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調研實踐報告多篇

完善調研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完善市場體系規範市場秩序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委政研室的統一安排以及市委常委、副市長韓鬆的批示,由西安市整規辦牽頭對我市完善市場體系、規範市場秩序情況進行調研,主要調查研就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打擊製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税款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的有關情況。

由於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整頓和規範市場體系建設工作牽扯部門較多,任務面廣,各自工作又自成體系,難以形成綜合性的調研報告,我們此次以市商貿局、市工商局為主,主要針對商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問題作了一些調查。通過調研,基本摸清了我市市場體系的現狀,也對當前我市市場體系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及結合我市工作的實際和今後的發展目標,提出今後的一些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加強的工作。

由於複雜的經濟和社會原因,整治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問題,建立現代市場體系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任重道遠,尚需進一步努力落實各項措施。

十一五期間,我市提出了以加快發展和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為動力,以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為主線,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彰顯古都風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建設學習型和創新型城市,構建和諧西安,向着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大城市目標邁進的指導思想,對如何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結合我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結合我市市場體系的發展實際,我們提出了發展與規範並重,形成政府和社會各方合力的發展思路。通過大力發展商品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推進現代市場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市場環境等措施,來促進我市儘快建立統一、公平、開放的現代市場體系。為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建立現代市場體系的管理提供參考。

完善市場體系規範市場秩序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以科學發展、完善功能、擴大消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拓寬消費層次領域,完善城鄉服務網絡,發展新型營銷業態,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提升了市場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隨着“十五”計劃的完成和“十一五”計劃的全面展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全市市場經濟體制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規模和市場需求將持續擴大,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將繼續加快,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將快速升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聯繫會進一步加強,競爭也將更為激烈。面對這樣的大背景,為更好地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於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商品市場體系,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我市市場體系發展現狀

我市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按照 “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的發展理念,以“發展大商貿、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為目標,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新型業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我國商品市場快速成長,市場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一)商品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並初具規模。形成了以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為主體的多層次、多門類的商品市場體系;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市場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並存的商品市場格局和遍佈城鄉的流通網絡和商業網點設施。目前,全市商業網點已達14.59萬個,千人擁有網點數20.3個,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場近50個,其中大型綜合超市26個;零售企業中年銷售過億元的商場有15家;全市擁有各類交易市場514個,xx年成交額290億元;全市擁有餐飲業網點3.28萬個,xx年批發零售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68.30億元,同比增長12%;全市各類賓館、飯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級以上賓館56家;大型現代化專業展覽館3個,總面積10萬平方米;購物中心、百貨商店、連鎖超市、倉儲商場、家居中心、專賣店、專業店、便利店等各種新型業態蓬勃發展。

【第2篇】關於深化與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調研報告

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將以“依法治國”作為專題討論,標誌着我國依法治國、法制化進程的全面提速。而對承載着具體行政職能的政府部門,在依法行政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政府部門依靠自身力量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還需要依靠專業力量對政府重大決策、規範性文件擬定、對外交往與重大項目建設、信訪與行政調解、具體行政工作等方面提供法律諮詢、風險評估及合規建議。農工黨寧波市委會法律工委會結合近年來寧波市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具體情況,組織了專門人員進行專題調研。

一、xx市法律顧問工作的現狀與特點

(一)法律顧問工作制度化

xx市政府高度重視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早在xx年就專門制定了《xx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規則》,相較於xx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規則》出台,以及包括温州等地市相關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規則也是在xx年之後出台。我市在全省應當是較早將政府法律顧問提升到制度化、規範化。

(二)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全市已普遍推進

截止目前,全省有超過xx家處級以上政府部門聘請法律顧問。寧波市政府及縣市區政府均以政府法律顧問團(組)形式,從律師事務所、高校聘請律師、法學專家等作為政府法律顧問。多數局級政府部門也單獨聘請了專業律師作為政府法律顧問。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在全市已經普遍推進。

(三)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擴展到公共法律服務

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從原來為政府部門提供法律顧問服務以外,還通過政府搭建平台,由政府法律顧問或專業律師向平台上的單位、個人提供法律顧問服務,有效的幫助社會單位、個人預防與控制法律風險,化解矛盾糾紛。其中,包括寧波市司法局近幾年推廣的“一村一法律顧問”的農村法律顧問制度,在全國屬於首創,其經驗並司法部推廣;另外,例如以寧波市總工會、司法局共同搭建平台,勞動法律師進企業,規範企業用功制度;以外經貿局、司法局共同搭建涉外律師平台,為寧波外貿企業提供法律體檢;以交通委、司法局牽頭,讓律師為交通企業提供法律體檢服務;還有街道、社區組織的律師進樓宇等。這些形式多樣的律師法律服務,均體現了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已經擴展到公共法律服務領域。

從調研現狀而言,寧波市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總體上呈現“有體系、有廣度、有效果”的特點。但調研中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改善。

二、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榮譽化、形式化

經訪問多位擔任寧波市及部分區縣政府的法律顧問專家,在談及他們在擔任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最大體會時,直言政府法律顧問更多時候對他們是一種職業榮譽,擔任了政府法律顧問的律師、教授,在各自行業中的美譽度會明顯提升。但是,這種政府法律顧問長時間出現“只顧不問”的狀態。政府法律顧問成為“榮譽”的代名詞,逐漸形式化,並未實際參與到政府決策的法律意見諮詢工作中來。

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出現“榮譽化”、“形式化”問題,在結合相關調研情況分析,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 政府工作人員更願意向自己體制內的法律智囊團諮詢法律意見。例如市政府及縣市區有自己的法制辦,各部門有自己的法制科,在很多時候都會詢問他們的專業意見。另外,在涉及潛在法律風險或糾紛時,政府工作人員更多願意直接向人民法院等司法部門直接諮詢,而不是向市場化的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諮詢。人民法院的法官也會經常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各類內部協調會,提供相關的法律意見。很多政府工作人員認為,法院是做出判決的,其意見比律師的意見要更加權威或可信,而且法院都是屬於公務員體系內,有更多接觸熟悉機會和相似話語。因此,無論是從先天的疏密關係,還是從法院等司法機關的權威角度,都影響到政府部門更願意向誰諮詢法律問題。這樣,政府外聘的法律顧問就會邊緣化,出現“只顧不問”的狀態。

2. 政府內部決策程序會無法兼顧到事先諮詢法律顧問。政府部門有自己的內部決策程序,很多時候一些重大決策涉及到公共利益、社會秩序、綜合治理、宏觀調控等方方面面複雜局勢。從政府而言,不會在前期方案未成熟之前就諮詢外聘的政府法律顧問,而很多時候一旦成熟方案已經出台,有時政府部門會認為再去讓外聘法律顧問參與也無必要。這樣,政府決策程序本身,與法律顧問前期參與的重要特徵,無法兼顧。政府法律顧問無法提前參與到政府的一些重大決策的法律會診,久而久之,也會逐漸沒有積極性,加劇了“只顧不問”的問題。3. 律師的先天特性導致政府部門對其缺乏足夠的信任感。律師最早來源於西方社會,在近代發達國家的律師作用更多的體現在約束公權力。而加上律師行業已經完全市場化,屬於體制外的隊伍。因此,對於很多政府部門聘請法律顧問,更多是完成一個形式或任務,對於律師提供的諮詢意見有如芒在背,覺得政府部門不應該完全向體制外的律師這種自由職業者去託底諮詢,沒有充分的信任。 這種律師先天的特性,在沒有充分信任基礎上,也會約束其作為政府法律顧問作用的發揮。

4. 無償模式下的政府法律顧問註定導致榮譽化。政府法律顧問是外聘的律師或大學教授,其提供的法律諮詢是一種服務工作。如果是完全的無償模式,會導致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缺乏市場操作,即在提供服務、花費時間、提供智慧嘗過的專業勞動後,如果沒有報酬,政府法律顧問的身份,那麼資深律師、法學教授而言,呈現“榮譽”、“頭銜”的成份會更多一些,而不會真正花費時間、精力去有效率的提供法律服務,做好政府的法律參謀。而恰恰目前大部分政府法律顧問都是無償的,而且是越高級別的政府部門聘請法律顧問,更少出現有償的政府法律顧問服務。

(二)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沒有充分體現專業對口

從目前政府聘請法律顧問的情況看,比較看中的是律師、教授的資歷,而專業對口沒有得到充分重視。

在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複雜的今天,律師行業也呈現專業化趨勢,包括刑事、建築房地產、知識產權、海事海商、國際貿易、勞動等法律專業領域,都需要術業有專攻;而“萬金油”的律師時代已經過去。政府部門應該像企業尋找法律顧問的思維一樣,需要找對自己部門專業對口、有用有效的,而不是一味圈定在資格老、名氣大的律師。例如,包括市政府在內的各級政府部門,聘請的政府綜合法律顧問團,應該優先考慮行政法專業律師;而各個部門,例如海事局應當優先聘請海事律師,知識產權局應當優先聘請知識產權律師,外經貿局應當優先聘請國際貿易專業律師,住建局應當優先聘請建築房地產方面的專業律師等。

(三)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沒有建立考核機制

目前,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沒有年度和聘期考核機制。這導致政府無法科學有效評估政府法律顧問的工作。這裏,主要是因為:

1.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很多時候確實沒有量化標準,直接導致政府無從下手,不知從什麼方面考核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而全部依賴定性考核,也會太過主觀。

2. 無償模式或小額收費模式下,也很難為情對政府法律顧問追加考核約束。

3. 政府法律顧問一般為資深律師及法學教授,即使考評也是一般依賴主觀印象,而不會不顧及到中國也有的“面子”因素。

(四)法律顧問聘請程序上沒有完全實現市場化、透明化

政府法律顧問的無償模式,是缺乏市場化操作的表現之一。而在政府法律顧問的聘請程序上,也還沒有完全實現市場化、透明化。

目前寧波市政府及區縣政府法律顧問團是根據當地司法局的推薦;有的局級政府部門外聘法律顧問,更多的是部門主管領導或負責領導確定。政府聘請法律顧問,在程序上缺乏市場化、透明化的運作,會導致缺乏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會使外界對政府聘請政府法律顧問的程序產生質疑。特別是有償模式的政府法律顧問服務,應該列入政府採購項目,按照招投標程序確定政府法律顧問機構及律師。

(五)政府法律顧問的利益衝突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根據律師法,律師不得進行雙方代理或者從事存在利益衝突的業務。而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層面,會出現兩種類型的利益衝突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1. 律師受聘作為某個政府的法律顧問,按照相關規定,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應作為法律顧問的受聘主體。這樣,如果出現與某個政府存在法律糾紛的事務時,這裏該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就需要按照避免利益衝突原則。而實際情況是,因為很多政府法律顧問只是無償的“榮譽性”稱號,有時出現該律師事務所其他律師代理行政行為相對方的案件,就會出現利益衝突,但是沒有引起重視。

2. 在“一村一法律顧問”中,法律顧問既要充當村委會的法律顧問,也要兼着接受村民的委託諮詢。而在村民與村委會存在矛盾或糾紛中,律師作為該村法律顧問的利益衝突問題,也就會出現。像此類政府法律顧問向公共法律服務領域推廣時,一方面是政府的法律顧問,一方面又為政府所管轄的單位、個人提供法律服務。如果出現利益衝突,政府如何處理?律師事務所如何處理?這些都需要引起重視。 上述政府法律顧問工作中存在的五個問題,如果歸納成一點,就是政府法律顧問工作需要考慮市場化因素。

三、深化與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圍繞着如何深化與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我們提供如下建議作為參考:

(一)從政府層面;

1.充分考慮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市場化因素

(1)建立與完善政府法律顧問的有償服務模式。政府聘請政府法律顧問參照市場標準,對各級政府部門的法律顧問明確公允、有償的政府法律顧問服務價格區間。這樣,即能解決政府法律顧問本身的激勵問題,也能夠納入到政府採購範圍,並對政府法律顧問工作也能運用市場手段進行考核、評價、驗收。聘請政府法律顧問的經費,列入到政府年度常規預算,讓法律顧問工作實現經費保障的常態化。

(2)選聘政府法律顧問程序透明化。按照政府採購招投標程序來確定與聘請政府法律顧問,由政府購買法律顧問服務。對政府所要的專業對口的法律顧問,在資質職稱、從業年限、律所規模等設定招標門檻,在優秀的律師事務所、優秀律師中通過透明、公開程序選定政府法律顧問。

(3)重視政府法律顧問的專業對口問題。根據不同職能部門的要求,以及某領域法律顧問工作的迫切需求,專業對口選定、聘請某領域的專業律師、專家作為該領域的政府法律顧問。讓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能夠真正落到實處,真真切切幫助政府在某專業領域預防、控制法律風險,規範政府行政。

(4)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量化考核機制。結合定量、定性考核標準,實行優勝劣汰,讓政府法律顧問在有償服務模式下,能夠提升法律顧問服務工作的質量,讓政府法律顧問認真、勤勉的提供專業服務。

(5)繼續細化、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流程。建議按照市場規則,與政府法律顧問簽訂聘用協議、保密協議,對重大顧問事項的工作成果書面化,提供書面法律意見。書面化的法律顧問工作成果,列入到考核範圍,對其專業度、準確度、參考價值進行評價。

2.區分不同性質的政府法律顧問內容,採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1)涉及政府重大決策、重大公共事務、重大社會危機事件等情況,需要提高法律顧問工作的層次與級別,做到重大事情重點顧問。可以採取如下工作方式:

第一,多方集中法律會診

對涉及政府重大決策、重大公共事務、重大社會危機事件,政府部門可以採取召集政府法制辦、專業律師、高校法學教授、司法部門(包括公、檢、法)進行集中法律會診、會商。多方集中法律會診,需要有預見性的針對可能出現的重大法律風險提供政府部門相關法律顧問意見;如果出現司法案件後,相關司法部門應當予以迴避。

第二,在本市範圍外聘高層次法律專家諮詢

邀請全國性的權威專家或境外法律專家,針對本市涉及到的重大法律問題,或者涉及寧波市對外交往、境外政府合作項目的重大法律問題,進行特別法律顧問諮詢。

(2)對於政府法律顧問的常規內容,多采取“嵌入式”、“常態化”、“成果化”的工作方式。

第一,事前“法律評估”——對政府事務審批流程中,引入法律風險“評估評測”,由政府法律顧問提供“評估報告”,分析與評估政府事務的法律風險,供政府部門參考;

第二,年度“法律體檢”——對政府整體的行政事務,由政府法律顧問每年度對政府的工作事務內容及所涉文件進行“法律體檢”,出具體檢報告,指出已有法律問題或風險,提出修正、完善、預防等建議。

第三,事後“法律審計”——參照“財務審計”方式,對政府工作人員任職期間行為,或者對某政府部門的某項事務,就涉及的法律合規問題,進行“法律審計”。

通過上述對政府法律顧問內容進行區分,考慮重大、常規事務的不同性質,採取不同的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方式,重點問題集中會診,常規問題常態跟進,有的放矢。這樣,能夠解決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只顧不問”的內容空洞化、形式化,切實幫助政府提供有用的法律諮詢意見,為正確決策與依法行政提供有效可靠的法律顧問服務。

3. 建立備選顧問機制(法律顧問庫)

針對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問題,建議建立政府法律顧問的律師顧問備選機,建立法律顧問庫,即在政府法律顧問在利益衝突不能代表政府時,應當啟用備選顧問。

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參考美國、香港等地政府部門,建立專門代表政府的律師隊伍,或者設立只為政府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或律師機構,從而徹底解決利益衝突問題。(二)從法律顧問層面:

1.根據相關部門制定的法律服務收費標準,以及參照市場標準,對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提供標準、透明、公允的價格。避免最後競聘政府法律顧問時出現低價競爭、價格虛高等不良情況。

2.嚴格遵循利益衝突迴避原則,避免擔任政府法律顧問的律師或律師事務所陷入到利益衝突中,造成執業違規、違法。

3.專門針對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有針對性的完善政府法律顧問的工作流程,建立完整可查的工作台賬,顧問工作成果書面化。

4.律師事務所受聘作為政府法律顧問時,應當配備專業對口的律師團隊支持相對應領域的法律事務,提高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專業水平與質量。

5.建議法律意見書責任制,對法律意見書的專業度、有效性等具體落實責任人,加強出具法律意見書的政府法律顧問的責任心。

6.政府法律顧問人員需要深入掌握、瞭解政府事務流程、政府工作思維,樹立大局意識,遵守保密制度,更好的理解政府事務的特性,提供有針對性的諮詢意見。

【第3篇】公平的大學聯考需要完善制度調研報告

近日,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對xx年—xx年立案查處的高校職務犯罪案件進行統計後發現,高校招生領域的賄賂類犯罪,全部集中在藝術及體育特長生的招生過程中。藝體特長招生已成為受賄高發區(8月3日《中國青年報》)。公眾對每年藝體特長招生在內的各類加分所帶來的造假、腐敗現象,早就詬病不斷。因此,必須制定科學完善的考試程序和錄取機制,以制度保證“天下第一考”的公平、公正。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大學聯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芸芸學子,歷經十多載寒窗,就是為了過這獨木橋,以圓大學夢。儘管大學聯考制度存在不少弊端,人們也期盼能與時俱進地得到改進和完善,但在目前,它還是一個相對合理的選拔制度。每年大學聯考後,有人金榜題名,有人名落孫山,但都會承認這一現實,因為在考卷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近年來,各類加分現象愈演愈烈,引起了公眾的強烈不滿。在有的地方,今年每5個考生中幾乎就有一個加分的。有人通過弄虛作假、權錢交易等手段,給自己的孩子加分,極大地損害了千千萬萬發憤苦讀考生的正當權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

大學聯考加分亂象之所以越來越嚴重,雖然“千夫所指”而依然故我,就在於制度不夠科學、不夠完善,這在招收藝術、體育等特長生環節,極其明顯。正如海淀區檢察院一位檢察官所分析的,比如在特長生面試過程中,由於相關評判機制不科學,客觀上造成評委對考生面試分數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而面試分數直接影響考生的入學資格,這就使部分招考人員利用手中的職權向考生家長索取賄賂或收受財物。正是由於這些辦法設計本身不夠嚴密,運作過程不透明、不公開,使大學聯考加分成了某些權錢交易的腐敗高發區。

教育公平對於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都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孩子在大學聯考這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生命運的時刻,看到權錢交易下的各種不公平現象,就會在孩子的心裏留下陰影,這對其一生的成長,都是不利的。

從前些年河北滄州352名農村獨生子女加分考生中查出38人造假,西安61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加分考生中只有196名名副其實,到去年浙江“三模三電”加分事件和今年湖南大學聯考武術加分事件等,可以説,大學聯考加分的公平性與合法性已受到社會的廣泛質疑。有網民呼籲應徹底取消大學聯考加分政策,所有考生都應“裸考”。因為對部分考生的照顧,就是對大多數孩子的不公。況且,一些人利用職權,造假做假,使教育失去了公平,這是要讓整個社會為之付出沉重代價的。因此,即使一時難以廢除各類大學聯考加分辦法,也要從制度的層面加以改進和完善。一方面嚴格控制並逐步縮小大學聯考加分的面,對於五花八門的藝體特長加分以及奧賽、青少年科技獎加分等進行清理;另一方面,對於弄虛作假者要進行嚴厲的處罰,要讓其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價,否則加分亂象還會繼續下去。

【第4篇】完善大調解機制的調研報告

今年,社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的建立是我市司法行政系統在調解社會矛盾糾紛機制中的開拓突破,並不是原有民調方式的簡單綜合,而是在對原調解方式從形式到體制的全面優化改革,是適應南京市舊城改造、新城區建設步伐加快的必然產物,必將有效地提高社會矛盾調解的質量和效率,對全國的人民調解工作必將產生轟動效應和深遠影響。

一、整合調解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以前的人民調解是以司法行政、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的調解體系,其工作對象主要是民間糾紛,在調解社會矛盾糾紛時,調解力量和力度顯然薄弱,不能很好的應對羣體糾紛,而我市在新形勢下的社會矛盾主要以徵地補償。拆遷安置、企業改制、滯後行業的整治和取締等社會活動和政府行為帶來的矛盾,具有複雜性、羣體性、綜合性和敏感性等特點,加之羣眾民主、法律意識的增強,極易引發羣眾上訪事件,甚至帶來社會動盪。而對以上新情況,只靠調委會和民間調解顯然不能應對,這就要構建大調解網絡,把民間調解、治安調解、行政調解、訴訟調解綜合起來,成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組成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或司法牽頭實施,由民政、城建、婦聯、工會、公安、法院等部門參加的聯合調解組織,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格局,增強對矛盾糾紛的調處力度,確保調處成功率。

二、確保信息暢通準確,掌握工作主動權。

當前,社會改革的力度加大,城建速度特別是河西新區的建設速度加快,徵地拆遷、勞力安置等工作,必然帶來部分羣體利益的再調整,這是羣體性矛盾爆發的重要因素。針對當前社會矛盾所具有的動態性、可變性的特徵,為及時準確的掌握第一手信息,把握工作的主動權,超前做好化解工作,防患於未然,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信息員及黨、團員的骨幹力量作用,及時瞭解掌握民情、社情,儘快取得第一手資料,去粗取精,由表及裏的進行分析、判斷,為化解矛盾提供依據。

三、抓住主要矛盾,把握調解重點。

當前的社會矛盾多具有廣泛性、多發性的特點。社會矛盾調解中心應把可能給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的、羣眾所關心的、社會所關注的拆遷補償、就業安置等熱點問題上。羣體性上訪或羣體性阻撓某項工作的開展是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調解中心在調解這類矛盾時,要深入羣眾,傾聽羣眾的意見、想法,詳細認真地解答有關政策、規定,真心實意幫助確有困難的羣眾解決困難,但對個別無理起鬨,不滿現行政策,組織煽動的幕後策劃者,則根據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嚴肅教育,必要時,對其採取果斷措施,嚴格控制,以防事態擴大,對已經發生的羣體上訪事件,要督促有關部門儘快兑現優惠政策,本着公開、公正、透明、關心的原則,耐心細緻做好解釋工作,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大程度的穩定羣眾情緒,儘量化解矛盾,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敏感時期的大調解工作,要認真、細緻、深入、如重大節假日、重要會議或活動期間,調解中心的工作要有高瞻性,提前做好信息工作,及時掌握動態,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動權,以免由於羣體上訪給工作、生產、生活、交通秩序造成混亂,造成不良影響。

四、抓好法規、政策的宣傳教育,提高政府部門依法辦事的能力。

當前的羣體糾紛矛盾主要表現在徵地拆遷、安置、落後行業的整治等方面。羣眾是矛盾一方的主體,在解決羣體矛盾糾紛時,應把宣傳教育放在首位,抓好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增強羣眾的意識和依法辦事、按程序辦事的自覺性,尤其是現行政策較高執行的政策有較大差距時,更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以求得羣眾的理解和支持,即使部分羣眾一時難以想通,由於時間或項目的特徵不同,調解工作相對來講也好做一些。綜上所述,當前社會矛盾的產生不是一種因素所造成,不是靠一個部門或某個組織能調解成功的,在大調解機制下,必須多部門聯合,採取多種方式和手段,才能較好地平息事態,才能有一個穩定的秩序,才能保證社會的快速發展。

【第5篇】改善民生為重點完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調研報告

改善民生為重點完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調研報告

社會救助是政府和社會對因各種原因導致難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或出現其它特殊困難的個人和家庭給予一定的物質或資金救濟和援助,以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證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它是建立在社會基本保障基礎之上的最後一道安全網,是保障困難羣眾生活的最後一道防線。近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_____區逐步形成了以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為基礎,以醫療、災害、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社會互助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保障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受地方可支配財力影響,目前全區社會救助資金投入不足,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甚至主要依靠上級補助資金,覆蓋面小,保障水平低,救助力度仍然有限,社會救助體系需要不斷加快完善,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一、_____區社會救助現狀

_____區地處_____*州中部,是_____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2個鄉、3個鎮、6個街道,共有89個行政村、33個城市社區、2個農村社區,總人口32.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近4成。屬老工業中心城區,國有改制企業較多,下崗失業人員、農村特困户等困難羣體較集中且數量較多。目前全區共有城市低保對象6996户17159人,農村低保對象2548户5274人,五保供養對象1402人,以上特困户佔全區總人口的7.3%。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全區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穩步發展,從20xx年全省實施40項公共財政政策以來,全區投入社會救助方面的財政資金達7535萬元,且一年比一年遞增, 20xx年比20xx年增加2197萬元,增長82.3%。

1、領導重視,不斷健全社會救助機制。一是在組織領導上,區委、區政府把社會救助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範圍,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抓、民政牽頭、多方協作”的社會救助格局。二是在機構落實上,區、鄉街、社區都建立了專門工作機構,配備了專業人員和專業設備,形成了網絡齊全、上下聯動的社會救助機制。三是在制度建設上,區政府先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如《_____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細則》、《_____區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_____區城鄉醫療救助實施辦法》等文件,明確了相關標準、範圍、申請審批程序和資金管理等,使社會救助工作有章可循。四是在資金安排上,區本級配套資金足額到位。20xx年區本級配套城市低保資金346萬元、農村低保資金44萬元、農村五保供養資金23.5萬元、精簡老職工生活補助11.5萬元、救災資金48萬元、臨時救助資金7萬元、城鄉困難羣眾醫療救助資金124萬元,共計604萬元,佔當年全區民生工程總配套資金的27%,各項資金的到位為社會救助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2、規範管理,不斷提高低保保障水平。一是城市低保規範發展。我區城市低保工作從1999年開始,經歷了建章立制、保障擴面、規範管理三個階段;保障範圍由原來的僅限於“三無人員”發展到覆蓋全區所有非農業人口的城市困難户,做到突出重點,分類施保,按月足額發放低保金,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補助水平逐年提高,經過六次提標,由最初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現在的220元,月人均補差水平已達到170元。二是農村低保全面實施。20xx年下半年圓滿完成了農村特困救助向農村低保救助的規範化轉變,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8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960元,月人均補差水平已達到66元。三是進一步規範低保工作。為實施新的保障標準,我區打破過去平均調補的老辦法,將保障對象按照家庭困難程度不同分成10個類別,並設立相應的保障標準,實行分類保障,把重病、重殘、年老體弱、缺少勞動力的特別困難對象納入重點保障範疇,有效避免了“關係保”、“人情保”、“漏保”、“錯保”等現象的發生。四是進一步健全物價上漲補貼機制。20xx年已對城鄉低保對象和五保供養對象發放物價補貼417萬元。

3、軟硬兼施,不斷提升五保集中供養率。一是加強內部管理。我區制定出台了《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規程》,20xx年區財政安排六個鄉鎮敬老院經費43.5萬元,確保了敬老院的正常運轉。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進一步擴大集中供養人數,我區投入資金150萬元,新建長塘敬老院,陸續投入資金70餘萬元,改擴建曲瀨、興橋、禾埠、白塘等敬老院,為院民提供了安全、舒適、方便的養老居所。目前全區共有五保供養對象1402人,其中集中供養1128人,分散供養274人,集中供養率達到80%。

4、以人為本,不斷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從20xx年我區開始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以來,醫療救助工作逐步完善。一是救助對象再次擴大。目前不僅將有功於國家又未參加職工醫保的參戰人員、轉業幹部、老退伍軍人及重點 優撫對象納入救助範圍,而且還將因病致貧的低保邊緣家庭納入救助範圍,使醫療救助工作做到無縫銜接,梯次遞進,從而達到醫療救助全覆蓋。20xx年救助城鄉困難羣眾29845人,發放救助資金710萬元,農村醫療救助資助困難羣體參加新農合9.4萬元。二是救助標準再次提高。在城鎮居民醫保與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的基礎上,我區再次提高救助比例,目前最高救助比例為60%,最高救助限額為3萬元,城鄉困難羣眾住院治療自己一般只需承擔20%左右的費用,而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行的是住院百分百保障。三是救助方式進一步完善。我區城鄉醫療救助沒有病種限制,取消了起付線,重點解決城鄉低保常補對象和五保對象等特殊困難羣眾無錢看病的問題。20xx年,借鑑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即時結賬的經驗,我區在北門醫院進行試點,對在定點醫院住院的低保、五保對象全部實施出院即辦理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同步結算,極大地縮短了救助時限。

5、完善措施,臨時救助能力經受考驗。一是加強應急應對,開展災後重建。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我區建立了四級響應機制,各鄉鎮、街道均設立了1名災情信息員,開展應急應對處理。20xx年,在遭受低温冰凍等自然災害的侵襲下,全區上下及時採取措施共渡難關,恢復重建倒塌民房69户,分期分批下撥災後重建資金89萬元,發放救災款384萬元。二是提高臨時性事件的救助能力。區政府制定出台了《_____區城鄉困難羣眾臨時救助暫行辦法的通知》,規範和統一了臨時救助操作程序及救助標準,填補了多年來臨時救助政出無門的空白。三是實施困難羣眾住房救助。我區通過“兩審兩公示”程序,對租住在公房的低保對象通過適當減少房屋租金、發放住房補貼等形式,幫助其解決住房困難。為有效改善農村困難羣眾住房條件,結合新農村建設需要,20xx年區政府下發了《_____區農村困難羣眾住房保障實施方案》,並撥付資金35萬元幫助64户農村困難羣眾建房或維修房屋。四是在做好上述救助工作的同時,我區還從困難羣眾的實際需要出發,開展教育、司法、就業等專項救助工作,針對部分特困羣體制定了救助措施,豐富了救助內容,完善了社會救助體系。比如對失業低保對象,均可按規定領取《再就業優惠證》,享受培訓、就業、信貸、經商減税等各項優惠政策。

二、社會救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區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穩步發展,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初步形成,但城鄉困難羣眾多方面的需求與現行的社會救助體系不相適應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1、城鄉救助水平不均。城市救助保障水平總體比農村要高得多,一是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方面,城市低保比農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標準高出1.75倍。二是保障範圍方面,城市比農村要廣,城市低保對象佔全區城市人口的9%,而農村低保及五保對象只佔全區農業人口的6%。三是資金投入方面,20xx年財政投入城市低保資金3158萬元,而農村低保資金才311萬元。四是困難羣體分佈方面,城鎮相對集中,農村相對分散。

2、社會救助體系不夠完善。一是臨時救助力度不夠。城鄉困難羣眾一旦遭遇突發性災害、不可預測的事故、難以預料的重大疾病,而導致基本生活難以維持時,對臨時性救助的依賴性較大。從20xx年我區出台相關政策以來,區財政投入7萬元資金用於臨時救助,而目前只發放了0.18萬元,救助比例不到3%,救助力度太小。二是救助覆蓋面偏小。城市低保覆蓋率不到9%,農村低保及五保供養覆蓋率不到6%,而且我區現在還有部分相對貧困人口未納入保障範圍。三是救助水平偏低。雖然我區社會救助總體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價持續上漲等,當前我區社會救助總體水平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與發達地區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

3、救助管理不規範。一是由於救助工作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部門之間缺少溝通,因此在設立貧困標準時不統一,救助的隨意性較大,偶爾會出現“人情救助”、“平均救助”的現象,而不是特困特保、重災重助。二是由於救助主體不同,實施救助時在救助對象、救助內容、救助標準等方面出現了部門與部門之間,救助對象之間,救助標準之間銜接不夠的問題,不可避免地造成漏救和重複救助,導致救助工作有失公正、公平。三是救助不及時。比如現行的城鄉醫療救助,一般是醫後救助多,醫前和醫中救助較少,治療與救助未能同步實施,而且我區20xx年開始實施的與基本醫療同步結算方式,還未在全區全面鋪開。

4、救助資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區社會救助主要是由政府財政負擔,雖然投入的資金一年比一年多,但作為農村人口相對較集中的老工業城區,區級可用財力捉襟見肘,與社會救助對象增長的速度相比,政府對救助資金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只能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甚至主要依靠上級補助資金,不可能做到按需救助。經測算,20xx年按上級要求,區級財政需配套社會救助方面的資金達700萬元,佔全區民生工程市級要求區級配套資金的22%,這對財力相對緊張的_____區財政來説十分吃力。

5、救助工作力量薄弱。一是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薄弱。目前我區平均每個社區轄區內有200餘户低保户,且隨着國企改制、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人口增多,尤其是下崗失業人員、拆遷户不斷湧現,給低保工作的動態管理增添了難度,工作量較大,而基層低保工作人員少且不“專”,政策和責任意識不強,經費投入不足,不可避免地出現政策貫徹不及時、工作不深入、“漏保”、“錯保”等現象。二是社會救助主體單一。我區目前實施社會救助的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民間慈善組織、社會力量相對薄弱,社會互幫互助的氣候還未形成。

三、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的意見及建議

社會救助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是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減壓閥”,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環節,政治性、政策性和羣眾性都很強。我們應結合當前實際,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建立和完善各項社會救助制度為重點,以創新救助體制和機制為動力,以加強政府公共服務和執政能力建設為手段,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更多地關注民生。

1、堅持正確的輿論宣傳導向。充分運用各種形式,藉助各種媒體和基層社區的力量,加大對社會救助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引導羣眾正確理解社會救助的涵義,社會救助不是社會福利,它是政府對社會困難羣體實施的一種特定的補差式救助制度。對有勞動能力的人,要引導其樹立“自食其力”的觀念,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動員並支持其創業就業,提高全民就業率,為社會減輕壓力。對已享受社會救助的人員,要對其加強教育培訓,引導其就業脱保,不能形成對社會救助的一種長期性依賴,而養成好逸惡勞的惡習。

2、加強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對接。由於我區屬於中心城區,城鄉之間地理差距不大,城鄉人民生活消費水平差距不是很明顯。當前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鄉户籍制度一體化的改革步伐也在加快,因此在救助對象、救助內容、救助標準、救助範圍、救助資金的投入等方面應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完成城鄉社會救助的合理對接,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制度保障真正起到協調城鄉共同進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

3、創新社會救助制度管理。一是對原有的社會救助制度和辦法進行補充完善,對部分條款進一步細化,將有爭議的條款明瞭化,真正做到便於操作,利於執行,並相應提高救助標準和救助範圍,使更多羣眾受益。二是嚴格按照《_____區城鄉困難羣眾臨時救助暫行辦法的通知》精神,加快臨時救助步伐,擴大救助面。三是20xx年我區將出台《_____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用制度規範救助工作,避免救助工作的隨意性。四是健全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對貧困救助對象的跟蹤回訪機制,及時掌握其收入動態變化。五是20xx年我區作為全市城鄉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同步結算的試點縣(區)之一,相關部門應儘快制定出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探索建立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和定點醫療機構相互銜接的信息共享平台,進一步健全醫療救助工作機制。

4、完善救助資金籌措機制。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社會捐贈為輔,福利彩票公益金為補充的多元化籌資機制。一是加大向上爭資力度,盡力確保本級財政配套資金的投入,拓寬籌資主渠道。二是進一步做好社會捐贈、互幫互助,集聚社會救助資金,大力營造關心、幫助困難羣體的社會風尚。三是大力增收節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財政社會救助資金的支出比例。

5、加強各部門執政能力建設。一是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明確各部門單位職責,按基本救助、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幾方面的工作要求,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社會救助工作重在基層,落實在基層,要充分發揮鄉鎮、街道、村(居)委會社會救助的基層力量,形成上下聯動、相互協調的整體效應。

6、建立科學的監督管理機制。一是建立人大、政協,以及紀檢、監察、財政、審計和相關救助部門組成的監督機構,對救助工作以及資金運行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救助資金安全運行及社會救助工作健康發展。二是結合村(居)務公開、政務公開,建立新聞媒體和社會各屆羣眾的社會監督機制,保證公民的知情權、參與監督權。三是加強和發揮救助單位內部紀檢監察職能,做到科學施救、規範施救。

【第6篇】完善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工作調研思考的調研報告

工業企業聯網直報是指納入直報範圍的工業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向政府統計部門報送有關統計數據和問卷的統計活動,具體地説,就是將現行的紙質報表逐級上報彙總的方式轉變為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上報國家,各級統計部門通過互聯網按相應權限使用數據的統計方式。同時,直報企業也可以通過直報網絡,及時瞭解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產業政策、行業信息等,提高自身的決策水平,增強適應市場經濟變化的能力。

一、工業企業聯網直報的現實意義

目前,工業企業的各項統計數據是按照屬地統計原則層層彙總、逐級上報,上一級統計部門都是在下一級統計部門的基礎上工作,而不直接掌握企業的原始數據,不僅造成上報週期長,效率低下,也容易出現中間層次干擾而導致統計數據失真的現象。實行工業企業聯網直報,是國家統計局在工業統計領域實施的一項重大改革,是統計數據採集、傳輸、處理和管理模式的全新變革,它對減少中間環節干擾、提高各項統計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以及提高數據質量、減輕基層統計負擔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我市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工作的現狀

20__年,按照國家統計局統一部署,我市正式開展大中型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工作,至20__年12月止,我市直報的有37户大中型工業企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户數的9。1%,完成工業總產值178。1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2。5%,完成銷售產值 173。7 億元,佔52。1%,企業用電量14。4億千瓦時,佔67。6%,實現銷售收入188。7億元,佔54。5%,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23。0億元,佔71。4%,企業資產總計233。3億元,佔74。8%,從業人員平均人數3。8萬人,佔46。9%。

按國家要求聯網直報企業“只進不退”的原則,目前我市工業企業直報户數已增加到40户。在這幾年的聯網直報工作中,通過市、縣(區)統計局工業統計人員和直報企業統計員的共同努力,我市聯網直報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近兩個月的聯網直報報送率更是達到了100%,得到了省局相關處室的表揚。

三、聯網直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各部門和全市直報工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聯網直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網上直報的各種定期報表和專項調查表上報的及時性、直報率和數據質量都有了較大提高,但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部分工業企業聯網直報軟硬件條件不完善。由於少數企業缺乏完成此項工作應必備的軟、硬件條件,依然沿用報送紙介質報表後由縣區統計局代為網上報送的狀況,變相增加了基層統計部門的工作量。

2、部分聯網直報企業對聯網直報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參與報表報送的企業中,一部分統計員積極性差,填制報表拖沓,每個月的報送需市統計局多次催促;不認真進行聯網直報業務學習,統計、計算機方面的業務能力欠缺,對報送過程中常見問題束手無策;對聯網直報工作存在牴觸情緒,認為每月都給縣區統計局上報紙質報表,再在網上報送多此一舉,有的企業甚至直接就要求縣區統計局代報。

3、聯網直報數據質量水平有待提高。個別工業企業對聯網直報要求認識不足,同一指標的聯網直報數據與定期報表數據口徑不一致,如產值定期統計月報表與聯網直報月報表的數據相差較大等。

4、政府統計部門對聯網直報工業企業的指導和服務有待加強。各級政府統計部門應會同相關經濟管理部門,督促企業落實聯網直報軟硬件條件和人員配置,及時掌握原直報企業的人員變動情況。對有的企業因更換統計人員,導致直報工作受影響的企業,給予及時指導和培訓。

5、聯網直報網站建設和管理有待加強。如某些企業用户證書申請失敗、進入數據報送模塊後出現非正常界面、報表報送時間不正常變化等。這些問題的出現給企業的報表填制及市局的監控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也引起企業直報人員的怨言。面對這些新的情況,需要國家統計局不斷對聯網直報網站進行完善和修補,並隨時監控網絡的工作狀態,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以保證基層正常上網報表。

四、對工業企業聯網直報的幾點建議

為進一步做好全市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工作,全面提升聯網直報工作質量,應做好以下幾點: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克服困難,為全市數據處理平台建設探索經驗。要充分認識到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制度的重要意義,努力克服困難,做好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工作,為下一步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推行網上直報積累經驗。

2、精心指導,政企互動,主動溝通,相互支持。企業要指定專人負責聯網直報工作,積極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同時市、縣統計部門要加強對統計力量薄弱的直報企業業務指導,獲得企業對統計工作的更大支持,實現企業與政府統計部門的良性互動。

3、積極宣傳,加強培訓,發揮直報工作對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的能動性。鑑於目前各單位統計機構及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和網絡配置低下的現狀,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對企業的宣傳引導力度,通過開座談會、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讓企業領導切實認識到聯網直報工作的重要性,支持企業統計事業的發展和相關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同時加強對企業統計人員的引導,讓他們學會從網站上獲取反饋信息,積極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出謀劃策,體現聯網直報工作的重大意義,進而提高統計工作在企業的地位。

4、加大報表上報力度。各單位應加大報表上報力度,儘量避免在報表填報高峯期上報(可選擇剛上班或臨下班前上報),儘量不要選擇最後期限再上報,若遇到網絡問題無法報送數據,應及時與市統計局聯繫,以防因拖延了時間又由於網絡問題而無法準時報送。因各種原因無法準時報送的單位,應積極、及時地向國家申請補報,不能因怕麻煩而缺報。

5、嚴格執行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工作統計制度,準確及時上報各類統計資料。首先,各聯網直報企業要認真執行《統計法》,加強對企業統計原始數據的審核,嚴格按照《工業統計報表制度》規定的聯網直報報表範圍、口徑、報表表種和上報時間準確及時地報送有關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和遲報。其次,要求企業把聯網直報的報表填制時間和每月產值、效益表的報送結合在一起,企業在填制相關報表後可立刻在網絡進行報送,避免將聯網直報與企業日常報表填制割裂開來。

6、為了確保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工作的順利進行,應進一步加強對各縣區的聯網直報工作的考核力度。根據聯網直報系統中的網上上報時間,考核數據上報時效;通過審核、彙總聯網直報系統中的數據,考核數據質量,以20__年底直報企業名單為基礎,考核企業上報率。同時,定期通報全市工業企業聯網直報的工作情況,把聯網直報工作納入統計執法檢查內容。對嚴重違反聯網直報統計制度的企業,市統計局將按照《統計法》和《__省統計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依法處理。

【第7篇】加強和完善非公經濟組織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非公經濟融資難是一個全國都比較普遍的問題,多數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無法得到有效的資金支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加強和完善非公經濟組織管理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閲讀!

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 工業強縣戰略的實施,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全縣各級的共同努力,非公經濟工作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發展戰略,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工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推動全民創業為重點,創新思路,狠抓落實,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不斷壯大,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穩定社會、滿足羣眾需求等方面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為貫徹落實全縣ѧϰ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精神的專題會議精神,努力探索非公經濟組織管理和服務,按照縣委的安排部署,我們近期深入非公企業開展了專題調研,目的在於總結工作經驗,不斷探索加強和完善非公經濟組織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我縣非公經濟組織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是非公經濟發展步伐加快,有力支撐縣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截止十一五末,全縣非公經濟組織已累計發展2.48萬户,其中新發展個體工商户1863户,新發展私營企業156户,非公有制企業完成營業收入108.15億元,完成總產值95.92億元,完成增加值34.99%億元,上交税金1.48億元,實現利潤5.08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2.1%、36.2%、23.2%、34.08%、24.9%。

二是經濟總量穩步增長,貢獻份額越來越大 。

十一五期間,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長,極大的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繁榮進步。截止2xx 年底,全縣中小企業非公經濟實現總產值112.98億元、工業產值60.3億元、利潤總額5.54億元,主要指標分別比2xx年底增加201.3%,138.3%,161.3%;提供税收佔財政收入的68%以上;解決就業11萬多人,工資性報酬達12.18億元;對全縣gdp的貢獻率達45.13%,社會效益更加凸顯。

三是結構更加優化,領域越來越廣。

全縣工業企業中,輕工業佔77.98%,重工業佔22.05%;在輕工業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佔96.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佔3.77%;在重工業中,採掘工業、原材料工業佔34.1%,加工工業佔65.9%。總體來看一、二、三產的發展日漸協調,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目前,全縣中小企業已形成了以振華生物科技、白雲製藥為支撐的醫藥產業集羣,以泛亞綠色食品、順鑫鵬程公司為龍頭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羣,以三星、福盛建材為主力的建材產業集羣,以鑫海玻璃製品、光榮爐料為主體礦產品加工產業集羣,以豐泰紡織、張騫絲綢為支柱的紡織產業集羣,以恆發水電、天源電力為重點的水電產業集羣,以陝飛、燎原為依託的配套加工製造產業集羣等八大支柱產業和20多個工業門類,中小企業強勢躋身大市場,充滿朝氣和活力。

四是技術創新積蓄實力,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中小企業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全面推進,五年來,全縣非公企業已建立省、市級科技研發中心12個,創新技術38項,開發新產品26個,建立融資擔保機構1個,縣中小企業網和全縣中小企業預警監測體系已初步建立。振華公司、城固酒業、天德隆實業等企業多次榮獲省市科技創新、優秀民營企業等殊榮;振華公司、白雲公司與陝西理工學院簽訂協議,建立產學研長久合作機制,振華公司雙烯下游產品f5、開環物暢銷歐美市場,聲名日隆。 振華牌皂素系列產品、中交牌硅酸鹽水泥、張騫牌漢中綠茶、上元觀牌紅豆腐等多個產品先後獲得省級名牌產品稱號,有效地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五是園區建設步伐加快,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五郎工業園區累計投資9.04億元,初步完成了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吸納入駐園區企業56户,已經形成硅材料深加工等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園區雛形。柳林航空工業園列為陝南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十大工程之一,投資1440萬元,對交通主幹線實施拓寬改造;投資1500萬元,新建千山供水工程;投資1210萬元,實施了建設路和勁鬆路一期工程。三合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目前已有振華公司等5户企業入駐,振華公司雙烯下游系列產品開發項目已累計投資1750萬元。工業園區不僅已經成為非公經濟發展的窪地,並且探索走出了工業發展與城鎮化建設相互促進的路子,較好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二、我縣在加強和完善非公經濟組織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

(一)提供政治保障,做引導企業進步的導航儀

非公黨建工作,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我黨固本強基的一項偉大工程。近年來,我縣立足非公企業實際,以組建實現覆蓋,以服務實現凝聚,以管理實現規範,推動縣域非公組織黨建工作再上新台階。一是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通過抓好黨員、黨務工作者、企業主三支隊伍建設,不斷夯實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基礎,促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整體水平提升。按照有利於管理、有利於開展活動、有利於發揮作用的思路,採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等模式建立黨組織,努力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加強對企業業主集中教育培訓和引導,開展致富思源、回報社會的公益活動,表彰獎勵先進典型等,以此把他們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促使他們支持黨組織的工作,擁護黨的各項政策,依法經營企業,關心和保障職工權益,熱心公益事業,關心弱勢羣體,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營造關心、支持、參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二是建立黨羣共建聯繫制度。從制度上明確將非公經濟羣團工作納入到黨建工作總體格局,建立並完善了基層黨建帶羣團的工作機制。我們在詳細調查轄區內非公經濟組織的基本情況及其企業經營狀況的同時,專門瞭解企業的黨員和團員、工會會員人數,然後對基本資料、台帳進行研究分析,劃分類型。在此基礎上,確定組建方案、工作對象和計劃步驟,對符合建立黨組織和羣團組織的非公企業,進行積極推進,力爭黨羣組織同步組建。三是黨羣組織通過開展企業發展論談、專家講壇等形式,主動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為企業獻計獻策,將國家的大政方針、法律法規、企業政策、發展方向等不同信息,及時準確地反饋到企業管理層,以保證使企業沿着健康的軌道發展。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了企業發展離不開黨羣組織作用發揮、企業重大經營決策要有黨羣組織參與的局面,使黨羣企一體,相得益彰,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也使黨羣組織的自身地位不斷提高。如振華生物公司開展了以我在為誰打工為主體的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穩定員工情緒,凝聚黨員羣眾,努力營造奮發向上的工作氛圍,並在廣泛徵集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企業的經營理念,得到了業主的認可。現在,振華公司的重大決策,都要到黨員會和職代會上討論通過方可組織實施,黨羣組織在企業的經營決策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做促進企業發展的助推器

近年來,我縣將公共服務和社會職能向非公企業延伸,把社區化管理模式融入到非公企業的管理和服務中,努力構建起黨委領導、主管部門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一是建立詳實的企業情況檔案。實施縣級領導包抓非公企業和重點項目制度,通過下發調查表、實地走訪、瞭解服務需求、建立黨員動態信息庫等方法,定期深入企業調研,全面掌握縣域內企業的發展和黨建情況,做到單位性質清、員工人數清、黨員數量清、黨組織設置清、社會組織功能清、困難需求清等,並將包抓任務完成情況與工作考核相結合。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暖心活動。各職能部門主動貼近企業,瞭解企業需求,搭建服務平台,開展系列暖心行動。從企業需求入手,成立了發展非公經濟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為企業提供產業發展指導、政策諮詢以及難題破解等服務。從關愛員工入手,為不同羣體的員工搭建各類文化橋樑,成立了新經濟組織代表人士聯誼會、女企業家協會、企業家協會等。三是建立縣、鄉、社區企業公共服務網絡。以三級公共服務網絡為平台,統籌社會事務,綜合治理、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公共服務職能,並積極為企業職工提供勞動就業、社會救助、黨員管理服務、文化教育、矛盾調處等公共服務。設置了職工學校、愛心超市、流動圖書站等服務平台,向企業和職工開放,實現文化資源共享。此外,從提高自我管理服務水平出發,組建了專職、兼職、志願者三個層面的社區服務隊伍,確保企業服務優質高效。

(三)培育企業文化,做塑造企業精神的源動力

文化建設最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為此,我們積極組織開展了企業文化建設年活動,通過大力培育和弘揚先進的企業文化,培育企業精神,培養市場競爭意識強、蓬勃向上的職工隊伍,形成上下同心、團結奮鬥的強大動力,使企業真正成為全體員工和睦相處的大家庭,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如豐泰公司在黨員職工中開廣泛開展三講、三愛、三比、三維護活動,即做 講理想、講學習、講和諧的模範;做愛祖國、愛企業、愛崗位的模範;做比服務、比業績、比節約的模範;做維護國家利益、維護消費者利益、維護企業利益的模範,積極引導黨員羣眾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使企業文化建設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新的增長點。

(四)協調各方關係,做推動企業和諧發展的連心橋

堅持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時期兩新組織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組織具有協調各方、整合資源的獨特優勢,便於整合利益、化解矛盾,便於對外聯絡協調和溝通,爭取各方的理解與支持,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為此,在工作中,我們注重發揮黨組織作為黨委、政府 業主職工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積極協調和平衡好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係,努力化解各種矛盾和衝突,最大限度地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發展創造平穩和諧的內外部環境。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組織關懷、黨員關懷、社會關懷機制,通過思想引導、親情關懷、權利保障、扶危濟困等措施,從政治上引導、精神上慰藉、生活上關心,真正使黨組織成為黨員職工個人發展的領路者、生活困難的幫扶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者,成為職工羣眾的貼心人、主心骨,增強黨員羣眾對黨的歸屬感。如:鑫海玻璃、宏達塑化等民營企業黨組織把監督企業守法經營,維護和保障職工權益作為自己的職責,使職工在養老保險、醫療補助、勞保補貼等方面都有保障,解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

(五)完善工作機制,做強化企業管理的穩定劑

制度建設更具有基礎性、長期性和穩定性。要想保持非公組織活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形成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良性發展的整體合力,必須從制度建設入手,以制度建設來保證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為此,幾年來,我們也逐步探索和建立完善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機制。制訂並實施了發展黨員、團員、工會會員工作規劃,採取內部產生和外部選派相結合的方式,選配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裏手,也是經營隊伍中的骨幹力量,同時又具有奉獻精神的複合型人才,充實到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團組織和工會組織隊伍中來。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員工流動性大、管理難的情況,實行了分類管理辦法,對企業主,要求他們帶頭守法經營,處理好勞資關係,嚴格遵守黨章,認真履行義務。對管理層,要求他們加強與業主的聯繫與溝通,積極反饋民意,發揮好監督作用。對一般員工,要求他們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和做好本職工作,為搞好生產經營做貢獻。對有困難的員工,結成幫扶對子,積極探索開展互助活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三、我縣非公經濟組織在新時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們雖然經受了地震、洪災和金融危機等諸多嚴峻考驗,但緊抓非公經濟發展始終是縣委、縣政府矢志不渝的工作重心,依然贏得了非公經濟新發展、新突破。全縣非公經濟工作在全市綜合考核中連續5年名列前茅,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五郎工業園區被順利確定為全省重點園區之一。

儘管展成就喜人,但在問題更加不容忽視。儘管我縣中小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增速不斷加快,有利因素增多,總體運行日益看好,但不確定因素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

一是非公經濟抵禦經營風險、適應急劇變化的經濟形勢的能力不足。

從總體來看,非公經濟仍處於規模較小、產業層次較低的原始積累階段。儘管近幾年我縣非公企業的規模有所擴大,但直到十一五未,僅有振華生物、白雲製藥、豐泰紡織和張騫絲綢等4户企業年值達到億元,全縣規模企業也僅有47户,非公經濟總量小、規模小、技術水平不夠高、經營能力不夠強、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仍未有根本性改變,即使那些規模較大的私營企業,在資產規模、整體實力方面與國內行業龍頭企業也有較大差距,與國際上同行業大企業的差距更大。

二是經營成本上升,持續經營困難加大。

近年來,原材料和燃料動力、電力、水、氣等價格大幅上升,不斷侵蝕非公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的經營利潤。房屋租賃價格隨着房地產價格的飛漲迅速上漲,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和社會保險政策等也使企業的勞動用工成本進一步上升,加之受金融危機和融資難等因素的影響,非公經濟的經營困難進一步加重。

三是非公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融資難的問題仍末解決。

非公經濟融資難是一個全國都比較普遍的問題,多數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無法得到有效的資金支持。出於風險控制,銀行對非公有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審查相當嚴格、條件較高。非公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由於本身規模小、資金少,擁有的可抵押物少,融通資金相對困難。同時專為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提供融資擔保的機構僅有一家,且擔保品種單一,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尋保難。

四是非公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面臨的經營環境仍不寬鬆。

個別職能部門以部門利益為中心,重處罰、輕指導、輕服務,以罰代法、以審批代監管的現象仍然存在。同時,很多領域對企業的資質、規模、資金有較高要求,大多數非公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是很難達到這些要求的。

五是管理水平不高,多數企業還未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一方面,相當一部分企業缺乏現代企業管理意識,大多數小企業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經費沒保障,採用的是經驗型、家族式管理,部分企業法人或經營者法冶觀念淡薄,搞以包代管,甚至沒有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業大多分佈在建築業、開採業、原材料加工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點多、面廣,分散在鄉村、山區,部分鄉鎮苦於無人力、無資金、無手段,難以對其實行有效的監管,使不少中小非公有制企業成為政府監管的真空和盲區。

四、進一步創新完善非公經濟組織管理的對策

面對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適應新時期非公組織管理工作的新載體、新思路和新方法是保證對非公經濟組織加強領導、服務、管理的有效着力點。

1、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領導。

建議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定期召開非公經濟聯席會議。定期研究和協調解決非公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同非公有制企業的溝通和聯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全縣非公經濟發展綜合協調、統籌、指導、服務工作,縣考核辦要把非公經濟發展列入年度綜合考評,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分值,在全縣形成關心、鼓勵、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氛圍。

2、儘快啟動一廳式辦公。

為充分發揮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能作用,建議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管理的相關部門的行業特點和實際,儘快啟動一廳式辦公,既能防止職責不清、分工不明、多頭管理的情況發生,又能健全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加強相互間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非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組建維權服務中心。

建議由縣中小企業促進局xx縣紀委、司法等部門聯合建立非公經濟維權服務中心。加快培養專門的民營經濟法律服務工作隊伍,為非公經濟提供法律諮詢、援助服務。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科學調解處理企業內部矛盾,協調企業同有關各方的利益關係,及時破解各種困難,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引導業主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扶貧濟困、幫助弱勢羣體,組織業主開展與困難員工結對幫扶、與貧困學生結對助學等活動,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4、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統計調查體系。

建議在縣統計局和中小企業局抽調人員組成專門的非公經濟統計機構。建立完整、準確、詳實、統一的非公經濟基礎資料信息庫,做到情況清、底子明。改變企業主管部門各自為陣、報表口徑不一致的狀況,實行統一整合。進一步完善全縣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制度,全面、完善、系統、有效地反映非公經濟發展狀況。

5、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建議成立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委,明確一名專職的非公經濟黨委書記,負責全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全面工作,引導非公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宣傳優勢,通過專刊、網站、宣傳欄大力宣傳《公司法》、《税法》、《勞動合同法》、《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努力把黨的聲音傳遞給每個經營管理者,把黨組織工作滲透到經營決策的各個環節。探索黨羣一體化管理模式。依託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眾團體,把非公企業的黨、工、青、婦整合為一體,形成一種黨羣工作同步推進、黨羣幹部相互兼職、黨的工作通過羣眾工作實施的黨建新模式。通過黨羣一體化加強黨團員教育管理,發揮黨團員骨幹作用,用行動來影響企業決策層,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討論;通過支持、幫助企業主搞好生產經營,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同時也爭取得到企業主的理解和支持。

【第8篇】完善税源管理服務機制的思考調研報告

税源管理服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通常廣義的税源管理服務,是指税收從納税主體確立,到日常涉税事項的處理、税款的徵收,到運行質量和效率的監控、分析和干預的全過程。狹義的税源管理服務,一般理解為税管員日常對税源的前置和基礎性管理。從實踐上看,單從狹義的角度來探討和研究的話,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所要求的便捷、高效的需要。原因在於,税管員在整個税源管理服務中更多的是業務的起點,過程的各環節與終結確認的層級職責不在其列。

和諧的税源管理服務機制,應該是科學的、可持續的和以人為本的,應該是在既定資源的動員和組織以及徵管質量和效率方面的最大化,應該是管理有序、相互促進、便捷高效,基層和納税人以及社會滿意並充滿激勵活力的制度體系。無疑,這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絕非一人、一文所能辦到和説清的。本文試圖從確立整體基本架構的理念、原則等方面,做出“和諧税源管理服務機制”建立的基礎性、方向性的、思路性的定位與探索。

一、建立和諧税源管理服務機制的一般思路

1、税源結構與組織方式和人員適配的分類與規範

在税源結構既定的前提下,管理服務的組織方式直接影響着運行的效率和質量。如重點税源的集中與分散、專業化與屬地化等。而組織方式又影響着不同素質、能力層級人員的適配,不同的適配,不僅影響着智力和人力資源的動員與開發,同樣更加直接地影響着管理服務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還影響着組織管理資源和素質能力提高資源的運用效能。基礎的規範應該是,重點税源集中加專業化、一般税源屬地加專業化,人員則依管理組織方式進行相應的分類與適配。

2、業務與層級和崗責的分類與規範

在税制既定的前提下:一是依據其性質和類別對所有業務進行分類,使其流程化和模塊化,並建立類業務系統模型和明確子類型間的關聯(邏輯關係及其重要程度);二是分析、研究並把握每一業務流中核心的和關鍵的或起重要關聯作用的程序環節,並儘量使其量化與數字化,使其成為控制本業務流的主要抓手。這裏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慮徵、納雙方的便捷、高效問題。(也就是資源動用最少、成本最低的問題);三是確認不同控制節點的層級所屬和崗責的屬性與操作要求。崗責屬性要明確是責任點、服務點、風險點的意義及作用;操作要求則要明確幹什麼、怎樣幹、乾的標準、負偏差應承擔的責任,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描述性;四是對可量化的控制性項目逐一進行運行評價性研究,再從類項目和全部項目進行局部和整體的研究,從而形成既有單項又有類屬全部控制點的運行評價體系;五是實現不同層級不同性質業務的集合,研究並確定業務的類屬性和崗位設置,形成崗責基本業務操作和評價手冊;六是研究業務的上下、左右的關聯關係,同時對關係控制和干預的方法、途徑以及責任和運行評價標準進行明確規範並形成制度;七是對崗責和評價及制度進行廣泛的可行性評估,並通過評估加以修訂和完善,形成公開透明並被上下廣泛認同的辦法與制度體系。這時,也就形成了税源管理服務的基本模型(以下簡稱“模型”)。

3、評價體系與運行激勵的方法和途徑

評價體系,應同“模型”的層級、類別、崗位、項目一致,並直接定位到具體的“責任人”,以在一定的時期和範圍內建立具有可比性的運行評價結果的比較模式。通過比較模式的展示和考量,來定位某一業務或崗位的質量與效率的狀態,進而研判其提升的空間可能,為下一週期的干預提供具體、可行的目標值選擇。這裏應注意的:一是在“模式”中崗責規範的統一性將是“可比性”無可替代的基礎,;二是信息(虛擬)系統對實際現狀映照的一致性,將對組織管理提出最嚴格的要求;三是直接反映狀態的結果數據,在對責任人進行評價時應進一步同上期數據比較,得出穩定性的正負差異數據,從而通過對差異的考量來判斷責任人的努力程度;四是所有評價數據均應以不同的目的在同類別性質的崗責下進行排序,以使各層級各崗位具體定位自己在全局的狀態和位置,進而肯定和彰顯長板,鼓勵和鞭策短板;五是在週期的過程中,努力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將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在第一時間提供給第一責任人,並配發規範操作意見指導書;六是為不同層級、類別、崗位的責任人提供分類的、具有確切針對性培訓,實現崗位技能素質的滴灌;七是建立各級各類問題交流溝通的數據平台,為整個模式在運行中的不斷優化和完善以及特殊問題的確認提供支持的方法和手段;八是建立以責任人為基本單元的動態業績變化數據庫,使系統中的每一責任人均有業績的歷史描述檔案;九是研究建立以税收業務承載主體(責任人)為核心的政治、經濟、行政、人事、組織的配套激勵措施,來為責任型、服務型、效率型税務機關的打造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

二、基本理念和原則的定位與把握

系統和諧的研究,離不開在科學化指導下的專業化、精細化、系統化、人性化、制度化的研究與理念的體現。各理念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制約,在科學化的前提下統籌兼顧、有機統一。不同系統對理念內涵的價值取向不同。本文的基本取向如下:

科學化理念:是指用人類已認知的思維和知識綜合研究事物變化規律及趨勢,並尋求符合規律及趨勢的應用或指導的方法或途徑,使人們的社會活動行為不斷地、朝着預期更有效率地得到表達。其應用有三個層面:一是税收管理服務本質(“徵收率的提高與徵納成本的降低”)與核心(“運行質量與效率的最大化”)的研判和定位。二是圍繞本質與核心的定位研判:所有涉税業務流程的程序、環節、手段、方法、途徑以及預期的主要標準問題;三是組織管理方式的高效、便捷與人力資源適配的問題;層級間的整體平衡,綜合協調,有機運行的制度保障體系問題;四是理論最優與實踐可行的結合與行政和人事管理保障的問題。

專業化理念:是指依據事物的類屬性,專題研究其某業務設定、運行和變化的內在聯繫與必然趨勢,以及同它業務的關聯及其影響。界定起決定作用的環節與意義,表述其作用並數字化,使其具有可操作、可描述、可評價的屬性。其應用在於:由專業>;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人員來研究專業問題;在使其業務流程化、模塊化的同時,以對其的專業考量,提取出最核心、最關鍵的起綱舉目張作用的環節並實現量化;對量化的指標進行“責任點、服務點、風險點”的定位與界定,並明確具體的操作要求和評價標準。切忌小而全小而優。>;

精細化理念:如果説,專業化是研究流程與關鍵環節確認的話,那麼精細化則是指:尋求以最少的資源動用與最小的成本投入,實現對關鍵環節預期控制的方式、方法或途徑。也就是目標預期與高效便捷的

問題。其基本指導在於:一是能一個指標解決的不用多個、能一次辦的不兩次、能一船撐的不兩船、能互動的不單行;二是在既定税制下,徵、納雙方各自的法定責任、義務和風險的區別與界定,以及在互動中相互間行為的描述與確認。三是切忌畫蛇添足。

系統化理念:是指在專業化和精細化對事物研究的基礎上,考量和研判預期的綜合協調與統籌平衡問題,以達到可能、可行的目的。在這裏,既要兼顧各類業務的專屬需求,又要考慮形式和內容的整體最優,以及可行性問題。整體最優,包括組織方式,管理方法、行政保障、制度設計等。其基本指導意義在於:系統思考、整體統一、普遍聯繫、發展變化、相互制衡、和諧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觀念的把握與運用。切忌局部脱離整體。

人性化理念:以人為本,是所有社會行為研究的基點。人作為實踐的能動者,是全部行為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主體。行為受心理影響,是一種思想意識,是行為的源泉。在這裏,要充分考慮“擁有快樂而不是痛苦、要求尊重而不是貶抑、希望影響並被肯定而不是脱離與否定”,並通過社會屬性的表達來體現是人的自然屬性。使其具有共榮共辱的歸屬感、自覺維護的責任感、努力向上的使命感,便是我們的課題。指導意義在於:一是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完成目標的必要時間、組織管理、信息等資源的條件和方法、途徑。使其既可能又可行;二是要儘量把責任人的努力程度作為績效評價的標準,即目標值的遵從性、穩定性和成長性問題;三是把適合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四是當目標值發生負偏離時,不僅要從客觀,還要從主觀方面,尋求關心、指導、協助的可能並實施;五是這裏的人不僅是指税務部門的各級責任人,還包括各類納税人;六是建立問題溝通、交流和討論的互動平台和制度的適調機制。同時,切忌脱離規制原則的導向。

制度化理念:是指對上述研究的成果,以及運行中各種關係的定位與協調,在普遍認同的前提下,通過規範化的形式來集成並固化。對於系統,制度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模式運行中秩序功能、控制功能和強化功能的載體;是對各種行為預期的界定和貫徹的保障;是公開透明、上下認同的遊戲規則。切忌保守僵化。

所謂“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局勢;過程決定結果、細節決定成敗;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方向、方向激發熱情、熱情彌補不足、不足完善制度、制度決定長效、長效決定生命力、生命力描述科學化、科學化指引和諧的可持續化”,應該是在上述“理念”的認知和釐清的前提下,經過在“思路”中的細雨潤物,來探討建立和實現“和諧税源管理服務機制”的期盼。

【第9篇】2022年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階段小結,完善機制

一、基本估價

這些問題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對新形勢下反腐倡廉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認識不足問題,有對黨風廉政建設對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保障作用認識不清、擺位不夠的問題,也有因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點多、面廣,對工作格局理不清,不會抓、不知怎麼抓關鍵的問題。但認真分析,最根本的癥結:

1、“一把手”的“第一責任”和作用發揮不到位。客觀上毋庸置疑的是,各單位“一把手”總攬全局、謀劃發展、親歷親為擔當關係全局的重點發展建設任務和穩定責任,壓力大、任務重,在許多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上,由於對如何履行“第一責任”思路不清,都演變成了“誰主管、誰負責”,哪項工作上級抓而不放,哪項工作主要領導投入精力大的工作模式,從某種角度講這無可厚非,但弱化“第一責任”傾向的問題是必須堅決避免的。在黨風廉政建設上,弱化“第一責任”,就會使其全局謀劃落實的保障力降低,就會使非“一把手”親歷親為不可的工作不到位,就會使該落實的工作和效果無督促而打折扣,特別是關係全局性、帶有根本性的源頭治本之策不能及時提出、問題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因此,解決各單位“一把手”總攬全局中履行“第一責任”思路不清問題,是強化“一把手”的“第一責任”和作用發揮的關鍵。

2、推動有效落實的機制不完善。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三個關鍵環節。在結合實際、突出關鍵、合理有效搞好責任分解的同時,加強責任考核是強化責任追究的前提和依據,是推動責任制落實的關鍵。過來工作中,儘管也有檢查考評,但由於機制不完善,使“點多面廣”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檢查考核,常常“陷入眉毛鬍子一把抓”;考評力量整合不夠,全局層面各項日常考評成果綜合運用不夠,促總結、找問題、給壓力、促整改的功能沒有得到應有強化;導向性不強,工作着力點和用力方向不明確;考評方法與時俱進不夠,考評預期實現效果不能持續。

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必須解決好認識到位、領導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機制上找出路,在完善機制上下功夫。個人認為,當前應着力健全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評機制。

(一)要明確考評的目的意義

1、以考評促進責任制落實,強化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保障。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帶有全局性的根本工作制度。加強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的考評,就是要通過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嚴格執行和有效落實,進一步促進“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羣眾支持和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健全和完善,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證,確保各項工作紮實推進,五年目標圓滿實現。

2、以考評強化責任主體意識,推動解決實際問題。各級黨委(黨組)是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加強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的考評,就是要推動各鄉鎮委局黨委(黨組)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切實認清責任、履行職責,從思想和工作實際出發,強化“四個意識”、解決好“四個問題”,即:強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意識,解決好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與各項建設發展任務“兩張皮”的問題;強化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意識,解決好黨風廉政建設齊抓共管合力不夠的問題;強化更加註重治本、更加註重預防、更加註重製度建設的意識,解決好制度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創新,源頭治理深度、廣度不夠的問題;強化從嚴治黨、從嚴治政的意識,解決好權責不明、失責追究不力的問題。以“四個意識”的強化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整體環境的改善,以“四個問題”的解決帶動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

3、以考評明確工作導向,增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通過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的考評,進一步明確工作導向,促使各鄉鎮委局圍繞加快發展大局,按照黨風廉政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要求,更準確地抓住黨風廉政建設的階段性任務和工作重點,更有針對性地選取工作着力點,找準用力方向,卓有成效地保障和促進“幹成事、不出事”。要通過考評機制完善,引導出與自身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創造性抓落實的意識,引導出圍繞“幹成事、不出事”目標真履責、出真招、求實效的落實之風,引導出“常規工作抓規範,重點工作抓突破,自身工作抓特色”,紮實推進懲防腐敗體系建設的工作格局。

4、以考評推動“三個環境”建設,為全市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加強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的考核,就是要推動各鄉鎮委局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把黨風廉政建設放在發展的平台上來認識和把握,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合力打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勤政廉潔的作風環境、優質高效的行政服務環境,以黨風廉政建設的實際成效為全市“提升大環境”作保障。

(二)在機制設計上應抓住五個關鍵環節

1、圍繞強化“一把手”的作用和責任設計考評要素。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一把手”處於關鍵位置。因此突出鄉鎮委局主要負責同志的關鍵作用和第一責任,才會促使主要領導履行“第一責任”到位,才會健全“兩手抓”的工作格局,才會形成“一崗雙責”、層層落實的責任格局,才會使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從全局高度改革創新,才會使領導自律和履責有機結合起來。

2、緊密聯繫武清實際,抓重點、抓關鍵。要着眼正在做的和必須做的,從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最現實、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抓住重點、突出關鍵,綱舉目張、以點促面,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兼顧與反腐倡廉建設系統性、導向性和目的性的統一,使考評同階段性推進工作相結合,同有針對性解決問題、求階段性效果相統一,同保障服務發展大局相融合。

3、體現齊抓共建合力。綜合運用領導班子和幹部考察、村民自治巡視督查、政風行風民主評議、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等專項檢查、考核、考察、評議等工作的成果,實現有機銜接,使“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羣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從考評角度落到實處,形成整體推進合力,避免以往考評工作的“單打一”,避免“一考定終身”、不全面,避免重複考評、加重負擔。

4、強化考評的實際效果。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以肯定成績、解決問題為主,不排名次,不分檔次;實行單位自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通過機制設計,促使各鄉鎮委局把自查的過程作為認真總結分析、查找工作薄弱環節和問題、統一思想、明確方向的過程,堅持務實求真,不走過場、不文過飾非、不弄虛作假。重點抽查主要着眼於驗證成果、總結經驗、找準問題、督促整改,用機制推動各單位自覺將責任制工作擺上位、主動抓,提高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做好考評結果的運用,特別要堅持依紀依規嚴肅責任,失責必究。

(三)考評內容和程序

對鄉鎮委局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的考評總體框架:以強化主要負責人的關鍵作用和第一責任為主導,以抓班子、抓基層(機關)、抓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三個層面”工作情況為考評主體,兼顧懲防體系建設“六項任務”(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處)的系統性,兼顧“四個要素”(部署工作抓落實、重點工作抓突破、制度機制抓創新、科學發展抓結合)的導向性,兼顧“兩個效果”(制度機制創新和幹成事不出事)的目的性,形成“四位一體”考評體系。

1、考評主體

鄉鎮委局圍繞黨風廉政建設總體要求,抓領導班子、抓基層(機關)、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三個層面”工作情況,是責任制考評的主體內容。

領導班子:

①班子勤廉建設措施和總體情況,督促班子成員執行廉潔自律規定措施和基本情況(以相關文件和記載、組織部門班子考察、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民主生活會資料、信訪舉報和案件查處情況等為依據);

②組織班子開展反腐倡廉專題學習教育情況,班子總結、分析、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情況(以相關記錄、記載等為依據);

③按“一崗雙責”要求,督促班子成員在建設發展重點工程(工作)中落實“幹成事不出事”要求情況(以記錄、記載、制度文本等為依據);

④主要負責同志對班子成員實施廉政提醒、警示教育、個別談心談話等情況(以相關記載及當事人核實為依據);

⑤按照全市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責任分工》和年度任務部署,市直牽頭單位或配合單位履行職責、開展工作情況(以工作督查、相關記載、相關文件、資料等為依據)。

基層(機關):

①落實市委《關於進一步強化村民自治制度落實和機制規範運行的意見》(津武黨發〔2022〕23號),履行指導把關職責情況(以村民自治巡視督查結果為依據);

②有針對性地加強政風行風建設,認真解決羣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情況(以相關制度文本、資料、記載、日常督查、行風評議等為依據);

③對村街班子及主要負責人、機關科所站負責人加強教育、廉政提醒警示談話情況(以相關記載、資料和當事人核實等為依據);

④加強對黨員、幹部黨紀條規、弘揚新風正氣等教育情況(以黨日活動、“三會一課”、相關會議記錄、資料為依據)。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①對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加強制度建設,深化源頭治理,強化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用制度保證權力乾淨運行的情況(以相關制度文本、資料等為依據);

②“三重一大”(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度資金使用)集體討論做出決定情況(以會議記錄為依據);

③在涉及國家集體投資、工程企業化運作的項目建設中,強化“幹成事不出事”保證機制、措施情況(以相關制度文本、記載、資料和案件舉報查處為依據);

④加強財務管理及國有和集體資產監管制度機制完善落實情況(以相關制度、案件舉報和查處為依據)。

2、考評兼顧取向

在對“三個層面”工作的考核中,兼顧反腐倡廉的系統性、導向性和目的性“三個取向”:①是否體現圍繞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系統推進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處“六項任務”;②是否體現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部署工作抓落實、重點工作抓突破、制度機制抓創新、科學發展抓結合,在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勤政廉潔的作風環境、優質高效的行政服務環境上,富有新特色新成效;③是否體現針對體制機制和工作薄弱環節,解決措施上有深化和創新,並在各項工作和發展建設中,實現了“幹成事不出事”的綜合效果。

3、考評程序。

一是單位自查自評。為避免單位自查流於形式,要對各單位自查材料的框架、內容等提出具體要求,並特別設定“自查報告須經黨政領導班子集體通過”的環節,通過集體把關,促使各單位深入研究和解決存在問題,明確工作方向。

二是重點抽查考評。抽查對象可隨機抽取,凡自查報告質量較低,或綜合分析(班子考察、行風評議、信訪舉報及案件查處等)反映出的問題較多的單位應作為抽查的重點。同時,着眼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幫助完善提高,對各單位的亮點工作可進行專項考核。通過以上方式進行考核,既可避免由於時間緊、工作量大造成的“走馬觀花”現象,又可避免由於不分重點、籠統檢查造成的“埋沒亮點”問題。

三是彙總報告。旨在通過總結分析被考核單位工作落實情況,為今後制定措施,深入落實責任制提供依據。

四是考評反饋。通過向被考評單位反饋檢查考評情況,促使各單位正視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整改。對考評中發現的存在問題較多、較嚴重的單位,要專門下達整改通知書,並加強指導和督查,確保整改取得實效。

上述內容是通過調研思考的初步成果,目前紀委正着手相關意見辦法的起草,力求通過進一步廣泛徵求意見,使機制更科學更完善。

【第10篇】完善鄉村級動物防疫體制思考對策的調研報告範文

我國獸醫防疫機構和隊伍經過近幾十年的建設和積累,已初具規模,相對完整,在控制動物疫病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來看,仍舊每年都有規模較大的動物疫病爆發和流行,特別是近些年來,豬高熱病、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雞瘟、口蹄疫、豬鏈球菌病等重大動物疫病時有發生,給廣大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概括起來,問題主要出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現行的防疫體制不夠完善。

我國鄉鎮獸醫站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三權歸縣,二是雙層管理、以縣為主,三是三權歸鄉、業務受縣指導。根據調查的總體情況看,屬於前兩種方式佔大多數,三權歸鄉的鄉鎮站佔少部分,村級防疫管理趨於零。這種管理模式束縛了鄉鎮站的主動性,而且還產生了斷頭,急需要管理和指導的村級防疫卻無人過問。使基層的動物防疫處於“懸空”狀態,嚴重影響了動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關專家在對我國95個鄉鎮獸醫站的調查中發現,約37-44%獸醫站連房屋等硬件設施都沒有,財政撥款僅佔總收入的8.7%,防疫和檢疫收入佔48%,診療、獸藥銷售等經營性活動佔37.8%,其它經營性活動僅佔5.5%。大部分鄉鎮站基本上在沒有財政支持的情況下維持運轉並承擔着防疫等政府職能,工作人員無法安心從事疫病防治管理,隊伍不穩定,其癱瘓率在80%以上。

與此形成尖鋭矛盾的是,農户散養比重大,畜禽流通量大,疫情複雜,基層防疫、檢疫工作任務最為繁重,需要一支龐大的獸醫執法防疫隊伍。

二、基層防疫意識較差。

老百姓普遍存在僥倖心理,認為自己的豬或雞沒有發病,沒有必要花冤枉錢去注射疫苗,看不到潛在的危險性,這樣一旦發病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更坑害了國家的利益。本來幾元或十幾元錢的疫苗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了節省這點小錢卻造成了成千上萬元的損失。例如,在20__年的豬高熱病爆發期內,由於鄉村的個體小養殖户的防疫意識較差,許多豬根本就沒有進行最基本的免疫,導致許多小飼養户豬死亡率在50%以上,在有的地方豬的死亡率甚至在90%以上。而這些鄉村小養殖户飼養的豬的數量(50頭/户以下)約佔調查樣本村總的飼養量的62%。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規模化豬場由於防疫意識較強,損失要小很多,這充分證明了加強防疫和免疫的重要性。據統計,規模化飼養場由於有自己的獸醫隊伍,防疫密度大都能達到95%以上,而一般散養農户僅為60%,釘子户和拒注户較多,但又缺乏對這些釘子户的強制管理措施。通過對240家1000頭以下的豬場調查發現,免疫程序不到位的佔30%、消毒不規範的佔22%、養殖場環境差的佔27%、防疫藥物質量不好的佔22%,這些都是疫病發生的隱患,因而必須要提高基層飼養户的防疫意識。散養農户的強制免疫和產地檢疫既是當前防疫工作的弱點,也是下一步繼續開展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三、趨小利而不顧大局。

每當動物疫病爆發時,由於政府的補貼不到位,老百姓的普遍做法是,儘快地把患病的動物賣掉而不是做掩埋和焚燒等無公害處理。而購買者可能來自屠宰廠,也可能是來自周邊或幾千公里之外的養豬場,無論是哪一種購買者,都會導致疫病的大面積傳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四、現行母豬補貼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20__年豬高熱病造成的巨大損失,國家為了促進養豬業的發展,按每頭母豬補助100元。這其實是一項好的政策,但許多人為了多拿錢,採用了以下不正當的手段:一是採用虛報母豬數量,把自己的母豬數量按2倍或幾倍地向上虛報,據調查幾乎90%的豬場有這種違規現象;二是把肥育豬當成母豬向上虛報。

既然達不到母豬補貼的預期目的,不如取消母豬補貼,把這筆錢用於完善和建立有效的基層防疫體系、搞好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基層人員的防範意識,從“根”上解決問題。另外,養豬生產遵從的也是市場價值規律,豬肉價格高就會刺激更多的人向該領域投入,使養豬數量增加,這樣一來豬肉價格會逐步回落,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干預。政府應該把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象撒胡椒麪那樣到處亂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完善鄉村級防疫體制。防疫體系出現的漏洞,説到底是“機構”和“經費”的問題。由於機構不健全,經費無保障,基層防疫人員沒有工資、得不到培訓、基礎設施缺乏,導致最需要得到關注的基層防疫工作難以落實。因此,國家應制定政策,將鄉村級防疫列入財政撥款範疇,用於鄉村級防疫員的工資(依地區而定工資標準)、培訓和相應的配套設施的建立和購置。這筆費用看起來不小,但與造成的損失相比,可算是九牛一毛。基層防疫體系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利國利民的回報性工程,各政府部門要權衡利弊,儘早行動起來。

縣畜牧局有義務對鄉村級動物防疫員(村獸醫)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考核,將取得《培訓合格證書》。以獲證人員為基礎組建鄉村級動物防疫和應急撲疫預備隊伍,為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防疫網絡體系打下紮實的基礎。針對當前畜禽養殖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飼養量大、飼養品種多和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難等問題,為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彌補鄉鎮的畜牧獸醫隊伍力量不足的現狀,必須要建立村級動物防疫體系。每村的防疫員至少1名,同時要對鄉村級防疫員進行監控,根據當年的疫病發生和控制情況以及對當地養殖户的走訪來判斷其是否合格,對不稱職的防疫員應立即撤換。只有這樣才可徹底地解決鄉村級防疫體制中出現的“真空”問題。

(二)、加強疫病防範意識的宣傳和教育。動物疫病的傳播和擴散無地域性限制,因而動物的疫病防治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如果99%的地方疫病防治工作到位,而只有1%的地方沒到位,那麼這就象一片野火,將可能燒遍全國甚至全球(如禽流感)。因而,政府要大力加強對疫病防範意識的宣傳和教育。

(三)、提高動物疫情撲殺補助標準。提高對重大疫病發生期間所屠宰的疑似動物的賠償力度,使飼養者得到的補償高於以病死的方式賣給不法收購者的價格。確保撲殺及各類防控措施到位,確保疫情不擴散。若發現故意把病畜禽賣給其他飼養者,購買者有權向售出者索賠,同時售出者要負一定的法律責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售出的動物皆要通過檢疫部門的檢疫(特別是在疫病的爆發和流行期內),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傳播。

(四)、完善防疫工作體制。動物防疫隊伍素質,直接影響動物防疫工作的成效,決定着動物防疫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加強動物防疫隊伍和能力建設,建立起一支與發展現代畜牧業相適應的動物防疫隊伍,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各地應建立省、市、縣三級獸醫行政管理機構、行政執法機構和技術支撐機構,完善鄉(鎮)畜牧獸醫站機構和職能,健全強化鄉村級動物防疫網絡,配備村級動物防疫員。

要實現執法與服務的分離,將執法職能單獨分離出來,納入行政系列:執法人員轉為國家官方獸醫,服務職能納入技術推廣和服務系列;獸醫人員轉為從業獸醫,逐步走向市場。對動物產品的生產要素進行全程監控,使獸醫管理工作覆蓋動物飼養、屠宰加工和流通全過程。同時要加大檢疫監督工作,規範執法行為,加強動物疫病監測體系建設,及時發現、上報和處置疫病,減少疫病損失。進一步健全各級獸醫行政、執法、技術支持三類機構,理順職能,完善機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一規範、透明高效的獸醫管理體制和運轉機制。

五、加強動物衞生監督執法。

加強檢疫規範化管理,提高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執法水平,有效解決產地、運輸檢疫、家禽檢疫等薄弱問題,防止病害動物及動物產品進入市場。開展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監管專項整治,加強活畜交易、屠宰、運輸監管,特別是對外調動物及動物產品真正執行報批報檢制度,嚴厲打擊逃避檢疫和運輸、加工、販賣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的違法行為。做好邊境、邊界動物及其產品的免疫、檢疫和設卡消毒工作,有效防止外疫傳入。

【第11篇】完善村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完善村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村級動物防疫員在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護畜牧業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確保無重大動物疫情、無動物源性食品藥物殘留中毒事件發生起到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村級防疫員的身份又是農民技術員,人多,流動性大,如何管理和調動好他們的積極性,如何鞏固成果,防止反彈,實行“花錢買事,不以事養人”,是擺在我們動監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

近幾年的工作實際,筆者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應引起注意:一是部分人員年齡偏大;二是人員素質偏低;三是部分人員兼職;四是人員不穩定、流動性較大。

村級動物防疫體系是四級動物防疫體系最基礎的部位,其工作質量決定整個動物衞生和畜牧業發展工作成效。如何真正建立一支合格的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並形成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是目前深化基層動物衞生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為妥善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就如何充分發揮和調動好村防疫員的積極性,加強和完善村級防疫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應當明確村級動物防疫員是動物防疫的主力軍,並形成共識

村級動物防疫員是防疫體系的關鍵環節,我們的工作能否落實取決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監部門必須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重視村防疫員隊伍建設,要以爭創“三好”動物衞生監督所和“五好”村防疫員活動為載體,鞏固基層防疫體系建設成果。

二、明確職責,理順關係

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市縣動物衞生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xx〕46號)規定:在每個行政村聘用1名動物防疫員,接受區域性動物防疫監督所(動物防疫檢疫站)的業務培訓、指導、考核和監督管理,承擔動物計劃免疫或強制免疫注射、佩帶耳標、填發免疫卡、填寫免疫檔案、協助動物產地檢疫、消毒、疫情報告、掌握畜禽飼養情況,以及動物衞生管理部門委託的其他工作。目前需要加強的是動物產地檢疫、畜牧技術推廣等工作:

1、抓好產地檢疫工作。面對產地檢疫工作人少、面廣、線長的實際問題,又要切實、有效地全面開展,必須充分發揮村防疫員(協檢員)的作用。在明確村級動物防疫員協助開展動物產地檢疫和消毒工作的職責後,就需要建立統一的工作規範,明確責任、科學實施、做好落實。保證將疫病消滅在產地,外疫不傳入。要建立和完善《村級防疫員管理辦法》、《村級協檢員聘用委任書》、《村級協檢員動物檢疫工作責任書》等管理制度。要實行報檢和巡檢相結合的檢疫管理工作機制。

2、開展畜牧技術推廣工作。結合區域畜禽飼養情況,開展人工受精、種草養畜、清潔養殖等技術推廣工作。

3、實施相應的獸醫服務。因為村級動物防疫員目前還做不到專職,因此多數還進行相應的動物診療、獸藥、飼料經營服務,但必須服從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大局,使其在診療活動中掌握本村疫病流行狀況,為上級疫情預警預報工作提供參考。

4、理順工作關係。村級動物防疫員接受區域性動物衞生監督所的業務培訓、指導、考核和監督管理。

三、逐步提高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補貼標準和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條件,為做好基層動物衞生工作和畜牧業發展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資保障

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經費納入農村税費改革轉移支付範圍,補貼經費必須進入縣級動監局專户,實行每半年發放一次。因此對經費使用情況要加強監督管理。市縣動監部門應主動爭取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積極落實和兑現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補貼,不斷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方便條件。要將對防疫員的補貼落實情況作為考核、立項、評優的先決條件,對於不落實或減少補貼資金的,不予支持。要按照每個行政村一個防疫室和“五有一落實”(有防疫員、有防疫室、有交通工具、有通訊工具、有防檢疫和冷鏈設備,落實防疫員報酬)的建設標準,並有計劃地免費對村級防疫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其達到中專學歷水平。

四、建立定期考核機制,實施獎懲制度

縣級動監部門和鄉鎮區域所應按照《村防疫員管理辦法》等規定,完善細化縣級考核辦法,配合有關鄉鎮政府和村委會選聘合格人員。本着績效掛鈎和多勞多得的原則,採取指標考核方式,確保村級動物防疫員工作質量,對不合格者不予兑現工作補貼。考核的重點主要有:

1、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率和免疫合格率,可通過實地檢查和抽樣調查等方式確定是否100%進行免疫,通過實驗室的血清學試驗確定抗體保護率水平,以檢驗免疫質量。另外也可根據動物疫病的發生情況確定本地動物防疫工作成績。

2、免疫標識和免疫檔案是建立畜禽及畜禽產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檢查對免疫標識佩戴和免疫檔案填寫完成情況,規模飼養場和養殖小區用藥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等作為考核村防疫員的重要內容。

3、免疫和畜牧業生產相關報表的填寫、上報是否完整、按時。

4、產 地檢疫工作完成情況,要根據檢疫書證使用和收費帳目考核檢疫、消毒工作,出現違法違規行為的要堅決予以處理。

五、積極探索建立村防疫員管理的長效機制

要實行動態管理,不斷提高其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選聘、考核和培訓機制,大力推進“五好”村防疫員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畜牧業畜牧業建設,為保障畜牧業發展和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造就一支技術過硬、思想先進和村民信任的防疫員隊伍。

【第12篇】建立完善海事行風建設長效機制調研報告

建立完善海事行風建設長效機制調研報告

行風是一個單位工作風氣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單位整體素質水平的重要標誌。海事部門代表國家擔負着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的職責,行風建設工作直接關係到海事隊伍的形象、關係到海事執法的權威,特別在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大潮中,直接影響到和諧海事建設的進程。如何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海事執法隊伍,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下面就如何構建海事隊伍行風建設長效機制,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目前海事隊伍存在的行風問題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市場經濟帶來了我國利益格局的變化,價值取向多樣化,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影響到海事隊伍的建設。具體表現為:

(一)大局意識淡薄。個別海事管理機構在執法過程中想問題做事情首先考慮本單位、本部門利益,沒有大局意識、全局觀念;沒有把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對上級出台的政策有利的執行,無利的推諉,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二)依法行政觀念不強。個別基層海事管理機構和少數執法人員重收費重罰款、輕教育輕糾正。利用行政處罰的自由裁量權和行政許可的審批權,收受行政管理相對人的錢物,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

(三)文明執法意識淡薄。個別單位、少數執法人員官僚主義、特權思想還比較嚴重,缺乏以人為本、文明執法意識,對待基層態度粗暴生硬,耍特權,抖威風;對待羣眾冷、硬、橫、推。

二、存在問題的根源:

(一)缺少政治理論學習,信念不堅定。

面對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一些不正常現象,少數海事執法人員只看到社會生活中醜惡的一部分,摒棄了共產主義理想抱負。放鬆了道德修養,理想信念蜕化,價值取向移位。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等價交換的原則運用到海事執法工作當中,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撈取實惠、尋求社會財富的工具,把接受當事人禮品、禮金、香煙、吃請等視作個人的能耐,最終導致思想道德不斷滑坡,甚至發生違紀及至犯罪的行為。

(二)制度流於形式,權力制約不到位。

海事人員從事海事執法工作,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權力,因此,很容易成為一些違法船主腐蝕拉攏的對象。一些違法船舶因違反規定超載、證照不全、漏交規費等要受到行政處罰。他們為減輕或逃避處罰,採取了現場送錢送香煙或請吃、請喝等等手段來打點賄賂海事執法人員,接受了吃請的海事執法人員“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而開了“綠燈”,致使違法船舶不經任何處罰而放行,同時這就損害了遵章守法船舶的權益,擾亂了正常的航行秩序,給水上交通安全留下了安全隱患。

(三)注重部門利益,監管不力。

由於地方海事部門是自收自支單位,受部門利益驅動,部分海事管理機構只注重經濟效益,放鬆了安全管理和隊伍建設;只注重經濟指標考核,忽視社會滿意度指標的考核;只注重物質文明建設,缺少了精神文明建設。個別單位的政治理論和法律法規學習流於形式,沒有真正起到學習促進工作的作用,不能對幹部職工的思想產生積極的正確引導。同時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督檢查的工作力度,對行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嚴格查處,存在護短現象。

三、加強行風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把行風建設與業務工作結合起來。

要始終把行風工作納入全局工作通盤考慮,總體謀劃,統一部署,把行風工作與業務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實、一同檢查、一同獎懲。

1、要加強行風建設工作領導。要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原則,建立健全“黨政一把手總負責”的行風建設工作領導機制,成立由一把手為組長的糾風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主要領導是抓行風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協同抓,科、室、所各負其責,責任到人,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緊密聯繫行風建設目標要求,把行風工作納入行業目標管理,建立糾、評、建機制,制定並實施《政務公開制度》、《評議制度》、《信訪舉報制度》、《監督檢查制度》、《行風、行政執法檢查制度》等。通過一系列制度建設,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動工作,促進行風的建設。

(二)把行風建設與規範執法結合起來。

緊緊圍繞建立行為規範、運作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機制開展行風工作。

1、規範執法行為。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規範審批行為。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將有關許可事項、依據、辦理程序及要求、收費標準等進行公示。並及時公開審批、處罰、水上交通事故處理、船檢、船舶登記情況、船員培訓信息等,實行陽光操作、透明管理。要把行風工作的重點放在 一線對外執法窗口,實行“一站式服務”。為服務對象提供一個便民、整潔、舒適、温馨的辦事窗口。

2、加強監督檢查。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海事人員的執法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做到防微杜漸。特別是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做到權力行使到哪裏,監督就延伸到哪裏。建立健全長效監督機制,將個人行風情況,納入績效考評,並與個人評先評優掛鈎。着重抓好重點崗位的監督,着力從源頭上抓好行風建設工作,嚴格責任追究制度,讓違法違紀者遠離海事執法隊伍。

(三)把行風建設與提高隊伍素質結合起來。

建設一支高素質隊伍是建立良好行風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培養,努力提高隊伍綜合素質。

1、培養高素質幹部隊伍。大膽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幹部,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團隊。對理論素養好、專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幹部進行重點培養,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幫助他們拓展海事、船檢、法律等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為幹部順利輪崗履職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幹部隊伍煥發生機和活力。

2、多途徑開展素質教育。一是抓政治理論的學習教育。政治是靈魂,思想是先導,教育是基礎。通過堅持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海事執法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重點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採取自學與集中學相結合的方式,不定期請老師對重點內容進行集中輔導、專題講座,加深幹部職工對政治理論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二是抓思想道德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契機,進一步增強幹部職工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突出宗旨教育、“三觀”教育,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激勵廣大幹部羣眾增強愛國情感,繼承優良傳統,發揚革命精神。着重提高幹部職工的整體素質,形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的良好風尚。三是抓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堅持學習制度,每週組織執法人員學習、鑽研業務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把政風行風建設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結合起來。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時俱進,抓好海事行風工作,積極創造有利發展的良好水運環境。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主動融入、主動呼應、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以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意識,從長遠入手,細心謀劃。通過紮實開展渡口、渡船、工程船、小機船、低質量船舶、超載、運載危貨物等專項整治,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同時,認真落實好水上安全管理責任制,完善長效監管機制,確保轄區內水上交通安全,為地方水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2、優質服務、規範管理。堅持依法行政、執政為民,把羣眾的利益作為海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轉變觀念,為服務對象提供主動式、關心式、全程式的貼心服務,在服務中樹好形象,實現由被動型服務向主動型服務的轉變,杜絕“生、冷、硬、頂”,“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作風。通過發放“民主評議行風”問卷調查表、意見表,建立“領導接待日”制度,聽取行風監督員意見反饋等形式,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及時解決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第13篇】國税局完善規範税收行政執法調研報告

國税局完善規範税收行政執法調研報告

税收行政執法是税務機關的重點工作。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和客觀要求,也是税收行政執法的基本原則和重要保障。我市國税系統經過多年的税收行政執法規範,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相對完備的税收行政執法體系,依法治税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由於税收行政執法受到立法、執法監督、執法環境、執法人員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税收行政執法仍面臨一些問題的困擾。為此,筆者就當前税收行政執法現狀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一點思考,僅供大家參考。

一、税收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

(一)税收立法的滯後阻礙了税收執法的發展。現階段,我國税收立法總體上是協調的,税收制度比較完整,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税收基本法還是一項空白。税收基本法統領、約束、指導、協調其他税收法律、法規,它對税收的基本制度、税收的立法原則、税收立法的管理權限等基本內容進行規定。二是税收法律規範的級次不高。具有法律層級的税收規範只有《税收徵管法》、《企業所得税税法》和《個人所得税》,絕大多數的税收規範是以法規、規章、税收規範性文件等形式存在並實施的。三是個別税法政策複雜,理解、操作難。如新出台的《企業所得税法》及其實施細則,當前在我市税務機關內部能真正理解運用好該法的税務行政執法人員不多。四是地方立法權不足、缺位。制定税收地方規章必須得到税收法律、行政法規的明確授權。在當前地方政府不能享有完全立法權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為了促進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或解決本地區的實際問題,必然尋求非規範途徑對這種體制的突破。

(二)税收行政執法責任和考核評議制未得到真正落實。國家税務總局《税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早已制定下發,税務系統為落實追究辦法,在這方面做過許多工作,一些執法過錯行為得到了追究。但總的來説執法責任追究在基層局面臨執行難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執法崗責不清,即對執法的崗位、權限、程序、要求及責任等不明確,已經明確的也不夠具體,不夠科學,税收管理員感到執法責任重大。二是考核評議不完善。在基層税務機關中,由於法制機構沒有單獨建立起來,根據當前基層局人員配備和內設機構職能,還沒有一個內設機構能夠擔當起執法評議的職能。三是責任追究難於下手。由於非執法崗責任追究沒有建立起來,造成執法崗和非執法崗職業風險不均,執法崗位責任大,風險大,但工資獎金待遇與非執法崗並無太大差別。四是税務人員流動時責任難以追究,不數人有老好人思想,怕得罪人。

(三)行政執法的程序和證據意識不強。當前税收執法領域,“重實體,輕程序”的事件屢見不鮮。如實施行政處罰時,不事先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就作出處罰決定;行政處罰告知書與行政處罰決定書同時下達;進行税務檢查不出示税務檢查證;扣押、查封商品、貨物,不開具收據或清單。税收執法過程中出現許多證據採集運用不規範的現象。如取得有關部門保管的書證複印件沒有經保管部門蓋章,也沒有註明原件的出處;取得會計賬冊複印件沒附説明材料,也未經被採集單位核對蓋章。需要認定主要事實,提供的證據不能有力證明事實的存在。收集的各種證據材料之間互相有矛盾,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等。

(四)税收行政執法的環境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從税務機關內部來講,“税收計劃管理”仍廣泛的影響依法治税的發展。“税收任務一票否決”仍成為上級税務機關對下級税務機關考核重要內容。從行政執法的外部環境來看,政府幹預税收的現象仍然存在,各級政府為了搞政績,樹形象,從其他方面干預税收執法。外部環境還有廣大社會羣眾的納税、協税護税意識和經濟環境的因素。有少數老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逐步被改改制,過去歷史包袱沉重,但税收行政執法不講歷史原因,這些老國有企業許多欠税不能及時清繳,税收強制措施只能慎用,滯納金更是無從加收。

(五)税務執法人員執法素質影響税收執水平的提高。當前税務執法人員素質總體情況是好的,依法治税意識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執法更加規範有序,但也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部分税務執法人員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觀念淡薄,濫執法、隨意執法現象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少數税收執法人員對有關税收實體法、程序法瞭解不夠。個別執法人員“以情代法”,以人情踐踏法律,執法的隨意性比較大,對自由裁量缺乏規範。對提高税務執法人員執法水平的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行政執法好壞一個樣。

二、規範税務行政執法的幾點建議

(一)加快税收立法的步伐,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建議全國人大盡早出台税收基本法,確立以税收基本法為税收領域的母法,以強化税法的系統性、穩定性和規範性,併為單項税收立法提供依據和範例,最終建立一個以税收基本法為統領、税收實體法和税收程序法並駕齊驅的税法體系。提高現行税收法律規範的等級,對比較成熟的税收法規、規章可以通過人大立法,上升為法律層級。按照事權與税權相一致的原則,授予地方一 定的立法權。立法要考慮執法現狀,對税法與會計的差異問題要儘量縮小。

(二)認真落實税收執法責任制。税收執法責任制包括執法責任、評議考核、和責任追究三個方面,三方面相輔相成,配套實施,缺一不可。首先,必須明確税收執法責任,就是對執法的崗位、權限、程序、要求及責任等進行嚴格界定和明確分解,做到分工到崗,責任到人。其次,建立科學、完善的評議考核體系。在省、市、縣局內部單獨設立政策法規處(科、股),最好在基層分局也配備專職法制員,充實一定的人力,負責評議考核的調查取證,並提出責任追究處理建議,提交該税務機關成立的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考核評議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第三,對應追究的執法過錯行為必須嚴格追究。對考核評議委員會作出的責任追究決定由人事、監察等機構負責執行。對非執法崗也應建立嚴密的崗責評議考核體系,並對其過錯行為嚴格責任追究。

(三)進一步規範行政程序和證據採集行為。建立完整的税收執法程序是規範執法的基礎,也是税務部門多年來探索並付諸實施的重要工作。這一工作的重點主要體現在税收徵收管理程序、税務行政處理程序和税務行政救濟程序三方面,它們互相聯繫,是徵納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準則。當前各級税務機關從上到下要借推廣使用大集中徵管軟件為契機,全面規範各項徵管執法行為,重點規範各項執法程序。對證據的規範做到依法採集證據,任何行政行為必須有税收法律、法規所規定的事實要件為基礎;每一個事實要件必須有相關的事實證據,各種證據材料內容應該一致,證言之間、證言與證物之間、證物與其他證物之間,應互相印證,符合邏輯關係;每一個證據材料來源及取得的方法和手段在合法性方面都無可非議。

(四)營造良好的税收執法環境,提高税收執法透明度。一是嚴格按照“依法徵税、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税’”的工作方針組織税收收入,通過考核執法水平與任務完成情況相結合的辦法來考核税務機關的工作績效。二是整頓和規範税收秩序,營造一個相對寬鬆的、公平競爭的税收環境。特別要利用互聯網絡信息化的渠道,讓廣大網民來參與、監督税收執法。三是加大税法宣傳的力度。從宣傳的方式、內容和途徑等方面都要有大的改進。對“用税”情況要實現逐步透明化、民主化,解決納税人“用税”之憂。通過正、反兩方面的例子來引導納税人依法納税。四是對我市老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税收優惠政策的引導和扶持,幫助其早日擺脱困境,依法履行各項納税義務。

(五)教育培訓與考核評議並舉,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全面提高全體執法人員的素質。執法人員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建議《執法資格證》實行屆期制,三年為一屆,到期後重新考試,合格的方可領證執法。執法資格考試要求從嚴,包括考試題目難易程度和考試紀律。對沒有通過執法資格考試的安排在非執法崗位工作。法制教育培訓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培訓的效果。對執法責任的考核評議,一定要動真格,一旦發現執法責任過錯行為,一定追究執法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員的行政、經濟責任。對執法規範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並與工作績效考核、幹部任用掛鈎。通過這種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提高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

【第14篇】完善殘疾人社保長效機制調研報告

完善殘疾人社保長效機制調研報告

殘疾人是特殊的羣體,又是困難的羣體。對這一羣體給予特定的制度安排,保障他們的社會生活權益,是關注民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我區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援助現狀

我區總人口40.5萬人,殘疾人總人口 2.4萬人,佔總人口的5.9%(其中城鎮人口 1.3萬人,農村人口1.1 萬人)。不同類型殘疾人佔殘疾人總人口數比例,肢體殘疾人數量7563人,比例為31 %,聽力殘疾人數量4531 人,比例為18.7%,言語殘疾人數量580人,比例為2 %,視力殘疾人數量4840 人,比例為19.9%,智力殘疾人數量1977 人,比例8%,精神殘疾人數量2420 人,比例為9.9%,綜合殘疾人數量:2284 人,比例為10.5%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和援助工作,採取多種舉措,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我區殘疾人的生活水平。

在生活就業方面,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幫、包、帶、扶”等多種形式,共幫助563名殘疾人脱貧。通過低保、五保和救濟保障,城鎮特困殘疾人全部享受了低保,部分農村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為保障和提高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區城鄉各類經濟組織中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政策,對福利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殘疾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在醫療方面,實施以免費為特困殘疾人助視、助行、助聽和對特困精神病患者免費給藥的“三助一給”康復扶貧工程,不定期組織專家醫療隊分赴農村,開展義診和會診。

在權益保障方面,開展殘疾人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對殘疾人經營性收入實行税收優惠,推行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支持和鼓勵法律服務機構為貧困殘疾人提供減免費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等。

二、我區殘疾人社會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區殘疾人的社會保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殘疾人的生活保障仍以家庭撫養及臨時性的救助和救濟活動為主,缺乏制度性保障。儘管有關方面大力推行低保制度,使得相當多殘疾人被納入低保體系中,但總體而言,直接依靠制度性保障的殘疾人還很有限,特別是處於低保標準外邊緣狀態的大量城鎮低收入殘疾人家庭,以及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他們的基本保障主要依靠家屬、鄰里幫助以及幹部節日走訪、黨團幫扶和一些親友臨時性救濟。以户均收入確定低保標準的差額補助低保,解決不了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等必需支出。

2、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較低。一是上級補助經費有限,使殘疾人低保工作不能做到普惠加特惠,加上一些地方自身財力不足。二是社會保障的籌資渠道單一,大部分靠財政支出,處於政府包攬的局面,阻礙了殘疾人保障水平的提高。三是殘疾人社會保障納入社會低保之中,未作為獨立保障項目。四是各類康復器材嚴重匱乏,缺乏場所,缺少訓練有素的康復指導員,康復工作在城市沒有正常開展,農村更是空白。五是殘疾人的維權工作有待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3、社會主動助殘未成風尚。中國人組織觀念強,家庭觀念重,受傳統觀念“家國結構”的影響較深。當他們遇到殘疾傷害時,只能上靠政府,下靠自己,別無他途。社會上許多人漠視這一社會羣體的困難性,對他們關愛不夠,甚至是歧視。企業主動捐助殘疾人情況較少,個人捐助現象更是少見。

4、農村殘疾人的生活與社會保障出現了新困難和新問題。按人口比例計算,我區農村殘疾人約有1.1萬人。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更是存在諸多困難。一是農業税取消,基層鄉鎮組織實施社會救濟殘疾人的唯一資金來源消失。二是殘疾人往往是因病致殘,因殘致窮,又因窮致病。我市有四分之一的殘疾人屬於農村特困户,近四成農村殘疾人在高額醫療和社會各項開支的擠壓下,過着十分貧困的生活。三是農村殘疾孩子失學狀況嚴重。四是農村重殘和一家多殘家庭進一步邊緣化。五是外出務工的農民受傷致殘增加,加大農村助殘工作的壓力。

三、幾點建議

(一)樹立新殘疾人觀念

把殘疾人作為能夠參與社會物質與精神財富創造的勞動者來對待,不斷改善他們的生活,包括整個社會生活,使他們能夠在那裏持久地而不是一陣子、平等地而不是作為“三等公民”、充分地而不是一星半點地參與社會生活,達到共同參與、共同分享、共同和諧,最終與健康人相融合。加強宣傳,倡導愛殘助殘的社會風尚,努力營造廣大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社會氛圍,在較大範圍內形成對殘疾人全新的認同。引導社會公益組織和個人積極投入到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中來。

(二)政府要加大對殘疾人社保工作力度

一是發揮政府在殘疾人事業中主導和引導作用。將殘疾人社會保障納入本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統籌規劃,完善殘疾人保障金的管理,設立專項基金,保障資金按時到位足額的發放。

二是明確牽頭單位和責任人。建議政府確定以殘聯為牽頭單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類保障;同時建 立殘疾人社會保障信息共享平台,保證牽頭單位全面、系統地瞭解殘疾人社會救助情況。

三是積極引導幫助殘疾人實現自我價值。鼓勵廣大殘疾人自強、自立,增強就業意識,引導和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對殘疾人勞動就業進行統籌規劃,支持他們參加職業培訓,鼓勵用人單位對殘疾職工開展在崗培訓和轉崗培訓;積極做好開業指導、諮詢服務和後續扶持工作。對農村的殘疾人要與農村扶貧相結合,突出針對性、實用性、通俗性、簡便性和靈活性,鼓勵農村殘疾人擴大 “種、養、加”實用技術培訓規模,逐步實現殘疾人職業培訓規範化、制度化、社會化,為殘疾人創造各種就業條件。

四是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支持興辦福利企業,擴大殘疾人就業門路。政府要支持那些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的單位、企業和個人,並對做出貢獻的給予表揚和表彰。

(三)發揮第三方的社會保障作用

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屬於“社會公共服務領域”,要改變“強國家、弱社會”的格局為“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發揮第三方力量的作用,作為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補充。

1、企業可以發揮資金、產品、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為殘疾人社會保障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與政府部門共同開展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同時規範企業的捐助行為,加強透明度,保證資金的正確運用。

2、各級行會組織應完善機構建設和管理,努力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和服務能力,真正發揮第三方在殘疾人社會保障中的主力軍作用。

3、利用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持殘疾人就業,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化就業援助體系。廣泛開展慈善募捐,發揮各類慈善機構、公益組織、民間團體的作用,為殘疾人事業募資金、募項目、募服務;動員全社會關心幫助殘疾人就業,深入開展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志願者助殘等活動,給殘疾人就業給以行政、法律、經濟、道義和輿論等方面援助。

(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保障制度規範化

一是建立完善殘疾人基礎檔案。重點掌握殘疾人貧困户的生活狀況及動態變化,為政府部門落實保障措施提供準確依據。涉及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的單位應及時將有關情況和數據抄送牽頭單位,由牽頭單位負責定期編髮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的信息。

二是建立獨立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推行覆蓋全社會的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為重點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城鄉困難殘疾人社會救助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等社會保障金,重點對特困殘疾人家庭實施定點和定期的保障。加大各級人大執法、各級政協視察和相關部門定期檢查的力度,切實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程度,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三是出台地方殘疾人社會保障實施細則。將殘疾人生活、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的對象、標準、方法、措施細化,特別要對目前社會低保進行分類,針對重殘、老殘一體、一户多殘和無業智殘人、精神病殘疾人的特殊困難,進一步擴大保障範圍,提高保障標準。

四是完善殘疾人社會救助制度。對城市範圍內的殘疾貧困家庭,適當上浮社會保障標準,對重殘無業、老養少、一户多殘等貧困殘疾人酌情每月給予特別補助;對於農村殘疾人,可免費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併為願意參加養老保險的貼補部分資金。同時多渠道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包括危房改造、免費安裝自來水等;對農村孤殘兒童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就學條件。

五是社會公共服務部門和行業建立對殘疾人的救助制度。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單位應對殘疾人提供優先、優惠、優質的公共服務和救助,每年安排一定量的專項資金服務殘疾人。

六是勞動就業工作制度化。殘疾人的勞動就業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條重要途徑,鼓勵幫助殘疾人自食其力、自強自立,是殘聯部門的一項主要業務工作。要使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成為殘疾人的一種長效保障,必須走制度化的路子。制度化涉及三個問題:一是技能培訓的信息化建設。用人單位用工信息平台。由殘聯部門與各用人單位企業 建立用工信息反饋制度,保證各類用工信息靈活暢通。要有登記和輸送平台。主要是殘聯部門在社區和村組建立服務平台,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建立台帳,與殘聯部門及時溝通,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二是“培訓——就業”一體化建設。分散式就業是很難滿足殘疾人就業要求的。殘聯部門應注重摸索培訓就業一體化模式。如鼓勵興辦福利企業,大量培訓安置殘疾人;農村開展種養殖業基地化建設等。這些模式一旦形成,殘疾人勞動就業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三是殘疾人自謀職業的鼓勵和獎勵機制。殘疾人自強自立、自食其力是政府鼓勵的,並對自謀職業者予以工商税收等多方面的優惠照顧。但還不夠,還應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年底視殘疾人貢獻大小以政府的名義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物質獎勵的資金來源就是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七是社區服務規範化。第一,隊伍的規範。殘疾人是社區、村組、組織的重點服務對象。要提高社區、村組、班子扶殘助殘意識,成立助殘小組並制定扶殘助殘計劃,做到殘疾人工作人人有責。要建立聯絡員隊伍,搭好殘疾人與各級組織的橋樑。要規範助殘志願者隊伍和社區殘疾人自助小組。這是吸引社會各界助殘的渠道,也是殘疾人自強自立、互動互助的一種極佳方式。第二,場地規範。有隊伍必須有陣地。社區要保證扶殘助殘隊伍有陣地、有制度、有牌子、有適當經費,要形成統一的格式。要建立社區殘疾人康復中心,把人人享有“康復服務”作為重點服務工作之一。第三,服務的規範。為殘疾人的服務應做到三條:一是內容要突出。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針對殘疾人基本生活來確定。要突出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和維權、就學就醫、就業及培訓等內容。二是形式要凸顯。要在社區服務場地樹立明顯的服務內容招牌,讓殘疾人一目瞭然。要建立殘疾人諮詢服務專門窗口,堅守“殘疾人優先得到服務”的信條。要在“助殘日”期間開展扶殘助殘宣傳活動,營造社區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讓“扶殘助殘,有你有我”概念在社區居民中生根開花。三是服務要突破。服務內容要不斷開拓,根據不同社區的不同特點,開展特色服務,如結對幫扶、鼓勵殘疾人興辦福利企業等。服務質量要不斷提高,即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提高,生理殘障不斷康復,社區殘疾人精神狀態不斷提高等。服務手段不斷人性化,提倡服務首問負責制,實行跟蹤服務、上門服務等。只要服務到位了,殘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了長期保障,他們就會自覺地、高興地、和諧地融入社會。

【第15篇】完善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鄉村公路是鄉鎮人民對外聯繫、發展經濟、交流文化的紐帶。近幾年,我縣鄉村公路建設發展較快,全縣交通狀況得到較大改善,但是對於鄉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問題,卻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妥善解決,長期需要上級投入。沒有投入,公路質量就逐年下降,致使很多鄉村公路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為解決這一問題,xx鄉、xx鄉結合產業發展,探索鄉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機制,改變了過去鄉村公路建設難、管理難、養護難的狀況。

兩鄉交通概況

xx鄉地處渝鄂邊境,原有12個行政村,1968户,6996人,地域面積75平方千米。境內公路,1981年建成,當時作為省道,路況較好,國家每年撥付專款,統一組織道路的養護。1990年後國家不再統一組織維護,鄉政府缺少資金,公路養護便無法落實。經年累月,致使該段公路路面大坑套小坑、大槽套小槽,過往運煤、運貨車輛都帶着鋤頭、被子、方便麪,司機開一段車,又下來用鋤頭填幾個坑,陷車、斷軸、破胎或堵車就卷着被子在車裏睡覺,37公里路車輛正常行駛就需11個小時,如遇堵車,常要三五天才能疏通。

xx鄉位於縣城東部渝鄂交界處,原有7個行政村,1870户,6700人,地域面積48平方千米,素有 煤炭之鄉 之稱,以前只有唯一一條通往縣城的公路,全鄉的煤炭都是通過這條路顛簸45公里,運至縣城碼頭,再借助長江水道輾轉到其它地方。為降低運輸成本,1979年,鄉里決定打通zz至長江邊一渡口的出境幹道,鄉里召集民工修建了3公里後,由於技術方面原因而擱淺。1985年,鄉里再次召集村民民工建勤修路,在原有基礎上延伸了8公里後不了了知。1990年,鄉里又一次牽頭修路,將原來的測設方案完全否定,重新進行了勘測,修至11公里左右,因為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再次擱淺。1999年,在有關部門的幫扶下,xx鄉第四次實施長紅公路的修建,歷經兩年,終於實現了初通,但路基不牢、路況極差、無人管護, 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 便是對它的真實寫照。並且鄉政府還欠下160多萬元的債,攤下一大堆遺留問題。

二四層法 化解公路建管難題

xx鄉和xx鄉境內都藴藏着豐富的煤礦資源,近幾年,兩鄉以煤炭為主導的產業得到迅猛發展,交通運輸量大幅度增長。去年,xx鄉原煤產量達到12萬噸、烤煙4500擔,xx鄉原煤產量達到25萬噸。隨着兩鄉產業的快速發展,本就癱瘓的公路,已成為制約兩鄉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打破這一瓶頸,鄉黨委、政府一般人在對轄區已形成規模的煤炭企業經營現狀進行深入調查、論證後認為,從產業發展角度,兩鄉道路最大的收益户是煤炭企業,解決道路管養問題,可以探索企業參與的路子,改善企業只用不管的道路建管現狀。於是,兩鄉提出了由政府統籌,煤炭企業出資的辦法,着手開始鄉村公路建管各項工作。並從統一思想認識、精心制定方案、認真組織實施、進行長效管護四個層面探索出鄉村公路建、管、養的長效機制。

第一層:統一思想認識。讓企業自願拿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針對這一困難,兩鄉分別成立主要領導為組長、鄉鎮幹部全部參加的思想工作小組。從煤炭產業發展、煤炭企業發展的角度,從為羣眾辦好事的角度,進行宣傳發動,與企業負責人交心談心,耐心的同企業老闆計算道路整修後運輸成本降低、產量提高、企業效益的增加值,對比分析整修公路投入與實際產生的效益比,讓企業認識到整修公路是企業發展的需要。xx鄉採取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一人一礦,分片發動,據介紹,為做通某煤炭企業的思想工作,負責該礦的鄉領導曾連續三天在煤礦吃、在煤礦住。zz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則實行白天工作,晚上登門的辦法,開展這項工作。

動員企業的同時,鄉鎮幹部還走村入户,以院壩會等形式,進行公路整修宣傳,結合鄉里煤炭、蔬菜、烤煙、藥材、農產品運不出去,生活、生產物資運不進來,過往司機和行人談 路 色變的道路狀況,給羣眾分析公路整修後帶來的好處,讓羣眾知道修路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企業的需要,更是惠及自己的大事,使廣大羣眾積極支持道路的整修。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鄉煤炭企業後悔自己沒有及早重視運輸道路建設,影響了效益,思想很快統一到鄉黨委、政府的認識上來。羣眾也對鄉上的這些行動拍手稱快,表示一定積極支持。

第二層:精心制定方案。在煤炭企業同意自願出資後,兩鄉庚即成立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出資企業負責人為副組長,鄉鎮幹部、村社幹部為成員的公路整修領導小組,制定公路整修具體方案。一是決定公路整修統籌協調工作和資金的管理由鄉政府負責;二是制定整修公路的規模、工期、工程質量、青苗損失、安全措施、獎懲辦法等,如xx鄉要求整修的公路背水溝要暢通、鋪三米寬的碎石、路面不準有大於10釐米的坑;三是落實各煤炭企業出資比例,xx鄉由境內的四家煤炭企業承擔道路整修資金。zz鄉由兩企業負責公路的整改資金及zz鄉政府在原公路建設過程中的債務償還。

制定方案的過程中兩鄉還重點抓住三個環節:一是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廣泛聽取出資企業的建議,儘可能的尊重企業的意願,xx鄉曾四次向企業印發意見徵集書、兩次組織企業討論規劃,xx鄉曾三次召集企業負責人對規劃進行討論;二是強化村社幹部大局意識和為公路整修的服務意識,使村 兩委 主動配合公路整修;三是廣泛聽取羣眾對公路整修的意見和建議,並通過村社 一事一議 ,完善公路整修過程中有關羣眾損失補償的辦法。

第三層:認真組織實施。為確保公路整修的順利進行,xx鄉和xx鄉成立了統籌協調組、財務管理組、材料採購組、質量安全巡查組、矛盾糾紛調解組和公路整修組,實行統籌協調、分組作戰。統籌協調組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企業負責人和村社負責人為成員,重點負責公路整修過程中各組之間的工作協調、與鄰近鄉鎮在整修過程中需要進行的協調工作。財務管理組由鄉長任組長,企業代表為成員,負責公路整修的經費管理。材料採購組由一名副鄉長為組長,企業代表為成員,負責炸藥、石子、水泥等材料的採買。質量安全巡查組由鄉政府與企業代表組成,全天進行安全和施工質量巡查,對發現的問題責令施工隊現場整改。矛盾糾紛調解組由鄉和村社幹部組成,負責對施工過程中沿路植被、農民莊稼被損等可能發生的糾紛進行調解處理。公路整修組由鄉政府、企業負責人組成,負責組織具體整修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兩鄉還強化 三公開 ,一是公開經費的開支,設立公示欄,隨時公佈開支情況,每月由出資企業負責人集體對開支情況進行審核。二是公開材料採買,各項材料的價格由政府、企業負責人按照 質中求廉 的要求共同決定。三是公開質量巡查情況,做到每天一公佈,每半月一評比。

交通改善促進產業發展

通過 四層法 ,xx鄉投資110萬元,完成37公里的公路整修,原來車輛正常行駛需11個小時,現在只要2個小時;xx鄉投資310萬元,完成全長18公里的公路整改,政府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的債務全部償還,運煤里程比原來減少27公里,每噸煤炭運費降低6元,過去一天跑一趟,現在每天可跑兩趟。公路建設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擴大了兩鄉對外經濟技術和物資交流,加快了優勢資源開發,在去年基礎上,今年xx鄉原煤產量增加5萬噸、烤煙產值增加177萬元,xx鄉原煤產量增加5萬噸。長效管護機制的建立為兩鄉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基礎條件保障。

完善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