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生平簡介精品多篇

李清照的生平簡介精品多篇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閲讀: 篇一

胡適: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個女文豪,名清照,號易安居幹。……李清照少年時即負文學的盛名,她的詞更是傳誦一時的。她的詞可惜現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齋刻本),但我們知道 她是最會做白話詞的。例如:《一剪梅》(略),《添字採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聲聲慢》(略),這種白話詞真是絕妙的文學,怪不得她在當日影響了許多人。李清照雖生於北宋,到南渡時,她已是50歲的老婦人了。但她對於北宋的大詞家,二晏、歐陽、蘇、秦、黃一一都表示不滿意。(《國語文學史》))

呂思勉:北宋女詞人,則有李易安。……夫婦皆擅學問,長詩文,精金石,誠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詩筆稍弱,詞則極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詞,無一字不協律者,實倚聲之正宗,非徒以閨閣見稱也。(《宋代文學》)

胡懷琛:在北宋末再有一個著名的女詞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詞》,在文學界裏是極有名的。她的佳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尤為人所稱道。(《中國文學史概要》)

羅根澤:詞是文學,也是音樂……女詞人李易安《論詞》,都是偏於以音樂的觀點立論,雖然也不忽視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論詞對於北宋諸大家,多有不滿,可見她的眼光之鋭敏。她的詞在當日很受人崇敬,如辛棄疾有時自稱“效李易安體”。可見她的影響;(《中國文學史大綱》)

劉大傑:李清照是南渡前後的女詞人,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詞的一切規律而創作的。她一面重視音律,精煉字句;同時,她的詞富於真實的性情與生活的表現。她生逢國變、家破人亡,她的筆下,雖沒有直接反映現實,但我們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貧窮,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個亂離時代、封建社會直接給她的迫害。她正是當日一個受難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當日無數難民的生活情感。(《中國文學發展史》)

朱東潤: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漱玉詞》五卷,今存一卷。詞格抗軼周柳,其論詞之言,見於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

林庚:北宋的詞壇,雖然充滿了慢詞的勢力,卻依然以小令為主。而結束這北宋詞壇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國女作家中,能夠在文學史上佔一席地的,這是唯一的一個人了。詞原是女性美的描寫,她正是能夠完成那自我表現的,她生活的時代雖在北宋南宋之間,而她的作風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願意隨着當時一般的潮流,而專意於小令的吟詠,這在詞壇上更覺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陰》(略),《如夢令》(略)。至於佳句象“翻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都是膾炙人口的。然而整個詞壇的趨勢,已完全走向慢調,小令此後正如絕句,只成為詩人們偶然的點綴。詩詞的命運,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徑。

生平篇二

家世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

現實的角度 篇三

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於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李清照詞的風格特點 篇四

李清照詞的語言特色是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諧流轉的音樂美,濃淡相宜的繪畫美,而清新的自然美是李清照詞最突出的語言藝術特色。李清照以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承“花間”之婉約去“花間”之俗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語,口語化甚至方言入詞,使詞語代“俗”而來的清新的,自然的清詞真語,清新淺俗,渾成大雅。

李詞人在語言方面善於用疊字,口語化。如她的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泠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惟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的開始用了疊字來達到語言上的音韻美,而且用疊字,更加強了語言的口語化,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鮮明的節奏感。也把環境進行了極致的渲染,極力的反映出作者內心的孤獨、悽苦與辛酸,從而加強了詞自身的抒情性。到下片“到黃昏點點滴滴”又用二組雙聲疊字,與開頭的十四個疊字相對應。環境的悽、冷、清內心的悽、慘、戚,環境與心理的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自始至終。雖然這詞用了淺近的文字,卻給人一種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感覺,更加增添的詞的簡單性,讓詞顯得更加的清新自然。再如下面的詞句: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説還休。《鳳凰台上憶吹簫》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

於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永遇月》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念奴嬌》

上面這些都是淺顯易懂的常語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可藴含極其豐富的內容。猶如美酒,越品越覺得其綿厚芳醇,與濃豔香麗的花間詞風截然不同,使讀者耳目一新。明代楊慎《詞品》中評論説:“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如她的《聲聲慢》中,“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與上面的例子都是化淺白為清新,化俗俚為摯詞。清代彭孫鴻在《金慄詞話》裏評到“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如李清照的詞《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能把淺俗的文字,組成極其清新鮮明的詞句,以尋常語創造不尋常的意境。讓人讀來,更是心馳神蕩。通篇淺白語言,產生的清新工巧,真摯感人的藝術效果卻不由得為後人稱道。詞中的譴詞造句,天然率直,創造了以尋常語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真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李清照用淺顯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創造了耐人尋味的優美境界,正是“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她匠心獨運,特別是善於創造這種平淡而絕妙的境界,這應該是李清照詞作語言中最突出最重要的藝術特色了。