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回憶讀後感學生(多篇)

16年前的回憶讀後感學生(多篇)

十六年前的回憶讀後感 篇一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著名黨內人員李大釗先生的女兒的文章,這篇文章寫了一個關於軍閥的殘忍與父親被害的故事。

讀了它後,我深有感悟,又有許多疑問!為什麼李大釗明知自己一定會死還要堅持保護黨的生存呢?為什麼李大釗要把自己的女兒送走呢?又為什麼不把二女兒和三女兒送走呢?為什麼被抓是明明有槍卻不反抗呢?又為什麼不讓家人趕緊跑呢?為什麼……最後我知道了,一切都是因為文章中的一句話“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讀了它之後,我思尋萬千,既然李大釗能為黨獻身,我們也一定能為祖國奉軀;既然李星華能用善意的謊言,我們也能用善意的謊言幫助他人;既然閻振三能忍着痛絕對不説出黨的祕密,我們也能忍着睏意夜深複習、預習!

不僅是感悟、疑問、思尋,還有昇華,靈魂的昇華。

文中美言美句特別多,嘿嘿嘿,你們問我有什麼好言好句能讓我這樣説?就不告訴你!回頭自己看去吧!

反正就是一句話,《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棒級了!

《十六年前的回憶》讀後感700字 篇二

《十六年前的回憶》的作者是李星華。這篇文章敍述了作者回憶十六年前發生的事情:十六年前,作者的父親李大釗是共產黨的核心人物,卻不幸被敵人發現,抓去嚴刑逼供。但是她父親很沉着,很冷靜,絕口不提那些機密,使敵人無法獲取信息。無奈,敵人只好殺了他,而作者和她的母親、妹妹就被釋放了。當街上傳來消息:“李大釗被殺”時,作者十分悲哀。而這個信息被傳得沸沸揚揚的原因是敵人為了削減民眾的信心和對共產黨的支持。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感歎:“革命烈士們真是偉大!”他們為了更加完美的明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不惜承受嚴刑拷打,不怕辛苦不怕疼。“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一向都是革命者不變的信仰,他們把祖國放在了第一位,自己的生命才是第二。

李大釗是一位英雄,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一位優秀的革命者。他被害的時候,年僅38歲。如此年輕的革命者,卻就這樣犧牲了,多可惜呀!在《燈光》一文中講到的郝副營長,也是一位十分年輕的戰士。他為了使突擊連和隊伍聯繫上,點燃了自己的那本書,卻不留意被敵人發現了。他才活了22歲。22歲呀!這麼年輕,將來還有好一段的路途、好一段的光陰。他完全能夠去享受幸福。但是,他明白,如果沒有勝利,哪有幸福所以,他毫不猶豫的點燃了書。

中國由衰到盛,付出了多少革命烈士的鮮血和生命,那些血,染紅了手中的那面旗幟,卻仍然堅持着不肯倒下。若沒有當時戰士的堅強不屈、百折不撓,又怎會有這天怎會有我們我們就應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這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戴着鮮豔的紅領巾,緩緩舉起手,向着那座雪白的烈士碑敬禮……

十六年前的回憶讀後感 篇三

讀了《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我深深的被李大釗先生的革命精神所感動。

這篇文章講述了李大釗同志是一個愛國 、忠於革命事業的人。為了革命的安危,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到處奔波,後來即使局勢越來越嚴重,他也堅決不離開北京。可怕的一天來臨了,李大釗一家都被抓了。但他依然顯得十分沉着,安定。因為他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着——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終於在那一年的4月28號的那天,他的家人被放了回來,他被絞刑了。

李大釗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我認為是他的沉着,不管在被捕時,還是法庭時,他始終保持冷靜,一點也不慌亂。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候,我們常常會不耐煩,甚至會發脾氣,其實在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便是冷靜。我們應該平靜地想想是哪個地方做得不對,哪個地方需要改正,怎樣才能解決它?而不是去煩惱,發脾氣,這樣只浪費時間,浪費精力而已。而且在任何事情面前,我們都不能顯出慌張的樣子,特別是人説你犯錯誤,而你沒犯錯誤的時候,而原因就是這樣只會讓人以為你在害怕,這件事是你錯了。所以沒錯就是沒錯,我們永遠都有理由,都是清白的,慌亂什麼呢?怕什麼呢?

我們應該一起學習李大釗的精神,遇事不慌則會救己,團結則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