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6月11號,學校組織我們集體觀看了“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蹟報告會關於中國核動力專家、革命家彭湃之子彭士祿院士的專題報道。在事蹟介紹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與彭院士共事多年的同事、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計劃局綜合處處長葉向東介紹的一個細節:

觀看“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我們利用去汕頭出差的一個機會,一起去汕頭的石炮台監獄……彭部長説:‘我坐牢的那間牢房,有個小小的射擊孔’……我們一間一間地找,終於找到最底下的一層……我們把彭部長找來,他趴在這裏往外一看,當場就哭了……”

在監獄裏,年幼的彭士祿親眼目睹了曾養育過他的“姑媽”被倒掛着吊起來灌辣椒水,但她寧把牢底坐穿,寧可被殺頭,也不供認他是彭湃的兒子……1935年,因為獄友們的周全掩護,彭士祿終於被營救出獄。這個只有10歲、已經被折磨得雙腿無法走路的孩子,硬是一路順着軌道爬了十幾公里,膝蓋爬得全部都是血,才終於爬回了潮安養母的家裏……1940年,周恩來總理派人輾轉找到了彭士祿,周總理見到彭士祿的第一句話就説:孩子,終於找到了你。

每每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彭士祿總是飽含深情地説:“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我對人民永遠感激,無論我怎樣的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彭院士,傾盡一生都在用實際行動報答黨和人民。明明是中國核動力事業舉足輕重的人物,卻説自己是“拓荒牛”。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他總是吃苦在前,連自己四分之三的胃割掉了也在所不惜。

作為黨和人民的兒子,作為革命家彭湃的兒子,他當之無愧。我們應該學習他踏實敢幹、無私奉獻的精神,將這種紅色精神發揚光大。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多講奉獻;在學科集體備課、研討時,多講團結。扶貧必扶智,用一名農村基層黨員的熱情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