築長城,是針對西北邊地實情所採取的積極措施,是化被動為主動,因為對於北方的遊牧部落,“大興師徵之,則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誅也;師還則寇鈔又起;留卒戍守,則勞費不資,故惟有築長城以防之。”“然則長城之築,所以省戍役,防寇鈔,休兵而息民者也。”(呂思勉《中華民族史》第三章)

而且要強調的是,長城的防禦作用不是表現在一般人以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處在於——入侵者或許能集中力量偶爾攻破一兩個關口、闖入內地,但只要整段長城還駐守有強勁的軍隊,入侵者就始終面臨被阻擊、伏擊而無法回家的'危險;尤其是,長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個交通要道,遊牧民族的騎兵縱然[]破關而入,但只能對內地實施騷擾,而他們的後勤根本無法通過關口輸送進來,故而無法在內地立足、從而動搖中華的根基。癬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這是長城存在的根本意義。

介紹長城的作文 篇十

你去過長城嗎?你領略過長城的雄偉嗎?我有幸去過長城,因為它是令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凝結着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的建築。

長城,它像一條巨大的龍一樣盤踞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長城,它像一隻巨鷹一樣,展露着它雄偉的氣勢;長城,它像一頭雄獅一樣,屹立在中國幾千年內不倒。可見長城時,我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像是在自豪的什麼。沒錯,肯定是自豪,自豪着我們的長城。

遠遠看去,長城盤踞在青山之上,早晨的白霧讓長城有了一絲神祕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去揭開它神祕的面紗。我的步伐緩慢了下來,像是不忍心去打擾那安逸的場面。近了又近了,我們漸漸的靠近了長城的腳下,仰望長城,似乎離它的歷史又邁出了一大步。

我們行駛於長城之上,從瞭望口向烽火台望去。像是看見了白日裏居住在那個獨體建築的士兵正在警覺的巡邏;像是看見了夜晚中毒提建築不斷的漂浮着的烽煙;像是看見了士兵們堅定的臉和挺拔的身體……烽火台又稱狼煙台秉夜台,因為敵人多在夜晚攻打長城秉夜台這個名字早已被世人遺忘,可在長城外的孤墳,像是在訴説這個不為人知的祕密。因為長城外的孤墳民間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一位傾國傾城的女子,速來受當時男子的歡迎,她剛及笄上門者便可排成一條長龍,她眼光極高,從中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卻對一個普通人心中 暗許,幾個月後變成婚了,好景不長,戰國六年,她丈夫被強行帶走,孟姜女生怕丈夫吃不好,便日日去給丈夫送飯。今日後,她丈夫被崩塌的長牆壓死了,孟姜女日日來長城邊上哭泣,為丈夫守靈。

聽了這個故事,我內心感慨不斷,而此時陰雲密佈,不正像故事中孟姜女日日哭泣嗎?我一步步走下長城,眼睛卻從未離開那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