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螞蟻和蟈蟈》有感【精品多篇】

聽《螞蟻和蟈蟈》有感【精品多篇】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篇一

本學期的實踐課算是完成了,但也應靜下心來好好的反思反思,在星期三的語文小小組活動中,對於我上的《螞蟻和蟈蟈》這一課,各位前輩也作了批評指正,讓我這個新教師是受益匪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這是低年級小朋友最喜歡的課型,所以這節課我主要從趣味性入手,在課堂中通過唱歌、表演等手段來給孩子們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出於種種原因,原先設計的在真正的教學實施中未能有很好的體現,主要存在問題:

一、情境創設不明顯

在設計中我抓住了中要語句要學生感悟,體驗,但在真正實施起來還是不夠理想,例如在剛開始的時候“夏天真熱。”這個句子的教學,我是先出示課文插圖,並講述:“瞧,夏天到了,太陽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絲風都沒有,樹上的知了一個勁的叫着,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説是説出熱了,可總感覺我所創設的這個情境學生根本沒有體會到,圖上的太陽光很柔和,也許應該加上知了的叫聲點綴一下,和同學在課前去曬一曬火辣辣的太陽感受一下,或許學生在這時就會有更好的體驗。

二、動作有些亂

我這節課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所以在出示小黑板的時候,可能有點亂,學生已經説出裏了,我還沒能及時出示,有的是學生還沒能全部説出,我就急着把小黑板掛出來了。這都應該是要多加註意的。

三、朗讀時要求過多

例如在教學第二小節的時候,我最後讓學生拿起書本齊讀本節,並要求讀出蟈蟈的懶和神氣,舒服的不得了,要讀出三種語氣要求過多了,其實可以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讀出來就可以了,也能夠體會到蟈蟈的品質了。

四、評價不夠

不管學生説得如何,教師總説好是不能調動其積極性的,必須根據學生説話的程度和水平給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並根據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矯正。這一過程,教師不可包辦代替,應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形成教師評學生、學生評學生、學生自評的局面。這一點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有待與進一步的提高。

聽《螞蟻和蟈蟈》有感 篇二

以下是2篇關於一年級語文《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的範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儘快掌握教學反思的寫法。

一年級語文《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一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中的課文《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全文共分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雖短卻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個個……”的句式描寫,使全文十分生動。文中的對比也很鮮明:有兩種動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對比,有季節特點的對比,也有兩種動物不同命運結局的對比,這些都增強了課文的可讀性,使課文成為了學生愛讀的好教材。課文的插圖也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針對本文特色,我設計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自學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讀文感受螞蟻的勤勞,蟈蟈的懶惰。懂得只有像螞蟻一樣勤勞,才會有幸福的生活。第二課時的自學目標:背誦課文,並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今天這節課是第一課時。課上下來,專家評委給予了點評,我感觸頗深,具體總結如下:

一、要踏踏實實抓好學生預習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我根據平時的預習要求,特地設計了《預習記錄本》,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相對完成。雖然形式較好,設計也較新穎,可無形中加重了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負擔,也難以真正落實,其效果也不甚佳。在“引導自學”型課堂結構“個人自學”環節上,我自信地認為學生已在家預習過了,無需再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預習時間。結果,有不少學生沒有完成預習作業,對課文中生字詞的理解囫圇吞棗,文章讀得也不熟。課後,經過專家的指點,我進行了深刻地反思:一年級學生不應留書面的家庭作業,要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老師的監督與指導下當堂完成預習作業,一方面給學生減負,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閲讀;另一方面,老師也便於監控,實實在在地抓好預習,逐步培養其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要把課文備透,讓學生一課一得,不能流於形式

“引導自學”型的課堂,雖是讓學生自學,可實質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抓住自讀自學的“精髓”,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讓學生有效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把教材吃透,從一個很高的層面去把握課文,設計教學思路,針對每一課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提出自學重點,一課一得。

自學重點的出示方式可以多樣,如小黑板、幻燈片等,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清楚地知道。另外,課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在自學重點中出示,而應該是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自學方法,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和集體交流之後,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所感悟到的,其感受則因人而異。

此外,在教學《螞蟻和蟈蟈》時,我想通過表演,讓學生在評價中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進一步理解課文。結果,學生草草讀完課文後,就開始演了,有的小組為了角色還爭了半天,導致表演時間過長,也難以組織,流於了形式。整個過程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學生並不是真正深入課文去揣摩。

三、要切切實實按照“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準備“痛苦”地轉型

説來慚愧,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並沒有紮紮實實地按照“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進行授課。教學《螞蟻和蟈蟈》時,一堂課下來,深有感觸:自學能力的培養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整堂課下來,學生沒有真正沉下心來進行有效自學,往往是停在表現,淺嘗輒止。學生的“引導自學”型課堂結構學習模式還沒有形成規模,小組合作分工未很好明確,但基本做到輕聲細語。學生小組交流自學情況的有效性也未得到較好的體現。由於學生未能真正融入課本,真正進行思考,課堂缺少了學生思維的跳躍和智慧的火花。針對這些問題,以後我會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把“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

總之,在自學的課堂上,我要擅於引導,留給孩子充分的自學時間,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有激發學生自我教學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年級語文《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二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説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課標強調,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課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同時新標準強調低年級的閲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從這一點出發,我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而且讀出人物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結果。在本設計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膽設計,讓學生扮演花兒採訪、老師扮演草兒採訪,感悟人物形象。還讓學生髮揮想象,模擬蟈蟈神態、語氣,演繹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興趣很高,在讀讀、寫寫、演演、説説中,學的比較紮實,比較輕鬆。最大的收穫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這節課的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第一步就是激趣:通過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展示全課文的動態畫片,設置了新異的情境,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獲取豐富的表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閲讀的要求;第二步: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

二、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自主探究。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説説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邊讀邊指出畫面上螞蟻的背、拉動作。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在學生反覆練讀的基礎上,給一部分學生戴上了螞蟻的頭飾,請他們上台來學一學,演一演小螞蟻搬糧食的樣子。學生進行表演體,情境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了破教學重點。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探求拓展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擔負着重要的角色。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想象對於國小生具有一定的優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於學生髮展想象。《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裏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啟發想象。學生根據課文已有的線索,將片斷和隱含的東西連接在一個場面中,從場面出發來創造組合出新的視野。有的説:蟈蟈會邊打哈欠邊對螞蟻説:你們,大熱天還搬糧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説:蟈蟈會指着螞蟻笑:真是一羣傻瓜,搬糧食多累,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啊!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説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相異而豐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積累運用語言文字,加深內心體會

教學到最後的環節,我根據課文內容自編了一篇三字經, 內容如下:

烈日下,小螞蟻,搬糧食;綠蟈蟈,忙乘涼。

北風吹,勤螞蟻,多幸福;懶蟈蟈,被餓死。

小朋友,學螞蟻,愛勞動;展未來,生活美。

學生在學習三字經的同時再次從整體把握了課文。在最後的環節,我還注重成語的積累,藉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我結合《練習七》教學了幾條成語,“有備無患,防患未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用故事情節,學生輕鬆地懂得了成語的意思,也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如果平時的教學注重語言積累,對於學生説話、寫作都是有幫助的。

隨着課程標準頒佈和實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盡其所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善學,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交往,構建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敢於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氛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螞蟻和蟈蟈》語文教學反思 篇三

前幾天,書記來聽我的課,我選擇了《螞蟻和蟈蟈》,全文一共三小節:第一小節描寫了炎熱的夏天,螞蟻不辭勞苦地搬糧食;第二小節講述了蟈蟈自己貪圖享樂,還嘲笑螞蟻;第三小節介紹了冬天裏螞蟻和蟈蟈截然不同的結局。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十分適合低年級小朋友閲讀。

該如何教好這一課呢?當時我的想法是:除了要讓學生讀通、讀懂課文之外,要適當加強説話的訓練——在文章的一、二兩小節,都用到了“有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於是,在學生解決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並指導他們細讀了一、二兩個自然段之後,我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小節有什麼共同點,很快就有學生髮現了這個句式。就這個句式,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説話訓練:先讓學生用文中的句子説一説“一羣螞蟻在搬糧食,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一羣蟈蟈躲在大樹下乘涼,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接着用前面《識字2》中學習到的體育項目説一説“運動會上,運動員們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最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再説一説“下課了,同學們在院子裏活動,有的……有的……還有的……”通過這三個層次的説話訓練,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對前面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回顧,還結合實際學會了靈活運用這一句式。

第二課時教學文章第三自然段,我仍然緊緊抓住這個句式,先讓學生用口頭填空的方式回憶了一、二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再讓學生對第三自然段進行擴充:“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螞蟻躺在堆滿糧食的洞裏過冬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蟈蟈(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當這四組句子一起放在學生面前時,給學生的震憾是強烈的,這個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也不言自明。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我緊緊抓住“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説,再以説來促進學生的朗讀與理解,起到了“牽一髮以動全身”的效果,自我感覺還是比較成功的。在這裏和盤托出,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示,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篇四

蘇教版第二冊第二十課《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説明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課文篇幅雖短,但卻富有教育意義。

針對教材的特點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心理,我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主動的參與、感知中,發展他們的能力。在設計本課時,我努力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演”中悟。還結合本單元的“讀讀背背”,設計了“四季成語猜猜看”等練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走下課堂,我有以下幾點頗深的感受:

一、朗讀是感悟文本的最佳途徑

“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首先,我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如指導學生讀好“背”、“拉”、“滿頭大汗”等詞語,讀出螞蟻那種勞累的感覺,讀出對螞蟻的讚美之情;指導學生讀好“唱歌”、“睡覺”、“自由自在”等詞語,讀出蟈蟈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讀出對蟈蟈貪圖舒適的鞭撻感情。根據課文內容,我還設計了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同的讀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特別是配上了動作的表演讀,同學們都以逼真的動作和飽含情感的角色語言,讀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二、即興幽默的評價語言對課堂氛圍有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以前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時,我總是單純以讚揚和鼓勵為主;在執教這節課時,我即興地加入了幽默“因子”。如在學生朗讀“夏天真熱”這句話時,我在一旁自言自語地插話:“真熱啊,可以吃冰淇淋了!好熱呀,要扇電風扇了!更熱了,快開空調吧!”沒想到幾句很簡單的話,不僅引發了孩子們的歡笑聲,還意外地促使他們飽懷激情地投入到課文所營造的氛圍中去體驗和感悟。幽默、風趣的語言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激活了學生的興趣,點燃了他們的激情。

三、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課文中沒有具體描寫螞蟻和蟈蟈是怎樣搬運糧食的,描寫螞蟻時只用了“背”、“拉”兩個詞,寫蟈蟈自由自在的樣子時也只用了“唱歌”、“睡覺”兩個詞,事實上,圖中所畫或它們實際所做的遠遠不止這些。因此,我讓學生動腦筋去想一想,螞蟻還會用什麼動作搬糧食?如果你是蟈蟈,你會怎麼樣笑話螞蟻?還要求學生用“有的。有的。”句式和本課中的重點詞句來描述螞蟻和蟈蟈的話語和行動,訓練、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我還精心設計了一個問題:“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陽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這時候,蟈蟈們會怎麼説怎麼做呢?”用延續情節來引導想象,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題的認識。

四、教師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成為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的重要保證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和豐富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我在引導學生理解“這麼炎熱的天,小螞蟻為什麼還要背糧食?”時,有的學生説:“從中可看出小螞蟻的勤勞、可愛》”有一個孩子卻説:“我覺得螞蟻真可憐!”他的“獨樹一幟”的回答立刻惹得全班孩子鬨堂大笑。聽到這樣的回答,我不免有些意外,但我沒有批評、責怪這個學生,而是引導他再讀前文,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小螞蟻非但不可憐,而是非常的勇敢、勤勞。不僅使學生正確理解了文本所藴含的深刻內涵,而且尊重了學生的認識差異,保證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暢所欲言,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保障了學生個性的多元發展。

《螞蟻和蟈蟈》課堂教學反思 篇五

對本文的教學中我仍採用了讀寫的方式去進行,因為任何的一篇文章都是先要去閲讀才能對資料有所瞭解所以根據先學後教的課堂模式,給出學習目標和要求,讓學生根據目標與要求自學讀書,透過自讀自找,學會劃出文中的重要詞句去理解,在大家的互幫的學習下達成共識,並轉為自己所用,比如文中出現: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句子,我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自己在旁邊也來寫一寫,這也是培養孩子學習積累的方式,還有就是到了結尾,我還做了一個小改變,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冬天的蟈蟈是這樣的結果,那麼螞蟻又是怎樣過冬呢?大家討論説一説,再把它寫在課文中。

有讀有説有寫這樣更好的去理解故事的寓意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應用對於課堂教學是十分有用的。真正高效的教學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實踐、討論、再實踐。

《螞蟻和蟈蟈》語文教學反思 篇六

本學期的實踐課算是完成了,但也應靜下心來好好的反思反思,在星期三的語文小小組活動中,對於我上的《螞蟻和蟈蟈》這一課,各位前輩也作了批評指正,讓我這個新教師是受益匪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這是低年級小朋友最喜歡的課型,所以這節課我主要從趣味性入手,在課堂中通過唱歌、表演等手段來給孩子們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出於種種原因,原先設計的在真正的教學實施中未能有很好的體現,主要存在問題:

一、情境創設不明顯

在設計中我抓住了中要語句要學生感悟,體驗,但在真正實施起來還是不夠理想,例如在剛開始的時候“夏天真熱。”這個句子的教學,我是先出示課文插圖,並講述:“瞧,夏天到了,(語文 課 堂 網)太陽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絲風都沒有,樹上的知了一個勁的叫着,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説是説出熱了,可總感覺我所創設的這個情境學生根本沒有體會到,圖上的太陽光很柔和,也許應該加上知了的叫聲點綴一下,和同學在課前去曬一曬火辣辣的太陽感受一下,或許學生在這時就會有更好的體驗。

二、動作有些亂

例如在教學第二小節的時候,我最後讓學生拿起書本齊讀本節,並要求讀出蟈蟈的懶和神氣,舒服的不得了,要讀出三種語氣要求過多了,其實可以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讀出來就可以了,也能夠體會到蟈蟈的品質了。

三、評價不夠

教師總説好是不能調動其積極性的,必須根據學生説話的程度和水平給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並根據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矯正。這一過程,教師

四、做的不夠

不可包辦代替,應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形成教師評學生、學生評學生、學生自評的局面。這一點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有待與進一步的提高。

《螞蟻和蟈蟈》課堂教學反思 篇七

上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興趣很高,在讀讀、演演、説説、寫寫中,學的比較紮實,比較輕鬆。最大的收穫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摘蘋果複習詞語;聽聽風聲感受冬天的寒冷。在生動、形象、逼真的環境下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激發學生探索語言的熱情,對學習課文有着極其重要的情緒影響。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去説、去思、去讀,給予他們思維、説話、讀書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運用多媒體手段再 現螞蟻搬糧食的情景,學學螞蟻搬糧食的樣子,實現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願望,有效的喚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看看圖片,再引導交流,使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和感受語文。為師生、生生與文本之間的相互對話奠定了基礎,從而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裏,閲讀教學變成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感情朗讀也水到渠成。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從課文和 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有效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提高了學習效率,也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

聽《螞蟻和蟈蟈》有感 篇八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52

《螞蟻和蟈蟈》課堂教學案例與評析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蘇教版國標本國小低年級語文教材選用的課文,內容豐富,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課文的語言規範,字裏行間留有想像的空間,易於進行説話訓練。插圖精美,注重創設課文內容所展示的情境,與課文有機結合,構成一個整體,使觀察圖畫、理解內容、語言訓練三者相得益彰。圖文的協調配置,還具有引發想像、啟發思維的作用。

教材説明:

【感謝您瀏覽第一範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範文網)網址是

一年級下冊第18課《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夏天一羣螞蟻在搬糧食。第二自然段講幾隻蟈蟈笑話螞蟻是傻瓜,躲在大樹下自由自在地乘涼。第三自然段講冬天到了,螞蟻安然過冬,蟈蟈卻又冷又餓,神氣不起來了。課文三個自然段都配有插圖,有助於學生觀察想像,有助於教師訓練説話。

片段1

師:小朋友們,一説起夏天,我們都會説“夏天真熱”,你能説説夏天到底有多熱嗎?

生:夏天,我穿着很薄的裙子,身上還流汗。

生:夏天特別熱,人站在外面就好像在洗熱水澡一樣。

生:夏天,我即使呆在屋裏也覺得喘不過氣來。

……

師:夏天,你最希望呆在什麼地方過什麼樣的日子?

生:我最希望呆在家裏吹空調。

生:我也想呆在家裏,最好有西瓜吃。

生:我最喜歡和媽媽逛超市,那裏涼快,還可以買些雪糕吃。

……

【評析】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説話訓練的源泉,引發學生內心深處的生活感受,學生就會有話可説、有話要説,説出的語言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都經歷過炎熱的夏天,對夏天熱的感受都很深刻,只要設計好問題引導他們説話,他們就會將內心的感受化為語言表達出來。

片段2

(出示“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

師:自己讀一讀,演一演吧。(小演員們個個演得十分投入,興致盎然。許多學生彎着腰,躬着背,一隻手攢着勁,另一隻手還抹着汗。)

師:(趁熱打鐵)螞蟻們除了用“背”和“拉”這兩個動作搬糧食,他們還會採用哪些動作搬?(學生就好像被注入興奮劑似的,情緒更高昂了。)

生:略。(學生分小組説,然後邊説自己想到的動作邊表演。)

師:(精選幾個學生上台做定格的動作。)誰能從這些動作中任選兩個不同動作,並用上“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  ),有的(  ),個個(         )。”(投影顯示)説話?

生: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拉,有的推,個個滿頭大汗。

生: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扛,有的拖,個個滿頭大汗。

師:螞蟻們熱得直流汗除了用“滿頭大汗”這個詞來形容,還可以用“渾身是汗”或“汗流浹背”來形容。(投影顯示)

生:“一羣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抬,有的頂,個個汗流浹背。”

……

【評析】將課文內容、表演與説話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一範文就顯得生機勃勃。

片段3

第二自然段開頭一句“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因為這句話隱含着豐富的內容,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師:螞蟻搬糧食的時候,蟈蟈在做什麼?

生:(讀)“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師:他們看到螞蟻搬糧食,有什麼看法?

生:(讀)“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

師:(投影圖畫)他們會怎麼説呢?

生:蟈蟈會説“螞蟻,你們真傻,天這麼熱還幹活,看看我們多舒服呀!”

生:“小螞蟻,你們是傻瓜,別搬糧食了,過來乘涼吧!”

生:“真是一羣笨傢伙,在大樹下唱歌、睡覺多自在,不會享福!”

……

【評析】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形象,學生的説話離不開想像。挖掘課文語句中隱含的內容、結合看圖進行説話訓練,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在第一範文上能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片段4

(課文第三自然段讀懂後)

師:請小朋友再讀一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螞蟻和蟈蟈為什麼過着如此不同的生活?

生:夏天,螞蟻搬了許多糧食,所以冬天生活得好;而蟈蟈,夏天,在大樹下乘涼,不勞動,所以冬天又冷又餓。

生:“螞蟻夏天勤勞,冬天就過好日子;蟈蟈夏天懶,冬天就過不好的日子。

……

【感謝您瀏覽第一範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範文網)網址是

【評析】比較最能使學生明瞭螞蟻和蟈蟈不同結果的原因,原因明白了,學生的説話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片段5

(全文學完後,我用口頭描述的方式創設情境,訓練學生説話。)

師:轉眼間,夏天又來到了。一隻老蟈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開會,討論今年夏天該怎樣做。現在,你們就是蟈蟈了,四人一組開會討論吧!

生:今年夏天,我們要和螞蟻一起搬糧食。

生:我們還要蓋房子,搬來的糧食放在房子裏,冬天我們就不會又冷又餓了。

師:去年夏天,你們笑螞蟻是傻瓜,現在是不是該向他們道歉呢?

生:我會對螞蟻説“對不起,螞蟻,其實你們不是傻瓜,我們才傻呢!”

師:稱呼螞蟻兄弟或螞蟻哥哥、螞蟻姐姐,是不是更有禮貌?

生:“螞蟻哥哥,請你們原諒我們,其實你們很聰明瞭,夏天搬糧食,冬天就有吃的了。”

生:“螞蟻兄弟,今年冬天我們要請你們到我們家吃飯。”

……

【評析】閲讀教學中,捕捉課文的後續語言,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可以使學生的説話能力得到提高,還能使學生在説中明理。

學生在説話訓練中發展是不僅僅是説話能力,他們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深入透徹地理解了課文。閲讀教學的目標在興趣盎然的説話中全部達成。

轉載自點點滴滴的博客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篇九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説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上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興趣很高,在讀讀、寫寫、演演、説説中,學的比較紮實,比較輕鬆。最大的收穫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這節課的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第一步就是激趣:通過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展示全課文的動態畫片,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閲讀的要求;第二步: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

二、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自主探究。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説説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學生進行表演體,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探求拓展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擔負着重要的角色。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裏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相異而豐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積累運用語言文字,加深內心體會

教學到最後的環節,我根據課文內容自編了一篇三字經,內容如下:烈日下,小螞蟻,搬糧食;綠蟈蟈,忙乘涼。

北風吹,勤螞蟻,多幸福;懶蟈蟈,被餓死。

小朋友,學螞蟻,愛勞動;展未來,生活美。

學生在學習三字經的同時再次從整體把握了課文。在最後的環節,我還注重成語的積累,藉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我結合《練習七》教學了幾條成語,“有備無患,防患未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用故事情節,學生輕鬆地懂得了成語的意思,也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隨着課程標準頒佈和實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盡其所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善學,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交往,構建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敢於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氛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