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自相矛盾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自相矛盾的教學反思 篇一

《自相矛盾》大家已經對那個賣矛的人進行了“深入的批判”,並伸出友誼之手,對他“熱情地幫助”我想讓他們的認識從書中跳出來。

“今天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事情呢?”教師要善於順手引導學生思維走向深入,我偏愛此招,哪料想,跨越太大,學生一時沉默了。

好在,這些年,我老練多了,忽然想起近日辦公室發生的一件事,便娓娓道來:“我的辦公室――教導處,有一台飲水機。其他三位主任,他們經常喝熱水,只有我愛涼水。有一天,朱主任問我,‘你怎麼不喝熱水呀?’我説,‘我從來不喝熱水。’可這幾天,我感冒了,就偷偷地喝了幾杯熱水,你們説,如果這時候朱主任進來,她會怎麼説?”

“你真是自相矛盾!”學生齊聲回答。

“我的話裏哪個詞用得不好?”要讓他們知道錯在哪兒。

“從來!”

“對了,從來不喝——太絕對了。同學們,我不會説話,誰來幫幫我,這話應該怎樣説?”一竿子不到底,我絕不罷休。

“你應該説,我一般不喝熱水,感冒了才喝!”

“你可以説,我平時不喝熱水,但有時候喝!”

“這樣講真好!謝謝!説説你們生活中這樣的事件吧!”

學生的討論空前地熱烈、深入。

反思:

“對話”是新課程背景下常用的詞語,我常常引導學生直面語言,直言書中的人和事來進行對話。然而,鑽入文中,易;跳出文外,難。將書中認識再引向生活,學生總有些一下子轉不過彎來。於是,教師例舉頗為重要。例從何來?我建議舉身邊熟悉的例子。

這個案例中,便是舉學校發生的人和事(當時在我校上課,朱主任亦是學生熟悉的教師,當時正在後面聽課)。於是學生便油然而生一種親近感。由此激發他們去發現身邊的人和事,讓他們感覺到書中的人、書中的事、書中的理其實就在身邊,一切就容易多了。教師要善於觀察生活中事件,然後和教材有意識地相聯繫,課堂上“順手拈來”,會起到打開僵局的效果。

教孩子有發現的眼睛,教師首先要有顆敏感的心。

自相矛盾的教學反思 篇二

這是一篇古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寓言所藴涵的道理簡單明瞭,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本站有着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因此在設計這堂課時,我不僅力求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學習方式。在上課伊始我就明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寓言故事。

學生明白:沒有充分的理解,是不可能把故事表演地惟妙惟肖的。上課一開始教室裏的學習氣氛就比較濃厚,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整堂課充實緊湊。同時也不失輕鬆愉悦,教學任務比較流暢自然,教學重難點也在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下不攻自破。讓我看到了班級中平時學習較差學生的潛力。這讓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的巨大影響,一名老師的教學藝術是何等的`重要:讓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關鍵在於教師是如何引導啟發。備課時多一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上課時老師就會多幾分輕鬆順利。投其所好設計教學過程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讓每堂語文課充滿快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帶領學生多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初讀,要求讀正確流利,注意節奏。

學習新課時,先聽磁帶示範朗讀,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然後我帶領學生齊讀一遍課文,明確讀音,在文中把需要停頓的地方做好標記,隨後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練,同時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2、結合註釋,小組合作學習,理解重點句。

學生讀熟課文後,對照課後註釋讀懂句意,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些簡單方法。如:一邊讀一邊看插圖;對照註釋,揣摩句意;小組合作,質疑問難,共同討論。經過這一步的學習,文章內容已在學生頭腦中有了較深的瞭解。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再去讀懂。讀“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兩句時,指導學生自然地將對古文的理解和讀緊密地結合起來,讀出楚人炫耀的語氣,從而體會到楚人説話做事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3、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精讀體會。

教學“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時,創設了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充分想象,不同人物會做出什麼樣的表情説出什麼樣的話呢?注重語氣。抓住朗讀。

總之,文言文的教學應切實做好朗讀的指導,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積累一點學習方法,為以後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基礎。

自相矛盾的教學反思 篇三

今天學校舉行了名師範課活動,我也在講課教師行列之中。由於前段時間的學習培訓,加上自己也不知道三年級的文言文到底該怎樣教,於是,趁着這次機會我便大膽嘗試。

我採取看圖猜成語的方式導入《寓言二則》,讓學生知道什麼叫寓言。接着出示矛和盾的圖片,指導書寫“矛、盾”二字。讓學生觀察圖片,説矛和盾的特點以及它們在古代戰場上的用途,進而導入這節課要學習的第一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瞭解完作者和《韓非子》一書後,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活動來完成教學目標。

活動一:生字我認識

讓學生先讀一遍課文,感受一下這篇課文和之前學的'不一樣,比較難讀,告訴學生這是文言文。讀好文言文的第一個妙招就是讀準字音。學生先借助拼音讀生字,再去掉拼音讀。

活動二:課文我會讀

讓學生進行第二遍課文朗讀,明確讀好文言文的第二個妙招就是讀好停頓。師範讀,讓學生練習讀,男女生讀,齊讀。指導學生用講故事的語氣讀,指名朗讀。

活動三:故事我理解

通過出示插圖,讓學生看圖説句子,再出示對應的文言文讓學生初步明白文言文的大意。隨機指導“陷”的寫法。引導學生用組詞法理解字的意思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個楚國人的窘態,進而進行詞語積累。再讓學生看着文言文同桌互説大意,指名説。分組進行文言文和大意的對讀,讓更深一步瞭解大意的基礎上初步感受文言文語言高度凝鍊的特點。

活動四:寓意我明白

那個楚國人敢試嗎?如果試的話會是什麼結果?讓學生在根據所學內容進行説話訓練的基礎上明白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活動五:課文我會背

讓學生看圖讀、不同形式的挖空讀進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本節課的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第二天,這個楚國人又來賣盾和矛了,他怎麼説才會把盾和矛賣出去呢?請你幫他設計一兩句廣告詞。

這是整個教學環節的設置,在講課的時候有以下幾點做得不夠好。

1、時間的安排上還需要再斟酌。整節課自我感覺有點前鬆後緊。

2、感覺環節有點多,環節三、四可以融合在一起。

3、講課的時候有點緊張,沒有做到遊刃有餘。

4、板書可以插入教師現場的簡筆畫。

雖然講課總成績不夠理想,但是能得到六個評委中三個評委的高度認可已經足夠。最主要的是,在講課的過程中,我慢慢清晰了文言文的教學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這已足夠。

自相矛盾的教學反思 篇四

《自相矛盾》是國小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裏面的一則寓言故事。本則寓言故事的作者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韓愈,這則寓言選自他的《韓非子·難一》。本則寓言只有一段,有兩層意思:

一、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楚國人,在炫耀自己的矛和盾;

二、講人們聽了他的話後的反應,使這個楚國人無言以對。

作者把這則寓言匯成了一個成語——“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説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説。

本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文言文”對於初學者,特別是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説,學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師要在學習方法上多給以恰到指導。我在教本課時,主要採用情景再現法,我把寓言故事內容告訴學生,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分組編排,然後以競賽的形式演練,最後抽出演練最好的一組上台表演,讓學生把古代的故事情景展現到現在。通過這樣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我在教學本課時也有不足之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我平時要求不夠嚴格,練習次數又少,今後我會在這一方面不斷加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