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吳仁寶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觀看吳仁寶心得體會

觀看吳仁寶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篇一:觀看《吳仁寶》心得體會

在深入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觀看電影《吳仁寶》,接受再教育,確實很有必要。

吳仁寶,一箇中國農村的風雲人物,在他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40多年的生涯中,始終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率領華西人民戰天鬥地,開拓創新,使華西村從貧窮落後走向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40多年的奮鬥,他卻僅僅用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來的概括:實事求是、吃苦耐勞。

現在,有的黨員幹部,特別是有的領導幹部,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不顧羣眾的反映和當地的實際,不惜利用手中的權力,動不動就建形象工程、業績工程,這裏搞彙報、那裏談經驗,目的就一個要名要利。而吳仁寶他要來了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來的是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農村。

作為一名黨員,應該好好地向吳書記學習。

學習他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氣魄。華西村的工業發展,是從“捐糧食、買磨盤、背石塊、蓋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吳仁寶,他想的是如何節約生產力,搞農副業生產、搞多種經營。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廠。80年代,他想建學校、蓋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裏外去看病……沒有這種超前的思維,沒有這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的動力,沒有這種想幹事的氣魄,是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生產銷售總額要過500億元目標的。

學習他致富百姓、着眼未來的胸懷。當初的華西村,總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卻被土堆和小河溝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塊。用老百姓的話説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發黃,低田塘低田塘,一場大雨白茫茫”。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時間,開闢出800多畝的田地來。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幹的,因為在他的心中始終有那麼一個信念:總有那麼一天,我們家家米缸都是滿滿的,人人兜裏都是鼓鼓的。他常説:“當幹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頭”、“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我們”。正是有了他這種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來的胸懷,全村的社員同志們都揮手高呼:“你們共產黨員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一步都不落下”。

學習吳仁寶,還應該學習他運籌帷幄、創新發展的膽略;學習他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風範;學習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的情操;學習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

結合自身工作我也一定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誠懇做人,踏實做事,與員工一起始終戰鬥在第一線,為黨的新聞宣傳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二:觀看《吳仁寶》心得體會

影片截取了吳仁寶一生中幾個重要段落,主要表現了他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帶領華西村一步步發展,走向繁榮的事蹟。通過影片我們看到,吳仁寶能夠帶領全村在幾十年內把一個落後的農村村莊建設成全國矚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其功績是偉大的。我認為他身上具有以下幾個特別值得學習的品質:

1、憂患意識。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吳仁寶總是走在別人前頭,特別有遠見,紅旗村的書記後來感歎到:吳仁寶你走的太快了,我們緊趕慢趕好不容易看到你的後腦勺,你又一個跟頭翻出去老遠。吳仁寶的“總走在前面”其實來自於他的憂患意識,他從來不因為已經取得的成績而沾沾自喜,而總是想着怎麼才能讓村民過得更好,總想着有哪些方面還限制着華西的發展,正是有着這種憂患意識,他才能不斷地從不足中找差距,從限制中求突破,“一個跟頭”接一個跟着地翻下去。

2、折騰精神。因為有憂患,所以要不斷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吳仁寶必須不斷折騰。電影中吳仁寶不斷地在試驗着各種各樣的發展辦法,從買大磨,到搞小五金廠,到賣噴霧器,這種寶貴的折騰精神是華西村一步步走向繁榮的源動力。其實任何一個改革者都是摸着石頭過河,決不能因為擔心被河水沖走而畏縮不前,只有不停折騰,才能在艱難險阻中找到出路。

3、開放心態。我們一直都有對農民有“封閉”的陳見,但在吳仁寶身上卻看不到封閉的影子。影片最後一個段落是華西村上市,所有人都贊成就吳仁寶一個反對,大家會以為吳老了,思想保守了,或者農村人畢竟在面對現代金融時會惴惴不安,但吳仁寶沒有,他的“反對”只是想讓大家做進一步論證,把問題的正面、反面都講清楚。同樣,他也一直沒把華西僅僅當作華西人的華西,一方面不斷吸引人才,一方面尋求建設“大華西”,應當説這種理念是符合任何一個組織“做大做強”的發展規律的,但在出現在農民出身的吳仁寶身上顯得特別難能可貴,也正是由此,華西村才總能走在別人前面。

電影《吳仁保》拍得很成功,美中不足在於對吳仁寶所遭遇的挫折表現不足,如果能增加一二,則會使吳的形象更加真實完美。

很早就聽説過華西村是個富饒的村子,可是一直沒有機會去參觀,通過觀看電影《吳仁寶》倒是填補了我的這個遺憾。

電影《吳仁寶》故事從上世紀60年代的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揭開序幕。在書記吳仁寶(尤勇 飾)的帶領下,華西村人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致富道路。從開始的“15年規劃”平整田地,到下狠心購買大磨盤,再到“頂風”開辦小五金工廠,以及後來的分田到户、農副產業兩手抓等等,時代的節點為華西人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機遇,他們憑着自己的勞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黨員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最終走出了這條華西道路。

華西村能有今天,除了別的諸多因素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個與時俱進的發展帶頭人—吳仁寶。在中國的不同時期,農村有多少風雲人物,可惜不少人都曇花一現。但吳仁寶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尤勇演得也非常到位。吳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從他的理想中,我也看到了吳書記跟一般人不一樣的人格魅力,他有寬廣的胸懷。我也在想,為什麼其他地方就不能出現一個吳仁寶書記呢,其實,關鍵一點,就是其他的人沒有像吳仁寶一樣心裏是無私的,其實,中國的事情,只要領導的心理無私,就沒有辦不了的事。吳仁寶,真是中國的“仁人”。電影《吳仁寶》最動情之處,在於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的、忘我的無私的愛民情懷。為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為了救活重病的孩子大家連夜跑出幾十公里;為了安撫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把自家兒子送人敬孝的辛酸淚;頂着輿論讓小五金廠生產,吃透國家政策添加自己智慧,抓住重大機遇,開工廠辦企業;華西村富了,老書記始終堅持不拿村裏最高的工資,不住村裏最好的房子,在他身上,體現了共產黨員踏實肯幹、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歸根到底,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總結電影中的故事,我有如下感受: 一、以老百姓為本。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這是一種很樸實的理解。二、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黨員帶頭幹,帶動羣眾幹。三、與時俱進,永不止步。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成果,永遠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四、實事求是。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對下級宣傳有自己的辦法。能夠集合最大的力量辦事。

篇三:觀看《吳仁寶》心得體會

最近觀看電影《吳仁寶》後,我被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作為一箇中國新農村的基層領導的楷模、一個農村的村黨委書記,位不高,權不重,可吳仁寶一樣在這個崗位上對“人民公僕”這四個字作出了最好的解釋。在他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40多年的生涯中,用他一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領華西羣眾開拓發展,走出了一條以產業化致富農人、以城鎮化發展屯子、以產業化提升農業的特色發展之路,使華西村從貧窮落後走向率先發展、科學發生、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影片不同於商業大片,既無催人淚下台詞,也無感人至泣的情節,但就是在這些普通平凡的畫面和台詞中藴含的精神和力量卻給人無限的遐想。每一個場面、每一次舉措、每一句話語,無不彰顯着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員的含意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説,只是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

結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展剷除“四風”孽氣的要求和我們的實際工作來看,作為一個基層黨員,在工作中,必須時刻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帶頭弘揚正氣,做羣眾的表率,要立足本職,幹一行,愛一行,愛崗敬業、甘於奉獻,高標準嚴要求,努力樹立先鋒戰士的形象。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增強改革創新意識,立足本職工作,兢兢業業,創造一流業績。工作中應該處處為先,想的比別人遠、做的比別人快,想在前,做在前。60年代的吳仁寶,他想的是如何節約生產力,搞農副業生產、搞多種經營。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廠。80年代,他想建學校、蓋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裏外去看病……要堅持埋頭苦幹,不事張揚,重實際,説實話,幹實事,求實效,以實實在在的成效來體現。吳仁寶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見到榮譽就讓,見到困難就上”,“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毫不含糊,毫不遮掩,觀點明確,立場堅定,斬釘切鐵,擲地有聲,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偉大胸懷。

而黨的領導幹部更是要有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帶頭作用。作為一個帶頭人,衡量其政績和自身價值是否實現的標準,是看其能否努力“造福一方”,而不是“官至幾品”。當初的華西村,總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卻被土堆和小河溝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塊。用老百姓的話説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發黃,低田塘低田塘,一場大雨白茫茫”。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時間,開闢出800多畝的田地來。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幹的,因為在他的心中始終有那麼一個信念:總有那麼一天,我們家家米缸都是滿滿的,人人兜裏都是鼓鼓的。他常説:“當幹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頭”、“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我們”。正是有了他這種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來的胸懷,全村的社員同志們都揮手高呼:“你們共產黨員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一步都不落下”。如今,有的單位或地方為什麼人心渙散?就是因為存在“官與民爭利”、“有福官享,有難民當”的現象。而按照吳仁寶的走羣眾路線、抵制“四風”的做法去做,應該是“官讓利於民”、“有福民享,有難官當”。這樣的好乾部自然凝聚力強,號召力大,有什麼艱難困苦克服不了?再説,羣眾得到實惠了,幹部的政績和自身價值也從中得到了體現。

孔子《論語。季氏》雲:“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文天祥認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主張“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如今的堅決反對幹部羣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這些思想都顯示了強烈的為國家、為民族、為整體的獻身精神,作為黨員幹部,更應該高標準嚴要求,發揮像吳仁寶這樣榜樣的力量,以身作則帶領羣眾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今天,弘揚“四德”新風對於團結人民羣眾齊心協力地振興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不但具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篇四:觀看《吳仁寶》心得體會

20xx年10月24日,後勤黨總支組織前往德基影城觀看了電影《吳仁寶》,我有幸觀看了此部電影。

影片《吳仁寶》講述了江陰華西村老支書吳仁寶同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帶領華西村人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致富道路。華西人憑着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黨員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最終走出了這條華西道路。吳仁寶同志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信念不動搖,用他的智慧、謀略與魄力,締造了“天下第一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華西村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華西村的經驗,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説是“百科全書”,從每個方面去總結,都可以歸納若干條。我覺得,華西村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發展生產。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五句話內容,華西村都做的很好,但基礎和關鍵還是“生產發展”。只有“生產發展”,才做到了“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華西村在吳仁寶的帶領下已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人均收入超過1萬美元,家庭資產最少的超過了一百萬人民幣,最多的達到了一千萬人民幣。華西村能有今天,除了別的諸多因素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個與時俱進的發展帶頭人—吳仁寶。在中國的不同時期,農村有多少風雲人物,可惜不少人都曇花一現。吳仁寶,真是中國的“仁人”。我深信,當吳仁寶在農村“滿天繁星”之日,就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成之時!

我們學習華西村,學習吳仁寶,主要是學習那種搶抓機遇的意識,那種拼搏奮鬥的精神,那種敢闖敢試的勁頭,而不是機械的模仿華西的一些具體做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總枱後勤電視支部朱厚春 吳仁寶説他的成功有兩條,一是實事求是,二是埋頭苦幹。總結電影中的故事,我有如下感受:

一、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從影片一開始,就是黨員帶頭幹,帶動羣眾幹。

二、以老百姓為本。吳仁寶説,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這是一種很樸實的理解。

三、與時俱進,永不止步。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成果,永遠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實事求是。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對下級宣傳有自己的辦法。能夠集合最大的力量辦事。

第二篇:觀看電影《吳仁寶》心得體會

觀看電影《吳仁寶》心得體會之四

2014-11-1 16:07:53

10月24日下午,在總枱後勤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影片《吳仁寶》。電影以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生平事蹟為原型,集中展現了吳仁寶帶領華西人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歷程。這段歷程既是一個聞名全國的傳奇,也是江蘇人民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縮影,更是“三創三先”新時期江蘇精神的生動詮釋。故事從上世紀60年代的華西村揭開序幕,以十年為一個節點,講述了吳仁寶一生中的若干重要事件,從開始的下狠心購買大磨盤,到平整田地,再到開辦小五金工廠,以及後來的農副產業兩手抓、華西村上市等,時代的節點為華西人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機遇,他們憑着自己的勞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黨員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最終走出了這條華西道路。

電影從一開頭起,就把人們帶入了一種改天換地的創業氛圍之中,體現了華西村人不屈不撓的創業精神,華西發展之路是一條充滿艱辛探索的創業之路,在這條創業之路上,華西人不僅表示出吃苦耐勞、勇於犧牲的頑強意志,還體現出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智慧和勇氣,更顯示出團結一心、羣策羣力的集體力量。

電影《吳仁寶》告訴我們創業不易,創新更難,要改變命運,只靠一味的埋頭苦幹還不行,還必須要“幹好眼前的,多想長遠的”,只要有利於發展,碰到機遇就要搶,即使冒點風險也要上。吳仁寶從搶買磨盤、頂着壓力開辦五金加工廠、再到創辦華西的一個個現代化企業,無不體現着這位華西當家人的精明與膽識。正是靠着這種敢冒風險、敢於擔當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華西人在創業之路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描繪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的社會主義新家園的壯麗景象。

電影《吳仁寶》最動情之處,在於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的、忘我的愛民情懷。為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為了安撫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吳仁寶毅然將自已最疼愛的兒子送到這位村民的家中;華西村富了,老書記始終堅持不拿村裏最高的工資,不住村裏最好的房子,在他身上,體現了共產黨員踏實肯幹、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歸根到底,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觀看電影《吳仁寶》心得體會之一

2014-11-1 14:43:14

2014年10月24日下午,在總枱後勤黨總支的組織下,黨員們觀看了由江蘇廣電總枱參與拍攝的電影《吳仁寶》。很早就聽説過華西村是個富饒的村子,可是一直沒有機會去參觀,通過觀看電影《吳仁寶》倒是填補了我的這個遺憾。

電影《吳仁寶》講的是華西村在老村支書吳仁寶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如何從貧窮走向

富裕的故事。在艱苦的年代,吳仁寶不畏饑荒,湊錢湊糧買下了鄰村的“寶貝”——大磨盤。同時抱着愚公移山的信念,帶領大家填平了坑窪的山地,建起了寬廣的農田。他不停的給村民們勾勒着美好生活的藍圖,讓大家看到希望,看到未來。有了心中的目標,工作起來就更加踏實、有幹勁。在國家政策調整的時候,吳仁寶總是實事求是,一頭與中央保持一致,一頭與老百姓保持一致,抓住發展機遇,果斷決策,科學發展,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富裕的道路。

電影中有一段非常讓人感動:一對村民夫婦聽從黨的號召最先實行了計劃生育。可是中年時,家裏唯一的男孩子夭折了,二人痛不欲生。在農村,養兒防老呀!吳仁寶心裏明白這件事對這個家庭的打擊到底有多大,所以自己提出將最聰明的小兒子送給他們做養子,讓自己的孩子叫他們爸爸、媽媽,讓自己的孩子替他們養老送終。吳仁寶的小兒子阿四是一個聰明伶俐,敢作敢當的小男子漢。阿四由起初的哭鬧、不願意到最後接受,他的懂事、理解也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我自己也是一位母親,當我看到電影中吳仁寶騎着自行車往回走,任由眼淚從臉龐滑過的那一幕時,深刻的體會到他當時心裏是多麼的痛苦。當然,通過這件事也體現出吳仁寶真的很偉大!

華西村的富裕,吳仁寶的成功,在於他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對下級宣傳有自己的辦法,集合最大的力量辦實事、辦好事。他是一名了不起的共產黨員,他有遠見,能帶頭苦幹,勤于思考,勇於承擔責任,最重要的是他為村裏做所有的事情沒有私心,真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覺得他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黨員幹部就應該像吳仁寶一樣,以老百姓為本,實事求是,踏踏實實的做工作,在羣眾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吳仁寶説,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必須與時俱進,永不止步,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成果,永遠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吧!

總枱後勤物業電視塔支部金志冰

觀看電影《吳仁寶》心得體會之三

2014-11-1 16:07:27

2014年10月24日,後勤黨總支組織前往德基影城觀看了電影《吳仁寶》,我有幸觀看了此部電影。

影片《吳仁寶》講述了江陰華西村老支書吳仁寶同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帶領華西村人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致富道路。華西人憑着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黨員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最終走出了這條華西道路。吳仁寶同志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信念不動搖,用他的智慧、謀略與魄力,締造了“天下第一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華西村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華西村的經驗,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説是“百科全書”,從每個方面去總結,都可以歸納若干條。我覺得,華西村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發展生產。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五句話內容,華西村都做的很好,但基礎和關鍵還是“生產發展”。只有“生產發展”,才做到了“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華西村在吳仁寶的帶領下已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人均收入超過1萬美元,家庭資產最少的超過了一百萬人

民幣,最多的達到了一千萬人民幣。華西村能有今天,除了別的諸多因素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個與時俱進的發展帶頭人—吳仁寶。在中國的不同時期,農村有多少風雲人物,可惜不少人都曇花一現。吳仁寶,真是中國的“仁人”。我深信,當吳仁寶在農村“滿天繁星”之日,就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成之時!

我們學習華西村,學習吳仁寶,主要是學習那種搶抓機遇的意識,那種拼搏奮鬥的精神,那種敢闖敢試的勁頭,而不是機械的模仿華西的一些具體做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總枱後勤電視支部朱厚春

吳仁寶説他的成功有兩條,一是實事求是,二是埋頭苦幹。總結電影中的故事,我有如下感受:

一、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從影片一開始,就是黨員帶頭幹,帶動羣眾幹。

二、以老百姓為本。吳仁寶説,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這是一種很樸實的理解。

三、與時俱進,永不止步。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成果,永遠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實事求是。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對下級宣傳有自己的辦法。能夠集合最大的力量辦事。

組織部組織全區村居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觀看了電影《吳仁寶》,回來的路上,腦海裏不斷閃現老書記本人以及電影中經過藝術化處理的老書記的形象閃,想了一路給自己一句忠告——適當的“比較”會讓內心閃耀光明。

過07年自己剛參加工作、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每個關鍵瞬間,心頭不由生出一絲酸楚、甘甜。剛開通博客那時,很喜歡寫一些工作感悟,內心情感的片段似乎不敢向任何人傾訴,久而久之覺得博客似乎成了我們向領導、同事、朋友介紹自己工作的平台,慢慢的發現自己好像不是很喜歡這樣與人交流,所寫東西日漸稀少。很多朋友説我很低調,我也自認為是低調的人,工作時應該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如果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用文字表達出來,我似乎不太適應,也不太情願。

回想起6個年頭裏,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伴隨着領導、同事、家人、朋友、愛人的關心與呵護,特別是擔任村裏支部書記以後,家似乎成了我的旅館,結婚4個年頭沒有要孩子的計劃,有時會想自己是不是太“固執”了、太“自我”、太“自私”,兩位母親經常會在我們跟前唸叨這些事,但都沒有半點責怪之意,但比起老書記“奪走”家人口糧、斷親送子的事情,我所捨棄的又算得了什麼,比起老書記的妻子,兩位母親似乎又沒有責怪我的理由。

26歲擔任支部書記那年,“一個剛出(來源好範 文網:)校門的女孩子,是否能擔負起這個責任?”無疑成了羣眾、領導、同事、家人的最大困惑,為了證明自己,無數次的挑戰、衝闖身心的底線,但跟老書記的底線比起來我的不知道被甩了多遠,跟老書記衝勁、闖勁相比我的不知道被是否能用“勁”的字眼。

忠誠的力量讓我折服!

第三篇:觀看電影《吳仁寶》心得體會

觀看電影《吳仁寶》心得體會

(經濟辦張濺發)

4月15日下午,在鎮實踐辦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影片《吳仁寶》。電影以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生平事蹟為原型,集中展現了吳仁寶帶領華西人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歷程。 電影《吳仁寶》告訴我們創業不易,創新更難,要改變命運,只靠一味的埋頭苦幹還不行,還必須要“幹好眼前的,多想長遠的”,只要有利於發展,碰到機遇就要搶,基石冒點風險也要上,吳仁寶從搶買磨盤,頂着壓力開班五金加工廠,再到創辦華西的一個個現代化企業,無不體現着這位華西當家人的精明與膽識。正式靠着這種敢冒風險、敢於擔當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華西人在創業之路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描繪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的社會主義新家園的壯麗景象。 電影的最後吳仁寶説他的成功有兩條,一是實事求是,二是埋頭骨幹。作為鎮基層黨員幹部,我們必須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必須以老百姓為本。吳仁寶説,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全人類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必須與時俱進,永不止步,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成果,永遠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實事求是,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對上級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對下級宣傳有自己的辦法,這樣才能夠集合最大的力量辦實事、辦好

事。

第四篇:法警觀看吳仁寶個人心得體會

法警觀看吳仁寶個人心得體會

11 月16日,根據院黨總支安排,法警大隊支部黨員與全院黨員在羣眾文化活動中心一起觀看了紀錄片《吳仁寶》,通過觀看這部電影,讓我們深刻理解了什麼是社會主義?——讓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什麼是共產主義?——讓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這些問題。在電影中,面對外國記者的提問,吳仁寶的回答樸實而鏗鏘,在我的腦海中久久縈繞。

《吳仁寶》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恢宏磅礴的氣勢,然而這部電影卻如同磁鐵一般,從一開始就吸引了我,激起了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是什麼會激盪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情呢?這就是在這部電影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敢為人先、為人民服務”的黨員精神,這種精神是對新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詮釋,是華夏大地千萬種精神中的最強音。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要改變貧窮落後的命運只能靠我們自己”。華西發展之路是一條充滿艱辛探索的創業之路,在這條創業之路上,吳仁寶從搶買磨盤、頂着壓力開辦五金加工廠、再到創辦華西的一個個現代化企業,無不體現着這位華西當家人的精明與膽識,正是靠着這種敢冒風險、敢於擔當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華西人在創業之路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從而描繪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的社會主義新家園的壯麗景象,創新為華西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創新已成為邁向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上的新一代中國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法警大隊乃至全院每一名黨員都會銘記“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敢為人先、為人民服務”的黨員精神,學習他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氣魄;學習他致富百姓、着眼未來的胸懷,不僅如此,學習吳仁寶,還應該學習他運籌帷幄、創新發展的膽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風範;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的情操,進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為賈汪法院的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在市委學習吳仁寶座談會上的心得體會

汲取信仰力量 建設幸福社區

--在無錫市委學習吳仁寶座談會上的心得體會

新區江溪街道太湖花園第二社區黨總支書記 桑 梅

當前,全市上下都在開展學習華西村吳仁寶老書記的活動。在學習、緬懷吳仁寶老書記時,我更多地想到了“信仰”二字,想到了老書記曾經説的話--“一個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產黨,信仰馬克思主義。我一直沒有動搖信仰,如果説我動搖了,也可能就沒有今天的華西。我最滿意、最看重的是‘先進共產黨員’的這個獎勵。不管到哪個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讓當地老百姓富起來,只有這樣子,你就能夠成功,就能夠發展,老百姓就擁護。”吳仁寶正是帶領華西黨員幹部將這種堅定的信仰,轉化為艱苦創業、真抓實幹、造福於民的不懈努力,締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神話”。

信仰要靠代代傳承才能發揚光大。吳仁寶老書記説過:“千主義、萬主義,為人民能富裕是最好的主義,所以我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現階段奔向共產主義最好的選擇。”新形勢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並且通過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奮鬥,最終將美好理想變為生動現實。而吳仁寶老書記就是將共產黨人的信仰化作了執着的行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始終不渝地踐行着自己的信仰,讓華西村的羣眾實現了共同富裕。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以其堅定的信念、強大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帶領他之後的第二、第三代華西人,以無可爭辯的事實,讓共同富裕的理想在華西以外的許多農村地區播下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成為中國農村的典範和希望。

“信仰”是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清蓮。對於我們社區工作者來説,社工就是一份信仰!吳仁寶老書記就是堅守和傳承信仰的光輝典範。他的一言一行,就像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他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堅定共產主義信仰,保持黨員先進性,如何帶領社區居民向着團結安定、文明向上、幸福安康、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攜手同進。因此,太二社區黨總支把“信仰”作為這次教育的重點,以“學習吳仁寶精神,開展黨員信仰再教育”為主題,在全體社區黨員幹部、機關在職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廣泛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以豐富多樣的形式、緊貼實際的內容、求真務實的作風,為社區黨員及居民帶來了一道豐富的信仰教育大餐。例如,我們在“黨羣公共服務中心”內打造了一個“道德講堂”,並開展了“身邊的好人--感動社區道德模範”評選,激勵全體黨員見賢思齊,主動尋找學習標杆;我們分層次召開退休黨員、在職黨員、機關黨員學習會,交流了對吳仁寶精神和共產主義信仰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開展“讀紅書”心得交流活動,尋求對信仰的深層次理解,互學互進,互幫互促;我們將延續三年的“情景互動式黨課”繼續放到此次活動中來開展,以“學習吳仁寶,我和我的信仰”為主題,讓廣大黨員共同回望入黨歲月,堅定信念;我們充分發揮社區“草根宣講團”內一批老書記、老校長、老政工師的餘熱,讓他們走上社區黨員講壇,為黨員們講解吳仁寶精神,開展黨員信仰教育,同時徵集黨員的信仰故事,於“七一”前夕,以誦讀故事的形式展現廣大黨員對共產黨的信仰,向建黨92週年獻禮;我們還組織黨員觀看“2014年cctv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製作“社區道德模範”宣傳展板,利用每月一期的《社區文化報》大力宣傳先進典型。

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我們將把學習帶來的成果轉化為實踐的動力,在老書記吳仁寶精神感召下,進一步堅定信心、鋭意進取,努力把太二社區建設成一個幸福安康的現代化社區。一是打造學習型社區。一方面,加強社區幹部的政治理論、科學知識、法律法規、羣眾工作能力等教育培訓,着力提升社區幹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整合社區服務中心等載體,調動社區和社區各方力量參與開展適應居民需求的各類學習培訓;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家庭等活動,引導居民羣眾主動學習,使學習之風在社區蔚然成風。二是打造服務型社區。通過創新社會管理模式,讓社區1600多名“援手”志願者,37個社團組織真正為居民服務,讓社區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讓社區服務質量顯著提升。着力實現社區工作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從硬性管理向軟性服務、從圍繞上級指令轉到圍繞居民需求轉的轉變,實現社區服務內容多樣化、服務方式社會化、服務機制市場化、服務活動經常化、服務理念個性化、服務手段信息化。三是打造自治型社區。着眼於提高社區自治能力,讓社區居民的選舉權、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得到保障,激發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居民在幸福社區創建中的主力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大量的社區管理問題、社情民意、鄰里矛盾在社區得到化解和解決。四是打造就業保障型社區。創立“手拉手創業者家園”,成立創業示範基地、培訓基地、見習基地,開展創業能力、資金、項目、政策等助推活動,讓95%以上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居民充分就業,就業困難對象得到全面援助,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五是打造關愛互助型社區。圍繞對低保户、困難户、殘疾人、獨居老人、慢性病人等特殊人羣,組織建設由幹部、黨員、羣眾骨幹、義工組成關愛網絡,建立結對關係,用“黨員愛心基金”,為社區困難羣體送去365天的關情和關愛。社區以解決困難家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發動轄區單位和個人踴躍捐贈,提供服務等形式救助困難居民,推動社區互助風氣的形成。六是打造文化型社區。通過文藝表演、興趣娛樂、科技普及、法規宣傳等形式,為幸福社區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倡導學習型社區、健康保姆型服務、特色家庭文化、綠色低碳行為等文明優雅的生活方式,引導社區居民與藝術結緣、與經典對話,陶冶性情、頤養身心。

201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