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3、安恩和奶牛》課文原文【通用多篇】

七上《3、安恩和奶牛》課文原文【通用多篇】

安恩和奶牛 篇一

安恩和奶牛 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作品,瞭解主人公關懷動物,重視它們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體會小説主題。

2、複述故事,體會小説構思的精巧,瞭解懸念手法的作用。

3、學習小説的描寫方法,瞭解人物外貌描寫與小説情節和主題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1、小説主題的多角度分析。

2、小説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放鬆心情,導入新課

1、生説5遍奶牛,再説5遍牛奶。師問:奶牛吃什麼? 生答:奶牛吃草。師借題發揮,導入新課。

2、作者簡介:約翰尼斯·延森:丹麥小説家、詩人。194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希默蘭的故事》(34篇中短篇小説集)等。

3、帶着任務讀書:學習文中所列生字詞及瞭解本文故事情節。初步瞭解安恩的性格特點。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生完成“隨堂練習”,師巡看,然後生讀字音,生解釋重點詞語,師再個別強調。

三、概括故事情節

師:請同學們簡要概括故事內容。注意説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生思考,並在“隨堂練習”上寫作)

生1: 一天,老婦人安恩牽着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別人要買,安恩不賣。

師:過於簡略,對於故事發展的過程,也就是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相當於記敍文的起因、經過、結果你沒有。 生2: 一天,老婦人安恩牽着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後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最後,人們氣憤起來,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

師:比較完整了,這裏有時間——一天,有地點——集市上,有人物——安恩。關鍵有開端(老婦人安恩牽着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發展(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後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高潮(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這篇小説的高潮就是結局。

知道了故事梗概,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篇小説的主人公——

四、初識安恩

師:先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小説的第1小節,語速要慢,要平靜一些、舒緩一些。 師: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第1小節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出示示例)從 “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這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 生:她身上穿着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乾淨;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着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

這是一段衣着外貌描寫,寫出了安恩老人是個樸素的老人。 師:還能看出——( 不富裕、自食其力過得有尊嚴) 生:是個歷經滄桑的老人,是個有愛心的老人。

師:是呀,她對衣物如此,何況奶牛,這也為全文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師板書“初識安恩”,然後請生把剛才幾個關鍵詞寫在後面:樸素、歷經滄桑、有愛心) 師:請繼續——

生:我説這一句:“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哦,真是旁若無人,安閒得很”,這是動作描寫,寫出了安恩的沉靜安詳。

師:這個判斷很準確,板書上“沉靜安詳(心若止水)”。

生:還有“周圍一片嘈雜喧鬧:馬市上馬兒嘶鳴,海灘上漁船卸貨的在吆喝,馬戲班鼓聲咚咚,小丑們招搖地高聲喊叫”,這是景物描寫,用這種“鬧”,反襯安恩的“靜”。 師:“反襯”抓得特別準。這是一段環境描寫,不是景物描寫。

當我們初識了安恩以後,再請自由閲讀第3~19小節。(可以讀出聲音)

五、走近安恩

師:先後有幾撥人要買奶牛?哪幾撥?這幾撥人的出場順序能倒一倒嗎?為什麼?

生:有四撥。分別是,錙銖必較的人——身穿血跡斑駁的罩衫的(精明利落)屠夫——死乞白賴的人——來過一次又出大價錢的人(刨根究底的人)。

生:不能顛倒,這四撥人一撥比一撥難對付。是根據情節發展的深入而設定的順序。 師:通過安恩的回答 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你對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認識? 示例:從“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後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彷彿發現了什麼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這句中動作細節可以看出安恩是個十分憐愛奶牛的善良的人。 生:四撥人都要買安恩的奶牛,都同樣遭到安恩的拒絕,但拒絕的語言和語氣是有區別的,對於屠夫她用了四個字,堅決予以拒絕:“它不賣的!”可以看出安恩對奶牛的感情很深厚,這是一種很令人感動的關懷。

師:太棒了!一下子發現了這個細節,請在“走近安恩”後寫上:精神關懷。

師: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下3~19小節。還原一下市場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環境的渲染(師讀安恩)。

六、多角度分析主題:

師: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説:“對於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安恩她把奶牛當做自己平等的同類、老朋友、親人一樣理解、尊重,關懷奶牛的精神世界。 下面請以安恩告訴我為開頭,把你得到的啟迪寫下來:

1、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孤獨是痛苦的。能夠讀懂孤獨,理解孤獨,解除孤獨,這樣的主人是偉大的。 2.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3、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人和動物都和諧了,那人與人之間呢?

七、小結

本節課我們知道了小説的情節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本課的情節極具有懸念,直到結尾才讓人豁然大悟。

我們還初步知道了小説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畫細節: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 我們還懂得了人類對於動物不僅應有物質上的給予,還應有精神的關懷。

八、作業

小説最後安恩對自己不賣牛作出解釋後,集市上的人有怎樣的反應?請續寫一個結尾。(寫“筆記本”上)

附,評課內容 朱老師:

今天聽了王老師的一節課,在這節課中我們感受到了王老師的大師風采。

內容方面:王老師的課從一開始説5遍奶牛和10遍牛奶開始,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一堂課從輕鬆幽默開始。整個教學流程清晰、一目瞭然而且層層遞進,很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人物形象在讀者面前一步步的鮮明起來,課堂給人的整體感覺非常的乾淨利落,而且實現了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昇華。

幾個值得稱道的地方:

1、在概括故事的內容時,第一個同學概括較為簡略,王老師在提出明確的任務要求後請同學們再概括,給同學很好的學習方向。而緊接着教師課件呈現的內容又很好的強化了學生的認知,我想這樣的教學效果一定是很好的,給同學們留下的教學印象一定是很深的。

2、七年級的同學學習的過程除了學習文本知識之外更應該是一個交給方法和習慣的過程。王老師的這節課也很好的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無論是王老師對素材本使用的強調還是示例的方法都很好的給學生以學習的方法。

3、王老師課堂中不斷的鼓勵學生,尤其是強調“有時錯誤的答案比正確的答案更有價值”這樣的觀點,鼓勵孩子不斷地大膽地去嘗試,應該會使學生終身受益的。

建議:在“走近安恩”環節,王老師強調是“幾撥人”而非“幾個人”。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和學生講,雖然是寫了幾個人,但這幾個人是選取典型的人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由此可以看出還有很多人都對安恩的牛感興趣。

周老師:

《安恩和奶牛》這篇課文是新選進國中語文課本的,對它比較陌生。在上週我們備課組活動時,王老師對這篇文章的解讀就引人入勝,帶着期待與學習的心情走進了王老師的課堂。一節課聽下來,發現王老師的特色在於:迴歸文本。 王老師通過“初識安恩”、“走進安恩”這兩個大的支架,引導學生閲讀文本,由表及裏細緻分析了安恩的形象,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不知不覺進入文本,開始賞析、點評、歸納,一切顯的那麼水到渠成,王老師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真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從中我也感受到王老師本人對文本的研讀非常透徹,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我想,唯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積極有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除此之外,王老師的課還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品味的地方:

1.每讓學生思考回答前,王老師總是給出示例。我想,對於七年級學生,這是很必要的,有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課上老師生動的朗讀、學生入情的對話朗讀成為一大亮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效果很好。從學生情不自禁的鼓掌中便可看出; 要學習的地方很多,就不一一贅述了,盼望經常聆聽王老師的課。 建議:課堂自主討論少了些,這可能跟我們還沒有開始合作學習有關。

李老師:

無論是教研活動,還是這兩天連續聽了王益民老師的兩節課,感到王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東西,覺得自己要學習的地方很多。

王老師在教授《安恩和奶牛》這課時,首先從遊戲入手,玩是孩子的天性,上課伊始就一下抓住了學生,激發了學生對學這篇課文的興趣。

其次王老師緊緊抓住了文本,緊扣“安恩”這個人物形象,從淺入深,由表及裏,水到渠成地將安恩這個“仁愛天下的平民”形象(和以前課本中的“哈爾威船長”的高大英雄形象比較)展現給大家。

再次王老師在給學生設計問題時,要求很明確而且有範例,學生回答起來就又指向性了。整節課王老師對學生語文習慣的培養很注重,也是值得我學習的。

最後王老師在整節課中體現出的深厚的文學修養也是我們年青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積澱的。這兩天瀏覽了王老師的博客,收穫很多,覺得王老師真是一個善於觀察思考,勤於讀書和動筆的人,作為年青教師有些慚愧! 要學習的地方很多,盼望有更多的機會向王老師學習。

賀老師:

第一次聽王老師的課,就感受到王老師大師的風采。幽默風趣的談吐,循循善誘的引導,精心巧妙的設計,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恩和奶牛》是這屆七年級新換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外國的小説。它的篇幅短,約兩千字,情節也很簡單,老婦人安恩牽着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後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最後,人們氣憤起來,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雖然小説篇幅短小,情節也不復雜,但是因淳樸的人物形象和奇妙的構思膾炙人口。 王老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重點就定在對安恩的分析上,而且設計巧妙,通過初識安恩——走近安恩——評價安恩,逐步引導學生在閲讀文本的基礎上,分析安恩的形象,從而使得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清晰起來。

同時,王老師非常細緻,非常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中的幾個細節值得學習。

1、素材本的使用。七年級的學生剛進校,如何積累、如何學習語文,由於來自各個學校,習慣不一樣,王老師的這中做法給了學生很好的指導。預習、課堂筆記、優美詞句的積累、小練筆。讓學生通過素材本得到了能力的提升、知識的積累。

2、示例的使用。在課堂上,每一個重要的環節,比如概括故事的環節、任務分析的環節,王老師都安排了示例。為學生掌握方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這對七年級的孩子來説,是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建議:相信做王老師的學生一定很幸福!

錢老師:

聽了王老師很多課,,每節課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每節課都會有不小的收穫。

《安恩和奶牛》是一篇小説,王老師從上課開始讓學生説五遍奶牛和十遍牛奶的小遊戲開始,就把我們帶入了一堂別開生面、逸趣橫生的課堂。我們一起初識了安恩,走近了安恩,最後又評價了安恩。王老師的大師風采體現在對學生的循循善誘上,體現在扮演安恩的栩栩如生上,體現在對昆德拉那段精闢的語言的引用上。我想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年輕教師要成長的道路還很長很長! 建議:向王老師學習!

徐老師:

我愛聽男教師上課,那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幽默,設計精巧,讓我眼睛一亮。王老師的這堂《安恩和奶牛》象磁鐵一樣吸引了我。

1、小説的學習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全新的,王老師注重從閲讀小説的方法入手引導學生,例如:簡要概括故事內容。(注意説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規範引導學生答題。又例如:分析人物時,從初識安恩入手,先出示例:從 “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這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讓學生分析人物有彰可循。

2、分析小説的重頭戲是分析小説的人物,王老師設計精巧,由淺入深分析安恩。

由初識安恩到走近安恩再到評價安恩,逐步引導學生在閲讀文本的基礎上,分析安恩的形象,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

3、愛讀書的老師總會帶出一些愛讀書的學生,本節課王益民老師就向學生推薦了兩本課外書,讓他們讀。上課前老師也把自己的博客網址出示,這是給學生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他帶的班級一定是書香班級。 建議:向大師學習!

趙老師: 初聽王老師的講課,頓覺耳目一新。同時,再一次引發我的思考,怎樣的教學生成才是文質兼備的?聽了王老師的這節課,頗有所得:

一、基礎知識的堅實性:沒有放棄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基本知識,而是把它放到了課前預習裏面(素材本),這樣做既促進了學生自學,又使課堂內容更加緊湊。

二、教學目標的明確性: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總有一個標誌——明確的教學目標。儘管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其目標價值多元化,但並不等於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隨意的、模糊的。我認為王老師在設計這堂課時,教學目標定位非常明確,通過這節語文課程的教學,給學生清新明朗感受,從而提高了整堂課的學習效率。

三、學習方法的指導性:古人曾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學法是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達到不教”的目標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學法意識,要善於把學習語文的規律性的東西交給學生。例如在“簡要概括故事內容”這一環節,王老師特別提示大家“注意説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在一個環節的藝術處理上,高度凝練的涵蓋了小説的知識型層面的小細節。又如:在“熟悉描寫人物的方法”這一教學實施過程前,預先告知學生小説描寫的手法主要有:“外貌(神情)、語言、動作、心理等。”

四、教師角色的引領性:仔細聆聽、觀摩本堂課,不難發現王老師很重視一個細節,那就是“教師的引領性”。例如:在“初識安恩”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這一環節的藝術處理上,王老師先示範:從 “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這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 請大家用“從„„這句„„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人。”這樣一種説話的方式來談對安恩的初步印象,這種語言表述的格式對學生培養縝密的思維能力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可以説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的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語言材料的豐富性:課堂教學中,最有效最為活潑的助讀資料的引用,豐富教學內容,深化學生理解,使得課堂變得更為厚重 。例如,關於道德與人性的哲學思考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講,似乎有點艱澀,王老師巧借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對於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的闡釋,來深化學生的理解,我認為使恰到好處的。

總之,不論是在開始的激情導入還是後面的初識安恩,並加以誦讀、朗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策略,在有感情的讀書聲中真正走近安恩。可以説王老師是僅僅抓住教學目標這一指揮棒展開,層層推進有效課堂的開展的。

建議:向王老師請教怎樣指導學生恰到好處的使用《課課通》?謝謝

毛老師:

上面諸位老師已經發表了真知灼見,我也來談談對《安恩和奶牛》這篇文章的理解。 《安恩和牛奶》是一篇短篇小説,作者是丹麥的小説家、詩人約翰尼斯?延森,這位作家1944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令人稱奇的是該文2007年(應該是)是取該單元另一篇小説《“諾曼底”號遇難記》而代之的,換句話説,是約翰尼斯?延森取代了維克多?雨果。對於我來説,這是篇新課文,怎麼教,心裏沒有什麼底,感謝王老師給了我一個這麼好的學習機會。 1700多字的《安恩和奶牛》情節並不複雜,老婦人安恩牽着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後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最後,人們氣憤起來,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語文教學參考書》以及其他資料對於該文主題的把握也一律定在表現出人的善良和仁愛上。説作家想告訴人們:人與動物也會有真摯的感情,人應當像尊重同類一樣尊重動物,愛護它們,理解它們,重視它們的情感需求,因為即使一頭奶牛也有可能在與同類的相處中得到安慰和快樂。

王老師的課堂是真正的語文課堂,牢牢抓住對“安恩”這個人物的理解,以“初識”“走近”“評價”三個階段,引導學生從課文情節的描述,人物刻畫的方法入手,既提高了學生興趣,又對文本深入淺出的進行把握,令人讚歎。 建議:與學生的互動方式能不能再豐富一些?

袁老師:

這篇課文是教材新選入的,我們並沒有接觸過,有幸感受到王老師的大家風範和對這篇課文的獨特處理,佩服不已。零碎的講幾點對自己啟發特別的地方:

首先開端的遊戲立刻挑起了學生的興奮神經,而設計的説五遍“奶牛”十遍“牛奶”的遊戲和本文又有着聯繫,很好的為課文作了導入。

其次王老師非常注意面對的學生是七年級新生的特點,因此在講解故事事件的時候注意將“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和學生國小時接觸的“起因、經過、結果”聯繫起來。本課的重點也能夠確定為教給學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徵的方法,並且注重告訴學生,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最為佩服的還是王老師對課文的獨特深入的理解,是在用自己的語文素養教書,每一次的分析都滲透着他對課文的挖掘。結尾將安恩的性格與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的一段話聯繫起來,更方便學生理解主人公的善良,無形中也在培養學生的“大語文觀”。 建議:非常希望能多聽到王老師的示範課,因為聽課的過程中總會產生一次又一次的心靈震動,更能發現自己的課堂和“好課”之間的差距。

葉老師:

1、王老師的這節課學習目標很明確。在課堂之前就告訴學生學什麼,而且整節課都圍繞了這些目標進行。

2、王老師不僅注意文本的研讀,更能注意到語文最基礎的字詞的掌握,學生朗讀,個別學生朗讀字詞,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3、這節課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放在了對安恩這個人物的人物形象的研究上,王老師完全將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找句子,自己分析,教師加以適當點撥,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4、教師將寫板書的權利交給學生,雖説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也能看出課堂從教師主體性改變成了學生主題性。 5. 我最喜歡的還是王老師的朗讀,這樣的朗讀不僅朗讀更是一種一書的享受。 6. 教師處處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

建議:在講解課文之前,如果能介紹一下描寫方法的分類,例如: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等可能學生在分析的時候更容易把握。

老師:

王益民老師還未到,就已經聽潘校長隆重介紹過好幾次,所以這次一聽説王老師要在七年級開課,立刻迫不及待的通知本組成員去感受一下大師的風采。

王老師上的是一篇新課文《安恩和奶牛》,他的教學流程很清晰,對人物的分析主要通過“初始安恩——走進安恩——評價安恩”這三步來進行。我對這堂課的感受也想借用這三部曲:

一、初始王老師

本以為王老師初次亮相,一定會帶來許多噱頭,沒有想到的是剛上課就讓學生拿出素材本抄寫詞語並注音。我隨手翻看了一位同學的素材本,上面有預習作業、有課堂筆記、有詞語抄寫,問題用紅筆,答案用藍筆,一課一課,一目瞭然。王老師深知學好語文要靠日積月累,而七年級更是養成良好習慣,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他不惜用安靜的抄寫來告訴我們教語文應該實實在在。

二、走進王老師

隨着上課的進程,我發現他的語文課確實有很多我們不具備的東西。

1、時時搭建支架

比如分析人物形象時,先出示例:從 “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這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這就為七年級新生分析人物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支架,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處處滲透文學氣息

七年級第一節課《打開一扇門》就是要讓學生親近文字、熱愛文字。這堂課上,王老師總是不失時機地向大家推薦約翰尼斯?延森、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並時時提醒學生走進書店,博覽羣書。我想學生在他的課堂上學到的絕不僅僅是《安恩和奶牛》這一篇文章,而是一種讀書的意識,一種人文的關懷。

三、評價王老師

王老師用幾個關鍵詞來評價安恩,我也想用幾個關鍵詞來評價王老師:實在、幽默、博學、平等。

建議王老師能給我們多開設一些講座,多上一些示範課。

安恩和奶牛 篇二

安恩和奶牛

【學習目標】

1.通讀全文,能簡要概括小説的故事情節。

2.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主人公淳樸、善良、慈愛的特點。

4.通過探討,能理清小説巧妙的情節構思,説出其對於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

【文學常識】

1.走近作者。

約翰〃尼斯延森,丹麥小説家、詩人。1944年,“由於他藉着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閒的創作風格結合起來”而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漫長的旅途》等。 2.瞭解小説的一般常識。

小説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敍述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説的情節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小説還有序幕和尾聲。小説必須具備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這三個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小説的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生字詞】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撂下(liào) 鋥亮(zâng) zhě(褶 ) 嶙xún(峋 ) xiá 疵( 暇)

躊chú(躇 )木屐(jī) 熙來攘往(rǎng) 蹭(câng) 翕動(xī)

反(chú芻)找茬(chá) 粗糲(lì) 錙銖必較(zīzhū) 窘迫(jiǒng pò ) 靦腆(miǎn tiǎn )羞怯(xiū

qiâ )惶惑(huáng huò

) 熙來攘往: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錙銖必較:比喻氣量小,很小的事也計較。 刨根究底:追究底細。

死乞白賴:為了達到目的,沒完沒了的糾纏。

活動方案

活動1:簡要概括小説的故事情節(注意交代清楚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開端(老婦人安恩牽着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發展(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後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高潮(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這篇小説的高潮就是結局。

活動2: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從文中找出描寫環境的語句,並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側面烘托:反襯安恩的沉靜和安詳。

活動3:默讀第1小節,結合具體內容,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這句中的動作描寫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

外貌和神態描寫,安恩是個不太富裕,但自尊、勤儉、有高尚趣味,沉靜、安詳的老太太。

初識安恩:勤儉自尊 沉靜安詳

活動4:自由朗讀第2小節,結合相關句子説説安恩的奶牛有什麼特點。你對安恩這個人物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是頭年老、美麗,健壯結實、甘於奉獻的好牛。從“依偎”“蹭”還有它的漂亮可以看出安恩很愛牛,把牛照顧的很好,跟牛很親近。

活動5:對於文中寫的幾次買牛人,安恩分別是怎樣的態度?最後為什麼“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她的態度是拒絕,從謙恭到不屑,到堅定的拒絕。

因為她知道自己給別人造成了誤解,不知該如何解釋不賣的原因。

可以看出安恩是個愛憐牛,同時也很善良,怕自己給別人造成誤解。

活動6:

1、在安恩拒絕了眾多的買主之後,終於有人對此尋根究底,不斷追問。最後一個買牛人所提的幾個問題很耐人尋味。請你揣摩一下其中的語氣。 先是疑問,後是猜測,最後不滿、憤怒,語氣越來越強烈。

2、對最後一個買牛人所提的幾個問題,安恩是怎樣的反應,可看出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對於疑問,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對於猜測,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讓對方消氣。對於不滿,安恩感到憤怒和無助。看出安恩是個善解人意的人。

活動7:(1)被質疑、責難的安恩為什麼還堅持不賣奶牛呢?你對安恩又有怎樣的認識呢?

(2)這樣的結尾你想到過嗎?作者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

安恩對奶牛,喜愛、尊重、憐惜、愛護,奶牛是她生活中的夥伴,她把奶牛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看待。尤其是三個“我們”。

故事結尾的出人意料。設置懸念,引人思索,調動讀者的閲讀興趣。

小結:安恩是一個善良、淳樸、勤儉自尊 、沉靜安詳、善解人意的人。

安恩和奶牛 篇三

《安恩和奶牛》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課文中的描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走進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靈。 教學重點:

1、通過閲讀作品,瞭解故事主人公關懷動物,重視它們生命需求的善感。 2.學習小説描寫方法,瞭解人物外貌描寫與小説情節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小説主題的多角度分析。

2、體會小説構思的精巧。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通過探究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來了解安恩。 課前預習:

1、生字詞注音、識義。

2、作者簡介:約翰尼斯·延森:丹麥小説家、詩人。194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希默蘭的故事》(34篇中短篇小説集)等。 3. 朗讀課文,熟悉小説情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如果你擁有一隻小動物的話,你將如何與它相處?今天,我們將跟隨約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筆下安恩和一頭奶牛的生活。

二、預習反饋:PPT出示生字詞,抽查學生預習情況。

三、問題探究

問:讀了這篇小説,你覺得這個小説的結尾給你感覺是意料之外還是在情理之中的? 學生分成兩種觀點後,請學生針對各自的觀點找出依據,説出理由。

情理之中的依據:

1、小説開頭就點明瞭“她牽着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

(從這些話可以看出,安恩不太像做買賣的人,同時,她並沒有炫耀她的奶牛。)

2、周圍一片嘈雜喧鬧:馬市上馬兒嘶鳴,海灘上漁船卸貨的在吆喝,馬戲班鼓聲咚咚,小丑們招搖地高聲喊叫。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旁若無人,安閒得很。 (這是環境描寫,用 “鬧”反襯安恩的“靜”,喧鬧的環境讓安恩顯得並不引人注目。 這句動作神態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 3.“奶牛依偎在她的身邊,頭蹭着她的肘部”。 (可以看出安恩和奶牛的親密關係。)

4、“她站在那裏,豎起耳朵凝神傾聽着雜貨攤上飄過來的音樂聲,也不時抬頭看看身邊熙來攘往的人羣和買賣交易的牲口。”

(神態描寫,看出她是一個安靜,不引人注目的人。) 5. 安恩面對買主一次次的詢問都回答“它是不賣的” (通過前面的多次暗示性交代,結尾安恩再告訴我們她到集市上來不是賣奶牛的,我們就覺得這個結尾並不突然,還是合情合理的。)

意料之外的依據:

1、“她身上穿着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乾淨;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着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

腳上的木屐連後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卻抹了油,擦得鋥亮。”

(這是衣着外貌描寫,寫出了安恩老人是個樸素的老人,不富裕。穿着舊,但乾乾淨淨。這樣一位老人或許是需要賣掉牛來賺錢的。)

2、“它是一頭好母牛,而且顯而易見已經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文中分別寫了四撥人都要來買奶牛。

(説明奶牛是一頭好奶牛,非常的搶手,應該容易出手,也應該可以賣個好價錢,可是最後都遭到了安恩的拒絕,看出安恩對奶牛的感情很深厚,這是一種很令人感動的關懷。) 3.“有個人已經來過一次想買這頭牛,遭到了拒絕,現在又折回來,出了一個大價錢,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安恩老太太還是用非常堅定的口氣回答説:“不!”但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一個充滿誘惑的價格,本以為會打動安恩,但仍然遭到安恩拒絕,安恩的窘迫也並非是因為拒絕了高價,而是因為周圍人對自己的不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

剛才我們找出的句子中,從安恩的外貌、神態、語言等描寫中,看出她是怎樣一個人? (安恩 ——認真, 勤勞,過得有尊嚴,善良、愛憐奶牛、善解人意、不貪圖利益)

板書:安恩——簡樸

有尊嚴

愛憐奶牛

五、作業:小説最後安恩對自己不賣牛作出解釋後,集市上的人有怎樣的反應?請續寫一個 結尾(運用人物描寫)。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故事主人公關懷動物,重視它們生命需求的善良感情。 2.品味小説生動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前課內容,回顧安恩的人物形象。

二、探究主題。

從安恩和奶牛身上,我們能讀出點什麼?

安恩對待奶牛已經超越了人和動物的關係,安恩把奶牛當做自己平等的同類,當做老朋友、親人一樣理解和尊重,她不僅關心奶牛的吃喝,還關懷奶牛的精神世界,可謂愛心無限。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説:“對於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板書:安恩——精神關懷

學生還可以從其他角度理解主題: 1. 安恩孤獨嗎? 應該是孤獨的,孤獨的安恩才能真正理解孤獨的奶牛。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孤獨是痛苦的。能夠讀懂孤獨,理解孤獨,解除孤獨,這樣的主人是偉大的。一個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另外一個人,除非這兩個人有相似的經歷,所以,讓自己用一顆開放的心胸面對世間的一切,多體驗才能多理解。 2. 清貧、孤獨的安恩並不讓我們覺得她是一個可憐的人,反而讓我們覺得她可敬。為什麼? 因為她有一個高貴的靈魂。她雖然貧窮卻不抱怨,雖然年邁卻不怠惰,雖然孤獨卻不寂寞,她用“勤勞尊嚴”將樸素的生活裝點得五彩繽紛,她用謙和友善讓冷寂的人生變得温情脈脈。

二、語言賞析

先後有幾撥人要買奶牛,作者是用哪些生動的語言來描寫這些買牛人的?這些語言對錶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作用? “挑剔”“錙銖必較”“死乞百賴”“糾纏”含有比較明顯的貶義,用來表現生意人的精明、小氣; “惶惑”“躊躇不決”刻畫人物在聽到安恩回答後表現出的意外神情,“精明利落”“揚長而去”寫屠夫的形象,生動傳神; “説長道短”“刨根究底”表現集市上的人們對安恩的不理解。 (補充:可以從課文其他描寫中找出精彩的詞句進行賞析。)

三、總結

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通過本課學習,我們懂得了人類對於動物不僅應有物質上的給予,還應有精神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

四、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養小寵物,給小寵物梳小辮子,穿各式各樣的衣服,帶寵物出去散步,你覺得這些人和安恩有區別嗎?為什麼?

五、作業:閲讀豐子愷的《蜜蜂》,完成練習。

安恩和奶牛 篇四

浦東實驗學校七年級(上)教學設計

安恩和奶牛

教學目標: 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能初步體會小説情節設計的巧妙。

2 分析小説人物形象,初步瞭解小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揣摩作品主旨,感受文學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勞淳樸、善良慈愛的性格特點。

2 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教學難點:理解安恩對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態度。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記得第一課《為你打開一扇門》這篇課文補充的閲讀材料《致文學》中有這麼兩句話:“你把時間凝聚在薄薄的書頁之中,讓讀者無拘無束地漫遊歲月的長河,盡情地觀賞兩岸變化無窮的風光。”那麼,這一堂課,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百年前的丹麥小鎮希默蘭,一起去探訪一個讓人無比回想的温馨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讀準生字詞字音:

羞怯 乾癟 靦腆 褶撂 木屐 鋥亮嶙峋 嘈雜 蹭

反芻 翕動 純粹 瑕疵粗糲 躊躇 窘迫 2.教師可範讀一段,然後請學生朗讀。

明確朗讀要求:聲音洪亮,讀音正確,吐字清晰,語速適當。

三、再讀課文,理解品析

安恩的故事很快就由集市傳遍了小鎮,“我”當時是丹麥《都市報》記者尼爾,正在此地採風,聽到這個故事後,想寫一篇民情專訪文章。於是去採訪五個經歷了集市奶牛**的當事人,他們是牛販比爾,第一位買牛人瑞恩,最後一位買牛人漢斯,小鎮居民希瑞,集市巡查員克里斯,分別向他們詢問了五個問題。現在你們就是他們的化身,請就採訪的問題進行回答。 問牛販比爾:作為奶牛事件的旁觀者,您目睹了事情的全過程。請您概括地介紹一下它的全部經過。

(參考思路:關注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從這幾個角度概括介紹。) 問第一位買牛人瑞恩:您是一個買牛行家,請談談您中意的那頭奶牛的特點。

(參考思路:關注奶牛的毛色、體格、品種、年紀、乳房等。) 3 問最後的買牛人漢斯:您特別希望能買到那頭出色的奶牛,以至於出到奇高的價格。在遭到一再的拒絕後,您和安恩有一段關於奶牛的對話,請談談您當時間話的想法和心情。

4、問小鎮居民希瑞: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覺得安恩有欺騙大家的嫌疑嗎? (參考思路:關注小説的情節設計。) 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沒有賣牛的打算,和買牛人一再發生衝突是她根本沒想到的,所以浦東實驗學校七年級(上)教學設計

從頭到尾她都沒有存心欺騙眾人。她一開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不想幹擾別人做生意;面對嘈雜喧鬧的集市、熙來攘往的人羣,她不過是一個悠閒的旁觀者;對所有的買主,她拒絕的態度都很鮮明;最後真相大白,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5問集市巡查員克里斯:事情發生在你管理的集市上。在你眼中,安恩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參考思路:勾畫出描寫人物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注意細節,進行分析批註,看看錶現了安恩怎樣的內心世界、怎樣的性格特點。) (參考思路:關注買牛人的問話情境。) 安恩帶奶牛來集市的目的就是讓它到集市上散心,親近同類。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這樸素之極的理由表達了她對奶牛的慈愛之心,也盡顯她的淳樸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誠的歉意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樸善良。

四、拓展延伸,檢測反饋

探究小説的主題及現實意義

一幕集市上引人矚目的奶牛**結束了。引發了無數人好奇心的謎底竟是如此簡單——安恩帶着奶牛來到集市僅僅是為了讓奶牛和同類相聚、散心。透過我們對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讀,請你談談對小説主題的理解。

討論、明確:

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對奶牛喜歡、愛護、憐惜、尊重,把它當做生活中的夥伴,甚至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來看待。她對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種形式,也不是一種姿態,而是發自內心的願望。她用看似簡單的行動詮釋了人與動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極致,也闡釋了作品的主題:人與動物也會有真摯的感情。人應當像尊重同類一樣尊重它們,愛護它們,理解它們,重視它們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現出高貴的人性之美。正如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所説:“對於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五、課堂總結,教後反思

趙麗宏先生在《致文學》中説:“你是神的一雙大手。撥動着無數人的心絃。你在人心中激起的迴響,是這個世界上最激動的聲音。”“文學即人學”。文學殿堂中的美好形象,喚起我們心靈深處的美好情感。讀文學就是讀自己,讀社會,讀人生,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熱愛閲讀,親近文學呢? 文學“是一扇神奇的大門,所有願意走進這扇大門的人,都不會空手而歸”。希望同學們親近文學,推開這扇神奇之門,真正步入神聖的文學殿堂,領略其綺麗的風光。

安恩和奶牛 篇五

安恩和奶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聯想的能力。

2、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走進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靈。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如果你擁有一隻小動物的話,你將如何與它相處?今天,我們將跟隨約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筆下安恩和一頭奶牛的生活。

二、作者簡介

約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麥小説家、詩人。1944年,“由於他藉着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閒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 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整體感知

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簡要概括故事內容。

1、正音

靦腆miǎn tǎn 鋥zèng 乾癟biě

躊躇chóu chú 錙銖zīzhū 嶙峋lín xún

2、概括故事內容 1’-2’

(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四、合作探究

1、初識安恩(那麼安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根據第1節內容,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

2、再識安恩

a、進一步讀文,劃出課文中描繪四個買牛人和安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分析買牛人和安恩的心理活動,談談你對安恩這個人物有哪些新的認識。

b、市集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想買安恩的這頭奶牛?這是怎樣的一頭牛?(備)

五、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養小寵物,給小寵物梳小辮子,穿各式各樣的衣服,帶寵物出去散步,你覺得這些人和安恩區別嗎?為什麼?

六、總結

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

七、作業

結合本篇小説,對安恩以前的生活進行合理想象,寫一篇短文,不少於300字。 板書

安恩和奶牛

約翰尼斯﹒延森 初識:貧困、簡樸、整潔、年老、瘦弱、勤快、安閒 再識:善良、愛憐奶牛、善解人意、不貪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