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00字(多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00字(多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800字 篇一

《一個也不能少》是張藝謀導的一部反映農村教學情況的一部電影。説實話整部電影都是一種淒涼的景色,沒有什麼鮮豔的顏色,和那些華麗的電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卻覺得這部電影反映了很多真實的東西。

剛開始便是一種淒涼的景象,所謂的學校就只是一間破舊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來的凳子組成了水泉鄉水泉國小。看到這裏我覺得我們擁有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太好了。高老師因生病不得不讓讀六年級的魏敏芝代課。高老師對魏敏芝的要求是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記住了高老師的這一要求。上課是學生並不聽話,吵吵鬧鬧,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確保一個也不少。

我想或許為明知作為一個老師並不夠格,因為她並沒有好好教導學生,但是我覺得她很有責任心,她牢牢記住了高老師的話‘一個也不能少’。或許到這裏還不能體現,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將這點深深體現出來。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但是有天他“不見”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貧窮上不起學,而張慧科去了城裏。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來,但是錢是個大問題,同學們就一起湊錢去城裏,但是終究不夠。他們想逃票,於是學生們一擁而上為魏敏芝作掩護,她上了車,但是還是被發現了,把她從半路扔了回來。但她並沒放棄,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裏。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獨自走在佈滿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決心。

魏敏芝來到了城裏,但是被告知張慧科失蹤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張慧科,她去了車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張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沒有放棄,她找到了播音員想要通過廣播尋找,但結果不盡人意。接下來想貼尋人啟事,卻不知如何寫,最後她聽説上電視有可能找到,於是就想去電視台。看着魏敏芝苦苦尋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卻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輸,不放棄的倔強。魏敏芝到電視台後,電視台大門的接待員對她很冷漠,無視了她。她便在門前等台長。終於3天后台長同意了尋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電視找到了張慧科。

魏敏芝這個女孩她勇敢、倔強卻又不善於表達,她牢牢記住了一個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棄。而我呢?總因為一些困難便放棄原先的目標,我覺得我也應該像她那樣不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00字 篇二

第一次看《一個都不能少》是在縣城裏的影劇院,那時候還是大幕布,看電影只要4元,當初看完的感受到現在早已在記憶裏模糊;後來支教的時候,在程家溝村希望國小的辦公室裏自己一個人看了一次,那時候感觸頗深,自己也做到了《一個都不能少》,映象最深刻的應該還是前年暖冬行動見我把煙偷偷藏在袖子裏的曹云云;今天我在抖音上又看了一遍,雖説是快餐影視,依然藏不住電影情節的單純與感人,看到最後還是沒忍住掉了幾滴眼淚!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鄉村基礎教育崗位上堅守過的經歷,讓我在對待學生的時候更加用心,因為我太明白了!在偏遠山區,一個大學生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是整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所以,我面對的有時候是一個家族,這份壓力從未有人給我,是我自己強加給自己的!

還是那句話:一件事兒,要麼別做;要做,那就盡全力做到最好!

所以,我的寒暑假裏並非假期,週末也並非週末,就連生兒子的當天我還是帶着筆記本待在產房陪護室裏!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我明明請了假的,可以不用工作的!後來,我明白了,這就是所謂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從接手學生到現在,從最初的440人到現在的312人,説好的一個都不能少,終究還是沒能兑現!最初的四年規劃也隨之泡湯,唯一能做的那就是能不少就儘量不少!原來自己的能力是如此渺小,許下的承諾終究還是沒能兑現!但是,我真的用心去做教育了!

大家還記得那個欠我一個電話的學生嗎,最後辦理了退學,退學之後他聯繫到了我,跟我講了自己的心理話,講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我很心疼他,但是自己能力有限,唯有鼓勵 他在社會生活中闖出一番天地!我知道語言是最蒼白無力的,但是我更知道人在脆弱的時候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句鼓勵!

我和學生相處,我從師生到朋友,從朋友到兄弟!我的原則從來只有一個:真誠相待!我不知道自己改變和影響了多少學生,但是我知道自始至終我給學生傳遞的都是正能量!

《一個都不能少》裏面最後的找人環節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教育,光靠努力是不夠的,還得宣傳!這就是媒體的力量!這是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是社會的真實寫照!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想做就能做成,但是必須知行合一才能有做成的可能性,因為運氣從來是眷顧有準備的人!

教育,從來是一個靈魂感動一個靈魂!教育,這是一個精工出細活的職業,求不得快!教育,一定要沉下心,用自己的真誠打動學生!

一個都不能少,一個也未曾少,江湖再見!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800字 篇三

《一個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師與學生張慧科之間矛盾的發生、發展、結局,幾乎是影片的全部內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隨着這一矛盾的變化逐步表現出來了。

作為一個老師,魏毓芝有自身的缺點,然而作為一個人卻有着這些缺點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閃光點。我們很容易想到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純粹意義上的人,而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反之,則是符合邏輯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種盡職盡責、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這對於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難道不是更具指導意義嗎?對於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對事業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恆的人來講,不是極具規勸意義嗎?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個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語言和實際行動很好地體現了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因為把生命能量發揮到極致去實現自己的信念的精神總是讓人佩服且感動的,試想在現實生活中用這樣誠實和頑強的態度對待實際困難的又有幾人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質文明的急劇膨脹反到成為了許多精神空虛者最美麗的藉口。他們以此為由遊戲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爛,卻有着動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來,吃喝嫖賭樣樣會,不枉人間走一回。看看,多麼瀟灑,多麼豁達,在揮霍浪費上面心比金堅、勢不回頭、大義凜然得讓人心碎,比革命時期為人類共同理想奮鬥而被捕就義前的烈士們還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會享受不會創造的頭腦總是讓人感覺十分悲哀的,而把個人利益凌駕於一切利益之上者,當屬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和電視台大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台長嗎?”的詢問聲,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對所有觀眾心底的理性呼喚——不管前面的困難,只認準了理當如此。只是那麼一個簡單的理由:一個也不能少。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讓人拍案叫絕,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為之震,久難忘懷。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裏面的情節甚是感人,這部反映貧困山區師生學習、生活的故事片,讓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我不禁為那個執着的小魏老師而感動,我盯着熒屏的雙眼被淚水模糊了多次。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00字 篇四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一部很給力的影片,在淡淡的。質樸之中讓觀者內心升起一股無窮的力量。是愛的昇華,是對未來的憧憬,是對教育心存希望的力量!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愛的力量,想到了教育的責任與神聖。這部反映貧困山村師生學習、生活的故事片,讓我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不禁為那個執着的魏老師而感動,盯着銀屏的雙眼便不知不覺被淚水模糊了多次。

魏敏芝老師其實只有十三歲,正是讀國小六年級的年齡。從魏老師的家境一定很貧寒。她來當代課老師的初衷完全是衝着這五十塊錢而來的,但是她被孩子們的天真與求知慾感動了,為了高老師的千般叮囑“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歷經艱辛。

魏老師帶課的水泉國小,只有一位老師,兩間破舊的教室,卻有大小四個年級的四十多名學生,而後陸陸續續失學十幾名學生,魏老師來的時候,學校只剩下二十八名學生。在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們,這也能算學校?一元錢一盒粉筆,一支粉筆用一天。在水泉鄉國小的孩子們看來,一支粉筆是如此的珍貴,看到粉筆被踩壞,孩子們甚至心疼的落淚。而我們城市裏的學校,全部是寬敞明亮的樓房,還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而且當粉筆掉在地上,同學們就像沒看見似的走過去,甚至有些人直接從粉筆上踩過去,從來沒有撿粉筆的意識。我們這些同學平時不懂得節約,亂用零花錢,這可真是不應該呀。

為了能籌集到縣城去的車費,魏老師帶着學生去搬磚。車費不夠,她就步行去城裏,在城裏她更是一分錢也捨不得亂花,餓了吃的人家的剩飯,渴了就喝自來水。為了省錢,她寫了一個晚上的尋人啟事,聽説上電視找人最快,她竟在電視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高老師臨走時的叮囑——“一個都不能少”。

影片的結局是可喜可敬的,在社會好心人的幫助下,水泉國小的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

一部簡簡單單的電影,沒有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卻讓人心中湧起一股力量,正是有着魏老師、高老師這樣默默無聞,用汗水播種的希望,用赤誠澆灌着教壇,時刻因為“一個都不能少”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我們這些孩子們,才能在廣闊的藍天中自由翱翔,才能在春風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一個都不能少》包含着魏老師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和恪守,包含着在七彩陽光下快樂向上的莘莘學子們的無限感懷,記住這部刻骨銘心的電影吧,讓她變成我懂得感恩,回報社會的風向標,讓我們永遠記取老師的教誨之恩,永遠讓胸前的紅領巾飄揚出真善美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