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牆成果心得體會多篇

上牆成果心得體會多篇

上牆成果心得體會篇1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_新年賀詞上引用的話。自從臨近畢業到如今,曾無數次談論過時間流逝之快,快得如一匹瘋馬,只能眼看着任它遠去。就像小時候盼望過年,盼着盼着就已經走過了許許多多的年歲。如今不在盼望,只祈禱時光慢些吧。

網上比較火的一句評論説“上大學以後,故鄉只有冬夏,工作以後,故鄉只有冬天”,這話大約是説進了很多人的心坎裏。

芸芸眾生中的平凡人,為了生活不得不離家遠去。每年遇着春節這樣盛大而充滿儀式感的節日才有回家團聚的機會。我和眾多的上班族一樣,在臨近年關的時候匆匆趕回已經闊別半年之久的家中,走時到處蒼翠如幕,歸時百草枯黃。

在近家的路口,瞧見常常坐在大樹下眺望遠方的大爺,如今已然80高齡,只是如今卻不再直愣愣的眺望遠方,而是拿着一把半舊的掃帚打掃路邊的落葉。見到我這個歸鄉人,笑着和我打招呼,笑得讓臉上的溝壑似乎都擠到一塊去了。我連忙跨步上前問候他,為何在這寒冬臘月在這寒風中掃落葉。大爺説,往年一年到頭,也沒什麼好期盼的。如今當地政府的各種慰問和補助讓他的生活不再只是寒冷和孤獨,也能有一個過年的樣子了。

而後又道人應該常懷感恩之心,古語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人老無力,沒有什麼能夠回報國家和政府的,只能在身體狀況還算可以的日子,掃掃道路兩旁的落葉,畢竟日子好了,也應該有個乾淨整潔的環境。

我沉默一小會,想到自己既是站在脱貧攻堅第一線的人,也是脱貧攻堅的受益人。如今見到家鄉的人和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也是從另一面對自己工作價值的肯定和鼓勵。

匆匆回鄉,儘管時節短暫,但卻在心中注入了定心針和強心劑,帶着新的心情踏上新的征程。

上牆成果心得體會篇2

脱貧攻堅是時代賦予每一個扶貧工作者的時代任務和光榮使命。共產黨員作為先鋒隊要識時局,順時勢,不辱使命,勇於擔當,加快脱貧進程。

黨員幹部要爭做脱貧路上的“帶頭羊”,要充分認識當前脱貧攻堅的任務,向脱貧攻堅路上的模範學習;要發揚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把脱貧攻堅工作抓好抓實,切實做到“兩手抓、兩不誤”,為脱貧攻堅獻計獻策、出力出汗。

黨員幹部要把握“四個意識”,把脱貧攻堅當成的政治考驗來抓。脱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政治任務、發展任務、民生任務,也是重大發展機遇。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我們要認真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理論武裝頭腦,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把“三嚴三實”作為一種作風、一種精神,作為一個標準、一個境界。始終把黨和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擔責不誤、臨難不卻、履險不懼、受屈不計,在脱貧攻堅戰鬥中彰顯黨性,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脱貧攻堅有利於實現鄉村振興,帶領羣眾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級基礎設施。一是完善村級基礎設施。有句老話説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才能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打造強有力的村兩委。脱貧的關鍵還是要靠本村穩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腦洞開、點子多、有原則、有責任、會致富”的黨員羣眾納入到兩委班子,提升班子戰鬥力、影響力、號召力,才能為脱貧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幫助。切實轉變工作作風。鄉鎮幹部必須要下鄉駐村,不要走馬觀花看風景,要“沉下身子”實實在在的進村到户開展扶貧工作。不斷加強對扶貧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一方面是要加強扶貧工作人員和村兩委班子的扶貧業務培訓,提升脱貧攻堅能力,研究討論符合當地羣眾脱貧致富的可行途徑,努力幫助貧困户找對致富門路;另一方面要對貧困户的進行思想引導,集中學習和個別座談結合宣傳政策法規,引導貧困户轉變思想,激發主觀能動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導羣眾積極主動發展。

我們廣大工作人員要實實在在接地氣,少喊口號,多辦實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於民,堅定羣眾脱貧致富的信心,增強幫扶脱貧工作的助力。

上牆成果心得體會篇3

在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同步小康的關鍵時期,我們更要始終堅持黨的宗旨、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更要立足人本,關懷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脱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把脱貧攻堅作為首要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樹立“人民政協為人民”理念,以人民羣眾脱貧致富為根本目標,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羣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與人民羣眾相通,在感情上與人民羣眾相融。通過調研、視察、幫扶等方式,沉入基層一線,與羣眾融為一體,聚焦“四場硬仗”,“五個專項治理”,扛起脱貧攻堅政治責任,高效落實脱貧攻堅任務,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為統領,以脱貧實效為依據,以羣眾認可為標準,少喊口號,多幹實事、少講故事,多辦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領域幫助貧困羣眾換窮業、拔窮根,真正擺脱貧困,早日實現脱貧夢。

要做好脱貧攻堅戰,需要幫扶幹部夯實責任把各項精準措施落到實處,確保真扶貧,扶真貧,全心全意來扶貧。在幫扶工作中,我們應從以下幾點牢牢把握。

激活貧困户脱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要加強思想引導、教育培訓、典型感化,組織貧困户現場參觀學習成功脱貧典型,特別是身邊的成功案例,推動貧困户轉變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破除“等靠要”的落後思想觀念,積極引導貧困户想方設法脱貧、千方百計致富,形成“思謀脱貧、主動創收、勤勞致富”的社會正能量。

理清脱貧責任,強化輿論監督宣傳。各級黨委、政府和幫扶幹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脱貧攻堅各項政策,但政府和幹部不應大包大攬,如產業扶貧、農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讓貧困户參與其中。對於堅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賬、留足證據。對有好吃懶做、依賴政府等貧困户,要敢於理清責任,建立結對幫扶幹部盡職免責機制,敢於較真勸導、敢於宣教懲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貧對象存在不良思想帶來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惡勞、不願脱貧、一味“等靠要”依賴政府的羣眾覺得臉上無光。

強化鄉村治理,塑造農村文明新風。要充分發揮各級結對幫扶幹部的積極作用,完善村規民約,強化鄉村自治。對好逸惡勞、不願脱貧,漫天要價、威逼要挾,依賴政府、得過且過,互相攀比、一味“拼窮”等問題,進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約束,情節嚴重的要堅決予以懲戒。要健全完善扶貧對象脱貧攻堅全程參與機制,全面保障扶貧對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強化扶貧對象的主體地位,讓“脱貧思進、致富思源”成為扶貧對象的自覺行動

上牆成果心得體會篇4

我們要去的社區離我們學校並不是太遠,也就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夠完成的事情,所以為了完成工作任務減少開銷我們學校志願奉獻部副部長決定帶領我們徒步行走到社區。

經過了半個小時的跋涉我們來到了目的地,從一處地方領取了打掃衞生用的掃帚鐵夾等,我們二三十號人兩人為一組,四散開來去打掃衞生,在社區裏面的一些草壇,等地方到處都是垃圾,果皮紙屑等隨意可見把原本美麗的社區弄得一團糟,為了在規定的時間打掃乾淨我們相互配合積極展開了清掃工作,經過了兩個小時的奮戰終於把這次的衞生清掃乾淨,重新讓社區回覆了美麗整潔。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有很多收穫,首先就是垃圾,無論我們是在外面遊玩還是在家裏面垃圾都應該丟到垃圾桶裏面,在社區到掃中,雖然有好幾個垃圾桶但是可惜卻很少有人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面更多的是隨意丟棄在地面上,哪怕是垃圾桶離自己只有幾步遠但是就不願意走這簡單的幾步,這讓我知道了垃圾一旦遍地只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灰暗,我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如同社區一樣成為一個到處都是來及的地方,所以在今後學習中看到隨意丟來及的人我會及時制止,避免這些人隨意把垃圾丟在地上,一定會把這些垃圾放到垃圾裏面,看到垃圾也會及時彎腰撿起垃圾,避免垃圾污染。

其次就是讓我知道了團隊的力量,我們這次去的社區非常大,可以説垃圾非常多,如果靠一個人把所有的垃圾都撿拾乾淨我們至少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可能一天都不夠,但是經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就完成了一個人一天的工作任務,團結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對我們來説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彙總都應該發揮團隊的力量,通過團隊的力量完成一年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任務,完成自己的事情。

作為一個學生我們應該要成為一個有素質,有道德的人,知道約束自己,減少垃圾的產生,看到垃圾撿起,看到亂丟垃圾的行為要制止,去糾正我們身邊的人讓他們都知道愛護韓靜都知道維護大家生存的空間不把垃圾到處扔,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這是一份責任也是我們力所能及之事。

上牆成果心得體會篇5

“時光荏苒,歲月悠悠”,即使再不捨,時光也若東逝流水,一去不返,轉眼間,我已經加入記者這支隊伍四年的時間,可總覺得自己還是新聞戰線的一位新人,在我們部門有從事記者這個職業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的老記者。四年間,我認為我在在記者這個崗位上並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採訪,我沒有出現在突發事件的新聞現場,也沒有身處危險,做過那個黑生出窩點調查,為此我深感慚愧。但是幾年的採訪中,我感受到了這個世間的温暖,也把温暖的故事講給了電視機前的觀眾。

我記得有一首歌的這麼唱: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是的,我人為我每一次採訪的主人公都是我的眼睛,讓我感受着世間的温暖。我記得當時是2015年12月8日,有這樣一條消息出現在不少燈塔人的朋友圈上,消息的大概內容是:愛心傳遞,為紫涵祈福,市實驗國小學生患白血病急需治療費用,希望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伊紫涵當年10歲,我市實驗國小的學生,天真爛漫的年紀,卻被病魔擊倒,經過瀋陽盛京醫院確診,她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隨之小紫涵幸福的三口之家被病魔摧毀,小紫涵的母親不辭而別,父親拼命賺錢,小紫涵在家由爺爺奶奶照顧。然而小紫涵七次化療還是花光了家裏所有的費用,走投無路之下紫涵的爺爺向實驗國小求助,學校的師生馬上動員起來,於是就有了那一條愛心傳遞的消息。

消息一經轉發就得到了很多愛心人士的關注,不斷的有人捐款,或送到學校老師手中,或送到小紫涵家中。到後來朋友圈的內容就變成了“愛心傳遞,為紫涵祈福,相約實驗國小11日下午1:30”。那幾天我們部門持續關注着事件的發展,每一次到現場採訪都會被感動的熱淚盈眶。12月11日下午1:30在實驗國小舉行愛心捐贈儀式,當時我在捐贈現場,記得當時實驗國小四樓的會議室內擠得滿滿登登的,走廊裏也彙集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愛心人士,同時還有愛心人士不斷的趕來。整個儀式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幾乎是全程含着淚水完成採訪,那個時間沒有人計較得失、勝負,滿滿的都是愛心,我看到有小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拿了厚厚一沓零錢放進捐款箱,還有的人匆匆的來,匆匆的走,連名字都不願意留下,當時的心境甚至無法用語言其描述,那幾天所有愛心人士一共彙集了將近50萬的善款,真的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全燈塔的的愛心托起來小紫涵生命的希望,最終戰勝病魔,回到了校園之中。

莊子説:“大愛無言,大音希聲”。無論這個社會如何變遷,我們中華民族的奉獻精神永久流傳。2015年4月份我接到一個市紅十字會要接受捐贈的採訪線索,當時並沒有沒覺得是多大的事情,但想着去看看也到了採訪現場。當我們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才頗感意外,頗受感動。

當天市紅十字會要為一對祖孫倆辦理自願捐獻遺體的相關登記手續。這對祖孫倆是住在煙台街道兆麟社區,奶奶叫王素玉已經80多歲高齡,孫子叫穆曉亮,自小患有腦癱,兩人基本沒有勞動能力。一直靠着低保維持生活,平時左鄰右舍有什麼好東西也會給他們送過去。儘管生活艱難,但他們積極、樂觀,祖孫倆一直都有一個心願,就是要一起捐獻遺體,用自己的行動,回饋社會的關愛。其實,他們的生活條件並不好,屋裏基本沒什麼窗户,整個屋裏黑黢黢,特別小,所有的東西都是破的或者舊的,可以説極其困難了,可是能感覺到祖孫倆都很樂觀,懷着感恩的心生活,默默的做出決定,默默回報社會以温暖。

這樣積極、樂觀、温暖的故事,在我這幾年的採訪中見到了一個又一個。現在的社會,冷漠與抱怨常常使我們心痛。然而,像這樣一個有一個的小故事讓我感受到了社會的温暖,我感動於大家為留住生命齊心協力,為回報社會奉獻愛心,為擺脱貧困積極努力,為普及教育留守山村。每當我走在華燈初上的街上,當一個個素不相識的行人與我擦肩而過時,我總是想,他們或許就是我採訪的眾多可親可敬的人當中的一個。正式這些可親可敬的普通人用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的感動着我,教育着我,一直讓“温暖”這樣的心境在我心中不曾動搖。我慶幸,在許多人用“物慾橫流”用“人心不古”之類的次來形容這個社會是,在許多人因為價值取的偏差而變得玩世不恭時,我卻常常能被這些普通人所感動,常常因為他們的精神和信念而淚流滿面。

這一刻,我自豪我是一名記者,我用筆記錄下了我們這個城市發生的沒一點變化,用心感受着社會的每次一温暖與感動,感受着“和諧燈塔”所奏出的每一篇動人樂章。

很多時候當黎明還未托起朝陽,我匆匆的腳步,已經奔波在採訪的路上。當夜空搖曳漫天星光,我疲倦的身影,仍穿梭在編輯器、監視器之間。我要説,我們一支勁筆,就是一杆正義的槍,鞭撻醜惡,也把真善美頌揚;一組鏡頭,濃縮人間萬象,關注熱點,也心繫百姓安康。恰恰是這份職業讓我知道了什麼是真善美,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温暖。未來,我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繼續奔跑在採訪的路上,認真的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用心去記錄社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