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讀後感(通用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通用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1

讀完了義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讓我對三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從這本書裏學到了很多知識,但也有意見和分歧。

劉備,姓劉名備,字玄德,具有漢室皇家血統,書中這樣評到:劉備是胸懷大志之人。這本書對劉備的評價,讓我更深入的瞭解到劉備的一生。我很贊同作者對劉備的評價,我也認為,未成蜀主之前的劉備,渾身上下透露着高貴的皇室氣息,虛心謹慎,重情重義,求賢若渴的劉備,在兩個兄弟張飛、關羽和大賢諸葛亮的幫助下,終於打出了自己的江山,做了蜀國皇帝,有因一時衝動,想給兩位兄弟報仇,而落了個病死白帝城的悲慘結局。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正如書中所説,諸葛亮乃一位奇才,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胸有成竹讚美他的成語多的不勝枚舉。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要陷害他,可諸葛亮巧妙應對,使周瑜咬牙切齒,憤然而去。諸葛亮三氣周瑜,使周瑜在城門前吐血氣絕,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也就是丞相,為劉備出謀劃策,初出茅廬時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敵人落花流水,狼狽而逃,扭轉了張飛、關羽對諸葛亮的看法。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在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後出師表》中寫到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可當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時,不夠外面百鳥稠鳴還是春風盪漾,他只關心軍事,由於過度的操勞而不幸過世,死時年僅五十四歲。英明一世的奇才諸葛亮卧龍先生就這樣的走了。

書中給予曹操的評價是個狡猾奸詐的小人,可我卻不這麼認為。在我的腦海裏,曹操治國有方,教子有方,是個天生做皇帝的人才。他乃是一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軍事家。多疑的性格塑造了這個“保守黨”的魏王。而多疑不是在這亂世中處事的方法嗎?三國人物中,我最欽佩曹操和孔明。

暢遊在書海中,遙想三國人物,李白的《詠赤壁》寫得好,只見滾滾長江東逝水,來到江邊,那火海滔天的景象彷彿有呈現在眼前。《品三國》這本細品三國的書,令我受益匪淺。

《品三國》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易中天的書,叫做《品三國》。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不知道的事,比如説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老奸巨猾、大逆不道、謀權篡位”的曹操。他為什麼被人們説成奸臣?難道就因為他説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難道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這一本書中,給予了我們明確的答覆。

先説説他的`那句“名言”。雖然世人皆知,但卻不是他説的,而是羅貫中改出來的。曹操原來説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針對於他誤殺呂伯奢一家的事而説的,帶有“被逼、無奈”與“歉意”。而“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則是狂妄的,自大而又自私的。所以説,曹操在這點上不算奸險。

在説“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天下大亂,他那麼做完全都是出於迫不得已與政治需要。如果這時間,孫權、劉備稱帝豈不更奸?

諸如此類的事,在這一本書中還有許多,多讀一讀它,在生活中,你會更加機智,識破一些騙術:在學習中,會讓你更加聰穎。總之,它不僅説了三國,評為三國,也講了我們的生活。在增長知識的的同時,也會開闊我們的視野。

《品三國》讀後感3

《品三國》是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談論三國的書籍。《品三國》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許多歷史所著,如:《三國演義》,《三國志》等。並結合自己的思想與結論,完成了這本議論三國的鉅著。《品三國》分為幾十集,每一集都講述着不同的故事,任務。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語言風趣幽默,一針見血,讓讀者很容易就能瞭解到讀者想表達的思想與意思。

讀《品三國》讓我瞭解到了當年那個英雄輩的時代,那段歷史。在《品三國》中,把每一個三國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講到了。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等人物都刻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從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談吐,智謀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徹,讓讀者體味到當時三國人物的優雅,風趣,重情重義的品質。讓我感受到當時三國英雄的豪邁,有情有義,堅持不懈的優秀品德。我覺得我應該向三國人物學習,做一個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好人。

《品三國》中還有許多著名事蹟,如:“青梅煮酒”,“三顧茅廬”,“完璧歸趙”等,讓我瞭解到三國時期的各種引人注目的事件,並且還加有易中天教授的獨特的眼光與評論。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疑雲籠罩的三國,所以讀《品三國》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明白做人道理。

《品三國》讀後感4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到底是為什麼呢?易中天在這本書裏做了分析。

在赤壁之戰前,魯素和諸葛亮得知曹操要攻過來了,魯肅便讓孫權和劉備結盟,方可度過險境,於是孫權再三考慮終於和劉備結盟了。孫權給周瑜三萬精兵再加上劉備的兩萬精兵加起來就是五萬精兵一起去打曹操。因為當時曹操軍心不定,雖然是“百萬大軍”,但周瑜還是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了。但畢竟那是曹操也老了,他説,在赤壁之戰那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四十七歲,而他卻是五十四歲。這是在三國中有名的戰爭,後來用來形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劉備能請到諸葛亮為他效力嗎?易中天認為他有誠意,所以諸葛亮願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有兩位結拜兄弟,一是關羽,二是張飛。他們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了那麼多回,但他們還是像磁鐵一樣吸在一起。諸葛亮也是幫助劉備打天下的重要謀士之一,他為劉備獻出了不知多少條妙計,讓劉備起死回生了那麼多次,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還繼續幫劉備支撐着,直到地盤被消滅以後。劉備他也十分聽從各位謀士即將領的意見,這才使他一次次的化險為夷。他也十分愛將,有一次,趙雲為了救阿斗,差點犧牲,劉備知道後反而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吼道:你幾虧損我一員大將!趙雲見了嚇了一大跳。從這麼多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劉備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三國中的傳奇人物,只可惜他的兒子阿斗整天遊手好閒,最後把劉備畢生的心血都給毀了。

《品三國》讀後感5

首先我想説,在看易中天的課之前,我對歷史、文學興趣不濃。四大名著幾乎都沒看過,因為曾經在國小借來看了三國演義(國小版),但是沒有細讀;《紅樓夢》借過,可是隻看了幾頁就還回去了,看不懂。 “是普天下的人都認為袁紹是個績優股的時候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是垃圾股,是普天下的人都認為劉備是垃圾股的時候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他是績優股,這兩個人現在要炒股票那不得了,我們就別幹了這事,那錢都被他們賺了。”“ 你司馬懿僥倖地得到了很多地方,你貪得無厭又來打我。你來打就來打吧,我現在都準備好了。我現在街道已經打掃乾淨,準備你來屯兵,我已經殺了羊,煮了酒,準備犒勞你的三軍。你既然來了你就進城來嘛。司馬懿這時候已經來到城下了,這哥們兒什麼意思?邀請我上樓跟你一起卡拉oK,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我才不上這個當呢,撤!撤軍了。”既然都是要學,我覺得如果能做到有興趣的學,聽着這些笑話學習效果不是更好嗎?我為什麼迷上了易中天呢?面對面節目問易中天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易中天的課呢?易中天的回答是“我肯定是恰好迎合了社會的某種心態,或者説某種需求。至於是哪一種心態和哪一種需求,讓評論家去説三道四,讓研究者們去得出結論吧。”我想易粉們一定是一種迫切希望瞭解歷史,但又不希望於普通枯燥課堂的需求,由於原來沒有這種授課方式,所以易中天非常受大眾的歡迎。易中天給講課的老師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儘管我還沒有全部看完,但這裏先談談我的總體收穫。首先,我知道歷史有多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我們想要了解就是那被蓋了多少層民間形象和歷史形象裏面的歷史真相。第二,在聽故事的感覺下聽完一節課,比看書要好。為什麼不能用現在的流行詞去理解古文呢?又能吸引住學生,又能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比如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一米八四,26歲,而且容貌甚偉,不叫帥哥叫什麼?叫偉哥?第三,我可以瞭解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學聰明些。在待人和用人方面可以向曹操學習;規劃要像諸葛亮一樣仔細;出擊要像孫權那樣果斷,不能像劉表一樣守中立,當老好人。不能兩邊都佔着,最後的結果只會是哪邊都佔不着。

我會繼續關注百家講壇,它能讓我在聽故事中深入瞭解歷史,寓教於樂,何樂而不為?

《品三國》讀後感6

空閒之餘,久聞易中天之《品三國》一書。閲之,作者用現代的眼光解讀三國的歷史,且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更加產生了興趣。

易老師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瞭解,三國裏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歷史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説的原因,看了之後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當今社會的大小企業,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關,這就是為什麼人力資源是那麼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不會用人的話,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走向滅亡的企業,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企業着想,曹操的前期為什麼會那麼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並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能夠採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幹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並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一個企業是一樣的,靠什麼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無論在什麼時代人才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並壯大起來,一個企業如果想做到這幾點那麼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現出整體的形象,首先一點就是要讓員工信服,靠什麼讓員工信服,不只是單靠的工資,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的發展潛力,有沒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業文化,有沒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讓員工信服,要讓員工真正的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調子,這樣只能是一時的效果,但帶來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因為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員工心目的形象,企業靠什麼傳播,靠什麼吸引人才,靠的是實力以及信譽,如果你在員工的心中把這兩樣都給毀了,還談什麼企業文化,還談什麼發展,一切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