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修養要則》讀後感

周恩來,字翔宇,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43年3月18日這天,正好是周恩來的農曆45歲生日,尚在重慶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來並沒有忙着為自己慶生,而是結合兩年來的整風學習,以及過去革命鬥爭工作經驗總結和自我批評,在辦公室為自己寫下一份《我的修養要則》:

《我的修養要則》讀後感

一、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

三、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

四、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鬥爭。

五、適當地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

六、永遠不與羣眾隔離,向羣眾學習,並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

七、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

這份提綱式的“要則”,看似簡單明瞭,卻從學習工作方法、自律自省、羣眾路線、生活態度、黨性修養等方面為自己規劃了一篇“大文章”。這既是周恩來對過去的自我解剖,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既是他整風期間的學習成果,也是他對自己的警醒勉勵和莊嚴承諾。大到思想原則上的堅定性,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對自我的高標準、嚴要求。

周恩來一生過着艱苦樸素的生活。有人稱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平民宰相,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總理。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着“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周恩來一生工作和生活作風的真實寫照。周恩來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他在病中曾向醫療組多次交代:“癌症問題全世界都還沒有解決,我死後,要徹底解剖檢查,好好研究研究,若能為醫學發展作出一點貢獻,我是很高興的。”他説這番話的時候,並不是在疾病晚期表現出悲觀喪氣的情緒,而恰恰是在治療見效,膀胱癌相對穩定的時候。他説話時神情安詳輕鬆、坦蕩自若,甚至發出朗朗笑聲。他對科學的發展與祖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周恩來身邊工作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周恩來對工作要求非常嚴格,在總理身邊工作可馬虎不得。”周恩來批文件,凡他改過的東西,出手之前必定再看一遍。有時發出去了,還要追回來再改。離開辦公桌前,他有個習慣,不是桌子攤了一攤子東西,讓祕書收拾,而是自己清理,把已經處理和尚未處理的文件分開放在一定的地方。

1943年11月,周恩來返回延安參加整風,在進一步思考、反思和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修養要則作了深化和補充。他在報告中表示,“必須從專而精入手。寧可做一件事,不要包攬許多。寧可做完一件事,再做其他,不要淺嘗輒止。寧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寧務其大,不務其小。”

黨性修養是黨員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終身必修課。作為共產黨員,我們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周總理為榜樣,從日常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為自己寫下守則要則,並嚴格自我約束、自我修煉,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