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多篇

2020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多篇由本站會員“sz_yaobang@126”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多篇

又是一年端午時,我們要真正品嚐端午節中藴含的文化元素、愛國精神、家國情懷,託物言志,讓愛國主義在“端午飄香”中“飄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十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一

端午節期間,在湖北秭歸屈原故里,當地以“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為主題舉辦端午文化節,採用現場+“雲上”的方式,與線下和線上觀眾共迎佳節、同拜詩祖;在黑龍江,人們通過詩詞歌賦頌端午等系列活動傳頌端午文化、弘揚文明新風……各地以精彩紛呈的節目形式,展現端午意藴,邀請人們共同領略傳統文化風采。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文化底藴十分深厚。讓我們在品味端午文化意藴的過程中,汲取奮進向上的精神力量。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戰勝疫情的力量。在門口掛艾草、菖蒲,是端午節流傳最廣的民俗。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藥,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環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義。端午節是古代的“衞生防疫保健節”,寄託着人們保健祛病的願望,體現着中華民族的防疫智慧。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要深入發掘端午節民俗衞護生命健康的積極價值,將端午節衞生保健民俗與疫情防控工作相融合,與愛國衞生運動相結合,促進民眾樹牢公共衞生意識、踐行衞生保健行為,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助力全面戰勝疫情。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保持廉潔的力量。端午節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廉潔”一詞最早且先後兩次出現在屈原的作品中。其中一處是《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另一處是《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註釋説:“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將“廉潔”解釋為不接受他人的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沾污。“廉潔”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始終引領着社會向前發展,併成為一種良性的追求。端午節傳承家國情懷,要學習和發揚屈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的高尚品德,將“廉潔”二字深深地銘刻在心間,讓學廉、思廉、崇廉、守廉、倡廉成為自覺的長久行動。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推動發展的力量。“共駭羣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劃龍船、賽龍舟是端午節流傳最久遠最普遍的風俗。劃龍船、賽龍舟,千帆競發,萬舸爭流,有着發奮圖強、自強不息的深刻寓意,是團結協作、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力量的象徵。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脱貧攻堅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項工作帶來嚴峻挑戰。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我們要發揚龍船、龍舟精神,積極應對今年經濟形勢的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確保如期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讓我們一起感受端午節的風采和魅力,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力量,讓節日的精神在傳承中歷久彌新。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二

“舟”,船也。過端午,賽龍舟。每年端午節之際,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傳統風俗。賽龍舟這項傳統運動,寓意着團結奮進、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爭取勝利的民族精神,也承載着深植在民族基因裏的拼搏奉獻、愛國情懷。

以“舟”為喻,寄情言志。“舟”字自古以來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都有着深刻寓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講話中引“舟”據典,借“舟”勵志,引導和鼓勵黨員幹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奮進、砥礪前行,堅持人民至上、密切聯繫羣眾。黨員領導幹部要念好“舟”字經,擊鼓催徵穩馭舟,奮楫揚帆新時代。

要以“逆水行舟”的毅力,馳而不息強作風。“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加強作風建設作為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貫穿黨員幹部工作學習生活的全過程。“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作風建設如同逆水行舟,必須向深“下篙”、用力“撐篙”,才能取得成效。2014年10月8日,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要求各級黨委要把作風建設緊緊抓在手上,持續抓好各項整改任務落實,絕不允許出現“爛尾”工程,決不能讓“四風”問題反彈回潮。“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領導幹部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加強作風建設,通過監督執紀問責等手段,將作風建設引向深入,切實防止“四風”反彈回潮,侵蝕黨的肌體,影響黨和人民的事業健康發展。

要以“風雨同舟”的精神,眾志成城克時艱。“患難知人心,風雨見真章”。中華民族歷經幾多磨難,但從來未被壓垮,而是愈挫愈勇。回顧我們黨的發展歷史,見證了黨和人民患難與共、同舟共濟,心手相連、砥礪前行,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風雨歷程”“魚水之情”。“艱難困苦,玉汝以成”。每一次艱難時刻、每一次危難之際,黨和人民總能匯聚在一起、凝聚力量,發揚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共克時艱、共渡難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指明瞭前進方向。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獻愛心、齊心協力抗疫情,凝聚起了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展示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中國形象。我們堅信,只要黨和人民風雨同舟、和衷共濟,一定能夠共克時艱,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氣,久久為功幹事業。“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體現了領導幹部幹事創業、幹成大業的決心和勇氣;體現了孤注一擲、不達目標不罷休、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政績觀”“事業觀”。“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黨員幹部無論是幹事業還是做事情,都要堅持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始終保持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始終保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頑強拼搏、奮發有為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朝着既定的目標,沿着正確的方向砥礪前行、闊步前進,用真幹創造佳績,用實幹成就夢想。“破釜沉舟”方能更好地成事成業。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幹事創業,不是“蠻幹”“莽撞”,而是科學謀劃和決策,要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謹慎行事、科學幹事;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工作落實,一錘接着一錘敲,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面對困難、面對挑戰、面對風險,只要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凝心聚力、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堅守信念、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徹底戰勝一切困難和危險,贏得發展新機遇,開創發展新未來。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三

時臨仲夏,歲至端午,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成為華夏兒女的一種民族自覺。千百年來,屈原愛國憂民、寧死不屈的氣節和風骨,感召和哺育着無數中華兒女,對於新時代的黨員幹部為政做人仍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弘揚愛國精神。“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縱觀歷史長河,有手着漢朝旄節、不屈節辱命的蘇武,“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這些民族英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和信仰奉獻了熱血和生命。革命戰爭年代,正是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堅守住了心中的信仰,才高高擎起了黨的旗幟。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更要時刻把愛國愛黨擺在首位,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堅決不當“牆頭草”“中間派”,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不移,在歪風邪氣面前敢於堅決鬥爭,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不打折扣、不做選擇、不搞變通,做忠誠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厚植民本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一心為民、體恤蒼生,時隔千年,在共產黨人身上得到了發揚和傳承。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正是共產黨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樑家河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時,為帶領鄉親們修建沼氣,不遠萬里,一路輾轉來到四川,向當地“討教”沼氣池建造技術。隨後,他又一遍遍試驗研究,成了修建沼氣池的“專家”,帶領鄉親們解決了照明、做飯、取暖問題。邁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尤其是疫情期間,全國上下組織有力,安排有序,救治工作有條不紊,“決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在脱貧攻堅戰中,“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羣眾”,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更是凸顯出共產黨人特有的為民情懷。

涵養浩然正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屈原為了心中的正義憤然投江,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接續奮鬥、負重前行。為人從政,就是要身、心、行三正,“忍所私而行大義”,以明斷是非和立身剛直的準則,主持公平、秉公辦事,不愧於心,不負於民。正如古語云:“夫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劉少奇同志也曾經説過:“共產黨就是代表人類正氣的。我們要發揚和提高這種無產階級的正氣,克服一切的邪氣。”新形勢下,國際國內矛盾利益凸顯複雜,黨員幹部面臨諸多考驗。但是越是如此,我們越要講黨性、講原則、講紀律,涵養“養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力,一身正氣、一塵不染,坦坦蕩蕩,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清正形象。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四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這些眾所周知的傳統習俗外,在江浙一帶,還流行着吃“五黃”這一民間風俗。“五黃”一般指黃魚、黃鱔、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據説,食用“五黃”有祛除寒濕、祛除五毒、抑制黴運、提升精力的功效。身為一名黨員幹部,不妨也從這“五黃”中汲取點力量。

食“黃魚”,品靈活之味,做一名敢創新的黨員。習近平總書記説,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在脱貧攻堅、鄉村振興、小城鎮建設、信訪維穩等重要領域,如果一味追求四平八穩,思想封閉守舊,做事束手束腳,那必然難以實現突破和發展。唯有創新,方可致遠。

食“黃鱔”,品營養之味,做一名能奉獻的黨員。端午黃鱔賽人蔘,黨員價值在奉獻。一場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襲來,讓我們見證了無數黨員以小我成就大我的情懷。有衝鋒抗疫一線不懼病毒的醫護人員,有堅守羣眾中間放棄休息的基層工作者,有不懼風雨守護平安的民警輔警。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選擇,詮釋了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

食“黃瓜”,品清爽之味,做一名講廉潔的黨員。清正廉潔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古往今來,清廉之士數不勝數,比如春秋時期子罕以“不貪為寶”,東漢劉寵被稱為“一錢太守”,元代王冕“只留清氣滿乾坤”。而在充滿誘惑的今天,這些清廉的先賢們猶如一盞盞警示明燈,時刻警醒我們要常修廉潔之身,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慾之害。

食“鹹蛋黃”,品融合之味,做一名懂團結的黨員。團結是黨的生命,不團結什麼事情也幹不成。無論身處哪裏,都應該牢記團結發展才是正確的選擇,家庭團結則和睦,民族團結則進步。在團結發展的道路上,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少不了,在團結中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才能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飲“雄黃酒”,品適度之味,做一名會幹事的黨員。黨員幹部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幹成事。例如在解決羣眾矛盾糾紛時,既要有同理心,急羣眾之所急,又要有法治心,時刻堅守法律底線,做到可方可圓,可柔可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將矛盾妥善化解。又如最近很熱的“地攤經濟”,讓我們感受到了城市治理下的温暖與情懷。

黨員幹部食“五黃”,品“五味”,在思考中昇華,在實踐中成長!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五

小區是最小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承載着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夢想。今年,四川省金堂縣高板街道以石龍新區創建“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示範小區為契機,探索建立以“五微”活力社區為方向的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模式,致力於走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社區“微治理”之路。

搭建“微”組織,引領“大”發展,羣眾找到“歸屬感”。為紮實做好“社區治理”這篇文章,高板街道以“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為目標,不斷充實細化新區黨組織和自組織,整合機關黨支部、石龍國小黨支部、青年產業黨支部等黨組織建立石龍新區黨支部精準聯盟組織,同時引導社會組織,形成多個微組織的“多元參與”格局。今年以來,通過“下沉”街道(社區)幹部到小區實地參與社區治理,設立物業、自組織、樓棟長3個黨小組等方式優化組織架構、細化工作職責、量化發展目標,切實增強了石龍新區黨支部戰鬥力;同時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核心作用、自治組織的基礎作用、羣團組織的紐帶作用、社會組織的支撐作用,通過主題黨日、主題社日、“石鄰家話”等活動載體,吸引羣眾參與、主動加入“微組織”,找到歸屬感。圍繞創建市級示範點的共同圓心,共同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

健全“微”平台,開展“大”服務,羣眾需求“能解決”。為不斷拓展暢通居民對話平台,努力實現社區治理“零距離”的奮鬥目標。石龍新區黨支部一方面持續發揮壩壩會、大講堂等傳統“微平台”的對話功能,另一方面繼續摸索搭建更多便民利民的生活生產服務型對話平台。一是創建“石鄰家話”鄰里文化活動品牌,暢通“街道—社區—小區—居民”四級對話渠道,定期召開居民壩壩會、代表懇談會,主要着力收集和解決居民生活需求性問題,並擴大微信QQ等線上“微平台”功能,聽取羣眾意見、解決羣眾需求,目前收集到羣眾意見建議25條,現場解決13條,其餘已逐項分解到社區及街道各辦公室,並持續跟蹤辦理。二是搭建產業發展服務平台,充分發揮高板街道青年產業黨支部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優勢,結合居民反映的發展產業帶動經濟的意見建議,串聯小區周邊惠民農場、東郊農場等產業資源,致力於電商服務平台的構建,探索集體經濟、“產業+小區”、資源共享租賃等發展模式,撬動民間社會資本實現石龍新區周邊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

實施“微”改造,提升“大”環境,羣眾感受“有變化”。“小區現在燈亮了、景美了、安全了、整潔了,還多了很多我們老年人可以休閒娛樂的場所,在外工作的兒女放心了很多,我們居住在小區也感覺越來越舒適,我也越來越喜歡石龍新區這個家了。”坐在新修的石凳上納涼的張大爺開心地談到。“小區治理既要實現形態‘有變化’,又要實現羣眾‘有感受’,這是我們奮鬥的目標。”高板街道“微改造”項目負責人介紹説,石龍新區堅持以功能優先和居民感受為導向,本着羣眾的事羣眾説了算的原則,確定了小區黨羣服務站、鄰里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公共區域進行親民建設項目,圍繞服務場景、文化場景、生態場景、空間場景、產業場景、智慧場景等七大版塊,目前正在加快實施超市、家話堂、友善港、成蹊巷、社區花園、可食地景、同心圓、創意角、農產品交易平台、智能門禁、户外LED等建設項目。

組織“微”認領,促進“大”整治,羣眾主動“做起來”。縱有良田千畝,三歲不顧仍成荒丘。以往,小區公共綠化、公共服務等沒人管、沒錢管,致使公共綠化雜草叢生,綠植破敗,公共服務形同虛設,鄰里關係淡漠。石龍新區黨支部針對小區管護主體缺乏、責任劃分不清、管護機制欠缺等現狀,開展以黨建聯盟黨員為主的為老服務、環境清理等社會服務性“微”認領活動,開展以石龍國小、石龍幼兒園為主的管護小區公共區域、節點景觀等的“微”認領活動,開展以小區居民為主的管理可食地景、公共綠化等的“微”認領活動,讓小區的公共綠化、公共服務等有人管、有心管。

履行“微”公約,守護“大”秩序,羣眾習慣“成約束”。今年以來,石龍新區黨支部充分發揮羣眾力量,踐行“一起定規矩,一起來遵守”的理念,定期召開“石鄰家話”壩壩會,讓小區住户親手起草、表決通過“微公約”,讓每一條“公約”都經得起實踐,但如何讓公約內容真正深入人心?小區黨支部、業委會想足了辦法,除了貼在小區醒目位置外,還邀請本土文人逐一將“微公約”改編成三字歌、七字文、順口溜等,並聯合國小、幼兒園通過“小手牽大手”的形式進行傳唱,下一步小區計劃將“微公約”改編成小品、相聲等節目形式通過端午、國慶等節慶活動進行表演宣傳,讓“微公約”更深入人心,真正轉變小區居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六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古代又稱為“端陽節”或“龍舟節”,這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愛吃美食的朋友每年都會盼望着過端午節,因為端午節當天要吃粽子,但每年都會有人因吃粽子而鬧出各種毛病。因此,在市場上挑選粽子時就一定要小心謹慎。其實,我們選拔任用幹部的過程和買粽子的挑選過程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只有不被外表迷惑,多看內在本質,才能選出真正的“好粽子”。

選其優,要買有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粽子。買粽子要買“三有”產品,幹部選拔當然也要優先選擇有潛力、有能力、有經驗的優秀人才。目前,一些基層幹部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崗位精兵、業務骨幹力量不足。大力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素質能力,首要任務就是落實好選人用人,“選”是前提也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選用幹部要堅持事業為上。這一要求對於做好新時期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以事業為上,這就要求了我們在選用幹部時要把有潛力、有能力、有經驗的優秀人才及時發現出來,注重選拔經過艱苦複雜環境磨鍊、實踐證明優秀、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幹部。

觀其形,要買粽角端正、色澤光澤、無雜質的粽子。買粽子時首先要觀察其外觀,不要被一些粽子的外表所迷惑,像一些呈現翠綠色的粽子,很可能是不法商家加入化學制劑的“返青粽”。質量好的粽子應粽角端正,粽體無外露並且色澤光澤,無雜質黴變和污染物。同理,真正優秀的幹部應是作風端正、德才兼備、務實清廉的。我們在選用幹部時必須明確好乾部標準,嚴把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不要被一些只會投其所好的“馬屁精”矇蔽了雙眼,要真正讓忠誠乾淨擔當、為民務實清廉、奮發有為、鋭意改革、實績突出的幹部得到褒獎和重用,讓陽奉陰違、阿諛逢迎、弄虛作假、不幹實事、會跑會要的幹部沒市場、受懲戒。

食其味,要買口感正宗、香氣四溢、無異味的粽子。“返青粽葉”包的粽子煮後粽香不濃,反而有淡淡的硫磺味,食用時能感到口味不正,沒有穀類食物應有的香味甚至有發餿等異味。一些幹部在日常的工作崗位中表現的“還可以”,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在大風大浪面前根本經不起考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選人用人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關於什麼是好乾部,又該如何選賢任能、培養年輕幹部,習近平總書記論述過很多次,“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幹部,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鍊年輕幹部,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幹部。”實踐證明,在基層磨礪過的幹部做羣眾工作的能力、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因此,我們在選用幹部時要注重在關鍵時刻看本質,大膽提拔使用那些在基層一線默默貢獻、認真工作、德才兼備、有培養前途的優秀年輕幹部,讓他們有施展才華的舞台和用武之地。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變遷,粽子的口味在不斷變化,好乾部的標準也在不斷變化,不同歷史時期對幹部的具體要求都有所不同。但不論在什麼時期,幹部選用都要秉着為民負責的態度,小心謹慎地“選其優”“觀其形”“食其味”,把那些德才兼備的能人選拔出來,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七

小時候,每年清明前後,母親總要去田裏摘些新鮮的艾草,拌上糯米,包上花生、芝麻、白糖等餡料,做成我們最愛的蒸食——艾餈。母親告訴我們,別看艾草不起眼,但是周身都是寶,不僅可以做成你們愛吃的食物,還能防蚊驅蟲、調經止血、散寒除濕,深受大眾喜愛。從那時起,做艾草一樣的人便根植在我心中。長大後,我有幸成為了一名組工幹部,組織工作的性質更加激勵着我要像艾草一樣貼近羣眾、堅定信念、淡泊名利。

像“艾草”一樣貼近羣眾。古語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前後家家户户門前都插滿艾草,可謂羣眾基礎深厚。作為組工幹部也要像“艾草”一樣,深入羣眾。組工幹部在面對羣眾時就應該有一股“土味兒”,會説“土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細緻的話語講解方針政策,真正讓羣眾瞭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讓黨的惠農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同時要捨得彎下身子多沾“土氣”,到田間地頭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加強與羣眾的血肉聯繫,做羣眾的知心人,辦羣眾想辦的事,不斷增強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像“艾草”一樣堅定信念。炎炎夏日,最為煩躁的莫過於蚊蟲的叮咬。每當此時,母親就會在院子裏點燃一束晾乾了的艾草,伴隨着艾草的清香,蚊蟲嘈雜的聲音也漸漸遠去。組工幹部作為黨選人用人的“過濾器”,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蚊蟲”的騷擾。我們要心似艾草,堅定理想信念,主動抵制名利、金錢和美色的誘惑,驅除腐敗的“蚊蟲”“病菌”。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築牢組工幹部的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用黨的優秀理論武裝頭腦。只有這樣才能把緊用人“關口”,才不會在選人用人過程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選出來。

像“艾草”一樣淡泊名利。古詩云:“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無意爭顏呈媚態,芳名自有庶民知。”這正是艾草的真實寫照。作為組工幹部,在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社會面前,當如“艾草”一般睿智淡泊,不為功名利祿所累;公私分明,不為人情世故所擾;幽雅恬靜,不為物慾浮華所惑。在工作中以黃文秀、廖俊波、張富清等優秀共產黨員為榜樣,始終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正確對待得與失、名與利,真正做到“學高為我師,身正為我範,名利淡如水,事業重如山”。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八

前幾天,跟着父親回老家過端午。一到院子,所有房屋的門框上都已插着翠綠的艾枝,依託着泥巴牆木門。那門框上的束束艾草,散發着草藥的“苦味”,更藴含着我家這位90歲老黨員的獨特“黨味”。

“90後”老黨員口中的“黨味”是冰糖的“甜”。老有所“憶”,聊發少年,鬢已霜,又何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爺爺本可以選擇到城市工作,但當時國家正處於艱苦建設時期,隨着黨的一聲號召,爺爺毅然決定回到家鄉為民服務。爺爺説,“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入黨時就宣誓了要永遠聽黨的話。黨需要我去哪裏,就得去哪裏。”自此以後,家裏每個端午節的艾草都由爺爺親手插上。這一插,就是70年。爺爺幹了幾十年的村支書,年輕時不僅要挑起家庭的重擔,還得扛下整個村子的安危冷暖。那時候逢年過節,東家吃不上、西家煮不出,爺爺總是會東家跑一趟,端一碗熱乎的去;西家走一遭,舀一鍋滾燙的去。如今,作為後輩,我們忙於工作,很少陪伴在老人身邊,更多的則是鄰里相幫。房前澆花、屋後種菜,都是大家在默默幫助咱家的這位“90後”。每當講到這些,爺爺總會就着一口糖白開,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我知道,今天的“甘甜可口”,是這位老黨員幾十年來初心不改的結果。

“90後”老黨員心中的“黨味”是蓮芯的“苦”。老有所“悟”,壯心不已,終為土,何不為!每年端午一大早,爺爺都會去後山割半揹簍艾草。回來簡單打理打理,插到門框邊。門上的艾草主要是祈禱一家人健康、平安。等艾草漸漸曬乾,根莖紮成把兒,熱天點燃了,裊裊的苦香味,放在屋裏可以薰蚊子,氣味也是清香的。葉子扒拉下來,還可以泡水喝。每次回去,爺爺都會讓我捏着鼻子喝下一大碗“苦水”。就着“苦水”下肚的,還有包着蓮芯的粽子。每年長輩們都説只有一個粽子包的是蓮芯,咬下去發現後輩們拿的粽子都是苦的。爺爺總説,“你們現在生活太幸福了,沒有跳蚤關、糧食關、勞動關、思想關,不用挖樹根、吃樹葉、喝渾水,但還是要懂得吃苦。人得多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黨員幹部得能吃苦、敢吃苦、願意吃苦,才能為老百姓帶去幸福生活。”聽着爺爺語重心長的話,回味着粽子包裹着蓮芯,漂浮在艾草中的淡淡清苦。我明白,哪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把苦吃在前面,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90後”老黨員腦中的“黨味”是朝天椒的“辣”。老有所“思”,志在千里,盼新苗,有所成!前年端午回去,得知我順利通過了“公考”大關,爺爺很是高興。悄悄把父親和我叫到一旁,打開了一個被氧化得面目全非的小鏽盒,裏面用紅布仔細包了幾層。爺爺用他老樹皮般的雙手輕輕取出一枚黨徽,放在我的手心,什麼也沒説,只是緊緊握着。我握着爺爺那雙血管突起、指甲微黃、滿是褶皺的手,沉默了很久、很久……回過頭,一旁的父親早已淚眼模糊。吃飯時,爺爺妥妥地往我碗裏夾了幾個辣椒。我笑爺爺老了,眼睛花、看不清肉了。爺爺卻説,“這是早上新摘的朝天椒,我的乖孫女是年輕黨員幹部,得像朝天椒一樣向上生長、向陽開花,讓老百姓的日子也跟着辣起來才行。”我玩笑着説爺爺糊塗了,我只是個普通的基層工作者,哪能起這麼大的作用。卻在心裏牢牢種下奮鬥的種子,暗自立下flag,一定要堅守本心。也許我只是這個龐大社會機器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但我也相信自己在普通崗位上存在的意義。因為每一個共產黨員誕生的那一天,都註定着改變世界。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九

隨着端午假期的結束,全面脱貧攻堅也即將進入緊張的“下半場”,各項工作都處在緊張的收官階段,黨員幹部如同接過攻堅之路的“最後一棒”,這一棒意義非凡,它承載了數年攻堅的艱辛,要“穩、準、狠”地跑好這“最後一棒”。

接棒要“穩”,穩固脱貧成效,夯實民生基礎。“羣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眾所周知,跑好接力賽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穩穩握住接力棒,充分保持前期優勢,為衝刺吃下一顆“定心丸”。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無數扶貧幹部用汗水取得的脱貧成效來之不易,在最後的衝刺階段要更加穩健,要以“兩不愁三保障”為核心工作,不斷夯實民生基礎,穩固脱貧成效。一方面,扶貧政策要“穩”,各項扶貧政策切勿搞“急剎車”,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在涉及民生基礎的就業、醫療、“三保障”等方面要確保政策的穩定性,為貧困地區持續發展留出“過渡期”。另一方面,即時幫扶要“穩”,對因大病大災或其他特殊原因可能返貧或新致貧的困難羣眾,要簡化認定程序,及時落實幫扶政策,為臨時困難羣眾“迅速止血”,確保在奔小康的路上無人掉隊。

彎道要“準”,遵循市場規律,保障長效發展。“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在彎道奔跑時,切勿貪念一時的領先而無視比賽規則,越過彎道導致前功盡棄。脱貧攻堅更不能有“抄近路,動歪心眼”的想法,切不可盲目追求數據而急功近利,放高產衞星,搞虛假脱貧、數字脱貧,要充分遵循市場規律,保障扶貧產業長效發展。首先,扶貧“造血”要“準”,要與企業合作開展對口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即可持證上崗,精準提升貧困羣體的自我發展能力。其次,產業定位要“準”,扶貧產業要精準把握自身定位,深挖產品優勢,精準嵌入到產業鏈的一環,減少市場風險,確保項目穩定收益。最後,產銷對接要“準”,要精準對接網絡電商、“農超對接”等銷售平台,不斷開拓產品市場,對衝疫情影響,保障扶貧產業的長效發展。

衝刺要“狠”,聚力鄉村振興,創造更高起點。“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跑最後一棒的選手要有“狠勁”,因為只有毫無顧忌、拼命衝刺,才能為團隊爭取最好的成績。脱貧攻堅不是終點,但卻是新生活、新奮鬥的壯美起點,我們更努力一點,就能為實現鄉村振興並最終走向共同富裕創造更好、更高的基礎和平台。要以文化扶貧為核心,築牢戰鬥堡壘,培育發展鄉村人才隊伍;要以產業扶貧為契機,推動股份改革,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以生態扶貧為抓手,加強環境保護,守護綠水青山。

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與啟示範文十

輕盈的時間,消失在指尖隙縫裏,空留剎那間的模糊的背影,墓朔了我仁立地張望的季節。

些許的帳閥,些許的蜜意,交織在淡藍日漸依稀可辨的紫陌。紛至來的是,荷韻的清涼,蠶豆的淡甜,粽子的飄香。

——題記

又到端午節了,該是粽子飄香、菖蒲飄飛的時節。端午,這個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日,在盛夏焦灼的靜待中,伴隨着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故事、忠貞之士伍之胥千金報恩的故事和划龍舟、掛菖蒲、包粽子的習俗,再次走進我們的生活。

記憶中的端午,都是温暖的存在。少年時代,我們和好幾户人同住在一個四合院裏,每到端午,天剛矇矇亮,大人們便邀約着帶我們到附近的山上割菖蒲,大人們四下忙活,孩子們就這山望着那山高野馬似的滿山遍野跑,玩到日上山頭,全身髒得不成樣子了,才拿着幾根艾草、菖蒲回家。其實那時,大人們早已在門上掛好了艾草和菖蒲,孩子們的“戰利品”無非是錦上添花罷了。艾葉四溢的清香中,媽媽總是把家人聚在一起,蒸包子、包粽子,一邊勞動一邊嘻嘻哈哈地聊着,那樣的其樂融融讓端午節成為春節之後第一個最令我渴盼的節日。食物通常是不等開飯便陸續上桌了,鹽蛋、皮蛋、粽子、包子、魚肉,看得我眼也饞、嘴也饞,但那時是輪不到孩子們的。每家每户都會先用這些食物祭祖,待縷縷白煙完全散盡,才開始吃飯,並趁此喝上兩杯自制的雄黃酒,我那時總是寸步不離地守在桌子邊,生怕少了自己那份。那時,媽媽總會看透我的心思,她總是非常嚴肅認真地對我説,“祭祖後才能吃,對老祖宗要恭敬!”於是,便不理會我,口裏唸唸有詞把家裏的老祖宗們都請個遍,虔誠地告訴老祖宗們我家的近況,還許下歲歲平安、身體健康、學業進步之類的願望。那時,我只能一言不發站在媽媽身邊,“給祖宗們作揖、敬酒……”我一邊聽任媽媽“擺佈”,一邊好奇逝去的祖先到底有沒有聽見這些禱告,吃不吃得完這麼多豐盛的食物?待這些程序完成,約摸10多分鐘後,才開始吃飯。那時,媽媽會先用筷子蘸一點雄黃酒在我的嘴脣上,然後蘸一點塗在我的額頭上、臉上、胳膊上、腳背上,據説這樣就能避邪氣、殺百蟲、去百病。

告別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鐵梗海棠含苞待放了,於是大團大團的櫻花迫不及待爛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紅,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紫繞於煙波的江南,倘祥在你我的記憶深處,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韻。在經年的十指路口,彷地張望,不忍心的回首,蔓然。相識,相知,珍惜,內疚參差不齊。忘不了飄香搖電的約定,如是用永恆的遙遠跋涉生命的長河。

今年端午,除了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飄浮,還有我濃濃的思念在燃起的縷縷白煙中飄升,不知道逝去的朋友能否感受到。“端午安康!”好多朋友的祝福伴隨着微信而來,朋友,你們一切可好?

飯後,我終於鼓起勇氣,端着那杯血紅的雄黃酒,在房前屋後撒了個遍,一邊灑一邊回味往事,一邊灑一邊暗暗祈禱,我的家人安康順遂!我的祖國繁榮富強!維繫傳統、傳承文化中,願一切幸福和愛都被傳承、都被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