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供大家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1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是家喻户曉的一個故事。第一次接觸是在孩提時代,是老版的電視劇。小孩子理解東西很簡單:就是誰是是非,正義一方與一方。那時候的觀後感就是劉備是好的他應該贏,曹操是壞的。其他的就什麼也記不住了。這裏強調一下我是極討厭看的,你知道孩子腦中只有動畫片。但是我爹不許啊,非緊緊抱着我跟他一起看,然後一個一個給我講解人物,我哪聽得進去。枉費了他的一番苦心,只記住了劉備曹操。

再後來,識了幾個字,大概四年級吧,儘管腦中還是隻有灌籃高手,光明使者,龍珠等一系列動畫片。但是有一天在幫學校打掃圖書館的時候,發現了一本插畫版的《三國演義》,裏面大刀長矛,刀光劍影,黑白畫把人物畫得很搞笑,真是太有趣了。

然後我就決定借了去看了,接着一發不可收拾,沒日沒夜的看,最激動的莫過於又有新的厲害人物出現這種情節對故事情節也有了一點了解,就是一幫英雄幫着曹操劉備打天下,很奇葩的是我居然還記住了一段時間內牛b閃閃的董卓。讀後感:趙雲,關羽,張飛,諸葛亮,厲害的蜀將全記住了,還有呂布,周瑜。

現在想想那時候是個人英雄主義在我心底佔了主導地位。為什麼?因為我記住的全是能打會説的,連孫權這種大人物都被我忽略了,還有司馬懿,全然記不下他這個人。對我影響還是挺大的,所以那時就覺得我要麼要非常能打,要麼就像諸葛亮一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打就算了,用不上,況且照我當時又瘦又小的,完全是沒機會做武將了。

那就做諸葛亮吧,什麼都懂一點,説得小夥伴們一個個全仰視着我,多爽。我想就是那時候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吧。讀的越多汲取越多。以至於六年級的時候聊到各種歷史人物我都能跟老師誇誇而談,上生物課也能跟老師大論,我還記得老師居然不會念這個單詞,跟我説就是克隆技術,不用關心他怎麼,小夥伴都驚呆了,然後當時班主任定義我以後讀歷史系肯定特牛b。好吧,如果你的孩子是七八歲,那趕緊給他買本有趣的插畫版三國演義吧。

再後來一次讀就是國中時代了,讀的是原著。雖然情節還是一樣吸引人,但是你能想象得到讀半古半現的文字是多枯燥。這一階段思考方式也變了,所以記住了一些高光鏡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千里走單騎,空城計,諸葛亮北伐……

這一階段教給我的是:為人臣者必將盡心盡力,對事的態度上一定的盡全力,這樣也許才有一個好歸屬。當然個人英雄主義仍然存在,比如這階段我就看到了孫權其實還可以,然後曹操已成我偶像了,他看到人才時的那種興奮,對待事情那種方式反正還對我影響蠻大的。你也會為那些人物的心路歷程所吸引,包括他們制定的對戰術。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2

馬踏斜日,象飛田角,一條楚河漢界給予後人多少遐想;摘一片龍井,飲一口西湖水,給予後人多少留戀;潑一幅水墨,誦一句《論語》,給予後人多少詩情。而今我舉杯邀明月,煮酒論英雄。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而俗語説“亂世出英雄”,而今我想再與孟德鑄就,論一番天下之英豪。

不義不富,不義不貴。

不義不親,不義不近。

墨子將義擺在了很高的位置,如果做不到“義”,就不必談後者。而這位英雄是忠義的化身,桃園之中,你義結金蘭,隨後為大哥奔走一生。因為最初的誓言,你過五關、斬六將,護送兩位嫂嫂。而曹操敗走華容道時,你大義放走了他,因為你深知以前他對你的厚待,這是你對他的回報。因為“義”你沒有選擇曹操的位高權重,八千里路雲和風只為和劉備相聚;因為“義”你為蜀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此刻只剩赤兔在風中哀鳴。你為後人留下了“待人需重情義”。當今時代,物慾橫流,許多人最純真的一面已被物質衝擊,但我們應該反思,雖然社會有黑暗之處,但是我們依舊應該以情義待人,給他人以温暖。

再飲一杯,再論英雄。

所謂治國者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為古人推崇。而蜀國後期之所以富國強兵是因為有這位英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家訓中告誡後人的名言。諸葛亮一直嚴於律己,對子孫也嚴格要求。這使他為“治國平天下”打下了基礎。卧龍崗一出,認為天下三分,以連吳抗曹;三寸不爛之舌戰敗羣儒,赤壁之火嚇退曹兵。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但只怪天妒英才,劉禪不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你以一生未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留給後人多少“財富”、多少“寧靜‘’和‘’致遠”,你使中華文化大放光彩。

中華之精華太多,我受益匪淺;中華之英雄太多,我數不過來。你們給予後人的是遐想,是留戀,是詩情,是榜樣。

最後,此杯已罷。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3

“劉備劉玄德,張飛張翼德,關羽關雲長,”大家都很熟悉。沒錯,這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招賢納士,齊心協力同破黃巾賊。第二部分是請孔明出山,立蜀國,與吳國孫權聯軍,同抗曹操。第三部分講關羽被擒,張飛被部下斬,劉、孔明又相繼病逝,後主劉禪昏庸無能,最終孫權降魏,蜀國滅亡,三分歸一統。

我敬佩三國人物。三國英雄者,多也,其一例,我最敬佩:話説劉備撤軍,軍中不見了趙子龍,張飛誤以為子龍降曹,大怒,欲取子龍首級,備勸住,方止。卻説子龍那邊,子龍找到後主劉禪,甘夫人卻投井自盡。於是,趙雲很是悲哀,但曹操十萬雄兵在後,不得已之下,子龍將禪護入懷中,挺鋼槍,奪寶劍,使出渾身解數,殺開一條血路。幸得曹孟德求賢若渴,不叫人殺趙雲,加上碰上張飛,終脱出重圍。

這段話描寫生動,寫出趙雲的忠心耿耿,一心為國,忠心救主的高尚品質。再看看中國歷史,岳飛、吳佩孚,蘇軾等有節氣者固然多,但為何會釀成悲劇?是無氣節,國之奸臣所為。那時有節氣者似鐵鉉者甚多,卻又談何容易?餘者投敵棄友,雖利己,卻為後人所不齒。

再看看現代者,處於享樂主義社會中的人,大部分懦弱無比,更別談中華民族的“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的美德了。先別説這些“之乎者也”的了,現今中國人明説抵制日貨,與日不共戴天,誰卻曾想到過人是支持洋貨,抵制國貨了呢?

現今,中華民族之節氣,行將消弱,愛國人士都很憂心。其實,愛國不須幹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得有愛國氣節,愛國之情操。勿須説多好,只須有真才實幹。

讀完《三國演義》,我感慨萬千。“青山依舊在,何處夕陽紅?”民族之氣節,愛國之情操,是我中華民族千古國魂,令高山仰止!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4

閒來無事,捧起一卷《三國演義》,閲讀之餘被描寫的已經很熟悉的情節再次吸引,決定重温那一段風雲故事,數天之後感慨頗深,記錄下來,才算感想和收穫。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户曉。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爭紛的故事,它敍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也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兒的人。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人物要算是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嫉妒,心懷詭異,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説在水上打仗的兵器是箭,在當時沒有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弓箭,如果不完成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之箭,出色的完成任務。

讀完《三國演義》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且也應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衞國家,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5

媽媽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囉嗦:“我國四大名着很有名,作為一箇中國人你一定要多看這一類的好書,為國中做準備……”而我,由於對長篇小説不感興趣,所以除了看過《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以外,其他書基本上都“無一問津”.寒假期間,老媽終於“強迫”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並讓我看完後談談感想。

雖説厚厚的書讓我感覺內容太多了,但是當我看完“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於速度“過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當屬“用奇謀孔明借箭”(草船借箭)這一回合------

在這一回閤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使曹營以為有敵軍來襲,不但讓對方水軍損失幾十萬支箭,還運用自己的計謀,成功挫敗了周瑜的謀害。他知道周瑜讓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為了保證雙方的利益,便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無話可説,只能甘拜下風。

而在我讀完後60回合之後,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諸葛亮,因為在《武候彈琴退仲達》(空城計)這一回閤中,諸葛亮在馬謖失守了街亭之後,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時間內運用“空城計”迷惑司馬懿,使其以為城內有軍隊而巧妙退敵。

其實這和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有關,因為他知道,司馬懿從來都是多疑的,對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從不“跳進”去,這次,他也沒有聽從小兒子的建議,而是迅速撤軍,到最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後悔不已。

但是這跟諸葛亮的智慧還是分不開的,這:“空城計”如果諸葛亮沒有想出來,蜀軍亂作一團,就會被打的大敗。甚至亡國。而如果在魏軍15萬的軍馬中臉色突變,就會使司馬懿發現破綻,進而導致大敗。所以,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靜是能“嚇跑”對方的主要原因。

而書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舉了。看不,媽媽叫我讀《三國演義》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啊!我現在只是看不慣看的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