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人教版

知識的寬度、厚度和精度決定人的成熟度。每一個人比別人成功,只不過是多學了一點知識,多用了一點心而已。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人教版,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1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爭

1.林則徐虎門銷煙

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時間:1839年6月3日

過程:1839年6月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燬鴉片。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

影響: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P3

2.鴉片戰爭的爆發

英國發動鴉片的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闢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P1。

時間:1840年6月-1842年P3

結果: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

其內容是: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税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P4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時間: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 結果: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P6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其中《璦琿條約》是割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條約。P8表3.太平天國運動 時間:1851-1864年

領導者: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過程: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擊洋槍隊,具有反帝鬥爭的性質。P91862年9月太平軍在浙江慈溪的戰鬥中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 第3課 收復新疆 背景:P12

過程:1876年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兵分三路進入新疆。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1878年收復了新疆。P13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P14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背景:1894年,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發動侵華戰爭。

時間: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戰役:黃海海戰 鄧世昌率領致遠艦衝向敵艦與200餘名戰士壯烈犧牲。

威海衞戰役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結果: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1895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其內容: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岸等。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P17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背景: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為了鎮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時間:1900.6—— 1901年,

過程:義和團奮勇抵抗,侵略軍被義和團圍困於廊坊,狼狽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佔北京,所到之處,無惡不作燒殺搶劫。

結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內容: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税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P22

單元小結: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01年《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

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條約內容分別見P4,P17,P22)

(二)鞏固練習

見《會考總複習》P39——42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2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6——9課)

第6課 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目的:為了鎮壓農民起義,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洋務運動的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方)P25

洋務運動的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軍事工業。如安

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2)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

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4)創辦新式學堂。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

學堂。P25-P27

-評價洋務運動(重點掌握):

1、失敗的封建統治者自救運動。

(性質)

2、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

3、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人才,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闢道路。

4、(還可以補充一點:對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P27

第7課 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

時間:1895年春,

導火線:《馬關條約》的簽訂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影響:

1.“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P32

2..政治團體的形成

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宣傳維新變法,後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他們聯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3.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6月到9月,

內容:光緒帝發佈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1):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性質:一次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運動

結果:1898年9月慈溪太后發動政變,把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了。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又稱“百日維新”

第8課 辛亥革命

準備: 1.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一個革命團體,成立地點:檀香山)

2.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為總理。

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4.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武昌起義

時間:1911年10月10日

性質:一次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

結果:武漢三鎮取得勝利後,僅一個多月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佈獨立。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當選首任總統。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背景:P40

時間:從1915年起

主要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知識分子

口號: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 標誌:《青年雜誌》的誕生第二年改為《新青年》內容:以四提倡四反對(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獨裁;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擴大: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在北京創辦《每週評論》,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新文化運動的評價: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性質)它啟發着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3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0-13課)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運動

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是的失敗

時間:1919年5月4日

口號: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運動的中心:北京——上海主力:學生——工人

經過: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鬥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

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成立: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意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

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第11課 北伐戰爭

1、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標誌着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

2.在蘇聯和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在廣州的黃埔創辦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意義: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未建立國民國民軍奠定了基礎。

3.北伐戰爭

時間: 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

結果: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4.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了。

(也是國民大革命失敗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建軍節),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

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並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

第13課

1、長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

目的:解決博古等到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

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二)鞏固練習

見《會考總複習》P48——50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4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4-16課)

第14課

1、“九一八”事變

時間: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 結果:蔣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東三省淪亡。 意義: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

2、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抗日義勇軍(東北人民自發)和抗日遊擊(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楊靖宇為代表)

3、西安事變

背景:

①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②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得到全國各界愛國人士的擁護;

③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

④張學良、楊虎城在中國共產黨的爭取下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與紅軍實行停戰。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並通電全國, 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需要團結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課本原話:中國共產黨從全國人民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誌着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第15 課

1、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了“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中國軍民奮起反擊,開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

盧溝橋事變後,在民族危機空前高漲的情況下,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3、南京大屠殺

1937年底,日軍在南京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據戰後遠東軍事法庭統計,六週內共屠殺中國人民30多萬人。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1、主要戰役

2、中國共產黨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

3、中國共產黨“七大

(1)時間、地點:1945年 延安

(2)主要內容:

①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②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羣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 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意義: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4、抗日戰爭的勝利

時間、標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字儀式,抗戰結束。1945年10月25日,台灣從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國懷抱。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①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②它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③中國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④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5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17、18課)

第17課

1、重慶談判

蔣介石的目的: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

共產黨的目的: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結果:雙方經過43天的談判鬥爭,於1945年10月10日簽訂了會談紀要,又稱“雙十協定”

2、內戰爆發

時間、標誌: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對中原解放區瘋狂進攻,標誌全面內戰爆發。

主要戰役: 彭德懷率領西北解放軍大敗敵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陝北的重點進攻。

反攻的序幕。劉、鄧大軍開闢的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威脅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漢。

第18課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時間: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府垮台了。

意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

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①共產黨英勇作戰,指揮得當;

②共產黨盡力爭取國內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國民黨發動內戰,大失民心;

④國民黨指揮不當等等

單元小結:人民戰爭發展的過程

第19 課

1、張謇是江蘇南通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他的“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主張和實踐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他創辦企業:

大生紗廠、南通博物院(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博物院)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徵:

a.受三座大山的壓迫,發展水平落後

b.發展不平衡。輕工業發達,重工業落後;

沿海沿江發達,廣大內地落後

第20課

1、19世紀初,西方發明的輪船、火車在近代相繼傳入中國。

2、中國第一條正式運營的鐵路——凇滬鐵路

3、19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

後來,照相和電影也傳入中國。

4、1872年上海創辦了《申報》,1897年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5、社會習俗的變化P106

第21、22課

2、戊戌變法期間建立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後改為北京大學)

3、清政府1905年頒佈了《奏定學堂章程》,宣佈於1905年廢除沿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

4、文學藝術成就(可連線補充)

文學

(二)鞏固練習 見《會考總複習》P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