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小故事(精品多篇)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精品多篇)

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 篇一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於是,他就去問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説:“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後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並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聽了説:“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媽媽笑了。

一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 篇二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採了山中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説:“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説,“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一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 篇三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隻枯井裏,它趴在井底上哭起來,一隻癩蛤蟆過來,翁聲翁氣的對蝸牛説:“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這裏只能在這裏生活了。我已經在這裏生活了許多年了。蝸牛望着又老又醜的癩蛤蟆,心裏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裏。”蝸牛對癩蛤蟆説:“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裏,我一定要爬出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紀。又揹負着這麼重的殼,怎麼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開始順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覺睡着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以睡覺,他心裏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麼近?”原來,蝸牛睡着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歎了一口氣,咬咬牙,又開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蝸牛又滑下來4米,就這樣,爬呀爬,滑呀滑,最後堅強的蝸牛終於爬上了井台。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嗎?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 篇四

加減號“+”、“-”是五百年前德國人最先使用的。據説,當時酒商在售出酒後,曾用橫線標出酒桶裏的存酒,而當桶裏的酒又增加時,便用豎線條把原來畫的橫線劃掉。於是就出現用以表示減少的“-”和用來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這兩個符號表示剩餘和不足,後來又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宣傳和提倡,開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認。乘號“×”—三百多年前英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他認為乘法是加法的一種特殊形式,於是他便把前人所發明的“×”轉動45°角,這樣乘號“×”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與加法的關係,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除號“÷”—最初這個符號是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流行,最早人們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數線“-”表示比,後來有人把二者結合起來就()變成了“÷”,瑞士的數學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為除號。

一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 篇五

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來找劉先生,並自我介紹説:“我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一個旅遊團到香港旅遊,聽説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來住你們酒店。”

劉先生連忙熱情地説:“歡迎,歡迎,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一個大團。”

劉先生心裏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是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為一個導遊,於江看出了劉先生的心思,他慢條斯理地説:“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酒店了。”

“你請説吧。”劉先生自信地説。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組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該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説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説:“一點不錯,就是八十五人。請説説您的算法。”

“人數最少的情況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在您這兒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牀位。”

又出了一個題目,劉先生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一間5人房;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一間5人的,一共11間。

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了住宿手續。

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複雜了一點,但劉先生的心裏還是十分高興的。

一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 篇六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説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一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 篇七

數學並非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廣大國小生朋友們一定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多做題。以下是國小頻道為大家提供的數學小故事手指算數,供大家複習時使用!

有個小朋友,老記不住1到10與9相乘的乘法表。他父親教給他一個用手指幫助記憶的方法:

把兩隻手的手指伸開,並排在桌子上。假定每一個手指按順序代表一個相應的數:左邊第一個手指為1,第二個手指為2,第三個手指為3……一直到第十個手指代表10。現在,我們來把十個數中的任意一個與9相乘。注意,不要把手從桌上移開,只要把表示乘數的手指,稍微往上抬高一點。好,那麼,這個手指左邊的其它手指就給出了乘積的十位數字,右邊的幾個手指就是乘積的個位數。

例如:7與9相乘,就把第七個手指向上抬起。看,在這個手指的左邊有6個手指,這就是乘積的十位數字;這個手指的右邊有3個手指,這就是乘積的個位數。7乘以9,積為63。

1到10十個數與9相乘的乘法表是:

1×9=9,6×9=54,

2×9=18,7×9=63,

3×9=27,8×9=72,

4×9=36,9×9=81,

5×9=45,10×9=90。

在這裏:乘積的十位數字依次增大0、1、2、3、4、5、6、7、8、9;個位數正相反,依次減小9、8、7、6、5、4、3、2、1、0;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的和都等於9。所以,只要簡單地抬高相應的手指頭,就可以看出乘積。人的手,真是一個好用的計算器。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 篇八

小猴、小熊、小狗相約來到街上玩。他們來到超市前一看,一個哈蜜瓜正好30元,於是一人拿10元錢,買了一個瓜。他們剛走出大門,一位營業員跑出來説:“今天我們優惠,只要25元,這是找給你們的5元。”小狗説:“我們分了這5元錢吧!”小熊説:“好!”可小猴説:“這樣我們分不完呀!那就一人1元,餘下的兩塊錢再買一包瓜子。”小狗、小熊都説好。

在回來的路上,小熊説:“我們一人花了9元錢,3人就是3乘9等於27元,又買了一包瓜子,一共花了29元,還有一元錢到哪裏去了呢?”小猴和小狗説:“是呀!怎麼少了一元錢呢?奇怪?”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一元錢哪去了嗎?

原來,27元裏面就含有買瓜子的2元,再加上每人分的一元錢,合起來剛好是30元,一點也沒錯。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 篇九

小兔的百貨商店今開開業,狐狸買了一瓶酒付了10元,小兔找給他3元。晚上整理一天的收入時,發現狐狸付的10元是假幣。小兔一着急,這下可虧大了,大哭起來。其它小動物聽到了哭聲都跑了過來。

小熊笨笨説:“趕緊去找狐狸要回虧的錢。大家幫忙算一算,小兔虧了多少錢,再去向狐狸要錢。”

小豬説:“10元是假的,找了狐狸3元錢是真的,虧了3元,向狐狸要3元錢。”

小狗歡歡一聽,説:“錯了!10元錢是假的。找了狐狸3元,還給了狐狸一瓶7元的酒呀!所以一共虧了10元(7+3)呀!要向狐狸要10元錢呀!”

小猴樂樂説:“狐狸的10元錢是假的,小兔就虧了10元,再向狐狸要10元真錢就行了呀!”

其餘的小動物聽了小狗歡歡和小猴樂樂的話,一起去狐狸家幫助小兔要回虧了的10元。

一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 篇十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採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説:“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説,“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