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讀後感(精品多篇)

一篇文章讀後感(精品多篇)

注意事項 篇一

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

敍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説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

讀後感 篇二

花了兩天的時間讀這本書,感覺莫名有些淒涼。所有的孩子都在成長的道路上艱辛跋涉,體味與承擔着本不屬於他們年齡的傷感與付出。沒有誰能得到回報,惡濁的世界就像白雪覆蓋下的骯髒,踐踏着純潔的本性,慢慢露出鮮為人知的巴痕,將這片潔白的世界一點點吞噬。

還好,張漾就這樣從惡俗的玩弄中走進了自己本純的靈魂中來了,但願世界多幾個這樣的男孩子……呵呵。

可吧啦呢?這個孤身一人奮力反抗的女孩子卻終究走進另一個世界中去了……她為愛而甘願付出一切,傷害自己在所不惜。她就這樣用一個人燃燒放出的光和熱霎時照亮了所有人心靈深處的傷痛……忘不了她綠色的眼影下的那雙清澈美麗卻憂傷的眼睛——deepforest。美麗、剛烈,所有讓人欣賞的特質都賦予了她了……

小耳朵--這個可愛而固執的女孩子,延續着吧啦的靈魂真實的活着,她記憶中的他是那個揹着洗的發白的帥的無可救藥的許弋,17歲的感情悄悄上路……她沒有停,也不會停。更不會去爭取,所謂宿命,應該就是如此自傷吧!而碰到張漾時,她明白了:自己的左耳雖然聽不清世界的聲音,但卻聽的到他的愛的表白。這印證了那句話:“甜言蜜語對着左耳説……”這才是她的愛情,是上蒼給她的最好的歸宿!

總是想着吧啦站在酒吧那個窄窄的木頭舞台上唱歌的樣子,她空曠的毫無所謂的歌聲,遺世獨立的眼神。

一盞燈還亮着,但一首歌已經唱完了,一場戲還沒有散場,一份愛已經走到了盡頭……

讀後感 篇三

這一篇讓我真正體會到 “自戀”是個什麼東西----一個現代生活中我也有,身邊朋友,近乎80後的孩子都有的特徵。摘下其中幾段:

按弗洛伊德的説法,人在發育生長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自我戀”的傾向,但自信如果肆意蔓延,就會演變成洶湧的自戀。自戀的始祖應該首推希臘神話中的美男子納西索斯,他因為拒絕了艾柯女神的愛而被天神懲罰,只能和自己的影子戀愛,每天坐在河邊臨池自憐。有一天他終於像影子撲去,落水而死。從此,鏡子、自戀與人就有了一種曖昧的關係。而對女人而言,最令他們不安的除了年齡,就是鏡子。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出奇的寬容,容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一個比一個自戀的娛樂大人,好像什麼樣的人都能博出位,只要足夠自戀、足夠囂張。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沉溺於小小的自我,容忍不了別人對自己的疏忽和輕視,卻忘記了自身之外更為廣闊的天地。我們熱衷於急不可耐的自我表達和暴露,而忘了內心的沉澱、收斂和恪守。 記得《守護天使》裏有一句台詞:“如果你晚上回家卸下面具,對着鏡子還説不出真話,那麼你就是世上最可憐的人。”鏡子也許是上天賜予的機會,讓我們洞察和整傷心靈,只是我們把它魅化成了魔鏡。所以當我們越來越迷戀於鏡子裏的皮囊時,靈魂已經悄悄地從窗口飛走了。

以下幾段語錄,是社會的共鳴,是學生的經歷,是你我都會有所感觸的: 我現在的班級就是一個娘子軍很強勁的班級(我似乎謙虛了,應該是年級第一娘子軍團。哎呀,誰願意班裏連個男的都沒有幾個,還都長那麼ugly……),

因此如下一段語錄,很合我心: 一進階梯教室,一片“奼紫嫣紅”的女兒國,養眼是養眼,但是也讓人擔憂啊! ——華南師範大學張敏強教授感慨當前大學校園中的女生比例越來越高,並説現有的考試模式更有利於女生勝出。女生更用功、在心智上成熟較早,是高校中“娘子軍團”日益壯大的主要原因。

如下一段語錄,很貼切,很實際,這也是個很會活學活用的老師: 你們在學校以自我為中心,上課基本不聽,下課基本不問,作業基本不做,要作基本照抄。這就是你們的“一箇中心,四項基本原則”。 ——一位老師對她學生的“總結” 原來如此的圈子,原來如此的社會,原來如此的中國人: 中國人有一個觀點,就是你做了一件好事,同時犧牲了自己,大家才覺得你了不起,否則就是炒作。 ——心理學博士張結海説

每期的《格言》都能有幾篇文章令我觸目且驚心,彷彿文章中的任何一個主人公都是我的另一個化身,很貼切很實際的文章。讓我感同身受。這期更是如此。希望每個人讀書之後也能有所總結,有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