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心得感想多篇

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心得感想多篇

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心得感想1

説到“勞模”這個眼,很多人也許會想到李素麗、許振超、袁隆平這些響徹神州大地的名,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偉大勞模精神,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譜寫了如歌如泣的動人讚歌。但我們是否會想到,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值得敬仰的楷模,他就是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公司總工程師。

有人這樣説:“作曲家和電力人是同行,都是用跳躍的數書寫人生”。是的,如果説作曲家用七個音符描繪着高山流水和陽春白雪,述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成就着輝煌的音樂人生。那麼電力人則是用真情揭示着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描繪着人類社會的希望與未來,同時也書寫着自己酸、甜、苦、辣的電力人生。當我們用敬仰的目光凝視他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時,我們知道,每一段機組安全生產、經濟運行的數據裏,不僅凝聚着他殷殷的心血,而且還浸透他對事業的忠貞和熱愛,他以勤勞、樸實的風格展現出了平凡而又偉岸的“老黃牛”形象。自95年調入豐電,從生技科長到今天的總工程師位置,他一直沒脱離過生產系統的技術管理工作。身為汽機乃至整個生產專業的行家、專家,他不事張揚,甘於沉默,勤勤懇懇地奮鬥在電力生產戰線,潛心鑽研生產技術知識與技能,憑着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他以堅定的意志在豐電這塊沃土上辛勤耕耘,留下了一路深深的腳印,書寫着一個勞模永不磨滅的情懷。

機組投產調試初期,在最繁忙的時候,他和所有的調試人員一起,吃住在工地,家裏一個星期也顧不上回去一兩回,豐電每台機組的整組啟動、168試生產,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與腳步。機組進入正常運行,他忙於梳理各種寶貴的現場數據與資料,即使在特別繁重的生產管理任務在身的情況下,總不忘到設備現場關注設備的運行工況,並對主輔機設備不斷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摸索與研究。為找到更為高效的設備檢修手段與方法,他在對我廠機組大修狀況與效果進行詳細分析對比的基礎上,研究了國內外設備檢修的模式,撰寫了《設備狀態檢修的模式和實施》的科技論文,建設性、創造性地提出了豐電狀態檢修進程與設想,併為我廠點檢定修的開啟與實施奠定了寶貴的理論與現實基礎。在追求機組安全、高效運行的同時,他時刻不忘搜尋、採集和分析有關數據,追求着經濟效能創新。__年6月4日我廠#1機組電動給水泵因電機燒損不能夠備用,使得#1機組啟動不能夠採用原來的正規啟動方式,時任廠助的他提出300mw汽輪機無電泵啟動的大膽設想,並指導設管部機務檢修隊實施部分系統更改,由汽機室編寫出相應的開機方案。經實踐證明,此方案不僅可行,還很好地解決了機組無電泵啟動的一系列問題,保障了機組處於良好的備用以及順利啟動,為企業贏得了外部良好形象和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公司提出過“緊日子”的號召後,身為主管生產的老總,他更是堅持做到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積極引導促進生產系統幹部員工進行技術經濟創新,要求大家要有算帳的意識,注重產出/投入比,對於現場設備,能修的就不換,能局部改的就不大改,對於確實要更新換代的設備進行各種方案的優化對比,把“緊日子”過“活”來,為公司創新創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正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孜孜不倦的探索與實幹,鑄就了他堪稱一流的生產技術技能,更堅定了他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勇於開拓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及甘於奉獻的“老黃牛”精神,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當榮譽的花環降落在他的身上,當攝象機聚焦的一剎那,楊總的臉上只微微一笑,此時此刻,往日工作的艱辛與委屈,卻被他悄悄地藏起。__年5月2日清晨,剛剛北京載譽歸來,他便顧不上休整,又一次出現在機器轟鳴的廠房,那堅實的步子又踏遍了生產區的各個角落。勞動節徵文演講稿:身邊的勞模

綠葉無悔撲向大地,是報答泥土芬芳的情意;鮮花無悔凋落於風雨,是因為它曾有一段生命的美麗。接觸過的人還有這樣一種感覺,他不但是一位誨人不倦的良師益友,更是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兄長和朋友。對待工作,他要求甚嚴,從不含糊,小到設備缺陷,大到設備系統存在的隱患,他總是以全副精力投入,避免因思想上忽視使問題擴大引起不必要的障礙或事故。學習上,他時刻本着“活到老,學到老”鍥而不捨與時共進的鑽研精神,不斷地學習着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並常常告誡大家趁年輕多學點知識,積極主動地補允自己所需的知識,促進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生活方面,儘管他顧家不多,但他從不忘勸告訴別人要儘量克服困難,對得起家。他説:“我們從事電廠生產工作的,要做與可做的事情太多,沒多少時間顧得上家,有些事情要與家人溝通取得家裏的諒解,在家的時候也要體諒家人,愛人在家操持家務很不容易。家庭工作要兩不誤……”這種樸實無華掏心窩子的話讓大家感到一位領導對下屬的關心,一位兄長對朋友的關切。

有一位奧運會舉重冠軍説過:“我舉得起世界上最重的槓鈴,但我舉不起我曾流過的汗水。”是啊!我們電力人能給千家萬户帶去光明,能算出輸出了多少強大的電力能源數據,但我們卻算不出楊總為電力事業付出的汗水與心血。雖然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電力人,猶如滿天繁星、默默閃爍,猶如滄海一粟、靜靜流淌,但他選擇了電力這個職業,就選擇了忠誠,選擇了無悔。楊總在他的日記本上這樣寫道:“水是平凡的,可它滋潤了無數的生命;草是平凡的,可它織出了多彩的春天;沙是平凡的,可它築造了雄偉的大廈;電力人是平凡的,可他預測了明天的輝煌……”。這就是楊總對電力事業的全部情懷和人生的感悟!是的,沒有平凡做基礎,偉大便是海市蜃樓,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他所做的事和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一樣,都是為了實現自己在黨旗下許下的誓言,一如既往的在電力事業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日本有位藝術家把人類dna基因圖譜的排序巧妙地用音階來表示,結果竟然是一曲美妙、動聽的旋律。我想:他若是將我們千萬個像楊總一樣的電力人,用電力情緣編織成的數據,再用音樂形式來表現的話,那一定是一曲最渾厚、最優美、最動聽的當代電力人的讚歌!

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心得感想2

英模是時代的英雄,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我們要以___等中心領導同道會面公安英模和立功集體為動力,全面貫徹落實好大會精神,認真學習、大力宣傳英模們的先進事蹟,學習他們對黨虔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學習他們立足本職、服務發展的大局意識,學習他們情繫百姓、為民愛民的公僕情懷,學習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工作的奉獻精神,讓英模們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精神在__發揚光大,不斷推動我縣經濟社會安穩較快發展,為黨的成功召開修建良好環境。

一是要大力學習和宏揚他們對黨虔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能夠激起一顆靈魂的高貴和偉大,只有虔誠的信仰和堅定的信念。 政治態度堅定是對_員的基本要求,更是對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身為一位領導幹部,我們要堅持用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體系武裝頭腦,深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人民人人民警察察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牢固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始終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以公安英模們的精神為導向,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_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定不移為黨的事業而不懈努力。

二是要大力學習和宏揚他們立足本職、服務發展的大局意識。大局是行動的指南,我們要學習廣至公安英模始終圍繞中心、服從服務大局的意識,牢固建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和正氣觀,為全面完成黨委政府和上級領導既定的工作目標而夙興夜寐、通宵達旦、鍥而不捨。強化本身職能履行,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各類犯法,修建良好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加強和改進公安行政管理工作,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把心思用在幹事業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實上,聚精會神弄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精於學習,勇於開闢、善於創新,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讓人民羣眾更滿意。

三是要大力學習和宏揚他們情繫百姓、為民愛民的公僕情懷。通過觀看公安英模表彰大會,我切實感遭到英模集體、個人的各種精神實質,正確領會、深進掌控了其豐富內涵,切實認清肩負的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我們要進一步堅持立警為公、執法為民, 胸懷大局、甘於奉獻、牢記宗旨、愛民為民,牢固建立羣眾觀,始終站在羣眾態度,始終把羣眾冷熱掛在心上,做到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態度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以實際行動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繼續確保全縣社會政治大局穩定,確保全縣人民__,為構建___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是要大力學習和宏揚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工作的奉獻精神。我們要積極貫徹___在會面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範和立功代表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這次表彰會的重要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英模看齊,精益求精本身工作,加倍努力工作,積極貫徹新的執法理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全力化解各類矛盾,做到生死眼前不畏縮,千難萬險不放棄,恪盡職守、樂於奉獻積極投身公安工作,為保一方平安做出更大的貢獻。

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心得感想3

某個烈日炎炎的中午,在一個拉祜族村寨的農家小院門口,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招呼身邊幾位年輕人:“走,鏟地去。”説罷扛起一把鋤頭就往村外馬鈴薯地走去,幾位年輕人也抓起鋤頭緊隨其後。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省科協主席朱有勇,幾個年輕人是他研究團隊裏的博士。

20_年,中國工程院與瀾滄縣結對幫扶,朱有勇院士帶來一支由100多名教授、博士組成的專業團隊,雲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被確定為科技扶貧示範點。從此以後,他們走到哪,村民們就跟到哪兒。“他們可是上面派來的博士!別看我們才國小文化,天天跟在他後面,不都是‘博士後’啦!”就這樣,貧困的小村莊裏有了大批“博士後”。

“房子是新蓋的、路是新修的,但村民的觀念還是舊的。”由於長期閉塞,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20_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200多元。

“這裏並不是資源貧困,而是典型的素質貧困。越是這樣,科技扶貧越能起大作用。”朱有勇和團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快速開出“脱貧藥方”——種冬季馬鈴薯。

此後的時間裏,朱有勇14次來到蒿枝壩村,大半時間是在村裏度過的。博士們居住的村民活動室被村民們稱為“科技小院”。

20_年11月,冬季馬鈴薯的種子落進了蒿枝壩的地裏。20_年春天,密密麻麻的馬鈴薯排隊“破土”。一算賬,村民們兩眼放光:平均畝產3.3噸,最高畝產4.7噸,總產值達90萬元。僅用半年時間就讓村民們的收入翻了好幾番,朱有勇和他的團隊被村民們讚不絕口。

豐產的消息幾天就傳遍了附近的村寨。如今,除了冬季馬鈴薯,蒿枝壩還先後建起冬早蔬菜、林下三七、早熟葡萄種植和禽畜養殖等科技示範基地。

“眼見為實,羣眾就看實效。”朱有勇感慨,“扶貧先得扶智,村民們不是不想幹,關鍵要扶到實處,教會他們怎麼幹!”

在過去30多年中,朱有勇團隊的農業科研成果已經造福上億農民。他們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在全國10省區市推廣6000多萬畝,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他們研發的“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於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可以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能增產20%~30%。

成長於土地、根植於土地、收穫於土地,從農民子弟到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將論文寫在了大地上,他最喜歡的稱號也是老鄉們送給他的——“農民教授”。

近年來,國家實施脱貧攻堅工程,朱有勇也給自己定了新目標!

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心得感想4

“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10月,一場競買會在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大塘子村進行,朱有勇院士扶貧工作站科技扶貧項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現場,各企業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價,他趕緊叫停,“我們要種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價格太高,不是我們種植的目的。”

發明專利20餘項、榮獲各種重大科技獎勵18項,朱有勇科研成果豐碩;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朱有勇頭銜眾多,但他最喜歡村民們叫他“農民院士”。“更準確地説,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

20_年,中國工程院決定對瀾滄縣開展對口幫扶。這裏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脱貧攻堅主戰場。討論會上,院士雲集,環顧一週,當時已經60歲的朱有勇發現自己最年輕,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輕,我來幹。”

進村考察,朱有勇連連歎氣,漏風漏雨的籬笆房,放上幾張牀,堆着點玉米雜糧,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當。“是真的窮,但是不該這麼窮。”朱有勇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

瀾滄當地主要是拉祜族,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裏,以種植野谷、玉米和打獵為生。在中國工程院進駐之前,這裏的很多村民還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之下。

全面調研之後,雲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被確定為科技扶貧示範點,以此為突破口,朱有勇率領百餘人的教授、博士專業團隊,正式進駐蒿枝壩。

20_年,蒿枝壩就實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設等一系列項目,卻並沒有讓當地村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這裏不是資源貧困,是典型的素質貧困。”信息閉塞、語言不通、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正是當地貧困的根源。這裏的貧困讓朱有勇一股熱血湧上心頭,“越是艱難,科技扶貧就越有大作為。”

“手把手領着老鄉幹,實實在在做給老鄉看”

調研分析當地的氣候、土壤、降雨後,冬季馬鈴薯成為朱有勇及其團隊試點扶貧的第一個重點項目。

但在項目推廣初期,卻吃了閉門羹。院士的名聲,在這個小壩子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們懷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間,村裏嘗試種植新品種卻慘遭市場“滑鐵盧”,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陰影。

“難道院士比我們農民更會種地嗎?”“種地就是掙口飯吃,還能指望着掙大錢?”“冬天種了,賣給誰?院士還能管你賣土豆?”

村民的疑慮,是擺在朱有勇面前最實際的問題。為證明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選擇了用事實説話。

在當地政府和雲山村村委會的支持下,100畝冬季馬鈴薯示範種植項目正式上馬。帶着新研發的馬鈴薯品種,朱有勇扛起了鋤頭。每天一大早,就在田裏紮了根,有時候甚至直接跪在田裏,雙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質和農作物生長情況。

20_年11月,冬季馬鈴薯的種子正式在蒿枝壩種下。從播種、看護、澆水,每個環節,朱有勇和他的扶貧團隊都精益求精。20_年3月,密密麻麻的馬鈴薯破土而出,平均畝產3.3噸,最高畝產4.7噸,產值達90萬元。

劉扎襪是第一批貸款入股種植的村民,這個項目讓他增收上萬元,“沒想到院士還真的管我們賣土豆啊。”過去的冬季閒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門檻快被村民們踏破了。“要讓村民們真正看到效益,我們可以手把手領着老鄉幹,實實在在做給老鄉看!”朱有勇的科技種子在這裏結出了果實。

“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

冬季馬鈴薯只是當地致富的一塊敲門磚。“冬閒田”變成“效益田”,不曾開發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於科學種植有機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種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轉化,讓朱有勇的理想一點點實現,“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

從20_年駐村蒿枝壩以來,朱有勇一大半時間都在村裏度過。很多當地村民不會漢語,為能順利溝通,他還從頭學起了拉祜話。

朱有勇有晨跑的習慣,繞着蒿枝壩,每天5圈,雷打不動。開始,只要聽見村裏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來的扶貧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裏的狗不叫了,來蒿枝壩參與扶貧的教授、專家也加入晨跑。

好幾次,每當朱有勇要離開村子,村民就跟在後面,一起唱當地的民族歌曲《實在捨不得》:“最怕就是要分開,要多難過有多難過,最想麼就是你再來,要多快樂有多快樂……”

“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朱有勇説。

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心得感想5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