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觀念心得多篇

轉觀念心得多篇

轉觀念心得篇1

在新形勢下,如何轉變新觀念,適應新常態,努力做到認清新形勢,明確新任務,把握新要求,本人結合自己的崗位職責,對轉變新觀念作了以下認識: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習總書記説過:“如果不加強讀書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科學技術的創新週期不斷縮短,新事物,新理念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我們要持之以恆地學習,以學修身、以學增才,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如在安全管理的崗位上,我們要努力學習新知識,充分了解各種新設備、新材料的應用屬性,以達到快速、準確地判斷新事物危險因素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排查安全隱患,制定危險控制措施,保證各環節的工作流程安全地運行。

二、制度辦事,不越底線

古人云: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無規則不成方圓。行業也有行業的標準。作為安全管理員,就要按照行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制度要求,落實安全生產的每一項任務。做好安全生產檢查、安全培訓、危險源管理、消防安防管控、設備設施管理、相關方管理等等。有效排查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就要立即整改,採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危險因素,保證園區的安全。做好安全資料的更新整理,以安全資料支撐安全管理過程,做好管理過程中有制度可依、有數據可依、有技術可依。

三、立足崗位,服務一線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到一線幫忙,感知一線工作;多問一線工作,解決一線困難;多想一線困難,優化一線流程。作為技術部的一員,要立足崗位,想一線之所想,急一線之所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技能,想方設法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為一線順利完成當天任務提供技術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多為一線遇到的困難想想辦法,降低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總之,改變新觀念是適應新常態的前提,只要我們勤於學習、善於創新、勇於實踐、敢於轉變,徹底更新觀念,告別傳統陋習,我們的工作將運行的更加順暢,企業的發展必將蒸蒸日上。

轉觀念心得篇2

法律,是整個世界,也是人類必須遵守的規則,也正是法律制約着人類,以至於這個世界不會亂套,而我所要説的“法律”,並不是哪一個國家頒佈的刑法、憲法,而是我們國小生的應該遵循的法律,這並不是一本書籍或一條法則,而是在我們面臨的困難的解決方式,而這個“法律”的編寫人正是我們的老師和家長,他們時時刻刻為我們着想,為我們分憂,所以説,才有了我們的“法律”。

作為一名國小生,説不大也不大,説不小也不小,正處於兒童轉向少年的過渡期,在這個時段裏,孩子們的身心很容易受誘惑,所以必須要保護,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校園安全和交通安全,在校園安全裏,第一,不要隨便攀爬公共設施,像我的學校,就有一座假山,每到中午,便看見許多孩子在上面爬,這種行為是堅決不行的,要是不慎摔下來怎麼辦,不要為了這一時的快感而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就算不為了自己着想,也要為父母着想啊,我們都是家裏的小寶貝,出了事誰的父母都不好受。第二,就是不要在教室裏追趕,桌椅很容易傷到我們,萬一摔倒,頭碰到椅子咋辦,頭是最致命的部位,一個不好,就要與親人天人永隔。第三,不要與同學打架,平時大家關係好的同學接觸一下可以,但不要來真的,既讓自己受了傷,又傷了感情。總之,做什麼事都要謹慎,三思而後行,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交通安全也是國小生要特別注意的,現在我們有很多的同學放學都自己回家,有幾個事項特別要注意:不要亂闖紅綠燈,即使沒人也不能亂闖,遇到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要服從交警的指揮,走的速度要放慢,左看看,右看看,確定沒人再走。還有,搭公交車的同學下車時要走車的後面,一定不能走前面,因為公車較高,司機很難看到你,一旦被公車撞到,後顧不堪設想。不但是交通安全和校園安全要注意,還有很多要注意,比如,回家時要結伴而行,不要走偏僻的小巷子,不要和陌生人打交道,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要進網吧,用現實的話來説,我們現在家家都有電腦,何必去網吧呢?不必花那冤枉的幾塊錢,再説,網吧裏大都是些社會的壞人,我看過一條新聞,某網吧裏突然闖進一個持刀的人,看都不看是誰,就拿起刀把一號台的人連捅數刀,再看時,發現砍錯了。網吧的危害可想而知。還有許多要我們注意的事……

精彩人生路,法律伴我行,相信法律始終會伴在我們左右,幫助我們平安度過一生,讓我們用人生的畫筆,勾勒出我們未來的絢麗藍圖。

轉觀念心得篇3

孟子曾經説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法治”指一種治國方略或社會調控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法治是與人治、德治相對立的。如果許多人都不受法治控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麼世界該變得如何?法治讓人講究文明,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少些人們的糾紛,使人們和諧,社會安定。

法治,無聲警察

一個未滿18歲的青少年,他的父母由於身體不好,而沒有時間管他,他便像一個流浪子一樣,整天遊着,遊着。他慢慢地迷上了電腦遊戲,為了去網吧打遊戲,有時甚至還逃學。當他沒有錢時,他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母親,無論是誰説的話,他母親都會信。他就以她母親的這一弱點,來求得他的奢侈之心。他回了家,騙他母親説學校要買資料,需要交15元錢,他的母親毫不猶豫的把15元錢給了他。

他繼續逃學,並得寸進尺地向他母親要更多的錢。直到後來,學校老師知道了這件事,狠狠地批評了他,並告訴了被矇在鼓裏的父母,讓他們認真監督他,不讓孩子偷偷溜去網吧,然後讓學生幫助他,讓他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一種這麼可貴的東西——情感!

法治,知心朋友

説到國小,我便想起了我的一位同桌,她。。。。

我每次出教室的時候,總感覺有一件不好的事要發生,當我回來的時候,發現我的一支筆不見了,反正是一支筆,我也沒去探究了,但後來,這種情況出現很多回,我就發誓:這件事我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有一次,我假裝出去了(其實我在牆壁邊謹慎地望着)。突然,我看到我的同桌,趁有些人不注意,悄悄地從我的位子裏拿出一樣東西來。我便跑去告訴老師,要老師為我做主。

老師把同桌叫去,同桌進教室時眼睛紅腫着,後來,老師安排他一個人坐,並讓她父母好好教育她,讓她改正偷東西的行為。

法治,法治,就是這麼厲害,你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它看在眼裏。

法治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治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轉觀念心得篇4

我想圍繞着消費者權益保護與這個主題以及企業品牌形象的提升,企業的健康發展,談一談自己的一點認識。也許能為家居企業創新營銷之道打開一些思路。

第一、樹立消費者權益至上的理念,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根本保障。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古典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國父論裏面指出,消費是生產的唯一目的,生產者的利益只有在促進消費者利益時才應加以注意。市場經濟是消費導向型經濟,經營者只有關注和尊重消費者權益才能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樹立消費者權益至上理念,説起來容易,但要落實到行動上卻並非易事。近年來,每年都會有一些品牌的產品因為各種的原因發生問題,但在對待消費者方面各個企業卻差異很大。有的比較冷漠百般狡辯,拖延處理。在座的都是消費者,我想大家都會有不同的體會。有的企業一再拖延,使事態一再擴大,最終引發全面的危機。也有的企業正視問題,積極表態,及時與消費者和消費者組織溝通,積極有效的推出合理解決措施,最終合理的化解了矛盾。之所以產生這種差異,關鍵在於理念不同,我們希望眾多企業能夠真正樹立保護消費者的理念,時刻從消費者本位思考和處理問題,惟有如此才能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健全消費維權機制,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全國各地消協相繼在企業推動建立了一批消協聯絡站,這些企業自願接受消協組織領導,健全處理消費糾紛的機制,妥善處理消費糾紛,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做了積極的貢獻。最近中消協召開了全國消協企業聯絡站工作會議,在這個會上大家交流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經驗和體會,其中不少做法值得借鑑。比如説在企業內部建立消費維權專門機構,明確職責、定期培訓、組織比賽、提升水平,制定有利於消費維權的制度、規則,推行質量擔保、先行賠付,建立消費者維權保障基金,引進冷靜期制度,實行無理由退換貨,發生消費糾紛用買家申訴賣家舉證的制度等。綜合各個企業介紹,強化消費維權機制,是贏得消費者信任和支持的共同法寶。我們也希望今後能有更多企業在這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績,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家居企業在這方面不斷創新,作出更大的成績。

轉觀念心得篇5

進入21世紀後,中國教育圍繞着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所面臨的挑戰是當代科技的發展和人才的競爭。例如: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將把素質教育從經濟社會的邊緣推向經濟社會的中心;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課程的開發,將對傳統的教學過程從理論到實踐提出挑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轉變將擺上日程,必須在增加投入與開拓中國小生能力、素質上尋求解決辦法;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教育,必須解決連串的新問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基礎教育不僅要面向國內市場,而且要面向世界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對基礎教育的質量要求將更進一步提高。

面對新的形勢,教育在體制、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等諸多方面相對滯後,“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傾向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發展,不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提高國民素質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我們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主動權、搶佔制高點的關鍵,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局。

目前,我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採取了一系列宏觀上的重大措施,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學聯考制度、實行高校擴招等等,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進程。但推進素質教育除了宏觀上的戰略決策外,在微觀上,還必須解決一個“瓶頸”問題—建設一支善於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教學過程是教育觀念現代化轉化為教育實踐的重要環節,先進的教育觀念最終要由教師落實到學生身上。很顯然,沒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就難以落實到學校具體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去,更無法有效地改變教師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已經習慣了的行為模式。教師面對的是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改變的就不僅僅是學生的外部,而是學生本身,即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所要做的,全都要通過學生自己去最後完成。醒悟了這一過程,教師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實是學生本身。那麼在實踐中,教師如何用正確的學生觀來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呢

我認為:

1、教師要塑造學生,而不是“克隆”學生

塑造學生就是通過各種育人手段,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能力,哺育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使他們“百花齊放”、“千姿萬態”,成為各色各樣的人才。“克隆”學生,就是老師在教育教學中以一個模子,一種方式,一標準把原本千姿百態、生動活潑的孩子都加工成“標準件”“通用件”。在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按自己未必一定正確的觀念將什麼都統一起來,有的甚至連鼓掌也統一起來,統一節奏,統一行動。鼓掌本身是自由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統”的結果是將人的情感也統掉了。這就叫“克隆”學生。從國小到大學的訓練模式使他們養成了一個尋找標準答案的思緒習慣,他們在想:老師的標準答案是什麼呢他們關心的不是自己怎麼想而是老師怎麼想,然後才好與老師“保持一致”。這樣“克隆”出來的學生,不可能有創新精神。這難到不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警惕嗎

陶行知告誡教師説:“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裏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段話對我們教師應該是一種提醒和啟發:不要嘲笑學生,即使他們在某些時候顯得很笨或者表現不好,教師如果能換一種眼光,換一種角度來看待這些學生,就會驚奇地發現他們是多麼地有個性和有出息。

2、人才觀:強調“多樣化”

教師的學生觀與人才觀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這裏討論的學生觀主要是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人才觀主要指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標準來評價學生。調查顯示,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觀念裏,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師不贊同“學習不好總是要被社會淘汰”的觀點,因此,許多教師仍然注重分數的作用,71%的教師多多少少有些擔心“提倡不追求高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有些教師看來,聽老師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有的老師甚至認為:老師的話對學生應該具有法律的效應,學生可以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有一條缺點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聽老師的話。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他們的教育行為方式是:“我講你記,我説你聽,否則,扣分不及格、留級、處分……”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教導去行動的學生,就受到嘉獎,其結果是一部分學生唯唯諾諾,一部分學生激烈反抗。培養了聽話的“馴服工具”或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師的教育觀念裏,好學生應該是“全優”的,各方面都應該是“尖子”,這才叫“全面發展”。他們的所謂全面發展實際上是“平均發展”。這種人才觀不允許或看不到學生由於天賦或愛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現缺陷。他們看不到特長對於人才發展的意義,有時甚至用限制特長來謀求平均發展。

總之,新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從一種全面的、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學生,正如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署對優秀教師提出的要求那樣,“熱愛學生,一心撲在學生身上,承認學生有不同的特徵和天賦並且善於使每個學生全部學到知識。同時相信人的尊嚴和價值,相信每個孩子內在的潛能。”。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才能做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用知識的力量和人格魅力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仿效。

轉觀念心得篇6

週四,又是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紀念日,這幾天,全國人民都在關注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問題,央視也會一如既往的舉辦“3.15”晚會,曝光一些沒有良心、沒有公德心的企業和事件。經營者這兩天也很注意,也在盡力避免自己被投訴,避免自己的商品上了工商局的黑榜單。當然,各地工商局及工商行政管理人員、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這兩天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也很重視,也在加強市場檢查力度,避免自己的轄區出現大的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事件,及時處理消費者的投訴,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是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當然,每一位工商執法人員都知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僅靠工商局單幹很難做到。昨天和一位同事談起此事,同事説:不知道消費者如何想。

在平時,除了工商局,有哪個單位會想到消費者?消費者投訴時,誰會看到他們?“3.15”到了,突然會冒出很多單位,他們都在搶着宣傳自己在保護消費者權益上的職能,大有高過工商局之勢。同事的話反映了當前我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一部分現狀。消費者投訴時,除了想到工商局,恐怕想到的就剩下到法院提起訴訟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到的到“有關行政部門申訴”,除了工商局在不折不扣的落實,不知道還會有那個部門也在落實。

我也希望自己的認識是片面的,畢竟,處理消費者投訴的部門越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會得到更大的保障。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不是隻能靠處理投訴來實現?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我想,處理消費者投訴,是一種被動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商部門更應該主動。實際上,工商部門、工商行政執法人員只要切實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責,就是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做出的最大的貢獻。

法律法規宣傳、打擊商標違法行為,打擊市場違法行為、廣告違法行為、打擊無照經營違法行為等工作,有哪一項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無關?經營者主體資格合法、市場經營行為合法有序,經營者與消費者消費糾紛會減少,消費者投訴事件也會減少。一旦遇到投訴,經營者與消費者達成和解、能夠依法作出賠償或者補償,工商局的處理投訴工作量也會減少,消費者合法權益也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如果各個負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部門都能依法履行職責,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轉觀念心得篇7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標準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離不開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因此,領悟和研究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內涵與特徵,不僅有利於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而且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是我從事多年教學的實踐體驗。一、領悟師生互動的本質內涵是轉變教學觀念的根本師生互動是在班級的組織形式中產生的,不僅有着社會關係中的人與人之間互動的一般屬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屬性。從課堂教學這個層面上分析,這種互動的特殊性是它內在本質內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點可具體概括以下三個方面:

1、師生互動的理解性。師生互動是一種非直接的互動,它是以語言符號為溝通媒體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對對方及其符號的理解與領會,決定着互動的維持與延續。而教師與學生的年齡、閲歷、知識、經驗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所以有時教師意欲達成,學生卻對同一語言符號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這就需要教師明確自己表達的目的與意圖,創設特定的語境,審視特定的“符號”,調動儲存在學生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理解和意會。有一次聽:一位教師的課時,教師發覺課堂的紀律不好,便對全體同學説:“我們看哪一組的紀律?”一位學生卻馬上站起來説:“第二小組的紀律。”這裏,教師關心的是整個課堂的紀律,示意課堂上要安靜。這位學生卻關心的是言語的表面含義,所以理解上出現偏差。可見,互動雙方有時作為中介的語言總是賦予自我理解的意義後,作出自己的選擇或行動。只有當雙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時,才有可能達成師生互動的原本目的。

2、師生互動的形成性。師生互動既反映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成為文化人或知識佔有者的同質傾向,也反映了他們之間文化類型的差別或文化品味的異質現象。但是作為教育主體的行動者,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處在不斷成長和發展之中,只是兩者發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標亦不一樣。教師關注的往往是獨特的教育效果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學生嚮往的是知識技能的獲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儘管如此,雙方都在藉助對方的交往不斷地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學過程既是教師教育風格和社會影響的形成過程,又是學生學問和個性形成的過程,師生互動則是一種以成長和發展為目的的互動。

3、師生互動的反思性。塑造自我並非是一蹶而就的簡單化和直線式的過程,它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就其教學活動的實質來看,它又是伴着經常不斷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來推進的。師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篩選和加工,控制着自我多方面的發展後形成自我同一性。這恰恰反映了其內在的反思特點。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現代性的情境下,變化的自我作為聯結個人改變和社會變遷的反思過程的一部分探究與構建。”可見,教育過程始終伴隨着反思的存在,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是一個不斷反思的推演過程。綜上所述,教學互動的過程就是“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覆過程,也是新課程理念下區別於其它互動的本質特徵。

二、把握教學互動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師生互動是實實在在表現於課堂教學之中的,從實踐的層面來看,至少有三個重要環節:1、教師的監督與學生的自律體現在教學的組織管理環節上。國小生年齡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師的影響,具有突出的依賴性和向師性特點。所以,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育,並實施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師的善教與學生的樂學體現在知識傳輸環節上。

轉觀念心得篇8

育對於種子是陽光,對於樹林是水,對於稻田是肥料……而對於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

能讓人該過自新.要是盜賊、人犯,從小接受過法制教育,有着滿心道德,那他們還會成為罪犯嗎?由此説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覺得學好法制教育就是學會做人,就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它教會我們遵守守則,國小生要遵守《國小是守則》,員工要遵守公司條例,而每個公民都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正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它教會我們不要迷戀電子遊戲機,不吸煙,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電子遊戲會讓我們成績下降,也浪費金錢;吸煙喝酒有害身體,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為。它還教我們怎樣防火與自救,城市不能隨便放鞭炮等等

我們班經常開展班隊活動,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隊會的題目是:‘告別依賴,學會獨立’,在這次班會,講了一個人,都快20歲了還整天依賴他爸爸,又不好好讀書,連個碗也不會洗。一天,他找了個算命的幫他爸爸算命,得知爸爸能活到70歲時,當場大哭,旁人不解,後來他邊哭邊説,他爸爸大他30歲,他爸爸死後,他才40歲,那誰來養他?這雖然只是一個故事,剛開始你也會感到可笑,可經過反思,你還笑得出來嗎?都40歲了還想要死的爸爸養他,那麼做父親的不就是太可憐了?

所以,我們要認真學好法制教育,做個有文化、講文明的國之棟樑。

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逐漸增多,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劇本《法庭內處》,故事內容曲折,感人至深,發人深省。一位十四歲少年因家中貧困被迫綴學,整天閒在家中無所事事,漸漸地就染上了賭的惡習,最後為了還賭債,竟失手殺人,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看了這部影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是啊,現在青少年犯罪記錄高得嚇人,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航天載人飛船剛剛飛入太空,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怎麼不讓人憂心如焚呢?在我的身邊也發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的一位堂哥剛滿十六歲,學習成績很不錯,但一批毒販子卻盯上了他,假裝和他接近,逼他吃海洛因,結果害他染上了毒癮,從此再也沒有心思去讀書了,犯癮時,他要用錢去毒販那兒買毒品,漸漸地一發不可拾。錢始終會用完,於是他向父親要錢,父親知道他是個好孩子,所以每次都給他。慢慢地父親開始懷疑,直至最後不給他錢,他只好一直欠着毒販的錢,有一次,毒販對他説:沒錢別擔心,你如果願意,我幫你。於是毒販讓他看準名牌轎車就和兄弟們一起搶它一把,這樣就不用他還錢,還給他海洛因,被逼無奈,他趁四周無人,和毒販們進行搶劫,沒料當場就給警察逮住了,抓進了少教所,受到了法律的懲罰。

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實顯示,青少年犯罪已越來越成為全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學校在這方面狠抓宣傳力度,專門請一些法律專家來為同學們開座談會,每星期上一節法律課,增強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組織學習出一些專題手抄報,寫有獎徵文,開展主題班會;學校廣播也向大家介紹法律知識;老師也帶我們去參觀了監獄。

總而言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於世界,更不用説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都要以法為重。鄧小平爺爺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強法制重要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國小、中學都要進行法制教育。因此,我們每位中、國小生都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