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多篇

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多篇

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篇1

一、基本情況簡介

20xx年 10月27日―28日,由中國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昭通市教育局主辦,四川省中基教育服務公司、昭陽區第三國小承辦的“百師講壇聚焦新版課標展望未來十年全國小語最具影響力名師有效課堂觀摩活動”在昭通市一中禮堂舉行。參加這次活動的人員有市教育局平錦局長及來自昭通市各縣區的800餘名國小語文老師,聆聽了中國教育學會國小語文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崔巒老師、福建省國小語文學科帶頭人黃如老師、江蘇省無錫市南湖國小校長武鳳霞老師、重慶市科研型骨幹教師劉曉波老師、昆明市首席教師陳潔老師的精彩課堂教學及專題報告。

二、學習體會

這一次, 我有幸參加了雲南省昭通市教育局主辦的“國小語文名師有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聆聽了黃如、劉小波、武鳳霞、陳潔等幾位名師的課堂精彩表演和講座以及崔巒老師的報告,收穫頗多。

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深刻的認識到新課標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崔巒老師在他的講座上對語文新課標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釋。他主要是從以下五個大方面進行闡釋的:

(一)成績與進步。

1、課程理念上

*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程特點: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

*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教學建議: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2、課程內容上

*引入語文綜合性學習;引進相關的課程資源;規定課外閲讀量等。

3、教學方法上

* 努力將先進理念轉化成教學行為。

4、教學評價上

*認識到評價改革的重要性,進行了一些改革實驗(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方式全程、評價主體全員)。

(二)問題與原因。

1、問題

(1)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上:一度割裂,而非統一:;(2)在主體與主導的關係上:一度出現形式主義;(3)在教科書與其他資源的關係上:出現了忽視文本和只教教科書兩種傾向。在這一點上,崔老特別強調最突出的問題是:付出和成效不成正比,師生負擔仍然很重,幸福指數不高(老師的幸福指數不高,孩子沒有了幸福童年)。

(2)原因

*教育體制:全名應試。

*人才觀:唯學歷(必過大學聯考這座獨木橋)。

*語文課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

崔老強調:我們必須找準問題,綜合治理。

(三)、20xx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了什麼。

1、堅持課程的基本理念。

a、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全面: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各個方面。

語文素養:核心是語文能力,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道德、思維方法、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的融合。

b、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薰陶感染。

着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的能力(從聽、説、讀、寫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善於利用漢語言文字自身的特點(六書: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漢字一字一形,數量多,多音多義字多,形近字多,漢字教學要注意辨析。

c、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核心:鼓勵自主,每個學生都要動起來,不否定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

克服“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樹立教師“服務”意識,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學習。

鼓勵自由閲讀,激勵自由表達,適當開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確立有價值的內容、問題,有明確的任務,有具體的指導,人人有事做,人人動起來。

d、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核心:三級課程管理。實施好中央課程;開發好地方課程;建設好校本課程。

語文課程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實際。

2、堅持“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

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個維度”構建語文的目標體系。

3、堅持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質疑,允許出現“雜音”。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4、堅持推進“兒童閲讀”。

學習語文正如呂叔湘説的:“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激發閲讀興趣,加強閲讀的指導、交流、展示。國小生國小六年下來閲讀量高達1000萬字。(新課標要求課外閲讀量為145萬字)

(四)、20xx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更加強調了什麼。

1、更加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要重視理解,學是為了用。培養聽、説、讀、寫四種能力,落腳點在於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

a、為學好其它課程打下基礎。

b、為培養良好個性打下基礎。

c、為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2、更加強調識字和寫字。

識字寫字是閲讀和習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a、識字寫字的教學在課標後附錄中,收錄了300個基本字表,17個部首,300字多數是獨體字,是出現頻率高的字,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學這300個字。

b、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個常用字,表二1000個次常用字;3500個字是義務教育階段識字要求,國小階段認識3000個,會寫2500個。

c、國小每天語文課安排10分鐘練字,指導孩子寫字。毛筆字每週一節,日常書寫中增加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關注作文書寫質量。將作文書寫當做練字的過程,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要強化練字(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

第一學段: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部首,按筆順規則寫字。

第二學段:要求能用硬筆熟練的書寫正楷字開始用毛筆臨摹,要求端正、工整、整潔。

第三學段:用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速度,用毛筆寫字,感受漢字的優美。

對姿勢、習慣的要求是史無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篇2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的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現象還有一定存在。為了構建學生有效學習的課堂教學平台、積累教師豐富的有效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1、提高課前準備工作的有效性。

(1)提高備課的有效性。教師備課應該獨立鑽研,自主備課;倡導合作研究,進行集體備課。自主備課要求備教材、學生、資料,備重點難點訓練點,備思路,備教學策略。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切實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2)提高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一是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並通過課堂訓練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

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以教促學;

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

2、提高課堂操作的有效性。

(1)靈活確定教學目標:首先,教師應有預設的課堂教學目標,目標應根據教材、課時、班級學生來確定,並應有所側重;其次,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動態發展調整預設目標;再次,教師應主動對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評估。

(2)正確定位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同時教師也是自我專業成長的主體。課堂中教師應正確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並努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角色感。

(3)創設和諧教學環境:①創建充滿關愛和尊重的學習環境;②建構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的真實問題情境;③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參與氛圍;④創設學生自我調節型的學習環境。

(4)採用靈活教學方式:包括教師教的方式與學生學的方式。語文閲讀教學現行常用的方式有問題教學法與讀書感悟法。我們要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式。問題教學法重視教師的引領,較適於比較理性的文章,引導學生閲讀;讀書感悟法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較適於比較感性的文章,對精彩描述進行理解品味。

(5)強調多種學法指導:

其一,應更多地教會學生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提高學習的計劃性;

其二,應教會學生做筆記的技能,促進學生對信息的提取與記憶;

其三,進行思維教學,思維的參與是主體參與最本質的決定因素,學習應該在思維活動中進行,同時還要學習思維本身;

其四,開展反思教學,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這是一種元認知能力的發展。

3、提高課後反思的有效性。

一方面教師個人要勤思考、多動筆,養成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

另一方面應該加強教師教學反思的交流與探討,能從反思中得到啟示。同時,教師也應該成為學生學會反思的榜樣,一個專業型的教師,必須是一個反思型的教師。特別是自我評價的作用,應該更大地加以發揮。

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篇3

以前總愛聽專家課,因為可以現學現用。照搬這位老師精巧的設計,模仿那位教師靈活的語言。甚至想方設法拷貝課件略加修改就用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之後卻發現效果大打折扣,過後仍然做原來的我。

5月11日至12日,我又去蘭州參加了甘肅省教科所、甘肅省繼續教育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中國小語文新課程新課堂教學觀摩會。在火車上我就在思索,這次觀摩,我該學習些什麼?帶着疑惑走進了會場。

這次觀摩會主辦方安排了江蘇省吳江盛澤實驗國小語文特級教師薛法根、上海市浦明師範附小特級教師戴建榮、蘭州大學職工子弟學校副校長、80後特級教師張玉棟、以及蘭州實驗國小張豔平、趙莉等幾位專家的優質課及講座。

第一堂戴建榮老師課就讓我有了深深的震撼。戴建榮老師為我們上了三年級的《揠苗助長》,然後做了《對國小古詩文教學的幾點思考》。我是第一次見識戴建榮老師上課,戴老師的教學竟是如此精彩;使我震驚的是原來語文課也能上得這麼美;磁性的聲音,深沉的語調,巧妙的留白,深情的吟唱,令學生與聽者都沉醉其中。這就是戴老師給我們展示的個人魅力,更是語文魅力的展現。

戴老師擁有如此細膩的情感和豐富的語言,能夠在課堂上放開地展示自己,與學生交流,着實令我佩服!同時,戴老師深厚的語文功底也令我讚歎不已、望塵莫及。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對語文老師來説都可以完成,但“吟”詩,決不是每個語文老師都能做到的,若非有着良好的文學素養和極強的語文功底,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高度!還有“舞”詩,這更是一個極好的創意,他甚至想得到用手語來表達詩歌,讓更多的人來感受祖國文化的魅力,令人讚歎!

隨後在戴老師《古詩文教學——讀之、歌之、吟之、舞之》的報告裏,他提出古詩教學中“讀之、歌之、吟之、舞之”這四步教學法。確實,古詩在戴老師的演繹之下,已成了一幅畫、一支曲、一段舞,留在了每個人心中。在講座中,帶老師談到了我們現在的古詩文教學,其內容讓我震耳發聵,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們現在課本中涉及到的古詩文遠遠無法達到《課程標準》要求,這必須要我們的教師加以補充,試問我們能補充夠《課程標準》要求的有幾人。其二,戴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浦師附小五年計劃總綱》,這是他們學校學生閲讀計劃,細讀其內容,我才知道我們的學生與發達地區的有多大的區別。為此,我將《浦師附小五年計劃總綱》附後。

隨後又聽了張豔平老師的《第78期作文週報講評》。這節課更讓我意外。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都是以閲讀教學為主的,而張老師認為寫作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她打破了以往語文教學以閲讀為主、以課本為主的模式,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作文教學。她每週將學生的習作編輯為作文週報,其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對所編輯的作文週報的講評。在講評中首先展示本期教學週報的前五名,然後讓學生談在這些文章中的收穫、這些作文失敗的地方,然後結合這些文章教會學生一種具體的寫作方法,最後再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張豔平老師主張“讀經典的書,寫真情的文”,“每個孩子都是自由的作家——基於大量閲讀的國小習作研究”,這些教學理論及方法,無疑為我們打開了語文教學新的思路。

薛法根老師通過講課給我展示了“關聯視域中的國小語文組塊教師實驗”,又做了《好課是怎樣煉成的》專題報告。薛老師的組塊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組塊教學把文本教學內容劃分為一個一個板塊,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更好的體現文本的核心價值。一般每一課分為三四個板塊,每一個板塊就是一個文本的核心價值。聽着薛老師針對那些課文所進行的獨特的課堂設計,我忍不住“拍案叫絕”。如此鮮有的教學切入點,這般罕見的教學思考,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讓人受益匪淺。

如果説薛老師講的課讓我們耳目一新,那麼他的報告則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薛老師在講座中沒有具體的講解該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導入新課。因為這些東西,在武林高手眼中只是一些具體的招式,真正的高手是以修煉內功為主的,真正的高手是無招勝有招的。

修煉自己的涵養,讓自己像個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顆進取心、保持一顆善良心。

堅守教育信念。有信念的教育才有力量,有信念的教師才有智慧。真心實意的關愛學生。關注差生,因為所有的教育規律和教育祕密都集中在差生身上,教育好了差生,就掌握了教育的規律和教育的密碼。提煉自己的教育主張,形成教學風格,我們身邊不乏好老師,但是我們缺少名師,或許薛老師的講座能讓我們拉近與名師的距離吧。

大會的最後由蘭大職工子弟學校副校長張玉棟做了《關於國小習作教學若干問題的梳理》的講座。張老師初登講壇,教師裏一陣驚呼:“哇,專家也能這樣年輕”,出生於1982年,蘭大職工子弟學校副校長,國小特級教師,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閲讀教學觀摩活動特等獎,一個個光環令人眩暈。實話説他的講座內容我記住的並不多,我記住最多的卻是他在講壇上的風采:從容的舉止、優雅的談吐、豐富的文化底藴,從他身上,我又想起了薛法根老師的話:“讓自己像個老師”,張玉棟太像一個語文老師了。會後思索了良久,後來在張玉棟老師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從讀書開始,修煉》,他的內涵,他的魅力可能就是他看過的一本本書中的積澱吧。讀書使我們更單純更深刻,更豐富更完整,是我們成為一個懂得並且能夠愛憎、希冀、呻吟、生活的人。是的,使我們成為這樣一個人——這是一個好老師的真身。

這次學習,我仍然沒有學會該如何上一節優質課,但這次的觀摩讓我多了一些思索。路漫漫其修遠兮,相信仰望着這些大師的風采,我不會走的太累。

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篇4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已牢記在每一位教師的心中,為此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課堂的實效,就是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讓每一位學生都收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的主陣地,這就要求教師要對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做一個較好的統籌安排,高瞻遠矚。下面我就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談點自己的體會。

一、紮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增強訓練實效性。

舊的課堂教學,由於教師講得過多、過細,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是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針對這種實際,我們從教學實際出發,紮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其內容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對於“三講”中的“講重點”我們的落實措施是:

(1)講清知識運用的方法步驟。

(2)強調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要求。

舉例如《故都的秋》一文中,我重點落實這樣幾個問題:

1、北國的秋有什麼特點?

2、默讀課文,找出能反映作者情感基調的詞語,作者對它們是怎樣渲染和刻畫的?舉例説明。

通過爭論,可使學生加深對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點的認識,此為本課教學重點。3故都的秋景可謂豐富多彩,作者為什麼只選取上述秋景來寫呢?試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此題旨在讓學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關係,這是本課教學難點。對於難點採取以下措施落實:

(1)精心設計思考討論題讓學生討論

(2)教師引例和學生舉例相結合

(3)對於過於偏難而又不是教學重點的教師可以不講。

對於易錯易混知識點可以通過習題訓練的方法加以解決。對於“三不講”的內容,教師也要將知識問題化和要點化,讓學生在自學中解決。總之,紮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落實精講多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勤反饋和強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二、巧設提問,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開始進入學習的疲勞期,有的學生也會出現走神現象,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適時幫助學生調整。把學生的睏倦的情緒激活起來,就是設計提問,把學生調動起來。為此設計問題要反覆推敲,使所提問題既能體現出教學的重點,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於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展開。還要預先考慮問題提出後,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類型的問題,教師應採取什麼辦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為教學決策做好思想準備。比如對於枯燥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它設計生活實際背景,使問題鮮活起來,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也便於提高學生的討論熱情和興趣;如教授《變形記》一課時,為了挖掘這篇文章的主旨,我先設計了一個問題:假如我們家裏有一個人患了大病,作為親戚的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馬上熱烈地討論起來,我會接着問那文中的主人公的爸爸、媽媽和妹妹怎麼會有那種態度呢?這與什麼有關係?通過問題進而引導同學要聯繫文章的背景去揭示文章的主旨。對於思維含量較高,學生直接體會困難較大的題目,教師可以先作適當鋪墊,搭好梯子,讓學生能夠攀緣而上。使問題化枯燥為有趣,化抽象為直觀,教師在提問設計時不僅是記憶的重現而是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自己去認識,去感受,去體驗,去品味,在這其中學生就會自我陶醉,忘記了時間,也克服了疲勞。課堂教學的氣氛也真的活了起來,每個學生也都成為了參與的一員,彼此交流,展示自我,在課堂上也真正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三、有效調空教學時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語文課堂怎樣提高教學效率,對語文教材怎樣運用,與有效調空課堂教學時間關係重大。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參加到語文教學當中去;強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多元性和綜合性;注重學生個性閲讀,獨特感悟等等,都很花時間。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時間的安排,與考試成績的提高這些矛盾怎樣解決,我們語文課堂怎樣處理教材,都要求我們要合理地調空語文課堂的教學時間。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既能較好地貫徹新課改理念,又能切實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這些都要求我們以減輕學生負擔為標準,用最佳的形式、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組織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我們有不少語文教學的同行,在課程改革中探索出了一些好辦法。語文課的長文短教,教師的課堂精講,是新課改中人們對語文如何教的有益探索,也都不失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之舉。比如:精心安排授課內容,做到把握要點,化解難點;強化基礎,適時點撥;温故知新,深入拓展。 “長文短教”最關鍵的是要善於從課文中選準切入口。如:《荷塘月色》一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文眼”——““頗不寧靜”來展開教學內容,有助於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深入研究,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如何有效地進行“長文短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抓住最能表現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抓住在全文結構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抓住關鍵性詞語去感受。

只有合理擠出有效的教學時間,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多讀、多想;師生對話、文本對話、拓展思維;為學生減負、不佈置或者少佈置課外作業, 而又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等等, 語文教學的“時空有限”與“需求多樣”的矛盾。才有可能得到緩解。

總之,新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面臨着很多新的急待解決的方面,也給我們語文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研究的領域。我們有困惑,同時也有機遇;我們有責任,當然也會有喜悦。我們只有一往直前,努力奮進。我們堅信語文教改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篇5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評價也是課程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搞好課堂教學評價,對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乃至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推動作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引導教師更新觀念,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教學行為,使新課程的改革目標真正得以落實。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説,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是關係到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通過學習《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體育》,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課堂中的評價的確很重要。但怎樣的評價才是有效的,怎樣的評價才能是學生輕鬆愉悦地學習知識,並能對學生日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體育》為我輕輕撩開了這一問題的面紗,明白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如何去做

一、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3個方面的整合,是新課程根據現代人的培養目標以及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所提出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各學科教學評價中必須首先予以關注的。知識與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深厚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基礎。任何一門學科,其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與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同時,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智慧、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人為木,不僅強調學科的價值,更要強調學科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斷致力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二、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新課程突出強調了“課程整合”、“合作教學”、“行動研究”等新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從被動的課程解釋者轉變為主動的課程開發者,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一起成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程觀念的指引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衝破“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陳規,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討論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各種教學方式,使教學形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由預設和封閉走向生成和開放,並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為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第一,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對學生表現出熱情與寬容,是否保護和鼓勵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創設了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都能大膽發言,提出問題,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觀點。第二,要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從自己思想或教學預設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標上來。第三,關注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對象的需要。在“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中,設置的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在教學中,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深刻領悟知識所藴藏的生命意義和生活價值,更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髮展的整體關懷。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推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學生的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斷得以培養。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改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當代課程論強調對學生應該是激勵性評價、賞識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特別是對暫時處於落後狀態學生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的信息發佈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為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鑑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給學生以激勵和讚許,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通過新評價方法的實施,重建課堂教學文化,使課堂教學從教師權威走向師生平等,從封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評價也是課程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搞好課堂教學評價,對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乃至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推動作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引導教師更新觀念,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教學行為,使新課程的改革目標真正得以落實。

五、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3個方面的整合,是新課程根據現代人的培養目標以及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所提出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各學科教學評價中必須首先予以關注的。知識與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深厚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基礎。任何一門學科,其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與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同時,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智慧、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人為木,不僅強調學科的價值,更要強調學科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斷致力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六、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新課程突出強調了“課程整合”、“合作教學”、“行動研究”等新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從被動的課程解釋者轉變為主動的課程開發者,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一起成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程觀念的指引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衝破“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陳規,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討論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各種教學方式,使教學形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由預設和封閉走向生成和開放,並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為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第一,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對學生表現出熱情與寬容,是否保護和鼓勵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創設了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都能大膽發言,提出問題,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觀點。第二,要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從自己思想或教學預設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標上來。第三,關注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對象的需要。在“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中,設置的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在教學中,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深刻領悟知識所藴藏的生命意義和生活價值,更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髮展的整體關懷。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推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學生的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斷得以培養。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八、改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當代課程論強調對學生應該是激勵性評價、賞識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特別是對暫時處於落後狀態學生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的信息發佈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為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鑑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給學生以激勵和讚許,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通過新評價方法的實施,重建課堂教學文化,使課堂教學從教師權威走向師生平等,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學科走向學生,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預設走向生成,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讓生命湧動的課堂出現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教育思想、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智慧、教學風格的綜合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新的視角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以此建立新的評價觀念和評價方法。

閉走向開放,從學科走向學生,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預設走向生成,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讓生命湧動的課堂出現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教育思想、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智慧、教學風格的綜合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新的視角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以此建立新的評價觀念和評價方法。

總之,在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努力做到:把課標學習與《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體育》的理論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去親自體驗作品,把理解運動的權利放心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與作品的對話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篇6

20xx年5月19-22日,有幸來到陵水人民大會堂聆聽20xx年海南省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本次活動我共觀看了21節課,其中習作課9節,閲讀教學12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從中受益匪淺。他們多才多藝的表演,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精美的課件製作,設計簡練、巧妙的板書等,令人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也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下面就以一節閲讀課,鄧愛香老師執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談談我個人的點滴心得體會吧。

本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的開篇文章。這組教材以“異國風情”為專題,目的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本篇課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響的人文價值。作者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揭示了意味深長的人生哲理,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我看了鄧愛香老師執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看後頗有收穫。鄧愛香老師在執教這節課時,圍繞“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一中心,從“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兩個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順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讀悟的過程中感受德國所特有的奇特的風景,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本節課教學中鄧老師帶着學生去感受、瞭解德國的異域風情和民族精神,我也彷彿置身於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顧一下這一節課的教學,也帶給我很多啟示。

在課文的最後劉老師帶我們解讀了一篇小詩進一步加深同學們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整堂課下來,劉老師課堂氣氛緊湊,圖文結合,同學們興趣盎然,帶着愉快的心情學完了這篇課文,讓我深深的知道高年級的語文課頁可以拼讀的這樣有滋有味,讓我對語文種滿了信心。

語文活課堂心得體會篇7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閲讀應該是探究和創造的過程,充滿了發現、質疑、思考和探究。因此,我認為新課改理念下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重點是要改變閲讀學習的方式。

課改雖然給我們語文教學帶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也出現很多值得我們反思的現象。有的教師常常把教學禁錮於一種教學模式中,機械地套用那幾個教學中長用的環節;有的教師對課堂調控不當,常常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有的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挖掘過深,從表面上看,似乎可加深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實際上卻削弱了文章的原有美感。“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新課堂中,我覺得,老師應把閲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

在課前教師關鍵在於準確,深入的解讀文本,,而作為教師準確的解讀文本,是上好閲讀課的基礎。教師在精心的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靈活機智的實施教學,老師不要不斷地問,這樣不但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滅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產生厭煩的情緒。奧斯貝爾説過:如果把全部教育學、心理學歸結為一句話的話,那就是我們的兒童已經知道了什麼。所以教師課前瞭解學生,知道學生已知、已會了哪些,十分重要。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探求未知。

在教學中,我知道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教師在進行閲讀教學時的主要形式。低年級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點詞、句、段,中高年級可以圍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進行閲讀教學,可一些教師為了追趕時髦,不管時機,不管內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強調合作。如為了學習文中的生字,也要讓學生分組來討論這些字的結構、寫法,看似熱鬧的課堂其實走進了形式主義的誤區。教師一定要加強調控、引導,避輕就重,不能只圖形式上熱熱鬧鬧,不講實質效果,一定要使學生學有所得,而且逐漸學會學習。因此,合作學習這種形式要實實在在地為合作學習的內容服務。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如學生經過思考自己能解答的,就不需要合作學習,反之,則需要。老師提出的問題經過學生思考,通過合作學習能夠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能夠相互受到啟發,達到情感的交融,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閲讀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注意到一些表面的內容,只追求一些表面的形式,而要真正地理解語文學科所承擔的義務,真正地着眼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少一些表面的繁榮,多一份內在的智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閲讀教學實效有規律可循,但無定式可依,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地實踐、反思、創新,再實踐、再反思、再創新,從一次次的反思與實踐中,尋求提高閲讀教學的途徑與規律,從而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