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工作體會與建議(精選多篇)

第一篇:銀行保險的問題與建議

銀行工作體會與建議(精選多篇)

銀行保險的問題及建議

在金融自由化、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銀行(郵政)代理保險業務,體現了經營戰略思想的成熟,雙方通過業務互補、強強聯合,可有效地提高彼此的競爭實力,是迎接入世挑戰的必然選擇。

一、當前銀行(郵政)代理保險業務存在的問題

1、保險產品可供代理的品種單一,缺乏特色,在銷售等方面應加強溝通與合作。目前,銀保合作一般採取等客上門的櫃枱交易方式,缺乏對銀行卡及消費信貸相結合的業務,造成業績起伏過大。保險公司對銀行(郵政)豐富的客户數據庫,還未充分發掘利用。從銷售的類型看,還只能銷售較為簡單易懂的意外險、側重儲蓄和分紅的壽險產品,而沒有專為銀行(郵政)客户設計、適合銀行(郵政)特點的保險產品。這樣的產品類型組合與客户多樣化的保險需求有較大差距,並已成為制約這項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障礙。

2、客户享受到的便利服務是有限的。目前我們通常只是利用銀行(郵政)收取保費,而在保單售後服務功能的開發上,還遠遠不能滿足客户的需求。例如,在保單更改、退保、滿期給付、理賠等方面,通過銀行(郵政)投保的客户目前還不能享受到細緻周到的服務。

3、銷售合作多,服務合作少,沒有充分發揮銀行(郵政)的優

勢。銀行(郵政)展業優勢在於員工素質、商業信譽、資金實力和完善的網絡。但在銀保合作中這些優勢未得到充分利用。

4、銀行(郵政)代理網點相對比較集中。在當前的合作模式下,資金較多的保險公司一般能簽到更多的網點,剛開業的公司由於資金有限正面臨着不平等的競爭。對銀行(郵政)而言,兼業網點過分分散,使銀行(郵政)難以進行統一管理,不能形成規模效益,甚至出現了簽約半年無產品銷售的局面。

5、手續費支付比例問題影響銀行(郵政)代理的積極性。目前,國家對銀行(郵政)代理業務的手續費比例尚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手續費問題是銀保合作的焦點。手續費如果太高,產品定價就要提高,會降低產品本身對客户的吸引力,特別是在目前低利率時期,保費的高低直接影響客户投保的積極性;又由於銀行(郵政)對代理手續費多采取先進大賬再分成的分配機制,銀行(郵政)的保險業務經辦人難以獲得應有的回報,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他們銷售保險的積極性。

6、“多對多”的鬆散合作模式成為最大弊端。目前,各保險公司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與多少銀行(郵政)網點建立合作關係上,卻忽視了最關鍵的問題:先研發合適的產品,再推出。在銀保合作的開展上,各保險公司大多是“搶佔市場”的心理態度。在目前鬆散的協議

合作模式中,銀保雙方因缺乏長遠的共享利益而令雙方容易走入“只求形勢、不求成本”的誤區。非代理個人的銀行(郵政)網點將來可能代理多家保險公司的業務。這種“多對多”的合作模式就會導致雙方都處在合作伙伴過多,變化太快的狀態,從而合作流於表層和短期,一旦保險公司的產品不受歡迎,或新合作者提供更有競爭力(其實就是手續費多一點)的合作方案,銀行(郵政)處於更主動的地位。

7、網絡中技術性障礙多。受銀行(郵政)與保險公司現代化管理手段和水平參差不齊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銀行(郵政)與保險公司沒有實現聯網,導致銀行(郵政)保險業務出現了障礙,如交費出單慢、保單送達成本高、業務管理複雜等。此外,網絡的安全及技術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制約了銀行(郵政)保險業務的發展。

二、對發展銀行(郵政)代理保險業務的幾點建議

銀行(郵政)代理保險業務是經過充分發育了的成熟的金融市場的客觀要求,是實現混業經營的重要步驟,是順應世界銀保共同發展業務的大趨勢,通過銀保合作,將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而銀行(郵政)保險作為一個“三贏”的銷售模式,是必然的選擇。

1、銀行(郵政)必須立足長遠,改進經營觀念,加大合作力度,

避免短期行為和思維。銀行(郵政)必須立足長遠,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銀行(郵政)應加強銀行(郵政)網點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宣傳工作,健全銀行(郵政)代理專管員隊伍,與時俱進,加強合作,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和資源,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務。

2、加快創新,儘快開發適合銀行(郵政)代理的保險產品。銀行(郵政)保險產品應該簡易標準、操作方便、適合櫃枱銷售,同時又要與銀行(郵政)的傳統業務相聯繫,從而增加對銀行(郵政)客户的吸引力,調動銀行(郵政)代理的積極性。另外,還要結合當地市場的特點,對銀行(郵政)客户進行細分,重點開發與信貸、信用卡、存款等傳統業務相關的產品,做到根據不同需求層次的客户設計相應的保險產品,制訂相應的營銷策略,特別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也要注重產品的方便性、保障性、儲蓄性和投資性。

3、加快電子化建設,儘快實現銀行(郵政)與保險公司的聯網。實現銀行(郵政)與保險公司間的聯網,是開展銀行(郵政)保險的基礎工作。由於保險產品,特別是一些長期的人身險產品需要進行核保,因此,信息的輸送和反饋相當重要,需要雙方信息技術部門的大力支持。只有實現電子聯網,保險公司的各種收、付費業務才能通過銀行(郵政)辦理,這樣才能提高業務競爭能力和效率,有效地防範各種風險的發生。

4、選擇最佳營銷組合,促進銀保業務穩步發展。任何一種產品要得到客户的接受,必須要有強大的市場營銷攻勢。目前我國保險公司和銀行(郵政)在營銷理念、策略和手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滯後於市場的發展變化,使市場供給與需求脱節,限制了銀保業務的發展,因此選擇最佳營銷組合、制定營銷策略至關重要。同時要不斷地提升和完善售後服務,準確傳送銀保產品的信息,吸引更多的客户,以達到銀行(郵政)、保險公司和客户“三贏”的目的。

5、根據銀保市場特點,制定新的銀保客户服務方式。銀行(郵政)保險產品銷售渠道與其他保險銷售有較大的區別,因為客户在銀行(郵政)買了保險產品後,很少再有機會和保險公司接觸,因此他們特別需要有個性的服務。為了進一步促進業務的發展,保險公司應樹立銀保業務新理念,制定切合實際的銀保客户服務方式,如定期進行客户大回訪、節日寄信(賀卡)或策劃神密客户計劃等,即在銀保客户中發展一批神密客户,這些客户的名單對機構保密,他們直接和銀保總部聯繫,定期將自己對銀保網點的服務感受反饋給總部,從客户角度提出改進意見;公司同時對這些客户進行業務培訓,讓他們進一步掌握保險方面的知識,增強對公司的信任度。

6、銀保合作的法律環境有待完善。目前我國銀行(郵政)保險的發展雖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但業務發展迅猛,已經成為與個人代

理、專業代辦成鼎足之勢的壽險第三大銷售渠道。而我國的《保險法》、《商業銀行法》中的一些規定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不能很好鼓勵銀保合作和及時糾正違規行為。因此,需要對上述法律法規進行修訂,以保證銀保合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7、建立有效的銀保業務激勵機制。根據保險企業財務制度規定,短期險的代理手續費最高為8%,長期險的佣金最高支付總額不得突破繳費期內實收保費收入的5%,目前支付給銀行(郵政)的手續費更低,難以調動銀行(郵政)業務人員的積極性,因此銀行(郵政)需要保險部門的配合,合理計算代理手續費,將保險公司由於銀行(郵政)代理而降低的成本所獲的利潤適當地與銀行(郵政)分享,銀行(郵政)再從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獎勵那些工作突出的保險代理經辦人員,建立起保險公司、銀行(郵政)、經辦人員之間激勵分配機制,進一步調動網點經辦人員的積極性,從而促進銀保業務穩步發展。

第二篇:查寢工作體會與總結建議

查寢體會與建議

這次查寢讓我體驗了部長的工作,簡單而又繁瑣,或許現在我只能這麼概括吧! 而通過這次一系列的工作我也發現了部門裏對於查寢這項“重頭戲”有着很大的誤區。下面就僅對我這次所發現的一些問題和一些建議簡明的闡述一下。 —查寢的態度不一

這個現象各位部長應該有所發現吧,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幹事對於自己有關聯的寢室確實有不同程度上的包容,這個問題可以在理會上進行強調和歸正,重點還在對不同年級的檢查力度上,這個文已經在本週理會説道,也有了很大改觀,這是值得表揚的地方。

二檢查要點過於突出

我首次接觸代理部長的職務,也是第一次整理查寢報表,感覺真的不一樣。看着表上密密麻麻的數字,我看到了我們幹事對於檢查的努力和態度,但是仔細一看就會範閒上面的數字幾乎都是在被子,地面兩個方面。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個要點——桌面,桌面為什麼會有三十分的比重,想必肯定尤其原有,書桌是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上面擺放的物品千奇百怪,肯定就違背了遊戲規則,還有上面的物品擺放的整齊程度也是一大重點。所以就這個我們容易忽視的地方做出建議,希望部長們能夠強調和重視。

三有效地完成檢查工作

其實這個問涉及到兩點。一個就是檢查前有必要提醒幹事們本次檢查所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是檢查重點,所以督促幹事準時集合是很重要的,這次就是這個情況,太散亂。二個就是對於不同地點有不一樣的遠近程度,所以為了以最少的時間完成工作,各組檢查人員應該安排一個代表在檢查完後順便將報表和工作證叫道指定的代理部長那裏,這也是檢查前提醒要點之一吧,這次我就挨着打電話去,覺得比較費力氣,所以提出來希望以後實行的時候能夠是使工作慢慢簡單起來,減少繁瑣。

其實這次只是發現了很少的一方面,更多的我自己還沒有發現或者一時候沒有想起吧,希望自己以後能夠做出更多的工作總結來,為部門的成長盡一份力,也希望部長們能夠關注。

2014 年3 月 1 日

第三篇: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

文章標題: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

當今的社會、經濟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知識更新速度飛快,放眼看去,現代內部審計的職能已從查錯防弊發展成為價值增值型的服務,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賦予內部審計的新定義是“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諮詢活動,其目的在於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運作,它通過系統化和規範化

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目標”。那麼,作為一名內部審計人員,為了更好地開展和實施審計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把好企業脈搏,緊跟發展節奏,求新求變,適時地調整內部審計工作的中心與重點,才能為企業管理者服務。下面是本人從事審計工作的幾點粗淺的體會與建議。

一、加大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的力度,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後審計要有機的結合

事後審計只能查錯糾錯,不能防患於未然,且事後改正費時費力,同時對不可避免的損失也無能為力。只有將審計關口前移,發揮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的時效性、詳細準確性、同步性優點,防微杜漸,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執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2014年度新開展的對拆除、隱蔽工程進行事前審計簽證,物資公司註銷前有關資產負債的清理,已證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一步應繼續擴大事前審計與事中審計工作範圍及深度,並將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後審計有機的結合起來,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去,形成有效的預警、預報系統,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力爭將公司的管理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為海晶的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二、發揮內部審計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突出服務職能,做好企業的“內參”

“天時”是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直接受經營者領導,獨立於被審計對象,不受其它部門的干擾和限制,從而可以有效地行使審計職權,保證了審計結論的客觀、公正、真實。“地利”是指內部審計身處企業當中熟悉內部管理及生產工藝的優勢。內部審計人員長期立足於本企業的具體崗位,熟悉公司業務,工作時間、範圍不受限制,可根據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隨時隨地開展工作,比外部審計更深入、更徹底,可清除外部審計容易遺留的“死角”和“盲區”。“人和”是指內部審計的內向性。審計處屬於公司的管理職能部門,作為企業一員,必視維護企業利益為己任,在完善內部控制系統、強化內部約束機制方面的作用是外部審計達不到也不可替代的。

例:審計處近幾年針對企業歷史遺留不良資產及發出商品貨款回收情況進行的審計與處理,就充分發揮了內部審計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為企業改制清除了障礙,將公司損失降到最低。

三、將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

企業改制以來,內部管理不斷完善,公司經濟活動逐步呈現有序狀態,各部門及公司實體經濟違規現象逐步減少,;同時,由於審計工作逐年深入,會計資料、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如果再單純去揭露違紀違規問題,片面強調監督職能,管理中的差錯漏洞難以從賬面反映,將會大大削弱審計的服務職能,必須及時將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來彌補這些不足。

審計工作若要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必須將管理審計作為今後的核心和發展方向,管理審計立足點高,定位在“管理、效益”四個字上,它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可以涉及企業所有經營活動,通過對企業經營流程和內部控制狀況的調查分析,提出改進管理的建議,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加大審計人員對海晶內部管理及生產工藝等相關知識及程序的學習及熟悉,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業務技能

俗話説“工欲善其勢,必先利其器”,內部審計人員在不斷更新審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很好地熟悉、掌握公司內部管理、生產工藝流程、市場營銷等知識,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識,才會“高屋建瓴”地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到為企業改善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中,才能取得有創造性的審計成果,真正地當好企業的醫士、衞士和謀士。

正如國家審計署李金華審計長在《論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一文中指出的“內部審計就其性質來看,它是一種管理權的延伸,是一種組織內部的管理活動,是代表管理權的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機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你所在的部門、單位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發揮作用,這就是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我們審計人員會牢牢記住這些幹好本職工作的。

《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

第四篇: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

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體會與建議

成縣索池學區王瑋

當今的社會、經濟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知識更新速度飛快,給內部審計也賦予了新定義:“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諮詢活動,其目的在於改進組織的運作,它通過系統化和規範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目標”。那麼,作為一名財務人員,為了更好地開展和配合實施審計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把好脈搏,緊跟節奏,求新求變,適時地調整工作的中心與重點,才能更好地為管理決策者服務。下面是本人學習《內部審計條例》的幾點粗淺的體會與建議。

一、加大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的力度,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後審計要有機的結合

事後審計只能查錯糾錯,不能防患於未然,且事後改正費時費力,同時對不可避免的損失也無能為力。只有將審計關口前移,發揮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的時效性、詳細準確性、同步性優點,防微杜漸,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對單位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執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應繼續擴大事前審計與事中審計工作範圍及深度,並將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後審計有機的結合起來,全過程、全方

位參與到財務管理中去,形成有效的預警、預報系統,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力爭將管理中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運轉提供保障。

二、發揮內部審計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突出服務職能,做好決策者的“內參”

“天時”是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直接受管理者領導,獨立於被審計對象,不受其它部門的干擾和限制,從而可以有效地行使審計職權,保證了審計結論的客觀、公正、真實。“地利”是指財務人員身處財務管理的角色,長期立足於具體崗位,熟悉業務,工作時間、範圍不受限制,可根據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隨時隨地開展工作,比外部審計更深入、更徹底,可清除外部審計容易遺留的“死角”和“盲區”。“人和”是指內部審計的內向性。

三、將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

義務教育經費撥款以來,內部管理不斷完善,經濟違規現象逐步減少,同時會計資料、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基本得到保證,如果再單純去揭露違紀違規問題,片面強調監督職能,管理中的差錯漏洞難以從賬面反映,將會大大削弱審計的服務職能,必須及時將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來彌補這些不足。

審計工作若要達到提高管理水平目標,必須將管理審計作為今後的核心和發展方向,管理審計立足點高,定位在“管理、

效益”四個字上,它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親身經歷財務的運轉環節,通過對內部控制狀況的調查分析,提出改進管理的建議,促進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正常開展。

四、加大財務管理人員相關業務知識綜合素質及業務技能提高

俗話説“工欲善其勢,必先利其器”,內部財務管理人員必須不斷更新審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真正當好財務管理工作的醫士、衞士和謀士。

正如國家審計署李金華審計長在《論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一文中指出的“內部審計就其性質來看,它是一種管理權的延伸,是一種組織內部的管理活動,是代表管理權的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機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你所在的部門、單位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發揮作用,這就是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我們財務人員會牢牢記住這些幹好本職工作的。

第五篇:企業營銷工作的體會與建議

編者按:世界管理大師德魯克把營銷和創新並列為企業兩項基本功能。許多中小企業的營銷工作很不適應鉅變的時代、激烈的競爭和內生增長的需要。現在我們特向您推薦中國營銷傳播網發表崔迎老師的兩篇文章:“對想做和正在做銷售人員的建議”和“銷售人員52條”的精編。這是他在12年銷售工作中的體會,也是他對想做和正在做銷售人員提出的建議,相信讀者會從中得益。

從1999年開始做銷售,到現在已經12個年頭了。回想這12年,好像得到了很多,好像又什麼也沒有得到。人總是這樣,當走到終點的時候,其實又回到了原點。取得了什麼成就呢?好像是沒有的,但是學到了一些東西,同時也更深入的看清了自己。反思一下,對想做和正在做銷售的人員説説心裏話,或提出點建議。

1、要管好自己的家庭,更要管好自己的感情。銷售這個職業,其本質是機會性和創造性,所以職業工作環境的不穩定容易造成心態的不穩定,尤其是拋家離子,缺乏家庭的温暖,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利益上的客户,雖然存在着感情,但作為一個利益組織的代表,決定着與客户是建立在企業利益上的感情。很多銷售人員就是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感情,要麼家庭出了問題,要麼因感情與温暖的渴望被利用而讓自己誤入歧途。這樣的例子很多。

2、要認清自己。銷售的職業性讓我們每天面對的未來環境有着不確定性,對未來又有着無法把握性,如果不認清自己,很容易讓自己只顧眼前利益,讓自己變得浮躁,也無法看清自己,變得很自我。很多人把自信與自我分不清楚。當你對一個人有偏好或者其對你有利益的時候,你可以説是他很自信。當你對一個人同樣有偏見的時候,你可以説他很自我。我們很難跳出自己看問題,自己看自己往往很主觀,自己看別人往往很客觀。若想跳出自己看問題,首先是能真正把別人的觀點和自己進行比較,同時多少要帶點自我否定,否則,我們的偏好性,很容易讓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同樣的問題,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都是對的,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支持自己是對的現實,而對於證明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事實,我們往往是不提的,或者是看不到的。

3、要明確自己的價值。銷售的本質是人,而人是不確定的,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經銷商。正因為我們的工作有着不確定性,我們每天都在試圖找到一些規律,一些邏輯,目的是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大多數銷售人員對方法感興趣,喜歡方法的複製。所以,我們比較喜歡做一些方法上的培訓,因為理解容易,操作簡單,又不費多大的力氣,能很快見效。很多銷售都是方法的複製,但問題來了,我們面臨的工作目標是有着不確定性的,有着或強或弱的變化性,這和方法的複製就產生了矛盾。重要的是,培養自己想方沒法的能力,而不是自己掌握了多少方法。很多銷售人員是靠經驗吃飯,這隻能在自己熟悉的行業玩的轉,換個行業就很不適應了。方法是過去環境的產物,而我們是要對未來產生價值。企業需要的並不是方法的複製者,而是對機會的把握者,以及方法的創造者。

4、認功勞不認苦勞。大多數企業的考核以及價值體系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所以,我們常常以結果為目標,用很多的方法,這沒有錯。但面對壓力的時候,方法是否符合企業的原則或者羣體方向原則,我們是很難去考慮的。因為,我們是以結果論英雄,所以往往讓銷售人員的思想會感覺和公司在做生意,所以,銷售人員會對企業的原則,企業的制度產生排斥,會認為那是阻礙自己達到目標的障礙。要想達到目標,最快的辦法就是改變規則,當然這個規則是否與企業的基本利益所要求的原則有矛盾,銷售人員是想不到這點的,我們也不要埋怨銷售人員在很多事情上不講制度,因為他的崗位就是以機會和創造為本質的。所以,這就會讓企業與銷售人員產生一些矛盾,這種矛盾是客觀存在,也是必要的,當然這取決於營銷總監的立場。營銷總監大多數是從銷售人員走出來的,他給自己的定位往往是第一位的,能否站在企業戰略與發展的立場看問題,這決定着這個營銷總監未來的價值。

5、積極的心態。事情往往在你剛開始用什麼心態去做時已經有了結果。銷售也是這樣。產品也許在沒出廠時已經決定了它的命運,而我們只是通過實際來驗證這個產品的定位、這個組織的推廣能力。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是不成正比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你的付出沒有給企業創造價值,或付出的方向錯了;二是你的付出結果沒有被人看到---不是聽到。

6、上下級關係。你永遠都達不到你的上級的滿意,因為你的上級總是希望你幹得更好。

你做了十件事,做對了九件而做錯了一件,一般情況下,別人會清楚的記得你做錯了的那件事,而記不得你做對了哪件事,所以你不要覺得自己委屈,因為這很正常。

用形式做事的唯一結果,是你自己又騙自己樂了一回,也許你的上級也跟着樂了一回。但事後你會花十倍以上的力量為這次大家的高興買單,算算,其實對你是最不公平的。

當你覺得你的上級能力比你差時,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如果你的上級在你工作範圍的能力比你強了,你就沒有自我感覺的價值感了。為什麼你會這樣認為,因為你沒有看到他比你強的一面。他之所以能成為你的上級,肯定有他的理由,可能理由只有一個。

作為上級,你想輕鬆的話,那麼就是要把你所知道的知識、方法全部告訴並教給你的下級,然後放權讓他們去做。作為下級,你想輕鬆的話,你要把你的缺點和不足告訴你的上級,然後讓他協助你。作為上級,你的能力不是體現在你如何去指揮你的下級去做,而是不管你的下級犯多大的錯,你都能很好的去解決。我們經常去刻意想改變一個人的缺點,但需要強調的是:人的缺點就是他的優點。因為缺點沒有了,優點也不存在了,所以讓一個人去發揮他的優點比克服他的缺點更重要。人有缺點,需要自己去克服。人的優點,需要上級找到並給他機會展現出來。

7、為什麼而工作。為了錢而工作,它能使你和你的家人的物質生活更好一些。為了權而工作,它能給你更大的自主空間,使你有了更好的精神滿足。這些並不是壞事,最麻煩的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去工作,而現實中這種人大有人在。

8、(本站隆重推薦好範 文網:)企業裏有三種人該走。一是懷才不遇的,總認為自己行,而不知道自己怎麼去做的人;二是整天忙忙碌碌而沒有結果,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人;三是説起來頭頭是道,而做起來總覺得自己找不到感覺的人。

9、與同事相處。如果你想精神愉快的在公司生存,只有把同事都看做朋友和夥伴,而不是敵人,原因很簡單,和朋友在一起是件高興的事,而和敵人在一起則是一件很煩的事情;同樣你的進步往往來自於你和同事,和上級的矛盾,沒有了矛盾我們就沒有了進步,只不過矛盾是出於一件事,還是出於你的“舒服感”。

10、做事。現實中,人們往往在最簡單的事情上出了問題。重要的事情總是很簡單,能把簡單的事情重複的有條理的做下去,其實是很難的。之所以你認為簡單,是因為你沒有做到。

當你誇大了你個人在事情中的重要價值,結果會是這樣:你的上級會更相信你的能力,而加大對你的期望值,會給你更難的事情讓你做,但那些事情也許是你做不到的。同樣,如果你對某件事情表現出更多的沒有信心,而想和上司討價還價而降低目標時,你的上級一般會在這時考慮讓別人去做。

最簡單而最被人遺忘的道理:今天的問題來自昨天的解決辦法,今天你沒成為有錢人是因為昨天你在按窮人的計劃做事情。

在工作中,我們往往把80%的時間用在了能帶來20%的價值的事情上,對於那些需要用80%的時間去創造20%價值的事情,我們應該找到它寧願不去做,要先把重要的事情做了。

11、犯錯誤。第一次犯錯誤是給自己交了學費,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是給你的上級交了學費,第三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個學費不知道交給誰了,而我們經常在重複昨天的錯誤。

當你把某一問題能持續性的從多方面分析透徹後,你已經得到了答案:現實中,80%的決策錯誤是來源於沒有把問題看清,沒有分析透徹。

12、表格的作用。表格的最大作用不是給上級看,是用來監督的,是用來給自己看,去理順自己的思路的。讓上級知道真實的情況,遠比讓他根據錯誤的信息在那瞎指揮對你更有用。

13、學習。學習型組織的建立不是説我們去學習什麼,而是我們有沒有以學習的心態去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當你對一個人有偏見的話,往往對他所做的事情所提出的方法都會刻板的去否定,雖然他做的和提出的方法是正確的。最關鍵的是,千萬不要聽別人怎麼去評價一個人。

14、方法。一般你的上級都會比你會算賬,所以討價還價的結果是你更佩服你的上級的精明。最厲害的方法是他只適合你的那個區域市場,換到別的市場就

沒有用了,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的區域市場有特殊的方法,如果都是一樣的方法,我們的價值就沒有了。

15、執行。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遊戲是隨你怎麼做的。規則,是你的上級根據羣體情況所引導出來的。很好的執行,是檢驗你和你上級有不同意見,而想弄清楚誰對誰錯的最好辦法。你不執行,你永遠也弄不清楚。

16、會議。最糟糕的是,開會時大家都想到一起了,而會後又是各想各的了;開會的時候激情高漲,而會後就不知道幹什麼了。有些會議,往往有一半的時間在重複昨日的故事。會議的關鍵是:形成下一步計劃的意識和行動。

17、銷售。我們實際上總在做一件事情:把什麼樣的產品,與什麼樣的人合作,以什麼樣的價格,通過什麼渠道賣給什麼人,並用什麼樣的促銷加速這個過程。不要乞求你能告訴消費者更多有關產品的內容,因為有些消費者根本記不住那麼多。最重要的是,你要給他一個讓他相信購買的理由,只需要一個,他就會買。但他不買的話,他會告訴你很多理由。

在沒有確切的市場或銷售結果時,誰説的都有道理,誰的分析都符合邏輯。而現實中,很多市場的結果並不是按照你的邏輯。往往你認為對了,而實際上是錯的。

當你費了很大力氣去推銷某個產品之後,到最後卻發現:這個產品並不是用你目前的資源能推廣或這個產品根本不適應這個市場。這種情況是可悲的,但經常發生。一開始就錯了,之後做的再好,都是錯的。

書上説: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的順序是有道理的。

18、價格。當一個新產品面向市場推廣時,80%沒有銷售的原因都是價格過高,但現實中,很可能有消費者不知道我們的價格。

價格的高與低是相對的。關鍵是要找到消費者按什麼去比較高與低,並瞭解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比。

特價,往往會引起消費者注意。是你告訴他:我便宜了。但並沒有告訴他便宜了多少。(沒有多少消費者能準確的記住你的產品價格,消費者記得只是一個區間的價格檔)除非你的力度已經下降到消費者對整個品類的價格感之下了。

19、渠道。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人去賣,等於一切什麼都沒有。有時候讓別人去賣比讓別人去買更有作用。

做渠道就是讓能賣你的產品的地方都能由你所適應的價格去賣,並讓賣的人有錢賺。

銷售往往是先解決讓別人都去賣,而後考慮如何讓人去買。在實際中,“買賣”是辨證的,賣作用了買,而買又作用了賣,象一個圓球,滾起來,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在沒有大的宣傳活動和推廣時,陳列與銷售點塑造可能是你唯一向消費者傳播產品的平台。

20、促銷。在實際工作中,特價促銷的做法:(1)比自己以前更便宜了,並讓消費者能感覺到;(2)比消費者熟悉的產品便宜到讓消費能產生衝動購買;

(3)為了一個特殊陳列;(4)告訴經銷商和零售商我們會操作促銷;(5)營銷總監告訴區域主管們我們會操作促銷。

促銷是加速市場操作行為的過程,是市場操作中方法中的方法。如果説哪個市場沒做什麼促銷或很少的促銷就有很大的銷量的話,那麼你太厲害了。

促銷不是在於你有多少花樣去吸引消費和渠道,而是你是否在合適的時間,在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方法並通過合適的宣傳與展示,明確的向消費者傳達你所向消費者所傳達的意思就行了。

在實際操作中,任何促銷(哪怕是最笨的)都會有效果,關鍵是實際中促銷效果沒發揮出來,執行中沒有把握每個細節的發揮。

在促銷活動的設計中最容易犯錯的地方是:設計者把自己當成了消費者,實際上是自己給自己設計活動讓自己去買,但問題是你也許並不是產品的目標羣。

21、品牌。品牌是什麼,書上説:是一種溝通所形成的美譽度。説俗了,就是消費者在受到和本品牌相關的信息時對本品牌的感受,是在需求的時候的一種滿足,最後會形成一種信仰。在實際中,它是一種個性,差異才容易被消費者記得。問題是,差異必須讓消費者都接受。

22、競爭對手。唯一比你更瞭解你的產品的人,就是你的競爭對手。需要指出的是,他和你未必是按一個邏輯去考慮問題。所以我們判斷競爭對手的行為往往是失誤的。

23、與經銷商的溝通。如果你讓經銷商從某產品上能賺到錢,而且賺錢沒有那麼辛苦,那你已經征服了他。在和別人談話的時候,往往是你要求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當經銷商給予你什麼時,千萬別忘了他背後會有一個目的:你和經銷商的感情只是一種溝通潤滑劑。我們和經銷商最本質的關係是利益關係。感情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利益沒有了,感情也就沒有了。

我們和經銷商是夥伴,他們不是上帝。經銷商關心的是我們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所以,我們在創造給予(公司)與他們永遠都不會得到滿足的價值。其實,這很累,但我們必須這樣去做。

要像敬“財神”一樣,去敬你的經銷商。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給你帶來了財運。但你也要像防賊一樣去防着你的經銷商,因為他總是在算計你口袋的那部分錢。

不要什麼事情都説:“這事我得請示上級”,而應當説:“這事我應該考慮考慮”,然後再向上級徵求意見。因為經銷商認為你無權決定,他認為你沒有價值了,就不和你談了。需要指出的是,用上級的反對來拒絕經銷商的要求,有時對你也許是個好辦法。

最害怕的是,你對經銷商説:“其實對於公司的政策(或者決定)我自己認為也是不合適的。”這是想讓經銷商更加相信你的公平,實際上在經銷商的眼裏,他會對公司更懷疑,對你更懷疑。你沒有必要用公司的利益來換取經銷商對你的支持,進而取悦於經銷商。

千萬別相信經銷商的訴苦:“我沒賺到錢”。他訴苦的目的是想獲得更多的利益。當經銷商不賺錢的時候,他就不會做你的產品了。

當你不知道該用哪種談判技巧去和對方溝通時,這時最好的辦法是不用任何技巧。你手中的政策本來就沒有多少,而且越用越少。真正能讓你和經銷商保持良好關係的是:經銷商對你的欽佩,而且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