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孤獨》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好的孤獨》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好的孤獨》讀書心得 篇一

《好的孤獨》

——陳果

寫給那些孤獨的悲傷者,

講述如何與孤獨相處,

換一種方式看待孤獨。

和自己內心對話

在和書裏某些思考的點共鳴時,也促使我們從在我們心裏之外的世界裏迴歸自己思考,和自己對話,從書裏獲得一星半點的啟發,也在書裏星星般閃爍着理解和共鳴的光。

在讀這本書的期間,自己也曾有鬱郁不得解的時間,又一次覺得伸手找不到有人拉一把的無助,孤獨。

靜下來看這本《好的孤獨》時,雖沒有説絕對就一下子開朗起來了,但的確對自己的孤獨感有了一些釋懷,更珍惜了能夠這樣靜下來和自己對話的時間。

在人生此一時彼一時陷入此一種彼一種煩惱中,自己也曾一度覺得孤獨是件很痛苦的事,因為所有的苦樂只是自己自知。

習慣不去訴説自己的所謂難過的事,怕傾訴了別人不懂,怕傾訴了也只是塗添又一份難過,可一旦又一次被壓垮,自己又覺得無人可助。

後來學會與那個孤獨的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之後,不是一味地悲傷於孤獨,而是接納與和解。

是那些我們自己獨處,和自己對話的時候,讓自己對自己有了更多的審視,調整,讓那些挫折後孤獨的思考,成為在我們後面的路走得更踏實的一份力量。

後來也明白了真正那些我們親近的人,更希望就算只是悲傷的又一份傳遞,他們也希望是我們能告訴他們,而不是缺席。

換一種思考,就像書裏提到的“無用”的朋友,在我們被生活打擊之後,在這些時刻沉澱下來的,那是真正值得起的珍貴。

童年真的。那麼無憂才讓我們懷念麼?

從童年到成熟,從前年幼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後來我們需要負責起的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了那個從前替人負重前行的人,但我們也更多地獨立思考與個體發展,慢慢沉澱着“自淨能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花非花,也許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我們不瞭解的一方世界。

感恩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謝謝那些能一路和我們同行的人。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就會發現有更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那就繼續前行,繼續擁抱這個温暖世界。那些孤獨之後,可能才更懂了擁抱這世界的可愛之處吧。

《好的孤獨》讀書心得 篇二

誰説獨善其身不是善?獨善其身,絕非不善,更不是惡,其實它也是善,代表了一個人絕不妥協的道德原則,是他無可退讓的良心底線。換言之,獨善其身是一個善良的人在自己最黑暗,最沉重的階段,依舊在保守和堅持的良知。所謂窮則獨善其身,其中的窮,類似窮途末路的窮,指的是處境的窘迫,人生的失意,長久的不得志。窮則獨善其身意味着一個人即使在自己生活最沒落,最不如意,最艱難困苦的階段,也至少要潔身自好,絕不因受害而害人,絕不隨境與失落而人格低賤,絕不為生活所迫而危及良知,雖處境無比糟糕,自顧不暇的“我”已無力造福於人,但至少還能無愧於心,問心無愧,雖自問無能於獲得兼濟天下的助人之樂,但至少還有獨善其身的無虧之安。

事實上,窮時的獨善其身,意味着一個人無論境遇如何,始終保持自我人格的無害。不管是否受到他人卑鄙下作的毀傷,依舊堅持高潔的操守,不動害人之念,即使唯有同流合污才能換來生活之輕逸,卻不為所動、置身境外,執意保全自我靈魂的清白。

這樣的“獨善”,固然不及“兼濟”之廣利,但究其實質,始終的無害,何嘗不是一種長久的“兼濟”?在任何情況下,尤其是舉步維艱的逆境中能堅持做一個對他人無害,對社會無害,對國家無害,對民族無害,對人類無害的人,何嘗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公益”?一個人能施以援手,救助他人,當然是美好的大愛。而一個人如果能長期在烏煙瘴氣中立於超然之境,對心胸狹隘之人懷有包容之心,何嘗不是一種“慈悲”?

心得感悟:以前我理解“窮則獨善其身”,未免過於狹隘,只是認為是在經濟拮据的時候要獨善其身。而陳老師認為此處的窮是窮途末路的窮。是處境的窘迫,人生的失意和長久的不得志。

在這三種情況下,依然能夠獨善其身是難能可貴的。特別是在這些情況下,依然保持對他人的無害,這實在是難上加難。俗話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 九。在處境不如意的時候,往往是人心最敏感的時候。如果感受到別人濃濃的惡意,依然保持對他人的無害。這確實是需要胸襟和修養的。

對於胸襟狹隘之人依然能夠包容,這種慈悲需要不斷修煉。

《好的孤獨》讀書心得 篇三

這幾天一直利用零碎時間讀陳果教授的《好的孤獨》,我傾心於她的智慧,她的性格,她關於“孤獨與寂寞”的解釋更是一語道破天機,讓人佩服。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就是她的自序部分,寫的很美,讀起來是一種享受!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這些都是我在生活的起伏波動中一點一滴收穫的心得,不一定正確,卻發自內心。不為標新立異,只想藉此與更多相似的靈魂分享。”是啊,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我很慶幸我和陳果老師有些相似的地方,因為我也喜歡孤獨,我不怕它,我享受它。

這本書裏有很多句子我都很喜歡,讀陳果老師的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些,反正還是會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至少你會更喜歡你自己”,“當我們真正體驗到了孤獨的美好,我們才真正學會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中的他人,孤獨令我們更懂得生活,也更珍惜人。”在孤獨的情境中,我們才會產生更深的思考,這話沒毛病。我就是經常在孤獨中會偶爾思考一下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冥冥之中我們的命運就被我們的性格翻轉了!”性格真的很重要,就像我這種急躁性子真的要好好改改。

這本書好的句子太多,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這句“別人帶不走的,最終時間都會帶走”深深的哲理性,深深的意味,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好的孤獨》讀書心得 篇四

與朋友在一起,不期待得到任何東西,僅那份彼此無需設防的內心鬆弛、不刻意的流暢自如,已然使我們心滿意足。當你們不見時,他住在你心裏;當你們相見時,你整個人都是一個温暖的微笑。你們之間有着讓人難以置信的絕對信任,那將是你們能找到的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

只有常以孤獨之自我意識反觀自身的人才可能擁有真正彌足珍貴的朋友。執手相看無語,卻心事瞭然,一個人的獨處常常妙不可言。

決定你我能否成為朋友的,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時間。時間如明鏡,鑑證朋友的心,朋友正是在時間的沉澱中浮出水面。朋友”本就是最不庸俗的東西,所以它的特徵都超然於世俗之外。

所謂的“自由”“並不意味着能做自己想做的”,而是意味着“能拒絕自己不想做的”。

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不論是貧困還是富裕、得意還是失意、窮途還是達境,他都不會心懷惡意、都不會傷害他人,他的善良不以環境優劣而改變,不因他人態度而轉折,他的“向善”“求善”、對“善”的忠誠持之以恆、矢志不渝。

知識淵博”與“人格高尚”根本上就不是一回事。

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麻煩雖然令我們時時不快,但我們終究知道原因、明白其中的來龍去脈,即使一時解決不了,終究不足以構成我們彷徨無助的“困惑”。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成熟,看似越來越遠離兒時的“單純”,事實上卻是越來越趨近淳厚而圓滿的“天真”。

接受愛,享受愛,並傳遞愛,才是感恩的王道。這個過程歡樂而坦然,平和而忠誠。

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就會發現有更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當對什麼都不再感到好奇的時候,就真的衰老了。

《好的孤獨》讀書心得 篇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由於性格有些“孤僻”,總不愛與人交流,國中畢業那年,有同學留言説:感覺你就像個“隱士”…“孤僻”是有些隔離感的詞彙,於社會所不容,許多年來,在享受孤獨的同時,還要面臨別人的眼光和評論,以至於,我一直都為“孤僻”的性格所困擾。

可是,儘管這樣,我還是喜歡獨處。獨處時使我心安,頭腦活躍,思想通徹,連同陽光空氣,似乎也比平時美麗香甜。

隨着社會閲歷的增加,我逐漸的明白了生活是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評判問題的好壞,常常不是客觀的。每個人是我理解的生活不一樣,對於別人的評價,往往出自於個人的生活慣性。他們的評價,並非出於惡意,而往往是從自身出發的善意提醒:你這個人,為什麼和我不一樣,和許多人不一樣?

於是,明白了,通達了,思維舒暢了許多。但長久的慣性,在羣體狂歡時,總給我一點折磨,讓我想離開人羣獨處。

直到現在:我最喜歡的,還是一個人的綠皮火車,慢悠悠的,被車帶往遠方,望着羣山綠樹、枯草農田,在陽光傾瀉着的窗邊,讓思緒隨風飄揚。

陳果老師的這本書,讓我的孤獨也獲得了定論:孤獨不是寂寞,不是孤單,是靈魂的萬籟俱寂、思想的策馬狂歡。正如陳老師所説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類中的承上啟下者,在孤獨中,我們享受現在、聯接過去、暢想未來,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交織中,突破時空的限制,和前人交談,同未來對話,進一步的,更加的瞭解現在,認識自己。

小時候非常喜歡一首小詩,時常默唸背誦,就用這首詩,作為評論的結尾吧:

《我常常享受一種孤獨》劉湛秋

我常常享受一種孤獨

對着沉默的自然思索

無論是陽光下的花朵

或是朦朧月色中的星星

都給我自由的寬容

我常常享受一種孤獨

無言的踱步或默對書桌

缸裏的金魚不問水仙花

斷臂的維納斯和我對視

沒有誰幹擾我想象的飛行

這時,我不感到悽苦和寂寞

我能聽到清泉的流水

和圓舞曲滑過夏夜的草叢

我又想馬上跑到大街

去擁抱熱烈而多彩的人生

陳果老師,很高興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