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師培訓(多篇)

高中教師培訓(多篇)

高中教師培訓 篇一

一、當下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實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培訓缺乏針對性

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這必然導致各地的師資水平和師資力量存在較大懸殊,尤其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的瞭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掌握、新的教學設備的應用等方面表現更加明顯。上述差異的存在要求培訓工作要對症下藥,然而,我們當下的師資培訓卻忽視了這一點,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大多是一刀切,導致經濟不發達、交通和信息滯後地區的教師受條件限制,不能參加或完成正常培訓。

(二)培訓時間過於集中,培訓方式單一

目前的教師培訓活動雖然規模較大,但缺乏靈活性。常常是把上百人集中到一起搞集訓,且培訓時間通常安排在節假日或週末。老師們平日的工作本來就十分繁忙,讓他們犧牲法定休息時間去參加在他們看來可有可無的培訓,其參與的積極性可想而知。於是,很多教師便想方設法的逃課,組織者便利用“點名”、“記過”等方式維持“出勤率”,這樣的培訓實在難以獲得實效。

(三)培訓缺乏合理的考核制度

幾乎所有的培訓都是強制教師參加,培訓中,由於缺乏必要的紀律約束,加之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監督管理機制,參與培訓的教師多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在他們看來,培訓不過是無法逃避的額外負擔。

二、提高中國小教師培訓實效性的策略

(一)選擇具有時代性、實用性的培訓內容

培訓必須把關注學員的特徵放在培訓的首要位置,學員自身既是老師又是學生,因其身份特殊,這使得他們常常帶着批判的心理參加學習,又渴望有所收穫。但是,理論和實際的融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學員過於浮躁地想讓培訓學習立竿見影,那麼培訓內容會讓他們失望。此外,每一個來培訓的教師,都不喜歡聽到空洞的套話、空話,他們期待學到與時代緊密相關的知識。那麼,如何在培訓中增加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內容呢?第一,所選擇的內容要有利於學員開拓視野。培訓教師要根據學員的實際教育需要,傳授最有效的技能,選擇新鮮而富有影響力的內容。第二,立足於學員興趣,加大對計算機知識的培訓力度。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大多數教師都渴望多學一點計算機操作技術,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方式。第三,把培訓內容與新課程改革緊密掛鈎。很多教師對於新課程的要求一知半解,在培訓中穿插新課改理念,能夠體現強烈的時代氣息。

(二)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改革培訓方法

速成的知識是脆弱的,教師的培訓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培訓不應該只貪圖一時的效益,而忽略長期的影響。組織者要考慮到教師、學員的各方面因素,合理的安排培訓時間,建立次數不等的“小培訓”,還要定期地進行“大培訓”,時間的安排還要有彈性,不能一味地佔用學員的節假日。另外,在培訓之後,經常有很多教師反映培訓方式不夠好、培訓的內容不盡人意等等。在這方面,英國的教師培訓方法值得參考。他們很重視教師的參與權,教師參與培訓前可以和培訓機構進行談判,提出自己期待的的受訓目標、適合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方法等,培訓機構會根據教師的要求制定可供教師選擇的培訓方案,交由教師討論、修改,最後與培訓機構協商,直至教師滿意後才確定下來。我們可以借鑑他們的做法,在改革培訓方式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把校本培訓與機構培訓相結合。校本培訓的目標很具體,直接立足於本校的教學改革工作,培訓成果也不差,但是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對於時代先進的理論,很少有機會與外界交流。而機構培訓可以開拓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使教師能夠放寬眼界,站在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第二,根據教師的經驗,開展研討會、主題講座、經驗交流會、實踐反思活動等等,把培訓的渠道擴大化,充分提高教師的自學能力和探討問題的熱情。

(三)建立合理的教師培訓監督機制

高中教師培訓 篇二

【關鍵詞】TfU;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97(2012)09-0050-03

一 引言

“為理解的教學”(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TfU)是一個教學模式,由附屬於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零項目研究人員和教育家於1989年至1996年研究開發,現已通過WIDEWorld~培訓項目在世界範圍內推廣。2005年,上海遠程教育集團開始組織上海各區縣中國小教師參加該模式的網上學習,即WIDE課程培訓。2008年,筆者有幸進入該WIDE課程網站進行學習研究並調查了上海靜安區參與該培訓項目的教師的受訓情況。調查研究發現:通過培訓考核獲取WIDE課程結業證書的受訓教師對TfU都持高度評價,認為“所學的課程內容……是一次挑戰,從中我們受益匪淺,覺得若能早一點接觸這種理解的教學模式,現在運用到課堂上來説,就應是駕輕就熟了,師生的配合會更親密無間”,“可能在教學中,我們依然會回到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但我們會經常查看討論區資料,互相補充,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把這個模式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養成運用這個模式的習慣,那時可能會有更大的收穫”,“TfU對促進教學中學生的理解有重要影響。我們作為教師為能有機會學習這門課程感到高興,它確實幫助了我們,同時也幫助了學生,我們會將這種教學模式貫穿在教學活動中,更大地發揮它的作用”。這些評論不得不引發我的深思:如果將TfU模式應用到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是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過程中,筆者對此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嘗試,現將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以期對當前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師培訓提供借鑑。

二 TfU模式簡介

TfU產生於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需要針對具體的情境進行再創造;學習是學習者積極的構建知識的過程;教學不單是把知識經驗裝到學生的頭腦中,而是要通過激發和挑戰其知識經驗,提供有效的引導,支持和環境,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生長起新的知識經驗。TfU有四個相互作用的要素,引導教育者思考四個基本教學問題,如圖1所示。

此外,WIDE課程網站還給出了關於確立TfU四要素的相關標準,以便更好的指導教師來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形成並加深對重要概念理解的目標。TfU把理解放在最顯著的位置,認為理解是教育真正的核心目標,通過豐富的理解活動來加強學生對於理解的“表現”。

三 Tfu應用案例分析

教育技術對整個教育科學領域的最大貢獻來自於它的設計範疇。可以説,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核心,也是教育技術的靈魂。因此,對於教學設計概念的理解是教育技術的一個基礎性問題,也是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一個重點所在。本文以教學設計為例,探討TfU在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的應用過程。

(1)啟發性論題

選擇啟發性論題的標準是能夠促進學生真正有價值的理解,符合這些標準的論題比不符合標準的論題對學生的理解更有啟發性,所以,這不是有或沒有的問題,而是程度多少的問題。

首先,對非教育技術專業的高校教師而言,他們即使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對“教學設計”這一專業術語的內涵可能並不清楚。設計可以是一門科學,也可以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抑或兩者都不是。作為設計的一個子集,教學設計能從各種設計的研究中獲益。

其次,參加培訓的學員多為來自不同學院的一線教師,如何能夠啟發他們就自己的專業學科和教學實踐進行思考並認識到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從而有意識地指導其教學實踐,是選擇本啟發性論題的關鍵。據此,筆者將啟發性論題確立為:如何上好一堂課。

(2)理解目標

理解目標也可以看做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達到總的教學目標而定製的單元層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清晰、明確地向學員表述他們需要達到的理解目標,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及。教學目標的設計最終依賴問題的設計,合適的教學目標需要有效的問題來表達,“問題是教學方向和教學動力生成的核心要素,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過程”。Reigeluth明確指出,“教學設計是一個設計指向的理論(design-oriented theory),設計活動的特徵對於教學設計活動同樣適用”。所以,筆者將設計作為重要的理解目標之一,並貫穿課程始終。本案例的理解目標如表1所示。

(3)理解活動與持續性評估

理解活動是教師為幫助學生達到理解目標根據教學內容而設計的一系列難度遞進的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學生不斷地、積極有創見地使用需要理解的理論和概念。持續性評估則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檢查學生理解情況和理解程度的一個核心環節。TfU認為,教師或學生自己都可以進行評估,評估的方式也很靈活,可以是正式的:如建立在評估標準表基礎上的測驗、考試或正規的反思等;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如討論、觀察、或開放式思考等。參加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學員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學生,他們有着良好的認知結構,有較強的自我反思能力,由於擔任着教學任務(還有家庭負擔等)而沒有過多的業餘時間,所以,在培訓過程中,建議更多地採用非正式的評估方式在課堂上直接進行,當然,也有必要結合一些正式評估方式。本案例TfU教學設計框架如表2所示。

四 TfU體驗感悟

高中教師培訓 篇三

   的確作為高中的老師,面臨的是學生的大學聯考,即使是教高一高二,其實也是有着一些壓力,希望學生們學好,從而有更好的基礎和準備去面對這人生非常重要的時刻,去考取好的成績。此次培訓,我也是清楚,也是要為了之後自己進入高三教學而做好準備,隨着班級一起前進,從高一到高二的教學,自己也是變得更為成熟和穩重了,對於教學的方法也是有了很多,自己做好了工作,但是在此次的培訓裏面確是可以看到自己其實和優秀之間還是有蠻大的差距,要繼續努力去進步的。特別是老師講課的時候,對於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對於重點的把控,有些是自己做不到的,我也是在此次的培訓裏感受到,學到很多,讓我清楚做好高三的教學不容易,但是也是在這些培訓裏面讓我更有信心了。老師也是講了很多高三教學的要點,我也是要去認真的體會,在之後工作裏頭運用好。

   對於高三的教學,不但是學生有壓力要去複習好,同時對於我們老師一樣的也是有很大的壓力,而在教學之中自己也是要懂得去緩解壓力,並且多去和學生溝通,儘量的化壓力為動力,讓複習更加的主動和積極,而這也是我們要去繼續做好的,此次培訓裏面老師也是講了很多關於如何釋放壓力,如何去和學生溝通的技巧,我也是更懂得了,畢竟在高一高二的時候雖然也是有一些壓力,但是並不是那麼的大,而且學生也是有體育課,有其他的課來釋放壓力,不像高三,基本整年的時間都是會在複習之中,休息的時間少了很多,不但是環境如此,同時自己也是會在適應環境過程之中去給自己添加壓力,也是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好他們才行的。

   經過培訓,我也是更懂得了作為高三的老師,真的有挺多的事情要去做,有壓力不過也是更有動力,我也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會去把學生教好,帶他們去考出理想的成績,從而邁入他們夢寐以求的大學。我也是要不斷的積累經驗,去得到成長和收穫,工作之中繼續的去學,去把此次的培訓所學融入到實際工作裏頭運用好。

  高中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近年來,我一向傾心關注着青年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成長,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素質,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學水平,學校組織新老教師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活動,這是營造學習型學校的一項長期而深遠的舉措。在本學年,我負責指導了青年教師楊巧麗,我明白師徒結對不是一個虛空的形式,它將承載的是一份職責與一份自我體現。我深深感到身上的職責和壓力,在本次活動中,我也是本着“共同學習,一齊進步”的理念,在互幫互助的學習中共同成長。轉眼一學年就要結束了,我和楊老師一齊,共同收穫了辛苦與快樂。為了今後更好的開展此項工作,現將本次幫教活動做一小結:

   一、師德方面:

   我想:要想做好“傳、幫、帶”工作,我們首先要做到:言傳身教,率先垂範。我首先要以身作則,起到示範表率作用,在言傳身教中首先讓蘇暢老師牢記“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的訓言,引導她發揚愛崗敬業精神,熱愛教育教學工作。讓她明白自己的權力和義務。在本學期,楊老師做到了依法執教、愛崗敬業,沒有發生違紀現象。

   二、教育教學方面:

   1、我對自己工作上嚴要求,處處為年輕教師做好表率,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一點一滴、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學會分享。在楊老師遇到困難時必須給予真誠的關心與幫忙,扶持她走出困境。從高從嚴地要求自己和楊巧麗老師,在幫帶中共同進步。

   2、做到指導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的研究,構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新理念。這要求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儘快熟悉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在工作的同時,鼓勵楊老師多閲讀教育理論書籍,領會《綱要》的精神,時刻不忘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不斷提升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師徒結隊的一種基本活動形式就是互相聽課評課,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透過互相聽課、評課等形式的活動,共同探討、研究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改善與完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4、要求楊老師學習我的經驗,但不要奉若神明;能夠學習名師的瀟灑,但不要刻意地模仿。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風格,千萬不能丟失自己的個性,

   5、要求楊老師學會交流,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只有博採眾長,才能在自己的教學中得心應手,

   在指導青年教師的過程中,我自身也得到了不斷地進步。以後,我要一如既往地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開展好師徒結對工作,注重與青年教師共同探討的過程,把自己在教學經驗、知識技能等方面微薄的經驗,與我們的青年教師共同分享,為金溪國小完美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中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學校為了幫助我們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搭建了“青年教師拜師”這個平台。在培訓中學校針對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給每位青年教師指定了一名指導老師,我有幸拜張放老師為師,經過聽課、上課、反思總結等一系列的安排,對於我們這些在教育教學成長道路上摸索前進的年輕人,這個平台,如同指路的明燈,給我們指明瞭成長的前進方向。這也讓我對五中這個大集體有了一個新的印象,因為這讓我覺得五中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它立志於讓每一名教師變得優秀,只有教師優秀,盡職盡責,才是對學生的負責。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這樣的集體中,不提高自己,那就註定被落下,所以,我對自己有如下的要求:

   一、向指導教師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對於青年教師,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指導老師不僅僅是自己的同事,同時還是自己在教學路上的引路人。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並且還要在日常工作中多觀察,張放老師教學經驗豐富,積累深厚,經常能夠在很多很有難度的問題上給我解答,並且善於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通過與他們進行教學交流以及聽他們的課,我不僅學到了有效的教學方法,也積累了寶貴的教學經驗。並且張放老師對於新課改,新型課做的非常好,善於調動學生的興趣,將本來枯燥無味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這非常值得我學習。

   二、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多講公開課,讓師傅多指正。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首先做到詳細備課。俗話説,要想給人一碗水,需要先有一桶水。同樣的道理,要想講好兩節課,需要先花數倍於兩節課的時間去備課。我體會到,在上一節課之前要先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相應的知識結構,作到針對性的教學。在上課時不能全部都是重點,細細道來,而是應該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精講精練。但是作為新教師,本身仍然缺乏經驗,所以在工作中總會有很多不足,那麼就要做到讓自己的課對所有人公開,讓經驗豐富的老師多多指導,這樣才能快速成長。

   三、增進與其他青年教師的相互交流,虛心向他人學習。

   在年齡相仿的青年教師隊伍中,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教學能手,他們在教學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特色。經常與自己周圍的同事以及外校的其他老師交流,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交流教學心得。這樣不僅可以迅速彌補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互相探討經驗,增強信心。青年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還可以使互相之間獲取最新的信息,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每十天做一套大學聯考題。

   作為一名新教師,最大的缺點就是經驗少,在講課時,不會抓住重點,原因就是不知道大學聯考都考哪些內容,所以要提高這方面內容就必須做大學聯考題,要想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知識素養。

高中教師培訓 篇四

【關鍵詞】數學教師;成長訓練;專家型教師

一、前 言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隊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需要培養更多的專業型教師,而專家型教師都是從新手開始,經過不斷實踐研究和訓練,逐漸成長為專業型的。高中數學教師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中生的成長和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中數學教師的素質和能力與高中數學的教育教學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由於應試教育已經深入人心,在教育理念上很難一下子轉變到素質教育,另外,很少有教師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提出並實施新的教學方案,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探索和研究專家型的高中數學教師的發展和提高的經驗,從而歸納整理出培養高中數學教師成長訓練的有意義的經驗,完善教師培養訓練的理論,為培養專業的師資隊伍提供參考,也為高中數學教師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專家教師的成長過程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在不同的節點中,教師的表現、需求、心態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那麼怎樣對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最有利,如何在不同的階段對教師進行怎樣的訓練,才能更多地幫助教師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才能使教師更快地成長為專家型教師,便成了我們關注的問題。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和比較研究法,對一些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特點和成長經歷進行了分析。

二、關於高中數學教師成長訓練的研究

(一)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可以通過對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科學地認識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成長訓練過程。本研究通過對十名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相關材料進行收集、鑑別、整理,並根據這些教師的成長經歷歸納出了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具備的一些特徵。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主要具有優良的數學知識結構,能夠高效地解決數學教學領域遇到的問題,並善於利用認知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另外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還能夠將節省下來的一些認知資源投入到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中去,具有很強的洞察力、完善的教學監控能力、較強的個人教學效能感。

(二)訪談法

訪談法可以瞭解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心理和行為,是一種心理學研究法。本研究通過和十名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或網絡交流更深入地瞭解了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成長訓練經歷,通過對他們成為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成長訓練過程進行分析,總結了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培養途徑。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他們熱愛數學教學並對教學方法不斷地進行探究,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在成長訓練過程中,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對初等數學都有一定的研究,他們通過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優化知識結構,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來加快自身的發展,積極參與行動研究提高自身教學素質,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三)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能夠找出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成長訓練中的普遍規律和一些特殊的情況,通過比較研究可以客觀實際地得出研究結果。本研究對十名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成長訓練經歷進行了比較研究,並將這些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的成長訓練經歷與現在新教師的成長特點進行了比較,找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新時代高中數學教師的成長訓練規律。高中數學教師在進入教學崗位後,要不斷地在數學科學知識、數學教育、學生教育等方面完善自己,理論聯繫實際地進行教學改革,使自己逐漸地成長為專家型高中數學教師。

三、如何更好地促進高中數學教師成長

(一)學校構建教師成長平台

學校在教師的成長髮展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性作用。學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展開工作,以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發展。第一,為教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近年來由於社會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關注,教師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同時新課改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建設專業型的教師隊伍的新挑戰,這一改變也促使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專業能力。學校通過制定和完善教師培養制度、考核評價體系、獎勵懲罰機制、培訓教育機制等,根據教師的個性化特點給教師提供適合其發展的環境,促進其自身的不斷成長,以更加適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第二,規劃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給教師提供不斷學習的機會。學校需從長遠發展考慮,規劃制定建設專業教師隊伍的目標,明確教師培養的要求及目標。積極促進教師之間進行教研交流活動,組織教師互聽互評課程活動,通過不斷的交流和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通過專題報告、學術報告等形式,給教師們傳達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改進。第三,明確教師的基本職責,提升教師素質。教師要把教書育人當作終身的事業追求,教育工作是以教書育人為最終目標的,是令人敬佩的職業,規劃並落實教師的基本職責,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意識。

(二)教師自身不懈的努力

要成為專家教師,除了學校為其提供良好的環境,更需要教師自己不斷的努力,若教師自己不想有所發展,再好的環境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要自覺地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自己的意願是一個人發展的前提,若一個教師內心裏是喜歡教育這個職業的,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努力去成長,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其次,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包括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作為高中數學老師,對高中數學的知識要有整體掌握,保持對數學的興趣,瞭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和心理,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活動。再次,教師的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不斷地實踐,堅持參加教學實踐活動,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有提高和發展。教師既是實踐者,同時又是研究者,把平時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結合在一起,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和提高。最後,教學實踐後自覺進行反思,最好經常與同行進行教育教學的交流,對教學成果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和教訓,與同事多交流,互相分享教學經驗和教訓,通過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以便更好地達到教學的要求和目標。

(三)建立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

教師評價是根據學校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以及教育部門的方針政策,運用合適的理論和方法,對教師的素質,教學成果等進行公平合理的評價。評價體系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教師素質的提高、工作的改進以及專業型教師的培養,建立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有利於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科學化地建設和管理教師隊伍。目前,教育部門或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大多隻看學生的成績、名次和升學率。單純地以這幾個指標來評價一個數學教師的教學肯定是很片面的。這樣的評價標準磨滅了教師對教學進行科學研究的熱情,教師很容易按照應試的方法來教學,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難以培養。而應試教育常常就是搞題海戰術,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也佔據了更多教師的寶貴時間和精力。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對教師進行發展性評價具有很現實的意義。發展性評價體系本身就是對教師進行培養訓練的一個過程。這種評價體系不僅僅是看學生的成績、名次和升學率,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師和學校的發展,讓教師積極主動參與,通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反思,並對教學工作中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來促進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總之,為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社會和學校都要對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教師自身也應培養對數學的興趣,不斷努力成為專家型教師。

【參考文獻】

[1]施軼,郝寧,樑晗,李文君。刻意訓練在高中數學教師成長中的作用。2009(6).

[2]陳海祥。反思性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2012(38).

[3]李廣安。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教學反思”探討。2012(9).

高中教師培訓 篇五

【關鍵詞】校本培訓 雙師型 培養機制 作用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043-01

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提高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為了探索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機制,筆者對“校本培訓”的內涵和特點進行分析,關注“校本培訓”對於建立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的重要性,為突出中醫藥職業教育特色,探索建立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方法和創新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1、校本培訓的內涵及特點

理解校本培訓的內涵的關鍵在於對“校本”和“培訓”兩個含義的解讀。按照歐洲教師教育學會1989年的界定“校本培訓”指的是源於學校課程和整體規劃的需要,由學校發起組織、旨在滿足每個教師工作需求的校內培訓活動。從中可以得出“校本”就是為了學校、基於學校、在學校中,而“培訓”則是一系列在職繼續教育活動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校本培訓通常被定義為為了滿足學校及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由學校發起和組織的,以學校為主要基地,充分利用校內的資源,為實現本校教學目標服務的一種教師在職繼續教育的模式。

校本培訓是不同於“以大學或師資培訓機構為基地”的院校教育和師資培訓模式的一種培訓模式,具有自身顯著的特點。有學者總結了校本培訓的四個方面的特點:能夠保持培訓的針對性,培訓活動的收益好,培訓活動的涉及面廣,使得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更具指導性。在筆者看來,校本培訓適應教師所在學校的實際與需要,直接利用校內資源開展各項培訓活動,充分發揮了學校特色,同時還十分關注教師臨牀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積極有效的組織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培訓活動取得實際效益。

2、校本培訓在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中的作用

2.1 繼承傳播,突出本校校園文化的特色

中醫藥文化傳承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中醫藥實用型人才為己任,必然會營造出融合中醫藥傳統文化和大學文化的特色校園文化。“雙師型”教師作為這些特色文化的傳播者,其自身必須對中醫藥專業傳統文化和大學文化的內涵具有深刻的認識,並在將其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引導學生對這些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傳承特色校園文化方面,校本培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校本培訓是由學校自主規劃、設計、組織和開展的各項培訓活動組成的,其必然適應於本校的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能有針對性的凸顯出學校獨特的文化內涵,將特色校園文化教育貫穿於教師培訓活動的始終,讓全校“雙師型”教師從瞭解校園文化,到認同校園文化,並最終傳承校園文化,為保持本校鮮明的校園文化特色提供了保證。

2.2 明確需求,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

“雙師型”教師作為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教師,既要能以紮實的中醫藥專業理論知識授課,又要能以豐富的臨牀實踐經驗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所以中醫藥基礎理論和臨牀實踐經驗兩方面的能力都是“雙師型”教師培養的目標。其中中醫藥基礎理論可以從教師在院校教育期間的學習中獲取,而實踐能力的培養卻需要教師在日後的工作與學習中,立足本職崗位,通過在職繼續教育來進行培養。因此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高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教師培訓 篇六

【摘要】本文從地方職業中學教育現狀入手,闡明瞭目前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困境,提出構建職教師資培訓模式,提高職中教師綜合素質的觀點,對縣級職業教育的發展寄予美好希望。

【關鍵詞】職教師資培訓綜合素質

一個地方的職業教育辦的是否有特色,能否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出既懂理論又會操作的中、初級技術人才和新型勞動者,關鍵的一點是要建立一支數量足、質量高、專兼結合,以專為主,比較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因此,作為職業高級中學的教師,我們一定要擁有豐富而紮實的專業知識,熟練而新穎的教學方法,高尚而純潔的道德品質,否則,便會導致知識難以及時更新,技術不能全面掌握,教學質量很難提升,生源不能大量開發並嚴重流失,直接制約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所以,職業中學急需構建一種科學合理的師資培訓模式,大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1.目前縣級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1.1師資結構不合理,專業課教師缺乏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職業教育教師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從未根本改變。文化課教師大大多於專業課教師,與國家教育部規定的1∶1的要求相距甚遠。由於師資結構不合理,專業課教師嚴重短缺,許多專業課不能開設,使的職教普教化。

1.2實習課指導教師和實驗員缺乏

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實踐性很強,但職業學校沒有專任實習課指導教師,出現“在黑板上種田、開機器”的現象。

1.3教師的教研活動不夠活躍

教研組是教師集體從事教學研究活動的小組,它既是教學活動的信息源,也是連接課堂第一線與教務領導之間的紐帶,經常開展各專業課的教研活動也是促進專業課教師教學水平普通提高的方法之一。然而從現有的情況來看,由於職業中學各專業的專業教師數量極少,其教學往往是“單槍匹馬,孤軍奮戰”,教研活動便無從談起,而文化課教師又因和普通高中不同常常有意無意地忽略教研活動。

1.4教師的教學競爭意識不強

由於沒有升學任務的壓力,教師缺乏強烈的教學競爭意識,滿足於應付交差,得過且過。

1.5職教師資培訓成為空白

師資培訓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沒有業務培訓,無論專業課教師還是文化課教師都往往停留在從事教學工作的起步階段,很難有明顯進步和提高;沒有職業道德培訓,教師的道德觀念、敬業精神以及人格品質常常遭遇社會的質疑,有時漸漸變的麻木。

2.提高教師素質強有力的辦法

2.1設立校本培訓機構,建立長效培訓機制

職業學校要設立專門的師資培訓管理機構,建立長效培訓機制,要有單獨的辦公場所,要有培訓安排,培訓制度和考核制度,要有檔案材料和管理流程,要專人負責、專人管理,成立一個獨立的師資培訓部。結合教學實際,每週、每月、每學期、每學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校本師資培訓。同時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選派教師外出進修,聘請有關專家舉辦專題講座,讓教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論,不斷接受各種教育信息,讓職中走出沁源,走出大山和外面的世界聯繫起來,融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

2.2開設多種培訓課程,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2.2.1針對專業課教師和文化課教師的教學實際,開設不同的業務。

2.2.2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彌補專業課教師短缺的現實。

2.2.3針對教師隊伍中的普遍現象,開設德育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覺悟和思想認識水平,促進學校各種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教學競爭氛圍的形成。

2.2.4針對教師隊伍中的特殊現象,開設心理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開闊教師的胸懷和視野。

2.2.5根據社會需要和教學要求,開設科學實驗培訓課程,培養教師的科學素質和科學精神。

2.2.6結合現實生活和教育實際,開設美育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審美品味和審美素質。

2.2.7結合時代的發展,開設歷史文化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和愛國精神。

這樣,當我們擁有了高品味、高素質的一流教師隊伍,何愁教不出服務於地方經濟的有用之才!畢竟是“名師出高徒”。

2.3開闢實驗培訓基地,創建職教培訓特色

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它的實踐性、操作性很強,必須開闢專門的實驗培訓基地,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術能力,打造過硬的專業技術教師隊伍,彌補實驗課指導教師和實驗員人數的不足,真正體現職教師資培訓的特色。

2.4制定考核標準,強化培訓效果

如果只開設課程,只進行培訓而不考核,那這種培訓就只會流於形式。因此,職業學校應將師資培訓納入學校教育的考核系統,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考核標準,比如:通過擬定試卷或者聽課、設置教學情景等對教師進行測評,將教師的答題情況或教學效果、行為表現,用分數或“優、良、一般”等的評語來評價,並將這些考核結果記入平時的教學成績和年終的考評結果。這樣可以形成一種系統的、規範的、科學的培訓體系,同時鞏固和強化培訓效果,使職業教育之花更加豐滿迷人。

2.5組織培訓隊伍,打造師訓品牌

師資培訓最主要的一點,還應有專門的培訓教師,進行高水平、高質量的講授、指導和點拔,因此,除了充分發揮本校有經驗的老教師和有特色的年輕教師的作用,讓他們大膽擔任培訓課程的主講教師外,還應和普通高中聯繫,和其他縣的兄弟學校聯繫,和上級高等院校聯繫,聘請一些有名望的專業人士和專家教授,形成一支穩定的培訓隊伍,對我們的教師進行系統的、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提高培訓,讓培訓確實促進教師的成長,促進教育的發展,打造一個真正的師訓品牌。

2.6注重反思總結,掌握培訓規律

高中教師培訓 篇七

關鍵詞: 教師培訓課程 課程設置 中國小教師隊伍素質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育部2011年1月4日了〔2011〕1號《關於大力加強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中國小教師培訓的總體要求是: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緊扣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戰略目標,以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為核心,以提升培訓質量為主線,以農村教師為重點,開展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努力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終身學習體系,加大教師培訓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中國小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在培訓全過程中課程的設置是一個重要環節。現階段,我國中國小教師培訓課程設置存在價值取向偏差、課程模式單一、課程結構失調和課程內容陳舊等問題,嚴重製約了我國中國小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我長期從事中國小教師培訓管理工作,現結合工作實際,對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教師培訓課程設置,提高中國小教師隊伍素質,提出個人一點淺見,就教於同行。

1.課程設置在中國小教師培訓中的重要作用

課程設置是指為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和內容,繼續教育課程設置是實現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目標、完成教師培訓任務的基本保證,是繼續教育工程的核心。要提高我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質量,必須從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入手,進行全面優化。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中學什麼、如何學,將成為影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質量的培訓課程可培訓出高水平的教師。《意見》明確提出: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加強教師培訓需求調研,根據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並針對不同類別、層次、崗位教師的需求,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豐富和優化培訓內容,不斷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我國當前中國小教師培訓目標來看,要遵循教師成長規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崗位培訓和骨幹教師研修提高;新一輪中國小教師培訓課程設置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優化設置,使之更加科學合理。

2.中國小教師培訓課程設置的原則

2.1整體性和個體性相結合

整體性和個體性相結合的原則,是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一種最基本教育類型,其任務是全面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整體性是指課程設置要體現全員性特點,面向全體教師,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各課程設置力求形成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整體,以有利於教師掌握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拓寬視野,產生最佳的整體效益。個體性是指課程設置要着眼於教師個性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師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風格。在培訓課程設置上,對新任教師進行崗前適應性培訓,幫助新教師儘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對在職教師崗位培訓的重點是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鑽研業務,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學實際能力。對骨幹教師研修提高的重點是幫助骨幹教師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探索教育教學規律,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教研能力,在推進素質教育和教師全員培訓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2.2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

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是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一種切合實際做法。理論性課程是指繼續教育所開設的課程為更新、拓寬專業知識、最新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科學人文知識等理論性課程;理論性課程的開設可提高教師教學的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實踐性課程是指繼續教育所開設的課程要考慮教師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的需要。這些實踐性課程開設可使教師獲得各種技能、技巧,構成教師多種教育教學能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教師的成長、教學效果優化有着非同尋常的影響,使教師的自身發展和自我完善得到保證。

2.3選修與必修相結合

選修與必修相結合的原則,是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為教師發展提供有利的空間和條件。必修課是統一規定的課程,包括師德教育、教學理論和課堂教學技術等公共課程及專業課程;選修課則是根據不同對象需求而設立的對專業知識的拓寬或深化的課程。由於教師教學經驗、本身學歷水平、知識水平、個性的差異,統一標準的課程模式難以真正起到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作用,也很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提高課程選擇的靈活性很必要。在課程設置上還要着眼於教師個性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師獨具特點的教育教學風格的形成;這就需要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一定量的選修課,以有利於各層次教師的個性發展,科學地配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形成體現繼續教育特點的課程體系。

3.中國小教師培訓課程設置的主要內容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設置要按照教育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開發指南》要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的領域主要有:以教師敬業、愛崗為核心的師德教育課程;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為核心的知識更新拓展課程;以提高教師的現代教學媒體應用能力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以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觀念為核心的教育學原理課程;以提高學員的教學改革、科學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科研課程。

3.1師德教育課程

《意見》明確提出,師德教育是重點。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加強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教師作為教育者,其本身的政治態度和水平,直接影響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為人師表是教師的職業要求,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計劃》強調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特別是加強師德建設”,教師能否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強烈的責任心、責任感將直接影響教育能否順利進行;良好的師德修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的必備素質。大力加強師德教育,能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能力水平。

3.2專業知識課程

專業知識課程是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核心內容。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明顯加快,知識老化週期進一步縮短,以往那種靠在學校學習知識就去享用終身的做法已過時,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因此,在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中,要給教師提供新鮮的、先進的專業知識。要讓教師瞭解本學科的新情況、新理論、新成果,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內容,改造知識結構,完善教師專業知識素質。通過專業知識課程的學習,中國小教師能夠站在其學科發展的前沿,把握其發展動態,預測其發展方向,同時還能夠加深與拓展一些與本學科相關、相鄰或相近的學科知識的學習。

3.3教育學原理課程

教育學原理課程是一門內涵豐富的課程,它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教學理論等方面課程的內容。中國小教師只有不斷充實教育學原理課程,才能更好地瞭解教學工作,掌握教學方法,分析和研究如何優化教學過程,有效進行課堂訓練,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更好地瞭解青少年心理髮展的規律,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熟悉和掌握教學過程,把握教育規律,為教學服務。讓中國小教師對中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有充分、深入的學習,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加強教育理論的研究,從而為學科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

3.4教育技術課程

《意見》提出為適應教育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幻燈、電影、錄像、錄音設備、計算機、衞星傳播、網絡教學等現代技術正在引進教育中,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面臨着一次新的重大革命。此類課程的開設應包括:現代教育技術講座、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輔助教學、簡單教學軟件製作技術、常用教具製作、多媒體組合教學等,中國小教師必須掌握最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以適應時展的需要。

3.5教育科研課程

教育科學研究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活動,旨在探索和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推動教育的發展。要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研究和對教育科學研究課程的學習,培養教師熟練地掌握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學研究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教育本質和規律的重要途徑,也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可開設《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論文寫作指導》、《教改實驗方法》、《科研寫作指導》等課程,幫助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開展研究活動,使感性認識達到理性的昇華。

參考文獻:

[1]陳紹富,李榮華。新時期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原則[J].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7,(5):102-104.

[2]忽江華。關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研究的文獻綜述[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6):96-97.

[3]蘇文虹。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對中國小教師培訓課程設置的啟示[J].繼續教育,2009,(9):21-23.

高中教師培訓 篇八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培訓;混合學習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4-0060-03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 教育領域的變革正在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不斷深入,教育領域中的信息處理、儲存、加工和傳播全部數字化。2007年國家教育部頒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採用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教師教學工作重點由課堂講授轉為為學生自主學習構建信息化環境和數字化資源支撐。外語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高低直接制約其外語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和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層次。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經之一,因此要充分發揮培訓平台的作用,促進外語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在傳統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過程存在着一定的問題與不足。

一、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過程存在的問題

集中培訓是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重要形式,其有一定優勢,主要體現在受訓教師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習時間,其次面授能為受訓教師提供直接面對面交流,解決受訓教師實際問題。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培訓對象差異性大、教學內容統一,教學方法的一刀切,信息技術培訓很難滿足差異性較大的受訓教師的個性需求。

1.信息技術發展迅速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處於知識更新迅速的知識經濟時代,科學知識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增長。信息技術的更新發展日新月異, 技術的半衰期已經變得非常短暫, 一項新的技術很快就會過時。教師信息技術的更新是教師培訓中的一大難題。顯然依靠傳統的統一組織面授培訓是很難解決問題,並且面對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培訓模式的成本也非常大,效率非常低。因此通過有效的培訓模式方法開展培訓,以使教師自身信息技術及時更新,適應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

2.教師培訓的組織

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過程中,常常在規定時間地點進行集中面授。這種形式便於教師集中精力進行學習交流,遇到學習問題能夠及時得到同伴或者培訓教師的幫助指導。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集中培訓的形式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師職業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師自身就很難避免時間的衝突問題,教師作為成人,角色具有多面性,工作具有多樣性,自身工作安排、家庭等原因使得教師很難保證培訓期間全身心投入學習。因此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應該考慮面授及對個體自主學習的支持,如除了面授,還應該為受訓教師自主學習提供學習材料和技術的支持,才有可能解決時間衝突的問題。

3.培訓內容與方法與受訓個體差異

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大部分教師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專門學習技術,教師不需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技術,每個教師沒必要也不可能成為信息技術專家。基於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教師培訓的內容必須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這已經是教師培訓形成的共識。正因如此,培訓的內容具有集中性,培訓組織者往往採用統一的培訓內容和統一的培訓步調,沒有考慮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個體差異。受訓教師往往來自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單位部門、不同的年齡等,他們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不同的學習能力,他們面對統一的培訓內容反應各異,有的感覺學習重複,有的學習困難跟不上教學進度,有的感覺內容太淺薄。

4.培訓內容與教師學習的取向

教師作為一個成熟個體,具有強烈的認知需求並具有明顯的學習目標取向。他們的學習動機非常明確:我為什麼需要學習,學習能夠給我帶來什麼幫助。目的性和功利性直接影響了受訓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選擇及其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培訓內容的設計在整體層面上大致符合受訓教師的共同目標,在知識細分層面上又要滿足教師個體學以致用,因此培訓內容要以問題為中心,緊密結合教師實際需要,解決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應用中的問題。必須針對教師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培訓課程供教師自主選擇學習,才能儘可能達到受訓教師們的個體需求。

綜合上述幾個問題分析,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需要綜合考慮面授培訓和自主學習、內容的多選擇性、學習的自主性。

二、微課的特點及應用優勢

“微課”是從可汗學院“翻轉課堂”中湧現出的新概念,以視頻為載體,融合教學過程中的媒體資源,講授一個知識點的“小”課堂。 “微課”的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説明一個問題。

1.內容精悍短小,易於學習

傳統的一節課一般約長45分鐘,而微課時間較短,一般在10分鐘左右,不會超過20分鐘,語言也較精煉,直接講授知識點,主題集中,學習效率也很高。微課由於時間短、經過壓縮處理後數據量小,適合在線播放及存儲到各種移動終端設備,方便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碎片化的學習”,適合師生進行教與學的反思和研究。

2.便於選擇學習內容與進度

成人學習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也有一定知識基礎,個體差異性很大。在教師培訓中,很難通過傳統的教學形式滿足受訓教師的個性需求。通過微課將教學內容分解成知識點,便於受訓教師直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相應水平學習內容直接進入學習。例如在講授某個軟件技術時,有基礎的教師可以跳過基礎的學習,選擇其他的學習內容;沒有基礎的則需要認真學習好基礎的知識才有可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3.微課打破傳統課堂觀念和教學模式

“微課”的概念衝破了現有的課堂觀念,課堂不再是僅僅侷限於40分鐘或者50分鐘作為一節課,而是以一個教學知識點為一個課程。微課將教學過程進一步分解,是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精神體現。學生可以利用教師製作的微課先進行自主學習思考,然後教師再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和難點問題,改變了傳統由教師先講學生再思考練習的過程。

三、信息技術培訓中微課的應用實踐

隨着近年來教學信息化的普及,教師在外語教學中使用的媒體也由磁帶和光盤過渡到全數字化的時代,音頻和視頻媒體在外語課程教學中高頻率使用,教師對音視頻媒體應用需求大,他們常常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來處理各種音視頻教學資源,因此教師非常需要掌握相應的技術,提高教學資源製作效率,達到教學使用需求。筆者所在高校的信息技術培訓面向全校教師,包括外語類學科專業的教師及其他學科的教師,因此培訓對象個性差異非常大,筆者作為本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主講教師之一,為解決在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過程中遇到的上述問題,筆者在《音頻教學資源的利用》的培訓中應用微課開展混合教學的信息技術培訓。

1.混合學習與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混合學習的核心思想是根據不同問題、要求,採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教學上就是要採用不同的媒體與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學習。[1]混合學習不僅關注學習效果和學習目標的實現,還關注傳遞學習信息的方法或媒體,對教學與學習的要素進行優化、選擇與組合。結合高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在培訓過程中應用混合學習的理念對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過程進行設計,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資源要素的優勢進行組合,有效解決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藉助微課的優勢,開展應用混合學習模式的方法解決教師學習個性化差異、學習時間碎片化及網絡學習等問題。

2.微課的設計製作過程

(1)對課程知識進行結構分解

內容分解上,首先根據內容聯繫,按照單元模塊劃分,在單元基礎上,按照相應的知識點劃分,其次按照內容的難易程度及教師教學應用需求。並且有些模塊要求必須掌握,例如軟件基本操作。

(2)微課的教學設計

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不僅是教給教師一個操作技能步驟,而且要把技術培訓和教師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教師要使用技術, 僅僅掌握技術技能是不夠的, 他們得了解什麼可以讓他們把技術轉化為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方面的知識不僅僅是技術能做什麼, 更重要的是技術能夠幫他們做什麼。因此教學設計中一定要把軟件技術和教學應用結合起來,不僅讓教師知道這個技術操作,而且讓他們明白怎麼為教學服務。在軟件演示模塊,要以教學實踐的真實應用為例子進行演示。如本培訓根據教師日常教學需要錄製編輯一個期末考試聽力題為實例,將音頻編輯、錄音、聲音輸出等關鍵技術結合起來,使教師容易理解,培訓學習技能又能直接為教學實踐所用。

(3)微課程的製作

由於本培訓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特別是軟件操作是教師學習的難點,因此需要將教學過程中的演示操作進行錄屏。微課的製作軟件選擇Camtasia Studio,該軟件提供了強大的屏幕錄像、視頻的剪輯和編輯、視頻菜單製作、視頻劇場和視頻播放功能等。使用該軟件進行屏幕操作的錄製和配音,對錄製的視頻進行剪輯,添加過場動畫、説明字幕,最後可以輸出MP4格式的視頻文件。對於講解演示型的微課,學習者的注意力主要跟隨鼠標的運動,其次儘量避免鼠標光標的隨意移動,以免造成學習干擾。因此在製作過程中,鼠標的點擊和移動速度不能過快,應該在點擊執行的菜單命令上有適當停頓,其次是通過軟件可以設置點擊鼠標動態效果和聲音,便於學習者清楚鼠標的動作。

3.微課在信息技術培訓中的應用模式

(1)微課支持面授培訓。在面授培訓過程中,培訓教師主講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模式方法,具體的技術問題交給微課來完成,學員通過對微課的學習直接獲得具體的操作技能和技術。將培訓教師從基本操作演示中解放出來,為學員解決疑問和難點問題。

(2)微課可以輔助學員進行個性化學習。由於學員的學習水平差異性較大,因此將培訓的主題內容分解成以知識點為基本單位的微課,完成滿足學員個性化需求,包括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進度的自我把握,充分體現以學習為中心的培訓模式。

(3)把微課到網絡培訓平台上,使培訓不再僅僅侷限於面授,為廣大教師都提供了開放式的空間,拓展培訓範圍。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台進行在線學習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網絡教育的功能。

(4)微課支持教師的實踐過程。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於教學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通過網絡微課程直接找到相應的技術指點進行學習,為教學應用提供最有效直接的技術指導。

四、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實踐效果

通過應用微課支持面授培訓過程中,面授培訓課堂氣氛大大改善。通過和以往的面授培訓過程比較,面授培訓過程出現了以下的重大轉變:

培訓教師對受訓教師的手把手的教學情況大大減少,主要精力集中在解答一些難點的技術問題和綜合應用的方法。學員提問的問題更多集中在高層次的技術綜合運用上,如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運用技術更好改善資源製作效果等,不再是一些簡單的操作步驟。

微課的應用使得參加培訓的學員在學習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度,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可以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學習步調等多維度上做自由選擇,而不再僅僅侷限於聽主講教師授課這一唯一學習方式,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都能選擇到符合自己學習目的和追求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而不至於存在重複學習或者困難學習,充分發揮了混合學習模式的優勢。

五、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培訓過程中,應用微課大大提升了培訓的效果,解決了不同教師的學習需求,有利於開展電子化學習,避免培訓過程中一刀切的現象,提升了面授效率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微課可以為學員提供教師課堂重現,學員通過微課可以將沒有理解或者忘記的知識和操作技能重新學習,有效減低了對培訓講師的依賴性,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學員可以根據自身的基礎和學習興趣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學習進度慢的學員可以藉助微課對教師講授課程進行重複觀看學習,基礎較好的學員可以通過微課進行超前學習,或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在利用微課進行混合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主講教師的點撥作用,也充分發揮了受訓教師的學習主體作用。通過網絡平台微課拓展了培訓範圍,延伸了培訓實效,方便教師點播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

[2]趙勇,雷靜。國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經驗教訓及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5(10).

[3]肖安慶。關於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年教師,2012(2).

高中教師培訓 篇九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新教師,對我來説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畢竟無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能力的培養,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才能熟練掌握。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有經驗的老師的講解,一線教師的經驗的傳授,使我心裏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説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着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直在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是“主演加導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羣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説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高中教師培訓 篇十

【關鍵詞】大學聯考改革;培訓需求分析;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高中教學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學校教學始終是以教師講台授課為主,然後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不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書本、課堂三個要素制約着學校整體機制的運行,由此形成的以教師為核心的上課模式,制約了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而當今大學聯考改革對高中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事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使得教師培訓再次提上日程,而做好教師培訓首先要做培訓需求分析。

一、大學聯考改革內容

大學聯考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全社會都極為關注。改革方案方面,2014年1月15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此間舉行的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説,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大學聯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5個配套“實施意見”。大學聯考模式上,據報道將會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的大學聯考形式:一種是技能型人才,考技能加文化知識;另一種為學術型人才,考試內容類似於現在的大學聯考。改革措施方面,高中不再分文理科,考試總成績由語數外和其他科目組成。

二、高中教師培訓需求分析

教師培訓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培訓之前對培訓對象及與其它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從而為制定培訓計劃提供依據和確定培訓對象範圍、培訓形式的一種活動。它是教師培訓的重要環節,既是培訓的出發點,又是培訓的歸宿,對培訓活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進行教師培訓需求分析必須以當前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為中心展開進行,在過程上注重科學性與規範性的統一,以確保需求分析的客觀性和有效性。首先,採集培訓需求。採集培訓需求的開展以培訓工作為依託,結合文獻綜述,制定開放式訪問提綱,根據訪談結果編制調查問卷。訪談和問卷調查對象是在選取典型學校的基礎上,隨機抽取該校教師和校長進行,主要圍繞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進培訓滿足需求展開研討。其次,分析培訓動因。一是培訓需求的個性化。現代的教育理念使得高中教師參與培訓成為一種自主行為,他們主動擔負起這個時代所賦予的教育責任和社會責任。教育責任就是要求高中教師必須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緊跟改革潮流,適應素質教育的大環境,為新型的大學聯考模式做貢獻;社會責任就是要求高中教師必須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必須運用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文化去引導學生,為社會培養學術性與技能型的人才。二是教師羣體間的需求不同。骨幹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他們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發展需求;青年教師入教師隊伍時間不長,承擔教學任務有限,自身有較強的培訓慾望。三是當今教育的改革。當前高中教學的改革,更加貼近社會的需要,這對傳統教育無疑是一大挑戰,因此高中教師必須努力發現自身的新需求,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趨勢,促進自身與學校共同發展。再次,分清培訓需求主次。培訓機構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掌握受訓教師“顯性需求”和“隱形需求”,顯性需求易於探知,隱性需求需要培訓機構認真研究、科學分析,因為“有效培訓成功之處就在於能使這些隱性需求在培訓過程中轉化為顯性需求,成為學員的‘意外收穫'”。高中教師培訓需求分析的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知識培訓需求:高中教師應該在大學聯考改革之後及時補充和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武裝自己,然後才能真正的傳授給學生。(2)技能培訓需求:當今的大學聯考改革對教師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大學聯考模式,對教師的操作實踐能力更是要求頗深。(3)素質培訓需求: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工作態度、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帶動學生積極適應新的大學聯考模式。如果教師止步不前、固步自封,學生進步也無從談起,因此素質需求也尤為重要。

三、高中教師培訓需求分析的意義

1、增加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高中教師培訓需求分析使得對其需要培訓的內容、科目和形式有了針對性,培訓的實效性也會增強,從而使教師的需求得到充分的解決,並能有效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專業知識的增加和自身素質的提高。2、有助於教師全面發展和學校主動變革。高中教師培訓需求分析過程將有助於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能力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有助於學校的發展規劃和主動變革,促進學校抓住機遇迎接挑戰。3、具有重要的實踐操作意義。教師培訓需求分析幫助學校瞭解教師的切身需求,從而努力彌補現實與預期的差距,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速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以教師為主體,注重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需求,使得培訓機構在實施計劃時,能應用合理的分析方法,選擇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相信高中教師定能在大學聯考改革的歷史潮流中順應前進,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推動學校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德成,樑永正.培訓需求分析:內涵、模式與推進[J].教師教育研究,2010(11)

[2]搜狐.大學聯考改革啟動,將不分文理科[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