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津湖》電影談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71年前,一場艱苦卓絕的長津湖戰役,生動詮釋着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無畏、大義凜然;71年後,一部《長津湖》電影,講述着這段歷史的震撼和悲壯,致敬着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國慶假期以來,電影《長津湖》的熱映讓國人在重温那段殘酷而感人的歷史的同時,深深激發着國人心中那份持久而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從《長津湖》電影談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近幾年,此類題材電影在收穫高票房的同時,也獲得了觀眾的很多共鳴。許多家長也會帶自己的孩子去感受一下那艱苦卓絕的年代的時代背景。不僅僅是長津湖,此前還有《攀登者》,《中國機長》,《戰狼》等等。多地甚至將此類電影列為全國紅軍國小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指定影片。

愛國主義教育,不應該僅僅從電影中去獲取。主要獲取方式有學校的集中授課和滲透灌輸,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絡宣傳,組織座談、講座、知識競賽、紀念活動和文藝、體育、娛樂活動,參觀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紀念碑等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國家的歷史遺蹟、風景名勝、重大建設項目和成就展覽等。但是實際情況是,學校為了升學率,家長也為了孩子有個好的成績,學校的愛國主義活動也無從談起。

五四運動所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最直接、最生動、最有説服力的教材。國慶節的本質是“國民節”,它以深化國民情感、強化國家認同、鞏固政治合法性為宗旨,傾力打造國民身份,全力激發國民愛國熱情。這兩個特殊的節日,是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最好的載體,然而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五四青年節、十一國慶節變成了學生放假娛樂的狂歡節,要麼舉家出遊,瘋狂購物;要麼電子遊戲、通宵達旦。發展經濟的目的雖然達到了,強化國家的認同,激發愛國情感的宗旨卻大打折扣了。

由此看來,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失的。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善這一情況。

一是在課堂上通過一些授課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老師應該結合學科實際,給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教育知識。比如語文課歷史課,不能是單純而枯燥的知識傳授,教師可以進行課外材料的補充,讓學生以史為鑑,不忘國恥。

二是要利用好社會上一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真實地記錄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壯麗詩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豐功偉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是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感,培養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是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博物館、紀念館完整的記錄了黨的各個歷史時期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這些教育資源,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突破口和基點。

三是利用傳統民俗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愛國主義情感實際上就是民族認同感,我國有很多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內容十分豐富,而且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例如閤家團圓的春節,賽龍舟的端午節,團圓豐收的中秋節等。我們應該從傳統文化中,從生活實際中,從民風民俗中領悟中華民族的特徵,通過旅遊尋根,祭祀祖先,解讀家譜等活動,可以使青少年一代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進而激發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從小抓起。學生時期的品格教育是健全人格,奠定人生基礎的最佳開端,更是提高國家全民族素質的需要。愛父母、關心同學、尊重老師都是愛國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讓孩子們由小到大的對國家進行認知,先是認識自己和家庭,認知社區和家鄉,最終理解國家的概念。從感觀上領悟祖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和悠久的歷史。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應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抓住中華民族文化的根,生動活潑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青少年學生民族認同感,鑄造青少年“國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