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不迎過往不戀讀後感

第一篇:未來不迎過往不戀讀後感

未來不迎過往不戀讀後感

《未來不迎,過往不戀》這是80後的作者蘇辛寫的。我只看了書名,就決定放下手裏的東西,把它讀完。讀完之後,我就想,一定想法讓女兒也看看,雖然女兒看書、選書都有自己的觀點,不一定聽我擺佈。

蘇辛這部書算是自傳吧,寫的都是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很真實,沒有華麗的裝飾。我看完後,進一步理解現代年輕人的思維以及成長過程的困惑,欣賞她有活在當下的那種心態。

希望女兒看這部書,是因為她比女兒大不了幾歲。她所經歷的一切,女兒也即將經歷,一看就懂,如果看了,會從她身上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會從側面瞭解現在社會,怎麼樣去適應新的工作,怎麼樣開始新的生活。還有很多,只要她看了別人的經歷,自己將來遇見棘手的事情時就會有些心理準備…

也許,女兒自己已經悟出很多道理,雖然她還很單純。但我還是想讓她知道,大部分人也都是從朦朦朧朧中長大的,對未來都是有夢想、又有恐懼的,長大都是需要過程的,不能過急…

細細讀這本書,你也會體會到孩子是多麼需要家長的鼓勵和肯定,多麼需要那“一米陽光”,如果我早看過這樣的書,早知道這樣的道理,我想會做更好的家長…

《未來不迎,過往不戀》,不僅可以告訴將走向社會的孩子們應該怎麼樣面對社會,也告訴了任何人應該怎麼樣面對生活。只要你把書看進去,你就會有所領悟…

第二篇:回顧過往,展望未來

回顧過往,展望未來

——學習型團支書部創建評比

當夏日褪去了炎熱,我們迎來了豐收的秋天。累累的秋日裏讓我們一起回顧過去的收穫。10月27日晚6:00我院舉行學習型團支書部創建評比活動。2014及2014各班均參加評選,通過評選最終會選出2個優秀班級團支部。

這次評比活動,各個班級派選一名講解員結合製作精美的ppt或fiash來展示自己班級的風采。首先進行展示的是2014級的各個班級。回顧過去的一年,大家都碩果累累。有學習獎學金獲得者,有班級榮譽,有個人獲獎,還有集體活動。10護本5班的學習成績讓人羨慕,10護本1班的一張張合影把大家帶回到他們的活動現場。也有班級對過去進行了反思, 10護本2班提出的針對性措施,讓我們知道方法總比辦法多。展望未來,他們各自也提出了對未來的規劃。有學習的還有生活的。有進行集體自修計劃的,有采用互相監督制度的,班委想了很多辦法來督促同學好好學習。

接下來是2014級班級的展示。他們向我們證明,相處時間不是衡量同學情誼的標準。11護本1班合唱的《相親相愛一家人》向大家展示了班級的温馨。雖然他們僅有兩個月的大學生活,但每個人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t台秀,十佳大賽,都有他們留下的濃墨重彩。11護本8班笛子小提琴合奏的了《龍的傳人》展示了班級的多姿多彩。對於未來,他們有着美好的嚮往。最後11護本中外2班的 “精彩,我們正開始”説出了大家對大學生活的美好願望。

這次評選活動,每個班級只有短短几分鐘的展示時間,但在那幾分鐘的展示中,我們看到了各個班級對過去的反思和未來的展望。通過這個活動希望各個班級對過去進行總結,取精華去糟粕。對未來有計劃,用自己的努力書寫屬於自己的華麗篇章。

第三篇:回首過往,展望未來

回首過往,展望未來

近日獲得喜訊,通過每個志願者的共同努力,青年志願者協會榮獲2014年度市志願服務先進集體。

2014年註定是青年志願者協會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青協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步履日益漸穩的青少年,讓我們一起回首過往,重温歲月。4月8號,青協舉辦了愛心義賣活動,募得的善款捐獻給了福利院的弱勢羣體以及貴州丙妹鎮中心校的貧困學生,獻出了學子的一份愛心。5月13日,青協各個部門組織了感恩母親系列活動,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志願者們在提高社會參與能力的同時將愛的種子灑滿每一個角落。5月20日,青協外聯部組織進行校外拉贊助活動,與商家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係的同時,青協的社會影響也進一步擴大。2014年下半年,青協於中秋國慶雙節至敬老院慰問,再次建設誠信驛站以及書香襲人知晝暖的貴州捐書活動的開展有效得傳播青協的核心理念:奉獻,有愛,互助,進步。令人可喜的是,誠信驛站的再次建立,誠信指數較去年相比有較大的提升,這體現了同學們的誠信意識正逐步形成。然而,不足在於由於活動的規模有限,青協的成員未能全部參與其中。

青協在過去一年中的成長每一位學生志願者有目共睹,在2014年新的開端時,青協已於3月“雷鋒月”舉辦了至敬老院慰問以及清掃街道的活動,皆圓滿結束。回首過往,不知不覺,青協已走了那麼遠,那蹣跚學步的模樣似還在身後浮現,眼前已出現青協昂然挺立的姿態。我們滿懷希冀地展望未來,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各項志願活動要求一方面充分發揮同學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嚴格保持活動的計劃性,紀律性。志願者一致認為:志願活動應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其中,對青協舉辦的每次活動共同負責,共同努力。

志願活動需要具有自身有志向意願奉獻自己,投入到志願活動中去的無私精神。希望全體青協成員能懷着一個純淨的心,秉着“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青協精神,繼往開來,為青年志願者協會揮灑自己的青春熱血!

第四篇:《琴戀》讀後感

壁爐裏熊熊烈火燒得正旺。窗外冰涼清冷的微風盪漾在初春的校園裏,殘雪只剩下冰塊狀,這裏那裏地分佈着,和煦的陽光帶回了搖晃的野雁,到處漫步覓食。我蜷縮在星巴克角落的沙發裏,融在1980年代的美國鄉村歌曲與濃郁的咖啡香氣中。一切都很不一樣了。

一陣風吹來,大門外走進一家人,走在最前頭的是個小女孩,那微卷的褐發、大大的眼睛、圓胖矮小的身軀,好像她。

她像這個小女孩這麼大的時候就在鋼琴前埋頭苦幹了。我像她這麼大的時候在做什麼?我努力地回想。片段的記憶裏,在家門外吃沙喝土、騎馬打仗;父親的疼愛、母親的懷抱,到處都是安全堡壘。

為了找資料,我又去了趟圖書館,那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鋼琴之屋”已不復見,只剩下一片草丘和幾棵大樹。我在圖書館裏,耳朵聽着她各時期的錄音,眼睛看着一張張她幼時、少年、成年的照片和剪報。數十年的人生,壓縮成連串聲影。我思潮起伏,有些透不過氣來。

一切都真實得如昨日之事,卻已久遠。那晃盪着雙腳彈琴、有着甜美臉龐的小女孩如今已80歲。人生中所有好的,不好的,快樂的,不快樂的都已過去。歲月悠悠,無情卻公正。輝煌人生或失意人生都會過去;成功得早或成功得晚,也會過去。想必她很早就悟了這點。

她~露絲.史蘭倩絲卡,1925年1月15日出生於美國加州首府薩克拉門託。父親約瑟夫.史蘭倩絲基是美籍波蘭裔小提琴家,母親桃樂絲.戈德凱恩德的父母是來自波蘭的猶太后裔。史蘭倩絲卡的父親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傷及手腕,無法成為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便計劃由他的第一個孩子來完成他個人在音樂上的偉大目標。史蘭倩絲卡就是這個不幸的孩子。

她3歲半便開始接受父親每日九小時的嚴苛訓練。4歲演奏第一場鋼琴獨奏會,5歲全家為了她的音樂教育移居德國。因為父親嚴厲的督導與歐美兩地眾多名師的教導,她於6歲在柏林,7歲在巴黎,8歲在紐約成為一顆閃亮的新星。各地的邀約讓她的年薪高過當時的美國總統。金錢使父親的偉大理想變了調,在他錯誤的引導下,史蘭倩絲卡面臨青少年時期痛苦的自我迷失。15歲時與父親決裂,自舞台上消失,更於19歲離家出走,與喬治.伯恩結婚;這段婚姻於1955年結束。

自15歲起,經過十年演奏生涯的中斷與自我價值的探索,她慢慢地明白,音樂乃是她個人生命的延伸,與人有心靈交流的演奏是其生命存在的價值。1953年,28歲的她,在歷經艱辛後終於尋回自我,獨立而勇敢地站起來,再度成為世界級的鋼琴演奏家。

1964年,由於繁忙的演出造成健康嚴重的耗損,她接受了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音樂系的聘請,任駐校藝術家,開始了演奏與教學並重的生活。三年後與該校政治系教授詹姆斯.克爾博士結婚,這是她幸福美滿的第二度婚姻。30多年來,她精湛的鋼琴演奏與完美的教學理念為她帶來無數獎項。xx年,克爾博士去世一週年,史蘭倩絲卡由南伊利諾伊大學移居紐約,受邀至曼尼斯音樂學院演奏,應聘為朱利安音樂學院及曼哈頓音樂學院鋼琴講座,並於xx年10月至台灣東吳大學任客座教授一年。

雖然汲汲營營的父親曾為她打下良好的鋼琴演奏基礎,但是揠苗助長式的教育,卻讓她失去了珍貴的童年,失去了可以揮霍玩耍的權利,最後甚至失去甜蜜的親情。她曾感慨,若再晚十年出道,成就也依然可以閃耀。其間中斷的十年,她了悟自然運行有其一定的規律。艱苦的摸索帶進了藝術的深刻;她,終於順着人生的軌道走出自己的路,頓悟了藝術家的天職,那是物換星移下永存的真理,也是支撐她繼續人生的最大力量。

她,兢兢業業,只願對她的所愛忠誠,並與人分享她的音樂,除此,世間無所留戀。

1957年,史蘭倩絲卡完成這本原名《閉鎖的童年》的早期自傳,當然曾在美國造成極大轟動。因為這是第一本誠實講述天才兒童背後真相的書。今天看這本書,除了在孩童教育和人生真諦上給予我們許多啟示,促使我們省思外,尤其重要的是它的歷史價值。因為書中記載了史蘭倩絲卡在1929年至1939年間與當時最具代表性的鋼琴家,如施納貝爾、科爾託、巴克豪斯等人學習的經過,也詳述了她與作曲家兼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之間的親密交流與學習。此外,西方音樂史上著名的音樂學者,如伊莎貝爾.文格諾娃、娜迪婭.布朗熱、喬治.當德洛,作曲家喬治.埃內斯庫等也都曾是她學習的對象。她以真誠的筆觸仔細地敍述向這些大師們學習的經過,以及他們個人的特質和音樂觀。通過她的經歷,我們也一同經歷了那個時代的人、事、物,對20世紀初西方的音樂狀況有了具體的瞭解,也對“後浪漫”鋼琴演奏藝術有了清楚的體會。史蘭倩絲卡是20世紀西方音樂史的見證人。隨着她的封琴,那個時代已真正地走向結束。

史蘭倩絲卡的一生與鋼琴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閉鎖的童年》中譯本便以《琴緣一生》命名。誠如她在書中所説:“我將以一個獨立的個體重新出發,無論將遭遇什麼,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將經歷任何悲傷和失落,我知道,鋼琴將永遠在那裏,只要我與它在一起,我的未來必掌握在我的雙手中!”但願我們從她的人生得到啟示,珍惜手中的每一天,忠誠以待,因為舍或不捨,它,都在消逝中!

第五篇:《漢堡戀》讀後感

前些日子,周宏溟先生送來小説稿《漢堡戀》之一、二、三,即長篇小説《漢堡的碰撞》《海嘯情仇記》和《跨國情戀》,要我看看。周宏溟先生伏案一生,出版了不少社科方面的著譯作,最近二十多年,致力於語文工具書的編纂,出版了多部辭典,其中三部已遠銷海外。他已是耄耋之年,從未寫過小説,竟然一下子寫了三部小説。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和興趣。我抽空看了前兩部,對作者思維的敏捷,想象的豐富和語言的熟練,有着深刻的印象。

生活是文學生長的土壤,作者生活在上海,有三個子女及其後代在德國漢堡有着家庭或企業,其第四代已在漢堡誕生。對上海和漢堡生活的真切體驗是作者進行創作的基礎。作者筆下的故事都是一端在漢堡,而另一端在上海的。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甚至命運,往往植根於上海。作者依仗自己對上海在漢堡留學的一些青年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將他們的面相和情態,化為藝術構思和藝術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小説故事性強,很有可讀性。“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説情節發展,波瀾起伏,迴環曲折,引人入勝。《海嘯情仇記》和《漢堡的碰撞》中主人公的命運都一波三折,扣人心絃。語言流暢精煉、生動形象,作者還善於用比喻來使文采絢麗,使人物形象生動。

總之,一位從不寫小説的耄耋老人,一下子寫出了三部題材新穎、很有可讀性的愛情小説,這是一件可喜的新鮮事。我為此鼓掌,並願向讀者們介紹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