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課心得體會多篇

專家課心得體會多篇

專家課心得體會篇1

能夠成為國家級骨幹教師中的一員,我感到非常榮幸,感謝河南科技學院給我們搭建了這一學習和交流的平台。使我們近距離接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也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

7月x日,我們有幸聆聽了專家王憲成教授的《職業教育發展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題報告。感受頗多。下面我就結合我校實際談一點體會:中職職業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發展中的盲目性:一、缺乏方向性、目標性。(學校未來的規劃,學生培養的方向。)二、管理者缺乏經驗和創新精神。三、學校硬件設施缺乏,設備陳舊,無法滿足教育教學需求。

四、缺乏實習實訓基地,學生所學無法與實踐相結合。

為了順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學校開設了十幾個或幾十個專業,可最終的結果是學生就業難,即使勉強就業也是實踐能力差,綜合素質不高。不能成為廠家或企業所需的技能化人才。學生就業難,難就業。從而導致家長對學校不滿意,社會對學校不滿意,學生不願上職業學校。於是便產生一些不好的現象:

一、職業學校招生困難已成為職業教育的一大難題。

二、學生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吃苦精神。

三、學校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四、教師壓力大。

那麼,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將如何走出困境,就中職職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在管理體制上下功夫。

揚己之長,克己之短

承認現行學校教育問題存在的客觀實在性;承認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之間的客觀區別;統籌兼顧我國教育結構的整體優化,謹防顧此失彼;一切按教學規律辦事;發展規模,大膽創新,以適應市場需要。

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我國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這對中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學校要適應新要求,迎接新挑戰,就需要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

1、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意義

專家課心得體會篇2

2月10日和11日,我有幸聆聽了著名的國小數學特級教師劉德武、田麗利和徐長青老師的課和講座,受益匪淺,感受頗深。三位專家的的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讓人久久回味。三位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民主、和諧的環境,課堂充滿童趣、樂趣。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情境的關鍵必須暗含着數學問題。所有的問題情境,才能引起他們思維的衝突,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從而達到有效的學習。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藴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專家們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讓真正領悟到了他們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

二、尊重、理解每一個學生,能夠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空間,使他們思考、反思、理解、接受,注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在學生數學學習模糊的地方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在體驗中把握知識。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學生學得活,記憶力也深。

三、發自內心的去欣賞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情實感。每位老師都能從學生身上發現閃光點,他們對學生的親切讓人感動,對於

膽怯的學生他們總是很巧妙地加以引導,逐漸地增強他們的信心,直到一節課的最後,膽小的孩子也敢大膽發言了。

四、如果説教師出色的教學語言是課堂的財富,那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就是課堂的精彩。他們的課一改數學課的枯燥乏味,代之以生動,幽默,對於學生用詞的不準確,他們總能及時進行指導,幫助改正,並強調讓學生説規範的語言。

五、課上,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很複雜的問題,卻被他們以遊戲或比賽的形式就讓學生解決了。而且練習設計巧妙,首尾呼應,既鞏固了課堂學習的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

專家課心得體會篇3

為了提高我校教師團隊執行力,着力打造沿河品牌學校,促進學校更進一步的發展,學校安排於20xx年11月14日下午,聽了由深圳道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孫老師主講的“執行力與學校發展”的講座。其中談到的執行者應當具備的六心——愛心、公心、責任心、寬容心、平常心、律己心。“愛心”放在首要位置,讓我感觸很深。

作為一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執行者,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深刻領會,始終保持這“六心”,用這“六心”去嚴格要求自己。從愛心這一層面來説,我的體會是:

一、要熱愛自己的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天春蠶,就要吐一寸絲。”這就是我的從教觀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辛勞,甘於付出,甘於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也是一個人從事教育事業的必要的心理準備。

二、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是温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

作為教師應當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我們”的關係。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怎樣去關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外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過程育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

專家課心得體會篇4

這個週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脱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這個故事讓我們瞭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裏有習慣,哪裏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着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一、做人的習慣,二、做事的習慣,三、學習的習慣,四、交往的習慣,並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瞭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然後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閲讀,上國小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閲讀,後來上了國小,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閲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後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閲讀,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讀書的範圍就起來越廣。

最後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麼好的教育講座,通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説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

專家課心得體會篇5

20xx年3月4日在博興縣第四中學的會議室裏,我有幸近距離的聆聽了黃寶國教授的精彩講座,真可謂受益非淺。黃寶國老師的講座深深吸引着我,平時開半個小時的會議都覺得很漫長,做得一點都不耐煩。唯獨黃寶國老師的講座,聽起來一點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

黃老師的精彩講座讓我領略到了“差點教育”的另一種解釋,讓我品味了智慧。首先,要明確教育的目的就是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千方百計的成就各種差距的孩子。“差點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差一點的教育”。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差距,人類將不復存在,社會不再發展,教育的目的是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承認學生有差異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是一種自然生態平衡,然而就是這一種自然生態就是我們教育成功的保障,是教育需要就一步研究的切入點。有差異的尊重,因為尊重最高的境界是人格的尊重,尊重學生有差異的存在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再次要“研究差點”,縮小差距,讓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點就成為“我自己”,超越自己,就是冠軍;優於別人,並不富貴,優於自己,才是最高貴的;縱評是差點教育的關鍵,只有研究,才會創新,而創新正是我們教育前進的動力。學校不是分數的工廠,學生不是老師抓分的工具,學校不能香像工廠一樣,讓不同的人成為同一種人,不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比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你的唯一。

最後,要共享教育存在的差距。每個人都爭取自己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多少教育家照亮他人,成就自我。總之,尊重差異——有教無類;研究差點——因材施教;縮小差距——終身學習;共享差別——人人成才。培訓時間雖短,但收穫頗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努力成為教育的智者。

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實力決定魅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開闊眼界,提高境界,轉變態度,實現高度。為我們的教育教學也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