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滁州西澗多篇

唐詩:滁州西澗多篇

《滁州西澗》閲讀答案 篇一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賞析】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説: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緻。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着詩人恬淡的胸懷。後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説: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隻渡船橫泊河裏。這雨中渡口扁舟閒橫的畫面,藴含着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

【會考預測】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表現出來的景象。

答:我單單喜愛這澗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一隻小船獨自悠閒地橫泊在水邊,任憑潮來潮去。

2、在詩人筆下,幽草的寓意是什麼?

答:生於偏僻之處而不甘墮落、坦然、安貧樂道的高尚氣節。

3、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麼情感?最能體現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

答:情感:喜愛 體現情感的字是:憐

4、後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答:意象:春潮、雨、野渡、橫。 意境: 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設出一種孤寂、閒適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閒適的胸襟

5、這首詩用了什麼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這首詩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於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裏,藴涵着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6、作者用哪句詩句表達了堅守節操的志向? 答: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7、最後一句中哪個動詞用得極妙,又妙在哪裏?

答:橫這個字用的妙,舟自橫寫出了當時船隻的隨意停泊,也寫出了當時作者的心情是進退兩難的:當時想要辭官隱退,卻又被逼無奈又無法辭官,寫出了詩人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滁州西澗》閲讀答案 篇二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對詩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

A.“滁州”指安徽省滁縣,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説“環滁皆山也”,這裏的“滁”即滁州。

B.“獨憐”句中的“憐”是可惜、可憐的意思,“澗邊”就是河邊、水邊的意思。

C.“上有”句中的“深”,有樹木茂盛、枝葉繁茂之意,寫出了畫意般的深邃。

D.“野渡”句中的“野渡”説的是野外的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稱“津”,成語“無人問津”之“津”即是此意。

2.對詩句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首句寫作者俯視水邊,看到的是一幅百草豐茂、鬱鬱葱葱的綠色畫面,暗示這是一個暮春時節。

B.第二句作者從俯視轉為仰視,通過對照、映襯的手法,寫出了畫面的幽美和諧,給人以賞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兩句的均衡和諧,既有飛動的情景,又有潮聲、雨聲的交響,渡船橫卧又和春潮飛雨融會在一起,增強了畫面的立體美感。

D.全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極寫滁州西澗的春景,靜中有動,畫中有聲,而寫動景和聲響則是為了襯托畫面之靜。

參考答案:

1.B 2.D 1.B(憐,可愛) 2.D(無擬人手法。)

《滁州西澗》閲讀答案 篇三

希望《滁州西澗》的閲讀答案可以幫助同學們複習,考出理想的成績。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閲讀訓練及答案」

(1)詩中的憐、深是什麼意思?{愛茂盛(茂密)}

(2)詩的前兩句幽草澗邊生,是___景;黃鸝深樹鳴是___景。(靜動)

(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歷來常被作為畫題。請用現代散文的語言把這幅畫面描述下來。不超過50字。

(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來,一條小船孤零零地橫在無人的渡口。)

(4)一個急字顯出______,一個自字又顯出無人之境的悠閒。

(天氣變化之迅速。)

5、這首詩在情與景的關係上有何特色?試略作分析。

「解析」詩裏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詩的前兩句是説: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緻。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着詩人恬淡的胸懷。後兩句是説: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隻渡船橫泊河裏。這雨中渡口扁舟閒橫的畫面,藴含着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

「答案」這首詩運用了寓情於景的手法。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無意居高媚時的黃鸝。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橫的悠閒景象,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6、這首詩用了什麼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這首詩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於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裏,藴涵着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閲讀練習二:

(1)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麼情感?最能體現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2分)

情感:體現情感的字是:。

(2)後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3)人們普遍認為橫字用得好,請你説説它好在哪裏?(3分)

(4)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喜愛憐

(2)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橫意境: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設出一種孤寂、閒適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橫字用得好,從全詩看,因在野渡且又無人,故能自橫,加上詩人當時閒居兩澗的境遇,自然使他偏愛這寂寞幽草,符合他當時心境(2分)。

(4)反映了詩人厭惡喧囂,尋求寧靜的政治情懷和審美心態。(2分)

詩歌后兩句寫渡口的景色。“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春潮夾帶着雨水而來,在傍晚時分更顯急切。“帶”字與“急”字,寫出了潮水與雨水的鮮活動態。而在傍晚的潮水中,野渡無人,小舟自橫。這個“自”字,指的是“自顧自”,同時也包含着“自在”、&ldq()uo;自然而然”的意思。 篇四

韋應物似乎非常喜歡使用“自”這個字,在他的詩中,時常出現“自”的身影。比如形容春天景物的“芳樹自妍芳,春禽自相求”(《擬古詩》其十二,《全唐詩》卷186),又如形容黃鶯啼聲的“欲囀不囀意自嬌”(《聽鶯曲》,《全唐詩》卷195),還有“百草無情春自綠”(《金谷園歌》,《全唐詩》卷194)等。這些“自”字,都可以理解為類似的意思。韋應物似乎很重視事物自然而然的樣子,“自”字的頻繁出現,體現了韋應物對待事物本真狀態的欣賞和尊重。

送楊氏女 篇五

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若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對此結中腸,義往復難留。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託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居閒始自遣,臨感復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韋應物的故事 篇六

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迷戀楊貴妃“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沉溺於聲色,縱情歡樂。在驪山腳下的華清池,他們洗温泉,開盛宴,奏春樂。每逢御駕出遊之日,在長安通往驪山的大道上,圍觀者總是水泄不通。皇家的大隊人馬,聲勢浩蕩,綿延數裏。其中有一支儀仗隊,格外引人注目。這支衞隊就是由親衞、勛衞、翊衞三府人員組成。成員都是十五、六歲的翩翩少年,齊齊地一樣高,身材英俊,儀態風流。由於身份職業不同凡響,個個驕氣十足,不可一世。人們稱這些少年為“三衞郎”。在華清池,他們主要擔當警戒、保衞的重任。其中的一員,就是後來“一詩感江神”的韋應物!

韋應物,於紀元737年,正是開元盛世二十五年,生於長安一個破落的官宦人家。他因為長得風采出眾,得以選進皇家儀仗隊。雖然年紀不算太小,但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大文盲。正所謂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知貪玩酗酒,騎射快活。

“三衞郎”都是出自官宦人家,經過嚴格“政審”選拔出來的。韋應物在後來《逢楊開府》一詩中,追憶那段生活,真是恃寵無忌,到處橫行,無法無天。詩人説:“我少年時候做過皇帝的侍衞隊員,本來我是個無賴,不學無術,憑着皇帝對我家老子的寵信和恩澤,才得以選上。在所住的街道裏,我是個橫行無忌的兒郎,家裡經常藏匿着一夥亡命之徒。早晨,到賭場上去消磨時光;晚上,又去搶劫東邊鄰家的美女。衙門裡的差役不敢來逮捕我,因為我站在皇宮裡的白玉石台階上。”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倉皇逃往西蜀。韋應物從此脱離三衞府,改弦易轍,開始發奮讀書。二十七歲左右,進入仕途,先後在洛陽、高陵、户縣、櫟陽等地任職;在長安做過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還出任過滁州(今安徽省滁州)、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和蘇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刺史。後世因此時而稱他韋左司、韋江州,時而稱他韋蘇州。

在三十餘年的仕途上,他關心民眾疾苦、國家危難,力所能及地為民眾施德政,同時勤奮刻苦地進行詩歌創作,終於在政聲和詩名兩方面,聲名大振。

接觸過少年時代的韋應物的人,怎麼也沒想到,當年那個潑皮無賴、紈絝子弟,竟然出落成一位努力實踐仁愛德政的地方清官,一位以“高雅閒淡”聞名於世的著名詩人。

在後人眼裏,韋應物是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同樣一流的詩人。他的山水絕佳之作,首推《滁州西澗》。這首詩寫於紀元781年唐德宗李適建中二年,他出任滁州刺史為官期間。

正是這首詩,後來竟然感動了江神。

到了宋代,有位老翁王榮,要過觀江,不料連連大風,颳了七天七夜。王榮沒法過江。江邊的父老鄉親就説:“員外!您寶囊中一定有甚麼稀世珍寶。這條江的江神極顯靈。您應當把寶物獻給江神。”

王榮覺得自己實在沒有甚麼寶物。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條黃麈尾,就拿出來獻給了江神。可是,江風還是不停地吹。現在只剩下一方端硯,能值一點錢,王榮又把端硯獻給江神。江風反而颳得更厲害了。王榮又把玄色虎帳獻給江神。統統都不靈驗!

王榮晚上躺在牀上,左思右想,無法過江。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在心裡説:“現在只有黃庭堅草書的一把扇子,上面寫着韋應物的詩句:‘獨憐幽草澗邊生’那一首”。想到這裡,王榮立刻從包袱裏拿出這把扇子仔細端詳,恍惚之際,左看右看,不認識(王榮老人,文化不高,字又寫的是草寫,所以不認識),説:“我都不認得這玩藝兒,難道江神喜愛它嗎?”於是,便把寫有韋應物詩句的這把扇子,拿到江邊,獻給了江神,江風突然停止了。

只見香火不動,天水相照,就像兩面鏡子一樣平靜,交相輝映。只有南邊吹拂來一陣徐徐順風。王榮大喜,立即開船,不一會兒就過了江。

《滁州西澗》 篇七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大家一定都知道宋徽宗,這個皇帝在政治上飽受批評,卻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可圈可點,他在位期間常常主持宮廷畫苑考試,特別喜歡用前人詩句作為考試的題目。其中有一道題目,用的是宋代詩人寇準《春日登樓晚歸》中的兩句詩:“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這兩句詩特別有畫面感,而且有非常豐富的想象空間,從而成為一道非常經典的試題,傳為美談。不過,這兩句詩並非寇準獨創,而是源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絕句——《滁州西澗》。如果沒有《滁州西澗》珠玉在前,也許未必能有寇準的這兩句詩,也未必會有繪畫史上的這段美談。我們今天要來賞讀的就是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韋應物(737—792),京兆萬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歷任洛陽丞、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等官職。世稱“韋江州”或“韋蘇州”,有《韋蘇州集》傳世。

韋應物《長安遇馮著》賞析 篇八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採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馮著是韋應物的朋友,其事失傳,今存詩四首。韋應物贈馮著詩,也存四首。據韋詩所寫,馮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鄉隱居,清貧守真,後來到長安謀仕,頗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約在大曆四年(769)應徵赴幕到廣州。十年過去,仍未獲官職。後又來到長安。韋應物對這樣一位朋友是深為同情的。

韋應物於大曆四年至十三年在長安,而馮著在大曆四年離長安赴廣州,約在大曆十二年再到長安。這詩可能作於大曆四年或十二年。詩中以親切而略含詼諧的筆調,對失意沉淪的馮著深表理解、同情、體貼和慰勉。它寫得清新活潑,含蓄風趣,逗人喜愛。劉辰翁評此詩曰:“不能詩者,亦知是好。”確乎如此。

開頭兩句中,“客”即指馮著。灞陵,長安東郊山區,但這裏並非實指,而是用事作比。漢代霸陵山是長安附近著名隱逸地。東漢逸士梁鴻曾隱於此,賣藥的韓康也曾隱遁於此。本詩一二句主要是説馮著剛從長安以東的地方來,還是一派名士兼隱士的風度。

接着,詩人自為問答,料想馮著來長安的目的和境遇。“採山”是成語。左思《吳都賦》:“煮海為鹽,採山鑄錢。”謂入山採銅以鑄錢。“買斧”化用《易經。旅卦》:“旅於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意謂旅居此處作客,但不獲平坦之地,尚須用斧斫除荊棘,故心中不快。“採山”句是俏皮話,打趣語,大意是説馮著來長安是為採銅鑄錢以謀發財的,但只得到一片荊棘,還得買斧斫除。其寓意即謂謀仕不遇,心中不快。詩人自為問答,詼諧打趣,顯然是為了以輕快的情緒沖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轉入慰勉,勸導馮著對前途要有信心。但是這層意思是巧妙地通過描寫眼前的春景來表現的。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冥冥”是形容造化默默無語的情態,“颺颺”是形容鳥兒飛行的歡快。這兩句大意是説,造化無語而繁花正在開放,燕子飛得那麼歡快,因為它們剛哺育了雛燕。不難理解,詩人選擇這樣的形象,正是為了意味深長地勸導馮著不要為暫時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勵他相信大自然造化萬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輩關切愛護後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煥發才華,會有人來並切愛護的。所以末二句,詩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態度,滿含笑意地體貼馮著説:你看,我們好象昨日才分別,如今已經是春天了,你的鬢髮並沒有白幾縷,還不算老呀!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來的,末句則以反問勉勵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為。

這的確是一首情意深長而生動活潑的好詩。它的感人,首先在於詩人心胸坦蕩,思想開朗,對生活有信心,對前途有展望,對朋友充滿熱情。因此他能對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誠同情,體貼入微,而積極勉勵。也正因如此,詩人採用活潑自由的古體形式,吸收了樂府歌行的結構、手法和語言。它在敍事中抒情寫景,以問答方式渲染氣氛,借寫景以寄託寓意,用詼諧風趣來激勵朋友。它的情調和風格,猶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轉,讀來似乎一覽無餘,品嚐則又回味不盡。

創作背景 篇九

一般認為《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他時常獨步郊外,滁州西澗便是他常光顧的地方。作者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一天遊覽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